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综合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1-2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1-2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总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回答:……
同学们,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生活离不开地理;学好地理,将会对我们终生有用,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地理吧!
四、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生活中有关的地理现象
【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3、“在国际中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4、“这些漂亮的丝绸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讨论回答,每幅图片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它们各自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那些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愿产生组织者,推荐发言代表。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1、请一名学生朗读“风沙掩埋了古文明”一段材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人们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种植,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环境,带来了灾难;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积极植树造林等。)
【板书】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让学生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加深认识。(如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发生水灾;长江流域的洪灾等等。)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感知人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地球仪、资料图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再列举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思路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介绍与地球和地球仪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地球的构造、地球仪的历史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公开课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开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地球和地球仪的基础知识为主体,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本节教材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入,逐步展开到地球仪的使用和地理坐标的识别,既注重理论知识,又强调实践操作。课程设计将紧密围绕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环节,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
-合作交流: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环保意识:结合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1)地球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组成,理解了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地球仪的经纬线:经线表示地球表面南北方向,纬线表示地球表面东西方向
-地球仪的时区: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作业布置与反馈
三、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 探讨地球的形状,理解为什么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
- 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
2. 地球仪的使用
- 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包括经纬线、刻度、标识等。
-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理解经纬度的概念。
3.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 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它们对地球气候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
- 题目:描述地球的形状,并解释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地球是平的。
- 答案: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近似椭球体。由于地球的体积巨大,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范围有限,因此感觉到地球是平的。
2. 例题二:
- 题目:如何使用地球仪找到北京的位置?
- 答案:首先,找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北京位于北纬40度左右,东经116度左右。在地球仪上,通过交叉的经纬线定位北京的位置。
4. 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一个地球仪,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同时,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从太空中看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好奇。
-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星球上?它真的是平的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
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2. 实物演示:使用地球仪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 实地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查找地理位置,加深对经纬度概念的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1)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3-4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3-4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3课时)执教人:执教班级:七(1)(2)【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准备】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好像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事?(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那么,同学们,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两座城市的具体位置呢?(模糊不清)我们上堂课学习了一种手段,依靠它,就可以准确的辨别他们的位置,那样是什么呢?(展示手中地球仪)继续问还有什么方法?(地图)讲述:地球仪和地图的确可以比较准确地读出位置。

可是如何准确读出位置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

首先,同学们看看,地球仪上都画了什么?(喜马拉雅山、中国、海洋;还有一些相交的线)可能会回答经纬线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经纬线?二、纬线和经线(板书)1、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1)纬线的定义和特点(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经线的定义和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3)认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提问: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2、让学生看教材图1.10(经线图)和1.11(纬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设计方案(新版)新人教版

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设计方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标要求
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身边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读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
2.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环节已能完成大部分学习内容,根据布置的学习任务,先自主思考,在进行同桌或小组内的讨论和总结。
3.学生活动。本节课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多,如地球仪的制作,地图的使用、等高线的画法、地球的运动等内容都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或观察,让学生的活动中发现知识,归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
心理特征方面:学生刚上初中,都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开始可能普遍很积极,求知欲望强,但是心理却很脆弱遭受挫折很容易失去信心;这个阶段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差,以感性认识为主;学习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持久性也都比较有限。
有利的一点是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动手操作参与度高,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得当,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思路设计本章节的内容较多第一节内容为经纬网学生很难理解第三四节为地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所以在设计时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先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接着学习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然后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最后学习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
单元课题
七年级上
本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4.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解释。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然通过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通过探究使同学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育同学观看、思考、表达力量及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使同学生疏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教学重点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试验操作,观看总结,争辩合作教学用具地球仪、三球仪、多媒体、手电筒、黑板纸。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

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节冷,有的季节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接着进入新课)。

看来你们与老师少年时一样有很多迷惘、很多困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秋、冬是怎样产生的。

一、地球的公转请同学们先用5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第P13“地球的公转”这一框题下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

用5分钟小组争辩后回答。

情景设置1.出示课件中的自转和公转模拟图(1)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问:哪一个模拟图是自转?哪一个模拟图是公转?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2)分小组用地球仪或四人“用身体演示”法来说明所处在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状况(在赤道或南北回归线,节气和季节)。

(3)做一个小试验,比较一下:“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张黑纸板,大家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在黑纸上,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色纸板,比较哪块光斑大,哪块光斑亮。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生答:直射比斜射光环小,但亮度大,因此地球表面直射的地方得到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热量少,温度低。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过程与方法目标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难点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用具小地球仪、多媒体设备、七大洲和四大洋动画。

教学过程(一)地球?水球?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录像: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录像,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同学们观看宇航员杨利伟进入太空的录像,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2.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学生活动2:读图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

3.自主阅读,举例说明学生阅读完课本P31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这段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已学历史、语文等知识,结合各人课外自学的知识,列举与本阅读材料有关的事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合作学习,理解概念学生结合地图,自学“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列表,学生补充概念。

2.运用概念,辨认图形学生活动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情况。

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古人云:学以致用,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6、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
课后习题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2.教学重点/难点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图的各种符号和判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GIS软件,让学生亲自操作,进行地形图的判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地形图判读的练习题,实时批改,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在讲解地形图符号和判读方法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地形图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形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图判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形图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综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综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综合教学内容复习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的外形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生疏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精确地找出它们。

3.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外形的困难历程,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科学思维力量;通过同学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育同学的动手实践力量。

把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育分析思维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学了解人类生疏地球外形的过程,使同学生疏到探究真理道路的困难与坎坷,培育同学对真理勇于探究、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2.把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1.学会观看和使用地球仪。

2.把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判定。

复习内容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们确定地球的外形是一个____ ____体。

经过精确地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

2、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他是国人。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②③④⑤。

4、人们仿照的外形,并且依据肯定的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轴是地球的。

5、纬线和经线比较项目纬线经线定义特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与赤道的关系6、0º纬线:地球上最长的纬线,也叫做,它的纪念碑建在0º经线:也叫做,它的地面标在。

7、经度与纬度的比较:项目经度纬度零度线的确定度数的划分表示方法度数的变化规律半球的划分8、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5-6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5-6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5时)执教人:执教班级:七(1)(2)【教学内容】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的教育;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地球仪【课时安排】两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和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本节课继续学习关于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

学生阅读课本P11,并结合课本1.19地球公转图,对照上节所学内容,小组合作设计关于地球公转的几个问题。

二、地球的公转(板书)1.公转的特点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学生回答①围绕中心;②方向;③周期;④轨道;⑤特征(板书)教师演示地球公转,指导学生观察提出的问题。

教师总结: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公转周期是一年。

那么地球公转还有作什么特点呢?演示课件:地球公转轨道和地轴倾角让学生观察回答总结:地轴总是与公转轨道面成66.50夹角,并且这个夹角几乎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特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正是由于地轴的倾斜,地球上才出现了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请同学们联系日常生活想一想,都有哪些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呢?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地球四季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先学习四季的变化。

3.四季的变化提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能描述当地四季冷暖的变化情况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单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综合
教学内容复习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3.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判定。

复习内容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确定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 ____体。

经过精确地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

2、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他是国人。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②③
④⑤。

4、人们仿照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轴是地球的。

5、纬线和经线
比较项目纬线经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与赤道的关系
6、0º纬线:地球上最长的纬线,也叫做,它的纪念碑建在
0º经线:也叫做,它的地面标在。

7、经度与纬度的比较:
项目经度纬度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划分
表示方法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8、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9、地球上的某一点可以用来确定,它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和
交织成的网。

二、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发展叫()
A、可持续发展
B、均衡发展
C、超前发展
D、差异发展
1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表面陆地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表面并不均一
D、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12、属于经线的是()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
13、关于经纬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23.5°N------北回归线
B、0°经线------日界线
C、90°S------北极点
D、180°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14、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15、最长的经纬线是()
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极圈
D、回归线
16、经过经度120°,纬度40°的点,在地球上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赤道
B、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C、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D、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18、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正确说法是()
A、经线表示南北,纬线表示东西
B、不同经线长度相同,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C、经线是直线、纬线是圆圈
D、东经度在东半球,北纬度在北半球
19、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20、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E
D、20°W
21、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A、35°,115°
B、45°N,120°W
C、60°S
D、南纬30°,东经70°W
22、一个人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
A、0°经线
B、0°纬线
C、东京160°
D、北纬20°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