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ppt
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目的
确保地方环境质量得到有 效管理和控制,满足当地 居民的环境需求。
意义
为地方政府制定具体可行 的环境政策和措施提供依 据,促进地方环境保护事 业的发展。
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定义
由国际组织或国家之间共 同制定,用于评估全球或 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的准 则。
目的
促进全球或区域范围内的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03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评价
空气污染指数
通过监测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计算得出空气污染指数,以评估
空气质量状况。
污染物来源分析
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来源,如工 业排放、交通尾气等,为制定治
理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影响评估
评估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
预警与应急响应
根据空气质量状况,发布预警信 息,采取应急措施,降低空气污
推广绿色出行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 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机动 车尾气排放。
植树造林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改善空气 质量。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制定和实施改 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改善措施
污水治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对生 活和工业废水进行科学 处理,减少污水直接排
定义
由国家制定,用于评估全国范围内环境质量的统一标准。
目的
确保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意义
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提供依据,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01
02
《环境工程监测》课件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1 2 3
生物监测技术
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 监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对大范围的环境 进行实时监测,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速度 快等优势。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结合了化学发光和免疫分析技术的优点,具有高 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背景干扰等特点。
土壤与固废监测案例
监测目的
评估土壤质量,了解土壤污染状况,为土 壤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监测方法
采集土壤样品后,使用实验室仪器进行测 定和分析。
监测项目
土壤pH值、有机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
案例
某工业区土壤监测,发现重金属超标,经 调查发现是历史工业活动所致,采取措施 后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THANKS
监测数据的共享与整合
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 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和监测水平。
数据整合技术
利用数据整合技术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合 ,形成统一的数据仓库,方便数据查询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技术
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环境监测数据以图形、图表等形式呈现,便 于理解和分析。
生态监测与评价
总结词
生态监测与评价是环境工程监测的重要领域之一,旨在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生态 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生态监测与评价主要包括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土壤质量等参数的监测。通过监测 这些参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生态 监测与评价还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评价指标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土壤质量、水资源、空气质 量、景观美学等。
0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调查与监测
生态调查
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 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 动物分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等 。
案例三:采矿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形改变、土壤污染和水资源破坏等问题。
评价方法
02
通过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和生态模型等方法,评估采矿活动对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案例分析
03
以某露天采矿为例,分析其对土壤质量、水资源和周边生态系
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生态监测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的生态环 境进行监测,包括污染物排放、生态 因子变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环境问题。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估
生态影响预测
基于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预测项目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短 期和长期影响。
生态影响评估
对预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态补偿和修复方 案提供依据。
公众参与度提高
未来将加强公众参与,提高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透明度和公
信力。
05
结论
总结评价方法与实践经验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对比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其 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实践经验总结
归纳总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 验,包括案例分析、技术路线和操作 要点等。
环境卫生学之环境质量评价(
A、评价因子的选 择
根据土壤污染物类型 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
B、评价标准的选择 C、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生物法 毒理法 指数法
2021/12/19
根据土壤作物中污染物积累数
35
4、总环境质量 指数评价
大气 水体 土壤 生物 噪声 社会环境
2021/12/19
36
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
污染源调查 监测评价
11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比较各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 确定环境综合整治对象 提供城市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依据 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021/12/19
12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
环境质量 评价的类型
单因素评价 综合评价
回顾性评价 现状评价 影响评价
局地评价 区域或流域
化、发展趋势的意见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2021/12/19
19
(一)污染源评价
❖ 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和评价是为了弄清区域环境质 量的形成和变化原因,找出造成区域环境污染的 主要根源,污染源评价包括调查和实地监测污染 源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和绝对数量。
❖ 在摸清各污染源排放各种污染物的数量后,通过 数学计算作出评价并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 物。
18:09:35
2021/12/19
23
2021/12/19
环境卫生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的综合评价、规划和治理
24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 assessment
一、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评价是城市区域环境 质量评价第一步工作,其目的是筛选出主要污 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以此作为该区域环境治理 的重点对象。还可评价治理措施的效果。
环保行业环境监测培训ppt
土壤和沉积物监测是评估土壤和沉积物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和指标 进行监测,预测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详细描述
土壤和沉积物监测包括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的监测。同时,需对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等参数进行监测,以全面了解土壤状况。
噪声和辐射监测
总结词
重要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 保行业在保护地球生态、推动可 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环保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发展历程
环保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 高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趋势
未来,环保行业将继续朝着技术智能化、治理综合化、产业融合化等方向发展 ,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空气质量监测
总结词
空气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和预测其对人类健康的 影响。
详细描述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包括在线监测和手工采样两种方式,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 PM2.5和PM10等。监测站点需合理布局,以全面反映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02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中特定指标进行检 测、测量、评估和预测的一系列活动 ,以了解环境质量、污染状况和变化 趋势。
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旨在为 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 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 展。
环境监测的分类和应用
分类
环境监测可以根据监测对象、指标、时间和空间等维度进行分类,如空气质量监 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九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第一节环境监测一、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作用(一)环境监测的目的意义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发展起来,最初影响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化学污染物所造成,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科学 环境分析化学就产生了。
由于环境污染物通常处于痕量级,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对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和分析精度等提出了很高要求。
所以,环境分析化学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同时也是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
由于环境中各种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其他物质以及其他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加或拮抗作用,所似,仅对单个污染物短时间的取样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取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数据。
即需要得到各种污染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时、空分布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作出确切的评价。
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
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有对环境中热、声、光、电磁、振动、放射性等物理量和状态测定的物理监测方法,以及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
目前,环境监测以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为主要手段,但由于生物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不仅可以反映多种因子污染的综合效应,也能反映环境污染的历史状况,即长期的积累效应。
生物监测可以完成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卫生学监测》课件
空气质量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 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以评估 空气质量状况和可能对人类健 康造成的影响。
空气质量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 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以评估 空气质量状况和可能对人类健 康造成的影响。
空气质量监测是指对大气中的 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以评估 空气质量状况和可能对人类健 康造成的影响。
水质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环境卫生学监测概述 •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 环境卫生学监测技术 • 环境卫生学监测应用 • 环境卫生学监测展望
01
环境卫生学监测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和预测,以评估其对人类 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改善。
土壤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污染 状况,为土壤环境管理和土壤污染治 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保障农产品安 全和人类健康。
噪声监测
噪声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噪声 进行检测,以评估噪声对人类
生活、工作和健康的影响。
噪声监测的指标包括声音的强 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噪声监测的方法包括声级计测 量和遥感监测等。
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噪 声污染状况,为噪声管理和控 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保障人 类生活和工作的安静环境。
目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 预测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监测的重要性
保障人类健康
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环 境卫生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环境问题,采取 有效措施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环境监测绪论(PPT 41页)
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8173—87)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4)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控制标准(GB5085—85) 建材工业废渣放射性限制标准(GB6763—86)
五、大气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 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 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 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 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 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 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 次划分为五类 :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 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 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 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 游泳区。
生活四个方面等产生的污染物。
污染源形式
大多数污染物是以散逸至大气、排泄至水体或在土壤表 面堆积和填埋方式进人环境的。污染源的形式归纳有:
点污染源 线污染源 面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 源;按污染物质排放的时间分类,可分为连续源、间断源 和瞬时源等。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污染物概括可分为 九大类,具体为:
⑴污染事故监测; ⑵纠纷仲裁监测; ⑶考核验证监测; ⑷咨询服务监测
《环境监测》绪论.ppt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 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 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 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 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 触的娱乐用水区;
生物监测指标有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2.大气和废气监测
分子态污染物(SO 2 、NO x 、CO、O 3 、氟化物、 甲醛、总烃和非甲烷烃、硫酸盐化速率等);
粒子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 PM 10 、自然降尘、TSP中的主要成分);
此外还有对大气降水进行的常规监测以及大气污染 生物监测,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风向、 风速、气温、气压、雨量、湿度等)、太阳辐射 和能见度等。
第1章 绪 论
掌握环境监测的概念和过程,了解环境 监测的目的、内容、类型、原则和要求,理 解环境污染和监测的特点,了解环境监测的 主要分析测试技术,掌握环境标准的种类, 熟悉常用环境标准。
1. 1 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内容 1. 2 环境监测的原则、特点和要求 1. 3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1. 4 环境标准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其目的是准 确、及时、全面、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 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 环境评价、污染源控制、环境工程设计等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具体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与环境质量标准比较,确定环境质量状况; 对照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污染源排污程度及达 标情况。
序号 化学类别
名称
1
卤代 (烷、烯) 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
环评案例分析PPT课件
05 环境保护措施与可行性分 析
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
针对工艺废气、锅炉烟气等污染源, 采用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进行治 理,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无 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避免二次污 染。
废水处理
废气治理
噪声控制
固废处置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 物理化学处理等技术手段,确保废水 达标排放。
产污环节
指出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 污染物的环节,包括废气、 废水、固废等。
污染物种类及性质
列举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 类,分析其性质、危害程 度等。
污染源强分析与核算
污染源强分析
根据产污环节和污染物种类,分 析各污染源的排放强度。
核算方法
介绍污染源强的核算方法,如物料 衡算法、经验公式法等。
核算结果
给出各污染源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等核算结果。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介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基本原理和常用 模式,如高斯模式、拉格朗日模式等。
大气环境容量与排放标准
介绍大气环境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及排放标准的制定依据和实施要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详细阐述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和 步骤,包括污染源调查、气象条件分 析、地形地貌考虑等。
概述区域的生活污染源,包 括垃圾、污水等的产生和处 理情况,评估其对环境的影 响及改善措施。
交通运输污染源
分析区域的交通运输污染源, 包括汽车尾气、噪声等,评 估其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 响。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水环境质量
评估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包括地表水 和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分析其污染程 度和来源。
大气环境质量
环评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法律法规体系
环境保护法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 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法
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包括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一系列关于 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操作进行了 规范。
专门针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详细 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要求和 责任。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评 价
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应考虑减缓和适应气 候变化的措施,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 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等。环境影
响评价需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保障,环境影响评价需充分考虑生态文 明建设的目标,确保项目建设和生态保 护相协调。
《环境影响评价》 PPT课件
目录
•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 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实践 •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不 良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 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包括问卷调查、听证会、公示公告等多种形式,让公众能够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中来。
信息公开的要求
要求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在环评过程中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和监督环评工 作。
05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评价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 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产生重大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评估这些影响,并提出应 对措施。
环境保护监测与评估指南
应急监测
在发生水污染事故时,应 立即进行监测,了解污染 状况和扩散趋势。
季节性监测
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如 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有 针对性的监测。
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数据处理
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整理、统 计等。
预测预警
利用监测数据预测未来水质状况,及时发出预警 ,为决策提供依据。
数据库技术
建立监测数据库,实现监测数据的存储、处 理、分析和共享。
02
空气质量监测
监测点位设置
监测点位应覆盖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域
01
根据城市规划,合理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确保覆盖工业区
、商业区、居民区等主要功能区域。
考虑环境因素
02
在设置监测点位时,应考虑周边环境因素,如地形、气象条件
等,以准确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环境保护监测与评估 指南
目录
CONTENTS
• 环境保护监测概述 • 空气质量监测 • 水环境监测 • 土壤环境监测 • 声环境监测 • 辐射环境监测
01
环境保护监测概述
监测目的与意义
评估环境质量
通过监测数据,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 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影响。
预警与应对
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预警和应对措施提供 科学依据,降低环境风险。
科学性
02
03
可行性
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结合区域 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 择监测点位。
确保监测点位的设置符合实际操 作要求,便于长期稳定运行和数 据采集。
监测频率与周期
监测频率
根据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以及监测目的和要求,合理确定监 测频率,一般可分为日监测、月监测 、季度监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6. 程发良、常慧编著:《环境保护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一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
一、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 二、环境监测定义、对象及目的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 四、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 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 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七、环境预测与环境评价
主要参考书: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与标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 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古人尚知选择一个良好环境,现代人更应该如此。
学科性质
环境监测与评价是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性学科, 属理论与实践应用学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基 础;掌握环境保护标准与应用范围;掌握环境 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践应用基础;了解国 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国环 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况;熟悉与掌握生态环境 保护的基本原则。
《环境监测与评价》
“孟母三迁”
• 孟子名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 教育家。相传,孟轲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 最初,孟家附近有一个坟场,殡葬的喧闹声分散 了小孟轲的注意力。为了孟轲的成长,孟母把家 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但小孟轲经常到集市中 闲逛,孟母决定再次搬家,考虑再三,孟母把家 搬到了学堂附近。从此,孟轲有了一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
•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以后的相关工作,打下 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相关知识背景
环境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实践分析技能等
《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一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 第二章 环境保护标准 第三章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四章 大气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五章 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六章 环境生物监测 第七章 生态环境监测 第八章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九章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第十一章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
• 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质量 标准。
二、环境监测定义-对象-目的
二、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监测对象
1、环境监测的定义
监测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
• 环境监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等)间断地或连续地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 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就称为环 境监测。
在生命科学中-生物是主体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 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即指生物的栖息地, 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生存和发展 的各种要素。
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
环境就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 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着 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 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 这里的环境也就是环境保护的对象有三个特点:一是 其主体是人类;二是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 三是其是自然要素的总体,不含社会因素,所以,治 安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并非《环境保护法》 所要调整的环境。
2、环境要素
什么是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 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 分,也称为环境基质。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 和现象的总体。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生产和 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总体), 包括地球的空间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壤、阳光、 温度、气候、地磁、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 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人工环境-
一、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
1、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特 定主体或中心事物而言 的,与某一主体或中心 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的 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 事物的环境。
•中心事物是环境的主体,代表环境服务的对象和重点。与中心事 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是环境的客体,这些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 以是非物质的。环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存在着与 “辐射半径”相当的有效影响半径。 •主体的不同是各个学科所研究的环境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客体的 不同则是各子环境之间的差别。明确主体是正确把握环境的概念及 其实质的前提。
• 其中的一些环境要素还可以继续划分,如水可 以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生态可以分为自然生 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陆域生态、水生生 态、海洋生态等。
3、环境质量
•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 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 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
• 环境质量评价,就是指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 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 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环境要素的组成
• 环境要素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但 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 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 壤等。有的学者认为,环境要素不包括阳光。
• 环境是由不同环境要素组成的,即大气、水、 声环境、土壤、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 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珍贵景观、地质环境以 及日照、热、振动、放射性、电磁与光辐射等。
是指在自然物质Leabharlann 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审 核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 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环境的法律定义
▪ 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中,往往把环境要素或应 保护的对象称为环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