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女勇士_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的开题报告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汤亭亭的《女勇士》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代文学中,“后殖民女性主义”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女性经验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等问题。
其中,女性作家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借助文学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倡女性自主。
汤亭亭作为当代中国女性作家,其作品《女勇士》也涉及到了这些问题,值得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进行探讨。
二、研究意义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描绘了一个女性蓝领工人挣扎生活、寻求自由的故事,既涉及到女性在工作生活中遭受的性别歧视问题,也探讨了女性在社会转型期间的自我寻求和自我觉醒过程。
该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关注,有利于促进对于城市中工人阶层女性地位和生活状况的关注。
同时,在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语境下,分析该作品还能够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在中国女性身上的影响及其后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探讨《女勇士》中女性身份的建构和挣扎。
具体分为以下方面:1.女性身份和道德准则:探讨汤亭亭如何通过女主角的经历反映中国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道德束缚和悲惨命运,女性如何在这种道德准则下挣扎。
2.工人阶层地位与女性命运:分析工人阶层女性的地位和生存状况,并探讨与议会制度的关系。
女性在此背景下寻求自由、寻找价值是如何发生的。
3.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影响:分析中西方文化对于中国女性的影响及其后果,分析在全球化进程中女性身份的建构和发展。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对汤亭亭的《女勇士》进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有望揭示出当代中国女性的现实处境和性别问题,并深入分析中西文化对于中国女性身份建构的影响及其后果。
同时,对于当代中国工人阶层的生存状况和存在价值进行探讨,对于促进中国社会公平和谐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103一、研究背景汤亭亭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士得顿市,是一位美籍华裔。
她从小在西方长大,甚至不会说中文,但《女勇士》的气质几乎全然是东方式的,可以说是华裔写作的一道奇观。
小说没有预想中激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代之以家族四个女性的故事——回忆的、想象的、纪实的、转述的,来合奏“我”面对自我身份问题时的复杂心声。
五则故事犹如西方的五幕剧结构,每一幕看似独立,实际形散神聚,女性故事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映照和共鸣。
小说还化用了相当多的中国古代文学典故,使全书呈现尤为鲜明的志怪、鬼神色彩。
《女勇士》是汤亭亭的处女作。
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描述了一个处于华人圈中的女孩的童年生活以及身边女性艰苦的现实生活。
作品中描绘了身处他乡、备受歧视、贫苦压抑的华人的生活状态,其中融合了关于鬼魂、仙风道骨和战斗的女英雄故事。
《女勇士》以女性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女孩的经历和成长,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和挣扎,在想象和现实中不断变换。
小说揭露了在中国封建传统观念遍布下和男权社会压迫下的女性的卑微和艰苦,展现了处于男权社会下的华裔女性的艰辛以及想要寻求自我价值所做出的努力,也体现了作者想要为长期处于男权社会压迫下中国女性和在美国社会受到歧视的华裔勇敢发声。
二、研究意义汤亭亭对中国神话进行改写,幻想中国是一个能产生“花木兰”和母亲勇兰式人物的国度[1]。
小说中的女性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限制,她们的父亲和丈夫都试图控制她们的行为和思想,让她们按照传统的女性角色来生活。
但是她们并没有被这些限制所束缚,她们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反抗和挑战传统观念的行为,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
小说通过描述几位女性角色的经历,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公,呼吁人们应该消除这些不平等现象,让女性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作者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但是都传递着相同的含义,旨在唤醒处于社会底层备受歧视和压迫的华裔女性,呼吁现代社会的女性要独立起来,冲破封建制度的桎梏,去追求自身的自尊和生活的自由,为自己而努力奋斗。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汤亭亭《女勇士》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汤亭亭《女勇士》作者:程忠若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10期【摘要】汤亭亭,美籍华裔作家,她成功地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是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
1976年她发表了其代表作品《女勇士》,小说以旧时中国社会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在唐人街华人区生活的小女孩,她的童年生活以及周围女性的现实生活,塑造了新时代下中国女人英勇的形象。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汤亭亭《女勇士》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几位华裔女性的不同形象以及深入了解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向读者们传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内心的声音以及想要表达的最真实的情感。
【关键词】汤亭亭《女勇士》华裔女性女性主义一、引言汤亭亭,美国华人小说家,她是华裔文学成功融入到美国主流文学之中的引领者。
1976年她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女勇士》,标志了华裔作家创作开始进入了美国文学主流。
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中,她运用大胆创新的手法,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英雄人物同小说人物相结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品的销售一直在前列,并多次夺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之后,她的处女作及成名作《女勇士》被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列入欧洲经典文学,因此汤亭亭在20世纪后期可以称为是最有知名度的华裔作家之一。
汤亭亭曾说过:“我为美国华裔而写作”,她以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掀起了美国社会人们对亚裔文化、种族以及性别问题的讨论热潮。
《女勇士》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色彩的小说,它以女孩成长的经历为序,描绘了美国唐人街华人圈生活的女主人公,在虚幻和现实中来回穿越,一方面通过妈妈讲的故事对旧时代传统中国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接受着美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女孩表现出了矛盾、质疑,种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女孩最终渴望寻求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
作品体现了华裔女性意识的觉醒、摆脱传统男权社会的渴望和寻求自我价值的女性主义思想,是在双重背景下华裔女性顽强反抗的心路书写,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内涵。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作者:王静曹永俐赵羽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6期内容摘要: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以女性形象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的成长过程,展现了华裔女性在面临白人统治的美国社会的多重压迫、身份被边缘化时为摆脱“他者”身份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
本文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作品中华裔女性的失语、双重“他者”身份以及重构自我身份的艰难过程,旨在通过身份重构这一过程来构建华裔女性勇士的新形象。
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身份失语自我他者汤亭亭(Marine HongKingston)是公认的当代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
她的三部获奖作品之一《女勇士》获得了全美图书大奖。
这部小说曾被克林顿赞誉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不仅如此,它还成为了大学课堂主修文学的学生必读作品之一。
它不仅标志着是华裔文学开始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吹响了华裔女性作家向权威挑战的号角。
国内外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权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文化批评等角度,很少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个角度来分析它。
本文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及其身份概念,以作品中六个女性形象为线索,分析其中三个弱势女性的失语状态及其原因,以及另三个女勇士们如何不为男权和帝国主义文化霸权所屈服、努力夺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并最终完成自我的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的。
一、理论框架: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及其“身份”概念1.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形成及本质后殖民女性主义来源于上世纪80~90年代西方社会理论体系的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是种族问题与性别问题相结合的产物。
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都认为女性和第三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拥有共同的社会背景及对手:其次.它们把白人男性的支配话语作为批判的靶子,代表了弱势群体的抗争;第三.它们都展现了从他者到自者的转变。
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本质可以归为以下三点:揭示了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生机制;对第三世界女性的失语与主体性的丧失进行揭露;揭露了西方霸权的本质,并涉及第三世界国家妇女为争取基本权力所作的斗争。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最新文档资料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最新文档资料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勇士》20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二次浪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一批女性主义作家,当代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的处女作《女勇士》(Women Worrier)于1976年发表后一举成功,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项大奖。
这部作品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多元文化中的经典范本,它标志着华裔文学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
在文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女性主义理论也兴起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它包括不同的女性主义流派。
其中,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由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奥波尼(Francoise d’Eaubonne)于1974年在《女性主义或死亡》(Le Feminism ou la mort)一文中提出的。
生态女性主义结合了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的思想,探讨了导致生态危机和女性危机的根源。
“人类对于自然的压迫和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都根源于西方传统哲学二元论,认为只有破除西方的二元对立,才能终结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使得女人、自然与男人、文明融为一体,建立一种非二元论的、非人类中心之义的和谐的生态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应该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人类对自然的压迫联系起来,因为自然和女性都是父权制社会中被压迫的对象。
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视角来分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一女性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和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
一方面,“女性的生产和生活的范围更接近自然,她们与大自然一同担负着孕育和养育生命的责任,她们的潜意识中有着一种与自然的亲和感,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她们更倾向于保护自然,更有责任也更希望结束人类统治自然的现状,通过重塑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治愈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促成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女性主义构建——解读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女勇士》中女性成长意识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女性主义构建——解读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女勇士》中女性成长意识王晓雪 沈阳大学摘 要:本文探讨《女勇士》中女性成长的意识,用虚构的幻想阐释女主人公的理想和积极生活态度,描写了边缘女性在两种文化、两个世界中的困惑、无奈与挣扎的历程、生活状态及觉醒意识。
她们的觉醒,努力打破男权文化霸权,重建女性文化的新秩序,帮助女性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女性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勇士;成长意识作者简介:王晓雪(1982.1-),女,满族,辽宁省本溪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142-01一、引言本文以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为研究对象,从女性成长角度出发讲述了作为少数族裔,特别是华裔女性,如何在充满歧视的环境中寻找自我,以及个人成长中的困惑与思考。
主人公在《女勇士》中有一个理想,就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父权制传统,以虚幻的方式对待不公平的待遇。
作为一个女性,她并没有被她的苦难所击败,而是试图活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最终成为一名女勇士。
二、虚幻的理想与积极的人生1、《女勇士》中的女性梦境《女勇士》中女主人公背负着双重压力,一个来自中国的民族身份,另一个是女性身份。
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劣势使她处于双重边缘。
书中女主人公利用女勇士的行为驳斥了那些“养女无用”的可恶言论。
书中小女孩的想象力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唐人街观念,她的价值观是由一个中国移民在成人世界建立的,以给予她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作者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美籍华裔女孩的精神世界。
女主人公不断地思考、审视、质疑、反抗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她试图找到一种方式或在恶劣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归属。
英雄围绕着“沉默”和“吐字”的体验,这是她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可以说她正在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在美国社会中安顿下来,继续着华裔妇女的生活历程。
2、女性为生存而挣扎《女勇士》中主角不仅改写了母亲的艰辛的成长故事,同时也是她接触其他女人的悲哀的命运和反成长之路。
女勇士形象的女性主义论文
女勇士形象的女性主义论文一、《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女勇士》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花木兰”的改编故事。
“花木兰”武艺超群,与丈夫一同率领军队推翻了皇帝的统治,并帮助村民与邪恶势力抗争,保护了村民的权益,在故事的最后“花木兰”选择回归家庭,照顾家人的生活。
“花木兰”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善良和贤惠,同时她也敢于向重男轻女的封建道德观念宣战,她以女性的身份寻求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在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都积极进取,既表达了女性能够独立于男性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也表示了女性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女性牺牲自己对家庭付出并不是受到社会或者生活环境的强制,而是心甘情愿的选择。
《女勇士》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女性勇兰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刻苦学习的勇兰,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用付出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也最终能够和丈夫团聚在异乡,开始了崭新的幸福生活。
而《女勇士》中的第四个故事正和第三个故事做出鲜明的对比,勇兰的妹妹月兰在姐姐的帮助下也来到了美国,但是她的丈夫已经从感情上背叛了自己,她也无法适应美国的生活,她没有像姐姐一样在生活的困境和苦难中持续学习和成长,她采取了消极和放弃的态度,放任自己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最后在精神病院里孤独、可怜地结束了人生。
两个故事中本来是姐妹的两个女性,她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本来都是相同,但是一个积极面对人生,为生活目标而积极努力;一个消极、悲观,被生活打击地抬不起头,也不愿意调整自己做出改变。
两个故事形成对比,突出了封建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尊重,也赞扬了新时代女性身上的自由、独立、坚强等美好品格。
《女勇士》中的最后一个故事讲述了新来到美国异乡的小朋友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精神压力,但是她以中国古代的蔡文姬为榜样,持续努力学习并调整自己去接受和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从不安、抗拒的心态转变为开朗和接受,她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内心的情感,精神力量变得强大,内心持续成长。
二、女勇士形象的杂交性小说《女勇士》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杂交性特征。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写作共6页文档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写作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虽然不如黑人文学和犹太文学那样大放异彩,却也在二战后逐渐崭露头角。
汤亭亭便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一位佼佼者,她的代表作有《女勇士》、《中国佬》和《孙行者》。
身兼族裔作家和女性作家两种角色,汤亭亭在作品中展现了承受双重压迫的女性命运。
本文将主要针对《女勇士》这部作品分析汤亭亭的女性主义写作。
《女勇士》的全名是《女勇士——一个鬼魂中长大的女孩记忆》。
整本书一共讲了五个不同的故事,但同时又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五个部分分别是《无名女人》、《白虎》、《巫医》、《西宫门外》和《胡笳十八拍》。
汤亭亭运用女性主义写作技法,不动声色地把这五个部分联系在一起,无情地鞭笞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充分地诠释了族裔作家的女性观。
在父权社会中,男女的社会地位并不平等,旧中国社会的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尤其严重。
在旧中国,女性必须遵从三从四德,女性从一出生就不被看好,“女孩子是饭里的蛆虫”、“养鹅都比养女孩子实惠”;[1]45等女孩嫁做人妇之后,她的命运主宰者便由父亲变成丈夫,“丈夫可以杀死不服从的妻子,孔夫子说的”。
[1]193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在封建社会没有价值,完全不是独立的个体,女性的命运可以被他人摆布。
《女勇士》以《无名女人》的故事开篇。
无名女人是叙事者的姑妈,因为通奸罪被乡邻唾弃迫害,最后走投无路,自寻短见。
通奸在封建社会是奇耻大辱,但是承担罪责的总是女性。
叙事者在文中暗示姑妈的通奸可能是被迫的,而姑妈没有反抗,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服从于男性。
然而不管这种通奸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最终倒霉的还是女性。
无名姑妈不但受到了肉体上的凌辱,还受到了精神上的摧残,甚至都不能生下孩子。
在父权社会压迫下,无名姑妈不能为了自己的名誉奋起反抗,只能保持缄默,最后她选择了自尽。
原本死亡应该可以为她的悲剧画上句号了,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一个失去贞洁的女人就是家族的害群之马,她的家族和乡邻对她没有丝毫怜悯之心,认为她的曾经存在是丑事一桩。
浅析《女勇士》形象的杂交性
第22卷第1期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3月 V ol.22,N o.1JOURN AL OF XINXIANG EDU CATION CO LLEGEMAR ,2009 浅析《女勇士》形象的杂交性Ξ程 昊(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7)摘 要: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成功地改写了花木兰的故事,借此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华人女性形象———女勇士。
这个女性形象具有现代西方女性的独立性和反抗性,同时也保留了某些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呈现出典型的后殖民杂交性。
该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中国女性的刻板形象,同时也表达了汤亭亭对中国父权文化和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压迫的反抗。
关键词:花木兰;《女勇士》;杂交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3325(2009)01Ο0054Ο03作者简介:程昊(1976Ο),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助教。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汤亭亭是第一位对美国主流文化产生广泛影响的华裔女作家。
其处女作《女勇士》在1976年出版,当年即引起轰动,销售量至1991年已超过45万册[1](P239),这部小说在美国华裔文学界引发了一场著名的文学论战———关公战木兰。
因其影响力该书被选入美国大学课本,成为被广泛研究的华裔文学作品之一。
[2](P200)汤氏在该书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将母亲给她讲述的中国古典故事《花木兰》进行了大胆改写,塑造了一位武艺高超的女性形象———女勇士(the w om 2an warrior )。
表面上,这个故事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木兰诗》的翻译,但是若仔细研读,便不难发现,汤亭亭笔下的女勇士已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华人女性,汤氏对其进行了创造性改写。
笔者以为,在这部小说中,汤氏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华人女性形象,该形象既具有现代西方女性的独立性与反抗性,同时也具有一些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这使得其既不完全属于西方,也不完全属于东方(neither the one nor the other),而体现出一种双重混杂的特性,这种混杂特性正是霍米巴巴所指的典型的文化杂交性。
种族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融合———多元视角下的《女勇士》解读
种族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融合———多元视角下的《女勇士》解读作者:周媛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4期⊙周媛[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摘要:《女勇士》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较为典型的女权主义文本,作家汤婷婷也因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与创作形式备受评论界关注。
作为第一代华裔美国人的代表,汤婷婷的该部作品也反映了华裔女性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一方面,该作品表现了被压抑的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向男权社会的挑战与复仇;另一方面,作品也折射出华裔这一特殊群体在美国社会大环境背景下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与追寻,是一本集中了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两种形式的范本。
关键词:《女勇士》种族主义女权主义一、叙述方式的多样性与叙述视角的多元化《女勇士》表现了一种混合的形式,包括作者的自传、传记、神话和传说,以及历史的重建。
在作者所叙述的五个章节中,每一章都展现了一个女性人物,或者是女性角色(女儿、学生、战士、作家),这都提供了代表女性身份的一个模型。
例如第一章节的女性角色无名女子(家里的姑姑,也就是作者的姑姑),第二章节的白鹤拳的发明人——少林寺一个教练的女儿、花木兰的影子(作者理想下的自己和对于花木兰故事的补充),第三章出现的乡村医生(即作者的母亲勇兰),第四章西宫门外(即勇兰的妹妹月兰),第五章羌笛野曲(作者真实的童年以及作者的妹妹),这一系列女性形象也形成了小说中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的风景线,成为承载汤婷婷女性主义性格的不同载体。
这种角色的多样性并不是要澄清,而是要提出身份的谜团。
“这种叙述的形式就是要明确表达这种力量,以及介于中美之间、过去与现在之间、神话与现实之间、真实与虚伪之间的对撞、冲击,也正是这些矛盾塑造了汤婷婷的性格。
”她试图寻找一种声音来表达她和母亲之间的特殊关系,并借此理解在封建时代的中国,以及混杂着不同的性别认知的美国文化下,妇女们是如何才能与外界产生联系的。
结果是,这样的复合型叙事声音是十分复杂,而且让人困惑的。
后殖民视域下《女勇士》的东方书写
后殖民视域下《女勇士》的东方书写摘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该书引用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典故、传统习俗、神话传说等,与受压迫、受歧视的美籍华人生活结合在一起,连缀出一系列东方书写。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东方书写;刻板印象;他者化由于西方国家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西方人总是傲慢地认为自己是最强大、最先进、最完美的,而东方与他们不同。
这种身份差异包括文化差异、种族差异和性别差异。
1.《女勇士》中关于文化认同差异的东方书写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泛亚运动在美国出现,它认为亚裔美国人应该在美国社会中被视为少数族裔。
与此同时,该组织希望在文学中建立亚裔美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在美国获得法律地位,这挑战了英美两国的经典文学。
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女勇士》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自出版以来,这本书收到了许多评论家的评论,批评金斯敦在书中对中国文化的体现。
一些批评人士认为,金斯顿的演讲女勇士是扭曲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故事旨在迎合美国主流社会,而批评金斯顿的作品只会加强东方刻板印象在美国社会,而不是创建一个真正的中国文化的形象(麦迪逊268)。
在回应人们对他扭曲中国文化的指责时,林艾米解释说,金斯敦实际上是在“通过写错误来纠正错误”(凌158)。
同时,在许多涉及后殖民主义的主题,文化身份的问题是最常见的:文化身份的探索在后殖民时期,殖民人民的文化表达,前殖民作家的阻力在后殖民时期如何表达他们的身份困境等。
因此,对美国文学的文化研究也可以从东方主义的角度来进行。
中国文化在美国华人文学中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对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的产物。
西方人是傲慢的,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对中国人有一种主观的刻板印象。
他们认为中国人民是野蛮和粗鲁的。
例如,《女勇士》的第三章描述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西方人相信基督教,所以它不吃不洁净的食物。
他们认为那些吃得太多或吃得太多的人都是野蛮和粗鲁的。
在中国,有一些传奇中的英雄,如唐朝的伟庞和清朝的高忠。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女性形象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女性形象作者:杨哲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6期摘要:在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中,“姨妈月兰”柔弱温婉、逆来顺受,是帝国文化霸权压迫下的牺牲者;“母亲勇兰” 聪颖独立、大胆倔强,是中美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觉醒者;“无名姑姑” 渴望爱情、傲对死亡,是向父权、夫权及族权抗议的鸣警者;“我——花木兰”替父从军、建功立业,是用武力与父权、王权和帝国文化霸权抗争的女勇士;而“诗人蔡琰”则是成功言说自我、永垂青史的女勇士。
本文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揭示这些女性形象对扭曲化和刻板化女性形象的颠覆,为新时代女性言说自我,与男性权威进行对话创造了飞越的可能,从而有助于推动中西异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五个女性形象;主体意识;后殖民女性主义作者简介:杨哲梅,26岁,硕士研究生,本科主修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美文学方向硕士生,研究专长为英美文学和华裔美国文学。
参与张喜华教授主持的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交际中的东方主义》和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贾斯汀·希尔中国题材作品透析》,论文《中西木兰形象对比》发表在《中国文化研究》(季刊)2009年第3期,现从事英语专业英美文学和大学本科英语课程的教学,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071-02《女勇士》全书依次讲述了无名姑姑、花木兰、母亲勇兰、姨妈月兰和诗人蔡琰的故事。
无名姑姑没有名字,花木兰习武立功,母亲勇兰学医治病,姨妈月兰疯狂至死、诗人蔡琰歌以咏志,这五个女性形象代表了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次为自在自然、自知自觉和自强自为三个阶段。
自主自认阶段表现为女性处于奴仆地位,缺乏主体意识,无为而终其一生。
自知自觉阶段表现为女性开始觉醒,主动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完善,并付诸行动争取男女平等。
论汤亭亭《女勇士》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义 批 评 家 克 里 斯 蒂 娃 ( r tv ) 出 , 的是 话 语 或 文 本 与 K i ea 提 s 指
其 他 话 语 或 文 本 的关 系 。在 存 在 借 用 、 语 或 典 故 的 地 方 , 引 互 文 性 尤 为 明显 。 ] ’ 此 , 有 一 些 批 评 家 根 据 上 述 产 口( 因 也 生互文性的艺术手法直 接将互 文性定 义为文本 间 的拼贴 、 抄 袭 和 戏 仿 等 。 当然 , 些 手 法 并 非 到 了 后 现 代 才 产 生 , 这 早
英雄的故事 , 深受 启 发 , 想 成 为 花木 兰那 样 的 女 勇 士 。然 也
《 虎 山 学 道 》 改 写 和 拼 贴 运 用 得 最 集 中 的一 章 。 中 白 是 国 人 所 熟 悉 的花 木 兰来 自于 宋 代 郭 茂 倩 编 的《 府 诗 集 》 乐 中 收 录 的 - 首 南 北 朝 时期 的 乐 府 民歌 《 兰 辞 》 一 木 。这 首 乐 府 诗 讲 述 了一 个 叫木 兰 的 女 孩 , 扮 男 装 替 父 亲 上 战 场 杀 敌 , 女 建 功 立 勋 之 后 拒 绝 了朝 廷 的 封 赏 , 回 家 乡 与 亲 人 团 聚 的故 返 事 , 了 称 颂 木 兰 的 才 干 , 宣 扬 了 一 种 孝 敬 父 母 、 君 爱 除 还 忠 国 的 品质 。这 个 故 事 到 了 汤 亭 亭 笔 下 , 发 生 了 大 量 的 变 便 形 。首 先 , 兰 不 是 从 一 个 “ 木 当户 织 ” 闺 中 少 女 直 接 披 挂 的
种 戏 仿 。 ] 3 ) 仿 也 可 以 “ 对 前 文 本 进 行 转 换 , 挪 [ (0 戏 4P6 指 或
女性原则的丧失与重构--汤婷婷《女勇士》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原则的丧失与重构--汤婷婷《女勇士》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许娟;杨贤玉【摘要】基于自然和女性的密切联系及其共同受掠夺、压迫的命运,生态女性主义者倡导推翻父权制世界观,强调自然和女性的觉醒以及她们的自身价值。
在《女勇士》中,汤婷婷通过揭示月兰和无名姑姑等女性悲惨命运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为读者展现了女性原则逐步丧失的过程。
同时又通过母亲勇兰等角色展示女性如何从自然元素中汲取力量,从而实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原则的构建。
汤婷婷的和谐生态观,是建立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Based up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women along with the same destiny of both being exploited and oppressed, eco-feminists advocate the overthrow of patriarchal world view and meanwhile remark that nature and female should be awakened and realize their self -values. In The Woman Warrior, Kingston exhibits the process of loss of female principle step by step by exposing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origin causing females’ miserable tragedies like Yue Lan and the nameless aunt. On the other hand, she also demonstrates how females obtain power from nature thus achieving awareness of self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female principle through some characters such as Yong Lan(“my mother” ) . In a way, Kingston’ s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ecology is to establish a ecological and sustained society where human beings and thenature, males and females are equal based on mutual de-pendence and walk towards common prosperity in harmonious development.【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女勇士》;女性原则;生态女性主义;和谐生态观【作者】许娟;杨贤玉【作者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十堰 44200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十堰 44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与女性运动结合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
“他者”身份的颠覆——《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第 27卷 第 6期 Vo1.27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J0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收稿 日期 :2011一D4—12 作者简 介 :石岩 (1986一 ),女 ,四川屏 山人 ,硕士研究 生,研 究方向 :英关文学。
67
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
2011年 6月
人 主流 文化 ,他们 在追 寻美 国梦 的过程 中 ,仍然 遇到 各种 各样 的阻挠 和挫 折 。他们 被迫居 住在 封 闭隔离 的美国唐人街 ,鲜有机会能摆脱种族隔离 ,更不用说 进入白人上流社会了。” 为了生存 ,华人移 民在 美 国作为边缘性群体艰难地挣扎着。在同一社会内 部 ,“他 者 ”必 将 受 到 主流 文 化 的 排 挤 ,压 迫 与社 会 隔离 。“他 者 ”是 沉 默 的 ,话 语权 完 全 掌握 在 代 表 主
作为华裔子女 ,熟悉的华裔生活环境消失 了,取而代 之 的是 白人 的英语 学 校 ,在 这 里 他们 就 必 须 要 改说 英语 。美 国白人 的语 言 就是 英 语 ,这也 是 他 们 在社 会中主流身份 的标志。在 白人 的环境 中,华裔学生 敢 大声地 读课 文 ,但 是 一 旦 被 叫 来 单 独说 话 就 会 感 到很害怕,不敢表现 自己。作 为“他者 ”的华裔 ,同 主 流社 会 的隔离 和在 美 国社 会 习 以 为常 的沉 默 ,使
2011年 6月 Jun.201 1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看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看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作者:伍爽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8期⊙伍爽[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4]摘要:20世纪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在美国文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汤亭亭作为美国当代华裔女性作家凭借其处女作《女勇士》成为20世纪美国华裔文学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本文将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并探索汤亭亭在写作过程中的内心历程。
关键词:《女勇士》后殖民主义女性形象■一、《女勇士》与后殖民女性主义20世纪70年代之前,作为少数族裔的华裔在美国这个多民族多种族的文化大熔炉之中,一直都处于被排挤的文化边缘。
由于华裔身份地位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无法得到肯定,因而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漫长而艰辛。
20世纪70年代后,经过华裔作家的不懈努力,华裔文学创作终于步入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
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融入了汤亭亭自身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生存的所感所想,通过对各类女勇士的描写,体现出汤亭亭作为处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美国华裔女性的反抗意识。
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评论界逐渐将代表种族问题的后殖民理论和代表性别问题的女性主义相结合,发展成为“后殖民女性主义”。
这两种理论之所以能够融合,是因为二者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和共同的斗争对象,两种理论都具有代表“少数群体”的特征,两种理论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国际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使第三世界妇女的处境更加艰难,对性别歧视的抗争必须与反种族歧视的抗争以及反殖民主义的抗争结合起来。
由于后殖民女性主义涉及对于种族、阶级、性别的讨论,因而更加适合作为分析包含民族、阶级、性别问题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的理论。
一方面,在美国作为少数族裔的华裔遭受着来自西方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在华裔内部,女性又遭受着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性别歧视。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女勇士》中种族与性别压迫下的女性反抗
读·闻·观51摘要:美国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所面临的关于种族、性别等多重压迫问题。
后殖民女性主义关注阶级、种族、性别等多种因素对女性造成的压迫,为少数族裔女性的反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也为华裔女性作品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女勇士》中不同女性对命运的反抗。
关键词:《女勇士》;后殖民女性主义;女性反抗一、《女勇士》与后殖民女性主义美国华裔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文学主流的边缘地位,华裔身份在美国主流社会中得不到肯定,华裔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直到70年代后,华裔作家的作品才引起大家关注,华裔文学由此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华裔女性作家的创作为美国华裔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
1976 年出版的《女勇士》是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处女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不仅标志着华裔文学开始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吹响了华裔女性作家向权威挑战的号角。
[1]该作品反映了汤亭亭在美国社会所受到的种族、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对自身矛盾身份的所思所感,进而描绘了五位不同身份的女子如何在种族与性别的压迫下对自身命运进行的反抗。
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民权运动尤其是女权运动的持续影响,也离不开批评界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关注,“后殖民女性主义”由关注种族问题的后殖民理论以及反抗父权、关注性别问题的女性主义相结合发展而来。
两种理论都处于反中心、去权威的社会背景中,关注主流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可以说“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联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在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后殖民女性主义关注种族、性别、阶级等多种压迫对第三世界妇女的影响,使得该理论更适用于研究包含了民族、性别等多种问题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品。
美国华裔女性除了要遭受西方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外,还要遭受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少数族裔女性的反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从枝头麻雀到凤凰涅槃的变异--《女勇士》中华裔女性身份的建构
从枝头麻雀到凤凰涅槃的变异--《女勇士》中华裔女性身份的建构陈发荣【摘要】《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打破了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女性刻板形象,重构了华裔女性身份的新形象。
从第一代华裔而言,他们一直处于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找不到自己的身份,中美文化的冲突使得他们成为“双重他者”,远离中国文化,不被中国接受,处于美国文化边缘,不被融入美国主流文化。
汤婷婷通过《女勇士》试图解读华裔美国人长期以来对自己文化身份寻找定位的过程,从身份坚守到“他者”尴尬地位,再到身份的重构,重新构建了“双性同体”的性别身份。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汤婷婷;《女勇士》;身份重构;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作者】陈发荣【作者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4引言《女勇士》的出版奠定了汤婷婷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华裔文学界的领军人物,汤婷婷的一生致力于关注美国华裔女性的命运及生存状态,她对华裔女性的失语感到痛心,强烈希望美国主流社会认同华裔女性的身份[1]。
《女勇士》中着重描写了几位华裔女子的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命运,旨在表现她们遭受着性别和文化的双重压迫,并且她们在这一压迫中所做出的反抗和斗争。
《女勇士》试图通过重构华裔女性的身份,期望实现少数族裔在美国主流文化中能够实现平等交流,并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
汤婷婷的《女勇士》从出版伊始就备受关注,1976 年荣获三项大奖:非小说类最佳图书奖、安士菲尔德·任尔夫种族关系奖及《女教师》杂志奖,在1997 年,汤婷婷因《女勇士》获得美国人文国家科学奖,被赞誉为“当今在世的美国作家之中,作品被各种文选收录率最高、大学讲坛讲授最多、大学生阅读得最多的作品之一”[2],足以见得,《女勇士》在美国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简评《女勇士》的女性形象
简评《女勇士》的女性形象作者:丁云凤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1期摘要: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讲述了五个关于女人的故事,渗透了作者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
她批判了封建父权制度,呼吁女性应当象作品中的“花木兰”、“勇兰”一样独立自主。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简要评述小说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父权制度;华裔女性;沉默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026-01汤亭亭的《女勇士》,是华裔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性质的小说,研究它对了解华裔人民的生活状况很有价值。
小说讲述了华裔小女孩“我”成长过程中听妈妈讲的或自己感受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无名姑姑是在“我”青春期时妈妈告诫“我”珍视名节的反面教材,“我”不愿长大后象妈妈讲述的华裔女孩子一样做人家的佣人,所以产生“花木兰”女英雄的幻想故事。
在“我”长大一点后,母亲“勇兰”讲述的她自己的故事,让内心软弱的“我”象母亲一样独立,敢作敢为。
“月兰”姨妈的故事给“我”很深的触动:女人如果没有自我意识,一味依赖男人,迟早会遭到男人抛弃。
最后,“我”在妈妈的启发下学会了自我意识的表达。
在这些故事中,汤亭亭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华裔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些困惑与挣扎,渗透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
无名的姑姑和疯掉的月兰姨妈是汤亭亭表达自己女性主义思想的反面例子。
“花木兰”和和行医捉鬼的母亲是汤亭亭呼吁女性自强自立的正面形象。
汤亭亭不但表达出华裔人民在美国生存的艰难,而且还深刻表达出她的反抗父权制度,提倡女性权利的女性主义思想。
“无名姑姑”叙述了年轻人举行了急速婚礼后了“金山”,多年不回。
新娘在新婚夜晚第一次见到丈夫后便开始遥遥无期的等待丈夫归来。
这样的安排是以男性的需求为中心,抹去了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可悲的是女性传统的沉默使得她们对此既无反对也无抗议。
“我”的无名姑姑也是这样被留在家里,但毕竟她青春年少,丈夫的缺席和人性的冲动使得她憧憬一位情人,并做出了违背当时村民所认可的社会道德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3期2005年5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8 No.3May 2005《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王 胜1, 吕 娜2(1.大连轻工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辽宁大连116034;2.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1)3摘 要:后殖民主义可谓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结合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使文学批评领域更加丰富和新颖。
这里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汤婷婷的经典之作《女勇士》进行批评实践,给予这位处于双重文化边缘的作家及作品一个全新的诠释。
关键词:汤婷婷;《女勇士》;后殖民女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5)0320111203Post2colonial Femini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man W arriorWAN G Sheng1, L V Na2(1.School of I nternational Comm unications,Dalian I nstitute of L i ght I ndust ry,Dalian116034,China;2.S chool of Forei gn L anguages,J ilin Universit y,Changchun130021,China)Abstract:Post2colonial criticism is a hotly discussed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Its combination with feminist criticism has given birth to a new theory of criticism:post2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This new approach has created more varieties in literary crit2 icism and made theory more adaptable to reality.This paper first investigat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post colonialism and feminism,and then attempts to apply this theory of criticism to The Woman Warrior by Maxine Hong Kingston to examine an2 other interpretation of this classic work.K ey w ords:TAN G Ting2ting;T he W oman W arrior;post2colonial women 《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1976)堪称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受到热烈的欢迎。
它的文学成就和热销的程度在美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至今仍是美国学生的必读书目,也被很多欧美学者当作当代美国文学、女性研究、族裔研究等学科的必读教材。
这的确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正如克林顿所赞誉的那样,因为它标志着华裔文学在美国主流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开始。
汤婷婷已经成为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直到今天读者大众和评论家的热情仍不减当年,人们试图从多重视角解读这部作品。
有的对它的体裁产生争议,它是一部小说?一部历史题材作品?一部自传?一部传记或者是一种奇怪的混合体?有的从文化冲突和民族矛盾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也有的从女性主义的立场进行评论,但很少有人把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起来对其进行评述,本文就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探讨这部经典之作的意义。
将性别问题与种族问题联结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是20世纪80-90年代在后殖民主义理论影响下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后殖民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结合形成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使文学批评更加丰富和新颖。
它之所以能把这两种理论结合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和共同的“斗争对象”,即都以在西方社会占统治,占优势地位的“白种男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话语”作为批判对象,代表了弱势集团对强势集团的抗争,实现了从“边缘”向“中心”的突破,所以二者在西方是互相支援、互相发明的。
后殖民女性主义同第三世界女性主义一样,不同意把妇女受压迫状况仅仅归结为是父权压迫;她们认为,国际上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秩序加重了第三世界妇女的艰难处境,而反对性别歧视的斗争必须和反对殖民主义及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女勇士》将中国神话、传说和戏剧故事与她的祖先漂洋过海希望实现美国梦的经历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并—111—3收稿日期:2004212210作者简介:王 胜(19672),男,吉林白山人,大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吕 娜(19782),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生动表现了华裔母女两代人在文化和生活道路上的差别和冲突。
一、女性主义声音受到美国社会女权运动的影响,很多美籍华裔女作家意识到她们在华埠父权社会的边缘地位,汤婷婷也是如此。
在父权制统治的社会里,女性被定位为低劣、从属的客体。
《女勇士》的第一部分,“无名女人”讲的就是“无名氏姑妈”,因与人私通生了小孩,被视为有辱家族荣誉,分娩的当天被村里人抄了家,她被迫抱着婴儿跳进家中的水井;家里人在她死后禁止任何人再提起她的事情及名字。
由此,这位姑姑就成了“无名女人”(No Name Woman)。
姑姑是中国男权社会中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代表,她的悲剧反映了所有“越轨”女人的痛苦命运。
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里没有人会把一个女人当作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看待。
她们从小所受的教导就是“顺从”,即顺从一切男性。
婚前听父亲的,婚后听丈夫的,丈夫死后听儿子的。
小说中被殖民妇女没有说话,并非因为她们在历史中没有发过言,而是因为作品没有提供她们发言的空间。
汤婷婷把这一部分作为整部作品的开头也表明了她作为女性无声却强烈的反抗。
斯皮瓦克曾批评德里达说:“德里达没有考虑到‘女人’这一符号穿越正统本文的暴虐时的不确定性。
”[1](P91)她在其重要论文《属下能说话吗?》中宣称,作为殖民地的下层妇女(属下妇女)的“他者”,“受到双重的掩盖”,“在属下阶级主体被抹去的行动路线内,性别差异的踪迹被加倍地抹去了。
问题不在于女性对叛乱的参与,或性别劳动分工的基本规则,这二者都‘有据可查’。
相反,既作为殖民主义历史编撰的客体,同时又作为叛乱的主体,性别的意识形态建构一直是以男性为主导的。
在殖民生产的语境中,如果属下没有历史,不能说话,那么,作为女性的属下就被更深地掩盖了。
”[2](P125)“属下能说话吗?”,斯皮瓦克回答说:“属下不能说话”。
因此,作为知识分子的女性有责任为她们说话,汤婷婷在这里就充当了这个角色。
《女勇士》的副标题“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也是对男性权力话语的颠覆。
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是以男性活动为主的语言纪实;换言之,历史是男性的、纪实的。
但这两点在该书中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一,男性从《女勇士》的历史前台隐去。
书中主要人物花木兰、蔡琰、无名姑姑、母亲、女儿都是女性,她们生活的历史、回忆和故事都是女儿从女性的角度看到的女性的历史。
作者以女性为主的历史置换男性话语的历史,擦去了历史的男性书写特征。
其二,与纪实性传记叙事结构不同,《女勇士》是以回忆为手段来书写历史,即使有人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有自传的性质。
回忆这一手段使事实与幻想、过去与现在、真实与虚构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以男性书写为主的纪实性传记的樊篱,给女性书写以历史的叙事力量。
以上两个方面颠覆了历史的男性话语特征,达到了重塑历史和强化女性话语的目的。
作者不仅在叙事策略上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倾向,在情节构建中女勇士的斗争历程也充满了艰辛的、顽强的反传统和反男权思想。
女勇士从小就具有强烈的反抗情结。
年幼的主人公一听到“养女等于白填,宁养呆鹅不养女仔”时,就大哭不止;当她得知学好功课被认为是只能给未来的公婆增添光彩的时候,就决定“再也不拿A了”;她“坚决不做饭”,因为这样会符合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当母亲强迫她去送错药的药店索要糖果以除晦气的时候,她感到荒唐,难以忍受;她不理解姨妈古怪离奇的举止行为,讨厌华裔移民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憎恨母亲对于家族历史的诡秘态度……。
女儿的种种叛逆行为都是通过母女之间的冲突展开的。
这里,因为传统的中国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已经在母亲心中根深蒂固,她已经成为父权至上社会的代表。
而母亲本身也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她在代表男权社会的同时,也表现出勇士般的反叛精神,母亲把禁止再提起的“无名氏”姑姑的往事告诉了女儿,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父权社会统治的反抗。
女儿对母亲的态度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厌恶甚至憎恨以母亲为代表的荒谬诡秘的陈规陋习;另一方面,“在母亲的具体行动及所诉说的故事中寻找力量,以真实和想象两种方式面对并通过了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考验与挑战。
”[3](P162)在7岁的小女孩心中,她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女性被歧视、受压迫的现实状况,所以她想尽力摆脱这种命运。
在精神世界里,她幻想自己是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像爱国英雄岳飞那样把家仇国恨刻在背上,像女英雄穆桂英统率千军万马,肩负着国家、民族和家庭的重托,成为一个真正的女英雄。
在现实生活中,她反对性别歧视,顶着严酷的厌女现实,自强不息,仍然努力学习,读完大学并走上了职业妇女的道路。
这是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之能力与价值的肯定。
就像法国文艺理论家巴塔耶夫所说:“反叛比革命更加彻底。
”[4](P39)二、后殖民主义文本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旨是批判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种族主义是殖民主义的产物,它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
后殖民女性主义宣称,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侵略是以男权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其加重了第三世界妇女受压迫的状况。
父权制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狼狈为奸。
因此,在反抗父权制的同时,必须反抗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
性别歧视并非女性问题的唯一根源,必须将种族压迫、殖民结构及帝国主义等政治问题纳入抗争范围,才能使广大妇女获得真正的解放。
散居于美国各地的中国人,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地遭受着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
例如“排斥中国人法案”,驱逐、反对亚洲移民的法律等,都拒绝中国人及其他亚洲人的正当的公民权利。
就汤婷婷本身来说,作为美籍华裔,她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很难精确地—211—区分在中国和美国中,谁是他们,谁是我们,很难确定自己的真正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