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案
地球和地图章复习(第2课时)参考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并能够解释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以及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等。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难点】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地球运动部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需要借助地球仪、动画等实物或图像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地理。
四、教学流程出一位代表上台展示,4组同学进行挑错、补充。
环节二快问快答任务一: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在昼夜半球图上,找出昼半球、夜半球、晨昏线等通过快问快答,完成对基础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
任务二:自转的地理意义—时间差异比较A、B两点的时间早晚,并说明原因,总结时间差异的原因。
任务三: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读“北京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图”,回答:1.说出①②③与上午、中午、下午的对应关系。
2.总结一天中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环节三:攻克难点任务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对照右图,填出A、B、C、D四点对应的日期、节气和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通过不同的光照图、影子变化图、五带划分图,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任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1.填出图中A、B、C、D四点对应的昼夜长短情况。
2.说出图中A、B、C、D四点昼夜长短状况,及各点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
任务三:正午影子的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影子的判断任务四:五带的划分1.说出下列序号代表的纬线名称。
2.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人教中考地理总复习地球和地图学习教案

┃地球的运动
位置
日期
① ② ③ ④
9月 23日 前 (rìqián)后
______
12月 22日 前 后
______
3月 21日 前 后
______
6月 22日 前 后
______
节气
秋 分 (qiūfēn)
______
冬至
______
春分
______
夏至
______
太阳直射
赤 道 (chìdào)
人教中考(zhōnɡ kǎo)地理总复习地球和地 图
第一页,共40页。
第1节 地球(dìqiú)和地 球(dìqiú)仪
第1页/共39页
第二页,共40页。
考点聚焦
一、地球(dìqiú)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xíngzhuàn):地球是球一个________体。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推测地球是球体→________________
半圆
________,与对应经线组成
圆
________
南北
指示________方向
考点聚焦
第5页/共39页
第六页,共40页。
┃地球和地球仪
3.纬度(wěidù)和经度
标注 起点
纬度
赤道(chìdào)
________(0°纬线)
经度
本 初子午
__________线(0°经线)
度数 划分 和符号 表示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1.海拔:地面(dìmiàn)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
直距离。如图4-1,甲地海拔为___海__平__面_米,乙地海拔为
1500
500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授课时间:2015.3.9 授课班级:8.4—8.6 授课人:李文峰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复习【复习目标】1. 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 记住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并理解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3. 理解经纬网的判读。
4. 记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并理解五带的划分。
5. 理解公转的现象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6.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及地形剖面图。
【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基础自主探究:》》只有打好基础,方能“会当凌绝顶”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2. 证明地球是圆行的证据有:----------------------------------------------- 3. 大小:(二)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1. 地球的模型-------- 2. 经线和纬线3.经度和纬度(经纬度的划分)半球的划分A南北半球的界线-----------。
图示:AB东西半球的界线-----------。
图示:BC高中的纬的划分:(纬度范围)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4.经纬网定义:-------------------------------------------作用:---------------------------------------------(三)地球的运动二:要点导悟:》》只有步步登高,才能“一览众山小”(一).经纬网的判读:东西半球的划分:(用关系式表示)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示意图:规律: -----------------------------(二)、五带的划分及太阳直射规律(理解)(三)、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规律(理解)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_____;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______;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_______;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_______。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 第一课时(商河县贾庄中学)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类型一经纬网地图的判读及应用通常涉及以下命题角度:1.利用经纬网定位、定向。
2.利用经纬网划分半球、温度带和低中高纬度地区。
【速记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认识过程:_________→日月形状→_______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2.形状:_______的球体。
3.大小:平均半径_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千米,表面积约_______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经纬网1、纬线和经线2、纬度和经度3、重要的纬线、经线【考点】考法一利用经纬网定位与定向(一)定位1.方格状经纬网图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1)要学会利用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经纬度的判断:(看增大的方向)按照度数越往北越大是北纬N,越往南越大是南纬S,经度往东越大是东经E,往西越大是西经W(2)同一幅图中,经纬线间的间隔一般是相等的。
2、极地经纬网定位(1)已知地球自转方向:先根据“北逆南顺”判断南、北半球,确定南、北纬;然后根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方向为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确定东、西经。
(2)已知极点:根据“N”或“S”确定南、北纬;再根据自转方向,箭头方向为东,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确定东、西经。
(二)定向1、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的方法(1)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方向;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方向。
(2)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纬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经线上,需要写出两点的地理坐标,根据经纬度的关系分别判断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最后根据需要进行组合。
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①两地同在北半球:纬度度数大者在北面。
②两地同在南半球:纬度度数大者在南面。
③两地一地在北半球,一地在南半球:北半球者在北面,南半球者在南面。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精修订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目标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复习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经纬网、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等内容。
本章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等知识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基本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寻指定的地点,并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地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介绍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
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探讨它们的阅读技巧。
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教案

集体备课(一)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 1.1 节地球和地球仪考情剖析:该专题在高考取每年都有波及,多以供给空间区位为主,而后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在高考取波及本专题知识和能力的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在本专题复习中能够适合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考点体现: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区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区分;时区的区分及日界限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辨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限,计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有关问题。
应试策略:本专题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关于本专题的复习,一方面要经过复习稳固已有的知识成就,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将问题本质从复杂的背景资猜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实的逻辑思想能力。
内容精析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2)大小 : 均匀半径 : 6371 km ,赤道半径: 6378km,极半径: 6357 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o,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 同理,在全部经线上,1o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能够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 a 的纬线上1o弧长为111cosa.2.地球仪:把地球减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能够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老是指向北极星邻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订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邻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色:①除极点外,全部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渐渐缩短特别纬线:赤道: 0 o;南、北回归线:23o26′ N; 23o26′ S;南、北极圈: 66o34′ N;66o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 o— 30o) 、中纬 (30 o— 60o) 、高纬 (60 o— 90o)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
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
姓名:班级:
一、知识结构:
1.解释下列数字的含义:
5.1亿平方千米 6371千米 4万千米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下列哪个位置较合适:( ) A、120oE、1oN B、23、5oS、20oW C、40oE、 66.5oN D、90oS 、180o
2.分界线:
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中、低纬度的分界线:④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⑤热带、温带的分界线⑥温带、寒带的分界线:
例2: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
点是:()
A、0o、0o B. 180o、0o C. 160oE、0o D. 0o、20oW
3.列表比较:
米,再向正南走1000米,再向正西走1000米,则()
A、正好回到原点
B、在原地的正东方
C、在原地的正西方
D、无法确定
A、时差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一年有四季
A、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B、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D、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
A. 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 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
①
4.山地的不同部位:
例7.某人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两边是山谷,则他位于:()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盆地
二、综合训练: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三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西半球的
是 .属于低纬度的是 , 属于中纬度的是 , 属于高纬度的是 .
(3) 、A、B、C、D四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位于寒带的
是 ,当太阳直射点C时,A点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