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根据淮安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为顺利推进“智慧校园”行动计划的实施,保证智慧校园各子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推广的顺利进行,决定成立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智慧校园工作组负责业务子系统建设和后期应用推广。

一、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智慧校园建设的方案与计划的制订,部署、协调、指导、督查各应用系统的建设、实施、推广和应用。

组长:陈娟

副组长:张志东蒋瑞明马兆勇

二、智慧校园一期各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组如下:

1.教务系统应用组

组长:刘庆厚

工作职责:

(1)提出并确认系统需求,协调开放原有教务系统接口,整理原教务系统相关数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2)制订教学资源建设及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方案、策略,组织教师及学生进行系统使用培训。

(3)配合学生系统组确定迎新、学生管理系统流程及相关功能的使用。

(4)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学生系统应用组

组长:陈闯

工作职责:

(1)提出并确认系统需求,审核、确认学生管理系统功能,整理、统一学工相关数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功能使用培训。

(2)制定、审核数字迎新流程方案和系统功能,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对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数字迎新系统培训;

(3)制定、审核电子离校流程方案和系统功能,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对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毕业离校管理系统培训;

(4)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办公系统应用组

组长:杨珺

工作职责:

(1)提出并确认系统需求,确认办公系统工作流程方案、提供组织机构和教职工基本信息数据;

(2)负责审核、确认OA办公系统功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功能使用培训。

(3)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4.门户系统应用组

组长:王小松

工作职责:

(1)提出并确认系统需求,及信息服务门户、学校网页、微信云平台各栏目、框架等基本信息数据内容,制订各栏目信息发布流程及规则。

(2)负责审核、确认统一信息服务门户(校外门户、校内门户)、微信云平台功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功能使用培训。

(3)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5.技术组

组长:吴轩

工作职责:

(1)负责拟定建设内容及设备需求规划;

(2)负责项目建设期间的具体技术实施工作;

(3)负责校园数据中心、终端设备的建设、管理及维护;

(4)负责数字化校园平台,包括数据交换中心平台、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管理和维护;

(5)负责制定、审核业务系统集成方案、用户权限以及系统数据交互方案、数据标准,监控各个业务系统数据交换流程,审核、确认系统功能;

(6)负责交换设备、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各个服务器安装位置的确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7)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重点工作

1.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逐步推进1000M光纤进校、100M光纤到班,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慧化的学习、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2.搭建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学开展智慧教育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

3.整合和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教学资源。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挖掘具有区域特色、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4.全面使用或对接国、省、市、县提供的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和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系统,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的智能化管理。

5.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中小学数字化学习试点基础上建立智慧课堂示范点,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应用。依托智慧教育云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个人及机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6.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能力,利用省教师教育网,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城乡、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学术交流合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