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
刘振华
09级环境工程2班 2009650332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经验作为一种预见性的环境管理工具,对它所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已经产生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这一直是衡量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条款,特别是讨论已经从程序上的执行问题转向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更实质性目标和其置于更广泛的决策背景。文章首先描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并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史,进一步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办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现状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以一项社会活动、经济建设活动,在它实施之前,对它的选址、使其实现活动的行为及活动结束后所遗留的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1]全部或部分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即环境影响
一、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
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 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人们开始关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不断寻找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20世纪50年代初, 首次对核设施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60年代英国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三关键”(即关键因素、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 和“污染源一污染途径(扩散迁移方式) 一受影响人群”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被学者们提出。1969年,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通过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继美国之后, 先后有瑞典、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与此
同时, 国际上开始设立一些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并召开一系列环境影响相关的会议, 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发展。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会议于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加拿大联合召开;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会议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都写入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994年, 由加拿大环境评价办公室( FERO ) 和国际影响评价学会( I A I A) 联合组织并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环境影响评价部长会议。经过60多年的发展, 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二、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由于各个国家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范围、程序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3,4](1)评价对象由对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转化为对大型综合项目的累积影响评价,由对工程的影响评价扩展到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评价,
(2)评价的范围由单纯考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发展到包括社会和经济影响在内的全面环境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形式,如环境风险评价、视觉影响评价、健康影响评价等
(3)评价的程序由不系统、非正式的状况向系统化、规范化转变,形成了包括环境筛选、确定范围、预测评价和监督、监测等4个步骤完整的工作程序。(4)评价的方法由各种单一型方法发展到以适应性方法为代表的综合性方法,并且广泛应用了计算机模拟和系统控制理论。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情况。
(5)各种评价制度的优点互相融合,表现也灵活性与强制性的统一,法律形式的评价制度增加了规定的弹性,政策形式的评价制度的强制性得到加强。
(6)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相结合,并纳入环境规划之中,环境规划部门与环境评价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大大加强,环境评价、规划、管理成为一个系列化的整体。
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我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但只是停留在建设项目层次上.二十多年来,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其局限性也渐渐显露出来,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只能对项目做一种被动的反映性评估\难以考虑项目诱发或间接的环境效应\难以全面考虑替方案和减缓措施等等.这就要求开展更高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重视和关注战略环评问题.目前有关战略环境评价的定义很多,既有从宏观角度定义的,也有从微观角度进行阐述的,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同的定义是指对政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运用于综合决策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5]
四、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6]
自2003年9月1日环评法正式分布实施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规划环评的
有效实施,国家环境保护部先后顺配套法规的制定、技术的准备和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保障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有效结合,2006年国家环保部在内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和武汉市等第1批试点地区进行了规划环评,取得了成功经验。此后,又陆续批准江苏省、湖北市、宁波市、芜湖市为规划环评试点省份和城市,河北省,山东省、吉林省、上海市,等许多省市也相继配套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规划环评的实施。从国家到地方,规划环评工作已经逐渐开展。
(1) 在理论研究方面[
国内许多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学体系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目前我国尚无通用成熟的技术、方法、评价指标及体系等。特别是当前应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普遍详细度不够。不确定性强、还停留在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而且缺乏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这些缺陷导致了规划环境影响的准确性差。预测结果不理想、减缓措施制定的不够详细,使得环境评价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2) 实践方面
由于我国引入战略环境评价较晚,从而以属于战略环境评价范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相对落后。日前已完成的区域规划环评有长春经济开发区规划,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厦门东海岸开发区,厦门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等,还有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环评报告书等,铁路系统目前尚未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但对一些大项目也做过一些类似的规划环评工作。如青藏铁路建设,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就十分重视环境问题,在该项目实施的各阶段聘请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系统的、大量的评价工作。环保总局将在全国重点地区和行业开展战略环评试点工作,包括黄河中下游能源富集地区、海西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地区以及钢铁、石化、电力,造纸和煤化工等重点行业,这必将大大推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开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