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五步法——读、品、想、悟、比
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并重 五步一导
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并重,五步一导一、总论1.教学并重教,是传授,讲授。
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任何创新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替代教授法。
所以,在当代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学”的教育理念下,也绝不可忽视甚至轻视传统的讲授法。
2.五步一导五步:①读——熟读、背诵、吟咏②思——描述译文、体悟情感、把握技法③说——发言:文意文情文法④析——讲解求深求广求全⑤读——吟诵其中②③④三步是循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一导:对学生的引导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二、五步分述1.读——熟读、背诵、吟咏操作流程:齐背诵+个背诵+齐读+自读+个读+齐读具体操作:背诵是唯一的预习任务,所以先背诵就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其分为齐背和个背。
先齐背诵是检查预习,更是为了调节课堂学习的情绪与氛围。
齐背诵后进行读的指导:正音、重音、节奏、情感。
再个背诵,抽查2-4人,同时进行读的指导。
要求学生注意读诗词的方法,齐读,检查指导效果,再进行读的指导,要求学生出声自读,把握诗词节奏情感,调整自己的读法。
可鼓励学生个读表演,展示自我读诗词的风流,师生通过评价表演,再次进行读的指导,最后,齐读——展现读成果的同时,调动课堂氛围,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工作。
目的:以读带动学生对诗词的体会读的指导:字音,节奏,感情。
读不仅是为了检查预习情况,也是为通过读整体感知词的感情基调和丰富内涵,为解读文本做铺垫。
(三)、思——描述词文、体悟情感、把握技法1.活动:学生对词上片进行描述性翻译。
要求:①结合注释,出声做描述性翻译②杜绝参考资料,有问题同桌讨论③再有问题举手向老师提问④限时6—8分钟⑤教师在巡视中引导点拨⑥要对学生进行文意提问2.提问:思考词上片的感情和技法?目的:在思考和讨论中,使学生抓住词中形象,体会景色描写,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对词进行描述性翻译,这是鉴赏词的基础。
然后,再体会景后的情,理解词中的情景关系。
这是鉴赏词的重点。
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好古诗词
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好古诗词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大都有为难情绪,有的甚至是畏之如虎。
我邻居家有一小孩,今年读高二。
有一次他对我讲,他们的语文老师课讲得不怎么样,却很厉害。
当我问怎么厉害时,他说他们老师有一次在讲完一篇文言文后让他们背诵,不想背诵就50遍。
结果他选择了抄50遍。
可当我问他抄的是哪篇文章时,他却说不出题目。
让他随便说两句文中语句我来猜一下,可他尽然一句也记不起来了。
后来还是通过翻书才找到那篇课文,原来是李煜的《虞美人》那首词。
我当时很纳闷地问道:就这么短的一首词,你背不下来也就算了,可抄了50遍,你却连题目都记不住,真是不可思议。
可他却振振有词的说:“我压根就不想学古文,看着头就疼,再说我们现在讲的是白话文,写的是白话文,古文也不用,学它干吗?老师上课,满嘴之乎者也,一会儿什么使动用法,一会儿什么宾语前置,搞得人头昏脑胀,枯燥无聊极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选择抄50遍。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如果说是一篇叙事说理性较强、语句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学生不感兴趣那也罢了,可是像《虞美人》这样语言优美,内容精深的诗词,学生也望而却步,那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究竟问题出在哪呢?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呢?我想这主要是我们师生对文言文教学价值认识的偏差所造成的。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识》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而长期以来我们文言文教学一直重在它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了它的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
就连有很高文化艺术欣赏价值的古诗词的教学也深受此偏差的影响,出现了讲的多、读的少,理解分析能力训练的多、思维表达能力训练的少,以致缺乏对古诗词审美鉴赏创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古诗词特点我们不妨将古诗词学习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精心设问,促进理解。
古诗词特点是:语言简炼,内容精深,往往一句一词乃至一字含有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和经典典故。
学生单从字面很难理解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问,以启发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教会学生五步走,古诗词教学不用愁
教会学生五步走,古诗词教学不用愁当今中学生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古诗文,三怕写作文”。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一处死穴,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面对灿若繁星的古代文化瑰宝——古诗词,中学生们却一片茫然,没有热情,缺乏好奇,止步于文化殿堂之外,无法领略千年文化的底蕴,吮吸不到古典文学的乳汁,这无疑将对中学生的成长造成残缺和畸形。
不少的语文老师也苦于无良方可医,带着无奈和焦虑,把古诗词的教学简单化——单纯地阅读、背诵和默写古诗词。
近年来中考语文引入古典诗词赏析后,激发了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意识,增强了中学生对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热爱。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仅停留在读读背背上,还不知如何去欣赏诗词优美的句子,意蕴无穷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存在有朦胧的“意会”却缺乏清晰表达的现象。
尽管初中学生阅读古诗词还只是一些比较浅易的,但如果只“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教学就难以有好的效果。
我在古诗词教学上,经过长期的摸索、尝试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古诗词五步教学法: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赏诗句。
一、解诗题诗词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解读诗词题目,以达到管中窥豹的目的。
1、教会学生通过解读题目了解诗词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常识中国古典诗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诗到词,由词到曲,有它自身的特点。
像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古诗和乐府,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绝句有五绝和七绝;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诗的对仗与押韵、律诗的四联名称、词的标题与词牌、曲的宫调与曲牌等知识。
所以,在学习诗词以前,要让学生有意识地从题目中过滤出这些方面的知识加以了解,熟悉了文体特点和文化知识,对学习诗词其他方面的知识都大有裨益。
古诗文“五步”教学法等
古诗文“五步”教学法等作者: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5年第01期一、解诗题,初步感悟有的诗题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
如《春日》一诗,只要引导学生先弄清题目的意思,这首诗的内容大体上就了解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步感知诗意是学习一首古诗的起始,因而,其认识是粗浅的、表层的、概略的。
二、知作者,体悟背景优秀的诗歌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与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首先要了解诗人,为此,每学习一篇古诗之前,教师都要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诗人的资料,以便进一步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
三、明诗意,重诵读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文的学习要从读中品味,体会它的音乐美、建筑美。
特别是古诗,短短的几句话,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的特点是语句优美,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
在教学中,读的方式也要多样,如配乐朗诵、独自朗诵、大声朗诵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诗的韵律美。
四、想诗境,悟诗情诗歌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最精粹的语言,往往一句诗就是一个镜头,一幅画卷;一个字就蕴含一片深情,融入缕缕情思,可谓“字唯其少,意唯其多”,要领会其中的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除了反复吟诵之外,还要用心灵去品味,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一幅幅画面,当学生脑海中产生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他也就欣赏到诗歌的美妙了。
五、再创造,展现能力每一首诗学完后学生都会感觉到意犹未尽,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挖掘学生的个体的创新潜质,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内容,自行做诗。
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林口县莲花镇教育中心小学王净)1.消除自卑感,与人交往要有勇气,不要怕生人;要把自己的想法用最简洁的语言和对方表达清楚;2.寻找与交流者感兴趣的话题与之交流;3.在与他人交流中多学习他人说话的方式和方法;多注意对方表达语言的表情及动作;4.平时写一些交流日记,总结与他人交流时的经验,扬长避短,不断进步;5.交流时注重自己站立姿势及坐姿,给别人以完美的形象;6.多阅读一些指导口语交际的书。
“五步法'轻松完成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之“五步法”轻松完成杨峪河镇柿园小学王涛从教20年来,本人一直坚守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由基础的字、词、句教学做起,达到说话与写话的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我发现当中最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基础巩固的最重要一环节莫过于古诗的教学了。
因为纵观所有小学语文教材,古代诗歌不尽占有一定比例,更是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也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 直接影响到学生初中、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
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古诗教学呢?------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大家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如下“五步”进行,一定能够在轻松完成应有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读古诗。
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所以,在古诗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始终要以学生的“读诗”为本。
首先要求学生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遗字,不添字。
然后变换各种不同朗读方式,如齐读、独读轮读、对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体会到读古诗的乐趣。
其次,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朗读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借助一切有利条件扩大学生的古诗朗读视野。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便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经过大量诵读,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出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
同时,在诵读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丰富联想,将诗歌艺术的魅力内化。
当然,在读古诗的过程中,一定还要要注意紧抓最基础的字音和断读及语气,从而拓展至所有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当中。
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作者:凌丽芳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第03期我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所以在小学古代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让学生读出韵律美,想象诗文描述的画面,使学生入情入境,领悟其中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从而实现古诗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总结出古代诗词“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解诗题,知诗文古诗题目是诗文的眼睛,所以古诗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明白诗中写的是什么,为理解古诗的意思打好基础。
如在教学高年级古诗《春夜喜雨》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喜”字的意思,教师应当教学生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即喜欢之意,从而使学生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加深对全诗的了解,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中低年级中的大多数古诗题目很简单,学生一看就能明白。
但是,有一些古诗题目却需要学生进一步领会。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猜猜看,让学生对字面有初步的理解,待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后,再进一步理解题目。
如三年级的古诗《望天门山》中,“望”就是看的意思,那么,李白在这儿望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呢?这就需要学生去诗中寻找答案。
第二步:明诗意,重方法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
为了让学生领悟诗意、诗情,教师应教给学生解读古诗的方法,并针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诗、去交流,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再通过自己的诵读体会这种感情。
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教师可以提问:“‘桃花谭水深’与‘汪伦送我情’有什么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他们之间浓浓的情意。
在中高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哪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如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语序、补省略等。
由于中高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句,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步:抓诗眼,赏佳句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凡在关键处字炼得好,便能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即所谓的“诗眼”。
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小学古诗词“五步”教课法在古诗词教课中,因为文言词语许多、意义浓缩性强,且内容时空跨度大,加之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对历史背景与生活环境缺少认识,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使得他们在学习古诗时有必定的阻碍。
所以正确、深入地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成为学习中的难点。
这就要讨教师在古诗词讲堂教课中采纳灵巧多样的教课组织形式,更好地给学生供给学习古诗词的平台,激发并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不单能背并且会学。
一、以读入诗,看图初悟这里的“读”是让学生初读诗词,整体感知,对古诗词有一个大体认识。
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碰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而后,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这里,教师可相机范读。
增强这一环节,才能充足发挥诗歌的抒怀、审美的艺术成效 ,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 ,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才能被诗中的感情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识。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首古诗词都配有中国画,这些图常常从某些角度揭露了诗意。
教课中,要充足利用这些图画,指导学生察看图画,让学生学会看图联合诗歌说话,初步感悟诗歌讲的大体内容。
如第八册课本古诗《农村四月》中,光景的描绘仅寥寥几字,要让学生领悟到光景的“葱绿”“风趣”,离不开有色彩的配图。
赏识图画后,学生能更好地感觉到旷野无边无际的绿,以及农村四月人们一片繁忙的情况。
二、创境解题,知人论世现代的古诗词教课除了能够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情境,让学生经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去理解诗题外,更要讲究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既是阅读赏识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种基本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方在二年级教《赠汪伦》时,我给学生叙述汪伦奉邀李白的妙闻:汪伦是唐时泾县人,喜与文人订交李白与汪伦在桃花潭每天朝夕相伴,喝酒论诗,赏析美景,友谊深长。
数往后李白辞别,汪伦特赠名马 8 匹,官锦 10 段,亲身将李白送至泾川岸边。
古诗教学五步法
古诗教学五步法【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条雄奇瑰丽的诗歌艺术长廊。
那些精美绝伦的作品,以其洗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湛的表现艺术为我们展现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还能够让学生吸收文化的深层智慧。
笔者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诗歌教学五步法”,即读、品、想、悟、比。
【关键词】:古诗五步法读、品、想、悟、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要在有意识地积累中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这是诗歌的教学方向,但当下,诗歌的教学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即学生学习诗歌是为了迎合考试,无法从审美的角度提升对诗歌的认识和鉴赏。
如何将诗歌的美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呢?一、读:首先要重视诗歌朗读教学,初中的诗歌,大多是绝句和律诗。
诗歌的行数、字数及声韵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句式工整对仗,合辙押韵,这就形成了诗歌独特的韵律美,诵读时,悦耳动听,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音乐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只有让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美,在反复的诵读中"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寻绎其意味",才能理解古诗强烈的抒情和深沉的意境。
因此,在诗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
以读促进诗歌的教学,把读作为诗歌教学的手段也是目的,贯穿于诗歌教学的课堂。
如初读诗歌,教师可以进行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或二三节拍,如“山山/唯落晖”或二二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这是诗歌朗读教学的最基本的一步,其次,诗为心声,诗歌是诗人感情的真情流露,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再读诗歌,可在分析诗歌写作背景和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读出诗人的感情,一首诗歌可包含作者多种复杂的情绪,如《使至塞上》,有一个人单独出使边塞的孤独,有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还有对边塞雄浑壮阔之景的赞叹,亦有对守关战士的敬佩,多种感情同时出现在同一首诗歌里,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大意的前提下,投入细腻的情感,读出诗人不同的心境,方能将作者复杂的情绪传神地表达出来。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中教学古诗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五步教学法是一种
常用的古诗教学方法,由中国古代文学家杨绛提出。
五步教学法,
顾名思义,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了解古诗、品味古诗、背诵古诗、朗读古诗和创作古诗。
接下来,本文将逐步阐述小学语文古诗五步
教学法。
第一步,了解古诗。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理解古诗
的意境和含义,同时教师要慢慢解释诗歌中的生字和生词,帮助学
生了解整体意思。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音乐、视频等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第二步,品味古诗。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深入品味古诗,体会古诗的艺术特点,了解古诗的诗意和韵律,并
讨论古诗中有趣的语言、词汇和修辞手法。
在品味古诗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一些生动形象的词句画成图像,让学生通过视觉将古诗
形象化。
第三步,背诵古诗。
在理解和品味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
学生开始背诵古诗,可以分段背诵,逐渐累积诗句,直到完全背诵
诗歌。
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手势、口型等形式帮助
记忆。
第四步,朗读古诗。
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开
始朗读古诗。
通过模仿教师或其他学生的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掌
握语音语调等发音技巧,使自己的朗读更加生动、自然。
1。
古诗教学五步法流程
古诗教学五步法流程
嘿,朋友!你知道古诗教学有哪神奇的五步法流程吗?
第一步,那就是“读诗入境”。
就像我们走进一个神秘的花园,得先
打开那扇门才行。
比如说教,让学生们反复朗读,感受那种夜深人静
时的氛围,这不就仿佛我们自己也置身在那安静的月夜之中了吗?
第二步,“解意明理”。
这就好比是给一幅模糊的画勾勒出清晰的线条。
比如讲解,给学生们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诗人为啥
能写出这样壮观的景象,难道你不觉得这很有趣吗?
第三步,“品词赏句”。
这就像在一堆珍珠里挑选出最璀璨的那几颗。
比如在里,细细品味“花落知多少”这句,想象一下满地落花的情景,
这难道不让人陶醉吗?
第四步,“想象拓展”。
这简直就是给古诗插上翅膀,让它带着我们
自由翱翔。
像教时,让学生们想象春风吹拂下柳树婀娜多姿的样子,
难道你不会觉得自己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吗?
第五步,“情感升华”。
这就如同把一颗小小的火苗燃成熊熊烈火。
比如教,让学生们体会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难道你的内心不会涌起
一股敬佩之情吗?
我觉得啊,这古诗教学的五步法流程,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
打开学生们走进古诗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尽情领略古诗的魅力!。
诗歌五步教学法
诗歌五步教学法作者:任永军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08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它有着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有着精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有着精湛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但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教师讲授诗歌时会采用读、讲、背的方式授课,严重破坏了诗歌的意蕴和美感。
笔者认为诗歌教学应采用“读—品—悟—思—写”五步教学法,由文至理,避免生硬肤浅的记背教学方式。
一、熟读诗歌教学以朗读为主,要让学生有层次、有任务地进行朗读,要声情并茂地读出情感意蕴。
教师讲授《雁门太守行》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朗读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做到不错、不漏、不吞,特别要关注摧、鳞、凝、临、携等易误读字的字音,读出声韵美。
第二,读出文章的节奏和平仄规律,诗歌基本都是二二二一节拍,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第三,要读出文章内容的场面节奏、人物情感,做到张弛有度,声情并茂。
此外,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比如单读、齐读、対读等。
二、细品1.品味精美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十分优美,在学习诗歌时,我们应该好好品味诗歌语言的内涵和张力。
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黑云”以景写事,写出兵临城下的紧張气氛和危急形势,尤其是“压”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数众多、来势凶猛的情形,同时也展现了守军处境艰难、力量悬殊的境地。
2.品味精美的语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战争的阴寒惨切。
“角声满天”写出战争规模之大,秋天衬托了悲凉的气氛,“凝夜紫”体现了双方战斗惨烈、伤亡之大。
诗人没有直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而是用特殊的意象集中描绘和渲染,写出了氛围的凝重、战争的惨烈、将士的英勇,体现了文学艺术的精巧构思。
同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3.品味精美的写作特色《雁门太守行》整首诗用浓烈的色彩描绘场景,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彰显了中国浓郁的文化色彩,同时这些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将士精神的体现。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作者:颜霞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05期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五步法”,即读、品、想、悟、比,现结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的教学加以说明。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教学流程(一)用诗一样的语言引入暖暖的,春风抚摸着你的脸,痒痒的,柳丝梳弄着你的秀发,春天,总在你不经意间,来到你的身边!吸一吸甜润的空气,尝一尝清凉的甘泉,春天,总在你留意间离你而去!同学们,我们今天追寻诗人的足迹,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一起学习《古诗两首》。
过渡语:一首优美的诗歌就是一曲精美的乐章,每一个文字都是跳动的音符,让我们反复吟唱,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停顿、重音等。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节奏,标出重音。
3.学生朗诵,师生评价。
(三)品——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过渡语:诗歌语言凝练,短短28个字就包含了无限风光,无尽的韵味。
因此,需要我们细细咀嚼,对重点词句反复琢磨,不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读书、理解,然后交流(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3.你认为诗中哪个词句用得好,为什么?4.学生思考、交流。
(四)想——感受诗歌的图画美过渡语:诗歌是读不尽的,诗中有画,我们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画中,才能感受到诗歌的图画美。
1.再读这两首诗,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也可用彩笔画出来。
2.学生读后作画、交流(鼓励学生走出诗句,想象更大的空间)。
(五)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过渡语:诗言情,每首诗都是诗人情感的积淀,你从这两首诗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1.思考、交流。
《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回顾一轮诗歌鉴赏关涉到的考点。
2、理解五步教学中的读、看、想、问、写。
3、引导学生读懂诗歌,提高能力。
4、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规范作答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看、想、问提高学生读懂古典诗歌的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二、导课。
(用与学生的一次交流导入。
)三、授课。
读、看、想、问、写——古诗鉴赏五步教学法读:诵读读懂(理解词义、连缀意象)看:看诗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画面、看题干想:想象联想(再现画面、感悟情境)问:描写了那些意象?描绘了什么画面?塑造了什么形象?运用了那些手法?抒发了那些情感?写:依据题干准确表达(叙——析——评)四、引导学生读懂诗歌,提高能力1、回归课本,概括诗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狂风吹破茅草房)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群童抱茅入竹林)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屋漏床湿少睡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大庇寒士俱欢颜)2、培养想象能力,提高阅读能力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一、二两句以“绿”渲染新酒的清醇,以“红”描摹火炉的质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
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
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2).试分析这首诗在语言运用和表情达意的特色。
答:本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中职语文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239 中职语文古诗词五步教学法■梁 艳 (贵州省安顺机械工业学校 561000)【摘 要】本文从“读、说、赏、悟、绘”的五个方面阐述了古诗词“五步”教学法,简明扼要,易于操作。
这五步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可为中职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提供参考,以期培养中职学生初步的诗歌欣赏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经典古诗词、自觉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古诗词;五步;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39-01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艺术瑰宝,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模块。
古诗词教学不仅是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渠道,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还承担着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任务。
那么,怎样培养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中职学生诗歌初步的欣赏能力,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并能自主学习、自觉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呢?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有古诗词“五步”教学法,可供借鉴。
一、读诗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充分肯定了“熟读”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及功能。
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最直接的方式,反复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边读,诗的语境、诗的情感、诗的意象也就读出来了。
“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协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读准生字新词。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意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容易出现生僻字和词,教师可适当指导协助学生通过字典、网络查阅等方式,扫除朗读障碍。
元稹诗《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诗句“残灯无焰影幢幢”,学生通过查询,一个“幢”字,读音与词义便可同时解决。
二是掌握诗歌节奏。
古诗词节奏明快,抑扬顿挫,富有音韵美,往往是诗人心境、情感的体现。
如李清照词《声声慢》,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促,韵律富有抑扬、高低、轻重缓急的特点,表达了词人大起大落、悲凉凄冷的情绪。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古诗词--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它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博大精深,灿若繁星。
千百年来,它以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滋润了无数国人的心灵。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它带着雷霆之声走进了古诗词教学改革的课堂.如何让学生走进古诗呢?赋予这一传统的课题以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话题,值得研究、探讨与实践。
现在,我就如何进行古诗词“五步教学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解诗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常可以借助眼睛来窥探古人写诗时内心所思所感,所以分析题目自然尤为重要。
在诗词学习中,我们可以从诗题、词题中知道一些重要信息。
有些诗题、词题往往点明时间、地点,有的点明全诗内容和写作目的,为我们分析提供线索。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时间是九月九日,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习俗是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登高远眺,祈福抒怀,一个“忆”字又说明此时作者应该和自己家乡(山东)的兄弟们天各一方,诗中自然会饱含思念之情。
像这样的诗歌题目,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过故人庄》,“故人”是友人,老朋友之意,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和故人久别重逢的欣喜二、知诗人在古诗词教学中知道作者的情况,了解写作背景,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理解古诗,必须做到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因每个诗人所处的时代与人生的经历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就会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于学生而言,在诗歌学习中,要充分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描写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渲染的氛围,从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如《天净·秋思》这首词中,如果了解了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并且困窘潦倒.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我们自然就会理解了诗人将无限愁思寓情于文的悲凉。
学习古诗的五步法 优课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古诗学习古诗的五步法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学习目标:1、知道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2、明白学习古诗的每个步骤具体应该怎么做(重点)3、学以致用,懂得用所学方法进行其他诗歌的学习(难点)古诗学习五步法:第一步:读诗文第二步:知作者第三步:解诗题第四步:明诗意第五步:悟诗情第一步:读诗文读一读,怎么做:朗读古诗朗读诗文中的注释注释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 想念。
山东: 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 他乡、外乡。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 美好的节日。
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第二步:知作者知作者,知人论世。
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怎么做:书籍上网走近唐朝诗人,字摩诘,河东蒲州人(今山西运城)人,有“诗佛”之称。
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他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三步:解诗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怎么做:注释诗题:九月九日:重阳节忆:想念山东:蒲州,作者的家乡兄弟:亲人,朋友诗题大意:明诗意, 怎么做:先拆后合单个字词语合起来第四步:明诗意诗题:独:独自每:每当逢:遇到亲:亲人诗句大意:思:想念倍:加倍诗题:遥:遥远知:知道诗句大意:遍:都悟诗情,思想感情。
怎么做:结构梳理,展开联想,第五步:悟诗情构造梳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念亲人想象情景诗歌描绘了游子异乡生活的孤独画思乡小结:初步感知。
走近作者。
对诗题进行解读。
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以致用:感谢聆听。
古诗文“三层五步”教学法
古诗文“三层五步”教学法赵欣欣【期刊名称】《当代教研论丛》【年(卷),期】2014(000)A02【摘要】古诗文"三层五步"教学法"读"是初步感知古诗文,"译"是初步读懂古诗文,"悟"是就是阅读者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在头脑中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感受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感,并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获得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感。
为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由"读"到"悟"地学习古诗文,在教学中一般需要五个步骤。
我将其归纳为:明句读、揣诗意、悟诗情、析手法、品文化。
"华"的根基重在"情"。
在二、三学段,逐步降低示范的频率,让学生试着自己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去处理朗读情感,即逐步由仿到创,积累朗读经验。
是围绕"译"这个层次展开的。
是"读"和"悟"的衔接。
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不求甚解"。
他们是围绕"悟"这个层次展开的。
感知了古诗文的"境",体悟到古诗文的"情"。
"三层五步"古诗文教学法的运用,要结合各学年段的特点以及所教古诗文体裁、题材等特点,或重于"读",或重于"译",或重于"悟"。
如:低年级段的古诗文教学重点要放在"明句读""揣诗意"上,而高年级段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悟诗情"上等。
如:低年级《赠汪伦》的教学。
所以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将文本的"境"与学生生活中的"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境"里"情,去观照文本中的"境"里"情",从而体悟作者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学生读后作画 、 交流( 鼓励学生走 出诗句 , 想象更大 的空
间) 。 ( 五) 悟— — 感 受诗 歌 的情 感 美
过渡语 : 诗言情 , 每首诗都是诗人情感 的积淀 , 你从这两首 诗感受到 了诗人什 么样 的情感?
1 . 思考 、 交流 。
2 . 用 自己的声音把你 的理解读出来 。 ( 六) 比— —感受诗歌 的空间关 过渡语 : 学 习古诗 , 不能仅仅局 限于眼前 的这一两则 , 还要 拓展开来 , 寻求与之相类似的诗篇 , 从而感 受诗歌 的空间美。
过 渡语 : 诗歌是读不尽的 , 诗 中有画 , 我们只有插上想象的
翅膀, 走进画 中, 才能感受到诗歌的图画美。
绘了一 幅意境雄浑 、 视野开阔的边塞奇景 ; 岑参 的“ 忽如一夜春
风来 , 千树 万树梨花开 ” 比喻新奇 、 想象奇特 , ( 下转 第 1 8 9页)
1 2 7・
3 . 你认为诗 中哪个词句用得好 , 为什么?
4 . 学生思考 、 交流。 ( 四) 想— — 感 受诗 歌 的 图 画 美
丽的画面中飞翔 。 诗 中有画 , 很多抒情诗都具有这个特点。 我们
不妨拿起 画笔 , 去勾勒诗 中美好的画面 , 或在头脑 中想象 , 然后 用 自己的语言描绘 出来 。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 日圆” 描
无 尽的韵味。因此 , 需要我们细细咀嚼 , 对重点词句反复琢磨 , 不断感 受诗 歌的语言美 。 1 . 结合 注释 , 边读边理解 每句话 的意思 , 然后 用 自己的话
说 说整首诗的意思。 2 . 学 生读 书 、 理解 , 然后交流( 只要 说 出大 体 意 思 即 可 ) 。
・
2 0 1 3年 5月
总第 2 8 0 期
读 写 指导
以有效朗读为依托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5 6 4 5 0 0 )
孥楠 碧
( 仁怀市鲁 班镇冠英小学 , 贵州 遵义
摘 要: 俗 话说 : “ 读 书百遍 , 其意 自见。” 让 学生在 字里行
来到你 的身边 !
吸 一吸 甜 润 的 空 气 ,
( 一) 读 — — 感 受 诗 歌 的 音 乐 关
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 的音符 , 而欣赏诗歌正是将 这一个
个音符 串成一段精美的华丽乐章 。 我们只有反复 的吟唱才能体 会 出其意境 、 感悟 出其哲理 ,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自己的语感。 读 时要根据意境 , 或缓或急 、 或 高亢或低沉 , 全凭读者去感 悟。如 李 白的《 行路难 ( 其一 ) 》 , 一开始诗人心绪茫然 , 然后失意悲愤 , 最后 心怀希望 , 感情可谓一波 三折 , 朗读 时也 要 由低沉缓慢 再
随君 直到夜 郎西” 的“ 寄” 字、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 比黄花 瘦” 的“ 瘦” 字等都是 诗人反复锤炼 、 集结心血而成。 我们只有细
细琢磨 , 才能获益匪浅 。
( 三) 想— — 感 受诗 歌 的 图画 美
诗歌是读不尽 的 , 它还需要 我们插上想象 的翅 膀 , 去那 美
2 0 1 3 年 5月
总第2 8 0 期
教学研究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 —
读 、品 、想 、悟 、 比
颜 霞
( 曲阜市石门山镇中心小学 , 山东 济宁 2 7 3 1 1 5 )
古诗词 的教学是语文教学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但也是教学 的 薄弱环 节 , 我 们在常年 的教学 古诗词 教学五步法 ” , 即读 、 品、 想、 悟、 比, 现结 合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古诗两首》 的教学加 以说 明。 咏柳 ( 贺知章 )
复杂感情会随着你 的读声传递给每一位听众的。 我们通过一遍 遍地 朗读体会 , 也就不断加深 了对诗词的理解 。 ( 二) 品——感 受诗歌的语言美 诗中的感情往往 隐藏 在字里行 间,需要 我们抓住关键 的
过渡语 : 一首优美 的诗 歌就是一 曲精美 的乐章 , 每一 个文 字 都是跳 动的音符 , 让我们反复吟唱, 感 受诗 歌的音乐美 。 1 . 教师范读 , 提醒学 生注意节奏 、 停顿 、 重音等。 2 . 学生 自由朗读 , 边读边 画出节奏 , 标 出重音 。 3 . 学生 朗诵 , 师生评价 。 ( 三) 品—— 感受诗歌 的语 言美
过渡语 : 诗歌语言凝 练 , 短短 2 8 个 字 就 包 含 了无 限 风 光 ,
字、 词、 句“ 细嚼慢 咽” , 品出其味。 如陶渊明《 饮酒 ( 其五 ) 》 “ 采菊
东篱下 , 悠 然见南 山” 一句 , 其“ 悠然 ” 一词 , 就将诗人会 心于南 山, 物我两契 , 陶然 自乐之情 写出来 。 另有像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1 . 收 集 有关 描写 春天 的诗 句 。
等闲识得 东风 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一
、
教 学 流 程
( 一) 用诗一样 的语言 引入 暖暖的, 春风抚摸 着你的脸 , 痒痒的, 柳丝梳 弄着你的秀发 ,
春 天, 总在你不经意间,
2 . 展示与春天有关 的诗词 。
二、 总 结反 思
尝 一 尝 清 凉 的甘 泉 , 春天, 总 在 你 留意 间
离你 而 去 !
同学们 , 我们今天追寻诗人 的足迹 , 去感受春天 的美丽 , 一
起学 习《 古诗两首》 。
( 二) 读 — — 感悟 诗 歌 的音 乐 美
到高亢激昂 , 诗人那种悲愤之 中不 乏豪 迈 、 失 意中仍怀希望 的
碧 玉妆 成 一 树 高 , 万条 垂 下绿 丝 绦 。 不知 细 叶谁 裁 出 , 二 月春 风 似 剪 刀 。 春 日( 朱熹 ) 胜 日寻 芳泗 水 滨 , 无 边光 景 一 时新 。
1 . 再 凑这 两首诗 , 结合插 图 , 用 自己的语 言将头脑 中呈现
的画 面 描 述 出来 , 也 可 用 彩 笔 画 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