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传说故事集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台山传说故事之五爷庙的由来

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怒。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与五爷庙相对的便是古戏台,是专为五龙王唱戏而建。据传说,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

五台山的由来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

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至今,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五爷庙的由来

五台山风景如画,清凉如水,山峦妩媚,香烟缭绕。每日正午,太阳照群山,五个山台金光四射,大地一片辉煌,就像诸佛开了慧眼一般。生活在五台山的人们安居乐业,吉祥幸福。他们朝听晨钟,夜闻暮鼓,这一切都是五爷为世人开辟出来的好山好水的佛教仙界。

相传五爷是东海龙王之子,排行老五,名字叫圣衍。传说五爷到五台山游玩,巧遇西天如来佛祖帐下文殊菩萨到五峰山下开辟道场,经文殊菩萨点化,同到东海龙宫借得歇龙石,将原来陡峭险峻的刀削斧劈的五峰山,变成了岿巍敦厚的五个台子,从此,世人改称之为五台山。五台山一改过去那种气候恶劣,冬天寒风刺骨、冰封大地;夏日炎炎、酷暑难挡,而变成常年气候宜人,清爽可爱,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满山遍绿,花果四季的东方佛教天国,世界佛教圣地。

据说五爷从此与文殊菩萨一起落户五台山。现如今五台山上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万佛阁,就是由文殊殿、五龙王殿、禅房、戏台四个建筑群组成,如同棋盘,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其中五龙王殿中,供奉着大龙王、二龙王、三龙王、龙母、五龙王及雨师,其中五龙王供在殿堂中间突出的位置上。

自从五龙王落户五台山,五台山周围数百里地方,年年风调雨顺,人民岁岁幸福安康。巍巍五台山,明媚如画,山泉水流潺潺,土沃草茂,牛羊肥壮。五龙王在民间深受世人崇敬,五龙王对众生慈悲为怀,有求必应,世人对五龙王朝拜络绎不绝,五龙王被世人亲切地称为五爷。

也有传说描述五爷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佛法无边,曾救过大清圣

主皇帝康熙爷,也曾施恩救过众生。百姓传说五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广阔无际的胸怀,五爷怜悯众生,慈悲世人,善男信女供奉五爷,求官得官,求生得子,求财得财,无所不应。供奉五爷,能趋吉化凶,华盖锦旗,胜世妙景,供奉五爷,乐善好施,开智长慧。

相传五爷还是东海龙宫的财神,总管天下人间收成,世人供奉五爷,为了风调雨顺,世人供奉五爷,为了财源广进,兴旺发达。

真容院

菩萨顶有另一个名字叫“真容院”,这个称谓还有一段神话故事:相传寺建成时,有一名叫安生的塑工不招而来,请求建寺的高僧讲述文殊菩萨的真容,高僧说:“佛法无边,大圣德像我又怎么说得清呢?”于是他们共同祈求菩萨显身,七天后,忽于云际显现金像,逐图模塑成佛像,因此而称真容院。其实,菩萨顶创建于北魏,以后历代都曾加以重修。明代永乐年间,蒙古、西藏的黄教喇嘛到五台山寺院常住,菩萨顶逐渐成了他们集中活动的场所。在清代,国家以黄教怀柔蒙古,因而五台山的喇嘛教也特别隆盛。菩萨顶寺是五台山黄教首领扎萨克大喇嘛住持的地方,也是皇帝和蒙古诸王朝拜五台山时最主要的圣迹和佛刹,因此,菩萨顶的寺庙建筑是参照皇家的宫廷造型营建的。建筑在灵鹫峰顶的层层殿宇,规模宏伟,十分壮丽,殿宇上覆盖着黄绿蓝三彩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台山,是五台山最大的黄庙(喇嘛寺)。

无舌狮子

在五台山难以数计的石雕狮子当然都有舌头,惟有在“灵峰胜

境”牌楼右侧蹲卧的一座石狮却没有舌头,对此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公元1714年,相传在立这座“灵峰胜境”牌楼时,做饭的和尚每天要做50个人的饭。牌楼竣工后,在雕凿石狮那几天,出现了怪现象,每天三顿饭,吃饭的人不变,下锅的米数也不变,惟有早晨这顿饭,总是不够吃,不是差一点,而是差得多,逼着做饭的和尚不得不做第二次。每天早饭都如此。谁也说不出这是什么原因。有一天,做饭的和尚发现锅台上有兽蹄的爪印,他才恍然大悟:“每天早饭不够吃,是你们干的呀!”第二天一早,做饭的和尚把饭煮好后,自己躲在水缸后偷偷观看,工夫不大,只见两只狮子一前一后走进来,走在前面的那只狮子扒拉开锅盖,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走在后面的那只狮子四下望一眼,也就跟着吃起来,一吃就是半锅。事后,做饭的和尚将见到的情况告诉了管事的老僧。

翌日,管事的老僧将一把特制的锐利刀片藏在饭锅里。当狮子将头伸进饭锅里,就听见“嗷”地一声嚎叫,转身就跑,另一只也跟着夺路而逃,可是走在前面的那只狮子的舌头已被刀片割掉了。

当天下午,管事的老僧来到“灵峰胜境”牌楼下,看见右侧蹲卧的石狮的舌头没有了,就哈哈地对它说:“原来偷吃饭的就是你呀!”那只石狮子羞羞答答地点点头,承认了偷吃的错误。可是没有多久,这两只狮子还是照样下来偷吃。后来,在一百零八级石阶前面修建一座照壁,才挡住了它们,而那只没有舌头的石狮子,也就一直“饿着肚子”守候到如今。

菩萨顶的大铜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