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志·总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志·总序》是一篇极好的史学论文。
【正文】一、开宗明义
“百川异趋(不同的走向),必会于海,然后
九州无浸淫(淹没,水灾)之患。万国殊途, 必通诸夏(华夏,中原地区,泛指中国),然 后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无壅滞(阻塞不流通) 之忧。会通(会合贯通,融会贯通)之义大矣 哉! ” 须会通,是郑樵的重要学术理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提要·别史 类·通志提要》(内府刊本)
樵负其淹博,乃网罗旧籍,参以新意,撰为是 编„„ 其平生之精力,全帙之精华,惟在《二十略》而 已„„ 樵恃其该洽,睥睨一世,谅无人起而难之,故高视 阔步,不复详检,遂不能一一精密,致后人多所讥 弹也„„ 虽纯驳互见,而瑕不掩瑜,究非游谈无根者可及。 至今资为考镜,与杜佑、马端临书并称‚三通‛, 亦有以焉。
【按语】开宗明义。各种学问包括史学,必

【按语】接着借孔子、司马迁以来的著述进行评论,以阐发通史为上的 观念。
自书契(写、刻,本指典籍,此指文献)以来,
立言者(著述立说之人)虽多,惟仲尼以天纵 (赐给)之圣(天生的圣人,见《论语·子罕》第九),故总 《诗》、《书》、《礼》、《乐》而会于一 人之手,然后能同(相同,使动用法)天下之 文;贯二帝(唐尧、虞舜)三王(指三代开国君 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而通(会 通)为一家,然后能极(穷究,彻底弄清)古今 之变。
四、【选文】
1、串讲
2、重点词句: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江左四声,方册、款识
3、翻译
《通志·总序》正文解读
(一)主“会通”史学思想。 (二)《二十略》提要。
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治史精神和学 风。 会通的思想既是郑樵评史的基本标准,也 是其《通志》一书撰述的指导思想。
(广博典雅),而尽见天下之书,然后无遗恨 (遗憾)。 当迁之时,挟书之律(汉惠帝四年除挟书律。 挟,藏也。秦律:‚敢挟书者,弃市。‛ 汉 初除秦挟书律,‚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 路‛,又除所谓‚诽谤夭言之罪‛,促进了 学术文化发展)初除,得书之路未广,亘(绵 延,长达)三千年之史籍,而跼蹐(jú-jí ,拘 泥而不敢放纵,此指局限于,狭隘)于七八种 书(袭班固之语,实则无据),所为迁恨者, 博不足也。

【案】德运:王朝的气数命运。按五德终始学说,《史记· 封禅 书第六》:“或曰:‘黄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 火德…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汉当土德 ”。王莽建“新” , 自以为木德。刘秀认为汉属火德。故“炎汉”指汉代。
由(凭借;同‚犹‛,尚且,还;犹如)其断
汉为书,是致(导致)周、秦不相因(相承),古 今成间隔(隔断)。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 前,尽窃迁书(《汉书》有关汉武帝以前事,虽 多袭《史记》,但也增补了不少史料),不以为 惭;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资(借助,依赖) 于贾逵、刘歆(武帝太初以后,《史记》缺而不 录,刘歆、贾逵等续写汉史,为班固所取资。 《艺文志》袭取《七略》),复不以为耻。
大抵开基(开创事业)之人,不免草创(草率,粗
糙简略),全属(嘱,托付)继志(继续前人之志) 之士为之弥缝(弥补)。晋之《乘》,楚之《梼 杌》,鲁之《春秋》,其实一也(实际上一样, 皆为编年体)。 《乘》、《梼杌》无善后(妥善处理事发后遗留 问题,指学术上继承人)之人,故其书不行(流 传)。《春秋》得仲尼挽(拉,牵引)之于前, 左氏推之于后,故其书与日月并传。不然,则一 卷事目(记事目录),安能行于世!自《春秋》之 后,惟(只有)《史记》擅(拥有)制作(著述;创 作)之规模(程式,体制);不幸班固非其人也, 遂失学术之旨(意义,目的),司马氏门户(学 术派别)衰矣。
《通志· 总序》
一、【解题】《通志》:
《总序》和《二十略》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受到后 人特别的重视。 1、作者及卷数 《通志》,宋郑樵撰。共二百卷。 2、体例及起讫年代 典章制度和纪传体通史。 全书由‚本纪‛十八卷,‚世家‛三卷,‚列传‛ 一○八卷,‚载记‛八卷,‚四夷传‛七卷,‚世 谱‛、‚年谱‛(‚表‛)四卷,‚二十略‛五 十二卷组成。 所叙时间断限,各部分稍有参差,大抵本纪从三皇 到隋,列传从周到隋,二十略从远古到唐。
肃宗知其浅陋,故语窦宪(?-92,章帝皇后兄。
弟兄横暴,后自杀)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 (少游太学,与班固齐名。博学多才,尽通训诂 百家之言。受章帝重视。曾任窦宪府内主簿), 此叶公好龙(刘向《新序·杂事》)也。”固在 当时,已有定价(评价);如此人材,将何著述! 《史记》一书,功在十表,犹衣裳之有冠冕,木 水之有本原;班固不通,旁行邪上(邪,斜。横 行斜线。指以表格形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以古今人表,强(专断,自以为是)立差等(分 古今人物为九等。批评《古今人表》的还有刘知 几等。刘说见《史通·表历》和《品藻》篇)。
况又有曹大家(gū,即班固妹班昭,嫁给曹世
叔为妻,‚大家‛为对女人尊称,与同郡马 续共同完成《汉书》八表及《天文志》)终篇, 则固之自为书也几希(几乎很少,稀少)。
【按语】郑樵对与《史记》齐名的《汉书》,
颇有微词。有思想上的批评,如认为班固宣 扬“汉绍尧运”是无稽之谈,这显然有积极 意义,是郑樵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也有学 术上的批评,还有人身攻击,强立己意以绳 人。
是以其道光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不能及
(为会意字,用一只手从后面触及前边的人, 表示触及、达到)。

【按语】说孔子的学术“百世之下不能及”,如果从文献角度而论,显 然是夸大事实了;如果从影响来说,确实也不为过。
仲尼既殁,百家诸子兴焉,各效《论语》以
空言(虚而不实的言论)著书,至于历代实迹 (真确的事实、业绩),无所纪系(记载下 来)。迨(到)汉建元、元封(汉武帝年号。建 元:前140-前135,元封:前110-前105。建 元、元封之间,司马谈任太史令。元封三年, 司马迁任此职)之后,司马氏父子(谈、迁)出 焉。

【按语】家学相传。
二、由经入史,倡导会通 司马氏世司(掌管)典籍(文献档案),工(擅长) 于制作(著作),故能上稽(考察)仲尼之意, 会《诗》、《书》、《左传》、《国语》、 《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之言, 通黄帝、尧、舜于秦、汉之世,勒(刻写,编 撰)为一书,分为五体(体例):
‘本纪’纪年(记载历年大事),‘世家’传代(记 载世袭诸侯的事迹。传zhuàn,记载),‘表’以 (以表之倒装)正历(改订历法。用表概括排列历史 事实),‘书’以类事(谓分类记载典章制度), ‘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 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按语】孔子之后,郑樵最为推崇的就是司马迁。

【按语】《古今人表》其实价值很高。
且谓汉绍(继承)尧运(语见《汉书· 叙传》,运,
气数,国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 (次,放臵)于秦、项(秦始皇及项羽二本纪),此 则无稽之谈也。(语见《汉书· 叙传》。刘汉上继 唐尧说,东汉初已流行,也见于班彪《王命论》。 这是当时儒生阿谀皇室的话,实不始于班固)。
凡著书者,虽采前人之书,必成一家之言。左
氏(郑樵认为《左传》作者为楚国左史倚相,而非左
丘明。左丘明(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或说姓丘,名明; 鲁人),楚人也,所见多矣,而其书尽楚人之辞。 公羊(战国公羊高),齐人也,所闻多矣,而其 书皆齐人之语。今迁书全用旧文,间以俚语(民 间语言),良(确实)由采摭(zhí ,拾取)未备(不齐 全),笔削(删削,笔削指修改文章)不遑(来不及,没 有充裕时间),故曰:“予不敢堕(huī)先人所言, 乃述故事,整齐(使有条理;使齐一)其传,非所谓 作也。”刘知几亦讥(指责)其多聚旧记,时插杂言 (不纯正的言论。参见《六家》篇)。所为迁恨者,雅 不足也。
5、《通志·总序》的基本内容 现在通行的《通志》本是王云五(1888~1979)的 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附有 索引。 《通志·总序》在中国史学史上向来引人注 意。作者关于通史和断代史孰优孰劣的评论, 同《史通·六家》等篇的意见,形成尖锐对 立。同时,序中关于氏族等十五略的提要, 使人对作者自命具有新意的诸篇要点,产生 相当深刻的印象。
往往(处处,全部)出固胸中者,《古今人表》
耳,他人无此谬也。后世众手修书,道旁筑 室(“筑室道旁,三年不成‛,讥讽众手修书 意见不一);掠人之文,窃钟掩耳(讥讽班固 蹈袭),此固始作佣者(制造陪葬用的偶像。 喻恶事的开始。《孟子· 梁惠王上》: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 也。‛ )
【按语】 作者认为:
《史记》是《六经》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司
马迁则是孔子之后大著述家。
三、剧论班固兼扫其余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者,浮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不实)之士也,全无学术
(学问,学识),专事剽窃(抄袭窃取)。
【按语】不甚恰当。
肃宗
(后汉章帝刘炟dá )问以制礼作乐之事, 固对以在京诸儒必能知之。倘(倘若)臣邻(臣 邻,即臣下,《书经· 益稷》:‚臣哉邻哉。‛ 辅弼曰邻。臣邻辅翼,故曰股肱)皆如此,则 顾问(供帝王咨询的侍从之臣)何取焉!及 诸儒皆有所陈,固惟窃叔孙通(秦汉博士)十 二篇之仪,以塞白(敷衍塞责)而已。倘臣邻 皆如此,则奏议何取焉!
【案】窃钟掩耳:《吕氏春秋· 自知》:‚百
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遽揜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
4、《通志》的编纂思想 就书论书,《通志》未免令人失望: 它虽卷帙浩繁,除‚二十略‛外,在编纂形 式上无所创新。 《通志》反映的历史内容,空间广阔,时间 长远,因此为刘知几所批评的纪传体通史 ‚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叙君臣一时, 而参商是隔‛的缺点,也就显得越发突出。 加以急欲呈请皇帝批准传布,仓促写定,在 史料上没下功夫考核发掘,遂使它的价值远 低于郑樵自己的估计。

3、《通志·二十略》的内容和史学价值 书中用功最深而郑樵引以自负的亦是‚二十略‛。 《自序》云:‚二十略‛包罗了‚百代之宪章,学 者之能事‛。并说:礼、职官、选举、刑法、食货 五略,本于前人论著,为‚汉、唐诸儒所得而闻‛; 至于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谥、 器服、乐、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昆虫 草木等十五略,则系首创,为‚汉、唐诸儒所不得 而闻‛。 不过就以十五略而论,也多采取前人成书,并不尽 是创作。因为叙述前代史实,典章制度,必有所本, 自不能不以前人著述为依据。

二、【思考题】
1、了解:《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 2、理解并掌握:《通志·总序》关于通史和
断代优劣的评论依据。
3、理解: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治史精
神。
三、 【参考文献】
1、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
1999年版。(是为史学思想方面) “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 ,《二十略》, 中华书局,1995年版。 (是为典制体方面) 杨绪敏,《从通志总序看郑樵史学批评的偏 颇和失误》,《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4期
【按】叔孙通,薛县人(今山东省滕州市),被
秦二世封为博士。 刘邦在定陶为皇帝,下令废除秦仪法,代以 简易的规范。叔孙通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 采用古礼并参照秦仪法而制礼,召儒生与其 共订朝仪。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王大臣都依朝 仪行礼,次序井然。叔孙通因功拜奉常。 高祖九年,为太子太傅。十二年,刘邦欲废 太子刘盈,通以不合礼仪劝阻。刘盈即位后, 用他制定了宗庙仪法及其他多种仪法。司马 迁尊其为汉家儒宗。

故谓周公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五百岁而在兹乎, 是其所以自待(看待自己)者已不浅。 原文在《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

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 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然大著述者,必深于(在某某方面深入)博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