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新人教版必修1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高一物理组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在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用心细心耐心专心恒心1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提出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和法国天文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一、力学: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9、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选修3-1、3-2)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后人利用该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物理学史知识汇总
物理学史知识汇总科学家主要贡献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理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意大利1638年,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笛卡儿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牛顿英国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德国 17世纪提出开普勒三定律;卡文迪许英国 1798年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库仑法国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密立根美国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e=1.6×10-19C昂尼斯荷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奥斯特丹麦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洛仑兹荷兰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笛卡儿法国第一个提到“动量守恒定律”安培法国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原子内部有环形电流)法拉第英国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在1821年,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电生磁”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
亨利美国最大的贡献是在1832年发现自感现象汤姆孙英国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普朗克德国量子论的奠基人。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爱因斯坦德国提出光子说(科学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总结出质能方程:(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普吕克尔德国德国科学家发现了阴极射线。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一、力学:(必修1、2)1、(1)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通过科学推理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2、(1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第一定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运动定律)。
(2)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3、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4、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5、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利用第谷对行星运动的观测数据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三大定律;6、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7、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8、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doc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我整理的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一、力学: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胡克定律;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8、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选修3-1、3-2)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后人利用该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3、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18、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19、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20、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2)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9、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我整理的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一、力学: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9、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选修3-1、3-2)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后人利用该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2.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引入了运动学的概念,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3、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第谷观察行星运动的大量数据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第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学生版
物理学史专题一、力学(必修一、必修二):1、(P46-49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P68牛顿第一定律)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必修二P55追寻守恒量------能量)3、(P33行星的运动)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 ",古希腊科学家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提出了"",大胆反驳地心说。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在的观测数据基础上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4、(P40万有引力定律)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利用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P42海王星,笔尖下发现的行星)二、电磁学:(选修3-1、3-2)5、(P2美国科学家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命名为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命名为负电荷;P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e= )6、(P6库伦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利用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P10和P1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8、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9、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0、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11、(P8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
12、(P87-88)法国物理学家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学史归纳(高考必备)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总结(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新人教版)必修部分:(必修1、必修2 )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 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高考高中物理学史及热学、原子物理考点总结一、力学: 1.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 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3. 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4. 20 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 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 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 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 牛顿于 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二、相对论: 9.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0. 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X 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1.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 c 不变。
2022届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人教版
2022届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人教版)补充:1、19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伦琴)、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和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2、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3、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4、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质子、中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的-1/3 或2/35、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一、“十大人物及九发现”1.汤姆生发现电子,建立了原子的“枣糕模型”;2.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3.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42He147N→178O11H(实验用放射源放出а射线)4.玻尔提出了氢原子模型;5.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6.玛丽·居里和玻埃尔·居里(大居里)通过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及其衰变规律;7.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42He94Be→126C10n8.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小居里)用α粒子轰击铝箔,探测到中子和正电子,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42He2713A→3015c2。
二、“四大核变”及应用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括α衰变和β衰变);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质子、中子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3.重核的裂变(以23592U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4.轻核的聚变(以21H和31H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
普朗克
德国
量子论的奠基人。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爱因斯坦
德国
提出光子说(科学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墨翟
中国
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斯涅耳(数学家)
荷兰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托马斯•杨
英国
在实验室用小孔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试验)
泊松
法国
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泊松亮斑从反面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库仑
法国
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密立根
美国
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e=1.6×10-19C
富兰克林
美国
解释了摩擦起电的原因,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欧姆
德国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昂尼斯
荷兰
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查德威克
英国
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射性更强的钋和镭。
伦琴
德国
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该实验表明了原子内质量和电量的分布,并没有揭示原子核的组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玻尔
丹麦
量子力学的先驱。吸取普朗克、爱恩斯坦的量子概念,提出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
贝克勒尔
法国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法拉第
英国
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在1821年,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电生磁”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
亨利
美国
最大的贡献是在1832年发现自感现象
麦克斯韦
英国
总结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指出光就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
赫兹
德国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焦耳和楞次
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奥斯特
丹麦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洛仑兹
荷兰
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笛卡儿
法国
第一个提到“动量守恒定律”
安培
法国
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原子内部有环形电流)
2011年高考物理学史复习专题
科学家
主要贡献
伽利略
意大利
1638年,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7世纪)
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
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把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用一根针多次改变小球的悬点,摆球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得到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
伽利略在1683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抛体运动。
牛顿
英国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
德国
17世纪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卡文迪许
英国
1798年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多普勒
奥地利
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总结出质能方程:
康普顿
美国
借助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解释了散射光的波长改变的现象
德布罗意
法国
提出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物质波 (p为动量p=mv)
普里克
德国
德国科学家发现了阴极射线。
卢瑟福
英国
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