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所遇到的难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提升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所遇到的难题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7%和5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产销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企业重规模增长、轻技术创新、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等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上眉梢值得探讨的难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

从产销规模来看,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全年新车销量1.8%,连续两年在1%以上。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突破了100万辆。这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

在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三电”技术水平也进步明显。三元正极材料的能量型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最高已经达到220瓦时/公斤,模块比能量最高达到140瓦时/公斤,而动力电池系统价格下降到了2.5元/瓦时以下。

驱动电机技术比电池技术发展更快,特别是精进双电机“负载分配”电驱系统,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相关产业体系的构建,从区域上来看,我国已建成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中原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

此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现在包括国企、民企都在积极地参与商业模式创新,众筹建桩、“互联网+”等创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公共场所、单位内部、居民小区、高速公路边,充电设施建设全面推进。2016年全国新建的公共充电桩达到10万个以上,这一数字是2015年的10倍。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充电服务网络已初步实现规模化运营。

成就耀目下的隐忧

尽管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各方面进步也有目共睹,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并不牢,国际竞争力也还不强,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产业按下“快进键”,一些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浮现。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高,推动了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但在新能源客车、货车领域,目前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苗头,动力电池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在进一步加剧,需要引起企业警惕。

由于准入和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享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良莠不齐,部分企业过度依赖补贴政策,提质降价的动力不足,当前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只是一场序幕,国际化竞争来临之时才是真正的考验。

中国的企业必须冷静地看到,产销规模大,并不等于竞争能力强。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技术基础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欠缺、品牌影响力不足等。一些带有文化色彩的软实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远非“一日之功”。

解决难题的关键

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确实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基础设施、整车能效,以及动力电池成本、重量、安全等,但这并非没有解决办法。以电动化为核心,将轻量化、智能化与其相结合,实施一系列技术创新,产品是有竞争力的。事实上,这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战略目标。

衡量企业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就是看其是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华东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电动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浙江今日阳光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独立研发并已取得多项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新能源汽车产业最核心技术当然是“三电”,但是随着汽车电动化、轻量化与智能化的融合发展,现在包括充电和蓄能技术、激光雷达,以及轻量化的新材料、石墨和锂等上游关键技术与资源也是企业需要掌握的,这些技术和资源已日益成为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立足的必需品。

用户永远都只会为更好的体验买单,电动汽车用户痛点的解决,除了靠技术进步,还需要靠商业模式持之以恒的创新,这就需要企业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创新的方向,以及如何创新更有效。所谓“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只要持续保证创新的用户属性,才能制造出更多的符合用户体验的产品,这在任何行业都是试金石,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受众群体也决定了这是保持创新、解决难题的一道良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