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_梅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学习者对 /? / - /? /对立区 感知到的汉泰辅音关系显著地影响了他们对汉语辅音范畴的知觉区分, h 区分 / ts / - / ? / 对立有一定敏感度, 区分 / ts / - / s / 对立受到元音环境影响 。 分得最好,
关键词
泰国学习者
汉语
塞擦音
同化
区分

引言
1995 ; 蔡 整 莹 、 泰国学习者汉 语 语 音 习 得 中, 塞 擦 音 是 比 较 大 的 困 难 ( 李 红 印, 曹 文, 2002 ) 。 从汉泰语音对比来看, 泰语只有一对舌面硬腭 清 塞 擦 音, 以 是 否 送 气 相 区 别。其 发 音时舌尖轻抵下齿背, 舌面隆起贴住硬腭形成 阻 碍, 然 后 气 流 冲 破 阻 碍, 并在舌面和硬腭间 2004 :6 ) 。 关于泰语塞擦音的音值, / h / 学界有多种意见:一是 / / 、 稍成摩擦形成( 潘德鼎, ( 国际语音学会, 2008 :212 ) ;二 是 / c / 、 / c‘/ ( 傅 增 有, 1996 :3 - 4 ) ;三 是 / ts / 、 / ts‘/ ( 吉 娜 、 简 2004 ) ;四 是 / ? / 、 / ?‘/ ( 陈 晨, 2008 ) ; 五 是 / / 、 / ‘/ ( 孙 汉 萍, 1995 ) 。 另 外 从 元 音 环 启贤, /i /、 / u / 相 拼, 境来看, 泰语塞擦音可与舌 面 单 元 音 / a / 、 泰语元音没有 /y /和舌尖元音( 伍文 1999 ;邬桂明, 2000 ;魏清, 2005 ;何 漓, 2007 ;房 英 、 2010 ) 。 而 汉 语 三 对 塞 擦 音 与 义, 杨 万 洁, 舌面单元音的组合呈互补分布, 舌尖塞擦音还可与舌尖元音组合 。 泰语只有一组塞擦音, 发 音时接触点前后的稍许移动不造成意义上的对立, 因此泰国人学习汉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塞擦音在发音部位上的分化 。 需要深入探讨的 是, 泰国学习者如何在知觉上加工汉语塞擦 音。 有关辅音的跨语言言语知觉研究由来已久, 其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是日本学习者习得英 1981 ) 。 日 语 没 有 语 / l / 和 / r / 。 日 本 成 年 人 区 分 美 式 英 语 / l / 和 / r / 很 困 难 ( Mochizuki ,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2 期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口音 ” , 觉表征可能还是无法区分, 反而在两者之间产生调和, 造成二语音段发音始终存在 甚至造成第一语言音段的语音实现( phonetic realization ) 发生变化 。 那些一开始在知觉上被 认为明显不同于第一语言范畴的二语音段不 会 被 同 化 。 随 着 二 语 经 验 增 加, 这些音段被学 知觉和发 音 正 确 性 相 对 较 高 。 虽 然 言 语 学 习 模 型 假 设 习者表征为不同于第一语言的范畴, “等同归类 ” 妨碍了第 二 语 言 语 音 范 畴 形 成, 但同时也提出这并没有阻断第二语言语音学 ( phonetic learn二语音段即使没有建立自 己 的 范 畴 也 存 在 语 音 学 习 。 所 谓“语 音 学 习 ” 习, ing ) 是指二语音段在习得过程 中 表 现 出 知 觉 与 产 出 上 的 进 步, 朝 着 母 语 者 水 平 接 近。 有 关 语音 学 习 的 假 设 得 到 一 些 证 明 。 Whalen et al . ( 1997 ) 发 现 成 年 英 语 母 语 者 难 以 区 分 英 语
h / p / 的送气和不送气变体[ p] , 和[p ] 但 可 以 在 模 仿 测 试 中 产 出 这 两 个 变 体 在 VOT 上 的 差
/d /、 /g / 异 。 Mackay et al . ( 2001 ) 考 察 了 意 大 利 语 — 英 语 双 语 者 英 语 / b / 的 发 音 、 英语 /b /、 的知觉, 结果表明二语塞音即使在没有建立范畴的情况下仍表现出知觉上的进步 。 根据现有理论模型可以预测, 泰国学习者学 习 汉 语 时 可 能 会 把 三 对 塞 擦 音 知 觉 同 化 到 汉语三对塞擦 音 与 泰 语 塞 擦 音 的 知 觉 语 音 非 相 似 度 是 否 泰语塞擦音范畴 。 需要探究的是, 存在差异;塞擦音所处元音环境对跨语言辅音 知 觉 同 化 、 知 觉 语 音 非 相 似 度 是 否 存 在 影 响; 学习者对汉语塞擦音对立的区分水平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跨语言知觉同化结果来预测 和解释 。 本研究将采用汉泰辅音知觉同化 、 汉语 辅 音 对 立 知 觉 区 分 两 个 实 验 对 上 述 问 题 进 行考察 。 一 1. 1 方法 1. 1. 1 被试 泰国留学生 54 人, 女 27 人, 男 27 人 。 测 试 期 间 留 学 生 均 在 广 州 暨 南 大 学 华 文 学 院 学 习汉语, 学习时间 3 ~ 27 个月 。 其中华 裔 32 人, 非 华 裔 22 人 。 华 裔 中 有 10 人 不 清 楚 自 己 的汉语方言, 有 13 人的汉语方言为潮汕话, 另外还有客家话 、 粤语等 。 实验对华裔被试的汉 语方言水平进行了控制, 华裔留学生均完全不会汉语方言或者方言水平比较低, 仅有 3 名华 1 裔能说汉语方言日常用语 。 另外, 实验也将被试年龄控制在 18 ~ 24 岁之间( 有 2 人 25 岁, 人 27 岁) 。 被试听力正常, 实验后付给少量报酬 。 1. 1. 2 实验材料 zh / ch 、 j / q 的 CV 结构单音节共 24 个 。 实验对辅音所在音节的声调 声母为普通话 z / c 、 进行了匹配 ① , 每个音节分 别 配 阴 平 、 阳 平 ( 或 上 声 ) 两 种 声 调, 阳平 /上声的选择由普通话 声、 韵、 调配合规律决定, 阳平作为第一选择, 没有阳平的选上声 ② 。 实验也匹配了辅音 后 接 、 [i ] ;另 一 类 是 元音, 选择了两类单元音:一类是泰 国 学 习 者 熟 悉 、 汉 泰 语 中 都 有 的, 如[a] 知觉同化实验
*
本研究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 金 ( 10JYB2078 ) 和 广 东 高 校 优 秀 青 年 创 新 人 才 培 育 项
目( WYM10082 ) 资助 。
276

丽: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
/ l / - / r / 对立, 、 [ ] 音系 中 只 有 一 个 /r /, 日 语[ ] 与 美 式 英 语[l] 在 语 音 上 有 一 定 差 异。 Takagi ( 1993 ) 发现处在音节起始位置的英语[l ] 和[ ] 都 被 日 本 成 人 识 别 为 日 语 / r / 。 Guion et al . ( 2000 ) 的实验也表明, l ] 英语[ 和[ ] 被识别为日语 / ra / 或 / ura / 。 知觉结果说明, 日 语和英语的这三个辅音之间存在着一对二的 跨 语 言 匹 配 模 式 。 在 此 基 础 上, 研究者继续对 [] 、 [l] 、 [ ] 的知觉语音相似性进行了深入 考 察 。 Takagi ( 1993 ) 请 日 本 人 用 八 度 制 等 级 量 l] 、 [ 表评定英语[ ] 与日语[ ] 的相适度 ( goodness of fit ) 。 在单独处于音节开头 、 音节起始 。 Flege 元音 之 间 三 种 位 置 情 况 下, 日 本 人 都 觉 得 英 语[l ] 比[ ] 更 像 日 语[ ] 处辅音丛 、 ( 1995 ) 假设, 第二语言音段和与其相似的第一语言音段之间的知觉语音非相似度 ( perceived phonetic dissimilarity ) 越大, 学习者就越可能辨明两者差异, 从而在知觉和发音上都表现出可 与一语音段的知觉语音非相似度大的二 测量到的进步 。 与一语音段相似的两个二语音 段, 由于日本人认为英语[ ] 和日语[ ] 的知觉语 语音段的可学性更强 。 根据该假设可以预测, 音非相似度大于英语[l ] 与日语[ ] 的, 所以日本人学习英语[ ] 会比[l ] 更成功 。 该预测已 ( Sheldon & Strange , 1982 ; Flege 得到 实 验 证 实, 日 本 成 人 辨 认 英 语[ ] 的 正 确 率 高 于[l ] et al . , 1996 ) 。 Bradlow et al. ( 1997 ) 的一项训练研究发现, 日本成人不仅辨认英语 / r / 更正 确, 他们的英语 / r / 发音也能更准确地被听辨出来 。 该研究还指出, 英语 / r / 的发音本身并 不 因为英语母语习得研究表明儿童先习得 / l / 后习得 / r / 。 Aoyama et al . ( 2004 ) 以 比 / l / 容易, /r /、 / w / 的知觉和发音, 一年为间隔两次测试了居住在美国的日本儿童和成人对英语 / l / 、 结 /r / - /w /的成绩在一年内 果表明日本儿童 / r / 发 音 在 一 年 内 的 进 步 大 于 / l / , 区分 /l / - /r /、 Mochizuki ( 1981 ) 从 语 音 环 境 的 角 度 考 察 了 日 本 人 对 自 然 言 语 中 / r / 有显著进步 。 另 外, 和 / l / 的识别, 当 / r / 和 / l / 出现在起始辅音丛 、 词尾辅音丛等不同位置时, 辨认正确率随位置 而变化 。 Hardison ( 1999 ) 总 结 指 出 影 响 日 本 人 英 语 / r / 和 / l / 知 觉 的 因 素 很 多, 第二语言经 验、 音系环境 、 词的位置 、 刺激的性质( 自然或合成) 都会起作用 。 也有一些跨语言辅音知觉研究 发 现, 成 人 区 分 非 母 语 辅 音 对 立 不 是 都 有 困 难 。 Best et al . ( 1988 ) 调查了母语为美式英语的成人和婴儿对祖鲁语 ( Zulu ) 吸气音的区分 。 虽然英语 6 ~ 8 个月 但 成 人 可 以 很 好 地 区 分 这 些 辅 音 对 立, 中没有与这类辅音发音方法相似 的 辅 音, 直至 12 ~ 14 个月的婴儿对这类辅音对立也能较好区分 。 Best ( 1995 ) 在其研究基础上提出 了知觉同化模 型 ( Perceptual Assimilation Model ) 。 该 模 型 指 出, 母 语 音 系 等 同 归 类 ( equivalence classification ) 知识强烈地影响了听者的非母语 言 语 知 觉, 听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将 非母语音子知觉同化到其母语音上, 同化的基础是 听 者 觉 察 到 非 母 语 音 子 与 母 语 音 位 在 发 音器官 、 阻塞位置 、 阻塞程度上的共同性 。 而外语语音和与其最接近的第一语言语音之间的 知觉距离, 是造成非母语语音对立的区分难度 存 在 差 异 的 原 因 。 成 人 对 非 母 语 语 音 对 立 的 区分水平, 可以根据非母语语音被母语音位同 化 的 方 式 来 进 行 预 测 。 该 模 型 广 泛 应 用 于 第 适宜解释学习者在二语学习开始 之 前 或 刚 开 始 时 对 二 语 语 音 对 立 的 知 觉 二语言习得领域, 区分行为 。 1995 ) 也提出了与知觉同化模型相 言语学习模型( Speech Learning Model ) ( Flege ,1987 、 似的观点, 认为第一语言与第 二 语 言 语 音 范 畴 之 间 的 知 觉 关 系 非 常 重 要 。 二 语 者 通 过“等 同归类 ” 将与第一语言相似 、 实际并非完全一致的二语音段知觉同化为第 一 语 言 范 畴, 并且 “等同归类 ” 即使在使用了多年二语后这种 仍然存在, 对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相似音段的知 277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5 卷 2011 年第 2 期
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与区分
梅 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提要
本文考察了泰国学习者汉语塞擦音的知觉同化和范畴区分, 研究表明:学习者将发音部位存在
差异的汉语三对塞擦音知觉同化为发音方法相同 的 泰 语 塞 擦 音 , 对汉语塞擦音发音部位具有一定分 认为汉语舌面硬腭塞擦音 最 像 泰 语 塞 擦 音, 汉语舌尖硬腭比舌尖齿龈塞擦音更像泰语塞擦 化能力, 音 。 辅音所处元音环境影响了汉泰塞擦音知觉关系, 学习者认为处在熟悉元音环境下的汉语塞擦音 舌尖元音环境导致学习者识别送气 塞 擦 音 与 擦 音 的 发 音 方 法 出 现 混 淆 。 泰 国 学 习 者 所 更像泰语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