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备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备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2 地图的阅读与应用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练习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习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2.2 欧洲了解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习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第三章:中国地理3.1 地理概览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3.2 区域特色学习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了解各个地区的特色和差异第四章: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1 生态环境概述学习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4.2 可持续发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第五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5.1 人口问题学习人口的概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影响5.2 资源与环境问题学习资源的概念和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和环境保护的措施5.3 经济发展学习经济发展的概念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第六章:农业生产6.1 农业发展概况学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技术发展6.2 主要农作物和农业区学习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分布和生长条件了解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和主要农产品第七章:工业生产7.1 工业发展概况学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7.2 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基地学习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组成和特点了解不同工业基地的布局和主要工业产品第八章:交通运输与通讯8.1 交通运输业学习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和发展8.2 现代通讯技术学习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了解现代通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第九章:城镇与乡村9.1 城市化进程学习城市化的概念和进程了解我国城市化的现状和特点9.2 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和联系了解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和措施第十章:区域发展与合作10.1 区域发展战略学习区域发展的概念和战略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政策和实践10.2 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学习区域合作的意义和方式了解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现状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与地图章节中的1.2节,地图的阅读与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六年级第一章单元备课

六年级第一章单元备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备课时间:2010、3上课时间:2010、3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是经纬网知识和地球运动。

东西半球的划分和四季的形成又是学生很难以掌握的重点难点。

本章不仅是初中地理,而且是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所以必须速度放慢,知识学透。

二、教学目标(一)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够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知道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含义;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能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记住五个温度带的名称和范围及界线。

(二)地图1.地图上的比例尺会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知道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地图上的方向会在地图上运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即应用地图确定方向。

3.图例和注记初步学会识别常用图例和注记,并能正确填注图例和注记。

4.在地图上表示地形的方法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五种主要地形类型;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形和地势特征;初步学会运用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起伏和陆高、海深;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三、重点难点1.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关系;2.四季的形成;3.经纬网的判读。

四、课时安排:5课时。

三节内容各用1课时,处理印发练习、检测用1课时,订对检测题、金榜P1—6和综合(一)用1课时。

五、教学设计基础薄弱的班级讲授为主,基础好的班级自主学习为主。

(先对比效果,再决定取舍。

)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基本知识点,以学案为线索,学生自主完成;对于重点和难点则以教师讲解为主。

六、思想方法从自己根本思想上来说,很想让学生互帮互学,师生水乳交融的交流,试一下吧,不行就多讲点。

高一地理《第1章 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一地理《第1章 地球与地图》教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发言稿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在地球仪上认识地轴、南极和北极、经线和纬线,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上五带的纬度划分,认识高、中、低纬度,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或标注)某地点的方法。

根据生活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的方法,在指定地图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2)掌握地球上五带的纬度划分,认识高、中、低纬度。

(3)掌握在平面图或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比例尺量算的方法。

理解等幅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4)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判读两点间的方向(方位)的方法。

(5)掌握在经纬网地图(不含极地投影地图)上判读两点间的方向(方位)的方法。

(6)掌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等高线值、等高距的判读的方法。

(7)了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判读的方法。

(8)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1)掌握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某地点的方法(3)掌握根据生活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的方法,在指定地图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感,加强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某地点2.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1.实际操作法学生动手绘制经纬网,再现基础知识2.练习教学法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复习效果(二)学法分析1.自主学习课前复习本节主要内容2.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

《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一、内容分析:本章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始点。

学习地球的相关内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中的经线、纬线、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旋转中心、地理意义),使学生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的大体状况。

作为初中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地球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为后面的学习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经线和纬线”,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经纬网。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球的运动和常见的地图的使用。

二、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2、理解经纬度的概念;掌握经、纬线0°线的确定;掌握经、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度数范围;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与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3.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会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掌握地图上的三种定向方法。

6、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7、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8、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三、学习重点、难点:1、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与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2、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单元备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备课

单元备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备课

单元备课六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有关知识、认识地球运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掌握地球的运动形式及基本运动规律。

4、能够理解昼夜现象的产生原理及昼夜交替现象的的产生原理。

5、能够在公转示意图上判断二分、二至6、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标判断确定方向。

7、能够在地图上熟练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计算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能够选择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教学重、难点:经纬网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的判断、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标判断确定方向。

教学思路:1、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涉及了很多新的名词、概念,如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同时这些名词多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本节内容多采用图像、动手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主自探究发现规律。

从而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多为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该内容学生在小学有过接触教师利用这个特点将这些知识上升一个层次,使学生有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由于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现象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多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

3、地图这节内容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实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备一些不同的类型的地图,以供学生讨论使用。

单元练习:训练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立意新颖、独到,保证科学准确,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具有思维的梯度。

同时,训练题的设计应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把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融入到训练题的设计中,训练题的取材、切入角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密切联系实际;其次,要适当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训练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多端思维,避免答案唯一、思维定势造成的弊端;第三,训练题还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和阅读等。

本章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运动规律,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对地图的绘制和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2.地图的绘制方法和阅读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技巧。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球模型和地图资料。

2.准备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3.准备地图绘制工具,如画笔、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视频,呈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绘制地图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地图的绘制方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地图的阅读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地球形状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检查学生在地图绘制和阅读方面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图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以及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技巧。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知识清单)-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知识清单)-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二.考点清单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

(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它是假想(假想/真实存在)的。

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概念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线形状每条纬线可以自成圆圈,向两极逐渐缩成点半圆东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

西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

(小小为东<20°,大大为西>160°其余看东西经20°-160°)夏至秋分冬至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北寒带和南寒带其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四季分明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

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纬度为23.5°N,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是北极圈,纬度为66.5°N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

(2)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一般地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识记常用图例(4)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线段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文字式),写成分数的形式是1/4000000(分数式)(“千米”转换成“厘米”,后面加5个“0”)。

比较比例尺大小,先把比例尺写成分数形式,再比较大小。

(5)图幅相同(如:中国地图,北京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备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备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备课
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全体地理教师
时间:
主讲人: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有关数据。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知道经纬线特点,经度和纬度标注。

3、能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位置。

4、理解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能阅读地图。

二、教材分析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重点介绍了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对地球的运动进行了分析,第三节讲述了地图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特点,度数标注,经纬网的判读。

2、难点:地球运动,地图知识。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洋思经验,做到活学活用。

2、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解决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投影,加强直观教学。

2、利用好地球仪。

3、利用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兵教兵”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用具:投影仪,小黑板
七、教学日程安排
第一节 2课时
第二节 2课时
第三节 1课时
讲评 1课时
单元复习测试 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备课六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有关知识、认识地球运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掌握地球的运动形式及基本运动规律。

4、能够理解昼夜现象的产生原理及昼夜交替现象的的产生原理。

5、能够在公转示意图上判断二分、二至6、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标判断确定方向。

7、能够在地图上熟练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计算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

能够选择地图类型及比例尺。

教学重、难点:经纬网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的判断、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标判断确定方向。

教学思路:1、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涉及了很多新的名词、概念,如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同时这些名词多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本节内容多采用图像、动手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主自探究发现规律。

从而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多为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该内容学生在小学有过接触教师利用这个特点将这些知识上升一个层次,使学生有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山于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现象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多釆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

3、地图这节内容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实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备一些不同的类型的地图,以供学生讨论使用。

单元练习:训练题设讣的基本要求是立意麵题、独到,保证科学准确,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具有思维的梯度。

同时,训练题的设讣应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迪理念。

首先,要把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融入到训练题的设计中,训练题的取材、切入角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密切联系实陸;其次,要适当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训练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多端思维,避免答案唯一、思维定势造成的弊端;第三,训练题还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何达到这些要求,本文以''地球和地图"一章读图题训练设计为例,拟做探讨。

地球和地图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0° 0°图1・3・1A.天圆地方 B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正圆形的2.本初子午线是(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D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B. 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 •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3.甲.乙两地同在30° '纬线上,屮地的经度是20° E,乙地的经度是20° W,则屮地在乙地A. 正南B.正北C.正东D.正西4. 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5. 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A. 0°纬线上B. 0°经线上7•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福建省地图D.泉州市地图8. 假设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下面现象仍然可能产生的是( )A.同一地方,一年有四季的变化B.同一地方有昼夜交替现象C. 不同地方得到太阳的热量是一致的D.同一地方昼夜长短的时间是变化的9. 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 ・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10读图,判断图中A 地在B 地的方向是165°。

165°170° C 170° 165°D C ・北纬 D.南极点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

N 116。

E )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12・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1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14.甲地位于98° E, 31° N ;乙地位于88° W, 28° S 。

甲地在乙地的(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15. 在南极上空看,屮机沿南极圈作逆时针方向飞行;在北极上空看,乙机沿北极圈作顺时针方向飞行,这两 17. 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赤道上B.北极点上C.南极点上D.本初子午线上18. 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屮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 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

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 依次是A.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乙、甲、丙 D •丙、甲、乙19. 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 ・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20. 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21・下列节日中,广饶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A ・“五一”劳动节 B. “六一”儿童节C. “八一”建军节 D.元旦22.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A. 23- 5° S —冬至日 B. 23- 5° S —夏至日C. 23- 5° N —冬至日D. 23- 5° N —夏至日2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原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 9048 米 B. 8448 米 C. 8832 米 D. 9248 米24.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了,小明想知道伊拉克在哪里,他应该查找()A ・世界政区图 B.世界地形图 C-世界气候图 D.世界人口图25・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云图是一种()A.航空照片B.卫星图片C.等高线地图D.政区地图二.综合题(共50分)架飞机的飞行方向( )A.都自东向西飞行 C ・甲机向东飞行,乙机向西飞行 16. 在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 1/50000B.五十万分之一 B. 都自西向东飞行D. 中机向西飞行,乙机向东飞行) C. 1/5000000 D. 一百万分之一第26题图第27题图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指出图中A、C两地的地理位置:A. 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 _地。

(3)___________________ A地位于C地的方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低、中、高纬度看,B在纬度;C在纬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五带看,A 在 ______ ; B 在o27.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表示。

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o (填字母)(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填字母)(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

(填字母)(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填字母)28.写出下面图中各点的方位.(5分)(1)_____________ B 在D 的______________ 方;180 140 100 60 20(2)_____________ C在A的方;(3)A在B的_______ 方:(4)D在A的_______ 方:(5)C在B的___—方。

29.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B _________C 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 G 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AD和BD线所在地,坡度比较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图中甲村庄在乙村庄的_______ 方;小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用水很紧张,为此决定修一座水库,你认为大坝应修在_________ 处.30.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0分)(1)分别从B处和C处向A点前进,较容易到达山顶的是____ 处,理山是(2)图中D点海拔为______ 米。

它和C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米。

(3)将图中直线水平比例尺改用文字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______ 米。

参考答案(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一、单项选择题1-5 DBCCD 6-10 BABBD 11-15 ADABD 16-20 ABCAB 21-25 DDDAB二、综合题热带26.(1) A60° N, 60° W C 40° S, 40° E (2) B C A (3)西北(4)低中(5)北温带27.(1) A (2) A. D (3) C. D (4) A (5) B. C28.(1)正东(2)正北(3)西南(4)西北(5)西北29.(1)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2) BD (3)东北自北向南向东南(4) D30.(1) C 从C处等高线稀疏,坡度陡(2) 500 200 (3) 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