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沆(Emil Cioran)永别哲学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智慧第03讲米利都学派

西方哲学智慧第03讲米利都学派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罗素说过,“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 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 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 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人 才把它们提供出来。”
罗素的评价
罗素对泰勒斯思想的评论:“万物都是由水构成 的,这种说法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绝不 是愚蠢的假说。二十年以前,人们所接受的观点 是:万物是由氢所构成的,水有三分之二是氢。 希腊人是勇于大胆假设的,但至少米利都学派却 是准备从经验上来考查这些假设的。”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约 611/10 BC—546/5 BC)
留基伯 Leucippus
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西方意大利的毕 泰戈拉学派
爱利亚(Elea)学派 (唯心论或观念论)
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学派(The Milesian School)是古希腊 哲学的第一个学派,也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哲学 学派,因米利都(Miletus)这座城市而得名。西 方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 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美尼 (Anaximenes)都活动在米利都这座城市,他 们这三个人便称为米利都学派。
评价(续)
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或“无定者”相比较, 阿那克西美尼的气由于看不见,因而能够保留阿 那克西曼德的“无限”或“无定”之意,但又比 后者多了“气”这样的规定性,因而相对来说, 更具有可检验性。如果哲学是以追求“真”为己 任,但提出一些无法检验其真的概念,则有悖哲 学研究的目的和宗旨。因此,在这个意义上, “气”比“阿派朗”在认识上也进了一步。

6晚期希腊哲学

6晚期希腊哲学

三,怀疑主义
(一)早期皮浪主义 皮浪并不否认感觉现象的存在,因为这是人 不由自主地要加以承认的,但他否认现象的 真实性和我们关于现象所作出的判断.他坚 持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否 认事物有美或丑,公正或不公正的性质,认 为只是风俗和习惯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为了 避免独断,他不作判断,因为任何命题都有 一个对等的反命题与它对立,二者都有同样 的价值和效力.我们无权作出关于现象的判 断,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
(一)准则学
准则学研究的是真理的标准以及获得认识的 途径.伊壁鸠鲁认为,判定真理的标准有三 类,即感觉,预见和情感.其中,感觉是绝 对真实的,可靠的. 伊壁鸠鲁的准则学是感觉主义的,对理性的 贬低和对感觉,情感的抬高必然导致众说纷 纭的多准则或无准则.这种观点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它是对古典时期精神哲学贬低感觉的 思辨倾向的一种反动,另一方面亦是对现实 社会人们对超感觉之物的迷信的一种打击.
2,爱比克泰德 ,
爱比克泰德指出:一切东西都是神创造 的,人是灵本质的一个特殊部分,并且在 人自己身上包含着神的某一部分.神即是善, 神的本质在哪里,善的本质也就在哪里.神 的本质不是肉体,土地和名誉,而是智慧, 知识和健全的理性.所以,人应当克制欲望, 保持理性,实现道德的善. 爱比克泰德的信条就是:服从神意,忍受命 运,克制欲望.
(一)早期斯多亚学派
1,逻辑学 斯多亚学派在逻辑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首先,他们发展出了与亚里士多德主谓逻辑 系统明显不同的命题逻辑.. 其次,他们在范畴理论方面也对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提出了修正,重点探讨了范畴之间的 联系和从属关系,并将亚氏的十范畴归结为 四个,即实体,性质,方式和关系,更强调 存在的动态性.

3,西塞罗
他是第一个把大量希腊语的哲学概念译成 拉丁语的人. 在哲学上,他是典型的折衷主义者(有的 学者因此而不把他归为中期斯多亚学派), 主要把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学派的观点揉 合在一起,反对伊壁鸠鲁主义的原子唯物 论,宣扬灵魂不死学说.

重新解读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重新解读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2007年9月社会科学家S哪,20叮!整!塑:墨墨塑!!Qg坠垦!g型!望!!坐:墨壁竺型坠:婴【哲学与当今世界】重新解读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许梅洒安交通大学人丈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从辩证法和哲学本身的特点入手,指出辩证法最初是作为哲学特有方法而提出的。

作为哲学方法的辩证涪是要对我们所知的一切进行彻底的、完备的、不客王疑的说明.而选种说明最终是要通过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才能得以实现;并通过时黑格尔用他的辩证法束实现哲学说明的分析,和马克思主叉经典作家对他的批判,揭示出辩证法和马克思主叉哲学的深刺关系,也是通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则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而体现的。

进一步重申了建立现实的人的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叉哲学——辨证唯物{色一的特点。

关键词:辩证法;哲学;哲学基本问题;思堆;存在;马克思主艾哲学;现实的人;实或中国分类号:BO-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12007)05—0014—04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深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通行教科书普遍认为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Ⅱ_印翻;还有认为辩证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灵魂。

甚至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ptHl5,州,因此。

“辩证法的普遍性贯穿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每一个原理,每一个问题的论证之中。

”吼但是,在通行的教科书和日常理解中,是用经验常识去解释辩证法的本质及其特点,这不是哲学式的解释和论证,不能证明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存在着深刻的关系。

另外,在把辩证法看成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中,并没有在马克思主义整个哲学体系中用辩证法这一条线来贯穿始终,从而体现出这一点。

要想真正证明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深刻的关系,必须从辩证法和哲学本身的特点人手,才会得以可能。

一、辩证法和哲学——辩证法是哲学特有的方法1辫证法最初是指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的哲学特有的方法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要把握我们所可能知的一切得以被知,以及所可能知的一切被确立的一切活动得以进行的终极前提、终极根据,而这些终极前提、根据构成了我们所可能知的一切所共有的、固有的、必有的规定和规律。

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上)

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上)

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上)
陈应年
【期刊名称】《哲学译丛》
【年(卷),期】2001()1
【总页数】11页(P64-74)
【关键词】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严复;西方哲学翻译
【作者】陈应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56;B151
【相关文献】
1."'西方哲学东渐与中国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成立大会"综述 [J], 张任之
2.马克思法哲学理论对西方近代自然法哲学理论的反思与扬弃 [J], 苏瑞莹
3.学术界关于邓小平实践哲学理论的研究述要 [J], 李黎明
4.西方玻璃画东渐是得不偿失吗?——对西方学者西画东渐评价的另类解读 [J], 李瑛
5.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下) [J], 陈应年;陈兆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希腊文明哲学篇

希腊文明哲学篇

中期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Socrates) (469/70-399 B.C.)著名的古希 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 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 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 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 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 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 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


(384/3-322/1 B.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古希腊 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 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 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 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 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 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 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现在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 “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 “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柏拉图 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 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亚 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

他们虽然各执一辞,但都认为它是物质 的,而且相信它只有一个。在这个决定的过 程中用的不是科学或实验的方法,而是慎思 明辨的理性,是直观到宇宙的同一。他们都 飞越了经验观察所能指证的范围,但同时不 以神话的假设为满足,而要寻求一个真正的 同一原理,找出变化的原质。他们对“万物 是一”及“原质(不管是水、气或火)”的 肯定,是由理性或思想所指导的,而非仅仅 出自想像或神话,因此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批 哲学家。

哲学考研学长的笔记整理----哲学家篇

哲学考研学长的笔记整理----哲学家篇

哲学考研学长的笔记整理----哲学家篇哲学家列表A阿伯拉尔(Pierre Abélard)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托马斯·冯·阿奎那(Thomas Aquinas)阿威罗伊(Averroes)艾克哈特(Eckhart)埃拉斯摩(Desiderius Erasmus)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安瑟伦(Anselm)安纳萨哥拉斯(Anaxagoras)安提斯泰尼(Antisthenes)奥古斯丁(Augustinus)威廉·奥卡姆(William of Occam)马尔库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B 巴门尼德(Parmenides)鲍依修斯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柏拉图(Platon)布拉德雷(Francis Herbert Bradley)C程颐(Cheng yi)程颢(Cheng Hao)D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达兰贝(d' Alembert)彼得·达米安(Peter Damian)戴震(Dai Zhen)戴东原(Dai Dongyuan)德谟克里特斯(Democritus)狄奥根尼(Diogenes)狄德多(Diderot)勒奈·笛卡尔(Ren?Descartes)蒂孟(Timon)董仲舒(Dong Zhongshu)约翰·杜威(John Dewey)E约翰·司各脱·厄里根(Scott)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恩培窦可里斯(Empedocles)F伏尔泰(Voltaire)法藏(Fazang)方以智(Fang yizhi)费其诺(Marsilio Ficino)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路德维系·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G葛洪(Ge Hong)公孙龙(Gongsun Long)郭象(Gui Xiang)H哈贝马斯(Juergrn Habermas)马丁·海德格尔(Heidegger)韩非(Han Fei)韩愈(Han Yu)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exley)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黄宗羲(Huang Zongxi)惠施(Huishi)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IJ蒋介石(Jiang Jieshi)贾谊(Jia yi)K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叙伦·克尔凯郭尔(Sren Kierkegaard)本纳德多·克罗齐(Benedetoo Croce)克吕西普(Chrysippus)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孔子(Confucius)L哥特弗里德·威尔海姆·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老子(laozi)李嘉图(David Ri-cardo)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陆九渊(Lu jiuyuan)约翰·洛克(John Locke)让·雅各·卢梭(Rousseau)鲁迅(Lu Xun)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M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尼科罗·马基雅弗利(Nicolo Machiavelli) 加布里埃尔·马塞尔(Gabriel Marcel)马西哥利欧孟子(Mencius)米兰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墨子(Mozi)托马斯·莫尔(Thomas Moore)詹姆士·穆勒(James Mill)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 N尼采(friedrich Wihelm Nietzsche)尼古拉(Nicolaus Cusanus)OP布雷泽·帕斯卡(Blaise Pascal)帕梅尼德斯(Parmenides)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皮浪(Pyrrho)普罗汀(Plotinus)Q钱穆(Qian Mu)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瞿秋白(Qu Qiubai)R罗瑟林(Roscelinus)S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塞涅卡(Seneca)色诺芬尼(Xenophanes)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亚瑟·叔本华(Schopenhauer)斯宾诺莎(Spinoza)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苏格拉底(Socrates)宋时烈(Song-Siyer)T泰勒斯(Thales)泰奥弗拉斯多(Theophrastus)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谭嗣同(Tan Sitong)谭峭(Tan Qiao)陶里亚蒂(Palmiro T ogliatti)藤原惺窝(Seika Fujiwara)]田边元(Hajime Tanabe)UVW王弼(Wang Bi)王夫之(Wang Fuzhi)王守仁(Wang Shouren)王阳明(Wang Yangming)约翰·威克利夫(John Wycliffe)路德维布?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王安石(Wang Anshi) X大卫·休谟(David Hume)席德佳(Hildegard of Bingen)谢林(Schelling)向秀(Xiang Xiu)熊十力(Xiong Shili)荀子(Xunzi)伊本·西拿(Avicennas)玄奘(Xuanzang)Y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颜元(Yan Yuan)扬雄(Yang Xiong)伊壁鸠鲁(Epicurus)耶若婆佉(Yāj?avalkya)伊本·阿拉比(Ibn al-`Arabi)杨朱(Yang Chu)Z威廉·詹姆士( Williams James)芝诺(Zeno of Elea)朱熹(Zhu Xi)庄子(Zhuangzi)张载(Zhang Zai)湛然(Zhanran)邹衍(Zou Yan)郑传道{Zeng-Dozen)智讷(Chi-Nol)周敦颐(Zhou Dunyi)这些可是爱考的专业课老师(如果俺考研成功她可就是俺滴学姐啦)珍藏不外漏的当年的笔记啊。

爱智者必看!古希腊晚期的哲学派别和智者运动!

爱智者必看!古希腊晚期的哲学派别和智者运动!

爱智者必看!古希腊晚期的哲学派别和智者运动!古希腊晚期的几个哲学派别在古希腊晚期哲学中,怀疑主义和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并驾齐驱,虽然他们都是抱着同样高尚的伦理目的——追求灵魂安宁的最高境界,但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伊壁鸠鲁学派选择追求感官快乐,斯多亚学派选择恪守理性规则,而怀疑主义则选择放弃对世界的认知。

怀疑主义把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观点都斥为独断论,既不相信感觉,也不相信理性或者逻各斯,他们主张对一切都保持沉默,对一切都不做判断,不为任何事物动心,试图完全把自己封闭在空白的心灵之中。

把怀疑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引进哲学中的是皮浪。

皮浪虽然承认现象的存在,但是他否定现象的真实性。

既然现象没有任何真实性,那么我们就不能从现象中得到任何的真实的认识。

我们既不能判断我们的感觉是真的也不能判断我们的感觉是假的,因此他主张对一切问题实行“终止判断”。

皮浪还认为对于每一个命题都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命题与之对立,二者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效力,所以一切独断论都是不能成立的。

伊壁鸠鲁学派是伊壁鸠鲁于公元前307年开始在雅典建立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在伊壁鸠鲁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

传说中该学派居于他的住房和庭院内,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因此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

据说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

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伊壁鸠鲁死后,他的学说被历代弟子奉为必须遵守的信条。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

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罗马时期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

卢克莱修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3世纪以后,伊壁鸠鲁的学说成了基督教的劲敌。

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发现和出版,扩大了伊壁鸠鲁学说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7世纪,伽森狄全面恢复了伊壁鸠鲁学说,它直接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

中国及西方哲学历史故事及时间表

中国及西方哲学历史故事及时间表
2、民贵君轻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3、逍遥无为的庄子(前369年—前286年)
4、“白马非马”的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
5、先秦儒家的大佬荀子(前313年—前238年)
6、口吃的雄辩家-韩非(前280年—前233年)
1、亦幻亦真的理念世界——柏拉图(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2、住在桶里的哲学家——第欧根尼(前412—前324)
3、可笑的与可敬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解空第一的-僧肇(384~414)中国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功耶?过耶?-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东汉(25年—220年)
王充的“气”生万物(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1、青眼有加的怪人-阮籍(公元210年~263年)
7、死就意味着终结-保罗·利科(1913—2005)
1、初定契约——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2、犹太人的“知识就是美德”—斯宾诺莎(1632—1677)
3、再订社会契约——约翰.洛克(1632 - 1704)
4、百科全书式的天才-莱布尼茨(1646-1716)
5、淘气的乔治·贝克莱(1685—1753)
6、走向不可知论的休谟(1711—1776)
1、证明“上帝存在”的安瑟尔谟(1033~1109)
2、高卢的苏格拉底——阿伯拉尔(1079-1142)
3、响闻欧洲的西西里——托马斯·阿奎纳(约1225年-1274)
阿拉伯最著名的哲学家-伊本·西那(ibn-Sīna,980—1037)
元朝(1206- 1368)
知识剃刀——威廉·奥卡姆(约1285年-1349年)

反诘哲学之肇端兼评博纳富瓦《反柏拉图》

反诘哲学之肇端兼评博纳富瓦《反柏拉图》

76反诘哲学之肇端:兼评博纳富瓦《反柏拉图》唐毅【摘要】柏拉图将诗人逐出理想国引发后世关于诗歌与哲学关系的持续论争。

博纳富瓦认为,当代诗歌在发掘现实世界和诗性真理方面胜于哲学。

哲学科学化的过程使其日益丧失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追求真实的本领,诗歌则凭借诗人的禀赋和语言的创造力打破固有形式的桎梏,重塑鲜活生动的日常生活和真理。

《反柏拉图》是博纳富瓦的早期诗作,他将普通平淡的日常事物转化为奇特怪异之美,对相似性和无限性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显示出他对哲学的反拨和对诗歌的期待。

以这部作品为肇端,博纳富瓦逐渐体悟到诗歌高于哲学的诗学伦理,认识到借助诗歌语言的魔力可呈现真实事物和生命世界的整体面貌。

由此,博纳富瓦建立起一种以“在场”为思想内核的诗学体系。

【关键词】博纳富瓦 诗歌 哲学 在场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 )是当代法国诗坛的巨擘。

他出生于1923年,自青少年时代起,先后经历了世界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法国五月风暴、苏东剧变等。

作为生命个体,波澜壮阔的文明进程带给他复杂而丰富的人生体验,促使他毕生关注社会、现实世界和人类命运等重大主题。

2016年,博纳富瓦离世,生前已出版的20多部诗集,70余本论著以及多部译作成为他留给法国文学的宝贵财富。

《杜弗的动与静》(Du mouvement et de l’immobilité de Douve )、《刻字的石头》(Pierre écrite )、《昨日大漠一片》(Hier régnant désert )、《在门槛的圈套中》(Dans le leurre du seuil )、《雪的始终》(Début et fin de la neige )、《弯曲板》(Les Planches courbes )等诗集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反柏拉图》(Anti-Platon )创作于1946年①,是博纳富瓦在成名之前的“练习① 根据1980年博纳富瓦《致让·E ·雅克松的信》(参见1981年出版的博纳富瓦《关于诗歌的访谈录》第134页)可知,博纳富瓦于1946年创作完成《反柏拉图》,但该作发表时在诗名后标注1947年,写作”①时期完成的一部诗作。

哲学是什么_

哲学是什么_

在“哲学是什么”这种追问中,真正探问的 才是哲学的同一性问题,即与哲学本身同一的 东西。“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要寻求的是哲 学的同一性规定。同一性规定才是对事物的本 质的规定,而不是关于事物的关系属性。同一 性规定是使一物区别于他物的自身性关系的规 定。在这个意义上,追问哲学是什么,首先也才
是追问哲学的本质的规定。
中,或者说都被抛人一个永远不可被我们完全捕 捉与把握的可能性整体之中。这个整体可能性 或可能性整体,不是别的,正是一切事物的源头。 —个置身于可能性整体之中的事物,也就是处身 于它的源头之中。在这里,源头或本原以不出场
的方式被置身其中的事物指示着。在场物总是
法制度的普遍仁爱原则。在孔子这里,孝之所 以成为行仁之“本”,不是因为孝是基于血缘关 系而产生的伦理规范及其实践,而仅仅因为母一 子与父一子关系是每个人遇到的第一个关系场 所,因而成了每个人实践、确立、贯彻仁爱原则 于人生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在母子或父子关 系中行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行仁的 起点。这里,普遍仁爱原则是孝道的标准与尺 度。换言之,仁爱原则是父一子关系的尺度,也
只有找到在先的、非当下的根据物,直至追寻到 不出场的源头存在者,起源意识才不会因为当 下事物的变动不居而惶惶不可终日,并且也才 会发现并确认自己的本相身份而安于自己的真 身与天位。简单说,追问本原问题,在根本上也 是追问人自身的天位与真实身份的问题;而抵
达本原,则意味着人回到了自己的天位而回到 了自身。
为人们实际上都是作为自由者来确立和展开与
他人的关系,才会确立起一系列充满道义的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由于每个人都能够有自 由的理性而是自由的存在,每个人才能够设身 处地地把他人当作如自己一样的存在者来理 解、对待,从而才能不仅仅把他人当工具,而是 也把他人当作目的本身来对待,因而也才能把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确立为人与人之间的基 本法则,或者说,也才能把“你要别人怎样待 你,你也要怎样待人”确立为人间法则。凡是 违背这一法则的人间关系之所以需要加以改变 和修正,就在于这一法则既是基于个体的自由 存在,又是维护个体自由的底线。因此,凡是违 背这一法则的人间关系都必定是对关系项的自 由的损害。从另一个角度说,那些建立在这一

萧萐父论船山哲学

萧萐父论船山哲学
强调由虚返实、 严斥空谈的心性形上学; 主张人 说法, 在这一螺旋上升的哲学运动中, 张载是“ , 正”而程朱 和实有论,
竭天之能” 而力行于“ 质测”“ 、治器” 等科 陆王为“ . 反”而船山在更高层面的复归于张载则是“ 。 立足于现实世界“ 合” 以造就人文世界; 揭示了船山哲 甚至可以说船山通过反刍儒学经典 , 批判地吸收佛道等百 学实证和社会实践活动 ,
行并进一步提出了实践的范畴肯定人的主体性和直立之兽不全其质且无文再到夷狄文之不备以至文能动性这样他的认识论的终点回复到起点作为认明人类在中国诞生的开天辟地的轩辕时代
21 年第 3 01 期 ( 复总第 8 期) 1
船 山学 刊
Ch asa u a unhnJ r l on
No 3 2 1 . ,01
哲学。 认为宋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中, 正是王夫之的哲学 以“ 反理学思潮” 这一特殊的理论形态表现出来。 造就了以
破块启蒙” 的近代哲学思想圈 。萧惹父 通过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双向扬弃, 而在更高层面上 船山哲学为代表的“ 复归到张载。 完成了哲学矛盾运动的大螺旋。用三段式的 重点发掘了船山哲学中“ 太虚一实”“ 、天下唯器” 的气本论
的历史眼光来考察王船山的哲学, 因而将船山哲学定位为
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史接合点。其 4 多年的潜 对“ 0 宋明道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总结。” 所以。 心研究, 遥契船山哲学的精髓 , 破块启蒙”“ 以“ 、六经责我 船山哲学“ 在学脉渊源上, 绝非‘ 本朱子而黜异端’而是精 , 开生面” 为主旨。 沉贯历史感和现实感 、 理性与情感交融而 研易理 , 反刍儒经, 熔铸老庄 , 吸纳佛道, 出入程朱陆王而 建构了宏大的船山哲学体系. 成为当代船山哲学研究的集 在更高的思想层面上复归张载, 驰骋古今, 自为经纬, 别开

[诗意,中国,哲学]浅谈萧蓑父先生中国哲学的诗意书写

[诗意,中国,哲学]浅谈萧蓑父先生中国哲学的诗意书写

浅谈萧蓑父先生中国哲学的诗意书写业师萧蓑父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同时也是一位激情澎湃的诗人和具有多方面艺术修养的艺术家。

正因为萧先生兼具哲学史家和诗人、艺术家的多重身份,故他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个性,他的中国哲学的书写方式可谓是一种诗意的书写。

在纪念萧先生九十冥寿和学术界反思中国哲学书写范式之际,总结萧先生中国哲学的独特书写范式,不仅是为了纪念和缅怀萧先生本人,也是为了能使当前中国哲学书写范式的探讨获得深刻的借鉴与启示。

一、以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人格美为书写目标做任何研究都会有自己的目标,研究中国哲学亦然。

有的为名,有的为利,有的因为兴趣,有的为了服务政治,有的则是为学术而学术孔子、荀子皆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荀子劝学》)王国维则感慨地说:今举天下之人而不悦学:今之言奖励学术者,言研究学术者,实皆以其名也,否则以其可以得利禄也(《教育小言十则》)。

萧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始也不能不具有某种功利化的目的。

萧先生当年也认为研究中国哲学史就是必须按照(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以具体化。

哲学史研究的特定对象,就是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史:中国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揭示出这些哲学的本质矛盾在中国哲学中的表现形态和历史特点,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联结。

但随着萧先生把自己中国哲学的研究重点确立于明清之际的启蒙哲学思潮、特别是王夫之哲学思想的研究,并且由于他在历经磨难和艰难困苦之时,经常想起明清之际学者们锋摘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的坚贞风范,故他最终把内在超越流俗,充分实现自我的人格美追求。

确立为其中国哲学书写的最高目标。

二、充满激情的诗性哲学话语众所周知,哲学话语与文学艺术的诗性话语是具有明显差异、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哲学话语要求准确、明晰、理性、信实,而文学艺术使用的诗性话语则具有简约、模糊和多义性,并富有激情。

失败的哲学家:萧沆的绝望之巅

失败的哲学家:萧沆的绝望之巅

失败的哲学家:萧沆的绝望之巅哲学人2022-01-27 08:06作者科斯提卡·布拉达坦(Costica Bradatan)(《洛杉矶书评》宗教和比较文学专栏编辑)吴万伟译转自设计与哲学公众号ID: PhilosophyDesign对有些人来说,他是那个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可以说是20世纪的尼采,只不过更灰暗,更具幽默感。

许多人认为他尤其是在年轻时是个危险的隐士。

但是,在其他人看来,他不过是魅力无穷的缺乏责任感的年轻人而已,对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危险,即便有危险也是对他自己而言。

当他的有关神秘主义的书送到印刷厂时,连排字工人---一个敬畏上帝的好人---意识到里面的内容是多么亵渎神灵,竟然拒绝触碰字模,出版商洗手不干,作者只好找其他地方自费出版该书。

这位仁兄到底是谁呢?法国哲学家萧沆(Emil Cioran ,1911–1995)是罗马尼亚出生的哲学家,著有20多本充满野性、美不胜收的著作。

他是深谙法国优秀传统的随笔作家,虽然法语不是母语,许多人认为他是最优秀的法语作家之一。

其写作风格怪异、不系统、碎片化;但他被称赞为擅长创作格言警句的大师。

对于萧沆来说,“只言片语”不仅仅是写作风格,而且还是一种使命和生活方式;他自称“发布只言片语的人”。

萧沆常常自相矛盾,但对此,他一点儿都不担忧。

在他看来,自相矛盾甚至不是弱点而是思想活跃的迹象。

他相信,写作不是要保持前后一致,也不是要说服别人或者令读者感到愉悦;写作甚至无关文学。

就像若干世纪前的蒙田一样,在萧沆看来,写作具有独特的表演功能:你写作不是要制造某种文本,而是要对自己采取行动,是在经历个人灾难后恢复神智或者让自己摆脱糟糕的忧郁状态的方式,是遭遇致命疾病或亲友丧失打击后恢复正常的手段。

你写作是为了避免陷入疯狂,或避免自杀或杀人。

在与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Fernando Savater)的对话中,萧沆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写作,我可能成为一名刺客。

向喜爱哲学的朋友推荐《萧前文集》

向喜爱哲学的朋友推荐《萧前文集》

向喜爱哲学的朋友推荐《萧前文集》
贾春峰
【期刊名称】《现代哲学》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今年7月,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我的老师萧前教授的八十华诞,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萧前教授80华诞纪念会》,会前出版了《萧前文集》。

这实在是我国哲学界、学术理论界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

【总页数】1页(P封三)
【作者】贾春峰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0
【相关文献】
1.向喜爱哲学的朋友推荐《萧前文集》 [J], 贾春峰
2.尊师重道,群英探易——幸读《黉门菊灿——萧汉明教授七秩华诞纪念文集》有感 [J], 孟明明
3.汉族哲学与兄弟民族哲学:评萧洪恩教授著《土家族哲学通史》 [J], 都兰军
4.情景共生与细腻真挚的艺术世界——评萧殷的小说散文集《月夜》 [J], 雷成佳
5.萧将军瓦和前将军萧望之 [J], 林剑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马 毅Ξ(大连大学综合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622)摘 要:第一位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解读人生、诠释生命,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

尼采赋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只有在艺术审美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

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尼采的艺术哲学揭示了现实人的生存之美,即人的生命之美是生成的人生;人的诚实之美是道德的人生;人的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是完整的人生。

尼采开启并实现了哲学生存论与艺术审美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尼采;悲剧哲学;审美生存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03)05-0031-03Nietzsche’s tragic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existenceM A Y i(Centre of C om prehensive Research,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China)Abstract:The first tragic philos opher Nietzsche abstracts tragic art and spirit from the G reek tragic culture to explain human life,leads the existence of life to the lofty aesthetic state of art.He endows art with metaphysical qualities.He believes that art and philos ophy share the same root,and only in the aesthetic state of art can human beings and the w orld have the reas onable ultimate value.From the theory of existence, his artistic philos ophy displays the beauty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in the reality,that is,the beauty of life lies in the generative life; the beauty of honesty lies in the m oral life;the beau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t and science forms the complete life.N discovered and realize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of philos ophical existence and the theory of artistic appreciation.K eyw ords:Nietzsche’s;tragic art;tragic philos ophy;aesthetic existence 一、悲剧文化与悲剧哲学悲剧作为美学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本质上是“指以极严肃的态度探索人在宇宙间所起作用的艺术作品”,“悲剧比其他艺术形式都更加突出地提出有关人的处境的种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蕭沆(Emil Cioran):永別哲學
永別哲學
蕭沆(Emil Cioran)
宋剛/譯
我背棄哲學,是在發現康德身上找不出任何一種人性的弱點,聽不出一絲真正的哀傷以後;康德如此,所有的哲學家也都如此。

相較於音樂、神秘主義和詩歌,哲學活動源於一種業已衰減的精氣,帶著一種可疑的深刻,只在那些羞怯與溫吞之人的眼中才獨具榮耀。

而且,哲學──這種沒有人情味的焦慮,這座貧血概念搭建的避難所──正是人們逃避生命那蝕人的繁茂所使用的方法。

幾乎所有哲學家最後都落得善終:這便是對哲學最為不利的一條證據。

就是蘇格拉底的結局也沒有什麼悲劇性:那不過是一場誤會,是一位教育家的死── 若說尼采是瘋了,他也只是作為一位詩人和通靈者瘋的:他所贖回的是他的顫慄,不是他的思考。

生存不能靠一些解釋來加以規避,人只能承受它、喜愛或是憎恨它、膜拜或是害怕它,只能在一種幸福與恐懼的交替當中,來回不已,表達存在本身的節奏:其搖擺、不協,其苦澀或輕靈的凶猛。

有誰在面臨一種不容辯駁的潰敗時,不管是意外還是必然,不曾舉起禱告的雙手,最後卻又只能任其落下,比哲學給的那些答案還要虛空?好像哲學的職責就在於保護我們,但卻只在命運的坎坷還沒讓我們走投無路時能還負點責,而一旦人被迫陷入茫然,它又立刻把我們拋棄了。

其實,只要看看人類的痛苦有多少進入過哲學,就應該明白怎麼可能不會這樣呢?哲學工作沒有生命力,它只稱得上可敬而已。

人當上哲學家總非出於自願,因為這是一種沒有命運的職業,只是在用一些龐大的思想填塞一些中性而空洞的時刻,而這些時刻卻必然有悖於《舊約》、巴哈和莎士比亞。

思想可曾寫出過一頁東西,達到過約伯的哀鳴、馬克
白的恐懼或一曲和聲的高度?宇宙無須討論,只能表達。

而哲學卻無法表達宇宙。

真正的問題,只會在看遍了或是用盡了哲學之後才能開始,只會在一本厚厚的著述的最後一章劃上了最後一個句號,以標示哲人在未知世界面前已宣布退位之後才會開始,而我們的每時每刻卻都紮根在未知之中,我們不得不跟它搏鬥,因為它天生就比我們每日的麵包要更為直接、更為重要。

而在這裡,哲人卻離開了我們:他作為災難的死敵,跟理性一樣理智,一樣謹慎。

於是陪伴我們的就只有一位老朽的鼠疫病人,一位熟知種種夢魘的詩人和一位絕妙到超越了心靈所有空間的樂師。

我們真正開始生活,只能在哲學的盡頭,在它的廢墟上;當我們明白了它可怕的虛空,知道要求它什麼都完全無濟於事,它不會有任何幫助以後,才真正開始。

(偉大的系統說到底都只不過是一些高明的自說自話,知道了存在的本性是在「生命意志」、「理念」、或上帝的玩笑或是化學之中,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好處呢?這一切都不過是語詞的繁殖,精緻的意義挪移。

存在厭惡詞語的擁抱,而內在體驗在那語言無法表達的美好時刻之外,什麼也不會揭示。

何況,存在本身也不過是虛無的一份野心。

只有因為絕望,人才會去下定義。

他需要一句公式,甚至是很多公式,才能給精神提供一個證明,為虛無建起一幅門面。

無論是概念或是陶醉都沒有用,音樂將我們潛入存在的「內心」,我們卻很快就浮出了表面:幻覺的作用消失了,而知識也明顯地無用。

我們觸摸和構想的東西,跟我們的知覺和理性都一樣地無法確定;我們能肯定的只有詞語的那個世界,可以隨意撩撥,卻完全無濟於事。

存在是一個啞巴,而精神卻極為繞舌。

這就是所謂的認知。

哲學家的獨特僅止於發明詞彙。

而由於面對世界也就只有那麼三、四種態度──和死亡方式的數量差不多一樣──所以,使它們顯得變化多端的那些微妙差異,不過就是些詞語的選擇,沒有什麼形而上的意義。

我們身陷於一個滿是冗言的世界,疑問與回答在其中完全是同一回事。


由聖徒到犬儒
嘲諷把一切都降低到了藉口的位置,太陽與希望除外。

這兩種生命的條件,是世界與心靈的明星:一個閃閃發光,一個無影無形。

一副枯骨,若是在太陽下取暖並懷抱希望,將比一個絕望而厭惡光明的大力神更為有力;一種存在,如果完全朝著期望,將會比上帝更為強大,比生命更有活力。

馬克白「對陽光過敏」,所以他是生靈中最不濟的一個,因為真正的死亡不是腐爛,而是對一切光耀的厭惡,對一切萌芽的拒斥,對一切在幻想的溫暖下綻放的東西所懷的反感。

人已經把在太陽下生生死死的一切都褻瀆了,卻沒能褻瀆太陽;把在希望中生生死死的一切也都踐踏了,卻無法踐踏希望。

由於他不敢走得更遠,所以給自己的無恥限定了邊界。

因為一個無恥的人,如果宣稱自己是講道理的,就只可能是在言語上無恥;任何舉動都會讓他成為最矛盾的一個存在:因為誰也無法在剷除了一切迷信之後活下去。

若想走到徹底的無恥,就需要一種與神聖完全相反的努力,而且至少是同等的努力;要不就只好想像某個聖人,當他到達了修練的頂峰,卻發現自己所受的一切辛苦原來都毫無意義──連上帝也是可笑的……。

一個如此清醒的怪物勢必會改變生命的現實:他將會有足夠的力量和威信,去質疑其存在的條件本身;他將不會再受自我矛盾的威脅,而且沒有任何人性的弱點能再削弱他的大膽,因為他已經拋棄了我們身不由己對自己最後的幻想所抱有的那種宗教敬意,所以他肯定會拿他的心和太陽來開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蕭沆(Emil Cioran),1911年生於羅馬尼亞,1995年卒於巴黎,二十世紀後半重要思想家,兼擅哲學散文,作品洋溢詩意及形而上思維,主題常涵蓋死亡、絕望、孤獨、歷史、音樂、聖靈與神秘主義。

他著名的首部法文著作《解體概要》中文版已由浙江出版社出版發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