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15.8.4
地震测深数据是等间隔采样的时间序列,但需要提供完整的辅助信息,数据才能得到正确使用。
13.5
13.6
数据类型 data type
值域说明,允许对该值域内的值进行操作。如:string、decimal、integer、boolean、date和binary。
13.7
13.8
数据交换格式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一个预定义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聚合数据元或数据元的集合,它涵盖在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对某类交换数据的共享要求,旨在双边或多边的数据交换中确保各方对所交换数据的无歧义理解和自动处理。
76.001 JULY 28,1976. 03:42
TANGSHANEARTHQUAKEHEBEI,CHN
EPICENTER 39.63N 118.18E
DEPTH 11 KM
M= 7.8
STATION (01001)BEIJINGHOTEL 39.907N 116.404E
INSTRUMENT TYPE: RDZ1
如果是多通道采集的数据,可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别形成数据文件,其格式如上述。另一种方式是构成MxN矩阵,M是通道数,N是每道的数据点数。
用于数字地震波形数据的
8.2
数字地震波形数据是使用测震仪器在某一地点进行等时间间隔采样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SEED(The 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Earthquake Data)格式是一个针对数字地震波形数据交换的国际通用格式。我国地震行业标准《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DB/T2-2003)修改采用这一标准。
POINT 1 BASEMENT COMP. UD
地震科学台阵观测数据汇交技术规定(试行)-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数据
地震科学台阵观测数据汇交技术规定(试行)第一条为规范地震科学台阵观测数据管理,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推进数据共享,扩大科技成果产出,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汇交数据是指各种科研项目(课题)、工程项目和野外实验过程中利用地震科学台阵仪器观测产生的各种数据及相关信息。
第三条数据汇交时间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在野外观测结束后六个月内按本规定要求的格式、内容向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数据中心提交全部观测数据及相关信息。
第四条数据汇交内容(一)项目概述:项目研究目标与内容简述。
(二)观测简况:观测项目编号、野外观测区域、观测时间描述。
(三)元数据及相关信息:1.流动地震观测台阵代码(用户不提供时,由数据中心统一编码);2.台站名称、台站代码(同一地点两套以上仪器时,要提供位置代码);3.台站经度、纬度、高程(经纬度应至少保留到小数点后5位,高程以m为单位);4.采样率、记录通道的方向和极性;5.地震传感器型号及设备编号;6.数采类型及设备编号;7.各台站的观测起止时间;8.仪器传递函数(包括三个不同分向及相应的灵敏度),数采档位;9.台站台基情况及周围环境描述;10.元数据的格式采用Excel表格提交;11.以上参数在观测期间如发生变化,应给出相应时间信息。
(四)观测数据: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数据采用标准的Miniseed、或Reftek格式、或Seed格式、或SAC 格式、或相关标准数据格式。
对非标准数据格式,应提供详细的数据格式说明,或提供可以进行标准数据格式转换的批量处理软件。
(五)标定数据:提供流动地震台站观测过程中记录的标定数据和说明文档,包括标定信号起止时间、类型、长度、档位等,数据格式要求与观测数据一致。
(六)系统运行情况:提供各地震台站连续波形记录时间表、仪器维护、更换记录、标定情况记录等。
(七)对于人工震源激发产生的观测数据,应提供激发源的坐标、激发时刻、激发当量等信息。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分类与编码-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活断层探测数据
以探明地震活断层为主要目的进行的探测活动获得的原始数据、结果数据、基础数据和辅助数据
D26000
大地热流探测数据
以探明地面热流和地壳上地幔热状态为主要目的所获取的地下温度梯度和岩石热导率参数等原始数据和相关数据
D2Z000
其它探测数据
除以上中类外的地震探测数据
5
调查(考察)数据大类分成5个中类,其名称、代码及说明见表4。
D15000
地下流体观测数据
由地下流体观测台网(站)产出的原始记录、处理后的次生数据以及相关基础数据和辅助数据(具体数据内容见DB/T xxxx《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网》)
D16000
大地形变测量数据
由大地形变观测台网及航空与航天器对地测量产出的原始记录、次生数据以及相关基础数据和辅助数据(具体数据内容见DB/T xxxx《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形变观测网》)
2.7
原始数据 raw data
在观测、探测、调查(考察)、实验与试验等活动中直接产出的数据。
2.8
加工数据 processed data
对原始数据作必要的转换、规范化处理和质量检查订正后产出的数据以及经二次加工生成的高层次数据。
13
3.1 分类方法
根据地震科学数据的特点,采用线分类法,把地震科学数据分成若干大类,在大类下划分中类,中类下划分小类。
D42000
构造物理实验数据
在专业实验室,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条件下构造变形物理过程的实验)得到的原始数据、分析结果及其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构造变形与物理场、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和高温高压岩石物理三部分
D43000
新构造年代测定数据
在专业实验室对岩土样本进行构造年代测定获得的数据及其相关数据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之二地震科学数据分类与分级方案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之二地震科学数据分类与分级方案(上报稿)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政策研究组二○○六年二月目次目次 (1)引言 (2)地震科学数据分类与分级方案 (3)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地震科学数据的分类 (3)4 地震科学数据的分级 (4)附录 A (6)A.1 大类 (6)A.2 中类 (6)A.3 小类 (8)引言地震科学数据来源于观测、监测、调查、试验、实验以及研究分析等科技活动,地震科学数据是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是支撑地震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平台。
地震科学数据的分类与分级是开展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的基础。
制定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分类与分级方案,有利于保护国家安全、社会公众利益和数据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秩序,使地震科学数据资源在广泛应用中得以发挥和增值,在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人民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方案是《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有关数据分级分类的实施细则,在制定本方案时,本着尽可能遵循现有国家和地震行业相关标准及《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的原则,本方案主要参照了地震行业标准DB/T 11.1-2006《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及《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地震观测数据》(征求意见稿)。
地震科学数据分类与分级方案1 范围本方案规定了地震科学数据的分类、分级方案。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凡涉及地震科学数据分类、分级时,适用本方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DB/T 3-2003 地震与地震前兆测项分类与代码DB/T 11.1-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DB/T 11.2-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地震观测数据3 地震科学数据的分类3.1 分类原则地震科学数据分类以数据的科学属性和自然属性为基础,遵循层次性、穷尽性和排他性的原则。
SEGZ地震数据格式资料
关于拟议中SEGZ地震数据交换格式若干资料说明2008年7月,来自EnCana(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之一)、Claritas (从事地震数据处理及软件开发的公司)和休斯敦咨询公司一些人提出了新的地震数据交换格式——SEG-Z格式标准建议。
这个建议吸收了来自Divestco 、CGGVERITAS、Paradigm、BP、C&C Systems等公司的意见,建议的新格式具有若干技术突破,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附录A)。
此外,还有人提出了标准的道头命名方案的意见(附录B)。
这些资料供参考。
王宏琳2008-8-3附录A 拟议中的SEGZ格式基本概念以往国内外地震数据交换格式均采用类—SEGY格式。
SEGY格式定义于1975年,地球物理界一直要求增强SEGY:(1)用标准方法读任何类似SEGY格式,包含描述性文本头、二进制文件头、道头和数据。
头可以是单独分开的,提供对磁盘数据集快速存取,或与数据交接一起(interleaved with)(目前SEGY标准)。
(2)变长度、动态道头。
随着野外仪器更精密,需要增加道头空间。
你只需要定义使用什么,而不需要利用道头中空间位置。
(3)增加数据类型,在线和道头中存储无符号整数、IEEE浮点数。
创建定制的格式处理数字压缩。
能够处理64位(例如,能够精确指定UTM XY’)。
(4)建立映射或关键字文件,称为DESCRIPTOR(描述符),支持数据自动加载到工作站。
这个想法是道头实体不再只用字节位置和描述定义,而是用名字定义。
这个重要性在能够定义每个道头名字在道头中的位置,不再依靠字节位置定义头实体,所以需要确定的名字集合成为必不可少!SEG-Z格式可以看成在SEGY对象前面加一个描述数据和头格式的导文(preamble):(1)增加关键字映射文件(DESCRIPTOR)在每个SEGY前面,描述信息名称和位置。
(2)提供新的格式容易扩充应付将来需要,即,变长度、动态字段定义、道头存储在单独的索引文件用于快速存取。
《地震数据格式简介》课件
地震参数数据:记录地震参数, 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位 置等信息
地震烈度数据:记录地震烈度, 包括烈度、影响范围、破坏程
度等信息
地震灾害数据:记录地震灾害, 包括灾害类型、灾害范围、灾 害损失等信息
地震波形数据:记录地震波形, 包括地震波形、频率、振幅等 信息
地震预警数据:记录地震预警, 包括预警时间、预警范围、预 警级别等信息
智能化:地震数据格式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地震数据,提高地震科学研究的 效率。
安全性:地震数据格式将更加安全,能够更好地保护地震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和滥用。
汇报人:
,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地震数据格式是指用于存储、传输和交换地震数据的标准格式。 地震数据格式包括地震波形数据、地震事件参数、地震台站信息等。 地震数据格式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地震数据的共享、分析和研究。 常见的地震数据格式有SEG-Y、SEED、SAC等。
PART FIVE
标准化:地震数据格式将更加标准化,便于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 实时性:地震数据格式将更加注重实时性,以便更快地获取和处理地震数据。 集成化:地震数据格式将更加注重集成化,将多种数据格式整合在一起,便于分析和应用。 智能化:地震数据格式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地震监测:用于记录和监测地震活动,分析地震波形和震源参数 地震预警:用于地震预警系统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地震科学研究: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分析地震成因、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评估 地震应急救援:用于地震应急救援,提供地震灾情信息和救援决策支持
PART THREE
地震数据文件格式
炮点的野外一次静校正值(ms)
接收点的野外一次静校正值(ms)
总野外一次静校正量 (若未用静校时为零,ms)
延迟时间—A,以ms表示 时间延迟—B,以ms表示 延迟记录时间,以ms表示 起始切除时间(ms)
结束切除时间(ms) 本道的采样点数
本道的采样间隔,以us表示
野外仪器的增益类型
73—88字节中坐标的比 例因子=1,土10, 土100,土1000 土10000。
如果为正,乘以因子; 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
接收点坐标—Y(分米)
(如果坐标单位是弧度·秒 ;X值代表径度,Y值代表纬度;正值代表格林 威治子午线东或者赤道北的秒数。负值则为西或者南的秒数)
坐标单位; 1=长度(米或者英尺); 2=弧度·秒 接收点下风化层速度 (低速带速度,m/S) 接收点下次风化层速度 (降速带速度,M/S) 震源处的井口时间(ms)
trace number of sweep channel (扫描辅助道数) sweep trace taper length at start if tapers.
sweep trace taper at the end (扫描类型码) sweep trace taper type code: (扫描斜坡类型码) 1 = linear; 2 = cos-squared ;3 = other
接收点的地面高程。 高于海平面为正, 低于海平面为负(cm) 炮点的地面高程(cm)
炮井深度(正数,cm) 接收点基准面高程(cm)
炮点基准面高程(cm) 炮点的水深(cm)
接收点的水深(cm)
炮点坐标—X(分米) 炮点坐标—Y(分米) 接收点坐标—X(分米)
41一68字节中高程 和深度的比例因子=l, 土10,土100,土1000 或者 土10000。 如果为正,乘以因子; 如果为负,则除以因子
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
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
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通常使用标准地震数据格式(SEED)或者MiniSEED格式。
这些格式都是地震学界广泛使用的标准格式,用于存储和交换地震观测数据。
SEED格式是一个具有固定结构的二进制文件格式,可以包含多个通道的地震波形数据。
它定义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元数据描述信息以及数据压缩等相关信息。
SEED格式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连续地震波形数据、事件数据、响应函数等。
MiniSEED是SEED格式的一种简化版本,它只包含地震波形数据,不包含元数据和其他描述信息。
MiniSEED格式使用固定长度的记录块,每个记录块包含一个或多个连续地震波形数据样点。
MiniSEED格式通常用于网络传输和实时数据流处理等场景,具有较小的数据量和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除了SEED和MiniSEED格式,地震波形数据还可以使用其他格式进行交换,如SAC格式、GSE2格式等。
这些格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适合的数据格式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环境来决定。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编写指引-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注 1:与 UM L 术语中的“类”同义,可以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元数据实体。
4.6 元数据子集 metadata section 元数据的子集合,由相关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组成。
4.7 地震数据 earthquake-related data
中国地震局 发布
EDS/T 1—2006
目次
前 言 .............................................................................. II 引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标准应用的一致性要求 ................................................................. 1 4 术语和定义 ........................................................................... 1 5 约定 ................................................................................. 2 6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模式 ............................................................... 6 7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字典 .............................................................. 9 8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摘要 ............................................................. 35 9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UML 图 .......................................................... 79 10 元数据编写要求 ..................................................................... 84 11 元数据录入及提供 ................................................................... 8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代码表....................................................... 85 A.1 日期类型代码《代码表》 ............................................................ 85 A.2 在线功能代码《代码表》 ............................................................ 85 A.3 角色代码《代码表》 ................................................................ 85 A.4 字符集代码《代码表》 .............................................................. 86 A.5 安全限制分级代码《代码表》 ........................................................ 86 A.6 数据层内容类型代码《代码表》 ...................................................... 86 A.7 进展代码《代码表》 ................................................................ 87 A.8 限制代码《代码表》 ................................................................ 87 A.9 空间表示类型代码《代码表》 ........................................................ 87 A.10 大地坐标参照系统《代码表》 ....................................................... 88 A.11 垂向坐标参照系统《代码表》 ....................................................... 88 A.12 地震数据获取途径《代码表》 ....................................................... 89 A.13 表示方式代码《代码表》 ........................................................... 90 A.14 关联类型代码《代码表》 ........................................................... 90 A.15 起始类型代码《代码表》 ........................................................... 91 A.16 数据类型代码《代码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17 维护频率代码《代码表》 ........................................................... 91 A.18 介质名称代码《代码表》 ........................................................... 92 A.19 约束条件代码《枚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20 范围代码《代码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21 语种代码《代码表》 ............................................................... 92 A.22 日期和日期时间信息 ............................................................... 93 A.23 距离、角度、度量、数字、记录、记录类型、比例尺和长度度量单位信息 ................. 93 A.24 垂向基准 ............................................. 93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之四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之四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上报稿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政策研究组二○○六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数据共享服务的方式与内容1第三章数据共享服务要求3第四章用户的权力与义务5第五章数据共享服务收费6第六章附则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指导和规范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高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汇交的地震科学数据经加工整理和入库后向用户提供使用时的监督和管理;第三条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工作由中国地震局统一领导,由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和分中心以下简称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具体实施;第四条按照“地震科学数据汇交管理规定”汇交到共享中心和分中心的各种数据和成果资料,以及与这些数据和成果资料的提供与使用有关的信息,除国家和中国地震局有特殊规定外,都应对外提供共享服务;第五条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应遵循分类分级服务、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注重服务效益和保护数据提供者的合法权益等原则;第六条从事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各项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第二章数据共享服务的方式与内容第七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应分别建立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以在线的方式发布和提供数据服务;同时应配备专门的设备、介质和软件,以光盘和纸介质等离线方式提供数据服务;第八条共享中心的门户网站和各分中心的专业网站应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内容:一目录服务;门户网站提供所有地震科学共享数据的目录服务,包括目录分类列表和基于元数据的目录搜索;各专业网站提供所在分中心管辖数据的分类目录列表;二数据在线服务;各网站提供本中心或分中心管辖数据的在线浏览、查询和下载;三元数据服务;门户网站发布所有地震科学共享数据的元数据,各专业网站发布所在分中心管辖数据的元数据;四数据应用服务;各网站提供与本中心或分中心管辖数据相关的常用专业数据处理软件的介绍和获取方法;有条件还可提供数据在线处理服务;五标准规范与管理规定;门户网站发布所有与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有关的标准规范和管理规定,各专业网站发布其中与所在分中心管辖数据密切相关的标准规范和管理规定;六用户服务指南;门户网站提供地震行业科学数据资源概况、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作计划和本网站使用指南等用户服务指南信息;各专业网站提供所在分中心管辖数据的资源概况和本网站使用指南等用户服务指南信息;七注册与登陆服务;各网站提供基于访问本网站数据的用户注册与登录服务;八全文检索服务;各网站提供基于本网站内容的全文检索服务;九用户反馈服务;各网站提供服务电话、email、通信地址和在线留言工具,收集用户对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十导航服务;门户网站提供到各专业网站、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其它数据共享服务网站以及其它国内外知名地震数据服务网站的导航;各专业网站提供到门户网站和国内外与所在中心管辖数据密切相关的数据服务网站的导航;十一服务统计信息;门户网站提供整个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数据服务统计信息,各专业网站提供所在分中心的数据服务统计信息;服务统计信息包括注册用户数量,网站访问量,数据在线浏览和下载数量和离线数据服务情况,以及用户使用数据产生的效益科研成果或论文等;第九条共享中心和各分中心的离线数据服务包括以下内容:一光盘产品发售;共享中心和各分中心发售所管辖数据的光盘产品;二数据定制服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提供所管辖数据的数据定制服务;第三章数据共享服务要求第十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在数据整理入库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在网站上提供数据服务,包括更新元数据,提供应用界面供用户浏览、查询和下载数据等;第十一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遵从“地震科学数据交换格式”标准规定的数据格式提供数据服务;第十二条为了保证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安全和效率,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采用应用程序供用户使用数据,而不授权用户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第十三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对汇交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并对常用的和数据量大的数据制作光盘产品;第十四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用户的数据光盘产品邮购请求做出响应,不能提供的要说明原因,能提供的及时进行登记、邮寄和收费;第十五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用户的数据定制服务请求做出响应;不能提供定制服务的要向用户说明原因,能提供服务的要和用户协商提供服务的时效和费用,然后按照规定的手续和流程进行登记、审批、数据收集、加工处理、光盘制作、邮寄可选和收费;第十六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要保证所有用户不受任何限制就可在线获得一级数据,保证用户通过网站完成注册后就能登录并在线获得二级数据;对于用户通过网站注册申请使用三级数据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批,批准使用的要保证其通过网站登录后能在线获得三级数据,不批准使用的应向用户说明原因;对用户填报书面申请材料见附件申请使用四级数据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报请中国地震局主管部门审批;批准使用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提供服务,不批准使用的应向用户转达原因;第十七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在数据共享级别发生变化时应对用户权限做相应调整,并在网站上发布通告;第十八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保护用户隐私,不得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和帐户信息;第十九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自行管理各自网站的用户注册和授权,逐步实现由共享中心提供统一用户注册和授权管理;第二十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并按月汇总反馈信息上报主管部门,并根据主管部门的意见对相关部分进行调整;第二十一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每月制作并在网站上发布数据共享服务统计信息;第二十二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对用户提出的数据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核对和处理;第二十三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对违反数据使用规定的用户应停止服务;第四章用户的权力与义务第二十四条用户有权获取相应级别的地震科学数据;第二十五条用户有权对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并向共享中心和分中心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二十六条用户对获取的地震科学数据,只享有有限的、不排它的使用权;第二十七条各类用户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将经审批获得的共享地震科学数据,以及由这些数据经单位换算、介质转换或者量度变换后形成的新资料有偿或无偿向他人提供;第二十八条用户应在所发表的成果中注明所用数据资料的来源并寄送成果样本到共享中心或分中心存档;第二十九条用户有义务配合共享中心和分中心进行改进数据共享服务质量的相关调查;第五章数据共享服务收费第三十条对于网上提供的在线数据,用户可以直接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第三十一条对于离线数据复制服务,要收取数据复制服务费,包括为用户提供数据所需介质费、设备损耗费、复制人员工时费和邮寄费可选等;第三十二条对于数据定制服务,除要收取数据复制服务费外,还要收取数据加工服务费,包括收集、整理、加工、汇编数据或数据产品所需的人员工时费、能源消耗费、设备损耗费、通信传输费等;第三十三条对于有偿数据服务,除要收取数据复制服务费和数据加工服务费外,还应收取一定比例的数据生产成本费,包括获取用户所需要的数据所进行的采集、汇交、分析处理和整理归档等工作所需的人员工时费、能源消耗费、设备损耗费、传输通信费等;第三十四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收费价格,报请物价部门审批,并对收取的费用进行单独管理;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本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六条共享中心和分中心可以依据本规定,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共享服务的实施细则;附件地震科学数据使用申请表。
地震反演jason 分层文件格式
地震反演jason 分层文件格式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地震反演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波形信息,反推出地下结构的参数。
地震反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性分布,进而为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在进行地震反演过程中,数据的处理和有效利用是非常关键的。
Jason 分层文件格式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格式,它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广泛应用于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
该格式可以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地震记录、速度模型、反演结果等,方便数据的交流和共享。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震反演原理和方法,并着重探讨了Jason 分层文件格式的设计和应用。
通过对Jason 文件格式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数据组织方式,为数据的读取和处理提供指导。
另外,本文还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Jason 文件格式的使用。
总的来说,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反演和Jason 分层文件格式的介绍,提供给读者一个全面的理解和应用该技术的指导。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的阅读,对地震反演和Jason 分层文件格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分为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1.1 概述部分介绍了地震反演和Jason分层文件格式的背景和意义,引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1.2 文章结构部分即为本节所在,简要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结构,以便读者全面了解本文的组织方式和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标。
1.3 目的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把握住读者的阅读需求,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
正文部分分为地震反演和Jason分层文件格式两个小节。
2.1 地震反演部分详细介绍了地震反演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等步骤,以及常用的地震反演算法和数学模型。
2.2 Jason分层文件格式部分详细介绍了Jason分层文件格式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包括文件结构、数据格式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与地震反演的关系和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地震数据格式简介
数符
尾数
增益
1位
11位
4位
• IBM 32位浮点数
数符
阶码
尾数
1位
7位
24位
• IEEE & ANSI/IEEE ( 32位)
数符
阶码
尾数
1位
8位
地2震3数位据格式简介
2.5 SEG-B磁带卸出分析
2.5.1 SEG-B格式文件头块分析
标准头块:
文件号
1-2字节
格式码(0200〕 3-4字节
每个扫描字节数 采样间隔 11-12字节
6-2
3223-3224
7-1
3225-3226*
7-2
3227-3228*
8-1
3229-3230
8-2
3231-3232
9-1
3233-3234
9-2
3235-3236
10-1
3237-3238
10-2
3239-3240
11-1
3241-3242
11-2
3243-3244
12-1
3245-3246
C 8 SAMPLE CODE: FLOATING PT FIXED PT FIXED PT-GAIN CORRELATED
C 9 GAIN TYPE: FIXED BINARY FLOATING POINT OTHER
C10 FILTERS: ALIAS HZ NOTCH HZ BAND - HZ SLOPE - DB/OCT
道分选码: 1=同记录(没有分选);2=CMP道集;3=单次覆盖剖面;4=水平叠加剖面。
垂直叠加码: 1=没有叠加;2=两次叠加;… N=N次相加 (N=32,767)
地震处理数据文件格式.doc
地震处理数据文件格式1. SEG-Y 格式(标准) (1)卷头: 3600字节(a ) (a ) ASCII 区域: 3200字节(40条记录 x 80 字节/每条记录 )。
(b )(b ) 二进制数区域 : 400 字节(3201~3600)。
3213~3214 字节—每个记录的数据道数 (每炮道数或总道数 )。
3217〜3218字节一采样间隔(卩。
3221~3222 字节—样点数 /每道(道长)。
3225〜3226 字节—数据样值格式码 1-浮点; 3255〜3256 字节—计量系统: 1-米, 2-英尺。
3261〜3262* 字节—文件中的道数 (总道数 )。
3269〜3270* 字节—数据域 (性质):0-时域,1-振幅, 2-相位谱 “ * 号“字为非标准定义。
(2)道记录块 :(a ) (a ) 道头字区 : 含: 60个字/4字节整或 120个字/2字节整,共240个字节,按二进制格式存放。
• SEG —Y 格式道头说明: 字号(4字节) 字号(2字节) 字节号内容说明1 1—2 1—4 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若干卷磁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3—4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
每卷磁带的道顺序号从 l 开始。
3 5—6 9—12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炮号) 。
4 7—8 13—16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 9—10 17—20测线内炮点桩号 (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一个记录时使用 )。
6 11—12 21—24 CMP 号(或 CDP 号)。
(弯线 =共反射面元号)7 13—1425—28 在 CMP 道集中的道号 (在每个 CMP 道集中道号从 1 开始)。
8—11529—30*道识别码:匸地震数据;4=爆炸信号;7 =计时信号; 2=死道; 5=井口道;8 =水断信号;(8—2 1631—32 构成该道的垂直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相加:…)9—l 17 33—34 构成该道的水平叠加道数(1是一道;2是两道叠加;•••) 9—218 35—36 数据类型: 1=生产;2=试验10 19—20 37—40 从炮点到接收点的距离 (如果排列与激发前进方向相反取负值 ) (分米) 。
常用地震解释数据格式简介
主题:常用地震解释数据格式简介问题的提出:目前,地震解释方面有多种软件产品,其地震解释数据的记录格式有所不同。
因此,在数据交换方面,往往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本文简要介绍市场主导的Landmark和Geoframe系统的地震解释数据记录格式。
解答:ndmark系统地震解释数据记录格式∙层位格式文件:<地震项目>目录下的*.fmt文件,如hz3dtr.fmt*(三维层位解释数据格式文件)。
∙层位解释数据文件(DEMO数据未按格式文件域排列):seismic horizon data model for landmark:LINE TRACE Z1 FLTFLG160. 533. 3376.160. 541. 3380.160. 544. 3388.160. 545. 3388.160. 546. 3388.160. 547. 3392.160. 548. 3392.160. 549. 3396.………………hz3dtr.fmt*LINE 1 20TRACE 22 30Z1 35 50FLTFLG 80 80∙断层格式文件:<地震项目>目录下的*.fault_fmt*文件,trsp. fault_fmt*为缺省的断层解释格式文件。
∙断层解释数据文件(DEMO数据未按格式文件域排列):seismic fault data model for landmark(pay attention to ptype):FAULT_NAME FAULT_LINEID FAULT_TRACE FAULT_Z FAULT_PTYPE FAULT_COLOR FAULT_TYPEf-2_new 166.000 390.000 2850.000 2 6 1f-2_new 173.000 390.000 2912.000 2 6 1 …… …… …… …… …… …… …… geoframe.fault_fmt (Geoframe 断层文件输入到Landmark 的自定义格式文件): FAULT_NAME 1 52FAULT_PTYPE 93 94FAULT_LINEID 53 62FAULT_TRACE 73 82FAULT_Z 83 92FAULT_COLOR 103 105FAULT_TYPE 112 1142.Geoframe 系统地震解释数据记录格式Geoframe 系统可通过列表方式定义地震解释数据(层位、断层)输出格式,进行数据输出。
专题资料4:地震原始及成果数据规范要求
专题资料4:地震原始及成果数据规范要求附件4一、地震原始数据规范要求1、所有入库原始地震数据都以SEGY格式为标准,必须具有EBCDIC带头、BINARY卷头、TARCE道头。
2、在道头9-12字节上的文件号(炮号)必须与班报保持一致,在道头的17-20 字节上记录文件序列号。
3、在道头13-16字节上的道号必须与班报保持一致,在道头的21-24字节上记录道序列号。
4、SEGD格式转换为SEGY格式,文件号和道号的处理按照第(2)条和第(3)条处理。
5、文件名称的命名:工区名_年度_线束号_起始炮号_终止炮号.segy 。
6、每束线整理完成后生成一个list文件,并命名为xxx.lis.new。
此list文件的基本格式包含的基本内容为:文件号9-12、道号13-16、道数、文件序号17-20、道序号21-24、道数、采样间隔、记录长度二、地震成果数据规范要求1 地震成果数据体地震数据体包括:纯波叠加、纯波偏移、叠加(加滤波和增益)成果、偏移(加滤波和增益)成果、叠前时间/深度偏移(纯波、成果)、AVO、亮点、三瞬、波阻抗等,要求处理单位同时提交相应数据体的磁盘文件(用活动硬盘提交数据文件)。
具体要求包括:(1)数据体格式为标准SEGY格式。
(2)记录精度为IBM32位浮点。
(3)卷头标识和道头填写信息必须完整。
每道道头必须包含纵线号、CDP号、X坐标、Y坐标、覆盖次数、道识别码、采样率、道加权因子等信息,其记录位置分别为线号在9-12、CDP号在21-24、Y 坐标在81-84、X坐标在85-88、覆盖次数在33-34、道识别码在29-30必须置为1、样点数在115-116(必须与带头中样点数一致)、采样率在117-118(必须与带头中采样率一致)、道加权因子在169-170必须置为0。
(4)数据体内的线号和CDP号必须符合新建立的**坳陷统一测网系统,并与测线位置网格图一致。
(5)数据体文件命名规则:。
hy1c数据l1级别格式
hy1c数据l1级别格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Hy1c数据l1级别格式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种标准格式,它是用来描述地震数据中信息的一种约定性规范。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数据的格式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经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研究。
Hy1c数据l1级别格式采用了一种简单、清晰的数据结构,便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Hy1c数据l1级别格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数据头、测站信息、波形数据和事件信息。
在数据头中,包含了数据的基本信息,如数据的版本号、时间戳、数据采集方式等;测站信息部分包含了地震台站的位置、通道数、采样率等信息;波形数据部分是地震数据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地震波形数据的振幅、时间、频率等信息;事件信息部分则包含了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经纬度、震级等信息。
Hy1c数据l1级别格式在地震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地震学家们可以通过这种标准格式获取各种地震数据,进行地震波形和事件的分析研究。
Hy1c数据l1级别格式也促进了地震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可以更方便地交换数据,进而促进地震研究的发展。
Hy1c数据l1级别格式在地震数据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规范了地震数据的格式,也促进了地震研究和监测工作的进行。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地震研究中,Hy1c数据l1级别格式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地震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熟悉Hy1c数据l1级别格式,为地震研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示例:Hy1c数据是一种用于表示l1级别格式的数据格式,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数据标准。
Hy1c数据格式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格式,能够存储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并且能够轻松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Hy1c数据格式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数据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Hy1c数据格式具有一种非常简洁和易读的结构,能够存储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15.1
15.2
格式要求
15.2.1
空间矢量数据由几何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组成,两者通过目标标识码(关键字)连接,即具有相同目标标识码的几何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对同一空间对象的描述。任一几何对象采用的属性数据结构可通过在几何对象上添加要素类型编码来说明。
空间矢量数据的交换格式遵循GB/T 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已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但尚未见到修改后的文本)。
15.3
15.4
格式要求
15.4.1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遵循GB/T 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已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但尚未见到修改后的文本)。
格网的值是该格网的要素类型编码或高程。
术语
13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13.1
13.2
数据元 data element
通过定义、标识、表示、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一个数据单元。
13.3
13.4
聚合数据元 aggregate data element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组成的数据单元,用来表达特定语境中的一个清晰的业务含义。
13.11
13.12
纯文本
一种使用ASCII(美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格式的文档文件,其中包含各种有关的字符、空格符、标点符号、回车符,有时还包括制表符和文件结束符等,但不包含格式化信息。
13.13
13.14
位图
位映像
存储器中的一种数据结构,它以单个位的集合形式表示信息。位图用于表示位图像(bit image)。用文件扩展名·bmp标识以位图(bit map)文件格式存储的光栅图形(raster graphics)。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仲和 周克昌 黄志斌 杨辉 顾左文 吴敏 赵宇彤 代光辉 冯义钧 纪寿文 田丰
地震科学数据 数据交换格式
11
12
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科学数据共享项目框架内的数据交换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分中心(节点)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数据下载)采用的数据格式。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和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分中心(节点)之间的相互数据交换,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分中心与其他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数据交换也可采用本标准中规定的格式。
一种标准文件格式,常用于灰度级图形化图像的扫描、存储和交换。缩略语为TIFF,也称TIF。相应文件的扩展名为·tif或·tiff。加上了图形四角地理坐标信息的TIFF文件称GeoTIFF格式。
13.19
13.20
超文本置标语言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缩略语为HTML,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文档中使用的语言。它是基于标记的记法语言,用于使文档格式化,以便由因特网上浏览器去解释其中的含义和移交给其他用户。HTML使用标记对文档中的诸如文字、图形等元素做出标志,用以指示Web浏览器如何显示这些元素以及如何响应用户的动作(如通过按键或点击鼠标来启动一个链接)。HTML文件的扩展名是·html,最常用作为Web页文件的扩展名。在MS—DOS与微软的Windows3.x系统中不能识别多于3个字符的扩展名,故在这种环境下·html被截成·htm。
13.9
13.10
XML模式 XML Schema
基于W3CXML模式语言的文档类型定义。它可随附于一个文件,用以描述该文件的基本构成规则,如哪些元素会出现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等;它还定义了哪些标记可以在文件中出现、哪些标记可以包含其他标记、标记的号码和顺序、标记的属性,需要时还给出这些属性具有的值。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文件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它包含了该文件的基本特征数据,如图幅范围、坐标维数、比例尺等;第二部分为要素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
根据GB/T 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所有数据写在一个文件内,第一步采用纯文本格式,待条件成熟后增加二进制格式及相关的API接口规范。
13.5
13.6
数据类型 data type
值域说明,允许对该值域内的值进行操作。如:string、decimal、integer、boolean、date和binary。
13.7
13.8
数据交换格式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一个预定义和结构化的、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聚合数据元或数据元的集合,它涵盖在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对某类交换数据的共享要求,旨在双边或多边的数据交换中确保各方对所交换数据的无歧义理解和自动处理。
13.21
13.22
地震前兆数据observation data for earthquake precursor
本标准中专指附录A中列出的各种观测数据。
概述
14
地震数据交换格式分为基本格式和辅助格式两类。基本格式是不依赖于具体观测系统、不依赖于特定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数据交换格式,而且应该是自足式的,即在用于交换的数据文件中包含了用户在使用文件中的数据时需要的全部信息。用户或者完全不需要从其他来源获取辅助信息,或者可以根据文件中指出的参考信息方便地从指定信息源得到所需信息。在数据共享的实际情况中,许多时候出于对使用效率、传输效率和存储效率的考虑以及其他因素,用户往往宁愿采用不具备上述基本格式条件的其他格式。在本标准中称其为辅助格式。辅助格式是基本格式的一种补充。
目次
前 言
本标准是《地震科学数据》系列标准的第5项标准,该系列标准的预计结构为:
——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编写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模式编写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库建库指南;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元目录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交换格式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分类与编码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3.15
13.16
位图像
位的有序集合,代表要显示在屏幕上的一个图像。在位图像中,每一位对应于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在彩色显示器上,屏幕上位的描述称作像素图像,因为每个像素需要多位来表示。黑白图像中只用一位表示(0或1)。
13.17
13.18
标记图像文件格式Tagged Image File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