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e3b679cfc789eb162dc833.png)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2.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3. 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4. 放失旧闻。
失,通“佚”。
5.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二)词类活用1. 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 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三)被动句1.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省略句、判断句1.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五)状语后置句1.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重点翻译句1. 所以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七) 多义词1. 胜(1) 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
(2) 不可胜记。
尽。
(3) 百战百胜。
胜利。
(4) 引人入胜。
优美的。
2. 再(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2) 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
3. 厥(1) 思厥先祖父。
他的。
(2) 大放厥词。
他的。
(3) 厥有《国语》。
于是,就。
4. 焉(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2)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语气词。
(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里5. 非(1)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2) 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第 2 页(八)异义词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今义:牛马走路。
2. 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塌实。
3.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 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5.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今义:副词,不同寻常。
6. 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附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44b184bb307e87101f6967c.png)
语言知识(一)通假字1.其次诎体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4.见狱吏则头枪地。
5.及以至是。
6.及罪至罔加。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思垂空文以自见。
9.放失旧闻。
10.则仆偿前世之责。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2.权倾五伯。
(二)词类活用1.孙子膑脚:2.太上不辱先:3.倡优所畜: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5.故述往事,思来者:6.请略陈固陋:7.衣赭衣:8.流俗之所轻也:9.且勇者不必死节:(三)被动句(1)(2)(四)省略句、判断句(1)(2)(五)状语后置句(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六)宾语前置句(1)若望仆不相师(七)重点翻译句.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八)一词多义1. 胜(1)胜任。
(2)不可胜记。
(3)百战百胜。
(4)引人入胜。
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3.厥(1)思厥先祖父。
(2)大放厥词。
(3)厥有《国语》。
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无可厚非。
(八)古今异义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今义:志趣和性格。
3.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今义:勤劳而踏实。
4.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5.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今义:配偶。
6.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
7.下流多谤议。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40b1f12c281e53a5802ff6f.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一、词类活用⑴名词活用作动词:衣.赭衣,关三木(衣,穿)⑵名词作状语太史公牛马..走(牛马,像牛马一样)倡优..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⑶动词的为动用法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⑷形容词作动词: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何足贵.乎(贵,称道)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二、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
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
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卑鄙龌龊。
【若】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所】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所.以”连用,“…的原因”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
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以】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介词,“用”。
“以”后省略“之”,可译为“用它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仆诚以.著此书通“已”,已经,……之后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目的连词,“用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是以.”,相当"因此"是以.肠一日而九迴“是以.”,相当"因此”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完整)《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91d7f5e87101f69f3195c2.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2)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3)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5)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6.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1.通假字(1)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6) 及罪至罔加 (同“网”,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2.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3)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4)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 (动词,接近,趋向)草创未就 (动词,完成)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形容词,慎重)重为乡党所笑 (副词,更加)通: 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 (动词,达,这里指抒发)4.词类活用(1)倡优畜之 (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3) 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 且勇者不必死节 (为动词,为……而死)(5)韩非囚秦(为动词,被……囚禁)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乃"表示判断)(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2.疑问句(1)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 与蝼蚁何以异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1)(书)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书")(2) (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 (省去主语“先人职位”)(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 (省去宾语“之”)(4) 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4.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 (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2)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被动句(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2)重为乡党所笑 (“为……所……”,表被动)(3) 韩非囚秦 (“囚”,被囚之意)(4) 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译文: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037d4f289eb172ded63b757.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一、词类活用⑴名词活用作动词:衣.赭衣,关三木(衣,穿)⑵名词作状语太史公牛马..走(牛马,像牛马一样)倡优..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⑶动词的为动用法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⑷形容词作动词: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何足贵.乎(贵,称道)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二、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
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
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卑鄙龌龊。
四、虚词【若】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所】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所.以”连用,“…的原因”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
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以】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介词,“用”。
“以”后省略“之”,可译为“用它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仆诚以.着此书通“已”,已经,……之后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目的连词,“用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是以.”,相当"因此"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是以.”,相当"因此”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报任安书文言学习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学习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d4e6c7751e79b8969022622.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概括一、活用⑴名活用作:衣赭衣,关三木(衣,穿).⑵名作状太史公牛走(牛,像牛一)..倡畜之(倡,像伶一)..⑶的用法勇者不用死死,气或操而死⑷形容作: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不亦朝廷,羞当世之士哉,..何足乎(,称道).⑸形容的使用法:岩穴之士(,使⋯⋯露出来).⑹形容的意用法自古而耻之(耻,以⋯⋯耻).二、古今异(1)、意气勤勤,若望仆不相,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志随和概。
意气:古——情义。
今——因为主和偏执而生的情(2)、大底圣之所作也。
:古——抒。
今——也作,指信心努力。
(3)、下贱多。
下贱:古——罪受辱的境。
今——鄙俗。
三、通假字通假字本字例句解棰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遭到杖刑剔 剃其次,剔毛、金受辱榜搒 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之中。
用棍子或竹板子打吏地,徒隶心惕息。
碰撞 罔 网 声国,及罪至罔加,法网摩磨古者富而名摩,不行,唯俶特别之人称焉。
失佚 网天下放失旧,考之行事,稽其成坏之理。
仆前辱之,万被戮,有悔哉指下受刑以已及以致是,言不辱者,所彊耳,曷足乎四、虚【若】意气勤勤,若.望仆不相用,仿佛,仿佛【所】文史星,近乎卜祝之,固主上所.弄,倡畜之,流俗之所.也。
助,放在前,成名性短大底圣之所.作也。
助,放在前,成名性短言不辱者,所耳,曷足乎!“所”用,所的。
...先人所以重施刑于医生者,殆此也。
“所以”用,“⋯的原由”..居忽忽如有所.亡,出不知其所.如往。
,助,放在前,成名性短仆以口遇遭此,重党所.笑第一,“有所”用,成“有什么”;第二.“⋯⋯所⋯⋯”,表示被。
.【焉】且勇者不用死,懦夫慕,何不勉焉!句末气助.唯倜特别之人称焉.。
句末气助,可不【以】亦欲以究天人之,通古今之,成一家之言。
介,“用”。
“以”后省略“之”,可.“用它来”仆以口遇遭此介,表示原由,“因”.仆以著此通“已”,已,⋯⋯以后.子断足,不行用,退而策,以.舒其,思垂空文以.自。
目的,“用来”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梳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adb0a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a.png)
见狱吏则头枪地 罔加 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前辱之责 其次诎体受辱 下放失旧闻 受木索,暴肌肤 D(A“剔”通“剃”:“枪”通“抢”;B“罔”通“网”:“底”通“抵”;C“责”通“债”“诎”通“屈”;D“失”通“佚”)
1介词,用 2表目的,用来 3已经 4以致 5连词 表结果 6是以,因此 7因为 8与“所” 合用,表……的原因
三、一词多义
(1)副词,却 , (2)竟 ,副词 (3)你的 ,代词 (4)才 (5)于是 (6)副词,才 (7)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8)无乃,固定短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岂不是……,恐怕……吧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添加标题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偷生和就死的界限,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添加标题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添加标题
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对一般人来说不会相信,恰好是自取侮辱罢了。
文言句式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二、古今异义
以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2以通其狂惑 3及以至是 4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以稍陵迟 5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6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8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为此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e9899ebe23482fb4da4cf0.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 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 因为)(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3) 重为乡党所戮笑, 以污辱先人( 连词, 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 用)(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以稍陵迟( 连词, 因而)2. 为(1) 为十表, 本纪十二( 动词, 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 做了)(3) 削木为吏, 议不可对( 动词, 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 给, 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为此也( 介词, 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 被)3. 且(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 况且)(2) 且从俗浮沉, 与时俯仰( 副词, 暂且, 姑且)4. 于(1)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介词, 比)(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 在)(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 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 对)5. 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 却, 竟然)(2) 乃欲引节, 斯不亦远乎( 副词, 才)(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 就是)6. 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 这样)(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 表示转折)(3) 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得样子)二、实词1. 通假字(1) 其次剔毛发( 通“剃” , 剃光)(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 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 , 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佚” , 散失)(6) 及罪至罔加( 同“网” , 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 债务, 指下狱受腐刑)2. 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 负罪受辱得处境今义: 下游; 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 立身处世今义: 建立( 多用于抽象得好得事情)(3) 念父母, 顾妻子古义: 妻子与儿女今义: 配偶(4)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 诚恳, 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 南面称孤古义: 面向南今义: 方位名词, 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 自己得心愿今义: 为自己打算得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 不一般今义: 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 一词多义就: 卒就死耳(动词, 接近, 趋草创未就(动词, 完成)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 慎重)重为乡党所笑(副词, 更加)通: 通邑大都(动词, 畅通, 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 通晓, 精通)通其狂惑(动词, 达, 这里指抒发)4. 词类活用(1)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 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词,为……而 死)(5) 韩非囚秦 ( 为动词 , 被……囚禁 )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也”表判断 )(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乃有所不 得已也 ( “乃”表示判断 )(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3) ( 名词作动词 , 这里指囚禁 ) 太上不辱(3)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得判断)2. 疑问句(1) 乃欲引节, 斯不亦远乎( 疑问语气词“乎” , 表疑问)(2) 与蝼蚁何以异( 疑问代词“何” , 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也( 疑问代词“安” ,表示疑问)(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疑问代词“何” , 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与疑问语气词“邪” , 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 省略句(1) (书) 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书”)(2) (先人职位) 近乎卜祝之间( 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 今少卿乃教( 之) 以推贤进士( 省去宾语“之” )(4) 韩非囚( 于)( 省去介词于”)4. 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 于居室受辱, 状语后置)(2) 无益于俗( 于俗无益, 状语后置) 5. 被动句(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 , 表被动)(2) 重为乡党所笑(“为……所……” 表被动)(3) 韩非囚秦( “囚” , 被囚之(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 , 被拘之意)(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得“为”与“所”, 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bdc45cfad51f01dc281f1d4.png)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虚词1.以(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然而)(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一)通假字(1)被楚受辱( 通“棰”。
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都) (7)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10)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二)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
报任安书知识点
![报任安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298aece009581b6bd9eb70.png)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被箠楚。
2.剔毛发。
3.思垂空文以自见。
4.放失旧闻。
5.其次诎体受辱6.及以至是7.及罪至罔加8.则仆偿前辱之责9.见狱吏则头枪地二.古今异义词1.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
3.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抒发愤懑。
6.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7.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内心。
8.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说话。
三.词类活用(一)名作状倡优畜之(二)名作动衣赭衣(三)形作名请略陈固陋固执鄙陋的意见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先人(四)形作动流俗之所轻也轻视(五)使动用法太上不辱先(六)为动用法且勇者不必死节四.重要实虚词1.曩:曩者辱赐书2.望、师:若望仆不相师3.恨:恨私心有所不尽4.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5.回:是以肠一日而九回6.虽、累:虽累百世8.比:不与能死节者比9.或:或重于太泰山10.用、趋:用之所趋异也11.究:究天人之际12.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理13.垂、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15.厄(è):仲尼厄而作《春秋》16.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7.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18.渐:积威约之渐也20.圜墙:幽于圜墙之中21.强颜:所谓强颜耳22.直:身直为闺阁之臣23.乃: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24无乃: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五.一词多义1. 胜(1)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副词尽。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形容词胜利。
(4)胜地不常,盛筵难在。
形容词优美的。
(5)日出江花红胜火动词胜过,超过(6)蓬发戴胜名词妇女的首饰2.虚词“焉”(1)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完整版)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27e7a00066f5335b81218b.png)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曷足贵乎曷,通“何”。
2.其次诎体受辱。
诎,通“屈”3.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箠,通“棰”5.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6.及以至是。
以,通“已”7.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法网。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大抵。
10.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11.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2.则仆偿前世之责。
责,通“债”。
14其次关木索。
关,通“贯”,套上。
15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忽,通“惚”,恍恍惚惚。
16.退而论书策通。
策,“册”。
(二)词类活用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请略陈固陋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5.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动用法,使……流传。
6.衣赭衣,关三木。
衣,名词作动词,穿衣。
7.倡优所畜。
倡优,名词作状语,像对倡优一样。
8.曷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三)一词多义实词1. 胜(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尽。
(3)百战百胜。
胜利。
(4)引人入胜。
优美的。
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
(2)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
3.厥(1)思厥先祖父。
他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厥有《国语》。
于是,就。
4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虚词焉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作代词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3、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c118a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0.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报任安书》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给友人任安的信中所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以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为线索,表达了他对友情、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报任安书》的文言知识归纳:一、人物介绍1. 司马迁:本文的作者,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任安:司马迁的好友,曾任官职,与司马迁有深厚的友谊。
二、文章内容概述1. 司马迁在信中向任安表达了自己遭受宫刑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2. 司马迁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反思了历史上的成败得失,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3. 司马迁在信中还提到了自己正在撰写《史记》的情况,表达了对历史研究的执着和热爱。
三、文言知识归纳1. 词汇方面:-宫刑:古代的一种酷刑,指切除生殖器。
-史官:指担任记载历史、编纂史书的人。
-史记: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2. 语法方面:-倒装句: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倒装句,如“余亦悔之”,“余是以悲”。
-判断句:文中使用了判断句式,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 修辞方面:-对偶:文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生有益于世,死有所值”,“名节重于泰山,贫贱轻于鸿毛”。
-比喻:文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刀笔之吏,皆为唇舌之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四、篇目特点1. 真挚的情感:司马迁在信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2. 优美的文笔:《报任安书》语言优美,文笔流畅,充满了文学韵味。
3. 历史价值:信中提到了司马迁正在撰写《史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4. 思想深度:文章通过对人生、友情和历史的研究,展现了司马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
总结:《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给友人任安的信中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以及他对友情、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dd824cc8d376eeafaa319c.png)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放失旧文(“失”通“佚” ,散乱的)(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 ,剔光)(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 ,撞击)(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法网)(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消磨,磨掉)(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大都)(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表现,显露)(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此处指下狱受宫/腐刑)(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0)关木索(“关”同“贯” ,套上)(11)被箠楚受辱(“箠”同“棰” ,杖)(12)及以至是(“以”,通“以”,已经)(二)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
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落入、埋没、陷身。
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不一般,不同寻常。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古,言论。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 相对)(8)所谓强颜耳(古:厚颜无耻。
今:勉强装出笑容)(三)词类活用(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3)................................................................ 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
称道)(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8)衣赫衣,关三木。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b6a489daef5ef7ba0d3c65.png)
• • • • • • • • • • • • •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4、放失旧闻。 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6、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 • • •
⑤囚秦 (囚于秦:省略句) ⑥教以慎于接物 (于:在。介词结构的状语后置,于接物慎, 在与人交往的方面要谨慎) • 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之于”)
②而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表转折)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表修饰) 退而论书策(表承接)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
③以 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目的连词,来) 欲以究天人之际(介词,用) 仆以口语遭此祸(介词,因为) ④就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动词就义)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承受)
• • • • • • • • •
二、古今异义 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心意,情意//意志和气概) 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孤立:孤单无助//不相互联系)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妻子:妻子和儿女//丈夫的配偶)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不平常//副词“很”)
• • • • • •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发泄愤懑//决心努力) 下流多谤议 (下流:指处于卑贱的地位//卑鄙龌龊) 恨私心有所不尽 (私心:自己的志愿//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 ⑤道 • • 不得通其道(名词,主张,思想)
• 然此可为智者道(动词,说) • 伐无道,诛暴秦(名词,道义,道理)
• • • • • • • • •
五、文言句式 ①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被动句)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拘:被拘禁) ③厄//放逐//膑脚//修列//迁蜀//囚秦 (表被动,被动句) ④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为……所)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4144d50740be1e640e9a12.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 .以(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2)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3)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以致)(4)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5)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连词,因而)2.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被)3.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副词,暂且,姑且)4.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5.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是)6.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1 .通假字(1)其次剔毛发( 通“剃”,剃光)(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3)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4)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佚”,散失)(6)及罪至罔加( 同“网”,法网)(7)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2.古今异义(1)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2)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4)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 5)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6)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草创未就(动词,完成)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通: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4.词类活用(8)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10)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词,为……而死)⑸ 韩非囚秦(为动词,被……囚禁)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素所自树立使然( “也”表判断)(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乃”表示判断)(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2.疑问句(1)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与蝼蚁何以异(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安在其不辱( 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1)( 书)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2)(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4)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4.变式句(1)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2)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5.被动句(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2)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3)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 与“所”,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62c63c955270722182ef70d.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2.为(1) 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 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4.于(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 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6.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 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 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1.通假字(1) 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6) 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2.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3)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4)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草创未就(动词,完成)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通: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词类活用(1) 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3) 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 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词,为……而死)(5) 非囚(为动词,被……囚禁)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3)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2.疑问句(1)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 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1) (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2) (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3)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4) 非囚(于)(省去介词“于”) 4.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2) 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被动句(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2) 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3) 非囚(“囚”,被囚之意)(4) 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5) 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cb636c2f60ddccda38a0ec.png)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一、虚词1.以(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2.为(1) 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 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 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 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3.且(1) 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4.于(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 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乃(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6.然(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 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 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二、实词1.通假字(1) 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3) 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6) 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7) 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2.古今异义(1) 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2) 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3)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4)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6) 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3.一词多义就: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草创未就(动词,完成)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通: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词类活用(1) 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3) 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4) 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词,为……而死)(5) 韩非囚秦(为动词,被……囚禁)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3)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2.疑问句(1)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2) 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3) 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3.省略句(1) (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2) (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3)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4) 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 4.变式句(1) 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2) 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5.被动句(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2) 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3) 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4) 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5) 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四、重点语句翻译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放失旧文(“失”通“佚”,散乱的)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显露)
(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腐刑)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10)关木索(“关”同“贯”,套上)
(11)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12)及以至是(“以”,通“以”,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
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
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古,立身处世。
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古,落入、埋没、陷身。
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一般,不同寻常。
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言论。
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8)所谓强颜耳(古:厚颜无耻。
今:勉强装出笑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
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8)衣赫衣,关三木。
(名作动,穿)
(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10)退而论书策(名作动,写成书)
(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
(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14)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15)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16))幽于粪土之中(粪土,名词作状语,像粪土一样的牢狱)
(17)故述往事,思来着(思,是······思)
(18)曷足贵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称道)
(19)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缧绁,名词作动词,囚禁)
(四)一词多义
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因而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与所合用,表······的原因
乃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转折连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
屈原放逐,乃教赋《离骚》(于是)
之
况仆之不得已乎(取独)
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标志)
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词,的)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它)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助词,不译)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过(之)
文王拘(于羑里)而演《周易》
(2)被动句
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③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④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3)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