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1. 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主要由根、茎、叶和花四个部分组成。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支持植物体;茎连接根和叶,起着支撑植物和输送物质的作用;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氧气;花则是植物进行繁殖的器官。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其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3.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为了获得能量,将葡萄糖和氧气通过细胞呼吸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发生在植物的细胞中的线粒体中。
4. 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进行,产生新的个体,具有遗传的多样性。
无性生殖则是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切分或者分裂来产生新的个体,遗传上与父本一致。
5.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个体基因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变异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者基因重组等因素导致的个体遗传特征的改变。
6. 生物链: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生物系统的网络。
生物链由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金字塔构成,食物链描述了食物从生物到生物的传递过程,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交织而成的网络。
7.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指的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其功能全由单个细胞完成。
多细胞生物则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不同细胞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细胞间的协作完成生物体的功能。
8.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子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由多种生物组成的生物群体)和生物群落周围的非生物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等)所组成。
9. 人类的调节功能:人类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调节身体的功能。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身体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
中考生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的基本知识
1.细胞
(1)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功能: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
(3)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细胞的生理活动:吸收、呼吸、消化、排泄等。
2.组织器官
(1)植物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
(2)动物组织器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
(2)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形态结构等。
2.遗传
(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隔代遗传、基因组合。
(2)基因突变:基因的突变、遗传病。
三、生物的生态
1.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成: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等。
(2)生态平衡:食物链、食物网等。
2.环境保护
(1)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植树造林等。
(2)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
3.生物的营养
(1)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土壤养分吸收。
(2)动物的营养:消化吸收、呼吸作用。
(3)人体的营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维生素等。
4.生物的繁殖
(1)植物的繁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动物的繁殖:生殖细胞、性交配、生殖器官。
二、生物的进化和遗传
1.进化论
(1)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以上是中考生物的必考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总结。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备考中考生物。祝愿所有的中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点 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根据结构上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称为脊椎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
2.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3.外部形态:水螅的身体几乎透明,长约1CM ,身体的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伸展着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
4.内部结构:水螅的身体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食物就在消化腔内消化、吸收,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温度适宜时出芽生殖,环境不良时有性生殖。
5.对称方式:呈辐射对称,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
6.腔肠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7.用途:见教材8.扁形动物大多数种类营寄生生活,如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猪肉绦虫,少数营自由生活,如涡虫。
9.涡虫身体背腹扁平,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涡虫有口、咽、肠组成的消化系统,但没有肛门,食物在肠内消化。
对称方式: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部分。
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可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型使动物的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
10.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猪肉绦虫等与寄生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消化器官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2)生殖器官特别发达(3)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普遍退化。
11.雌雄血吸虫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孵化成幼虫,幼虫钻入钉螺体内繁殖发育,从钉螺体内逸出进入水中钻入人体皮肤,发育为成虫。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一生物与环境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即 生态因素 , 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土壤 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有 捕食 、 竞争 、 合作 和 寄生 等。
考点知识聚焦
() () () () ()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二 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要有明确的 目的 ,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观察工具:肉眼、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
热点实验梳理
(2)实验设计遵循原则: ①对照原则: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都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 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 ③等量原则: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要全部相同,以消除无关变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可重复性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点拨】 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 ①如果实验有探究的问题或作出假设, 结论是根据结果对假设或问题作出的 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②如果只有实验设计和结果,则根据下
注意事项
列步骤得出结论:第一步:找变量;第二
①要用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鼠妇的原因是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步:找实验现象;第三步:找变量与实验
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2.调查法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就要选取 一部分 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抽样 调查。 (2)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 ①按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②按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 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重庆市2019届中考生物教材考点梳理附答案第7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课时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命题点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016·曲靖)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制造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B.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2.(2017·曲靖)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会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D)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B.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C.蒸腾作用减弱,散失水分减少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3.(2018·云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光照前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C)A.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对应遮盖B.遮盖叶片的上表面C.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D.遮盖叶片的下表面4.(2018·昆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决定该功能的重要结构是细胞中的(A)A.叶绿体 B.线粒体C.气孔 D.叶脉5.(2018·昆明)“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黑纸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盖所控制的变量是(C)A.淀粉 B.温度C.光 D.二氧化碳6.(2017·昆明)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把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统计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A.气泡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B.试管与灯的距离为10厘米时,产生的气泡最多,原因是光照较强C.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D.如果将该试管放在黑暗中,也将会冒出大量气泡7.(2017·云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B.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D.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8.(2018·云南)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 .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 .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D .只产生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9.(2012·昆明)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哈密瓜,甲地的哈密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2019中考生物知识考点总结

2019中考生物知识考点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
2.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3.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4.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运输。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所需。
6.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7.粗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2.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氨基酸。
3.糖类的最终消化产物:葡萄糖。
4.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脂肪酸和甘油。
5.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消化吸收。
6.食物中的粗纤维不能被消化吸收。
三、血液循环血液组成1.血液: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中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有细胞核,保护人体免受病患。
4.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是最小的血细胞,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具有造血功能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再生任务。
四、血液循环三种血管及判别依据1.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颜色鲜艳。
2.静脉:运送血液回心脏,含氧少,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
3.毛细血管:连接动脉与静脉,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液流度缓慢。
五、尿的形成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六、宇宙和太阳系的起源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
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论。
宇宙是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诞生的,宇宙在这个火球大爆炸中诞生。
爆炸引起宇宙中的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宇宙处在不停地膨胀中。
宇宙说: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山东省潍坊市2019年中考生物主题复习四生物圈中的动物课件济南版

2.作出假设:蝗虫的呼吸入口——气门在胸部和腹部。
3.实验过程 (1)取两只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甲、乙蝗虫和两支盛满水的 试管。 (2)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在试管水中,露出胸部和腹部;把乙蝗虫的
胸部和腹部浸在另一试管水中,而只露出头部。 正常生活 ,乙蝗虫_____ 死亡 。 (3)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蝗虫_________
知识点三
动物的行为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行为。例如:鲫鱼觅食、蜘蛛织网、候鸟迁徙、婴儿吮吸。
学习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又称为后天性
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 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 习行为越复杂。
蝗虫的气门在胸部和腹部 。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
(2018·安丘一模)下列关于图中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的突出特征是有口有肛门 B.属于脊椎动物的是②③ C.图中②和④的体表都有外骨骼, 属于节肢动物 D
)
D.图中③特有的呼吸方式保证了飞
【要点提醒】 1.水螅:观察时既用放大镜又用显微镜,腔肠动物,用触手 捕获食物(触手上有刺细胞),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
2.蚯蚓:用肉眼观察,环节动物,依靠肌肉和刚毛协调运动。
3.蝗虫:节肢动物昆虫科,运动器官是足和翅,呼吸器官是
气管,感觉器官是触角(触觉和嗅觉)。
【实验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4.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点及试题解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重难点1 光合作用(德阳中考)如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C.该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解析】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①表示进去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出来的气体是氧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光能;过度密植,作物的产量会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植物下部叶片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重难点2 呼吸作用(金昌中考)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活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C.衰老叶片比幼嫩叶片呼吸作用强D.动物细胞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解析】细胞呼吸为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植物体任何活的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衰老的叶片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所以比幼嫩的叶片呼吸作用弱;任何活的细胞均可进行呼吸作用。
重难点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金昌中考)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农作物,常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产量,其中与光合作用原料无直接关系的是(B)A.合理密植B.喷洒农药C.延长光照时间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解析】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喷洒农药,能够杀灭害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与光合作用无直接关系;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延长光照时间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会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滨州中考)人类下列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增强植物呼吸作用的是(B)A.收获的粮食晒干后贮藏B.农业生产中及时耕松土壤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D.向贮存水果的仓库中充加二氧化碳【解析】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种子的储存时间;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延长储存时间。
专题0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精讲)-2019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全揭秘(解析版)

1.考点解读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绿色植物的分类,种子的结构。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在中考试卷中都会有涉猎,是中考生物试卷中的必考题;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考查包括:各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一般是综合考查各类植物,很少针对某一类植物;对种子结构的考查往往是和种子的萌发进行结合。
此部分考题平均分值在2-6分左右,常考题型有选择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分居多)、填空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分居多)。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在2019年中考生物试卷中仍会出现,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种子的结构。
章节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难易程度重要性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各类绿色植物 1.生活环境简单一般2.形态结构简单一般3.生殖特点简单一般4.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简单一般2.种子的结构1.菜豆种子的结构简单重要2.玉米种子的结构简单重要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各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特点,种子的结构一般是选择题较多,种子的结构也会出现在填空题中一般考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选择题一、各类绿色植物植物种类植物类群形态结构特点生殖特点生活环境代表植物细胞组成根、茎、叶分化情况花、果实、种子有无情况孢子植物藻类植物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简单,无根、茎、叶无孢子生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多在水中单:衣藻、硅藻多: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多细胞无根,有茎、叶无输导组织无阴湿环境葫芦藓、墙藓蕨类植物多细胞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无阴湿环境满江红、肾蕨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多细胞有发达的根、茎、叶有种子,无真正的花、果实种子生殖,受精作用不需要水各种环境松、柏、杉银杏、苏铁被子植物多细胞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花、果实、种子各种环境杨树、玉米、小麦、白菜、菊1、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2019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中考考点精华识记(思维导图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但不一定需要氧气)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生物学部分发展历程: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统一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010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经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生存空间等)和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合作(如蚂蚁、蜜蜂)、共生(如珊瑚虫和藻类植物)、寄生等关系。
2.探究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条件称为变量)。
(2)实验过程中如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重复实验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荒漠中骆驼(适应干旱)、荒漠中骆驼刺(适应干旱)、旗形树(适应风)、海豹的皮下脂肪(适应寒冷)、5.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蚯蚓使土壤疏松,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019年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

2019年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七上)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命现象与其他现象)。
2.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 (从事例中判断,如南橘北枳主要受温度影响,水面150米以下少生物生存主要受阳光影响。
)3.生物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竞争、合作关系,分别如猫与老鼠、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蚂蚁个体间的关系4.环境会影响j生物(如南橘北枳);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如骆驼草适应缺水干旱的环境,旗形树是对风的适应),同时又会影响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松土、树林防风固沙)5.有空间范围、环境和生物三要素的就是生态系统(会判断,如一块农田,一条河)生态系统由I生物部分|(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分解动植物遗体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组成的。
不同生物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的写法是:生产者斗消费者-消费者,如草T虫T鸟T 蛇。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如草数量最多蛇数量最少;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逐级积累,如蛇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草最少。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保持生态平衡| (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若人为大肆捕杀鸟,蛇的数量就会减少,虫的数量就会增加, 草场的生态平衡(或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L “地球之肺”、“绿色水库”是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是湿地|牛态系统,以人为主的是|城市|牛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生物圈由I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组成,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要保护生物圈。
各生态系统是相关联的,生物圈才成为统一的整体6.显微镜:会认会写目镜、物镜、粗(细)准焦螺旋、载物台、转换器、镜臂和反光镜等结构。
2019年中考生物第04讲 七年级下册识图辅导(4)

第四讲:七年级下册识图辅导(3)【备考指南】知识点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曲度能够调节,能折射光线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视网膜:视觉感受器,相当于照相机底片。
3、瞳孔:调节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强度,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4、角膜:无色通明,位于眼球的前方,可捐献。
5、虹膜:有色度,能调节瞳孔的大小。
6、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7、有白眼球黑眼球之称的是虹膜和巩膜。
8、视觉的形成过程: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9、近视: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要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10、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知识点2: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耳郭:收集声波。
2、外耳道:传递声波。
3、鼓膜:受声波刺激震动,传递给听小骨。
4、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听觉感受器。
5、前庭、半规管: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维持身体平衡。
6、咽鼓管:连接鼓室和口腔,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7、听觉形成过程: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8、保护耳和听觉:减少和消除噪声;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遇到大的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口、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知识点3:神经系统的组成知识点4:反射弧小脑脑干 脊髓神经1、感受器:都到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眼、耳、皮肤等。
2、传入神经: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特定的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有神经节。
3、神经中枢:接受神经冲动,产生神经冲动。
脑和脊髓。
4、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传来的冲动传到感受器。
5、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
知识点5: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精讲精练题附答案

2019年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精讲精练题命题点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1.(2017·云南)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B.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C.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2016·云南)下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分子组成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蛋白质分子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与基因数相等3.(2015·云南)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A.DNA就是基因B.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遗传信息)的DNA片段D.人的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数目相等4.(2013·云南)人的正常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有关该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数量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染色体>DNA>基因B.染色体<DNA<基因C.染色体=DNA<基因D.染色体=DNA>基因命题点2性状和基因的传递5.(2017·曲靖)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C)A.兔的白毛和羊的黑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C.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D.小麦的高产和抗倒伏6.(2018·昆明)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弗理·霍尔等科学家,发现了控制果蝇正常昼夜节律(生物钟)的基因。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C)A.人类也拥有一个内在的生物钟B.人体细胞内也可能存在类似基因C.该基因不能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D.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7.(2018·曲靖)有关“性状”说法正确的是(B)A.性状都能用肉眼观察B.性状主要由基因决定C.性状与环境无关D.性状不能遗传8.(2017·云南)人的多指由显性基因(T)控制,手指正常由隐性基因(t)控制,请据图回答:(1)在遗传学上,多指和手指正常是一对__相对性状__。
初三生物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生物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1. 细胞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生长、繁殖、代谢和适应
环境的能力。
-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真核细
胞含有核膜和细胞器。
- 细胞膜是细胞的包裹物,起到筛选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2. 生物进化
- 进化是生物种群遗传特征的改变与积累过程。
- 进化的驱动力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突变等。
-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在繁殖中得到保留和增强,不利特征被淘汰的过程。
3. 生物分类
- 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发育等特征将其
分为不同的分类单位。
- 五界分类法将生物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
界和细菌界。
- 动物界按体对称性可分为辐射对称动物和两侧对称动物。
4. 遗传与变异
- 遗传是指生物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 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是物种进化和适应环境的重要基础。
- DNA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
5. 多样性与适应
-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
- 生物适应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下适应并生存下来的能力。
- 天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生物适应的两种方式。
6. 生态与环境
- 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 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以上是初三生物全册必背的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生物考点解读 科学探究

物
科
第22讲
学 探
究
0 1 /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0 2 / 真题目测 明确方向 0 3 / 知识点对点
PART 01
知识梳理 整合提升
知识点导学 知识点1 科学探究的方法
回首页
1.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
可以直接用
肉眼
,也可以借助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
肾小
管 的重吸收作用。
考查点
回首页
3.(2018·江西)抗生素在现代畜牧业中被广泛应用 ,不可避免地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残留。若长期饮用 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会影响人体健康。为了寻找合 适的奶源制作酸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将编号甲、乙、丙的三张灭菌滤纸圆片,分别浸润 下表各检测样品后,放置在涂布了细菌的培养基上 ,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如图:
A.讨论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典题3为探究牵牛花颜色改变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需将牵牛花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进行处理,
此研究方法是( D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知识点1 科学探究的方法
回首页
典题4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方法。下列四 项实验,科研工作者运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模拟探
知识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原则
回首页
实验步骤如下: A.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别标上甲和乙,其中甲部分 的土壤为干燥的,乙部分的土壤应为潮湿的。 B.把3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然后用不透光纸将整个纸盒 盖住。
C.将两装置置于 相同 且适宜鼠妇生活的环境中。
D.过1小时后清点甲、乙两处鼠妇个数,并记录。 E.重复此实验5次。
厦门市2019届中考生物教材考点梳理附答案第12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1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命题点1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1.(2018·云南)当人从黑暗处走到阳光下时,瞳孔的变化是(B)A.变大 B.变小C.不变D.不确定2.(2017·云南)下列有关近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晶状体曲度过大B.眼球前后径过长C.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D.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3.(2016·云南)人体眼球结构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感光细胞)位于(C)A.角膜 B.巩膜C.视网膜 D.脉络膜4.(2018·昆明)过马路看见红灯停下脚步时,正常眼球结构中,物像形成的部位是(C) A.瞳孔 B.晶状体C.视网膜 D.玻璃体5.(2014·云南)正常人的眼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原因是(C)A.虹膜能调节瞳孔大小B.角膜的凸度会发生改变C.睫状体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D.玻璃体的混浊程度会改变6.(2014·昆明)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C)A鼓膜、耳蜗 B.耳蜗、咽鼓管C.耳蜗、大脑皮层 D.鼓膜、大脑皮层7.(2017·昆明)下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B.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命题点2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8.(2017·云南)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是(B)A.大脑、小脑、脑干B.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C.脑和脊髓D.脑神经和脊神经9.(2017·曲靖)“植物人”有心跳、呼吸,不能自主活动、无意识,可确定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的是(A)A.大脑 B.小脑C.脑干 D.脊髓10.(2018·昆明)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临门一脚”时,能维持运动、协调身体平衡的主要结构是(A)A.小脑 B.脑干C.脊髓 D.脊神经11.(2015·云南)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D)A.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胞体)和突起构成12.(2018·云南)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A)A.能产生神经冲动,但不能传导神经冲动B.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C.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13.(2017·曲靖)下图为神经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投篮运动的高级神经中枢在[ ①]__大脑皮层__。
2019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点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富的毛细血管(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扩散作用。
组织细
7.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实现的。即 13. 呼吸的意义:通过呼吸,细胞得到氧气,在线粒体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使有
胞
吸气和呼气过程,合称为呼吸运动。过程如下表:
扩大
排出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1)将一定量的血液加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 静置一段时间,血液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 血浆:位于上层,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白细胞和血小板:中间的薄层,白色 红细胞:下层,深红色,不透明 其中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统称为血细胞。 (2)若不加抗凝剂,血液将出现凝固现象,中间凝固成血块,
四周淡黄色液体为血清。 2.血浆的成分有水分(90%)、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与凝血、抵御疾病相关的血浆蛋白等。血浆的主要功能 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 体内产生的废物。 3.血细胞的类型:
由于肺泡内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氧
项目 形态 结构 功能 大小
红细胞(RBC)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后没有细胞核
前期 中期 后期
心房 收缩 舒张 舒张
心室 舒张 收缩 舒张
房室瓣 打开 关闭 打开
动脉瓣 关闭 打开 关闭
血流情况 血液压入心室 心室血液进入动脉,全身各处血液进入心房 血液压入心脏
17. 血液循环: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 在心脏和血管的封闭管道中不停的循 环流动的过程。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 肺循环两个过程(据教材 63 页图及 64 页背诵具体的循环过程,重点检查) 18.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是指 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 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心脏内的血 液为左动右静。 19.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 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再 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为心脏自身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废物。如果冠 状动脉发生病变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 起冠心病。 20.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含氧 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流 经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血液变为含 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流经肾脏的毛 细血管,血液变成含尿素等废物少的静 脉血。流经腹腔内器官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气体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21. 据提纲复习输血与血型,注意成分输血的内容。
2019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点 细菌

26. 食品制作中用到的细菌和真菌:
曲霉 淀粉
酵母菌 葡萄糖
无氧
酒精+二氧化碳
酿酒
有氧
水+二氧化碳
制作面包、馒头等
(2)乳酸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可以用来制作泡菜、酸奶和奶酪。
(3)醋酸菌:用来制醋(4)制酱:多种霉菌
注意:共生、腐生和寄生的区别和联系:腐生和寄生是微生物常见的营养方式,都属于异养。腐生是生
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败。
29.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30.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控制条件
原理
常见方法
举例
温度
高温杀死细菌和真菌 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生长
巴氏消毒法 低温冷冻或冷藏
牛奶 海产品、鲜肉
水分
除去食品中的水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 长
晒干 腌制 烟熏
(2)繁殖:病毒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
制造出新的病毒。
38.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重新
开始。
39.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害处: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2)益处:制备疫苗预防传染病;通过病毒携带其他生物的特定基因
34.病毒的类型: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35.病毒的结构:A 为烟草花叶病毒 B 为腺病毒 C 为大肠杆菌噬菌体
36.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37.病毒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
(1)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七上)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除(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命现象与其他现象)。
2.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从事例中判断,如南橘北枳主要受温度影响,水面150米以下少生物生存主要受阳光影响。
)3.生物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竞争、合作关系,分别如猫与老鼠、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蚂蚁个体间的关系。
4.一定的环境(如骆驼草适应缺水干旱的环境,旗形树是对风的适应)。
5.有空间范围、环境和生物三要素的就是生态系统(会判断,如一块农田,一条河),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体的细菌和真菌是如阳光,空气和水等)组成的。
不同生物间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如蛇体内的有毒。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具有一(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若人为大肆捕杀鸟,“地球之肺”、系统,以农作物为主的是。
物圈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6.显微镜:会认会写目镜、物镜、粗(细)准焦螺旋、载物台、转换器、镜臂和反光镜等结构。
对光时做到,使镜筒缓缓下降(眼,使物镜缓缓上升看到物像为止,5×、10×;物镜40×、15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5×、物镜15×的,放大倍数是物像是倒像,p,,7.;一侧滴稀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透光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清细胞结构。
8.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含各种酸、甜等、细胞核(、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都是能量转换器),血液、撕取的洋葱表皮、番茄果9.10.11.没有根、茎、叶分化;有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可供氧、食用、药用等;陆地生a菜豆、花生b幼小的生命体,将来发育成新植物体。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的植物是,如松、,如玉米、向日葵等。
被子植物有果实,所以更高等、分布最广泛的植物。
12.种子萌发的自身13.)细胞能分裂)合理施肥(以农家肥为主,辅以化肥),施肥是为植14.头上,有昆虫或风帮助传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发育成种子,受精卵主要起运输作用,韧皮部,木质部的 C.叶片表皮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降低叶片温度,以及参与生物圈的水a);b枝条插入红墨水光照后,c16.,选叶遮光(设置对照)17.光合作用:原料、、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小木条)淀粉变蓝色的现象检验ab到叶片,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产应用: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合理灌溉等一系列措施。
雨每时每刻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蒸腾作用在光照下白天更明显进行。
(了解五个植物生理活动的部位)18.,细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实验现象:谷堆发热(呼吸作用会产生一部分热量),经一昼夜呼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意义: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促)。
(七下)1.2.,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阴囊,前列腺、输精管,阴茎等;女性生殖系统:场所)8,成熟的胎儿和胎盘由阴道产出叫分娩)。
试管婴儿:有性生殖,体外3.青春期:女孩更早约 A.身体变化特点(ac,B.心理变化特点(既有独立意识而遇挫又有依赖性的矛盾心理,想法不愿与家长交流,性意识开始萌动) C.进入青春期是由神经系统、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调节控制的。
4.六大营养物质:A.供能物质)供能物质)和;B.非供60%-70%,使细胞的主要成分,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体内各种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作用大)但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应多补充奶、豆、肝脏等食物;,应多补充瘦肉、鱼、肝脏等食物;食物,应多补充紫菜、海带、碘盐等;缺等,应多补充肝脏、鱼肝油、玉米、胡萝卜等;缺等,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青椒、橘子等。
5.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口腔初步消化37℃)胃能初所(内含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最5-6有利营养物质的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水、维生素、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叫最大的消胆6.合理膳食: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判断食谱的合理性,青少年应多吃含的食物,每日三餐按时进餐,三餐能量比为其标志)。
7.吸入的空气,所以用鼻呼吸好;咽是食物和气体进入的共同通道,所以吃饭不要说笑)反之则呼气。
肺泡适于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都仅有一层细胞组成。
吸入的氧最终到8. A.试管里的血液加抗凝剂会出现上层淡黄色的、中间一薄层白色的,下层红色(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数量最多,主要是运输氧。
B.血液不加抗凝C.a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b多;c多9.)止血液倒流,全身各处→心脏)。
静脉。
10.输送血液的动力器官——心脏: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瓣膜;心脏左右不相通,上下相通;左流动(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右流静(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11.:左心室,终点: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在心脏处相连。
12.ABO血型分为O型血。
我国从13.泌尿系统:由肾脏(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组成。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用)组成。
血浆成分:水、无机盐、尿素、蛋白质、葡萄糖等;原尿成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微量的小分子蛋白质;尿液成分:水、无机盐、尿液等。
人每天形成原尿180 1.5升。
14.神经系统的高等动物才有):生来就有的,如缩手反射、: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形成的,调运动作用。
15.激素调节: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胸腺、性腺(男性是睾丸,女性是卵巢)造成,个矮小,不足,会患糖尿病,应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6.环境污染会影响生物:煤、石油的排放造成的酸雨,废电池中的汞、银、鎘等重金属污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了温室效应,使用含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造成臭氧层破坏。
(八上)1、动物类群:地球上的动物约有两类。
(1)软体动物(柔)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蝗虫、蜘蛛、蜈蚣、虾、)蝗虫有外骨骼,作用:可(2)脊椎动物:A.鱼物,海马、海豚、 B.两栖动物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
农田害虫天敌。
C.爬行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覆D.鸟薄、坚固,胸肌发达,有龙骨突,食量大、消化力强,视觉发达,双重呼吸。
代表动动物,体温不恒定,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鸟和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且鸟的体温是高而恒定。
E. ;经济价值高,维持生态平衡、人类助手等;但人类也受到哺乳动物的困扰。
蚯蚓的运(3)动物的运动:的特性;使躯体产生运动;A.B. C.手提重物时,D.主要靠运动系统,但还需(4骑车等。
B.为。
(5)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功能制造雷达,模仿乌龟背甲的结构盖c,优点: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又控制了害虫的数量。
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2.细菌和真菌(1菌无处不在的原因。
(2)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单细胞(酵母菌),又有多细胞(霉菌和蘑菇),细胞内不仅(3)真菌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A.(食品腐败是细菌和真菌在食品上大量生长和繁殖的结果;如)B.有利:a.菌),b.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水(如无氧条件下,甲烷菌能将污水中的有机酸分解为甲烷,用于照明、取暖和发电,废水也得到净化),d.,e.有些蘑菇可食用(香菇、木耳)。
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和根瘤(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4区分细菌和真菌。
菌落的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琼脂是,如脱水法、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冷藏法、渗透保存法等)。
3.;4.资源,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a.根本措施是b.最为有效的措施是,颁布和实施法律、法规等。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有:主要;、、功能(天然基因库)功能(天然实验室)功能(活的自然博物馆)。
5.识图题:课本P43关节结构图,P44屈肘、伸肘图,P73的细菌结构示意图、P79的真菌和细菌的物质循环图(八下)1.,嫁接成活的关键是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a.昆虫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发育为变态发育,有两种类型,一种如家蚕、菜粉蝶、蜜蜂、苍蝇、蚊子、蚂蚁等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另一种如蝗虫、蟋蟀、螳螂、蝉等发育过程经;过五次蜕皮。
b.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大鲵(又叫娃娃鱼)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繁殖行为有:雄蛙鸣叫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是为了提高体水环境。
c.鸟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鸟卵的结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胚盘是胚胎发育部位,将来可3.遗传和变异:a.b.(会区分)。
转基因超级鼠证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生。
c.DNA上,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状。
c.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减半,成单存在;受精卵的染色体与d.基因有显性和隐形之分,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Aa)或AA;aa e.因而禁止近亲结婚。
f.人体体细胞的染色体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是XY;男、女染色体组成分别是g.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只有环境改变造成的变异是不遗传,如常晒太阳肤色变黑,美容院的人造美女,南橘北枳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是可遗传,如高产奶牛、太空椒。
h.(如高产奶牛)、杂交(如高产抗倒伏小麦)、诱导突变(如太空椒)、转基因技术(如转基因牛)等,这些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试验4.的基础,环境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动力。
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水生5.健康的生活:a.播、饮食传播、血液传播),炼身体、接种疫苗等)。
6.免疫:a.炎、肾脏移植后的排斥现象、打喷嚏等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又叫会再患麻疹,。
进入人体的麻疹病毒是抗原,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抗体。
c.疫苗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是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d.计划免疫是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是预防传染病的7.健康指的是身体、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品、吸烟、酗酒、吸毒等。
A.吸烟的危害:被动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