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导学案资料

合集下载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经纬网(共39张PPT)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经纬网(共39张PPT)

(1)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 所学知识,该飞机飞行方向是( )
A.一路正西
B.先西北,后西南
C.先东北,后东南
D.先西南,后西北
(2)图示区域西北通道的长度约为(cos70°≈0.342)( )
A.1 800km B.13 500km
C.5 000km D.3 330km
要点整合 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①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钟,东加西减。 ②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一 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 定 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 时 经线、12时经线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一个圆,且都平行 指示东西方向
南北对称,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给纬线标注的度数 从赤道向南、 向北各分90°
某地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线面角)
北纬“N”、南纬“S”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划分 半球 和其他
定距离
定位置
定方向
经线
纬线
20°W向东至160°E为东 半球;160°E向东至20°W 为西半球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方 B.西方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 A.20 000千米 B.15 000千米 C.10 000千米 D.5 000千米
解析:第(1)题,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因为两地 的仰角相同,所以两地纬度相同,故必然是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以劣 弧方向为准,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第(2)题,任意纬线上相差一个 经度的距离为111千米×cos θ(θ为纬度),然后乘以两地的劣弧经度差。 答案:(1)A (2)D

地理第一课导学案

地理第一课导学案
4、经线的形状_______________,指示的方向_______________,在地球上,有_______________条经线,0°经线又称为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吗?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学习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部分
展示太阳和月亮的照片,太阳月亮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导学部分
1、地球的形状是个_______________。地球平均半径是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________万千米。
单元(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2)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2、地球仪是地球的_______________,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高中区域地理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高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导学案

高中区域地理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高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导学案

高中区域地理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高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明白得等高线地势图中的几个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势图的特点;2、把握等高线地势图高度的运算方法,熟练辨别各种地势,并能依照等高线判读陡坡、缓坡,为下一节学习等高线的应用打下基础。

【重、难点】:运算高度、辨别地势、判定坡度问题探究一:高度运算(1)等高线地势图上海拔的判读:(2)等高线地势图上相对高度的判读:A:若A、B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确实是两地的海拔差。

B: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n-1)d ﹤h﹤(n+1)d,其中n为其中n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C: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畴:A≤H﹤A+d (A为崖顶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D:悬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畴:B- d <H≤B (B为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E:悬崖的相对高度h:(n-1)d ≤h﹤(n+1)d,其中n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闭合区域: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即“低的更低,高的更高”。

)读图一,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A、B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2)R、Q两地的海拔各在什么范畴之内?(3)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4)RQ两地的相对高度范畴是__________________。

(5)BQ两地的相对高度范畴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二,完成下列各题:(1)M点的海拔范畴(2)N点的海拔范畴(3)M、N两点的相对高度:(4)悬崖高度:3、读等高线图(图4),已知a>b,回答第9~11题。

(1)有关M、N两处地势的正确叙述是()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①200<M<300 ②300<M<400 ③100<N<200④200<N<300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问题探究二:等高线图上差不多地势和判读方法(地势辨别)1、山头与洼地(盆地)曲线高低,示坡线向曲线低高,示坡线向2、山脊与山谷凸低为(中间高两侧低)凸高为(中间低两侧高)图一图二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4、悬崖一样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高一地理《第1章 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一地理《第1章 地球与地图》教案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发言稿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在地球仪上认识地轴、南极和北极、经线和纬线,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上五带的纬度划分,认识高、中、低纬度,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或标注)某地点的方法。

根据生活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的方法,在指定地图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数据变化规律,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2)掌握地球上五带的纬度划分,认识高、中、低纬度。

(3)掌握在平面图或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比例尺量算的方法。

理解等幅地图中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4)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判读两点间的方向(方位)的方法。

(5)掌握在经纬网地图(不含极地投影地图)上判读两点间的方向(方位)的方法。

(6)掌握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等高线值、等高距的判读的方法。

(7)了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山地、盆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或局部地形判读的方法。

(8)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1)掌握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的方法,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某地点的方法(3)掌握根据生活实际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的方法,在指定地图上查找所需地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感,加强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根据经纬网判读某地点经纬度位置,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某地点2.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1.实际操作法学生动手绘制经纬网,再现基础知识2.练习教学法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复习效果(二)学法分析1.自主学习课前复习本节主要内容2.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
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幺,我们居住的地球到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
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
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
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幺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幺?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
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特别准备了这篇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导学案以供参考!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地球和地图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查字典地理网特别准备了这篇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导学案以供参考!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高中地理 补充单元 第一课 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必做资料】

高中地理 补充单元 第一课 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必做资料】

第一课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B C D E
山谷山脊陡崖缓坡
(活动方式:教师先行提问,之后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并随机出题测验。

)1.请问下图A 点的等高线数值在哪个范围中?500m 200m 2. 通过现代探测技术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一个A. 不规则球体 B. 纺锤形球体3.中国2017年7月进行了第到达。

如果实现了1小时全球到达,那么这种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至少为小知识: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 -1)×d ≤陡崖高度<(n +1)×d(其中n 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A
200m
参考答案检测与训练:
1.A:-100m~200m
2.A
B 4.D 5.B
3.。

高中地理 补充单元 第一课 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补充单元 第一课 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课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备注与笔记(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赤道最长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4.经度与纬度5.经纬网及其意义(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三)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部位 A B C D E F G 地貌 山顶 山谷 山脊 陡崖 缓坡陡坡鞍部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地势高低 和 坡度 状况。

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 为 东半球 ,160°E~180°~20°W 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1) 本初子午线 为东西经界线;(2) 180度 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1)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 回归线 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 是温带、寒带界线合作探究1.请说出下列经纬线的地理意义:0°经线、180°经线、赤道、23°26′N、23°26′S、66°34′N、66°34′S、30°N、30°S、60°N、60°S。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高中地理 补充单元 第一课 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重点资料】【精】

高中地理 补充单元 第一课 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重点资料】【精】
(活动方式:教师先行提问,之后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并随机出题测验。) 检测与训练
欢迎下载!
最新审定版试题 1.请问下图 A 点的等高线数值在哪个范围中?
500m
200m
200m
2. 通过现代探测技术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一个( )
A. 不规则球体 B. 纺锤形球体 C. 正圆形球体 D. 规则球体
最新审定版试题
第一课 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
课标要求
虽未单列,但“人文地理”和“地理实践力”已经明确表明需要地图基础,故而可总
(2017 版) 结如下:
了解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够结合地图,简单分析自然和人文现象背后的地理因素。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里在单元活动中略有涉猎地球与地图的知识,但侧重于等高
以至于很多的概念。但好在学生基础虽弱,课堂气氛却较活泼,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较高。
1.人地协调观 帮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我们身处的地球环境,从而引领他们思考“环境人
口容量”等进一步问题,潜移默化引领学生尊重自然,协调人地关系。
2.综合思维 通过背景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大致定位某地的经纬网,并据此解决简单问
3.中国 2017 年 7 月进行了第 8 次高超音速飞行器实验,可实现 1-2 小时全球 到达。如果实现了 1 小时全球到达,那么这种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至少为( )
A. 10000 千米/小时 B. 5000 千米/小时
C. 40000 千米/小时 D. 20000 千米/小时
4.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描述地点最吻合的是( )
A. (40°N,120°E) B. (0°,120°E)
C. (90°N,0°)
D. (40°N,0°)
欢迎下载!

世界地理第一章地图的学案

世界地理第一章地图的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能在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 掌握比例尺三种表示方法的互换,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及与范围大小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掌握常用图例。

【重难点】:1.重点:地图三要素的运用。

2.难点:比例尺的运用。

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地球表面可划分哪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热带与北温带、南温带的界线是什么?北温带、南温带与北寒带、南寒带的界线是什么?(二)导学部分:(自读课本P13-14完成)1、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2、比例尺是表示比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

3.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地图上判别方向,除了按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确定方向,若都没有时,通常用确定方向。

5、看地图,还要学会认识和,如教材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1.读课本p13在台湾岛地图上,量出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利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又是多长?2..观察课本P23图思考并完成表格。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小结:同样图幅,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较,内容较;比例尺较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较,内容较。

3、比例尺1:4000000你能用其他两种表示方法来表示吗?三、课堂检测:1.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应为()A.16000千米 B.1600千米 C.8000千米 D.800千米2.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均是 ( ) A.南 B.北 C.东 D.西2010年6月11日至7月11日,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球迷小峰想了解32个参赛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政治地图”;北京真大呀!玲玲想知道故宫在北京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军去济南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济南市地形图”;兰兰去“泰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泰山风景区导游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备人:李嗣林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2周第一节地球一、【学习目标】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一、预习导学(一)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_________,赤道略鼓的_________。

赤道周长:约_________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当地和地心连线(或是当地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构成的二面角赤道(即0°纬线)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_______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_______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分别称为东经、西经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10° 20° 30° 40° 50° 10°20° 30°40°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三)、经纬网及意义: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二、案例探究1:定位以常见经纬网图来理解经纬网的组成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

如上图中A点为(23°26′N,70°E),B点为(23°26′N,135°W),C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区域位置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大洋等区域。

例题1..(2013·天津高考节选)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答案:选A二、案例探究2:定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1)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若右上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右上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1)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3)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3.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判断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告诉两点的经纬度,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图上再来判断方向。

如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下面转绘来判断。

例题2.(2013·山东基本能力)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

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北纬36°08′27″、东经118°54′08″和北纬34°08′09″、东经116°53′34″,则甲在乙的()A.东南方B.东北方C.西南方D.西北方解析:选B根据两地经纬度可绘制下图,从图中不难看出甲在乙的东北方。

二、案例探究3: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计算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 km,如右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计算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 φ 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3)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注意:也可以根据距离计算经纬度差,从而确定经纬度位置。

(4).确定最短距离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劣弧,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该弧线的确定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大圆”。

“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右图所示:①在地球仪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一是赤道(图A),二是经线圈(图B),三是晨昏圈(图C)。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见图D、图E中的PQ);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见图D、图E中的P′Q′)。

第二步确定“劣弧”。

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是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图D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5).确定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如图E中从Q到P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从P′到Q′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例题3.(2014·天津高考节选)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客机的飞行路线比H 路线长B .客机航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同C .飞经a 点时,乘客能看到太阳位于正北方D .飞经a 点时,客机受到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答案:C二、案例探究4: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 、B 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 。

当A 、B 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 。

例题4.(2012·福建高考改编)下图中N 为北极点,A 、M 、B 位于地球表面,NP 为经线,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 km 。

M 点的纬度为( )A .23°NB .67°NC .23°SD .67°S 答案:选B例题5.读两区域示意图。

图示区域( ) ①甲城市临大西洋,乙城市临太平洋 ②东、西半球位置不同③甲、乙两城市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不可能大致相同 ④甲城市所在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选B 达标检测A客机飞行路线示意一、选择题(2015·漳州二模)右图为某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

读图回答1~2题。

1.该岛的面积约为()A.0.43 km2B.4.3 km2C.14.3 km2D.143 km22.北京的地理坐标是(40°N,116°E),那么该岛位于北京的()A.东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2015·双鸭山质检)苏门答腊岛随时都可能会有大地震发生。

读苏门答腊岛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岛两端的长度约为()A.2 200 km B.1 800 kmC.1 400 km D.1 000 km4.结合板块构造理论,苏门答腊岛应位于()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5~8题。

5.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 km,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6.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A.4 444 km B.3 333 km C.2 222 km D.1 823 km7.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8.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D.60°S,80°E(2015·资阳一诊)读下面的四幅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④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部位于低纬度、东半球B.③地位于北京(40°N,116°E)的西南方C.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D.均有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10.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我国某教育考察团从中国上海乘坐飞机到美国纽约(西五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9月7日19时30分,15个小时后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

航线如下图所示。

完成11~12题。

11.飞机抵达肯尼迪国际机场时,纽约当地时间是()A.9月8日19时30分B.9月7日21时30分C.9月8日6时30分D.9月7日12时30分12.与②航线相比,飞机经过的①航线()A.一直顺风飞行B.一直逆风飞行C.路程更短D.气流更平稳达标检测B二、综合题13.(2015·合肥一中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与B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______。

(2)图2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3)图3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为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14.近年来,岛屿争端成为国际政治交锋的热点。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由346个岛屿组成,面积12 173 km2,人口约3 140人,雪山和冰川面积约占全岛面积的65%,是一个气候恶劣的小岛,早期无人问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