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章节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

(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

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

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

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第一节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一研究对象:是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该过程经历的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

国际性:判定标准(4点)买卖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处于不同的国家当事人具有不同的国藉订立合同的行为完成于不同的国家货物须由一国运往另一国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采取“营业地标准”二范围和内容1国际贸易法律规范(各国法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2国际贸易条件(商品条件、价格条件、装运条件、货运保险条件、支付条件、争议和违约处理条件)3国际贸易程序(准备阶段、交易磋商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和违约处理。

)4国际贸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第二节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国际贸易具有更多的管理措施国际贸易面临较大和较多的风险国际贸易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比较广范业务操作上较复杂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第二章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本章摘要:掌握买卖合同中订立品质条款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掌握数量条款的订立方法,学习包装条款包含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把握关于商品的一般描述。

第一节商品的品质一、商品品质(quality of commodity)的概念及作用(一)商品品质的概念一般是指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的综合。

(二)品质的作用1.合同的要件2.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依据二、表示品质的方法(一)用“文字说明买卖”的方法(sale by description)1.凭规格、等级或标准买卖(1)凭规格买卖(Specification):反映商品质量的指标,如化学成分、含量、纯度、长短和粗细等。

如:东北红小豆水分(max): 14% 含油量(min): 18%杂质(max): 1% 不完善率(max): 7%(2)凭等级买卖(Grade)同一类商品因规格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级别。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重点难点: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概念。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 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

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出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高,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与发展时期。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

国际贸易课程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因为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瞧待的贸易活动,因此称其为对外贸易。

3.出口依存度一定时期内国内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反映一国国民经济活动与世界经济活动的联系程度,其越高,讲明该国国民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靠程度越高。

4.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外贸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与出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外贸依存度能够细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还能够细分为对某些国家的贸易依存度。

5.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

人们通常用计算一国贸易条件指数的方法来了解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如下: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6.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刻〔时刻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比的差额。

要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喊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盈余,有成出超;要是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喊做贸易逆差或者贸易赤字,又称进超。

7.间接贸易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没有直截了当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商品通过第三国销售到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讲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讲是间接进口。

8.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与贸易量,是以货币表示的反响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9、转口贸易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要紧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范本(二篇)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范本(二篇)

国际贸易重点总结范本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间进行的跨国交易活动,涵盖了进出口业务、国际投资、国际货币流通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的定义、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换,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包括贸易双方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较低的交易成本,通过互不完全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贸易具有互利性,通过贸易可以实现各国利益的最大化;贸易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货币政策等。

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各国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再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提高各国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规模效益的最大化。

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国际贸易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制度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等。

主要的因素包括:1.贸易政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配额等。

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差异很大,直接影响贸易的自由程度和成本。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国际贸易有直接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率、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

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居民增加消费,进而提高进口需求。

3.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宏观经济环境等,这些因素影响着贸易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4.市场因素:市场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受市场因素的制约。

5.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有推动作用,包括生产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的发展等。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作者:————————————————————————————————日期:ﻩ国贸重点整理名词解释1、净进口和净出口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加以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则为净进口。

2、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国民经济分为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用来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5、水平型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

垂直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6、前向联系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7、后向联系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8、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费用与外国比较,得出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成本。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进行贸易,使得各国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大大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

9、比较成本(三种定义)我国经济学家范家骧是贸易双方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比例的比较。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是一国两种产品成本的比率和他国相应产品成本比率的比较。

西方经济学家从机会成本或相对价格的角度来定义,是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较低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1. 国际贸易定义及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换和流通活动。

通常包括两个基本形式:出口和进口。

出口是指国家或地区将商品和服务销售给国际市场的活动,而进口则是指将商品和服务从国际市场购买进入国家或地区的活动。

2. 国际贸易的意义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特化。

此外,国际贸易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3. 国际贸易的主体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和个人。

在国际贸易中,政府通过制定贸易政策、签订贸易协定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企业则通过生产、销售和进口出口等活动来参与国际贸易。

个人则是国际贸易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4. 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农产品等。

服务贸易是指各种服务项目的国际交易,包括金融、运输、旅游和咨询等。

5. 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等。

关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征收关税来调整国际贸易的进出口。

贸易壁垒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设置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商品。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影响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限制进口等。

6. 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跨国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和进口活动。

加工贸易是指将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到国内加工生产后再出口的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将进口商品再次出口到第三国的贸易。

跨国贸易是指跨国公司或者其他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贸易活动。

7. 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国际贸易能够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此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1. 国际贸易概述1.1 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1.2 目的: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1.3 类型: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

2. 国际贸易理论2.1 经典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2.2 新贸易理论: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市场不完全竞争。

2.3 国际分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

3. 国际贸易政策3.1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许可证制度)。

3.2 贸易协定: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自由贸易协定(FTA)、经济合作协定(EPA)等。

3.3 出口鼓励政策: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

4. 国际贸易操作流程4.1 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状况、法律法规等。

4.2 交易磋商:询盘、报盘、还盘、接受等环节。

4.3 合同签订:明确货物描述、价格条款、交货条件、支付方式等。

4.4 履约操作:生产备货、装运、保险、支付等。

5. 国际贸易术语5.1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如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等。

5.2 风险与责任划分:根据Incoterms的规定,明确买卖双方的风险与责任转移点。

6. 国际支付方式6.1 汇付:电汇、信汇等。

6.2 托收: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等。

6.3 信用证(L/C):最为常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包括即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等。

7. 国际货物运输7.1 运输方式: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

7.2 运输单据:提单(Bill of Lading)、空运单(Air Waybill)等。

7.3 运输保险:海洋货物运输保险、航空运输保险等。

8.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8.1 信用风险:通过信用证等支付方式来降低。

《国际贸易与实务》各章复习重点

《国际贸易与实务》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考点透析历年考点考核要求考题统计分值题数对外贸易额的相关概念识记 3 3转口贸易的概念识记 1 1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识记 4 2贸易差额的基本概念识记 1 1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简单应用20 2例题精析典型例题1(多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下列部门中属于商业性服务行业的有()A.通讯B.建筑C.金融D.保险解题思路国际服务贸易可按照部门进行分类,在这种分类中,国际贸易服务被总称为商业性服务,具体包括⑴运输服务。

⑵旅游服务。

⑶其他商业性服务。

其中,其他商业性服务具体包括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特许与许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以及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

答案为ABCD(P45)。

知识拓展1.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2.在第四次修订版中,《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贸易共分为10大类、67章、262组,组下设分组,分组下设基本项目。

这10类商品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应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以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蜡(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依照服务的提供方式将国际贸易服务划分为四种形式;⑴跨界供应。

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国际长途电话服务。

⑵境外消费。

在以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

⑶商业存在。

以参加方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如银行或保险公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⑷自然人流动。

以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如艺人演出。

国际贸易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重点归纳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跨境交换的活动。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贸易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重点问题的归纳总结。

一、贸易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等经济学家提出,指出各国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从而实现贸易的互惠互利。

2.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认为某个国家在所有商品或服务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

3. 资本要素流动理论:由希克思、奥林斯等经济学家提出,强调不同国家之间资本要素(如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将引起国际贸易、投资和生产力的变化。

4. 新贸易理论:由保罗·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提出,突出了规模经济、差异化和专业化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认为贸易不仅仅是基于比较优势,还受到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的影响。

5. 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各国通过签订贸易协议或建立经济联盟等方式,促进贸易自由化、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合作发展等,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二、国际贸易政策和机构1. 关税与配额: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配额是限制进口数量的一种措施,这些措施既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又可能对其他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2. 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化: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贸易自由化是指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配额等方式促进自由贸易发展。

3.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多边贸易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促进贸易自由化、协调贸易政策,解决贸易争端等,旨在推动全球贸易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4. 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是指参与国家之间取消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同盟则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成员国还统一了对第三方国家的关税政策。

5. 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双边贸易协定是指两国之间达成的贸易协议,多边贸易协定则是指多个国家共同达成的贸易协议,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1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111 国际贸易的分类1111 按商品流向分类,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1112 按商品形态分类,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11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121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1122 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受到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传统贸易理论1211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各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时进行贸易。

1212 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仍能通过生产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参与贸易并获利。

122 新贸易理论1221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驱动力。

1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阶段,贸易模式相应变化。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132 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1321 关税措施,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1322 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14 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141 世界贸易组织(WTO),其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等。

142 区域贸易协定,如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等。

15 国际贸易术语151 常见的贸易术语如 FOB、CIF、CFR 等的含义和责任划分。

16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161 信用风险,如买家违约、货款拖欠等。

162 汇率风险,因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

163 运输风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丢失等。

1631 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选择可靠的交易伙伴、使用合适的支付方式、进行风险对冲等。

17 国际贸易结算171 汇款结算方式,如电汇、信汇和票汇。

172 托收结算方式,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

173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

国际贸易(章节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章节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归纳)第1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出题少,一般出简答和论述)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1)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

2.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及其原因(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3)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5)跨国公司的发展3.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及其原因(1)能源危机的爆发(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5)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5.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1)跨境交付,是服务的提供者在成员国的领土上向另一成员国领土内的消费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为后者领土的消费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过的领土内提供服务。

6.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年内,一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

(问:中国对外贸易依程度很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重要章节,每年必考,简答和论述为主)1.重商主义1)两个阶段:(1)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

国际贸易重点归纳

国际贸易重点归纳

一1贸易条件指数: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净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单位价格指数与进口单位价格指数之比。

出口购买力指数:是出口额指数与进口单位价格指数之比。

2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专门贸易体系:指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总对外贸易额:指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服务贸易值相加之和。

总对外贸易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

贸易顺差:当出口贸易总额超过进口贸易总额时,称贸易顺差。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3商品倾销:是出口厂商以低于该商品国内市场出售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出售商品,其目的是打开市场,战胜竞争对手,扩大销售或垄断市场。

偶然性倾销:多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务,在国内市场上出现不能售出的剩余货物,而低于成本或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抛售。

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是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出售商品,把该国的生产者挤出该商品的生产领域,形成垄断局面。

持续性倾销:是在较长时期内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在国外市场出售产品,以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并垄断市场。

外汇倾销:是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以扩大出口的措施。

4名义汇率:是银行所公布的一种货币对另外一种货币的比价。

实际汇率是调整物价变动因素以后的汇率。

成交价格:是贸易厂商在日常交易中所达成的合同价格。

交易所价格:在商品交易所成交的大宗初级产品的价格。

拍卖价格:以拍卖方式进行交易时形成的价格,它是一种实际成交价,并且是现货成交价。

开标价格: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进行交易时达成的价格。

协议价格:是大公司之间通过协商达成的价格。

调拨价格:是跨国公司成员之间的交易所进行的定价。

倾销价格:为了打开国外市场,企业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价值把产品销往国外市场的价格。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一、知识概述《国际贸易学》①基本定义:国际贸易学简单说就是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商品、服务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学科。

就像不同邻居之间互相买卖东西,只不过这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规模更大、规定更多的买卖关系。

②重要程度:在经济学科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国家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参与国际贸易。

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就业、资源分配等诸多关键方面。

按我的经验,如果了解国际贸易学,就能更好理解国家政策为啥鼓励某些出口、限制某些进口啥的。

③前置知识:需要懂一些基础经济知识,像供求关系(就是东西多了价格就可能下降,东西少价格就可能上升这种老百姓都能朦朦胧胧感觉到的关系)、基本货币金融知识(知道钱是怎么回事,汇率是啥东西,打个比方汇率就像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比率,如果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 7,就是1美元能换7元人民币)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企业想把产品卖到国外的时候就得依靠国际贸易知识。

比如说华为,它要把手机卖到全世界各地,就得研究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关税啥的,不然不是进不去人家的市场,就是自己成本太高赚不到钱。

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也得依据国际贸易学知识,像我国制定一些自由贸易区政策,目的就是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国际贸易学在经济学里是个很大的分支。

它和国内贸易知识有点关联但是又复杂很多,像是国内贸易知识的一个超级升级版。

它包含贸易理论、贸易政策、贸易实务等很多板块。

②关联知识:它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因为贸易政策很多时候受到国家政治关系的影响)、计量经济学(因为要对贸易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嘛)、国际金融学(汇率问题啥的都跟国际贸易紧密相关)关系都很大。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些概念很抽象不太好理解。

比如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是说每个国家应该专注生产它相对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可怎么确定相对擅长呢?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好多因素像资源、技术、劳动力等,这就有点复杂了。

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2、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思路:供给方面:A.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
B.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
C.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D.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需求方面:A.偏好差异的需求模型;
思路:美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为汽车5,芯片4,单放机2,香蕉0.2, 而同时美国的相对工资为10/3,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美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汽车和芯片,进口单放机和香蕉;菲律宾应该生产和出口单放机和香蕉,进口汽车和芯片。
5、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形状取决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即斜率)。
6、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一国平均消费效用的或反映大多数人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考点:
1、简述重商主义的理论思想。(14世纪末到18世纪)
8.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美国
25
5
10
50
菲律宾
100
1
20
250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
B.收入差异的林德模型
3、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1.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的特点。

2.《2000通则》保留了原来的13种术语,只是在对当事人的有关义务的规定方面做了适当的变更。

最近,国际商会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2000通则》进行了修订,增删了部分术语,将原来的13种术语改为11种,并由此产生了《2010通则》。

3.现行的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

(2)《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中解释的贸易术语共有6种:①EXW(产地交货)②FOB(在运输工具上交货)③FAS(在运输工具旁边交货)④CFR(成本加运费)⑤CIF(成本、保险费、运费)⑥DEQ(目的港码头交货)(3)《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当代影响最大、采用最多的惯例《2010通则》对《2000通则》的修改从形式上看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部分贸易术语进行了删改:《2010通则》删去了DAF\DS和DDU代之以新增加的DAP(目的地交货)。

另外,删去了DEQ代之以DAT(运输终端交货)。

这样一来,《2010通则》中包含的术语由原来的13种减少为11种。

②改变了原来的数月分类标准:《2000通则》将其包含的13种术语,按照起始字母的不同分为E、F、C、D四个组。

《2010通则》不再按E、F、C、D分组,而是根据它们适用的运输方式分类,即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术语和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

按照新的分类,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术语包括:EXW、FCA、CPT、CIP、DAP和DDP七种;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包括:FAS、FOB、CFR 和CIF四种。

4.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是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基础的,因为,惯例本身不是法律,它对贸易双方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故买卖双方有权在合同中作出与某项惯例不一致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归纳)第1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出题少,一般出简答和论述)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1)战后国际分工的特征(1)在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日益深化(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格局在削弱。

2.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及其原因(1)科技革命引起工业生产的增长(2)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化和扩大(3)战后国际金融贸易组织的建立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4)国家加强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5)跨国公司的发展3.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国际贸易转入缓慢发展及其原因(1)能源危机的爆发(2)两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3)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4.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发展从低速走向高速(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3)服务、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步入高速发展阶段(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5)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6)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7)全球性的协调管理贸易时代出现5.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1)跨境交付,是服务的提供者在成员国的领土上向另一成员国领土内的消费提供服务。

(2)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为后者领土的消费提供服务。

(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成员过的领土内提供服务。

6.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年内,一国的对外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

(问:中国对外贸易依程度很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重要章节,每年必考,简答和论述为主)1.重商主义1)两个阶段:(1)早期的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认为商品不是财富,金银才是财富。

主张通过国家立法,限制进口,绝对禁止金银输出;尽量出口商品,增加金银输入。

在对外贸易中要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

(2)后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商品与货币联系起来,不再反对货币输往国外,也不必要求对每一国的每笔贸易都是顺差,重要的是要保持贸易的总体出超。

主张在对外贸易中追求尽量大的顺差,以达到增大本国货币数量的目的。

2)重商主义的理论概述:金银是唯一财富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增加金银的数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增加金银的数量对外贸易是一场零和博弈2.绝对优势理论1)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1)财富并不由货币或金银构成,而由货币所购各物构成(2)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错误的(3)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不取决于贸易差额(4)国际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2)理论的主要内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够增加国家财富。

政府不要干预对外贸易。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3)理论评价: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利益。

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比较优势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则总产量可以增加,而且通过交换使贸易双方都获得利益。

分工模式: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2)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哈伯勒认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种商品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

3)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结合课本,记结论,理解图形)(1)固定机会成本下的贸易利益(2)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4.相互需求原理约翰.穆勒认为:在由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界限内,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对本国就越有利。

5.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李斯特对流行学派的理论批判①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不承认国家原则,也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

②只考虑交换价值,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

③混淆了私人经济原则和国家经济原则,完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

(2)李斯特的贸易政策主张①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动态性②贸易保护必须以促进和保护国内工业力量为目的首先,只保护幼稚工业中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其次,根据比较落后国家在它对比较先进国家所处关系中的特有情况以及相对情况来决定保护程度。

再次,保护期限应当以30年为最高期限。

③政府对工业的保护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④保护政策是大国可以采取的政策(3)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质疑①保护对象的选择问题②保护手段的选择问题6.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1)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2)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多少。

2)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与推理每个国家在那些大量使用它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较少使用它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的商品生产上,有着比较优势。

那么,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的应是该国相对缺乏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即国际贸易的流向应该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要素缺乏的国家去,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要素缺乏的国家去。

7.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 Model)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高于国内价格,随着出口商品生产的扩大,将增加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丰裕要素)的需求,使该要素的报酬提高;由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随着进口商品生产的萎缩,将减少对其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稀缺要素)的需求,使该要素的报酬降低。

赫-俄-萨定理: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相同的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8.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1)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由于美国被认为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推断,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里昂惕夫的计算结果却说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完全相反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结合课本理解,不必死记)(1)人力技能的差异(2)人力资本的差异(3)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否定(4)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5)要素密集度逆转(6)需求逆转9.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的含义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也常被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2)规模经济与贸易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是指一国产出水平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3)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异的,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的差异产品由于类似而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互相竞争;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又各有自己的特征,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从而使各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生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必然发生矛盾,其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4)需求相似性与国际贸易林德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起因和格局应该从需求方面来解释。

林德还提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10.生命周期理论(结合课本图形理解)认为,产品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在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比较优势将随之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向的变化。

第3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本章历年出题少,可次要看看)1.贸易条件的含义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贸易利益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的重要指标。

★第4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一般以简答和论述考)1.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经济力量的强弱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2.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区别是:(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保护幼稚工业——保护国内已经高度发展的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

培植国内工业自由竞争的能力——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由保护转为进攻。

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关税措施——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奖出限入的措施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对外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不等于自由贸易)1)战后贸易自由化出现的主要原因(1)美国的倡导和推动。

(2)西欧、日本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4)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需要。

2)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1)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范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2)在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取消关税;(3)普遍优惠制的实施;(4)经济贸易集团给予发展中国家或其他有关国家优惠关税待遇;(5)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宽进口数量限制,逐步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1)战后贸易自由化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2)战后贸易自由化是一场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运动。

(3)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4)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各种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5)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贸易自由化。

4.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对外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与加强的原因(1)1974~1975年和1980~1982年两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

(2)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

(3)国际货币关系失调。

(4)贸易政策的相互影响。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1)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2)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