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日记》礼赞青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日记》礼赞青春
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电影厂摄制的《我们夫妇之间》等受到批判,银幕曾一度出现回避表现知识分子的不正常现象。

随着“双百”方针与“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电影创作又显生机,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得到重视,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影片再度出现,《护士日记》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引吭讴歌新形象
1957年4月,为贯彻“双百”方针精神推进电影管理体制改革,上影厂改组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辖江南、海燕、天马三个故事片制片厂。

《护士日记》就是新组建的“江南”厂于同年摄制完成的,描写一位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女青年简素华志愿到边疆接受艰苦锻炼,经过生活磨练和爱情波折成为新时代医护人才的故事,热情颂扬了青年知识分子把青春献给祖国建设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较为深刻地揭示了贪图个人安逸和为国家做贡献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

《护士日记》的编剧是集剧作家和小说家于一身的艾明之,系其自行根据所作长篇小说《浮沉》改编而成。

艾明之于抗战时期开始文学创作,1949年7月以军事助理员、代理副厂长身份参加上海第三钢铁厂接管工作,此后整整三年与工人、职员、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等同甘共苦,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

在此期间,他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竞赛》、长篇小说《不疲倦的斗争》,遂于1952年调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任专业编剧,很快即创作出电影剧本《伟大的起点》并投入拍摄,成为解放后上影第一部反映工人生活的影片。

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出台后,举国上下出现一片兴旺发达斗志昂扬的生动局面,艾明之随即赶赴迅速崛起的东北工业区,感受着蒸蒸日上的火热现实生活,接触到许多怀抱“志在四方”伟大理想奔赴工业建设第一线的青年人,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上海的工人、职员、护士等,给他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曾回顾说:“我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在招待所的食堂里,在工地的火堆旁,在会议室外的走廊上,听到了他们许多生动的叙述。

这些叙述本身往往就是一首壮丽的诗,一支动人的歌。

他们为祖国献身的光辉理想,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所作的单纯而真挚的追求,他们的欢乐和痛苦,胜利和挫
折,爱和憎,都深深感动了我,教育了我。


回到上海不久,艾明之就创作出了长篇小说《浮沉》,首刊于1957年第2期《收获》杂志,立即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的欢迎和好评,认为这是一部“同时代的节拍谐和的作品。

”小说迅速出版了单行本,旋又多次重印,并被译成多种外文,许多读者还纷纷寄来了自己的日记和信件,要求转交给书中的主人公。

面对如此热烈反响,艾明之深受感染,乘热打铁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上影厂也决定将其搬上银幕。

虽然他对于电影剧本创作已有成功经验,而且小说《浮沉》本身的许多写法,就借鉴运用了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动作性鲜明、气氛感强烈、富于形象化等特点,往往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色调突出的景象或描写成一个意味深长的场面,改编起来很为便当与顺手,但他还是下了不少工夫,电影剧本在人物塑造、冲突设置、情节展开、结构形式等方面都有提高与丰富。

全剧还采用书写“日记”的形式,既为主人公袒露心怀直抒胸臆提供契机,也让观众更加真切深刻感受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别具简洁紧凑、细腻恬淡特色。

影片初名曾叫《一个护士的日记》,正式公映时更名为《护士日记》。

“故地”拍摄热情高
执导《护士日记》的任务,是时任上影总公司副经理、主抓艺术生产的张骏祥亲自交到导演陶金手上的,并再三关照抓紧时间赶拍出来,以参加1957年的世界青年联欢节。

之所以指定陶金来导演该片,首要的因素是因为他于1956年由演员改任导演后首次执导昆曲艺术片《十五贯》即旗开得胜,充分运用电影表现手段将这个“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名剧成功搬上银幕,显示了很高的艺术功力;另一个因素是,陶金还曾受上影指派为演员剧团导演过也是艾明之创作的话剧《幸福》,公演后同样很受观众喜爱;再加之江南厂又是以上影原有的三大创作集体之一的“五老社”为核心成立的,陶金正是其中主要成员,由他来挂帅该片最为合适不过。

陶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护士日记》的拍摄,他曾明确表示对该片“有着强烈的喜爱和旺盛的创作欲望”,因为“我喜欢我们这部戏中坚强、勇敢的女主人公的全部性格,我更由衷地热爱现实生活中以简素华为代表的成千成万的英雄的人们。

”当作者按照领导要求修改剧本时,陶金带着主创人员先行出发风尘仆仆去选看外景。

他们首先来到鞍山,钢铁之城确实雄伟
无比,但是对照剧情要求却不够理想,因为按剧本设计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工业基地做背景。

于是他又转赴武钢和包钢两个新建的重型工业基地,细加比较,陶金更为中意包钢,不仅觉得它的环境符合剧情的要求,而且还有一种感情上的喜爱和怀念。

1954年他参演《宋景诗》出外景时就曾来过这里,在位于黄河之滨的广阔沙漠上拍农民起义军攻打清朝军队。

那时铁骑纵横驰骋的地方,还只是一片茫茫黄沙,阔别不过两年多,如今推土机声轰鸣震耳,电焊火花耀眼夺目,高耸入云的烟囱、星罗棋布的厂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就连当初拍摄休息曾经坐着分食甜美可口脆沙西瓜的大片土坡,也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繁华热闹的百货商场、新式堂皇的剧院……陶金不禁惊叹祖国建设如此神速、包头面貌变化日新月异,在走访了这里的工人、工地主任、医务工作者们,感受到许多可贵的东西,充实了对剧中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之后,毫不犹豫地把外景地确定在兴建中的钢都包头。

刚进入包钢建设工地,就突遭天气剧变,先是风沙弥漫,天上地面都是一片昏暗的金黄色,入晚则雨雪漫天气温骤降,一夜工夫雪深盈尺。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虽然带来诸多不适,摄制组上下却喜出望外,原来还曾担心已进入春季,片中需要的雪景到哪里去找?
没想到却遇到这么一场珍贵大雪,大家都说:“老天不负苦心人!”陶金立即指挥突击抢拍雪景戏,王丹凤与饰演唐小芳的黄宛苏非常困难地一步步在深雪里行走,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导演、摄影、照明等人员也都被漫无边际白雪的强烈反光刺激得眼睛发痛,不得不戴起黑色风镜坚持工作……
很快天气转晴,饰演工人的演员们马上出动,分头到电焊、水泥搅拌等不同岗位拜师学艺,饰演工地主任高昌平的汤化达也赶着学习驾驶技术,为拍摄驾车指挥迎战风暴的戏作准备。

实拍大风暴戏时,为营造逼真氛围需要强大动力,摄制组特地从北京运来一架飞机,由于机身庞大,十轮大卡车也无法装运,只好动用十多个人力从火车站推到工地,一推就是二十多公里,沿途不断引发行人围观,“陆地推飞机”成为拍摄中一大趣闻。

在包钢近两个月的外景拍摄中,尽管遇到雨雪、风沙以及条件简陋等各种困难,但在当地领导和建设工程部门及有关方面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援下,依靠全组人员无比旺盛的热情和融洽无间的合作,进展十分顺利。

特别是与包钢基建工人朝夕相处,他们一心一意献身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精神境界,使陶金深为感动,在“五一”节联欢会上,
他曾满怀激情即席赋诗《尽情地欢乐歌唱吧,包头的青年们》,盛赞当地的巨大变化以及为之作出贡献的建设者,赢得雷鸣掌声。

“一曲难忘永流传”
就在摄制组从包钢返回上海不久,反右运动在全国展开了,正在紧张进行的内景拍摄工作不得不被中断。

在这场运动中,依陶金一向耿直、率真、坦诚的脾性难免不因“鸣放”陷入困境,所幸他忙于赶拍《护士日记》无暇顾及,尤其是得到兼任摄制组党小组长汤化达的关照与力保而幸免于难。

据知情人透露,汤化达曾负责考察陶金以及某些演职员是否有“右派”言行,而陶金在导演工作中总是强调从思想上认识知识分子支援边疆的重要作用及深刻意义,而且对内蒙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建设者充溢着深挚的感情,赢得了汤化达这位正直的共产党人的信任,从艺术到政治上都对他予以信任与支持,才使陶金安然过关。

那段时间,陶金先后参加厂内外约30次大大小小斗争会、批判会,白天要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论,夜晚还要帮助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被定为“右派分子”的妻子章曼萍写检讨,直到这年8月,他写了检查上交后,
又与上影的各民主党派成员共同学习了约一个月,才得以继续进行《护士日记》的拍摄工作。

影片公映后,苏联电影大师格拉西莫夫曾专门撰文称赞该片的导演手法清新明快、活泼而有诗意,冲破了一般的戏剧方法,特别是打破了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用暗示性的处理留给观众去想象。

观众反应同样非常热烈,尤为欣赏王丹凤饰演的女主人公简素华,纷纷称赞她在银幕上第一次扮演新中国妇女的形象取得极大成功,虽是时年已逾32岁的“老”演员,却能在银幕上把一位热情奔放、朝气蓬勃、柔中见刚的新型年轻女护士塑造得栩栩如生,不仅达到平凡、质朴而又真诚的要求,而且能将角色处于复杂人际关系中的那种尴尬、委屈、坦荡、大度的微妙感情,表现得准确而细腻。

她在片中所演唱的插曲《小燕子》很快流传开来,成为风行全国的一首流行歌曲。

对于出演《护士日记》取得成功,王丹凤对导演陶金一直深怀感激之心。

当初陶金拿到剧本后,曾考虑让也从艺的女儿陶白莉饰演简素华,其气质外型与角色同样很为接近,当听说王丹凤有意担任这一角色,陶金毫不犹豫地决定改为约请王丹凤来主演。

他们解放前夕都在香港拍过片,均是在港进步电影工作者组织的读书会成员,1950年又一起参加香港电影界赴广
州慰问解放军的演出,彼此十分熟悉与了解。

王丹凤则既高兴又担心,在这以前她虽然已经拍过几十部电影,但几乎都是扮演旧社会受压迫受侮辱的悲剧人物,而简素华却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妇女形象,这对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不禁胆怯地表示:“我行吗?”陶金给出十分肯定的回答:“你一定行,我对你充满信心!”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陶金又引导王丹凤深入生活,到护士学校去向青年学习,到包钢下建筑工地参观,加深对简素华这个人物的理解和体会。

特别使王丹凤难忘的是,陶金坚持艺术的真实,鼓励她自己演唱影片中的插曲《小燕子》,他说:“简素华是护士,不是歌唱家,由演员自己唱更符合角色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真实。

”在陶金和作曲家王云阶的支持和帮助下,王丹凤顺利完成了《小燕子》的录音,没有想到影片上映后,《小燕子》异乎寻常地响彻祖国大地。

她曾发自肺腑地说:“每当我应观众们热情要求唱起这首歌时,我总会想起尊敬的陶金同志。


即使这样深受观众欢迎的影片,也难免多舛命运。

自建国初期出自私营电影厂摄制的《我们夫妇之间》《夫妻进行曲》等受到批判,以反映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影片与银幕睽违甚久,像《护士日记》这样以
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影片能够拍摄出来,得益于正值当时“双百”方针与“向科学进军”口号提出,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政治、文化环境相对宽松。

随后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拔白旗”运动的冲击,尤其是受所谓“理论权威”的康生点名批判《青春的脚步》《球场风波》等影片牵累,它也被列入“为了美化、突出知识分子的形象,而不惜夸大知识分子作用,歪曲工人群众和党的领导形象”之列,作为“白旗”被“拔”。

就连片中的插曲《小燕子》也被说成是黄色歌曲,口实之一竟是王丹凤用自己没有经过专门声乐训练的本色嗓音演唱显示“嗲气”。

后来随着对“大跃进”等“左”倾错误的纠正,该片又重新得到肯定,被认为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但主要倾向是正确的。

中国音乐家协会也专门组织一个小组,对插曲《小燕子》专门进行了调查,认为歌词、旋律、伴奏都是健康的,至于演员唱的“嗲气”是否就等于“黄色”则“值得研究”。

及至“文革”兴起,《护士日记》影片连同《小燕子》插曲又重新遭殃,以“美化知识分子,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罪名再度被禁映禁唱。

借动乱发迹的“新贵”们却念念不忘,王洪文升任中央领导职务入住中南海后,曾行使特权专门调看封存的“毒草”影
片,其中指名索要《护士日记》。

无独有偶,进驻上海电影系统“领导一切”的工宣队,也曾强令集中关押在“给出路”学习班的王丹凤当众再唱《小燕子》,但被这位平时温和柔弱的“三名三高”电影明星从容拒绝:“大批判说《小燕子》是毒草,我不能唱!”待到阴霾扫尽,随着《护士日记》重见天日,王丹凤才重展歌喉,歌声依然娓娓动听,该片编剧艾明之曾感喟:“‘小燕子’都变成‘老燕子’了,丹凤还在唱,大概这就叫‘一曲难忘永流传’。


责任编辑/翟建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