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治疗新进展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王君(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34000)[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方法选取020年1月~022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黄疸新生儿7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6天的胆红素水平、黄疸改善效果、黄疸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25)。

治疗后第3、6天,研究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2.25),黄疸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2.25),且黄疸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2.2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升黄疸改善效果,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胆红素;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4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21-5639(2222)24-2453-23dcl:12.3299/j.imu.1721-5939.0525.64.618Curotive effech of cumbinep Troditionai Chinese MePicinr and Westers MePicinr on nevnatai taundiccWANG Jun(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Naudang District,Gauzhox City,Jiangxi Pwviuce49040,Chino)[AbsUocS]Objective0v aualyze the thewpexPc edect of OraOiPosoi Chisese Mediciue combisaUos with Westers Mediciue os seosatoi jaimdice.Methodt75cases of jaunedee seosates treated is our hospital from Jauuaw2013to June2020were selected and divideX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kerent treatment methohs.Amosg them,39cases is the costroi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s medicise,while39cases is the stuP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yrate)OraOihosoi Chinese Medicise and Westers Medicise.BihruPis level,improvement of jaundice,Jisappearasce Owe of jaundice and occurrence of ahverse reactioss were ohsew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s the3rd and6th day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kUs O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is children with bihruPis level compaksos,there was so smUsticaUy significaut dikerence(P>0.45).3,6days after treatment,the stuPy group with the bihruPis levels were lower than costroi group(P<0.45),jaundice,iwpwve ediciency is higher than the costroi group(P<0.45), and jamdice disappeor Pme and iscidence of ahverse reactioss are lower than the costroi group(P<0.45).Conclusion Ohe com­bisaUos of OraOitiosoi Chinese Medicise and Westers Medicise is the treatment of seosatoi jaundice cau edectively reduce the bihruPis dveU endasce the effect of jaundice impwvemesW shoWes the Owe of jaundice wywssWs and reduce ahverse reactioss.[Key wo O s]Treatment combisaUos of OraOihosoi Chinese Medicise and Westers Medicise;Neonatal janndice;BihruPis;Adverse reactioss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除常见的病理性黄疸外,还有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43。

新生儿高胆进展PPT课件

新生儿高胆进展PPT课件

• 细胞病理:肿胀,微空泡形成,细胞膜,核膜 的破裂;一周左右神经元溶解,星形胶质细胞 增生。
• 受累的神经核团:苍白球,下丘脑,海马H2-3
区,黑质,颅神经(动眼神经核,听传导路上的
核团),脑干的网状结构,小脑的齿状核及浦肯
野氏细胞,脊髓的前第1角9页细/共5胞4页。
19
胆红素脑病
• MRI
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是严重高胆红素血 症导致脑损伤的重要标志,是新生儿急性胆红 素脑病(ABE)的重要表现特征。
• 中期(intermediatephase)主要表现:(1)中度迟钝 -激惹; (2)肌张力变化不一、常增高,有些出现颈后 仰一角弓反张;(3)吃奶极少,哭声高尖。
• 极期(advanced phase)主要表现:(1)极度迟钝至 昏迷;(2)张力常增高,有些有颈后仰.角弓反张;(3)
24
不进食,哭声高尖。 第24页/共54页
7
第7页/共54页
病理证实93例核黄疸新生儿的胎龄与胆红素水平的情况
胎龄(W) 例数 比例(%)
25-28 29-32 33-36 37-40
55 59.14
32 34.41
4
4.30
2
2.15
第8页/共54页
平均胆红素水平 (mg/dl)
8.4 9.4 12.4 13.9
8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
22
第22页/共54页
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的区别:

急性胆红素脑病:主要指在生后1周内胆红素神经毒性引起的症状。
• 核黄疸:则特指胆红素毒性所致慢性和永久性损害.
23
第23页/共54页
胆红素脑病分期
1.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分期: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课件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课件

黄疸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新生儿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 肝炎综合征、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等。
病理生理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胆红素 代谢能力较弱;同时,新生儿肠 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影响胆红 素的排泄。
黄疸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可累及全身组织;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嗜睡、尖叫等 症状。
诊断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通过观察和比较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评估现 有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利用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新生 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探索 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
流行病学调查
遗传学研究
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新生 儿黄疸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评估其社会经 济负担和预防策略效果。
研究新生儿黄疸的遗传因素和基因变异情 况,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研究成果与展望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 ,提高了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未来有望发现更多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新知识和治 疗新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发病率。
生儿黄疸病例讨论
目录
• 黄疸概述 • 生儿黄疸病例分析 • 生儿黄疸预防与控制 • 黄疸治疗新技术与新进展 • 黄疸研究展望
01
黄疸概述
血液 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巩 膜等组织黄染的症状。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 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一周内自 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 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观察皮肤黄染程度,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

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新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新进展
中图分 类 号 : R 4 7 3 . 7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0 1 — 0 0 2 2 — 0 3
新 生 儿 黄疸 , 尤其 是 病理 性 黄疸 中血 清 未结 合 胆 红 素 明显 升
高 时 可导 致 神 经 细胞 中 毒性 病 变 , 进 而直 接 威胁 小 儿 生命 或造 成 严 重 的 中枢 神 经 系 统后 遗 症 。 因此 , 对 新 生 儿 黄 疸 的 治疗 有重 要
给 药组 黄 疸 消退 、 胆 红素 值 恢 复 正 常所 需 时 间 为 ( 5 . 8 5  ̄ 1 . 5 5 ) d , 常 规 治疗 组 为 ( 7 . 8 0 + 2 . 2 0 ) d , 2 组 比较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 O 1 ) , 中 药 外用 法 治疗 效 果好 , 且 无 副作 用 。
缩短 了病 理 性黄 疸 的疗 程 , 效果 明显 。
意义 。 传 统 的治 疗 方 案有 药 物治 疗 ( 如 苯 巴比妥 、 尼可 刹 米 等肝 酶 诱导剂 ) 、 蓝光治疗 、 脐静脉换血疗法等。 近 年 来 随 着 新 生 儿 黄疸 研 究 的不 断 深 入 , 对 其 治 疗 方 法 也 有 了新 的 发 现及 改 进 , 现综 述
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 0 . 0 1 ) ; 观 察 组 病 理 性 黄 疸 持 续 时 间 平 均
为4 . 2 d , 对照组平均6 . 4 d , 2 组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O . 0 5 ) , 表 明
新生 儿 对黄 疸 进 行早 期 预 防 和治 1 . 6 的新 生 儿 随 机分 2 组 。观 察 组 即给予 苯 巴 比妥4 ~ 8 g / ( k g ・ d )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Progress in Research of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 and Therapy Method刘岚(综述) 蔡绍皙(审校)(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400044) 【摘要】 回顾近年来国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从胆红素的代谢、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病因、药物和仪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方法几个方面系统地进行综述。

每种方法有不同的原理和优点,小剂量生理盐水灌肠主要在于干扰胆红素的肠2肝循环,而改良式抚触能有效地减少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

锡中卟啉和苯巴比妥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光疗多用于低出生体重儿黄疸的治疗,双管同步换血更适于Rh溶血病的抢救治疗。

【关键词】 黄疸,新生儿; 卟淋类; 苯巴比妥; 光化学疗法,体外; 交换输血,全血【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4408(2006)0620429203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1]。

统计美国4千万新生儿中有60%患高胆红素血症[2]。

过高的胆红素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细胞的代谢功能,引起脑细胞功能代谢紊乱[3],严重者可产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1 胆红素代谢胆红素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在肝血窦中胆红素与白蛋白分离,并迅速被肝细胞摄取。

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与胞浆中两种载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并以此形式进入滑面内质网。

在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胆红素与载体蛋白分离,进而与葡糖醛酸以酯键结合,生成葡糖醛酸胆红素酯。

这种胆红素因其能与重氮试剂直接迅速起颜色反应,所以被称为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的脂溶性弱而水溶性强,可随尿排出体外;在肝细胞内可有效地排到胆汁中。

2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2.1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l4d内由于胆红素代谢所致的黄疸。

2024版年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2024版年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27
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新进展及未来趋势
基因诊断与治疗
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 越多的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发 病相关,为黄疸的精准诊断和治
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药物治疗的进展
近年来,针对新生儿黄疸的药物 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药物 的开发和应用为黄疸治疗提供了
更多选择。
光疗技术的改进
传统的光疗技术在治疗新生儿黄 疸方面仍具有重要地位,同时, 新型光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在
新生儿黄疸的并发症及处 理方法
6
02
新生儿黄疸概述
2024/2/3
7
定义与分类
2024/2/3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 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 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 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分类
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血清胆红素 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等,可分为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不断推进。
2024/2/3
28
提高新生儿黄疸诊疗水平的建议与思考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新生儿黄疸的认知和 诊疗水平,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
完善诊疗流程
建立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确保黄 疸患儿从就诊到治疗的各个环节都能 得到专业、高效的服务。
2024/2/3
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新生儿黄 疸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患儿早期 就诊和治疗。
2024/2/3
诊断过程
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并进一步 明确病因为新生儿溶血病。
治疗经验分享
及时给予光疗、药物治疗等措施降 低胆红素水平;针对病因进行输血 等相应治疗;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促进患儿康复。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 诊疗指南
目录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要点 •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 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的未来展望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 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 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 肤、巩膜和黏膜黄染的 现象。
换血疗法
对于严重溶血性黄疸或光疗无效的患儿,可 采用换血疗法,以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
03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早发现 并处理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新 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
孕期和哺乳期应避免使用某些可能引 起新生儿黄疸的药物,如抗生素、维 生素K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新生儿黄 疸诊疗水平的提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一步排查引起黄疸的 病因,如溶血、感染、先天性代谢异常等。
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如血清 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等。
诊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可采用不同的药物治 疗方案,如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等。
光疗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
评估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包括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判断黄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新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

本文对近两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新进展,展现新生儿黄疸病因、程度及再认识研究的最新成果。

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血红素;血清胆红素;胆红素脑病;治疗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不成熟,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黏膜的黄染现象。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可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救治,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现将其近三年的最新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治疗李立新[1]采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并与传统药物鲁米那-可拉明进行比较。

将60例足月正常体重、纯母乳喂养、中度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和鲁米那-可拉明治疗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检测母乳和治疗前、后婴儿粪便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浓度,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制。

思密达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的幅度为(36.36±10.12)μmol/L,疗效明显优于鲁米那可拉明组,且不需住院,不中断母乳喂养。

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明显优于鲁米那-可拉明,不是通过影响β-GD而起作用。

笔者认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有效、安全、价廉、无副作用、不影响母乳喂养安全简便,不需中断母乳喂养。

苯巴比妥联合思联康对新生儿黄疸的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马菲[2]将33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

试验Ⅰ组给予苯巴比妥,试验Ⅱ组给予苯巴比妥和思联康联合用药,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三组黄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情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新进展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类型,患儿发病后需及时入院接受检查与治疗,防止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患儿生活质量及机体健康产生威胁。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该疾病治疗有了新的突破,更好的保障了患儿生存质量。

本文主要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新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疾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新进展New clinical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Jiang Chuan-yan.(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Three Gorg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000)Abstract: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s a common and multiple disease type in clinic.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the children need to be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in time to preven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equelae and threaten the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the children.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linical medicine, there is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which can better protect the quality oflife of childre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clinical progres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disease treatment.Key words: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Treatment; New progress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因红细胞破坏增多、肠肝循环增加、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不足产生的生理性黄疸疾病。

新生儿黄疸与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与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具 有 毒性 作 用 的 间 接 胆 红 素 抑 制 患 儿 整 体 免 疫 功 能 。 间 接 胆
血清 胆红素包 括结 合胆 红素 和未结 合胆 红 素。未结 合胆 红素是血 清中的主要 部分 , 白蛋 白呈 可逆 性联 结 , 的化学 与 它 结构有 四个 吡咯环 , 呈嵴板样 , z型胆 红素 , 分子 内部被氢 称 其 键所 占据 , 使其 有亲 水性 的 C O O H和 N 基不 能 与水 结合 , H 整 个分子被疏水 的碳氢基 团所 包围 , z型胆红 素具有 不溶于水 使 而易溶于脂 肪 , 易排 出而易透过 生物膜特 性。高胆 红素血症 不 对各个 系统的损害 , 游离未结合胆红素具有 重要作用 J 。
2 新 生 儿 免 疫 功 能 以 及 胆 红 素 对 其 影 响
红素 升高 , 以增 加 C 4T淋 巴细胞的 F s 因表达 量 ,a 基 可 D a基 Fs
新生 儿特别是早产 儿 由于体 液 免疫 和细胞 免疫 功能 不成 熟, 缺乏来 自母体 的抗 体 , G含量少 , I g 皮肤 的屏障功能差 , 故对 感染 的抵抗力 弱 , 感染 发生率增高 并且易 于扩散 。a3 l T细胞是 体内最主要 的 T细胞群 , 主要功能是介 导细胞免 疫和参 与免疫
调 节 。根 据 表 面 标 志 和 分 化 抗 原 的 不 同 , p a T细 胞 分 为 C 4 D+
因向 C 4T淋 巴细 胞传递 死亡信 号 , D+ 致使该 细胞凋 亡增加 , 起
到细胞杀伤作用 , 到下 调免 疫反应 目的 。陈 昌辉 等 - 关于 达 - 血清胆红 素对 免疫球蛋 白及补体影响 研究 表 明, 新生儿 出生 以 后, 血中胆红素水平在生理 范围内逐渐 升高对 I IM 的产生 g g A、 可能有促进作 用 , 但不影 响 I g G和 c , 3 从上述研究 结果 看 , 胆红 素对体液免疫 的影 响与胆 红 素水平 关系 尚需 大样本 资料 进一 步研究和证实 。另 外胆红 素 和胆绿 素能 干扰 补体作 用 的经典 道路 中的 c 步骤 , 1 具有 抗补体的作用 , 这种作用 与胆红 素的抗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DOI:10.16661/ki.1672-3791.2004-5712-5377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杨秋霞(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摘 要: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由于黄疸的患儿消化系统尚未完善,刚出生时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发展为核黄疸,对听力以及智力造成一定的损害。

该文回顾了新生儿黄疸的现况,并针对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护理方案,从抚触护理、光疗护理、游泳、中药药浴、中医穴位按摩等方面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黄疸患儿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治愈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 黄疸 早期护理 预后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1(b)-0188-04 Research Progress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NeonatalJaundiceYANG Qiuxia(Medical College,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3000 China) Abstract: Neonatal jaundice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linical pediatrics. As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jaundice children is not yet perfect, the immune function is low at birth, so it is easy to develop into nuclear jaundice, causing certain damage to hearing and intellige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for nursing plans, from touch nursing, phototherapy, swimming, herbal medicine bath,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point massage, etc. To explore th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apos; s inf luence on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with jaundice, so as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promote disease cure provides reference basisKey Words: Newborn; Jaundice; Early care; The prognosis1 新生儿黄疸概述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NJ)是指是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新生儿皮肤、巩膜、粘膜或其他器官黄染[1]。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魏克伦
虞人杰
整理)
附件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表!
时龄 (=) 9 74 9 4+ 9 87 B 87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新 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 种因素的影响。首先, 在某些情况下, 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 标准, 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 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平 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第二, 新生儿生后 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 胎龄 及日龄越小, 出生体重越低, 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 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所以, 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 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 为随胎龄、 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新生儿 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 病程、 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 础上。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见表 -、 7, 并做以下说明。 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 -/ 在使用推荐方案前, 危因素, 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 如新生儿溶血、 窒息、 缺氧、 酸中毒 (尤其高碳酸血症) 、 败血症、 高热、 低体温、 低蛋 白血症、 低血糖等, 易形成胆红素脑病, 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 尽早干预。 应积极寻找病因, 并给予积极 7/ 74 = 以内出现黄疸者,
万方数据 北京 院儿科,-::82:
・ -*0 ・
中华儿科杂志 ’..- 年 3 月第 32 卷第 3 期
C)D7 E FG4DHIJ,KHJL) ’..-,M#$ 32,N#6 3
表!
胎龄 ! 出生体重 & ’* 周 ! , - ... / ’* & 3- 周 ! - ... & - 1../ 3’ & 3( 周 ! - 1.. & ’ ... / 31 & 30 周 ! ’ ... & ’ 1.. /

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缪妙玲,高 韵,毛志琳,霍 然,代玉萍,魏名一摘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效果㊂方法:品管圈小组的成立,确定活动主题为 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的品管圈活动,依据活动十大步骤,应用统计工具统计新生儿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利用头脑风暴绘制鱼骨图,找出发生的要因及真因,依据80/20法则,制定对策并实施㊂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了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从12.22%降至5.52%,圈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较活动前均得到了提升㊂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品管圈的运用手法,增加团队凝聚力及相互协助能力;带动多学科合作,不断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医护患满意度㊂关键词 品管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并发症K e yw o r d s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c i r c l e ;n e o n a t a l h y p e r b i l i r u b i n e m i a ;b l u e l i g h t t r e a t m e n t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17.01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足月新生儿及早产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黄疸发生率分别为60%㊁80%,得不到及时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可能会进展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的后遗症甚至死亡[1-2]㊂自1950年以来,蓝光治疗是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目前最常见最有效的疗法㊂但在光照治疗时会出现皮肤损伤㊁发热㊁皮疹㊁腹泻及青铜症等并发症㊂既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护理工作量,还降低家属满意度甚至引起护患纠纷[3]㊂因此,我科于2021年12月开展以 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㊂现报告如下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21年12月 2022年6月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需要蓝光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㊂1.2 方法1.2.1 品管圈的组成 品管圈于2021年12月成立,9名圈员均是科室护士志愿参与,平均年龄36.3岁,平均工作年限15.7年㊂其中有2人为在职研究生,其他7人为本科学历㊂通过品管圈会议选举1名资深护师为圈长,负责策划整个活动㊁组织㊁分工㊁培训及追踪活动效果㊂辅导员是科室高级护士长,负责协助与指导品管圈活动工作㊂对圈员能力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我们每个人的职责㊂通过头脑风暴确定圈名及圈徽㊂1.2.2 主题选定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6个圈主题㊂根据4个评价项目即可行性㊁圈能力㊁迫切性及上级政策,利用 5-3-1 评分法,通过主题权重法评分投票选出本次活动主题 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也明确本次主题定义及计算公式㊂1.2.3 计划拟订 2021年12月 2022年6月是品管圈活动时间,制订甘特图,包含选定主题㊁制订活动计划㊁把握现状等10项活动计划㊂落实 W h a t ㊁W h e n㊁W h o ㊁H o w ㊁W h e r e 即 4W 1H 明确地把控了活动进度㊂圈成员2周召开1次会议,会议形式有微信群㊁腾讯会议等㊂在疫情时期讨论及决策时充分地运用网络平台,使活动按计划实施㊂1.2.4 现状把握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蓝光治疗出现并发症例次/蓝光治疗总例次ˑ100%㊂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出了平时蓝光治疗工作流程图明确改善重点为新生儿入箱前的物品准备一直到光照结束出箱的过程㊂制订查检标准及查检表㊂对2021年12月 2022年1月蓝光治疗患儿资料的收集与整合㊂调查期间有270例次蓝光治疗新生儿,发生并发症33例次,发生率为12.22%㊂其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归纳,并根据查检结果制作柏拉图,见图1㊂图1 改善前柏拉图专利项目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项目,专利号:Z L202220897442.0㊂作者简介 缪妙玲,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51805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高韵㊁毛志琳㊁霍然(通讯作者)㊁代玉萍㊁魏名一单位:51805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㊂引用信息 缪妙玲,高韵,毛志琳,等.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23,21(17):2381-2384.㊃1832㊃全科护理2023年6月第21卷第17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2.5目标设定改善目标在明确改善重点后拟订㊂根据图1可见78.78%为改善重点比率,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ˑ改善重点ˑ圈能力)=12.22%-(12.22%ˑ78.78%ˑ71.20%)=5.37%,圈员按 5-3-1 评分法评分后统计算出圈能力㊂降幅=(现状值-目标值)/现状值ˑ100%=(12.22%-5.37%)/12.22%= 56.06%㊂1.2.6原因分析㊁要因选定及真因验证目标确定后从统计数据可知,皮肤损伤㊁发热占78.78%,依据二八定律将此两大并发症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㊂鱼骨图是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绘制出来,从人㊁物㊁法㊁环4个因素共找出导致皮肤损伤的末端因素有33个㊂通过团队共识,由8人按 3-2-1 进行评分,根据80/20法则,ȡ19分为要因,共选出5个要因,经查检后确认真因有3个,见图2㊂同样的方法找出导致发热的末端因素有30个,共选出5个要因:肤温传感器探头脱落㊁巡视不及时㊁操作指引及规章制度不完善㊁频繁开箱门及温度过高,经查验后确定有2个真因:频繁开箱门及巡视不及时㊂图2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图1.2.7对策拟订对于5个上述的真因,全体圈员再次利用头脑风暴法,对真因进行对策的拟定㊂从可行性㊁效益性㊁经济性[4]3个维度进行打分,按80/20法则进行对策拟订整合,并最终确定4个对策:①眼罩固定过紧;②肤温传感器探头固定不当;③操作流程及指引不完善及频繁开箱门;④巡视不及时㊂1.2.8对策实施1.2.8.1对策一:设计新型眼罩目前临床用的网套套头式眼罩直接压迫患儿眼睛,无预留透气空间,而且太松容易摘帽式滑脱,太紧又容易造成头部勒痕㊂照光的过程中需要一直戴着这个眼罩,一般照光要8h 以上,光疗过程中对患儿耳郭及后枕部均有压迫,容易导致患儿娇嫩皮肤破损㊂家属对眼罩有质疑,认为眼罩导致患儿不舒适而哭闹㊂针对这一问题全体圈员群策群力设计出一款可耳部镂空㊁眼部翻盖式及设计内凹槽的新型眼罩,且对全科室护士进行操作演示及培训㊂目前这款眼罩正在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且获得2022年广东省护理学会医学转化护理专委会护理创新与转化大赛一等奖㊂1.2.8.2对策二:设计新型肤温传感器探头固定器目前临床用的肤温传感器固定器需要用胶布直接固定在患儿的皮肤上,这种固定方式胶布粘贴过松,感应器探头也容易脱落,导致箱温检测不准确,胶布粘贴过紧,揭开时容易导致患儿娇嫩皮肤破损㊂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临床的需求设计新型肤温传感器的固定器,并且对全科室护士进行操作演示及培训㊂这款新固定器使用效果良好㊂目前此新型肤温传感器探头的固定器申请专利已成功获批㊂1.2.8.3对策三:开展以家庭为中心全程无缝隙衔接护理由于蓝光治疗操作流程及指引不完善,患儿治疗过程中容易哭闹烦躁,从而导致发热㊁皮肤损伤㊂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文献检索,引入以家庭为中心[5]及全程无缝隙衔接[6]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儿为中心,以整个家庭为照护对象,无缝隙衔接护理环节得以实现,护理质量得到保证的护理模式㊂根据操作流程及指引不完善,治疗过程中缺乏对患儿皮肤的保护及观察;治疗过程中反复开箱门,导致暖箱温度检测不准,导致患儿发热㊂从治疗前准备舒适柔软亲肤的物品,宝宝全身皮肤清洁;治疗中以家庭为中心舒适性护理,包含卧位舒适㊁操作舒适及皮肤舒适,如引进鸟巢式护理[7];治疗后给予腹部环按护理[8],促进胆红素排泄㊂因家属全程参与,教会其此抚触方法,制作新生儿腹部环按护理视频并赋予二维码,通过互联网的优势令家属扫码即可获得学习视频㊂这样达到以家庭为中心全程无缝㊃283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n e2023V o l.21N o.1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隙衔接的护理模式㊂1.2.8.4对策四:巡视制度与工作指引的完善重新梳理蓝光治疗的相关制度与流程,细化及标准化各个工作环节,包含巡视时间及内容的规范化㊁新型眼罩佩戴㊁新型肤温传感器固定器的使用㊁根据指引调节箱内温湿度等㊂蓝光治疗的护理常规归纳了以家庭为中心全程无缝隙衔接护理和舒适性护理㊂要求全部护士学习改善后新生儿蓝光治疗的相关制度与流程,重视考核标准的统一性,要求人人过关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之一㊂2结果2.1标准化成果通过对策实施前后对比,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2.22%降低至5.52%,达到了预期目标㊂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 (目标值-改善前)ˑ100%=(5.52%-12.22%)/ (5.37%-12.22%)ˑ100%=97.81%;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ˑ100%=(5.52%-12.22%)/ 12.22%ˑ100%=54.82%㊂品管圈活动后进行改善前后数据分析绘制柏拉图,可见皮肤损伤及发热经过此次活动后明显得到改善㊂2.2无形成果活动前后通过8项评价项目:自信心㊁解决问题能力㊁团队凝聚力㊁品管手法㊁沟通协调能力㊁责任心㊁积极性及成就感,进行综合能力评分,赋予每项1~5分㊂各项内容的总分统计,平均分数最后得出㊂圈成员综合能力活动前后比较的雷达图,见图3㊂图3圈成员综合能力雷达图(图中数据单位为分)3讨论3.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责任心和积极性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皮肤发育不完善,角质层和胶原纤维相对少,导致皮肤薄且表皮与真皮间连接弱,当粘胶与皮肤间连接强度大于表皮与真皮间连接时,粘胶移除时易产生表皮剥脱[9-10]㊂面部及躯干部皮肤相对较薄[11],且产品使用量较多,导致其成为皮肤损伤的好发部位,会引起疼痛㊁感染㊁延长患儿住院时间㊁增加住院费用等[12],同时也会增加临床护士工作负荷[13]㊂本研究设计了新型可掀盖式眼罩㊁新型肤温传感器探头固定器增加了患儿舒适性,使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下降㊂有研究报道,眼罩中空设计避免眼罩直接压迫患儿的眼眶,在患儿的眼眶和眼罩之间预留了空间,有一定的透气性,增加患儿的舒适度[14-15]㊂使用新型眼罩降低了由眼罩引起的皮肤损伤发生率㊂使用新型肤温传感器固定器减少了由肤温传感器固定不当引起的并发症㊂本次活动中设计的新型眼罩及新型固定器经济实用降低了新生儿蓝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解决了临床护理问题,使护士的角色内涵更加丰富,主动参与管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品管圈活动中[16]㊂护理人员积极创新发明及成果转化实践,降低了蓝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㊂3.2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合理㊁科学的护理制度可以规范和约束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也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17]㊂通过品管圈活动实现了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操作的标准化㊂对相关制度及流程的完善㊁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全程无缝隙衔接护理模式及系统培训考核护士等,科室建立了培训考核标准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图,护士的培训和考核由专人负责㊂品管圈活动实现了标准化,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给管理者提供了标准的质量控制方法,护理质量也得以提高[18]㊂3.3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产科㊁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协作诊疗(M D T)合作,鼓励以家庭为中心全程无缝隙衔接的新型护理模式,患儿与家属治疗全程在一起,通过对家属有效的健康宣教㊂可以给患儿有效㊁合理的护理服务,使护患家属配合度得以提升,同时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9]㊂有研究报道,腹部按摩利于胆红素排泄,从而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有所改善[20]㊂舒适性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蓝光治疗护理质量及促进新生儿的健康㊂3.4品管圈带动多学科合作,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品管圈由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体,且他们在相同㊁互补或相近性质的场所工作,进行全体集思广益与合作,按照特定的活动步骤,运用科学的品管手法和统计工具,能处理工作场所文化及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课题及问题[21-23]㊂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现代化质量管理模式,具有目的性㊁普遍性㊁标准性㊁激励性㊁科学性等特点,同时调动圈员的发明创新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24]㊂品管圈带动M D T团队合作,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 整体一站式 多学科诊治[25],运用品管圈手法,持续质量改进,促进护理质量㊂此次品管圈活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活动前12.22%降低至活动后5.52%,接近设定的目标值㊂4小结本次品管圈活动使圈成员的自信心㊁解决问题能力㊁品管圈工具的运用手法都得到提升,共产生专利3㊃3832㊃全科护理2023年6月第21卷第17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项,其中一项获得2022年广东省护理学会医学转化护理专委会护理创新与转化大赛一等奖,还有标准化作业书5份㊂不足之处是收集数据少,圈会形式也比较单一㊂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探讨与学习,逐渐能够灵活运动品管手法,不断持续质量改进,促进护理质量,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提高医护患满意度㊂参考文献:[1]冯霄,童笑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20,38(9):711-715.[2] Q I UZ H,T U LJ,HU X W,e ta l.A p r e l i m i n a r y s t u d y o fm i R-144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 s t e m n e s s o f c o l o n c a n c e r s t e mc e l l s b y t a r g e t i n g K rüp p e l-l i k e f a c t o r4[J].J o u r n a lo fB i o m e d i c a l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 2020,16(7):1102-1109.[3]张娟,袁瑞琴,罗丽,等.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蓝光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54-56.[4]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9-162.[5]郭晓萍,刘会,贺芳.新生儿日间光疗病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实践[J].护理学杂志,2021,36(5):40-41.[6]刘洋,周杰.全程无缝衔接护理对新生儿蓝光治疗出暖箱时间㊁睡眠时间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4(8):1271-1273;1277.[7] P R I N STJ,T R I P-H O V I N G M,P AW M K,e ta l.A s u r v e y o fp r a c t i c e a n dk n o w l e d g eo f r e f u g e ea n d m i g r a n t p r e g n a n tm o t h e r s s u r r o u n d i n g n e o n a t a l j a u n d i c eo nt h et h a i l a n d-m y a n m a rb o r d e r [J].J o u r n a l o fT r o p i c a l P e d i a t r i c s,2017,63(1):50-56. [8]陈侨,何伟金,黎爱萍.蓝光疗法舒适护理输出与腹部环按交替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2,24(3):290-292;296.[9]J O H N S O N DE.E x t r e m e l yp r e t e r mi n f a n t s k i nc a r e[J].A d v a n c e si nN e o n a t a l C a r e,2016,16(5S):S26-S32.[10]王丹,徐红贞,罗飞翔,等.N I C U患儿医用粘胶使用现状及相关皮肤损伤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11):803-806.[11] R O B E R T S O N K,R E E SJL.V a r i a t i o n i ne p i d e r m a lm o r p h o l o g yi nh u m a ns k i na t d i f f e r e n t b o d y s i t e s a sm e a s u r e db y r e f l e c t a n c ec o n f o c a lm i c r o s c o p y[J].A c t a D e r m a t o-V e n e r e o l o g i c a,2010,90(4):368-373.[12] C S OMAZR,M E S Z E S A,B R A HM R,e ta l.I a t r o g e n i cs k i nd i s o r de r s a n dr e l a t e df a c t o r si n n e w b o r ni n f a n t s[J].P e d i a t r i cD e r m a t o l o g y,2016,33(5):543-548.[13] O U S E Y K,WA S E KS.C l i n i c i a n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nm e d i c a l a d h e s i v e-r e l a t e d s k i n i n j u r i e s[J].W o u n d sU K,2016,12(4):42-46. [14]姚欣云,张静,张悦,等.立体眼罩的设计及在新生儿光照疗法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2):1514-1515. [15]李秋芳,杨婷婷,王艳红,等.新生儿一次性蝶形蓝光防护眼罩的设计[J].护理与康复,2018,17(8):107-108.[16] K I M WJ,P A R KJH.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e b a t e-b a s e d e t h i c s e d u c a t i o n o nt h em o r a l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j u d g m e n t o f n u r s i n g s t u d e n t s:a q u a s i-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J].N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T o d a y,2019,83:104200.[17]洪涵涵,蔡聆静,徐文清,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C O P D病人舒利迭吸入规范率的效果[J].护理研究,2022,36(13):2436-2440.[18]朱晓琴,洪忠芹,赵举芳.S B A 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8):1210-1213.[19] K R E U T ZC,S C HM I D T M E,S T E I N D O R F K.E f f e c t s o fp h y s i c a l a n d m i n d-b o d y e x e r c i s eo ns l e e pp r o b l e m sd u r i n g a n da f t e rb r e a s tc a n c e rt r e a t m e n t: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d me t a-a n a l y s i s[J].B r e a s tC a n c e rR e s e a r c ha n d T r e a t m e n t,2019,176(1):1-15.[20]师宾芬.早期多元化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排便情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124-125.[2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22] Z H A N G D,L I A O M X,L I U TF.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a n d p r o m o t i o no f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c i r c l e:as t a r t e rf o r q u a l i t y i m p r o v e m e n ti nC h i n e s eh o s p i t a l s[J].R i s k M a n a g e m e n ta n d H e a l t h c a r eP o l i c y,2020,18(13):1215-1224.[23]庄一强,刘庭芳,王兴琳,等.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评价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 [24]徐冬梅,太荣芬.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腹壁造口底盘脱落发生率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0):1378-1380;1431. [25] T A B E R N A M,G I L MO N C A Y O F,J A N E-S A L A SE,e t a l.T h e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t e a m(M D T)a p p r o a c ha n d q u a l i t y o fc a r e[J].F r o n tO n c o l,2020,10:85.(收稿日期:2022-10-12;修回日期:2023-06-12)(本文编辑卫竹翠)基于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的脑胶质瘤病人术后融入家庭赋权管理效果研究褚玲毅,雷奕摘要目的: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算法,预测脑胶质瘤病人实施手术治疗后融入家庭赋权管理后的效果㊂方法:选取2020年7月 2021年7月确诊的40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B P神经网络㊁R B F神经网络㊁支持向量机(S VM)模型这3种人工智能预测算法预测病人对所采取管理方式的满意度㊂结果:S VM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高于B P神经网络及R B F神经网络,平均准确度达到87.66%㊂结论:对脑胶质瘤病人术后是否需要融入家庭赋权管理,可根据病人特征及S VM模型预测结果来决策,进而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㊂关键词脑胶质瘤;人工智能;预测;家庭赋权管理K e y w o r d s b r a i n g l i o m a;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f o r e c a s t;f a m i l y e m p o w e r m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d o i:10.12104/j.i s s n.1674-4748.2023.17.020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Z20190995㊂作者简介褚玲毅,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雷奕(通讯作者)单位: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㊂引用信息褚玲毅,雷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的脑胶质瘤病人术后融入家庭赋权管理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23,21(17):2384-2387.㊃4832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J u n e2023V o l.21N o.17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02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
肝功能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检测 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 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
检查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排除肝炎等疾病引起的
黄疸。
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等 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
染、贫血等问题。
其他实验室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 要进行其他相关实验室 检查,如凝血功能、甲
新型治疗技术与方法
蓝光疗法改进
新型蓝光治疗设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副作用,使治疗过程更加安 全有效。
药物治疗方法的改进
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研究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给药途径,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 负担。
病因与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黄疸的病因
通过深入研究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黄疸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 案。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多样,包括新 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疾病、新 生儿溶血、母乳性黄疸等。
病理生理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 代谢能力有限,易导致高胆红素 血症;同时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 完全建立,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临床表现与评估
临床表现
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粪便色变浅等。
评估
通过观察黄疸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胆红 素测定、肝功能检查等,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因。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的原理
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使皮肤下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黄疸水 平。
光照疗法的注意事项
光照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避免长时间照射造成 损伤。同时,应定期监测宝宝的黄疸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管理与胆红素脑病的诊断新进展培训课件

新生儿黄疸管理与胆红素脑病的诊断新进展培训课件
• 生后母乳喂养,第二天出现皮肤黄染,第三天出院,出 院后黄疸渐加重,即到出生医院就诊,查皮肤重度黄染, 即转我院新生儿二科
• 换血三次,最后全愈出院,无医疗纠纷
新生儿黄疸管理与胆红素脑病de诊断新 进展
3
病例二
• 男,三天,皮肤黄染二天入院 • 出生于长沙地区某医院,否认羊膜早破、窒息缺氧

• 生后母乳喂养,第二天出现皮肤黄染,第三天黄疸渐 加重,即送我院新生儿二科
• 尤其早期新生儿(生后一周以内)更多见 • 由于胆红素代谢de特点,约有五零%足月儿和
八零%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de黄疸 • 新生儿黄疸也是新生儿疾病de重要组成部分 • 重症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导致de核黄疸
是婴儿致死和致残de重要原因
新生儿黄疸管理与胆红素脑病de诊断新 进展
8
• 由于新生儿黄疸de高发生率、高住院率、以及严重de 致残率,使其越来越多de儿科医师、社区医师及家长共 同关注de公共卫生问题
新生儿黄疸管理与胆 红素脑病de诊断新进

目 de
我们一定要认识新生儿黄疸 我们能正确积极、及时处理新生儿黄疸
我们要知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未干预、或干预不及时de严重后果
新生儿黄疸管理与胆红素脑病de诊断新 进展
2
病例一
• 女,五天,皮肤黄染三天入院 • 出生于常德某医院,否认羊膜早破、窒息缺氧史
10
影响胆红素病理作用de因素
• 一 胆红素浓度
当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三五二 umol/L时 极易发生核黄疸
• 二 游离未结合胆红素de梯度 (B/A比值) • 三 机体de状态 (缺氧、代酸、低体温、感染等) • 四 药物影响 (维生素k三、西地兰、消炎痛、磺胺

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SCIENCE第12卷第2期2021年1月Voi.12Jan.2021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王静(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毕节551700)摘要:为有效减少黄疸新生儿的红细胞血色素,避免神经系统受损,减少新生儿因红细胞血色素引发的脑损伤问题,分析了新生儿黄疸几种常见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利弊。

主要有换血疗法、照射疗法、药物疗法、高压氧治疗、应用血液制品、联合疗法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22. 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8646 (2021)02 - 0082 -02Researdi Progress of Infantile JaundiccWangJong(Bijiv Medical Col /gv , Bpiv 551700, 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v reduce the od blood cell HGB of jindice dents , avoid neoous system injuo , and reduce thepob/ms of cerebral injuo caused by od blood cell HGB ,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 its advantagesand dUadvantages of several common treatment methods of infantile -aundUe. The main methods are blood tonsfusion exchange , exposure , drug , hyperbaric oxygen , blood product and combined therapy.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for clinical treatmenl-Key words : Infantile -aundice ; Treatment method ; Research progress新生儿黄疸病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生理性和病理性。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进展作者:王东晓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是指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或每小时>0.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 umol/L(2mg/dl),凡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发现及改进,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药物;光化学;高压氧;交换输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19-021 药物治疗1.1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腺苷蛋氨酸是目前治疗肝内胆汁郁积、保护肝脏、促进黄疸消退的药物之一。

外源性腺苷蛋氨酸可以补充急性肝损伤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体内缺少的内源性腺苷蛋氨酸,有效减少胆酸肠-肝循环,保护受损的肝细胞,改善肝脏微循环,使胆汁运输系统功能正常并提高对内外源毒性物质的解毒处理能力,防止肝内胆汁郁积,达到保肝利胆双效合一的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和肝脏生化指标。

1.2 微生态制剂在常规治疗黄疸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能明显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及降低血清胆红素,从而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其作用途径为:新生儿出生时肠道内无细菌,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而微生态制剂主要含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均是益生菌,能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建立正常菌群,从而促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粪便排出。

目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是金双歧。

1.3 肝酶诱导剂:有改善酶合成及提高酶活力,促进胆汁排泄双重作用。

常用笨巴比妥每日5mg/kg,分2-3次口服,共4-5日。

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临床进展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29期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及体征,新生儿黄疸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往往是由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持续升高造成其脑功能损伤而引起,我们肉眼可以观察到皮肤、巩膜、黏膜变黄。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造成严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牙齿发育不全等,远期影响可致患儿的听力、运动及智力发育迟缓,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婴儿中十分常见,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光疗、动静脉同步换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抚触治疗。

现对将近年来对黄疸的最新治疗进展如下阐述。

充分喂养寻找一种能降低患儿胆红素的简便方法实有必要。

勤喂母乳,小儿喂食不足也有可能导致黄疸,良好的喂养方式和量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促进胆红素从大便中排除,减轻黄疸程度。

药物治疗酶诱导剂:常用见于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

苯巴比妥作用机制:促使胆红素与葡萄糖醋酸结合,转化未结合胆红素剂量,加速其从肠道和尿中排泄;诱导肝内Y 蛋白,促进胆红素运输;诱导毛细胆管膜上的Na +/K +-ATP 酶活性,使胆汁分泌增加,诱导胆固醇降解酶,促使胆固醇分解成胆酸排出体外,从而增加胆汁和胆酸的生成。

尼可刹米能帮助胆红素转化,促进胆红素排泄。

单独用酶诱导剂疗效优于尼可刹米。

金属朴啉类药物和血红素相似,可竞争性地抑制血红素加氧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红素的产生,此为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新疗法,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其中锡朴啉以被美国FDA 批准使用,对溶血病及不适于使用血液制品的患者疗效显著[1]。

但目前尚未大量应用于临床。

白蛋白:新生儿静脉输注白蛋白可以起到退黄疸的作用。

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中的白蛋白联结后,被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

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不能透过细胞膜或者血脑屏障,但是游离的非结台胆红素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