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油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油基润滑剂成分

油基润滑剂成分

油基润滑剂成分一、引言油基润滑剂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润滑剂,其主要成分是基础油和添加剂。

基础油是润滑剂中最主要的成分,而添加剂则可以提高其性能,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工业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基润滑剂的成分,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

二、基础油1. 基础油的定义基础油是指作为润滑剂中主要成分的石化原料。

基础油通常由石蜡、裂解汽油和重质蒸馏残渣等石化产品混合而成。

2. 基础油的分类根据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基础油可以分为五个等级:API Group I、API Group II、API Group III、API Group IV和API Group V。

其中,Group I是最低级别,Group V是最高级别。

- API Group I:由裂解汽油或重质蒸馏残渣制成。

这种基础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烃和杂质。

- API Group II:由Group I经过加氢处理得到。

这种基础油比Group I更稳定,含有较少的不饱和烃和杂质。

- API Group III:由重质蒸馏残渣经过高度加氢处理得到。

这种基础油比Group II更稳定,含有更少的不饱和烃和杂质。

- API Group IV:也称为合成基础油,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

这种基础油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成本较高。

- API Group V:包括各种非传统基础油,如生物基础油、酯类基础油等。

3. 基础油的性能基础油的性能取决于其组成、结构和加工方式。

一般来说,好的基础油应具有以下性能:- 良好的润滑性能;- 良好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 良好的清洁分散性;- 低挥发性和低毒性;- 良好的密度、粘度和流动性。

三、添加剂1. 添加剂的定义添加剂是指为了提高润滑剂性能而向基础油中添加的化学物质。

添加剂可以改善润滑剂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效果,并提高其抗磨损、抗氧化、清洁分散等性能。

2. 添加剂的种类添加剂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多种类型,如下所示:- 抗氧化剂:用于延长润滑剂的使用寿命;- 抗磨损剂:用于减少机件磨损;- 清洁分散剂:用于保持机件清洁;- 极压抗磨剂:用于提高润滑剂在高负荷下的抗磨性能;- 黏度指数改进剂:用于提高润滑剂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稳定性;- 泡沫抑制剂:用于防止润滑油产生泡沫。

api基础油质量标准

api基础油质量标准

API(美国石油协会)基础油质量标准是用于评估和分类润滑基础油质量的国际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润滑油的生产和应用非常重要,因为基础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润滑油产品的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API基础油质量标准:1. **API基础油组别**:API将基础油分为五个主要组别,分别是Gr I、Gr II、Gr III、Gr IV和Gr V,其中Gr I是最低级别,Gr V是最高级别。

这些组别基于基础油的物化性质,如粘度指数、硫含量、硅含量等进行分类。

2. **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衡量基础油在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的指标。

高粘度指数的基础油在温度变化时粘度变化较小,对于高温高压应用非常重要。

3. **硫含量**:硫含量是一个关键的基础油质量指标。

低硫基础油通常更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因为它们有助于减少沉积物和氧化产物的形成。

4. **硅含量**:硅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标准。

过多的硅可能会导致润滑油在使用时产生泥浆状沉积物,损害机器部件。

5. **酸值**:酸值是基础油中酸性物质的浓度,高酸值可能导致腐蚀和沉积物的形成,因此需要进行控制。

6. **色度**:色度是基础油的颜色指标,它通常与油品的纯度和清洁度有关。

7. **折射率**:折射率是一种用于确定基础油中杂质含量的方法,高质量的基础油通常具有较低的折射率。

8. **残炭含量**:残炭含量是指在高温下基础油分解后残留的残炭量,高残炭含量可能会引发机器部件的磨损。

这些标准和质量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和要求进行调整和选择,以生产出适合特定润滑油产品的高质量基础油。

API基础油质量标准有助于确保润滑油在不同工业和机械应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再生润滑油基础油团体标准(TCRRA 0901-2023)

再生润滑油基础油团体标准(TCRRA 0901-2023)

ICS75.100CCS E34团体标准T/CRRA0901—2023再生润滑油基础油Regenerated Base Oil2023-03-06发布2023-03-10实施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发布T/CRRA0901—2022再生润滑油基础油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再生润滑油基础油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包装、运输、贮存和取样。

本文件适用于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HW08类废矿物油(除去《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HW08类中071-001-08,071-002-08,072-001-08,251-001-08,251-002-08,251-003-08,251-004-08,251-005-08,251-006-08,251-010-08,251-011-08,251-012-08代号)为原料,经分子蒸馏或者减压蒸馏或者薄膜蒸发等前处理后,再经过白土精制或者溶剂精制生产的Ⅰ类润滑油基础油和加氢精制生产的加氢Ⅱ类润滑油基础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0石油产品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T265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GB/T387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GB/T508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5石油计量表GB/T1995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945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GB/T6540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GB/T7304石油产品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T9170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GB/T17040石油和石油产品中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SH/T0015501抗氧剂SH/T0059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SH/T0162石油产品中碱性氮测定法NB/SH/T0164石油及相关产品包装、储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19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旋转氧弹法SH/T0253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0604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型振动管法)SH/T0607橡胶填充油、工艺油及石油衍生油族组成测定法(白土-硅胶吸附色谱法)SH/T0657液态石油烃中痕量氮的测定氧化燃烧和化学发光法1T/CRRA0901—20232SH/T0689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SH/T0731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热重诺亚克法)SH/T0753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法(薄层色谱法)3术语和定义3.1废矿物油used oil矿物润滑油在润滑机械过程中,因受杂质污染,氧化和热的作用,润滑和保护性能降低,被更换下来的可再生利用的油。

基础油的规格划分

基础油的规格划分

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石蜡基基础油以俄罗斯和韩国产品质量最佳,国内来源主要由贸易进口后分销,进口此产品的企业有青岛森拓贸易有限公司、天津SK代理等。

此产品适合用作高档润滑油原料。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

粘度指数不小于60。

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和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LVI为低粘度指数中性油。

未规定最低粘度指数。

适用于配制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低凝点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LVI-60、LVI-75、LVI-100、LVI-150、LVI-300、LVI-500、LVI-900、LVI-1200以及LVI-90BS、LVI-230/250BS两个光亮油。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产品的主要成分,其质量对润滑油的性能和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国际标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

矿物油基础油是指从石油中提炼的原油,经过加工和精制而成的润滑油基础油。

矿物油基础油主要包括精制基础油和加工基础油。

精制基础油是指通过加氢精制、脱色和脱臭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基础油,其性能稳定,适用于高级润滑油产品的生产。

加工基础油是指通过溶剂萃取、分馏和加氢处理等工艺得到的基础油,其性能较精制基础油略逊,但价格更为经济,适用于一般润滑油产品的生产。

合成油基础油是指利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生物合成方法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

合成油基础油具有较高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高端机械设备的润滑。

合成油基础油主要包括聚α烯烃基础油、酯基础油和液态聚合物基础油等。

生物基础油是指利用植物油、动物油或微生物发酵油等生物原料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

生物基础油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可再生性,对环境友好,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的润滑需求。

在润滑油基础油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和工作条件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高速、高温、高负荷的机械设备,可以选择合成油基础油,以保证润滑油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对于一般工况下的机械设备,可以选择矿物油基础油或生物基础油,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环保性能。

总的来说,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每种基础油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合理选择润滑油基础油,可以有效提高润滑油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分类标准
类别含量/% 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MVI) <90% 80--<120 >0.03%
II类 (HVI) ≥90% 80--<120 <0.03%
III类(VHVI) ≥90% ≥120 <0.03%
I类通常是由传统的“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含量小于10%),含量高,热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的,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超高粘度指数:≥140 划分‘SN’油的粘度以 40℃运动粘度
很高粘度指数: 120--140 ‘BS’油的粘度以100℃运动粘度
高粘度指数: 90--120
中粘度指数: 40--90
低粘度指数:﹤40。

基础油标准

基础油标准

基础油国标是指对基础油进行分类和标准化的一种系统,是润滑油行业的重要标准。

基础油是石油加工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润滑油、工业油、汽油和柴油等领域。

基础油国标的制定过程包括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国内外比对和专家论证等环节。

通过对各种基础油样品的性能测试和分析,确定了基础油的质量指标和分类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对基础油的生产和使用起到了指导作用,还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基础油的贸易和合作.基础油国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指标:粘度指数、闪点、凝点、氧化安定性、抗腐蚀性、溶剂可溶性等。

其中,粘度指数是衡量基础油流动性的重要指标,闪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基础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凝点是指基础油在低温下开始凝固的温度。

氧化安定性和抗腐蚀性则是衡量基础油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
关键指标。

此外,基础油国标还包括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等。

这些国际标准主要针对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了分类和规范,以确保润滑油在不同的工况下具备所需的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基础油国标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基础油的标准和要求可能存在差异,这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此外,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现有的基础油国标可能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基础油的分类-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的分类-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的分类-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
1、I类基础油—溶剂精制基础油
溶剂精制基础油是通过选择性的溶剂对各组分的溶剂性不同,进行现选择性的去除非理想组分,保留理想组分,以改善润滑油的粘温性能和氧化安定性。

2、II类基础油—加氢基础油
加氢基础油是通过加氢工艺(加氢处理、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加氢精制、催化脱蜡),改变基础油化学组成,这样带来很多优点,其颜色、安定性和气味得到改善,粘温性能得到提高,对抗氧剂的感受性显著提高。

加氢基础油的特性:
①粘度指数高、低温性好、粘温性好;
②热稳定性、氧化安定性好;
③挥发性低;
④毒性低;
⑤与合成的PAO(α-烯烃合成油)相似。

3、III类基础油—YUBASE基础油
YUBASE基础油占世界三类基础油60%以上的市场,客户分布在美国、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全球许多国家。

YUBASE基础油的特点:
1)具有很高的粘度指数和氧化稳定性;。

基础油分类

基础油分类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 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例如:75SN、100SN、150 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

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 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 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

粘度指数不小于60。

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 -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 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和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润滑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分类标准一、概述润滑油是一种在机器内部各摩擦表面之间起润滑、冷却、防锈和清洁等作用的油类物质。

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应用场景,润滑油有多个分类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润滑油的分类标准,包括基础油类型、粘度等级、质量等级、特殊性能要求、应用领域、添加剂要求和环境温度范围等方面。

二、基础油类型1. 矿物油:由石油提炼得到的基础油,是最早的润滑油原料,成本较低。

2. 合成油: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基础油,具有较高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3. 生物基油:由可再生资源提炼得到的基础油,环保性能较好。

三、粘度等级粘度等级是衡量润滑油粘稠度的指标,通常用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等级进行标识。

常见的粘度等级包括:0W、5W、10W、15W、20W、25W、SAE20、SAE30、SAE40等。

四、质量等级1. API(美国石油学会)质量等级:API对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分类,常见的质量等级包括:API SF、API SL、API SM等。

2. 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质量等级:ACEA对润滑油的性能要求比API更为严格,常见的质量等级包括:ACEA A1/B1、ACEA A3/B3等。

五、特殊性能要求1. 高温性能:对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高温性能的润滑油。

2. 低温性能:对于低温环境下工作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低温性能的润滑油。

3. 抗磨性能:对于摩擦表面磨损较大的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抗磨性能的润滑油。

4. 抗氧化性能:对于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抗氧化性能的润滑油。

5. 清洁性能:对于需要保持清洁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清洁性能的润滑油。

6. 防锈性能:对于需要防止金属表面生锈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防锈性能的润滑油。

7. 导热性能:对于需要传递大量热量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润滑油。

8. 密封性能:对于需要保持密封的润滑部位,需要选择具有较好密封性能的润滑油。

基础油知识

基础油知识

基础油可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第Ⅰ类、第Ⅱ类和第Ⅲ类是矿物油;第IV类和第V类是合成基础油,合成基础油又可以分为:1、合成烃:如聚a-烯烃(PAO),烷基苯,聚异丁烯等。

2、酯类油:如季戊四醇酯,复酯等。

3、聚醚油:聚乙二醇醚等。

4、硅油:甲基硅油,乙基硅油等。

5、含氟油:全氟聚醚,氟硅油等6、磷酸酯合成润滑油最早用以满足军事需要,但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合成润滑油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民用领域。

合成润滑油不仅可以保证设备部件在更苛刻的场合工作,而且满足长寿命、环保、生物降解等方面更严格的要求。

合成基础油品种不同,表现不同的性能特点,以下为最常用的合成基础油的简介。

聚α-烯烃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最常见的一种合成烃,由α-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综合性能优良。

与同粘度的矿物油相比,粘度指数高,闪点高、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蒸发损失小,高温稳定性好,氧化稳定性好,抗水解能力强,积炭少,无毒。

而且与矿物油与良好的相容性。

由于聚α-烯烃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车用润滑油:汽油发动机机油、手动变速箱油、车桥油、自动变速箱油工业润滑油:齿轮油、蜗轮蜗杆油、空压机油、燃气涡轮发动机油、低温液压油、食品级润滑油合成酯酯类油最早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由脂肪酸和脂肪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脱水制得。

因反应的脂肪酸和脂肪醇的种类不同,合成酯可分为:多元醇酯、双酯、单酯等,而常用的合成酯基础油为:多元醇酯、双酯.通常来说,合成酯具有以下优异的性能:粘度指数高,闪点高、倾点低、低温流动性好,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蒸发损失小,高温稳定性好,氧化稳定性好,残炭少,润滑性能优异,毒性极低,环保、生物降解性能好。

缺点是抗水解性能差,对橡胶件的相容性一般。

总体来说,酯类油的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以下场合:车用润滑油:合成发动机油(聚α-烯烃中加合成酯),半合成发动机油(矿物油加合成酯)工业润滑油:空压机油、环保型制冷压缩机油、燃气涡轮发动机油、高温链条油、生物降解液压油、生物降解齿轮油、生物降解变压器油、轧制油以及金属加工液组分等。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矿物基础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为适应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艺和高档润滑油品种发展要的需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在2002年颁布了基础油正式标准,并于2009年进行修订。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新版《通用润滑油基础油》(Q/SY 44-2009)企业标准中,按HVIS(高黏度指数深度精制I类基础油)HVIW(高黏度指数低凝I 类基础油)MVI(中黏度指数低凝I类基础油)HVI(高黏度指数I类基础油)四个品种,II类村基础油分HVIH(高黏度指数加氢II类基础油)HVIP(高黏度指数优质加氢II类基础油)两个品种,III类基础油分VHVI(很高黏度指数加氢III类基础油)一个品种。

项目I II IIIMVI HVIHVISHVIWHVIH HVIP VHVI饱和烃/% <90 <90 ≥90≥90≥90黏度指数80≤VI<9595≤VI<12080≤VI<11110≤VI<120≥120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Ultra High Viscosity Index)(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基础油是炼制润滑油产品的重要原料,根据其化学组成和性能特点,可以将基础油分为不同的分类。

基础油的分类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以确保基础油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特定的要求。

1.按照石蜡含量分类1.1 非蜡基基础油非蜡基基础油是指在炼油过程中去除了绝大部分或全部蜡质的基础油。

非蜡基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低温性能,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润滑要求,如北方寒冷地区的机械设备。

1.2 蜡基基础油蜡基基础油是指保留了较高含量蜡质的基础油。

蜡基基础油由于蜡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润滑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润滑要求,如发动机和工业齿轮箱等。

2.按照硫含量分类2.1 低硫基础油低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低于0.03%的基础油。

低硫基础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适用于长期使用和高负荷润滑的设备,如航空发动机。

2.2 中硫基础油中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在0.03%至0.5%之间的基础油。

中硫基础油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润滑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设备的润滑系统中。

2.3 高硫基础油高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在0.5%以上的基础油。

高硫基础油在润滑性能方面较差,主要用于特殊工艺要求或特定工业领域,如军工设备或特种机械。

3.按照粘度指数分类3.1 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低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80以下。

低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大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小的场合。

3.2 中粘度指数基础油中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80至120之间。

中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好的黏滑性,适用于一般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

3.3 高粘度指数基础油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120以上。

高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小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场合。

综上所述,基础油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非蜡基基础油和蜡基基础油、低硫基础油、中硫基础油和高硫基础油、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中粘度指数基础油和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等。

常见油类基础油环烷油芳烃油矿物油机械油等技术指标相关参数特点与应用模板

常见油类基础油环烷油芳烃油矿物油机械油等技术指标相关参数特点与应用模板

常见油类( 基础油、环烷油、芳烃油、矿物油、机械油等) 技术指标、相关参数、特点与应用定义: 无准确定义, 一般仅指代润滑油基础油。

基础油的选择注意事项:1、相溶性: 有些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与添加剂的相溶性较差, 配出来的产品混浊。

2、腐蚀性能: 有些基础油含硫量高, 对铜片有腐蚀, 不能用来配有色金属切削油。

3、倾点: 南方用户, 基础油的倾点选择在0-5℃的范围, 而北方用户基础油的倾点一般要在-10℃以下。

4、闪点: 闪点低的基础油存在火灾危害, 而且油烟雾大, 污染工作环境。

特别是磨削油更要选择高闪点的基础油。

5、抗氧化性: 切削过程中温度很高, 基础油的抗氧化性如果不好, 切削油很快就氧化变质, 酸值升高, 对机床和工件腐蚀, 氧化产生的胶质, 粘在过滤网使油路堵塞。

6、配制低粘度油时: 要注意不能全部使用溶剂油, 因为溶剂脱脂性强, 很容易使操作者产生皮肤炎、红斑等, 要加入一部分粘度大一点的矿油和脂肪油。

常见基础油牌号: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 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例如: 75SN、100SN、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120BS。

分类1: 石蜡油、环烷油、芳烃油石蜡油( 液态石蜡)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分类: 轻质矿物油、一般矿物油, 前者比重及黏稠度较低。

组成: 主成分为石蜡( C18-30的烃类混合物, 主组分为直链烷烃( 80%~95%) , 少量带个别支链的烷烃和带长侧链的单环环烷烃( 两者合计含量20%以下) ) , 少量芳烃;技术指标:优点: 石蜡油挥发份少、闪点高; 芳烃含量低; 粘温性能、润滑性、抗氧化性好, 无污染;缺点: 低温流动性差用途:1、作为橡胶填充油, 广泛应用于IIR( 丁基橡胶) 、EPM( 乙丙橡胶) 、EPDM( 三元乙丙橡胶) 、IR( 聚异戊二烯橡胶) 、NR( 天然橡胶) 和一些热塑性橡胶作为橡胶填充油时与橡胶的相容性差, 加工性能也不如芳烃油和环烷油, 但石蜡油对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较好, 高闪点和低挥发的特性为橡胶制品加工提供了更好的耐候性和高温下挥发物小的特性。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基础油是指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润滑油原料,它是制造各类润滑油产品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基础油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基础油分类标准。

1. 根据粘度等级分类根据粘度等级的不同,基础油可以分为多个等级,常见的有SAE粘度等级和ISO粘度等级。

SAE粘度等级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用于标识发动机油的粘度。

常见的SAE粘度等级有0W、5W、10W、15W、20W、25W等冬季起动等级,以及20、30、40、50、60等运行温度等级。

ISO粘度等级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用于标识工业润滑油的粘度。

ISO粘度等级以数字表示,如ISO 32、ISO 46、ISO 68等。

2. 根据炼制工艺分类根据炼制工艺的不同,基础油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有溶剂抽提基础油、精炼基础油和加氢基础油。

溶剂抽提基础油是通过溶剂抽取石脂油或重质馏分得到的,其含有较高的杂质和不饱和烃,适用于一些要求不高的润滑油产品。

精炼基础油是通过精炼工艺对溶剂抽提基础油进行加工得到的,其杂质和不饱和烃含量较低,适用于一些对质量要求较高的润滑油产品。

加氢基础油是通过加氢处理精炼基础油得到的,其不饱和烃含量更低,质量更稳定,适用于高性能润滑油产品。

3. 根据石脂油含量分类根据石脂油含量的不同,基础油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重质馏分基础油、轻质馏分基础油和混合基础油。

重质馏分基础油是由原始原料经过蒸馏得到的,其石脂油含量较高,适用于一些对质量要求不高的润滑油产品。

轻质馏分基础油是由原始原料经过蒸馏得到的,其石脂油含量较低,适用于一些要求较高的润滑油产品。

混合基础油是将重质馏分基础油和轻质馏分基础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其性能介于两者之间。

4. 根据硫含量分类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基础油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常见的有低硫基础油和高硫基础油。

低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较低的基础油,其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对环境影响小。

API基础油分类

API基础油分类

美国石油学会和欧洲润滑油工业技术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共同提出新的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法.API基础油分类标准将基础油的主要化学组成(饱和烃、硫含量)和反映基础油综合特性的粘度指数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根据基础油的碳氢链组分、粘度指数和硫含量的多少,将基础油分5类,这个分类得到广泛承认和实际应用.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API Ⅰ类基础油API Ⅰ类基础油即常规基础油,采用传统的溶剂精制、脱蜡工艺生产,目前在基础油市场占居主导地位。

但API Ⅰ类基础油热氧化安定性不好,挥发损失大,粘度指数低,硫含量高。

在未来,这类基础油的生产和应用中将大大减少,在高性能润滑油产品中将完全不同.(68号基础油、46号基础油、32号基础油、10号基础油)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API Ⅱ类和Ⅲ类基础油API Ⅱ类基础油是常规减压瓦斯油加氢裂化尾油脱蜡以后的产品.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API Ⅲ类基础油因加氢裂化的原料不同,性质和组成也不一样,粘度指数可以从120到150,挥发度也不尽相同。

APIⅢ类基础油需要用氢含量较高的原料脱蜡,因此,API Ⅲ类基础油生产成本较高.(500SN进口基础油、400SN进口基础油、250SN进口基础油、150SN进口基础油)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基础油协议标准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基础油协议标准
b试验补充规定:1.加入0.8%T501。采用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天平,称取0.88g T501于250ml烧杯中,继续加入待测油样,至总重为110g(供平行试验用)。将油样均匀加热至50~60C,搅拌15
分钟,冷却后装入玻璃瓶备用。
2.建议抗氧剂采用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一级品。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基础油协议标准标准公司合同协议标准中国石化基础油机油基础油精油基础油四类基础油基础油分类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协议标准
----------------------------------------------------------------------------------------------------------------------------------------------------------------------------------
16.0
19.0~<
24.0
28.0~<
34.0
42.0~<
50.0
62.0~<
74.0
74.0~<
90.0
90.0~<110
120~<135
135-<
160
报告
GB/T 265
mm2/s
100C
报告
17-<22
22~<28
28~<34
色度,号不大于
0.5
1.0
1.5
2.0
3.0
3.5
4.0
5.0
5.5
90BS
120BS
150BS
外观
透明
目测a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国石油学会)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如下表。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但PAO边界润滑性差。

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油分类标准
类别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 类(MVI)V 90% 80Y20 >0.03%
II 类(HVI) > 90% 80Y20 <0.03%
III 类(VHVI) > 90% > 120 <0.03%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咼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山类油的性能可与聚a -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从外观上来说,精制程度越高的看上去就越纯净,所以三类颜色浅,一类颜色深
超高粘度指数:> 140 划分‘ SN油的粘度以40 C运动粘度
很高粘度指数:120--140 ‘BS油的粘度以100 C运动粘度
高粘度指数:90--120
中粘度指数:40--90
低粘度指数:< 40
通用基础油粘度牌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