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龙文化的文明和教育
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弘扬路径
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弘扬路径一、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龙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就已经出现。
到了夏商周时期,龙的形象逐渐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义,成为帝王的象征和权力的标志。
这一时期的龙文化主要表现为对龙的崇拜和祭祀活动,以及对龙图腾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龙文化逐渐演变为一种融合了神话、宗教、哲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现象。
龙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
这一时期的龙文化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建筑、雕塑、绘画、服饰等。
龙文化也与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龙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龙文化不仅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而且在官方文化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的龙文化主要表现为对龙的赞美和歌颂,以及对龙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隋唐时期的龙文化还与中外文化交流相结合,使得龙文化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宋元明清时期,龙文化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一时期的龙文化主要表现为对龙的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追求,以及对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龙文化还与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龙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现象,其起源和发展历程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从远古时期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到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龙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A. 龙的起源和传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其起源和传说源远流长。
据史书记载,龙最早出现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人们将龙视为一种神秘的生物,认为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掌管风雨雷电,驱邪避恶。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逐渐丰富多样,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兽之一。
端午节中国的龙文化和龙的历史演变
端午节中国的龙文化和龙的历史演变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的时候。
在中国,龙被视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中国的龙文化和龙的历史演变。
一、龙文化的起源与象征意义龙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时代。
龙被形容为蛇和鱼的结合体,拥有云雾般的鳞片和一对腾空的翅膀。
龙是中国最重要的神兽之一,被崇拜和称赞为海岳之神。
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和力量,常常与皇帝和皇家家族联系在一起。
龙在古代传说中还被视为四灵之一,代表着东方。
东方是五行之中最尊贵的方向,而龙作为东方的代表,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龙还象征着水,带来雨水和丰收;同时也象征着灵性和智慧。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和文学作品中,龙经常出现,展现了中国人对龙文化的热爱和崇拜。
二、端午节与龙文化的关系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被称为屈原节。
屈原是战国时期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楚国的宰相,为了救国负重压力过大,最终投江以身殉国。
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居住在江边的百姓们划船前去捞救屈原,但无奈之下,只能将糯米包裹成粽子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咬食屈原之身。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以表示对屈原的怀念和赞扬。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与龙文化紧密相连的。
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船只,通常由20至80人划桨而行。
船头是修饰成龙头的造型,绘制着五彩斑斓的龙鳞图案。
龙舟竞渡是一项团队合作的比赛,队员们齐心协力,努力划船前进。
这种活动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和国泰民安。
三、龙的历史演变龙的形象在历史上有所演变,由最初的神秘蛇和鱼的结合体,逐渐发展成充满力量和威严的形象。
在中国历史上,龙的形象经过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影响而发展变化,成为了更加祥瑞和吉祥的象征。
在唐代,龙的形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龙在唐朝成为皇帝的象征,代表着帝王权力和吉祥。
在唐代艺术品中,龙的形象变得更加灵动和优美。
解读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
解读中华龙文化的演化内涵和意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
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
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中国的龙文化在中国古代,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座椅称为“龙椅”,在皇宫各处都装饰着龙的形象。
用“龙”字做姓名也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的武将赵云,字子龙,称“常山赵子龙”。
更有地名:龙口、龙山、龙岗,还有龙首山、龙首关、龙门山等等。
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的东起山海关渤海边的“老龙头”。
在民间人们也喜欢在家里装饰龙。
有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家中到处都装饰着龙,乃至于真龙听说后,特去拜访叶公,而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落荒而逃。
原来叶公好龙是假的(他只是喜欢假龙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户每天都必须使用的“(水)龙头”。
在遍布中国各地的寺庙中,龙的形象总是必不可少的。
“龙凤呈祥”是一句美好的祝福辞。
“龙飞凤舞”则是赞誉中华文化之瑰宝——书法中狂草的艺术之美。
“龙腾虎跃”是表示朝气蓬勃的景象。
“车水马龙”则是表示市场繁荣的景象。
而在《易经》的不同卦象中有“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则是讲自然和社会事物的演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这里龙是一切自然和社会事物演化运动过程的代名词。
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则命名为“雪龙”号;中国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芯片命名为“龙芯”。
中华龙文化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不论走到天涯海角,凡是世界上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龙的身影。
特别是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庆祝节目。
千秋伟业中国梦,百年风华东方龙释文
千秋伟业中国梦,百年风华东方龙释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中国梦和东方龙的象征意义2.中国梦的内涵和历史背景3.东方龙的文化意义和象征4.中国梦和东方龙的关系5.结论:百年风华东方龙助力千秋伟业中国梦正文【引言】“千秋伟业中国梦,百年风华东方龙”,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中国梦和东方龙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的发展愿景,而东方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将从中国梦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东方龙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中国梦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全体中华民族共同的意志和愿景。
中国梦的内涵包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方面。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付出艰辛努力,从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到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民族复兴的事业在不断前行。
【东方龙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东方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象征。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神秘、威严、力量等特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精神。
龙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到封建时期的皇权象征,再到现代中国的民族复兴象征,东方龙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支柱。
【中国梦和东方龙的关系】中国梦和东方龙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东方龙代表着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东方龙助力中国梦,中国梦引领东方龙。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龙文化,以东方龙为精神支柱,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结论】百年风华东方龙助力千秋伟业中国梦。
与龙相关的传统文化
与龙相关的传统文化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动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关于龙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1.龙的起源: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将蛇、鱼、鳄、猪等动物特征融合在一起,创造了龙的形象。
2.神话传说:龙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认为是统治者(皇帝)的化身,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许多传说中都描述了龙与皇帝、英雄等人物的故事,如“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等。
3.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中,龙被认为是吉祥物,具有驱邪避凶、祈福求雨等功能。
各地都有供奉龙王的寺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风俗习惯:在端午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会举行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活动,以祈求驱邪避疫、平安健康。
5.文化艺术:龙的形象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如《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龙王、龙宫等情节充满了神秘色彩。
古代宫殿、陵墓等建筑中,龙纹、龙雕等装饰展现了龙的尊贵地位。
6.十二生肖:龙是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五。
根据古代天文学
家的观测,将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生物相结合,形成了十二生肖。
龙代表着权力、尊贵和智慧。
7.乐器:中国传统乐器中,有许多与龙相关的乐器,如龙吟、龙笛等。
这些乐器音色优美,富有神秘感,象征着龙的神韵。
总之,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各个领域,龙的形象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象征意义。
东西方龙相关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东西方龙相关描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东西方龙是两种文化中的传统神话生物,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特征和文化象征。
东方龙主要出现在亚洲各个国家的神话传说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具有各种神奇的力量和特征。
而西方龙则在欧洲的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被描绘为强大而凶猛的存在。
这两种龙都在各自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衍生出许多令人惊叹的传说和故事。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征和形象、文化象征以及传说和故事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东西方龙的相关描述。
通过比较两种龙的异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中对龙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此外,本文还旨在探讨东西方龙在各自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对当代文化和艺术的影响进行探讨。
通过对东西方龙的相关描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进一步拓展各自文化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探讨龙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和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龙这一神秘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有趣的东西方龙相关描述的概述,并激发更多人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和思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探讨东西方龙的相关描述。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概述,介绍东西方龙的基本概念,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章节,分别描述东方龙和西方龙的相关特征和形象、历史背景、文化象征以及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第一个章节将详细介绍东方龙的相关描述。
首先,将探讨东方龙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然后,将描述东方龙的特征和形象,如身体特征、神态和表情等方面。
接下来,将探讨东方龙在东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龙的形象与吉祥、权力和英雄等价值观的关联。
最后,将介绍一些与东方龙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如《山海经》中关于龙的故事等。
第二个章节将着重描述西方龙的相关描述。
同样首先介绍西方龙的历史背景,包括它在西方神话和传说中的起源及发展。
然后,描述西方龙的特征和形象,如它的外貌特征、能力和习性等。
古代龙文化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传承
古代龙文化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传承龙,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灵兽之一。
自古以来,龙被赋予了众多象征意义,而由此衍生的龙文化,也一直作为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不断地被我们传承和发扬。
一、龙文化的象征意义1. 权力和神圣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作是皇权的象征。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等帝王,都被认为是龙的后代。
因此,古代帝王在其玉玺和玉带上常常雕刻龙纹,以显其权威。
同时,由于龙是神秘的生物,被认为具有神圣性,因此在传说中,龙常常是众神的代表,代表着上天的神明。
2. 富贵和享受古代文化中还有一种对龙的理解,即龙象征着富贵和享受。
在很多古代文化中,龙是富有的财神,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财富。
在汉代的文献中,就有许多描述龙寄宿在丰腴的山林之中,享受风景和美食的传说。
这种对龙的赋予了富贵和享受的意义,也反映在很多宫廷建筑和美术作品中。
3. 学识和智慧龙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智慧的生物。
在古代诗歌和绘画中,龙往往被描述为善于修炼和思考,能够带来学术和文化的繁荣。
因此,龙也成为了科举考试中考生们追求成功的象征。
4. 勇气和力量最后,龙还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在许多传说中,龙往往是英雄或勇士的化身,能够征服强大的敌人,保护人民。
因此,在古代文化中,龙也成为了武士和战士们所崇尚的精神力量。
二、龙文化的传承1. 建筑和艺术龙文化在中国的建筑和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在城市中的许多建筑和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着龙纹和龙形的装饰。
同时,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和雕刻艺术中,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如清代著名的“九龙壁”、宋代的“铜雀台”等,都是将龙文化完美地融入到了建筑和艺术中。
2. 习俗和礼仪龙文化还通过习俗和礼仪的形式得到了传承。
中国的龙舟节、舞龙舞狮、龙灯等民俗活动,都是在庆祝龙的精神特质,表达人们对龙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同时,许多传统节日和仪式,如春节和婚礼等,也常常要求穿着带有龙纹的服装,以示尊重和祝福。
3. 文学和传说最后,龙文化还通过文学和传说得到了传承。
传承我国“龙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文化建设
传承中国"龙文化",打造学校品牌文化建设摘要:以优质文化作引领,学校才干更好地发展。
呈贡新区第二小学创建"龙文化"品牌,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学校品牌标识、学校管理、综合实践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文化"特色的品牌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文化建设思路定位综合实践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结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还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材具有深远意义。
学校作为文化继承、创新和传播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地方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而以优质文化作引领,学校才干更好地发展。
因此,坚定地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品牌之路,是当前形势下地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未来使命。
作为呈贡区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呈贡新区第二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文化为魂的理念,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开放和选择、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不断丰富活动形式,确立走一条"龙文化"品牌创建的探寻之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依托地方突出特色,寻根探源龙文化我校所在地呈贡龙街社区,呈贡是XX 高原明珠滇池东岸的一方富饶漂亮的沃土,也是古滇文明的摇篮之一,而龙街社区的龙翔寺系育侨中学旧址,清中期至20XX 向来作为龙街小学校址。
这对作为传承和创新龙文化的学校教育无疑是丰富而珍贵的教育资源。
龙文化――我们从内涵深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根探源,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具有不可战胜的拼搏力量;腾挪自如的冲天才华;勇猛精进、完美无缺、充满智慧是它的真正体现。
活力的二小,发展的二小,开辟的二小,追求卓越的二小正是现实中品牌办学的文化追求。
传统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保持和弘扬龙文化的基本内涵: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包括龙的形象、龙的象征意义、龙的故事传说等等。
在传承和发展龙文化的过程中,要保持和弘扬这些基本内涵,确保不失去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2.创新和发展龙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龙文化的表现形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可以通过艺术、文学、影视等方式,将龙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龙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强化龙文化的教育和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龙文化的教育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龙文化,增强对龙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式,将龙文化纳入相关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龙文化活动,提高人们对龙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4.推动龙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将龙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相结合,推动龙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高龙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可以通过开发龙文化旅游线路、推出龙文化主题商品、打造龙文化品牌等方式,促进龙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
5.加强对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由于历史原因和现代社会的冲击,龙文化面临着许多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对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确保其能够长久流传下去。
例如,可以加强对龙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加强对龙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以及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保障龙文化的合法权益等。
总之,传统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让龙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保护和传承龙文化的方案:1.建立龙文化博物馆或展示中心:通过建立专业的龙文化博物馆或展示中心,可以系统地展示龙文化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龙文化。
同时,博物馆或展示中心可以成为龙文化传承人的聚集地,促进龙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龙文化的内涵精神包括哪些方面
龙文化的内涵精神包括哪些方面龙文化在中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延伸,即便的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龙文化从未消失。
那么关于龙文化的内涵精神是什么,龙文化具体包括了哪些的方面,对于这些,你是否都清楚呢?一起来往下看看吧!创新精神。
龙文化历久不衰,与古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
龙文化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内部创新完成的。
观察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可看出龙形象是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综合精神。
龙的形象是古代中国人综合了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而形成的。
龙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使其形象更为完美。
比如,唐宋时期龙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增加了龙的权威感。
包容精神。
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
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来自印度的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龙王,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进取精神。
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
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
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
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
这些都是古代龙开拓进取精神的表现。
独立精神。
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其中确实既有糟粕,也有精华。
历史上宗教性和政治性的龙崇拜,如祭龙求雨、祭龙求子、祭龙求平安和“真龙天子”等观念,应予以抛弃。
但艺术性和民间性的龙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舞龙灯、赛龙舟等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形象,其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高尚的品质。
许多中国人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
与此不同,西方的“龙”文化则比较古老而神秘,通常被视为邪恶和野蛮。
接下来我们将比较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文化差异。
首先,中国的“龙”文化与西方的“龙”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起源和传承。
中国的“龙”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据考究,人们早期是将与龙相似的动物封建慑或图腾,表示对这种物种的信仰和崇拜。
再加上医药和会书,龙就成为了众人信仰的神话。
而西方的“龙”文化则主要源于希腊文学和北欧神话,其形象多被描绘成勇猛而残暴的怪物。
这种巨大的怪物在西方的文化中代表了恶魔和魔鬼,通常用于描述不可捉摸和难以征服的敌人。
其次,中国的“龙”文化被视为华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形象长期被视为权威和尊崇,有时被视为国家的象征。
许多帝王都在自己的宝座上雕刻个人的龙图案。
例如,中国的皇帝就称为“龙”,在中国的宫廷文化中,龙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与之相反,尽管西方也有描绘“龙”的文化,但西方人并没有把“龙”文化作为国家的象征。
相反,西方文化中的“龙”常被描绘成猛烈而野蛮的独立存在。
最后,就“龙”的外表而言,中国人比较喜欢宝石和龙鳞的使用,通常用这些宝石和龙鳞来装饰龙的身体。
中国龙一般都在东方文化中被描述为长长的身体,形似蟒蛇带有爬行虫类的特点,有几只爪子并有鱼鳞。
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龙被视为一种美丽而和谐的形象,并且通常被用来代表优美的中华文化。
与之相反,在西方的文化中,“龙”通常被描述为残忍和丑陋的怪物,有着翅膀和长长的尾巴,常被用于描绘神话和恐怖的场面。
总的来说,中国的“龙”文化和西方的“龙”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龙”文化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特点和精髓,被视为国家的象征;而西方的“龙”文化则主要是神话和传说中的形象,通常代表着邪恶和野蛮。
中西方龙文化研究
尽 在
然而,东西方文化 中的龙在千里相隔 的情况下,却又有 着惊人的相似和明 显的不同。
那么代表祥瑞的中 国龙,和代表邪恶 的西方恶龙,究竟 有着怎样的异同?
它们源自何处? 它们遭遇了什么? 它们究竟体现了两 种文明怎样的绚丽?
——
神话说
Lóng
龙
衍生说
候选者#1: 扬子鳄。 上榜理由: 1.长得像。 2.两栖动物,生活在水中,猎食的时候,常常时隐 时现,与现在传说中记录的“龙伏于渊,时隐而时 现”相仿。 3.古人面对未知的生物,会将之神化并膜拜,于是 在神话中,美化了现实生物的形象,对其艺术加工。
衍生说
候选者#2: 蚕 上榜理由: 1.都是条状。 2.对华夏文明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使之有可能得 到神化的资格。
音乐 囚牛
战神 睚眦 嘲风 登高 大钟 蒲牢
狻猊 好静 狴犴 牢狱
碑饰 负屃
赑屃 公绩 螭吻 辟火
中国龙的传说,起源并不确定, 主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图腾说。 2.神话说。 3.衍生说。 三种说法各有其魅力,也或多或 少有其道理,那么我们就一一浏 览,看看你心目中的中国龙是如 何诞生在这个世界中的。
黄河流域
图腾说
部落时代,征战之后的胜利者通过将代表失败方 守护神的图腾拆分,吸收到自己的图腾中,来炫 耀功绩,表现伟力,正是这种被鲜血侵染的角逐, 催生了龙文化的诞生,似乎与此相对应的,龙, 这种生物也最终拥有了威严而峥嵘的体貌。
相传远古,有雷神, 图腾的说法,或许很 好的解释了中国龙蛇 居住在雷泽,神话中 身,鹿角,狼鼻,虾 说,雷神:人面蛇 目,鱼鳞,鹰爪,狮 神:,乃是伏羲的父 鬃,鲶须等等形象特 亲遗民,能呼风唤雨, 征宛如多种生物拼合 施展雷电,而当他召 而成的体貌特色是怎 唤闪电时,雷声大作, 么来的,不过,对于 发出“隆隆”的巨响, 龙为什么叫做龙却不 而这声音便成为了雷 能给出很好的解释。 神化身的名字。 而神话说则可以给出 一个比较恰当的解释。
龙文化演讲稿
龙文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龙文化。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象征意义,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我将从龙文化的起源、传承,以及其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龙文化的起源。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龙图案出现在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中国仰韶文化贯代社。
之后,龙文化便逐渐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尤其是在周朝和汉朝时期,龙文化达到了鼎盛的时期,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象征和权力的象征。
其次,我们谈一谈龙文化的传承。
龙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延续,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到文艺作品、艺术形象,龙文化充斥在了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
无论是山西的“龙眼”传说、浙江的“龙舟节”活动,还是广为流传的《白蛇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都是龙文化在不同领域的传承。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龙文化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仰之一,代表着中国人民勇敢、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龙被视为国家、民族和家庭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追求进步的象征。
龙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例如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龙的传人”等。
总结一下,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龙文化起源、传承及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龙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和传承龙文化,将促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谢谢大家!。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见龙在⽥,天下⽂明见龙在⽥,天下⽂明2010-05-20《易经·乾卦》⽈:“见龙在⽥,天下⽂明。
”2500年以前的东⽅龙⽂化时期,祖先们将慧观归纳为三⼤系统:天⽂,⼈⽂,地理。
仰观为“天⽂”;内观为“⼈⽂”;俯察为“地理”。
地理,也是⼀种“⽂”,却故单独以“理”命名。
东⽅龙⽂化对天⽂、地理、⼈⽂的解析,与智能⽂明⼤相径庭。
拿地理来说,⼭脉有⼭脉的⽂,叫龙脉之⽂,平原上也有地龙之⽂,⼭有⼭⽂,⽥园也有⽥⽂,⽔⾥⾯也有⽔⽂,⼭⽂、⽔⽂等各种地理之⽂,并⾮指⾁眼可见的⽂。
东⽅龙⽂化⾮常重视龙的作⽤,龙⾏⽽⾬施。
认为随意拦河建坝,竭泽⽽渔,容易引起龙族的不满,它们就再也不会在这些地区兴云布⾬了。
现代⼈已经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与⾃然和谐共存,由于私⼼和贪欲蒙蔽了⼼智,⼈们⽆法⾛进传统道德根⽂化和东⽅龙⽂化当中,寻找解决⼈与⾃然和谐共存之路。
古⼈通过甚深的慧观发现:地球上的河道,如同⼈体的⾎管;其中的流⽔,则如同⼈体的⾎液。
⼈⽆⾎流则亡,地⽆⽔流则枯。
⼈体⾎管的分布和其中的⾎量流速,都是依照⾃然规律⽽形成。
⼤地的河道与其中的⽔流,同样是依照⾃然规律⽽分布。
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
⼈为⼲预如果不合天道,就是⾃取灭亡。
⼤地的河流中承载着丰富的地⽓,地⽓能量在局部的是河流的动⼒。
⼈体内是“⽓⾏则⾎⾏”,⼤地同样是“⽓⾏则⽔流”。
中国地理的祖⽓⽓势,源于昆仑⼭脉。
昆仑⼭脉是整个中华地脉“⽓”和“⽔”两种物质的源头。
⽓⽣于此,⽽携带着⽔,由西向东输布全国。
⽓滞则⽔滞,⽓断则⽔枯。
治⽔必知⽓,否定⽓势的存在,⼈为建坝,拦截河流阻断了地⽓,使⼤地⽓⾎紊乱,⾃然灾害频发。
《易经·明夷卦》:“内⽂明⽽外柔顺,以蒙⼤难,⽂王以之。
”“内⽂明”即内在⽂明,指修⾝内求所获得的内⽂明境界,并⾮只是物质财富。
精神⽂明,永远是物质⽂明的先导和基础。
物质⽂明,既是精神⽂明的促进剂,也可能成为精神⽂明腐败的温床。
⼈类⽂明有两⼤分类和三种形式。
龙文化的传承与转变:体现了文明的融合性,象征着精神层次的突破
龙文化的传承与转变:体现了文明的融合性,象征着精神层次的突破导读:它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这片大地上最古老的图腾,也是中华儿女最坚定的信仰,它有一个神秘而又久远的名字——龙。
它的传承与转变,不仅贯穿了数千年文明,同时也经历了多次历史性的融合。
从最初的部落时代,到社会文明的形成,从遥远的上古传说,到广为流传的神话,它的踪迹从来没有断绝。
由氏族时期至三皇五帝,由夏商西周至春秋秦汉,再至后来的历代王朝,它始终占据着人们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随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它的身上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承,人们将其命名为“龙文化”。
“龙文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同时也让它蕴含了三种不同的概念。
在这些概念中,不仅体现了东方文明的古老与悠久,更加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性,象征着精神层次上的伟大突破。
“龙文化”的源头——图腾根据一些先秦文献记载,早在远古的伏羲时期,就拥有了关于龙的传说,以及一些衍生的神话生物。
《尚书中侯·握河纪》有云:“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
”其中龙马的形象,便是由龙和马结合而成,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对龙有了一定的认知。
而且《竹书纪年》中也提到,伏羲时代的各个氏族,也经常以龙来命名自己的族群,如:“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同时根据一些相关文献中的说法,有很多学者认为,龙很有可能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生物,从而被人演化成了图腾的形象。
就像《路史·后纪》书中所写:“当舜之时,人来效献龙,求能食之。
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
赐之氏白豢龙。
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
”以及一些传说中也曾提到,夏朝君王孔甲也曾命人养龙。
甚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公,还曾在打猎时获得过一条黑龙。
这些古籍记载着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于龙这种生物的认知。
而且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查海遗址中发现了有史以来最早的龙形石塑,分别有四肢和头尾,很像是某种陆地生物或者水陆两栖动物。
[精品]中国龙文化内涵及介绍
[精品]中国龙文化内涵及介绍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老的龙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宗教和道德意义。
一是神话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龙是神的化身,有着神奇的力量,象征着权威、尊贵、威严、强大、祥和、幸福等思想观念。
二是宗教意义。
在古代宗教信仰中,龙作为上帝的代表,是神明的化身,具有神圣的象征,被看作是神的使者,可以给人带来祝福,抵御邪恶、保护世界的和平。
三是文化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勇敢、智慧、勤劳、慈悲、美德,与中国人的追求和理想相吻合,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和核心价值。
四是实用性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将龙融入到一些实用性活动中,如舞龙、设计龙纹等,以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中国龙文化深厚庞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志。
传承龙文化 争当龙传人作文
传承龙文化争当龙传人作文
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象征着勇猛、睿智和力量。
自古以来,龙文化就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力量、智慧和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龙文化,将其精神内核代代相传。
我们要从小就热爱龙文化,了解龙的传说和寓意,欣赏龙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勇敢果断,像东方祖龙一样昂首阔步;我们要博学多闻,像龙一样睿智高明;我们要志存高远,像龙一样追求卓越。
只有内化龙文化的精神内核,我们才能真正成为龙的传人。
我们要在生活中实践龙文化精神。
要勇于拼搏,勇攀高峰;要不畏艰难,永不言败;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让龙文化的种子在我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华民族经历了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龙文化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肩负起传承和发扬龙文化的重任,用实际行动展现龙的风采,争做当代龙的传人。
让我们携手共进,汲取龙文化的智慧力量,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的“龙”文化和西方的“龙”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
认为是一种神秘而神圣的生物,被视为吉祥、权力和幸运的象征。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通
常被描绘为邪恶的生物,代表着破坏和威胁。
中国的“龙”文化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密不可分。
在中国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因
此与皇权、权力和地位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的艺术作品和建筑中,龙常常被描绘为瑞兽或
神兽的形象。
中国人还相信龙有保护家庭和子孙的能力,因此在家庭庆祝和传统节日中常
常会出现与龙有关的元素。
与此相比,西方文化中的龙通常被描绘为可怕的生物。
在西方文学和传说中,龙常常
被描述为具有火焰喷射和强大力量的怪物。
龙的形象被用来象征恶魔、邪恶和战争。
这与
中国对龙的积极和神圣的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龙”一词也与皇帝和权力紧密相关。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帝都自称
为“龙”,以显示其权威和合法性。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更常用作故事和神话中的角色,
如《圣经》中的龙撒旦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勒庞恩龙。
尽管中国和西方对龙的理解和看法存在着差异,但两种文化中的龙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龙都被认为与水有关,经常与水有关的景象出现在与龙有关的文化中。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1. 引言1.1 介绍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龙,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传说中,龙是中国传统神话文化中的一种神秘生物,被视为吉祥、权力及神灵的象征。
中国古代帝王称自己为“龙”,龙被当作是帝王的象征,体现了尊贵与权威。
龙在中国文化中还象征着力量、智慧和勇气,同时也被当作是保护祥瑞的象征。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尊崇,被广泛用于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中。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龙”则具有截然不同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在西方传统中,“龙”常常被描绘为一种具有恶意的生物,经常是魔法与黑暗的象征,被视为邪恶与毁灭之力的代表。
西方文化中的龙常常被描绘为巨大的有翼怪兽,常常被英雄所驱逐或打败。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对比,不仅展示了不同文化对于神秘生物的不同理解,也显示了文化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中国“龙”与西方“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及传统观念。
【2000字】1.2 阐明比较研究的重要性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对比分析,认识到不同文化对同一符号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进而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比较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入探究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以及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中国“龙”与西方“龙”这一共同的文化遗产,推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促进文明的共同进步。
2. 正文2.1 中国“龙”的起源与象征意义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中国龙文化介绍范文
中国龙文化介绍范文
中国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中
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
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代,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烈的生命力,成为世界
上最为重要的龙文化之一、以下是对中国龙文化的详细介绍。
首先,中国龙被视为神圣和吉祥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
龙被认为是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有着神奇的力量。
在中国古代,皇帝
被视为龙的化身,称为“真龙天子”,象征着天命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因此,龙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寓意。
龙被视为雨的象征,因为
中国农业社会以水稻种植为主,龙被认为是带来雨水和丰收的神灵。
同时,龙也被看作是长寿和不朽的象征,因为传说中的龙可以长生不死。
因此,
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们常常将龙作为姓名或寿字的一部分,以期获得长寿
和幸福。
中国龙文化还在中国艺术和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龙是最受欢迎的图案之一、传统绘画中的龙通常被描绘为长而蛇一样
的身躯,带有人脸和鱼鳞等特征。
龙还被用来代表力量和气势,常常与宏
伟的山水景观相配合,表达出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憧憬。
此外,中国
文学中也出现了许多关于龙的神话和传说,如《山海经》中的龙王、《白
蛇传》中的白蛇和《西游记》中的龙王敖闰。
这些故事不仅是中国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流传和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和文学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龙文化的文明和教育熊春锦2010年4月14日目录:一、文明的分类二、东方龙文化的内源起三、东方龙文化反应的地球文明史⒈以鱼纪期为例分析⒉以龙纪期为例分析⒊以人纪期为例分析四、咬文嚼字细论东方之文五、文的种类与分类:⒈论德章文⒉善化嫉毒文⒊化治胃病文⒋治疗癫痫文⒌十指隐文⒍“化”文六、知文晓化谈教育⒈“教”字演变解析中国教育变迁⒉西方教育的特征浅析⒊东方龙文化教育的复兴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所要一起探讨的课程,主要是“东方龙文化的文明和教育”,以这个课题为今晚展开学习和交流的大框架。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对于东方龙文化命题的这个探讨和研究,上个星期六已经跟柏林这里的文化爱好者进行了一次交流。
我们是在这个交流基础之上,在这儿继续和大家进行一次探讨。
我们要探讨东方龙文化,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什么叫“文明”,因为在文化之前,有个更大的框架,就称之为“文明”。
对于“文明”这个词汇,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定义,东方文化有东方文化的定义,这两者本身不同。
而且,东方文化的本身之内,还又存在着儒学智能定义与道学慧性定义的不同。
这三种不同性,增加了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理解的困难。
比如说,西方人不容易懂得中国人的文化,而中国人自己也没有良好的国学根底,没有走进自己的传统文化之中,那么儒学文化也就难以跟道学文化交流,这三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东方的龙文化在本世纪将全面走向世界,那么首先就必须将东方文化的类别弄清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人家问你:什么是东方龙文化,什么是老子文化,什么是孔子的儒学文化,自己还不清楚的话,那么就很难挺直腰杆子说:我是龙的传人,是炎黄的子孙,自己就无法这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还不懂得自己的文化分类。
只有自己先弄懂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并且同时又能将西方文化的特征也弄明白,按照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去做,那么也就能方便国际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其变得轻松起来,更有利于世界走近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所以,我们先期作一些浅析和说明,争取达成共识,能够共同深入地进行一些交流和讨论。
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是一部分,课堂后还可以同时进行交流。
一、文明的分类第一步,我们要把文明进行一个分类,首先就要掌握智能外求的认知。
智能外求的认知,对文明的定义是:人类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财富总和,称之为“文明”。
这是我们浓缩和总结了智能文化对文明的定义。
文明的分类“文明”,分为“智能型外文明”和“慧性型内文明”两大类。
智能文明,是一种“近取诸于身,远取诸于物”的外文明,是一种外求法的外文明。
它既含有西方智能文明,也含有东方智能文明。
慧性文明,是一种“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的内文明,它是诞生外文明之母,是智能文明之母,是在智能文明未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文明。
她是指尚未消失的东方龙文化的文明,也就是道学慧性内文明;也包括已经消失的慧性文明,还有玛雅慧性文明和古埃及慧性文明等等,都属于慧性文明的范畴。
所以,在文明的总框架之下,我们要了解两大分类、三种形式。
两种分类,就是“智能型外文明”和“慧性型内文明”;三种方式,就是“西方的智能文明”、“东方的智能文明”和“道学慧性文明”。
其中,道学慧性文明又称为东方龙文化文明。
这样进行基本定义后,我们就能够把文明的性质弄清楚。
上面,我们提到对文明的定义,是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把这个能看到并感受到的外在财富称为“文明”。
这种定义,到底是不是东方龙文化、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所认可和定义的文明呢?我们翻开历史,走近伏羲、黄帝和老子后,就会发现我们东方龙文化慧性文明,并不是西方智能和儒学智能的概念。
因为我们翻开《易经》,在里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像《易·明夷》中说:“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内文明”一词,就确定了内在的文明是“内圣外王”的文明,其定义为是“修之身”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而产生的“明”,这是我们祖先在道德根文化当中的一个定义。
我们的道学,是存在于东方整个人纪全部历史当中;而且,这个道学根本不是我们这个世纪才诞生的,她继承了上个人纪文化的优秀成分,并承传到这一个人纪,在东方中国这块土地上保留下来,并且演绎开来。
所以,它重点突出的要点就是“修之身,其德乃真”。
这个修身的学问,是一种内求法。
这个内求法,就决定了《易经》中所指出的“内文明而外柔顺,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学说诞生的根本特点。
东方的龙文化,内藏于与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之内。
所以,人类历史的定义,既有人类广泛认同的智能型定义,也存在着鲜为人知的意识型定义、慧识型定义。
由于近代人类对事物结果的追求性,人类又将它分为两大类,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先导和正确发展的基础,物质文明既是精神文明的促进剂,但也可能成为精神文明腐败的温床,所以物质文明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从许多国家的状况中做出判断。
人类精神力和生产力共同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称之为“文明”。
在文明的概念中,人类通过精、气、神为主导所创造的成果,超越单纯的有相物质财富的积累。
精神力与生产力结合而产生的精神财富,例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领域中的内容,远远比单纯的物质财富积累重要得多。
当人们贫穷到只剩下金钱时,也就是最腐败和没落之时,与行尸走肉无异。
单纯的有相物质积蓄得再丰富,也无助于灵魂品质的改变和升华。
精神财富才是最珍贵的物质能量,是有相物质文明具有真实价值的基础,是评论判断物质文明具有价值的天平。
这些原则,我们必须要掌握,才能正确去认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在西方文明、东方文明以及东方文明中的慧性文明和智能文明这三大类人类文明之中,西方文明与东方儒学的智能文明,都同样隶属于智能文明范畴,处于同一个水平线内。
只是西方的智能文明,在16世纪以后开始汲取东方龙文化中的精神营养,相继诞生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等等,使其智能文明出现长足的发展,在近几百年以来将固步自封的东方儒学智能文明抛在了他们的身后。
东方龙文化属于道学的慧性文明,她浓缩着这一人纪期中2500年以前漫长人类历史中精神文明的沉淀和积累,这是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她远远超越于东方智能文明和西方智能文明。
而且,慧性文明既是智能文明诞生之母,同时也是智能文明得以发展的潜动力。
这正如老子所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掌握老子的这一段话以后,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超越当前的智能文明,而走进慧性文明,去与老子居,与老子谋,因为只有这样“复守其母”,才能产生“没身不殆”的良好效果。
慧性文明是智能文明之母,认识人类文明的全貌,实现“复守其母”,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近几百年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和经验思维。
我们中国人,近百年以来唯西方文明“马首是瞻”,全盘否定自己的根文化,依照西方的模式曲解自己的文明,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只有彻底改变“以智解慧”和“以儒解道”以及“以西解中”的思维模式,我们才能知晓什么是真正的东方龙文化。
只有运用“以慧解智”、“以道释儒”、“以道解西”的思维模式,才能明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之所在,以及东方文明失落龙文化的各种原因。
二、东方龙文化的内源起道学,横亘于东方中国这一人纪的全部历史中。
道学是修身之学,是一种内求法。
“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是其学说诞生的根本特点。
东方龙文化的潜藏之处,并不是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之中,而是蕴藏于伏羲的易道文化、黄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之内。
以儒解道,反而不容易解读出真正的东方龙文化,以智解慧就非常容易产生谬之千里的错误。
《易经》是道学的经典之作,《易·明夷》中说:“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这里所揭示的“内文明”,就明确地指出了是“内在的文明”,修身内求法中产生的“文”和“明”,是内取诸于身的“文明”,是指修身内求所获得的内文明。
《易经》“乾卦”当中有一句话,叫做“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我看了很多人解释为:在农田里面出现了一条龙,天下就得文明了。
这个解释对不对?应当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易经》就是一部修身的教材,是修身内求、内取诸于身、外取诸于物、天人合一、内外文明和谐统一的教科书,是修身治理内外天下的一部教材。
所以,解易不能离开身,这就跟求道、证道不离身一样,我们修易、学易同样不能离开身。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那的确是内取诸于身,在《说文解字》,我们进行咬文嚼字时列举过,“乎”字那不就是见龙吗?在体内见到的龙,在内丹田当中见到的龙,这个“田”指的是我们的内丹田,这个“天下文明”的“天下”,首先指的是内天下。
我相信“见龙在田”以后,一旦这个“龙”在我们丹田之中出现的时候,那么观“文”的障碍就不存在了。
什么是“文”呢?是指各种生命实相内的物元之“文”,是指原生态的甲骨文、金鼎文、小篆文,它们在体内可以轻松地观出来,而且产生一种生物光,在生物光当中去明白地观这些文,才称之为“天下文明”。
我们内天下里面的“田”共有三个,分别是:颅脑腔当中的“上丹田”,胸腔当中的“中丹田”,以及腹腔当中的“下丹田”。
《易经》不仅指出,文明的真正发祥之地是人体之内这个本身,而且《易·乾》中更为明确精准地具体指出产生的区域部位。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八个字非常精准。
“见龙在田”,此田绝不可能是地球大地上的农田,如果农田中出现龙,农田无深水,有些农田根本就没有水,秧田里面才有点水,一过育秧期的话,就全都是干的,连泥鳅都难以生存,如果在外田地里面出现了一条龙的话,那么这条龙也就必然是一条难以飞升九天的浅滩困龙了,根本谈不上出现后一句“天下文明”的盛况;相反,只能出现苍蝇嗡嗡扑满这条困龙身上而奇臭无比的惨状。
这个“田”并非指农田,只需从“龙卧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一句经典名言中就能找到佐证。
在这句经典名句当中,就能佐证出这个“田”绝对不是农田,想想在浅水沙滩里一条龙被困尚且难以飞升起来,被小虾们嘬咬,难以自由地腾飞云天;那么在农田之中,也就必然更加干困难耐,招惹苍蝇的叮咬,与“天下文明”也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根据中国史料记载,有的龙落难滞留在旱田里,常常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去挑水泼洒在龙的身上,并且祷告祈求苍天原谅它的错误,让它重新飞升。
这样的记载可以说比比皆是,结果有的三五天后下一场雨,龙才能够腾身而起。
所以,这个“田”就绝对不可能是外在的农田,而只能是内在的丹田,因为在《易经》里面相当多的地方,相关的文句里面已经确定是“内文明”。
中国道学文化,是修身内求的文化和文明。
中国的道学文化中,这个“田”字,并非单纯惟一性地专指大地上的农“田”。
祖先们早已经依据人体的内丹田是养命之源的同源性,并且随着生产力发展,将内观到的这个“田”的结构,进行了在地球大地上的使用外化,外用于农业耕作,在地球大地上修造农田之“田”,这也是人体内部仿生学的外在运用,从而与人体内的丹田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