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教案
六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六年级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活动主题1. 主题一:了解科技发展史2. 主题二: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3. 主题三:探索科技改变生活的奥秘4. 主题四:创意科技作品制作5. 主题五:走近科学家,学习科学家精神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一:了解科技发展史(1) 学习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等。
(2) 了解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互联网、等。
2. 活动二: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1) 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测量、观察等。
(2)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探究植物生长等。
3. 活动三:探索科技改变生活的奥秘(1) 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手机、家电等。
(2) 探讨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如方便、环保等。
4. 活动四:创意科技作品制作(1) 发挥想象,创作具有创新性的科技作品。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等。
5. 活动五:走近科学家,学习科学家精神(1) 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
(2) 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如执着、勤奋等。
四、活动方式1. 讲授:讲解科技知识,引导学生学习。
2. 实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科技的魅力。
3. 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分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科技知识PPT、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六、活动过程1. 活动一:了解科技发展史(1) 教师讲解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2) 学生分享近现代科技的发展。
2. 活动二: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1) 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方法。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活动三:探索科技改变生活的奥秘(1) 教师讲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科学第十一册教案胡西阿巴提小学库尔班江二0一三年九月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简介
本文档为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的详细内容。
教案主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编写,旨在帮助老师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目标
- 帮助学生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大纲
本教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了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单元一:生物与环境
- 第一课:植物的主要特征
- 第二课: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 第三课:生物的生存与变化
单元二:物质与能源
-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第二课:材料的来源和用途
- 第三课:能源的转化和利用
单元三:生命活动
- 第一课: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 第二课:健康与生活
- 第三课:生命活动与环境
单元四:科学探索
- 第一课: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 第二课:观察与记录
- 第三课: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探究
教学活动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本教案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课堂实验、小组合作研究、课外探究等。
每个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案提供了一些评估方式,如课堂练、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研究困难,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总结
本教案详细介绍了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通过有序的教学安排和评估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2课:星座与神话第3课:地球的结构第4课:地球的演变2.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5课:生物的分类第6课:生物与环境第7课:生物的适应第8课:生物的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秘密第9课:物质的形态第10课:物质的性质第11课:物质的转化第12课:物质的用途4.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第13课:能量的形式与转化第14课:能源的分类第15课: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6课:能源的节约与保护5.第五单元:技术与创新第17课: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18课: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第19课:现代科技与生活第20课:科技伦理与责任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月相。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关系的科普视频。
第2课:星座与神话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
教学步骤:讲解星座的起源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学习星座的识别方法。
讲述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星座的神话故事,并进行分享。
第3课: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教学步骤: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展示地球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科普展板。
2024年浙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浙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生活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2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2. 第二章网络与交流2.1 网络基础知识2.2 网络交流工具3. 第三章多媒体与制作3.1 多媒体技术概述3.2 多媒体制作软件4. 第四章程序设计初步4.1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4.2Scratch编程软件的使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2. 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学会使用网络交流工具,提高网络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让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掌握Scratch编程软件的使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2.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的操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计算机及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 学生准备:课本、学习笔记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软件使用和程序设计。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主要知识点、例题及解答步骤课后作业及答案2. 板书形式:采用提纲式、图示式、表格式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第二章:使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线上交流第三章:制作一份多媒体作品第四章:用Scratch编写一个简单程序2. 答案:教师根据作业题目,给出详细答案。
六年级上册信息科技教案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控制系统状态切换的重要性以及控制规则的设计原则。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
•学生们分组讨论,每组负责列举并描述一个或多个生活中的控制系统及其状态。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启发,积极发言,共同完善对控制系统状态的理解。
•疑难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如“控制系统是如何实现状态切换的?”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控制信号在状态切换中的作用。
子任务2:三色变光灯状态切换(10 分钟)
•交流提问: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设计想法,并提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如何设计三色变光灯的控制逻辑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各种创新的设计方案。
三、拓展巩固(15 分钟)
•游戏名称:“交通信号灯指挥官”
•游戏规则: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控制虚拟仿真软件中的一组交通信号灯。基础任务是按照红绿黄的顺序控制信号灯的变化,确保车辆安全通行。进阶任务则要求根据虚拟道路上的车流量情况,灵活调整信号灯的亮灯时长,以优化交通流量。
•使用推车模型或动画演示,直观展示控制如何影响推车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控制系统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准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其工作原理。
•角色扮演时,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道具(如纸板、绳子等)来模拟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疑难解答:
•预设问题:“如果推车没有控制装置,它可能会去哪里?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从安全、效率等角度思考控制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河南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河南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目的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的能力1.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进行探究1.3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生物特征的能力2.2 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蚯蚓改良土壤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3 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培养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形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球体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和推理的方法认识地球的形状3.2 地球的运动引导学生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培养学生解释地球运动现象的能力3.3 宇宙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卫星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宇宙现象的能力第四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1 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4.2 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4.3 物质的用途引导学生学习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如氧气供给呼吸、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5.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摩擦起电、影子、惯性等培养学生观察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5.2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电、交通工具等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生活的影响和科技发展的意识5.3 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第六章:植物与生态环境6.1 植物的分类与特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特征的能力6.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萌发、细胞分裂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植物生长现象的能力6.3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如植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植被覆盖率等培养学生分析植物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能力第七章:人体与健康7.1 人体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如心肺系统、消化系统等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能力7.2 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7.3 常见疾病与预防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近视等培养学生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第八章:声音与光8.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如振动、空气传播等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解释声音现象的能力8.2 光的性质与传播引导学生学习光的传播规律,如反射、折射等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光的现象的能力8.3 光学仪器与生活让学生了解光学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显微镜等培养学生认识光学仪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能源与环保9.1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培养学生分析能源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9.2 环保意识与行动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9.3 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第十章:科学思维与创新10.1 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归纳、演绎、比较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2 创新意识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10.3 科学探究与创新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与创新的关系,认识科学探究在创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这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年级:六年级课时: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
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初步掌握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观察、实验、记录信息等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物质变化的现象和基本类型。
2. 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 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烧碱、食醋、试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酸、锌粒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物质变化视频资料。
3. 实物模型或图片:分子模型、化学反应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物质变化的实例,如食物变质、铁生锈等。
2. 提出问题:这些变化是什么引起的?有哪些特点?3.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新课讲解(60分钟)1. 物质变化的现象展示物质变化的现象,如烧碱溶于水、食醋挥发、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等。
分析物质变化时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研究物质变化的方法讲解观察、实验、记录信息等科学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物质变化的研究步骤。
3. 探究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结合实例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如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控制物质变化的条件,使变化顺利进行?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分组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物质变化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小组项目: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物质变化的报告,包括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分析。
上海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海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前言本教案是为上海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编写的教学指导,旨在帮助教师们有效地教授科学实践活动课程。
该教案包含了六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理解科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研究并应用科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发展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技能。
课堂活动包括但不限于:1. 观察和记录日常现象2. 设计简单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3.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第二单元:测量与计算本单元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测量和计算,并通过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技能。
课堂活动包括但不限于:1. 研究常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2. 进行测量实践,并记录测量结果3. 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数据处理第三单元:模型与设计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并通过实际制作模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课堂活动包括但不限于:1. 研究使用常见的材料和工具制作模型2. 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3. 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同学的反馈第四单元:科学调查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科学调查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通过实际调查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技巧。
课堂活动包括但不限于:1. 研究设计问卷和调查表2. 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并记录观察结果3. 分析和总结调查数据,并制作简单的报告教学方法与评价教学方法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讲授、实践、小组合作等。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
评价将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参与程度,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结语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开展上海科技出版社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工作。
希望通过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学习和参与,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学生猜测,大胆假设。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了解什么是光源。
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墨翟)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
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义务教育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课 设备控制处处在 教案
课题设备控制处处在单元第一单元学科信息科技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控制系统,如流动生产线、公共交通系统、空调、个人计算机、手机等各种大大小小的控制系统。
它们遵循自身的过程与控制原理,都从外界获得输入,经过计算产生输出,从而给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
有的控制系统输出的结果还会被传回去影响输入,重新进行计算,形成新的输出,周而复始。
正是各种各样的控制系统,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变得更加便利。
本单元对应课程标准中“通过体验和认识身边的过程与控制,了解过程与控制可以抽象为包含输入、计算和输出三个典型环节的系统”这条内容要求,是整个模块的开篇,起到引领学生入门的作用。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从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或接触到的设备出发,引导他们结合实际操作设备的经历逐渐建立对控制系统的感知;然后由触手可及的开关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开与关操作导致的控制系统状态改变,其背后引发了怎样的一个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控制系统内部奥秘的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剧,“成为”控制系统工作过程中的一部分,感受控制的作用;最后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控制系统工作的典型环节(以下称三个环节):输入、计算和输出。
整个单元的教学,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出发,从熟悉的开与关操作着手,逐渐上升到相对抽象的控制系统内部的工作过程。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在熟知的生活场景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处理上,本单元的关注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控制系统及其工作过程,虽然出现了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术语,但不需要进行过多解读。
这个阶段的学生,只需要知道这些术语,并能联系具体控制系统即可。
【内容结构】学习目标1. 信息意识:体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的环境,感受控制系统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计算思维:能基于对过程与控制的理解,感受控制系统中“计算”的作用。
山东科技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六年级上册活动主题:主题一:研究报告的撰写(第1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和各式和基本格式,学习研究报告的撰写形式。
2、制定题目,撰写写一份研究报告活动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和各式和基本格式,学习研究报告的撰写形式。
难点:撰写写一份研究报告活动准备:师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同学们,在对某项问题的研究结束后,我们经常用撰写研究报告的形式来总结相关的成果,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研究报告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报告撰写的技巧。
导入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二、问题与思考要想写好一篇研究报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自已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1•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那几个部分2.研究报告各部分应该怎样撰写?3、撰写研究报告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进一步提出撰写研究报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把自己的问题写在课本上,全班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三、学习与探究1、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内容?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交流汇总:研究报告包括:研究了什么问题、主要的研究过程、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什么感受?2、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1、研究的题目2、参加人员3、研究过程4、研究结论3、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事项(1)、内容要详略得当(2 )对研究过程做适当分析(3)组织材料要条理分明四、实践与体验1、撰写研究报告全班同学集体讨论交流,从教师给的题目中自选一个进行撰写,可以在,制定要写的题目,小组内先交流讨论,然后撰写。
2、同桌交流:仔细阅读其他同学的研究报告,然后指出报告的优点和缺点,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自己修改自己撰写的研究报告,并与同学交流撰写研究报告的体会五、总结与交流学生总结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活动主题:主题2 :成果展示有学问(第二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方式,学会成果展示的方法。
2、学会成果展示的各种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方式,学会成果展示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六年级学生设计全册科学教学内容,帮助他们掌握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和技能。
教学大纲本教案按照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课本内容进行安排,共包含以下单元:1. 科学与生活2. 物体的性质与变化3. 动物的结构与生活4. 植物的结构与生活5.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6. 太阳系与地球7. 能源与环境保护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进行相关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2. 实验与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探索科学现象。
3. 讨论与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4. 游戏与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形式,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教学评估1. 日常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实验报告和作品: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和相关作品,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测验和考试: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教学计划1. 每周安排2-3节科学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2. 每单元安排2-3周的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每节课包括预导入、知识讲解、实验和观察、课堂讨论和练、作业布置等环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参考1.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辅导书2. 相关科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籍3.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软件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1.1生物的分类,1.2生物的特征,1.3生物的多样性。
2. 第二章《环境和生物》:2.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第三章《光和影》:3.1光的传播,3.2影的形成,3.3光的反射。
4. 第四章《电和磁》:4.1电流的产生,4.2磁场的性质,4.3电和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特征和多样性;了解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影响;理解光的传播、影的形成和光的反射;掌握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及在生活中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利用图表、模型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光的传播和反射,电和磁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电和磁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标本,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的模型,光和影实验器材,电和磁实验器材。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手电筒,磁铁,电池,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2. 教学活动:(1)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讲解光的传播、影的形成和光的反射,引导学生探究光的奥秘。
(4)组织学生进行电和磁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电和磁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 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3. 光的传播、影的形成和光的反射4. 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分类填空题(2)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的选择题(3)光的传播、影的形成和光的反射的应用题(4)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的实验报告2. 答案:详见附页。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的分类及特征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三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3. 光与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4.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电路、磁场的性质、电磁感应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过程以及生物分类和特征。
2. 掌握物质的三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
3. 了解光与声的传播原理及相关现象,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4. 初步认识电与磁的基本性质,了解电路原理及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进化过程、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化、光的折射与反射、电磁感应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及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光的传播、电路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进化模型、物质变化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电磁实验器材2. 学具:生物卡片、实验报告册、画图工具、电路元件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进化模型,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2.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化,使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 随堂练习: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分类、进化过程、生物特征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三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能量转化3. 光与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4. 电与磁: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生物进化的过程,并举例说明生物分类及特征。
分析一个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并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并说明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过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命起源、物质变化、光与声、电与磁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山东科技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
山东科技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研究报告的撰写【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发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兴趣。
2、确定自己研究的话题并拟定研究计划,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研究的话题并拟定研究计划,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教法与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聊一聊你最近获得了哪些信息分别是从什么途径获得的2、揭题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注意搜集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想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速读活动建议,归纳出写研究报告的步骤三、阅读材料,提炼写法1、快速浏览阅读材料2,思考研究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2、默读阅读材料1,思考两份研究报告在写法上的异同。
四、选题指导1、师出示几个选题,并指导学生选择。
2、小结选题的技巧五、自主择题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好后用铅笔写在125页下边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所选问题,并说说理由。
评出最好的、最可行的研究问题,进行小组研究。
3、集体交流。
六、方法指导1、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之后,我们要搜集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
2、在搜集、整理信息时,列表格是一种比较常见措施。
看书126页,这是一份记录表。
看书128页,这是一份整理表。
研究问题不同,表格形式有所不同。
这些表格既便于我们记录信息,又便于我们整理信息。
3、结合自己所选问题自己设计调查及整理信息表格。
4、展示学生的调查表七、布置作业结合自己所选的研究问题,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搜集并整理有关信息。
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感兴趣定主题有价值可行性强上网搜资料访问(或问卷调查)查阅书籍成果展示有学问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上许多地方存在粮食危机现象,认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能够从日常的小事中厉行节约。
3、完成倡议书,并进行节约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课、人造“雪景”授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具: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
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1、升华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受热萘(气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凝化的现象吗?教学后记:第二课:神奇的力量授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的: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重点、难点: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广口瓶,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乒乓球被一个广口瓶罩在桌上。
不准把瓶翻过来,更不能用手接触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从这张桌子移到1米远的另一张桌上吗?你会使用什么方法?二、动手做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
握住瓶子贴着桌面做快速饶圈运动,带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做旋转运动。
在乒乓球不段旋转的同时,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张桌子,乒乓球也被带过来了。
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旋转时,手有什么感觉?如果你用空瓶子做饶圈运动时,手有这种感觉吗?三、研究研究我们准备下面的材料,做一个轻物吊起重物的实验。
一块橡皮(中间打孔)、一根牢固的绳子,一个线轴、一枝钢笔(或其他重物)。
用绳子穿过线轴的孔眼。
将橡皮和钢笔分别系在细绳的两端(橡皮在上端,钢笔在下端)。
一只手握住线轴,另一只手握住底下的绳子。
然后开始在头顶上旋转线轴,旋转时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转起来。
(注意安全,千万别伤着别人和自己!)观察下面吊起的钢笔有什么现象?试一试,用橡皮旋转产生的力量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体?四、知道吗?乒乓球在瓶内进行旋转运动时,瓶壁对它施加了摩擦力。
当摩擦力大小等于乒乓球重力大小时,乒乓球就不会从瓶口掉下来,而可以被瓶带到任何地方在线轴带动橡皮做旋转运动时,细绳中的拉力悬吊起钢笔等重物。
当橡皮旋转速度减慢时,拉力变小,钢笔因为受到地球引力而向下运动。
教学后记:第三课:滚回来的乒乓球授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乒乓球滚回来的原因。
2、使学生明白乒乓球滚回来受到的两种力。
重点、难点:乒乓球滚回来的原理。
教具:乒乓球、呼啦圈、铁环、圆形瓶盖、足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平常,我们用力向前推某种物体时,被推动的物体会向前运动,运动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保持一致。
可是乒乓球不一定听“使唤”,它滚出去后还能自己滚回来。
你相信吗?二、动手做将乒乓求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着它的边缘向下猛压。
猜一猜:乒乓球会怎样运动?试一试: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乒乓球朝前滚了一段距离后,却自动地滚回来。
难道乒乓球不受力的控制了吗?我们换一些方法把乒乓球弹出去,乒乓球自己会滚回来吗?三、研究研究a)这是不是乒乓球的特性呢?别的物体也能这样滚回来吗?用呼啦圈、铁环、瓶盖、足球、篮球等物体试一试。
想一想:怎样用力的?做一做:这样用力,它们滚回来了吗?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体能这样做?b)你能不能让乒乓球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又沿原路返回呢?四、知道吗?乒乓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吗?原因在于我们对乒乓球的用力方式。
当我们沿着乒乓球的边缘向下猛压时,使乒乓球受到了两个力:一是向前运动的力,二是向后滚动的力。
乒乓球开始运动时,向前运动的力大于向后滚动的力,所以球向前滚动。
在向前滚动的路程中,向前运动的力逐渐与接触面的摩擦力相抵消,力量逐渐减小。
等到向前运动的力小于向后滚动的力时,乒乓球就会向后滚回来。
教学后记:第四课感受二氧化碳气体授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的:1、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具:小苏打水、醋、勺、玻璃瓶、图钉、一根约50厘米的木条,两个同样的塑料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氧化碳气体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摸不着它。
让我们用一些小实验来感受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二、动手做在木条的两端分别挂上一个塑料袋,把木条的中点架在图钉的钉尖上,借助桌子边角,组成一个简易小天平,并调整它的平衡。
把一勺小苏打放进玻璃瓶,再倒一些醋,瓶中立即出现泡沫,说明有气体产生这就是二氧化碳。
把瓶子向其中一只塑料袋中慢慢倾斜(别让瓶中的液体流进塑料袋),观察天平有什么现象?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三、研究研究在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分别按照水和雪碧的不同比例盛上等量的混合液。
然后在各个杯中同时放入1颗葡萄,观察杯中的葡萄分别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四、知道吗?当瓶子里产生二氧化碳后,将瓶子往塑料袋慢慢倾斜时,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被倒入了塑料袋中。
由于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天平失去平衡,向倒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袋一端倾斜。
在平时喝的雪碧、芬达等一些碳酸饮料中,充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把葡萄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时,二氧化碳气泡便附着在葡萄的表面,气泡附的多的葡萄,浮力增大,就浮上来了。
葡萄浮到水面后,二氧化碳气泡消失,浮力减小,所以葡萄就再次沉下去,等到蓄积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它又会浮上来,如果不挪动它,这样的沉浮现象可持续一天左右。
教学后记:第5课舌的分工授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的:1、了解舌的不同部位的味觉的敏感性2、了解舌哪些部感觉最敏捷。
重点、难点:测试舌的不同部位感觉程度。
教具:浓糖水、浓盐水、浓咖啡、醋各1小杯,冷开水2杯,干净毛笔1支(或筷子1根)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人的舌可以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
舌的各处所尝的味道都一样吗?舌是不是也需要“分工合作”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仔细感觉吧!把毛笔浸湿,蘸取浓糖水去碰舌尖、舌的边缘和舌的根部。
1、你认为舌哪个部位对甜味感觉最灵敏?2、开水涑涑口,在另一杯冷开水中洗净毛笔,再蘸点盐水去碰舌的各个部位。
3、分别用浓咖啡和醋重复以上实验。
思考:根据以上实验,你知道了什么?三、知道吗?经科学观察,人的舌头上有四种基本味觉:甜、咸、酸和苦。
在舌头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后,它要负责把味觉的信号传给味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分管这四种味道的味蕾,分布在舌头表面,但并不均匀。
分管甜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部位,而分管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部位,所以我们舌尖对甜味很敏感,对苦味却并不敏感,舌根部位则对苦味更敏感些。
分管咸味的味蕾遍布舌面各处,而分管酸味的味蕾主要集中在舌的边缘。
教学后记:第6课跳狮授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的:1、用易拉罐学做一只会跳动的狮子。
2、学会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重点、难点: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教具:易拉罐2只、木筷1根、铁丝、橡皮筋、剪刀、尖嘴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狮子号称百兽之王,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动物,利用废旧的易拉罐,我们就可以做成一只威武的雄狮。
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一只会跳动的狮子。
1、截取易拉罐的三分之二段,在其正上方剪出一条10毫米宽的连接架,其余部分分别剪成3毫米宽的窄条。
2、用铅笔分别将剪成的窄条卷成上下间隔的卷毛状作为狮子的头。
再在罐顶靠近中心的拉口两侧各扎一个小孔,孔距约为20毫米,作为狮子的眼睛。
3、将易拉罐余下的部分按图分别剪、折成狮腿,狮尾和螺旋桨。
4、用尖嘴钳将铁丝弯成一个“凸”形结构,将下面的方框固定在木筷的一端作为螺旋桨支架。
用铁丝将螺旋桨安装在支架上,为了转动灵活,还可以在螺旋桨与支架之间装一个小垫圈。
木筷的另一端装上尾钩,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动力部分。
5、取另1只易拉罐,在罐上相应位置分别切出安装狮头、尾、腿的刀口。
在罐底中心处挖一个与木筷截面相当的方孔,用来固定动力部分,然后在方孔下开一条供铁丝转动的小槽。
6、拆开螺旋桨,将木筷从拉口处穿入,木筷尾端插入罐底的方孔内固定。
然后把螺旋桨上好。
将狮头、狮尾及狮腿分别插入相应的刀口里,让螺旋桨稍长于后腿,这样,一只玩具“跳狮”就做成了。
三、试一试将玩具“跳狮”的橡皮筋饶紧,放在桌子上,让螺旋桨转动起来,因为螺旋桨长于狮子的后腿,当螺旋桨转过桌面时,“狮子”就会不断地跳跃起来。
教学后记:第七课:投篮器授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怎样才能使投篮的命中率高。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提高投篮的准确度,可以采用的方法。
教具:易拉罐4-5只、弹性钢丝1根、瓶盖1个、瓦楞纸、海绵双面胶、小刀、小锉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一、动手做1、裁一块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瓦楞纸作篮板。
把投篮板下端折出翻脚,并沾合好,以形成三角形支撑架,使篮板能够平稳地立在台上。
2、把易拉罐从中间切成两截,用小锉刀把切口修光,再沿切口包一圈胶布,以防割伤手指。
做成接球容器。
3、将做好的接球容器用海绵双面胶分别固定在篮板不同的部位。
再根据接球难易程度,在每个接球器下方标上不等的分值。
4、把弹性钢丝弯折后用塑料胶带纸固定在易拉罐身上,在它的前端用海绵双面胶固定一瓶盖,做射球器。
5、用泡沫塑料割成直径大约3厘米的塑料圆球5-6个。
二、试一试先把射球器放在篮板的正前方,再将小球放在发射器的容器里,把弹性钢丝拉向后面,然后快速松手向篮板上的接球器方向弹出小球,你投中了多少分?教学后记:第八课琥珀标本的制作授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制作各种形状的琥珀标本。
教具: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玻璃棒,镊子,白松香,凡士林,装有酒精的半截易拉罐,挂历纸,蟑螂。
教学过程一、想一想你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吗?昆虫被松树流出的新鲜树脂包住后,因某种原因埋入地下,经过千万年的演变,最后形成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