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1

地球仪与地图第二课时:地图 【知识构建】本节内容主要是熟练运用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解答相关问题;掌握辨别地图上地理方向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运用。

【教学目标】1. 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能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或前进方向。

2. 学会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

3. 准确、规范的使用图例、注记,并借助图例、注记辅助解题。

4. 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重难点分析】近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仍多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为主,选择题和综合题均会出现。

形式多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背景,考查等高线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复习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地图地形图判读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 方向等高线 高度计算法 判读方法 地形剖面图绘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复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对一些阅读难度和理解难度不大的知识内容进行记忆掌握。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高考题中有关“地图”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地图”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使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总课时:三课时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目标 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复习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D�D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师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考点细化预测】【构建知识体系】第1讲地球和地图【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地球1.形状: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答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6371千米二、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度和为180°。

【答案】赤道赤道经线经线圈4 相等相等相互平行相等赤道东西南北2.经度与纬度北纬南纬东经西经赤道20°W~0°~160°E3.经纬网(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答案】地球仪经线纬线精确定位三、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定向法:。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答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北南北东西2.地图上的比例尺【注意】关于比例尺容易疏忽的是单位的统一和换算。

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3.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数字。

“泰山▲、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32.7”为。

【答案】注记四、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图中A为海拔,B为,C为。

【答案】相对高度海拔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2)等高线的判读①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密集表示。

②主要地形种类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山谷:等高线向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的地方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其中A处表示,B处表示,C处表示,D处表示,E、F相比,E表示部位,F表示部位,G处表示。

(3)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可以反映出海底的深浅和。

【答案】海拔高度陡坡降低升高高低重合山顶山谷山脊陡崖缓坡陡坡鞍部坡度3.地形剖面图(1)概念: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方向下切而显露出来的。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讲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讲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案

《论语》全文及解释《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姓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

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

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教案2

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教案2

第二单元地图考向指径1 •比例尺的定义及其三种表示法,比例尺的计算及换算。

2. 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

3. 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各种地形、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5. 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

第2.1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内容精析一、比例尺1. 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 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 大小①比例尺的大小与分母的关系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②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比例尺放大缩小多少倍,等于分母缩小放大多少倍;地图图幅放大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倍数的平方。

③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地图反映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地理事物越简略。

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例1】在一张边长为的白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边上各留的边框,问下列比例尺中最合适的是:A. 1 : 5000000 B . 1: 5700000C. 1 : 6000000 D . 1: 5300000【解析】图上最大距离为100cm,我国行政区划的实地距离南北约5500km,东西约5000km,则分别可采用的比例尺是1: 5000000和1 : 5500000,由于纸张大小一定,所以为了让中国的所有区域都绘制出来,应选择小的比例尺,比例尺小于1 : 5500000都可以,但在所给的小于1: 5500000比例尺中,越大的比例尺因为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则应选择比较大的较为合适。

【答案】B、地图上的方向基本特征①一般疋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法按图上所标方向定位,一般地图上箭头所指为北方③时针法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图与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图与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地球仪与地图【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本专题内容是对初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部分的回顾与归纳。

从近年高考题中可以看出主要是以多种情景切入,考查地球上某地地理位置的确定和经纬度的计算,如区域地理图中某点地理坐标、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以经纬网与等值线图或分布图的叠加图切入,隐形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如带有经纬网的等压线图上,某点具体风向的确定;区域经纬网上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的判断;以无图考图的形式,考查经度经线或纬度纬线,如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和极昼极夜X围的判断;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切入,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所以,教学中对基本知识点可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梳理去掌握,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掌握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反复练习,形成基本技能。

第一课时:地球仪【知识构建】考试要求从地球形状入手,依次列出经纬线、经纬度、地理坐标的判读、地理方向的判别、经纬线长度计算、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及其对趾点等问题。

1.通过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知识点自主梳理,弥补知识点的缺漏。

2.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在充分把握经纬网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

1、复习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2、复习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

地理班课复习课教案年级科目教师班级日期时段课型课题地球与地图考纲要求了解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够结合地图,简单分析自然和人文现象背后的地理因素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重难点)。

2.结合地图,简单分析自然和人文现象背后的地理因素(重点)教与学过程析考题明考向一、看高考题并思考:高考题考点是什么?用什么的形式考的?(2015·全国卷Ⅰ)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B.60°NC.53°ND.40°N答案:C◎考察经纬网出目标明知点1.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2.结合地图,简单分析自然和人文现象背后的地理因素目标一: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一.1出示示意图并提出问题:读地球形状和大小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与练达目标2讨论得出:(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

3.结合经纬网示意图认识经纬网图上的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1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较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4.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5.学会经纬度的判断方法(1)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N”,向南增加是南纬“S”,向东增加是东经“E”,向西增加是西经“W”。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第1课时)地球与地图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第1课时)地球与地图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第1课时)地球与地图教学案【考纲解读】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2.掌握经纬线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图知:其形状特点是:两极①、赤道②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③。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向东、向西各分180°从向南、向北各分90°划分半球20°W~0°~160°E为,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1) 为东西经界线;(2) 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1) 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 是热带、温带界线,是温带、寒带界线【问题探究】(xx天津联考)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zhí)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3. 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保持其方向不变,那么,他们能回到原出发点吗?4. (xx·大纲全国文综Ⅱ)下图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提示:sin45°≈0.71)()A.1 300 kmB.1 800 kmC.1 000 kmD.2 100 km5. “最短航线”:(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

如图5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球仪与地图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地球仪与地图

[课程内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3.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本概念]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比例尺、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

[体系架构]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考点1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特别提醒经线、纬线(1)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平分地球。

(2)所有的经线圈长度都相等。

(3)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线中只有赤道平分地球。

(4)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2)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 ~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线)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3)经纬网①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②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相对位置和计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地球和地图教案

第1讲地球和地图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

2013年天津文综卷第8题,2010年全国文综卷第9题,2009年宁夏文综卷第4题,2009年江苏地理卷第3题等。

2.地图三要素。

2013年重庆文综卷第6题,2011年浙江文综卷第7~8题,2010年天津文综卷第4题等。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013年天津文综卷第2~3题,2013年安徽文综卷第31题,2013年四川文综卷第7~8题,2013年江苏地理卷第11~12题,2011年全国文综卷第6~8题,2011年浙江文综卷第3~4题。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结合日常生活测得的两点位置数据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相对位置;结合日常生活或晨昏线的分布确定某地的纬度位置等。

2.结合两图考查比例尺大小和图幅面积的关系;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比例尺大小和地形起伏状况的关系;结合道路选择考查地图方向上的确定等。

3.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高度计算、坡度判断、工程选址、地形判断、地势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结合地形剖面考查两点间通视关系、剖面图的绘制、地形特征、道路选择、梯田修建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4.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0°和180°线为东西经分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23°26′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是温带、寒带界线[点睛] ①在描述东、西半球范围时一定要说明方向,即以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经纬网、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等内容。

本章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等知识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基本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寻指定的地点,并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地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介绍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

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探讨它们的阅读技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第1节《地球与地图》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第1节《地球与地图》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纬线圆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不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在地球仪A180°,东、西经相反(0°和线段式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侧视图①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如图:②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如图:相比较而言,G表示缓坡部一般图中.地形剖面图”符号表示②判断圆心是北经纬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经纬网地图的判读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右图,A、B同在北半球,同为东经度,对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如图所示。

①在地球仪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一是赤道,二是经线圈,三是晨昏圈。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如下图所示。

从甲到乙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方向。

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如下图所示。

从甲到乙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南,再向东北方向。

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是由“劣弧”来决定,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右图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方向即为最短航线。

.定“范围”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1)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东南方向①新加坡与纽约的经纬度位置分别为(1°22′N,103°45′E)、(2014·四川文综气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 地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 地球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学案1 地球[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

3.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定方位及进行相关计算。

6Vx9mga4Jw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① 、赤道② 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③ 。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4.经度与纬度5.经纬网及其意义(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问题思考】1.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约是多少?2.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保持其方向不变,那么,他们能回到原出发点吗?3.说一说:请说出下列经纬线的地理意义。

0°经线、180°经线、赤道、23°26′N、23°26′S、66°34′N、66°34′S、30°N、30°S、60°N、60°S。

6Vx9mga4Jw探究点一经纬线的特点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确定M、N两点的地理坐标。

(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M,则其最终位置位于M点的什么方向?6Vx9mga4Jw(3>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的图上面积相等,请比较三者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

【反思归纳】1.经纬网中经度、纬度确定方法纬度值自南向北递增的是,纬度值自北向南递增的是;经度值自东向西递增的是,经度值自西向东递增的是。

6Vx9mga4Jw2.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的纬线上间隔的经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不同,自赤道向两极,不同的经线上间隔的纬度数只要相等,则长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

地球仪与地图第二课时:地图【知识构建】本节内容主要是熟练运用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解答相关问题;掌握辨别地图上地理方向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运用。

【教学目标】1. 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能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或前进方向。

2. 学会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

3. 准确、规范的使用图例、注记,并借助图例、注记辅助解题。

4. 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重难点分析】近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仍多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为主,选择题和综合题均会出现。

形式多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背景,考查等高线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复习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复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对一些阅读难度和理解难度不大的知识内容进行记忆掌握。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探究活动1:分析典型例题1,探究地图上方向的判别方法、辨析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掌握比例尺的缩放。

【典型例题1】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实际面积的大小是()A.甲与乙相等B.甲大于乙C.甲小于乙D.不能确定(2)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指导学生读图观察辨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一)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1.1节地球和地球仪考情分析:该专题在高考中每年都有涉及,多以提供空间区位为主,然后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在高考中涉及本专题知识和能力的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在本专题复习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考点呈现: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相关问题。

应试策略:本专题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本专题的复习,一方面要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问题实质从复杂的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精析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º,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º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º弧长为111cosa.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特殊纬线:赤道:0 º;南、北回归线:23º26′N;23º26′S;南、北极圈:66º34′N;66º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º—30º)、中纬(30º—60º)、高纬(60º—90º)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4.纬度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

纬度的确定: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纬度的几何含义: 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α。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根据北极星的仰角可以计算某地的纬度5.经线(图1-1-4)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特点:①所有经线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特殊经线:180º;0º;20ºW;160º E作用: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它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6.经度经度的确定:首先确定0º经线,即本初子午线,然后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各180 º。

由西向东经度递增为东经度,相反,由西向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图1-1-6)20ºW和160ºE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习惯上用20ºW和160º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由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由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7.经纬网及作用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

作用:①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还要正确区分东经度和西经度,南纬和北纬。

②确定各地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

相对方向的确定首先要根据第一步确定地理位置,再根据东西经和南北纬进行组合方向的判定。

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以劣弧为准,即两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º。

其具体步骤如下:(1)在呈方格状或近似方格状或经纬线形状变化较大的经纬线图上判断方向,可采用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经纬线上的数字明确南北纬和东西经;其次,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南纬,方向向南,向北递增的为北纬,方向向北,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方向向东,向西递增的为西经,方向向西;再次,依据南北纬和东西经确定方向。

(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线图上判读方向,其步骤为:首先,根据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已知条件),明确图的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其二,根据南北极点,在图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其三是箭头所指方向即为东,箭尾的方向是西。

图(a)为一扇状经纬网格,箭头顺转,所以是南半球,那么顺着“顺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方,所以2在1的东方,2与3同在一条经线上,2在3的北方。

图(b)是从北极点上空来看地球自转,箭头逆转,那么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所以6在4的东方,5在4的东北方,5在6的西北方。

图(c)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7在9的正西方,7在8的西北方。

(3)在无经纬线图上方向的判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示北方适用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与指向标垂直的为东西方向,在指向标左侧为西,在指向标右侧为东8.地方时和区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特点:①东面的时刻总是早于西面的,东经度数越大,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大,时间越晚。

②经度相差15º,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º,时间相差4分钟。

区时: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在会上创立了标准时制度。

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 º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这主要是为了照顾180 º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

区时的计算: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意:所求时区的区时早于已知时区的区时,取“+”。

所求时区的区时晚于已知时区的区时,取“-’;时区差:两地同是东经度(或西经度),时区差等于两地时区数之差(大减小);两地一个位于东经度,另一个位于西经度,时区差等于两地时区数之和;东时区的区时总是早于西时区的区时,东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早;西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晚。

9.经线和中央经线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º的整数倍,而该时区就是以这个整数来命名的,如60ºE是东4区的中央经线,0º是零时区的中央经线。

10.0点和12点经线0点和12点分别是夜半球和昼半球中间这条经线的地方时,因此有关昼夜长短的题型中,要巧妙地用好这两个时间及所在经线。

如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味着以正午12点为界,上下午各为7小时,就可推知该地该天是5点钟日出,19点钟日落。

同样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利用12点和0点分别是昼夜时间的中间性,可推知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如已知3点日出,则可推知21点时日落,昼长为18小时,夜长为6小时等。

另外诸如以下题目也可迎刃而解。

图为局部地区的晨昏线位置图(a~b为晨线),请说出此时的北京时间是多少?解题思路:在图中,因为a~b为晨线,因此它的左侧至昏线之间是夜半球,而95ºE是夜半球的中间经线,可得知其地方时为0点。

这样关键的一步已解决,就可根据这已知条件,计算出北京时间。

只要注意一下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因此先得把95ºE转化成为东6区,就可正确计算出北京时间是2时。

11.晨线和昏线大家知道,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其中日出线是晨线,日落线是昏线。

在许多题目中,都有晨昏线的出现,但里面暗藏着一个条件,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忽略。

这就是赤道上是终年昼夜平分的地方,即终年是6点钟日出,18点钟日落。

利用赤道上晨线和昏线的这个特点,就可计算出所要求的地方时和区时,以及昼夜长短等问题。

12.日期的时空界线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点,它是随着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另一条是空间界线,即日界线,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180 º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它的西侧(东12区)总比东侧(西12区)的日期早一天。

这两条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日期。

除非这两条日期界线重合,即当日界线上刚好为0点时,则全球刚好同一日期。

因此如果能利用好日期的时空界线,就可轻松地解决诸如以下的。

【例6】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1-1-13回答:(1)NA的经度为;NB的经度为。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日时。

NA和NB是日期分界线,其中一条是180 º经线,另一条为0时(或24时) 经线。

如果NA是180º经线,则其西侧为东十二区,比东侧(西十二时区)日期要早一天,而图中NA的西侧为3月21日,比东侧3月22日要晚一天,所以NA不是180º经线而是0时经线,NB则是180º经线。

NB(180º经线)往西120º是东经60ºE;【答案】 (1)60º E 180º(2)22 4第二单元地图第2.1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考情分析:本专题在高考中的重现率较高,试卷中多以背景的形式出现,近些年中试卷中都有综合题出现,难度较大,得分较低,几乎成为高考试题的“分水岭”,因此对本专题复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应更多侧重于等值线判图方法、规律和技巧掌握。

考点呈现:1.比例尺的定义及其三种表示法,比例尺的计算及换算。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

3.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各种地形、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5.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

应试策略:读等值线图要“三看”:一看极端值大小,二看弯曲方向,三看疏密程度,然后掌握等修值线判断的基本规律,即“高低规律”内容精析一、比例尺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3.大小是其比例尺放大倍数的平方。

③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地图反映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地理事物越简略。

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