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二年级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023年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4,5,6,7,8,9,10,11,12,1,2,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教师贴春,夏,秋,冬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老师准备了绿,红,黄,白四种颜色的纸卡来分别代表这四个季节。
绿色代表什么?红色呢?白色?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
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1、调查准备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
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打开书90页。
涂一涂。
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自由说四、可能性教学渗透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
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可能性》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骰子、硬币、扑克牌等。
2. 学具准备:每组一个骰子、一个硬币、一副扑克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游戏导入: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抛硬币游戏,引导学生关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2. 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求出抛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2)小组汇报: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可能性公式。
(3)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可能性知识。
(2)小组合作:每组发放一个骰子、一个硬币、一副扑克牌,让学生合作完成以下任务:a. 抛骰子,记录每次抛出的数字,计算每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
b. 扔硬币,记录每次抛出的结果,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
c. 洗牌,抽取一张牌,计算抽到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的可能性。
4. 总结与拓展(1)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可能性知识。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彩票、抽奖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可能性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可能性2. 板书内容:(1)可能性的含义(2)求可能性的方法(3)可能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导入、小组讨论、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可能性的含义,掌握了求可能性的方法。
《可能性1、2》(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可能性1、2》(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2. 不确定事件与可能性3. 可能性的大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难点:掌握可能性的大小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一些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事件的可能性。
(2)不确定事件与可能性让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并能够判断事件是否为不确定事件。
(3)可能性的大小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够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排序。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可能性事件,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可能性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态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可能性的大小对“可能性的大小”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中,可能性的大小是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程度。
这个概念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可能性 4 教学设计

(2)2号袋里没有红球,摸出来的不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和绿球。
(3)3号袋里有红球,也有黄球,摸出来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但不可能是绿球。
3.完成“试一试”。
(1)出示转盘,说说上面有哪几种颜色。
(2)动手试一试,你发现指针会停在哪里?
(2)2号袋里没有红球,摸出来的不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和绿球。
(3)3号袋里有红球,也有黄球,摸出来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但不可能是绿球。
2.完成“试一试”。
(1)指名说说上面有哪几种颜色?
(2)小组同学按顺序,每人试着转一转,一边转一边说出指针停在哪种颜色上。一个人转的时候,其余人观察。
五、即时巩固内化
2.讲评交流“想想做做”第2题。
(1)下面我们一起来按要求有选择地放一些球到网袋
里。
(2)提问:从这里不可能摸出绿球,那可能摸出什么
球呢?
3.讲评交流“想想做做”第3题。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4.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选做题。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
(3)想一想,在转动指针之前我们能不能知道指针停
在哪种颜色上?
说明:像这样事先不能确定的事,我们应该说,转动指针后,指针可能停在……也可能停在……还可能停在……
【板块五】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1.讲评交流“想想做做”第1题。
问:这里的3个口袋,如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学数学教案可能性

小学数学教案可能性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计算。
2.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认识加法和减法符号。
2. 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 数学练习册和练习题。
3. 计算器和物理实物道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示范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对学生课后的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评分。
教学延伸:
1. 继续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深入学习。
2. 引入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反思:
1. 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内容和难度的调整。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
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进程与方法:在操作、视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进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进程:一、揭示课题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
学生比画。
B。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400厘米=()米3米=()厘米700厘米=()米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定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可能性 1 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 通过摸球、装球、摇奖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 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良好合作学习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解释生活中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有些游戏不光好玩,里面还藏着许多的小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几个这样的游戏好吗?2. 猜硬币的游戏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硬币,现在我把它藏在手里。
教师藏好硬币,让学生猜猜可能在哪只手里,强调语言的完整表达,如:硬币可能在老师的左手,也可能在老师的右手。
请4-5名学生猜猜,然后教师放开手让学生看看硬币到底在哪只手里。
师:硬币到底藏在哪只手里,在老师放开手之前我们并不能确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就像猜硬币一样在发生之前我们并不能确定,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能性这个知识。
(板书:可能性)二、摸球游戏1. 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第一个黑袋子)(里面都是红球)师:还想继续玩游戏吗?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
(板书:摸球)师:任意摸一个球,看看是什么颜色的?(1个学生摸4次)师指名学生上台并指导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
师:什么颜色的球?生:红色。
(放进去。
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师: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里面都是红球。
师:恩!如果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话,那么在这个袋子里再继续摸一个的话,应该是什么球呢?生:红球。
师:好的!按你们说的,我们来看看这个袋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拿出盒子里的透明袋子)师:你看到了什么?生:袋子里全是红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第2课时
主备人
王营镇小学 李惠
总第62课时
内容
可能性第98~9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新授课
目标
1.
2.
3.
通过摸球、装球、摇奖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将全班学生分3队:蓝猫队、米奇队、精灵队。(在黑板上分别贴上蓝猫、米奇、精灵头像)
宣布并示范比赛规则摸球比赛规则:每组选三位同学,其中一位同学摸袋中的球,摸5次,要求蒙住眼睛。另一位同学把袋子里的球摇一摇,让摸球的那位同学任意摸一个,并告诉大家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放进去。
(4)
(5)
(6)
2.
(1)
(2)
全班总结。
动手操作转盘
(师出示转盘)分析:观察一下,上面有几种颜色?猜一猜,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会指在哪里?
体验:请这几个同学转一转。其他同学看清并且记住,每一次指针会指在哪里。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应用实践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袋内球的颜色,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从每袋内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
我明天考试( )得一百分。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像这样是一定发生,可能发生,还是不可能发生呢?(举例说说)
开袋验证里面装的都是红球。
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呢?(板书:一定)
师:原来袋子里的球有问题。精灵队的同学为什么没摸到红球呢?(验证)在这样一个袋子里,想要摸到红球,可能吗?(板书:不可能)
为什么米奇队的同学有时摸到红球,有时摸到黄球呢?(开袋验证)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统计和可能性教案 北京版

师:不一定,这个小组可能是今天的冠军小组,别的小组经过努力,也有可能成为今天的冠军小组。
2、智慧爷爷觉得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非常棒,决定再和大家做个交朋友的游戏。看,他请来了一些小伙伴和大家来做好朋友。
(课件)分别贴有米老鼠,唐老鸭、蓝精灵,史诺比,机器猫,小兔,猫你想和谁教朋友呢?
⑶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感受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三)不可能。
师:大家在刚才的学习中表现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空袋子,同学们来往里面放棋子,怎么放才能让老师摸不出红色的棋子呢?
(小组合作放棋子,师生合作摸棋子。)
师:你们是怎么放的棋子?为什么老师总也摸不到红色的棋子呢?
师:老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么样呢?谁能用黑板上的词语说呢?(因为袋子里没有放红色的棋子,所以老师不可能摸出红色的棋子。)
(1)太阳从东方升起。(2)母鸡下蛋。
(3)明天考试我得100分。(4)人()会老。
于学生小组合作摸棋子,能够确保小组合作摸棋子的实效性。
此环节的追问——继续摸下去会怎么样?可以引导学生用“可能”解释摸棋子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可能”的理解。
学生自己设计放棋子方案,可以使学生在理解“一定”、“可能”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可能”,而且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3种可能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动口、动脑,使得学生对可能性的感受非常具体、生动。
小学二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通过猜球、摸球、装球等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
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里的事情教学准备:1、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1号袋(分里外2层)、1个透明袋、转盘。
2、每组2个口袋,1个装6个红球,1个装3个绿的和3个蓝的。
3、每组一个小正方体,写上1、1、2、2、3、34、老师准备3个黑袋子、3个透明袋、得星榜、图片、转盘等。
教学过程:一、猜球游戏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游戏,你们高兴吗?老师还想看看咱们班那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作得最默契。
师:下面咱们先来玩第一个游戏。
(猜球)请小朋友们猜猜老师的哪只手里有球?(学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
)师:一定在右手吗?(不一定)从游戏中,你们发现“猜球”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结: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测,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性”。
(板书课题)【教学意图:着眼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悬念的“猜球”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摸球游戏师:今天老师想在我们的数学课上举行一次摸球比赛,你们有兴趣参加吗?师:老师选2名同学上前来参加摸球比赛(一男一女,站在讲台的两边)你们认为今天谁会获胜?师:看来啊,同学们的意见并不统一。
这样吧,我们请在座的男同学为这位男生加油,成为他的拉拉队队员;请在座的女生为这位女同学加油,成为她的拉拉队队员。
二年级上册奥数(教案)第13讲:趣摸彩球

师:同学们,请你选择用“可能”、“一定”、“一定不”填一填。
我们先来看第一小题,二十几加五十几,()是七十多,说一说填什么?生:我认为“二十几加五十几,一定是七十多”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因为二十加五十等于七十,所以一定是七十多。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生:我不太同意,25+55=80,所以也有可能是八十。
师:你真聪明,25+55是不是满足二十几加五十几?生:是。
师:那说明二十几加五十几可能是七十多,也可能是八十多。
那这道题应该填什么?生:可能。
师:接着我们看看第二小题,有三个角的图形()是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生:有三个角的图形一定不是正方形。
师:为什么?生:因为正方形有四个直角,所以这个图形一定不是正方形。
师:真棒!我们再看看第三小题,三乘五()等于十五。
填什么?生:三乘五一定等于十五,因为乘法口诀我们背过。
师:是的,根据乘法口诀我们可以知道,三乘五一定等于十五。
板书:(1)二十几加五十几,(可能)是七十多。
(2)有三个角的图形(一定不)是正方形。
(3)三乘五(一定)等于十五。
练习1:(6分)选择“可能”、“一定”、“一定不”填空。
(1)掷出一个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1—6中的一个数。
(2)掷出一个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3。
(3)掷出一个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8。
分析:骰子上的点数是1—6,掷出一个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一定是1—6中的一个数,有可能是3,但一定不是8。
板书:(1)掷出一个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一定)是1—6中的一个数。
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和可能性》教案

Only those who respect themselves are more courageous to shrink themselves.(页眉可删)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和可能性》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预测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想教育: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能够预测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具准备:硬币、红球、黄球若干、空袋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同学们猜猜看,老师手里握着什么?(学生猜一猜)师伸手出示一枚硬币。
请大家再猜猜看,老师把硬币向上抛起,落下时会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学生猜一猜)看来,生活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下面,我们和这位老朋友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二、男女生摸球比赛1、游戏规则:选出的男女队员各2名分别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各摸十次,摸到黄球可以加一分,摸到红球不加分为男生准备的盒子:9个红球1个黄球。
为女生准备的盒子:1个红球9个黄球。
2、比赛开始(现在男女队员已经摸完球了,咱们来统计一下两队摸球的情况,老师记录。
3、仔细观察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女队获胜。
4、男生交流失败的原因。
5、得出结论:可能性有大有小。
(板书)师:为什么女生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男生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什么原因造成的?(板书:数量多少)集体交流:数量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的,可能性就小。
6、师:那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男同学服气吗?那我们再来一次公平的比赛。
(两个盒子装上同样多的黄球和红球,再来一次)比赛之前,大家预测一下,这次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学生猜一猜,到底会怎样呢?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渗透数量相等时可能性一样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2)》教案

可能性(2)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感知,导入新课1.回顾感知。
(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1)演示提问:教师出示一个空纸盒,放入5个红色棋子。
如果请你从纸盒中摸出一个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
(2)演示提问:教师在纸盒中再放入一个蓝色棋子。
如果再请你从纸盒中摸出一个棋子,这次会是什么颜色的呢?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描述。
(3)猜一猜,摸出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的可能性会不会是一样大的?2.揭示课题。
(1)揭示:摸出红色棋子和蓝色棋子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大呢?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这节课就用试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继续学习“可能性”的知识。
(2)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合作探究1、我会学习例2(1) 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摸课桌盒子里的棋,每组一个人只摸一次)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展示:()组摸到红,()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
(2 )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棋,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摸到红色()次。
摸到蓝色()次。
( 3)、各小组实验结果展示:2、我能很好的完成P45“做一做”(1)左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黄色区域占份,,指针停在色可能性大。
(2)右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蓝色占份.指针停在色的可能性小。
3、合作学习例3(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盒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
(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黄:红:(2)盒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我估计红球有个,黄球有个.(3)开盒子验证:三交流总结:比较后,我发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每个棋摸到的可能性是 - 的,但因两种棋不同,所以摸到两种棋可能性的大小不一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汇编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汇编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1】课题: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提问: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篇2】一、情景导入:1、请看,这是什么呢?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
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案案例与评析-可能性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听课记录和评课稿教学过程:一、猜球游戏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韦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要比一比6个小组中,哪个小组配合得最默契。
摸牌游戏。
提问:一定摸到红桃吗?(不一定)从游戏中,你们发现“摸牌”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结: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结果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测,可能是……,也可能……,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性”。
(板书课题)二、摸球游戏谈话:刚才我们玩了摸牌游戏,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拿出一个黑袋子,内有4个红球)猜一猜,这个袋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呢?指导学习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
放进去。
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引导:为什么在这个口袋中,XXX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业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
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出示图)那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板书:一定是红球)用“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提问:那你们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提问:请组长拿出里袋,看看是什么球?(黄球和绿球,随即出示图)提问:能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是红球)(请组长把黄球和绿球倒入小篮中,以供装球游戏中使用)用“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理想,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谈话:大家说得真棒!想不想继续摸球?请拿了2号口袋,试试你会摸出什么球呢?记住要按刚才的规则摸啊!学生分组活动。
汇报摸球情况:你们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黄球和红球)提问:猜一猜,老师在袋子里装了什么颜色的球请拎出里袋验证一下。
小结:袋子里装有黄球和红球,(出示图)你能摸到红球吗?那一定是红球吗?那会怎样呢?(板书: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小结:通过摸球游戏,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小学数学3.课题:青岛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6~98页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第二课《可能性》。
4.课时:1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①课本、本子。
教师课前准备:①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可能性相关的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②每组准备装有白色、黄色的小球若干个及双层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2.技能目标: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和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价值观念。
三、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将越来越重要。
统计与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推断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和掌握实践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知道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不可能发生,还要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可能性小些,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试验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这是一个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对生活中对某些生活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的推理、判断其结果。
四、教学方法:上课之前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可能性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1.能够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内容,但并不等于我们一定按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教学,我们应该按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形式进行改变,使教材为我所用。
如“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的是第1课时“可能性”,第2课时“可能性大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十一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设计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曲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田.重、难点1.重点: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2.难点: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2.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统计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教学准备例题插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例题插图:红红家的小院里养了—些可爱的小动物。
有哪几种?(鹅.小鸡.小鸭。
)你能把这几种家禽数一数吗?二、新授1.请学生说说可以用怎样的办法数出各种家禽的只数,再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办法表示各种家禽的只数。
2.请学生用摆图片的方法,一起对数据进行整理。
(逐步逐项出示象形统计图)3.讨论:你认为我们刚刚这种统计的方法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可以怎样改进?指出:通常我们在统计一些物体的个数时可以用一些符号来代替实物图,这样一来就比较方便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内容一如何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4.介绍:我们在数这些家禽的只数时,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实物图。
想一想:这时一个小方块表示多少?你会用方块表示吗?(学生动手摆一摆。
)5.出示一张方块统计图。
比较,这幅方块图与实物图相比有什么好的地方?(更加简洁、明了。
)提问:你看这幅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结:在分类数一些物体的数量时,我们可以用一些符号来表示每种物体的个数,这样会比较方便,同时也能清晰、明了地通过这样的统计图,获得你想知道的信息。
小学二年级《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段:小学年级:二年级教材版本:青岛版单位:潍坊渤海实验学校授课人:吴海云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发生的结果。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高数学思考能力;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一起上网看一个动画小故事,但是在看完动画故事的后要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
(播放动画《守株待兔》,教师适时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可能性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幸运之星”。
我们班今天可能会产生一位“幸运之星”。
那怎样才能成为幸运之星呢?先由老师在装着全班同学名片的盒子里抽出一位小朋友的名片。
再由这位小朋友在这个盒子里摸到一个红球就行。
“幸运之星”将获得一份神秘的礼物奥!想参加这次活动吗?那就赶快把你的名字写在课桌上的那张红色卡片上,写好后放到这个盒子里。
二、活动体验,深入探究(一)唤醒经验,渗透新知。
1、你觉得“幸运之星”一定会是你吗?(抽出名单后老师个别询问)2、(张开纸条揭晓)现在老师宣布:这位同学姓x,她是谁呢?(二)游戏激趣,梳理感知。
活动一:放绿球,感知不可能。
1、xxx小朋友现在是幸运之星了吗?要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红球)2、老师这有个空盒子,现在我往里面放两个球。
(往里放两个绿球)。
3、难道一点摸到红球的机会都没有吗?(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教学设计
上本课之前,我查阅了很多教案以及别人上的课,很多教案都是从头到尾都在摸球,我担心球会让孩子分心,并且孩子在实施球类游戏时会影响纪律,比如球掉了或怎么样。
所以我改用了卡片,并且讲卡片的颜色和数字合二为一,这样一份教具就可以当2份来用。
比大小数字时,孩子使用自己的四个数字,颜色组合时候将同桌2人的卡片合起来,共同组合颜色,孩子兴趣还是非常高的。
开始引入的时候我还是使用到了球,但是仅仅是在我的手里。
开始的抽名字和摸球拿礼物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反馈的效果很好。
我并没有将整堂课分三段来引出不可能,一定,可能这三个词,而是在一开始摸球的环节直接导出三个词。
因为我觉得孩子在生活中对这三个词的已经比较熟悉,可以直接进入游戏活动感知的阶段。
从比大小的可能性直接转入到抽4的可能性,连接很紧密和自然,孩子也是切身的体验到。
并且通过不同的组合颜色让孩子通过多种方式去表达一个结果。
通过卡片里的可能性大小直接升华到生活中抽奖的可能性大小。
最后让孩子自己填词和改错效果是一个检测。
《可能性》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99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教学重难点:
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自己设计不同的可能性方案。
教学准备:
盒子,2个红球,2个白球,名字纸条,一份小礼物,每个学生一份四色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利用小游戏引入本课关键内容,揭示课题。
1:抽一名学生上台。
老师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谁想要?只有一份哦。
这样吧咱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摸球,盒子里有2个球,摸到红色球就拿走礼物,摸到白色球就不能拿走礼物,看谁有本事拿走这份礼物!
谁想上来摸球?
汪老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咱们全班同学的名字,我来抽一个,抽到谁,谁就上来摸球,好吗?
有没有小朋友觉得一定能抽到我的?提问个别学生,你觉得能抽到你吗?
好,那我现在开始抽了。
好,请某某同学上台来!(问刚才说一定能抽到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感受?)
2:通过放球,引入不可能,一定,可能
A:盒子里是空的,老师现在放2个白球进去让他摸,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只有白球,他不可能摸到红球,就不可能拿走礼物了。
)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让他试试吧,来你摸三次试试。
果然都是白球。
那如果让他一直这样摸下去,你觉得会一直是什么结果?对,永远都是白球。
我们就说他不可能摸红球。
(板书:不可能)
B:那你们说怎么放?放红的?好,那我放2个红色进去。
你们想说什么?
(不同意,因为只有红球,他一定能摸到红球,一定能拿走礼物。
)
那继续让他摸三次试试吧,果然都是红球,如果让他一直这样摸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对,永远都是红球。
我们就说他一定摸到红球。
(板书:一定)
C:我放2个白球你们不同意,2个红球你们也不同意,那你们到底要老师怎么放球啊?
(放一个白的,一个红的。
)
好,听你们的。
现在让他摸,你们猜猜可能是什么结果?
摸三次,只要摸到红就拿走礼物。
赠送礼物。
我们说他可能摸到红球。
(板书:可能)
D小结:
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确定发生的,咱们就说它不可能发生或者一定发生。
还有些事情咱们是不确定它发生的,它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咱们就说它可能发生。
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二,游戏:数字卡片比大小
1,游戏规则:同桌2 名同学,随机抽一张卡片,比较大小定输赢。
4张彩
色卡片上分别写了四个数字,放后面抽出来,不许偷看。
来五局。
2,请几组同桌说说他们的几次的结果,有什么感受?
你一定能赢吗?可能有什么结果?可能赢,可能输,也可能是平局。
3:老师知道你们刚才抽的时候心里都在想什么,信吗?你们肯定都想抽到4。
对不对?为什么呢?因为4最大,如果你抽到4会怎么样?可能赢,可能平局,但是绝对不可能输。
三:为老师选卡片
老师要去参加卡片比赛的话,这里有三组卡片,为了让老师抽到4,你会给老师选哪一组呢?(出示幻灯片)
1:为什么给老师第三组呢?因为都是4,赢的可能性就大,可能会赢,也可能平局,但是不可能会输。
(幻灯片出示结果一定抽到4)
2:其次呢?第一组?为什么呢?因为有3有4,可能抽到4,也可能抽不到4。
(幻灯片出示结果可能抽到4)
3:剩下的第二组呢?为什么不要啊?因为没有4,就不可能抽到4。
(幻灯片出示结果不可能抽到4)
四:组合卡片颜色
我们现在初步体验了可能性,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同桌2个人合作,四种颜色的卡片,每种颜色各两张。
按照老师的口令来组合。
1:不可能是黄色的卡
不同的组合方式展示,只要对都予以肯定,并且让孩子自己说一说,
2:一定是黄卡
大部分学生是用2张黄卡组合的,很好。
那一张黄卡也可以吗?可以。
3:可能是黄卡
方法很多,多展示几种,多让孩子说一说。
4:扩展知识
卡片袋里,一张红,一张黄,我再放进去两张蓝色。
提问:如果我让你抽一百次,你觉得抽到哪种颜色的次数会最多?可能性会最大?为什么呢?因为蓝色最多,所以抽到它的可能性最大。
那我再放四张绿色进去呢?让你再抽五百次,你觉得抽到哪种颜色的次数会最多?可能性会最大?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绿色最多了,所以抽到它的可能性最大。
五:结合生活(超市抽奖)
老师前几天看到家乐福和乐购都在进行购物满一百元就可参加抽奖的活动。
奖品是个微波炉大奖!我们来看看。
(出示幻灯片2个抽奖箱)都是500张卡片,家乐福的抽奖箱里有10张奖券,乐购的抽奖箱里有15张奖券,你给汪老师点意见,我到哪个超市去参加抽奖,得奖的可能性大些呢?
提问三位学生并阐述理由。
六:填空和改错句
让咱们来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并且动脑子来做题。
幻灯片出示各种填可能性词语的句子,以及改错,阐述理由。
最后一题:期末考试,咱们班()考第一。
虽然我们都想自己班考第一,但是我们能冷静的分析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说出可能考第一这样的句子。
只要咱们越努力,考第一的可能性就?对!越大!
七:全堂小结
请生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
教学反思:
源于生活导入,使学生感受亲近的数学知识。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
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抽名字纸条以此来确定一位学生上来摸球,并且让孩子说怎么放球这一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练习看PPT中的球袋,“组合颜色卡片游戏”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最后通过抽奖让孩子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数学,虽然这是个提高题,但是反馈来看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难度。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人一课
《可能性》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新城实验学校
二年级数学组
汪恬
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