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写实角度赏析方方

合集下载

方方创作中的“恶母”形象探析

方方创作中的“恶母”形象探析

方方创作中的“恶母”形象探析【摘要】文章解析了女作家方方笔下一系列的“恶母”形象。

认为作家对“恶母”的描述,是对缺失母性、妻性的展示,方方忠实于现实和自己人性体验,才使得“恶母”形象的书写鲜活而细腻逼真。

方方以“新写实主义”的写作方法,对母性神话进行解构,还原出真实的母亲,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对母亲形象的超越和补充;是方方女性意识的体现;是“审丑”发现“恶”中之美。

【关键词】方方小说;“恶母”形象;原因和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风格各异的女作家,她们书写女性的生存困境,寻找女性的出路。

湖北女作家方方就是其中的一个,她也提起笔对女性进行思考和描摹,并重新书写母爱主题,塑造出一些“恶母”形象,解构了传统“圣母”形象,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

一、对缺失母性、妻性的展示作为家庭成员,女性有着妻性和母性两种本能。

传统男权社会要求女性温柔贤淑,但方方遵循“新写实主义”,一反传统文学中的贤妻良母形象,塑造出一批失却了母性、妻性的立体而鲜活的“恶母”形象,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方方写尽了母亲的丑陋的外表。

《落日》中的祖母肮脏邋遢,用一双脏手准备食物,喜欢甩完鼻涕揩在衣襟上。

她用脏话辱骂自己的亲人,骂儿子为“狗杂种”,用“妖精”、“婊子养的”“小娼妇”等来指代儿媳孙媳。

《风景》中母亲嗓门大、说话尖酸刻薄又下流,她低头剪脚上的硬皮和“朝父亲吐唾沫”的动作,都让我们见识到了母亲生活的邋遢和粗俗,挣脱了“女为悦己者容”的框架。

她们“张嘴便说谁家的公公与媳妇如何,谁家的岳母勾引女婿。

”(《风景》)【1】“丁如虎欲再娶妻,祖母不依,便暴露家丑发动邻里老太婆来骂儿子”(《落日》)。

方方通过对武汉小市民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逼真书写她们搬弄是非,喜欢谈论别人的行为,展现出母亲作为“人”所具有的“窥视欲”和好奇心,消解母性的崇高。

母性崇拜根植在华夏子孙的血脉中,“慈母”让人的依恋使人慰藉,但方方却描绘出一幅残酷的母子关系画卷,塑造出“恶母”们的冷漠、专制、自私和对“性欲”的舒展等特点。

笔触的冷漠与背后的温情

笔触的冷漠与背后的温情

笔触的冷漠与背后的温情方方作为“新写实”写作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立足于现实生活环境,直面惨淡的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由于人性的沦落而造成的罪恶、肮脏丑陋以及伦理败坏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但作家在揭露和批判的同时,也流露出她悲天悯人的情怀,以更为深刻的笔触来阐释这种罪恶的深层原因,对流露出人性恶的人和因人性恶而受到伤害的人都给予了最深切的关怀和温情。

标签:方方;冷漠;温情提到方方,就不能不提到她的《风景》。

《风景》是方方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一扫前期创作的理想主义色彩,它对人性中的肮脏与可悲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并深刻地揭示出因为人性之“恶”而导致的悲剧。

丑陋、肮脏、污秽,这些存在于人内心最深处的罪恶被作家犀利地揭露出来。

《风景》之后,作家的《落日》、《一波三折》、《黑洞》、《何处是我家》等一系列作品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们在阅读方方作品时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文学期待,而方方的创作理念似乎就定格于此层面之上。

但是透过文本,经过深层解读,我们不难看出,在作家冷酷的笔下所流露出来的是对人性沦落所产生的深切关怀和温情。

强烈的憎恨根源于深切的爱,尤其是作家近期的作品,如描写下层市民生活的《出门寻死》,描写农村生活的《水随天去》、《奔跑的火光》以及《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等。

这些作品的出现,不管是通过闹剧,还是悲剧的形式,作家向读者更为明显与突出地展示的是她那柔和与温情的笔调。

自《风景》以来,方方就以最贴近自然主义的创作方式,描写凡俗人生,刻画粗鄙丑陋、野蛮冷酷的生存景象。

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撕毁了给人看,当人生中最后的一丝温情、最后一抹的美好也被严酷的现实摧毁了之后,世界将是怎样一片空虚、凄凉、寒冷和死寂。

方方对小市民的爱是恨铁不成钢式的,方方的创作从《风景》走向成熟,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绝望的美,冷静,悲悯,于无声处动人。

在《风景》中,九个孩子在父母的眼里从来就没有被当做“人”,更不要说对其给予基本的尊重了。

父母睡觉前只是照例数一下睡在地板上的孩子够不够,他们只能靠自身的力量获得卑贱的生存机会。

一道美丽而荒诞的风景——评方方的小说《风景》

一道美丽而荒诞的风景——评方方的小说《风景》
到对传统 的反叛 ,对传统写实 主义所 固有的主题 情 感、 价 值判断和 中心意识 , 都在零度写作 和 中止判 断 的实际操 作中还原 为生 活的原生态 , 表现为深度模 式 的消解 , 恰与后现代主义所主张的拆 除深度 模式 相应 合。 ”[ 1 尤其 是方方 的《 风 景》 , “ 被公认 为描摹凡 俗人 生的新 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 埘 , 曾被陈思和誉为 “ 当代 生存 意识 的经典文本” 。 双 眼睛 在 看 风 景
一 一
可以很好 地还原人 物的生存本真 。 面对 这粗鄙 丑陋冷 酷的生存 景象 ,作 者不去作任何评论 和价值导 向, 因 为对于 生活 , 她“ 既不 能探究原 因 , 也不能指 示方 向 , 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被周围的世俗生 活淹没 , 站在高
高 的云端对人群 指手 画脚已失去 了意义 ”嘲 , 也 就索 性放弃解释意义和宣扬 价值 的权利 , 而把更大的 自由 留给读者。 这体 现了消解 中心 、 反 二元论 的解构思想 。
安徽文 学

ANHUI W ENXUE



m i a r
道美丽而荒诞的风景
评方方 的小说《 风景》
孑 L 佑 文
杨州 大 学文 学院

要: 作为新写实小说 的代表作 , 方方的《 风景》 是反映 当代 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 本文将 结合后 现代主义的
解构理论 , 来解读《 风景》 中的部分人物及其 生存状态。
作者简介 : 孔佑 文, 女, 江苏南京人 , 扬 州大学文 学院学生, 研 究方 向: 中国文学 。
娄 爹 f z 。 6 年 - - 期 总 第 4 。 。 期

安 徽文 学

方方:新写实的本质是批判现实主义这条路在中国根本没走完文学是照顾人心的(附照片)

方方:新写实的本质是批判现实主义这条路在中国根本没走完文学是照顾人心的(附照片)

方方:新写实的本质是批判现实主义,这条路在中国根本没走完文学是照顾人心的(附照片)2014年11月8日下午,由上海市社联和文汇报社联合举办的“东方讲坛·文汇讲堂-文学与我们的生活”第二讲开讲。

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作了主题演讲《文学创作与个人表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汪涌豪作了《文学:一种否定与超越的力量》。

文学博士、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文汇报首席编辑潘向黎担任主持。

文汇讲堂分播点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274人与上海报业大厦主会场共600人聆听并互动。

音频请登录文汇微电台(APP 喜马拉雅·听-搜索文汇讲堂2014)嘉宾主讲真正好的作品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不同的作家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每个读者,读到不同的文学作品,都会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对应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文学作品重要的在于个人表达。

我和文学的关系我经常说,文学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小学时,“文革”开始,因为成分不好,我虽然成绩优秀,但也不能加入红卫兵。

在家无事,只能看书,然后给人讲故事。

这种状态延续了很久,以至于每晚都有人专门请我去讲故事,故事讲完或者忘记情节时,自己得现编。

现在回想,这就是我文学创作的前期准备。

讲故事伴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低潮。

高中时,父亲去世,家境突然变得困难。

毕业后,我被招工当了搬运工人,由此又沦为社会最底层。

我能感受到人家眼神对你的蔑视。

那四年,不仅让我知道了底层社会的形形色色,也见识了各种类型的人。

当工人时,我开始发表诗作,由此也受到同事尊敬,我用文学努力地争取社会地位。

1978年,我从那里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当时真的是很风光。

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怎么去学。

我第一篇小说得了80元稿费,而平时我每月只有3元助学金,其中2元多用于回家的车费。

我弃诗歌转小说与我经济窘迫有莫大的关系。

小说的稿费比较高,我也从此靠文学创作摆脱了贫困。

所以,在我最困难时,无论是经济困难,还是精神失落、情绪低迷,都是文学在帮助我走出窘迫,改变生活。

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 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 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浅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内容摘要】:方方是湖北文坛有名的女作家。

她处于我国社会的转弄期,是典型的新现实主义作家。

在读者的心目中,方方至少有三副面孔:比较冷峻的,如《风景》的揭示人生世相;比较深沉的,如《祖父在父亲心中》的透视家族历史;比较轻松的,如《白驹》的玩笑世间物事。

1987年,方方以中篇小说《风景》一鸣惊人,不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且成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这些作品中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风韵,如语言上方小说较多地运用了明快、辛辣、诙谐的汉味语言(虽然没有池莉的地道),人情风俗方面方小说对武汉市民的生活习惯、人情冷暖、性格癖性等都有细致的的描写,一些武汉市民阶层的代表性活动场所在小说中出现并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也增加了小说的地域色彩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从方方有小说来看《祖父》中的“我”和《风景》中的小八子是种风格的代言人。

方方的《祖父活在父亲心中》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充分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特点。

方方的早期小说是新现实主义风格,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期的武汉人的特色。

她作品和内涵还值得我认真研究。

【关键词】:方方湖北作家新现实主义社会转型期这次我所选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湖北作家研究。

我想出于武汉在湖北和全国和政治经济地位,湖北作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武汉作家,是一位以武汉人、武汉事为主题的作家。

易中天在《读城记》中指出“武汉人有一种悲剧情节”⑴。

因此我选定了方方,又由于我的教育研究方向是转型期的教育,所以我的选题方向为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方方和池莉是湖北文坛两颗灿烂的双子星女作家。

她们处于我国社会的转弄期,是典型的总新现实主义作家。

他们的伤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阵痛。

基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一套《跨世纪文丛》。

下面以我浅显的学力谈谈方方的艺术特色。

一、早期作品特点概述方方,本名汪芳。

2004_新写实_小说脉络中的池莉和方方_池莉_方方新作评析

2004_新写实_小说脉络中的池莉和方方_池莉_方方新作评析

□ 新 作 荐 评 2004:“新写实”小说脉络中的池莉和方方———池莉、方方新作评析魏冬峰一2004年底,池莉和方方分别发表了她们本年度惟一的中篇小说《托尔斯泰围巾》(《收获》2004年第5期)和《出门寻死》(《人民文学》2004年第12期),这两个发表日期相近的小说让我们不由得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两位“新写实”小说作家身上。

在80年代以来“新写实”小说的历史脉络中,这两部新作所呈现和透露出的某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纬度,使我们得以重新认识两位作家、重新思考“新写实”小说的历史价值和当下意义。

1980年代以来,池莉和方方之所以常常被相提并论,是有着诸多理由的。

比如:她们同为女性作家且年龄相仿;作品同以武汉为背景;同以“新写实”作家身份广为人知;同年写出成名作及其它在各种场合被提到的相似的生活、读书、写作等经历。

但所有的这些“同”并不能掩盖两人之间的“异”。

在谈及两人的不同时,无论是作家本人还是评论界都更倾向于使用一种简单、有效却也不乏含混和可疑的概括:池莉代表的是市民价值立场,方方坚持的是知识分子立场。

“立场”在这里意味着作家写作中的视角选择、自我定位、文字风格等,这在具体到池莉和方方的写作实践时,尤显出差异来。

如果笼统地将“小市民”和“知识分子”作为池莉和方方创作可资对照的两极,那么这样的概括大抵并不过分:池莉在90年代的市民读者层面中拥有了较多的“资本”,方方则在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以文学史为旨归的评论界和学术界占据了较高的地位。

但不容否认的另一面是:“立场”二字一出,便使得对池莉、方方的评定多多少少具有了“信仰”的味道,在固定化了两者在文坛形象的同时,也封闭了对两位作家的创作进行更深入分析的可能。

二池莉的作品一度被认为“俗”,近年来她的一些作品在图书畅销、影视热播的同时更24成为学界广为诟病的对象。

曾经为一部分读者喜爱的小市民立场在市场逻辑中大获全胜后,学界新锐对池莉的讨伐也日益剑拔弩张。

新写实旗帜下的两种不同的精神性池莉方方比较论

新写实旗帜下的两种不同的精神性池莉方方比较论

[摘要]论文对新写实小说的两位代表作家方方、池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两位作家新写实旗帜下所体现的不同的创作追求、审美倾向进行了总结、分析。

池莉认同并展示现实生存状况,而方方则是追问并责难现实生存环境;池莉坚定地给人以生的希望,方方则执拗地诉说人生的沉重,她们代表了新写实的两种不同精神特征。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小说研究;比较研究;池莉;方方[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3)1-0201-02新写实旗帜下的两种不同的精神性———池莉、方方比较论于洁(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00)一、综述池莉和方方的创作轨迹池莉和方方是来自武汉的两位女作家,她们被评论家称为新写实主义小说家,“新写实”成为她们创作的鲜明风格。

然而纵观其创作可以发现,在确立新写实风格之前,她们的创作有着相类似的发展轨迹。

池莉前期的一些作品处处散发着理想与实际的矛盾。

她最早引人注意的是短篇小说《月儿好》,作品中的“我”颇受命运的嘲弄:理想的爱人原来近在眼前却视而不见,远走千里所追求的爱情却不尽理想。

在《少妇的沙滩》和《长夜》等作品中,同样展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在方方早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她理想主义的热情和真诚。

《“大篷车”上》那个美丽而纯洁的姑娘即是方方自己信念的化身,安树和他的诗友们的热情透露着方方对小人物善意的关照,她对他们的同情与恻隐是真诚的。

池莉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表现出对理想的坚守,方方从某种意义上在以理想图解着生活。

随着作家周遭环境的改变与人生阅历的丰富,作家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已渐渐超出创作初期的情感领域,最终达到创作风格质的变化。

从1987年以来,池莉的创作历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和变化,这个转折和变化见之于作品的标志是她的《烦恼人生》。

1987年以后的池莉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形象。

1988年方方以《风景》昭示了其创作“风景”的极大改观。

池莉、方方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定焦于城市普通平民身上,在他们琐碎、沉重甚至卑微的生活中钩沉我们熟视无睹却又触目惊心的人生世相。

浅析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轨迹

浅析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轨迹

浅析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轨迹高素霞【摘要】Fang Fang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literary critics in “landscape”, and was dubbed the title of the “new real-ism”writer.Nevertheless, she does not like the other “new realism” writers to ignore the pursuit of value significance in describing the facts of life forms at the same time.In her works, there are the public sectors of the life narrative efforts , as well as the demands to seek moral and ideal sense support .Through the changes of her creative process , the author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revelation of people's tight corners and showed a creative path with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of intellectuals .% 方方是以《风景》而引起文坛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的,并因此被冠以“新写实”作家的称号。

尽管如此,她并不像其他“新写实”作家那样,在描写生活事实形态的同时,忽略对事实中价值意义的寻求,在她的创作中,既有描画市民阶层生活的叙事努力,也有在此生活中寻求道德、理想意义支撑的价值诉求。

通过对方方创作过程的变化,重点探求她对人生存困境的揭示,及由此所表现出的强烈知识分子使命感的创作轨迹。

浅谈方方新写实小说的“死亡”意识

浅谈方方新写实小说的“死亡”意识
杂 志第 三期 开始 倡导 并 提 出 “ 新写 实 小说 ”这 个 名 称 ,在 “ 新 写 王小 男 的死亡 就被 作 者 阐 释 出 了多 种 可 能性 。一 是 自杀 ,二 是殉 实 小说 大联展 ” 这 个栏 目的 “ 卷 首语 ” 中概 括 了其 理论 的创作 特 情 ,三是 舍身救 人 ,四是 舍命 追 钱 。方 方 在 每一 次 找 到 了死 亡原 点 “ 特别 注重 现实 生活 原 生形 态 的还 原 ,真 诚 直 面 现 实 ,直 面人 因的结果 之后 ,往 往会 有 新 的 发现 将 前 一 个结 论 推 翻 ,所 有 种 种 生。 ” 方方 更是 在新 写实 小说 中大放 异 彩 ,她 以 自己独 有 的方 式挖 几乎 是一种 游戏 的心 态看 待 这 种 死亡 ,作 者 仿 佛 在 有 意 对这 种 死 掘现 实生 活 的土 壤 ,几 乎 是把 现 实 生 活撕 开 给 人 看 ,看 到 了人 们 亡形 式做 出某种 多义性 的 阐 释 ,最后 将 死 亡 总 结 为 生 命 形式 的偶 内心 世界 的痛 苦 挣扎 ,在无 奈 的生 活 中辗 转 反 侧 ,这 里 的生 活 不 然性 ,同时 也显示 出 了荒 诞生 命 形 式 的 悲哀 。作 者 似 乎在 试 图从 再如 小河 流水 那 样平 静 ,而如 大 海 那般 不 时 惊 涛 骇 浪 ,几 乎 每 个 多个 角度去 探索 “ 死 ” 对 于生 者来 说 到 底 意 味着 什 么? 王小 男 对
摘 要 :方 方 的大 多数作 品 中都 与死 亡相挂 钩 ,方方 仿佛在 用死 亡 的形式诠 释着 她对 于 生命 的理 解 ,死亡 是每 个 人都 无 法逃 避 的话 题 ,以 多种 形 式赤裸 裸 的将死亡 这 一主题 活 生生 的摆在读 者面 前 ,方方 以 自己独特 的视角 描述着 “ 死亡 ” ,关注 着底 层人 的命运 。

方方《风景》的创作特色

方方《风景》的创作特色

2013.12学教育11方方《风景》的创作特色徐保国(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412001)[摘要]方方小说《风景》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本文从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对比的角度出发,深入论述了该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叙述手法选择、内容结构安排、文风表现特点等方面的鲜明特色,概括总结了其为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的文学经验。

[关键词]方方;风景;创作特色1987年,方方的《风景》发表,就此拉开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的序幕。

小说以令人惊异的笔法,直面社会普通人的生活,勾勒了一幅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风景”。

成为新写实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也在文坛上树立了它应具备的地位。

小说历史地、冷淡地描述了六、七十年代普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父亲与母亲带着他们的九个孩子住在十三平方米的板壁房子里,困厄地挣扎与彼此殴斗,呆板、机械地打发着生活。

而七分钟一次擦檐而过的火车、震耳欲聋的响声,偷煤、捡菜叶则成为了孩子年幼时的主要记忆。

小说没有传统现实主义作品那种先入为主的先验观念,没有对现实的粉饰企图,也没有对读者暗示哪一种导向意图。

而是实实在在写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即所谓的“原生态”。

这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大相径庭。

但就《风景》本身而言,无论是其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艺术风格的表现,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意向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文学潮流。

一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基本功能,而人形象刻画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败。

《风景》中出场的人物较多,但读者读来毫无模糊、杂乱之感,特别是一些主要人物,更是刻画的鲜明、突出。

父亲是小说着墨较多的人物。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六十年代普通劳动人民的影子。

父亲高大魁梧、勇敢、剽悍。

十四就已跟着祖父打码头了。

他是“苦大仇深”的码头工人,算是标准的工人阶级。

生活中,他有时也会表现美好的品质,当二哥的朋友的父母失踪后,父亲毫不犹豫的打发儿子去寻找,并亲自帮助杨家料理了后事。

但是,父亲性格中更主要是暴躁、蛮横,有时还不讲道理。

在表现与隐藏之间——论方方小说的创作风格

在表现与隐藏之间——论方方小说的创作风格
失落 的交替 之间 。 实地反 映人生 真
想在他们内 心是十分完满的, 但他们又没法改变社会, 只能 主观的介入使隐藏在冷静不动 声色的叙事中的 情感不 向现实妥协, 然而他们内心又总保持着一方净土。这就是方 知不觉流露出来。方方的小说常常是情感浸透叙述, 作家情 方 笔下的 知识分子, 经历着理想的 憧憬与失落的交替, 诉说 感明 显溢出故事, 尽管她极力地扮演一个冷漠的叙 述者, 看 在 着理想化人物在世俗化社会中的无奈与不甘, 同时也让我们 似冷静不动声色的叙事中, 情绪又总是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 比如,七哥常常很饿很饿。看见别人吃东西便忍不住涎水 “ 看到知 识分子的内 心和外表分裂的 痛苦。 《 行云流 中的高 水> 校副 教授高 人云, 他理想的憧憬与失 往下巴 那儿流。 久而久之, 下巴处流了 两道白印 子。 那天 七
关键词 : 精神向度 ; 半隐半现” 创 作方法 ; “ ; 结构方式
中 图分 类号 : 0 1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4 ( 09 0 10 32 2 0 )4—6 0 4— 2
新写 实小说一般 奉行“ 感情的零度介入” 中 和“ 止判断” 落首先表现在对“ 与。 的选择上。对于高人云来说 , , 义” 利” 他 叙述主 体的态度 也非常客 观和冷 甚至表 静, 现出 令人吃 一种 惊 是应该淡泊明志, 恪守教书 育人的 信条, 还是应该随波逐流 而 的 淡、 冷 冷漠。而 作为新 写实小说 作家之一的 方方在 创作中 既 把改善生存条件放在第一位?他在思想上的斗争与 挣扎, 使 有客观的叙述和对生活“ 原生态” 的逼真再现, 也有主观的介 他在新的时代与新的生活面前, 总觉得心境杂乱, 无所适从。 入 和作家 情绪的自 然流露, 作品 常在冷 其 常 静不动声色的 叙事 例如, 在发廊受到理发小姐的嘲笑与捉弄; 在饭馆吃面时受到 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主观的情感。正像戴望舒在三十年代论 吃肉的学生的奚落; 家中没有一样像样的电器使他在来访者 现代派 诗的时候 说的 一样: 人应该 诗 在表现自 和隐藏自 之 面前窘迫; 己 己 他想认真工作, 努力做学问又力不从心, 等等。 在 间。b -, 创作风格 ;h 说的 -d 正体现 在表现与隐 藏之间。 变化的 形势与现实面前, 他竭力 保持平稳, 但生活的浪涛 却接 二连三地搅乱他的平和与宁静。于是, 在胃出血愈后又因心 在 精神 向度 上 . 于世 俗化 时代 理 想 的憧 憬 与 介

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

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

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大众文艺大74“新写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现象产生于80年代中期。

名称来源于江苏《钟山》杂志1989年第三期〈卷头语〉中所说的“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新”在于对传统写实观念的更新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传统“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有意地瓦解文学的典型性,从而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创作原则。

作家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掩藏了主观倾向性。

把意义规定在描写现实生活本身即生存过程之中。

因而在语言运用方面也大胆加入了作者的哲学思考。

从而开启了“新写实主义”语言运用方面的新特色。

作家方方成名于1982年,是在一个充满转机与希望的年代步入文坛的。

相继有《“大篷车”上》,《风景》,《白雾》等优秀作品问世。

1987年方方的《风景》一发表就震惊文坛,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视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语言风格是创作风格的外在表现,是在语言上呈现出来的一种气质和格调。

通过作家作品的语言可以看到作家的风貌,个性和独创性。

法国作家布封就曾指出:“文体就是人本身。

”每个作家使用语言有自己的特征,相当于作家的签名,别人难以模仿。

作家方方的作品语言特点是冷峻深邃,同时在艺术上也较多运用现代派的手法,使得内容与艺术相得益彰,本文在分析方方作品语言的基础上试图分析此文风形成的深层心理机制。

一、方方语言冷峻、深邃。

文学作品是作家情感的外化,为了表达内心炽热的感情,很多作家往往选择高度情感化的叙述语言,字字句句充溢着激情,莫言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语言鉴于表达激情的需要,纵情挥洒展示出巨大的冲击力。

他的文字是滚烫的,带着作者心的跳动和血的沸腾。

而方方《风景》中的语言则避开了情感化的语言运用方法,在叙述上用冷笔“以情感的零度介入创作”。

她用左拉式的自然主义的手法,近乎残忍地挑开繁华都市的丑陋风景:畜生般生活在河南棚子的下层劳动者。

(《风景》)《风景》描写都市棚户区一户人家阴暗,粗鄙的生存状态。

新写实遮蔽下的方方

新写实遮蔽下的方方

层人物的庸常的作 品定义 为“ 新写 实” 。并 对这一 写作潮 流
做了定义 :
这 些 新 写 实小 说 的 创 作 方 法 仍 是 以 写 实 为 主 要 特

写 作 中 的选 择 性
征 , 特 别 注 重 现 实生 活 原 生 态 的还 原 , 诚 直 面现 实 , 但 真
直 面人 生 。 它 减退 了过 去伪 现 实 主 义 那种 直 露 、 急功 近
存 的 意 义 , 刘 恒 的《 羲 伏 羲 》 ( ) 回 避 生 活 的 丑 恶 , 如 伏 。 四 不
传 统 现 实 主 义 的 细 节 真 实 代 替 自然 主 义 的 细 节 真 实 , 方 方 如 的 《 景 》 ( ) 度 情 感 的 抒 写 方 式 代 替 传 统 现 实 主 义 的 风 。 五 零 理 想 主 义 , 余 华 的《 如 活着 》 。 等
优美 、 净 的 审 美 意 境 , 纯 同样 , 池莉 的 小 说 也 是 以 童 年 的梦 想 审 视 人 们 的 生 活 , 诗 一 般 的 语 言 歌 唱 理 想 和 对 未 来 的 憧 用
聊城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21 0 0年 第 2 期
新写实遮蔽下的方方
沈子 芳
( 城 大学 文 学 院 , 东 聊城 聊 山 2 25 ) 5 0 9
[ 摘
要 ] 久 以 来 , 论 界 就 将 方 方 定 义 为 新 写 实 作 家 , 是 我 以 为 新 写 实 不过 是 方 方 文 学创 作 的 手 段政 治 色彩 , 追 求一 种 更 为 丰 厚 , 为 博 大 的 一 种 而 更 文 学境 界 。1 -( ] ’
概 括 起 来 , 写 实 主 义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点 : 一 ) 原 生 括 新 ( 还 本 相 , 现 生 活 原 生 态 , 池 莉 的 “ 生 三 部 曲” ( ) 现 展 如 人 。 二 展 小 人 物 生 存 的 困境 , 现 他 们 物 质 和精 神 上 的 烦 恼 , 刘 震 表 如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方方《风景》中七哥的艺术形象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方方《风景》中七哥的艺术形象

97778 艺术理论论文浅谈方方《风景》中七哥的艺术形象80年代末的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审美流派和文学流派,这便是新写实主义,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的方方,以其一篇名为《风景》的小说享誉文坛,成为当代作家中写实主义的主力军。

方方《风景》中的七哥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便浅析一下《风景》中七哥的形象。

一、作者方方笔下的七哥方方笔下的七哥是一个不加幻化与净化的现实形象,他在武汉的河南棚子中出生,在与下铺苏北佬的交往中成长,在改变自己命运的路途中不断奋进。

七哥像是看透了这个物质社会的智者,回到家总是卖弄他的那一套,而原来会拿刀割下他舌头的父亲,现在却不敢了。

七哥,成功了,现在他是个人物。

父亲忍住自己全部的骄傲去适应这个人物。

在我看来,成功的七哥俨然成了这个物质社会的代表,而忍着骄傲适应七哥的父亲似乎就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适应。

等到我们像父亲一样完全适应了七哥所代表的物质社会时,或许,也会像那个原来不承认七哥是自己儿子的父亲一样,对他崇拜,并且骄傲地说“就小七子像我的儿子”。

方方笔下的七哥就像是我们自己一样,在七哥身上你找不出红色文学中那么浓重的净化气,他源于生活,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物。

他源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他就是我们,我们就像他一样地改变着、分裂着。

二、不同的环境对于七哥的影响七哥从小到大经历过几种不同的环境,小时候在备受打骂、煎熬、不被承认的家庭环境,下乡时压抑自己沉默得像条狗的乡村环境,大学中与田水生交往时的恍然大悟。

这些都导致了七哥不同的心里感受。

小时候的打骂,使七哥对那个冷漠毫无温暖的家庭,包含恨意。

下乡时,七哥仍然是沉默的。

可是,这种表面的沉默并不代表着七哥心灵上的平静。

当本我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冲破“自我”的警戒。

面对来势汹涌的本我力量,自我的作用不会奏效,这种持续不断的心理痛楚使七哥梦中行动起来。

这是心中被压抑的呐喊,而这种无意识的愿望就是梦的起源,而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_以池莉_方方为中心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_以池莉_方方为中心

野。
人的精神面貌 ,现在回过头去便又不难发现 ,那个时代的
在中国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最基本的创作方法 ,提 文学 ,对于社会生活和人质精神确实也太理想化了 。
倡客观真实地观察生活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精确
“新写实小说”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刘恒的
细腻地描写现实 ,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从 20 世 《狗日的粮食》《、四条汉子》《、伏羲伏羲》《、陡坡》《、连环
世纪的“十七年”的中国文学) 和“文革文学”,以现代的观
当然 ,我们也不能完全说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文学
点看 “, 从前的世界是一个被神化的世界 ;这个世界被美 完全是一种理想化的乌托邦文学 ,因为那时的历史背景
丽而抒情的语言遮盖了 ;权威主义 、英雄主义等被一代又 是以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欢乐为
41
长 ,自己的内心感情 ,自己的思想变化密切相关”。她创 作的原动力大部分来自于她的生命 ,而“首先不是从书本 和学理那里来认识世界 ,换句话说 ,不是从人类社会已经 规整的 、梳理的 、逻辑的和理论的地面建筑来认识这个社 会 ,而是从这幢建筑的最底层 ———地表之下 ,那最原始最 毛糙最真实的生命发端处体会和领教这个社会 ,这种亲 身的体会和领教对于个人生活来说虽然充满了辛酸和苦 涩 ,同时却也充满了文学因素和写作动力 。”[ 3 ] 池莉的 话 ,对于了解和理解她和她的创作以及她“新写实”的创 作风格是非常必要的 。走上“新写实”完全属于自然 “: 我 是从下面开始的 ,别人是从上面开始的 ,用文学界时兴的 话说 ,我是从形而下开始的 ,别人是从形而上开始的 ,认 识的结果完全不同”[ 3 ] 。虽然是“形而下”,但也不是生 活的“照搬”,诚如她自己所说 “: 我的小说全部都是重建 的想象空间 ……有一种想象叫做仿真想象 ,它寻求的是 通过逼真的诱导 ,把鼓点敲在人的心坎上 。”[ 4 ]但是 ,这 种仿真并不篡改真实 ,她重视“细节”,她的小说 (如《烦恼 人生》) 有的甚至时间 、地点都是真实的 。

新写实小说放“异”彩——池莉与方方小说创作之比较

新写实小说放“异”彩——池莉与方方小说创作之比较
的影 响 并受 到好 评 。 2 而 方 方 在 价 值 立 场 上 与之 相反 , 一 直 是 关 注知 识 分 . 她
谈到武汉文坛 没有不谈池莉 、 方方的 , 她们成 了武 汉标
志 性 人物 , 时也 是 当代 文坛 的 活跃 人 物 。 池莉 和 方 方 的新 同 写 实 小说 于 l8— — 18 97 9 8之 后 在 中 国 文 坛 崛 起 , 起 了极 引
过 对 河 南 棚 子 一 家人 的描 写 , 烈 的 批 判 了贫 穷 和愚 昧 的市 强
不 同 。具 体表 现 在 : 市 井 市 民 与知 识 分 子 两位 作 家 所 关 注 的生 活 层 面 相 似 , 是在 这 一 层 面 上 两 但


井小 民, 以及在痞性文化下产生 的畸 形人性人生 。在这个有
大的反响 , 给八十年代末期的中国现实主义文学 注入 了生气 和活力。池莉 与方 方有着太多的相似之 处 是细心 的读者 但
会发 现 : 种 相 似 是 表 层 的 相 似 , 个 人 呈 现 出许 多 细 节 的 这 两
子的。即使 是 在表 现贫 民生 活 题材 的作 品 中, 《 景》 如 风 、 《 黑洞》 《 日》 方方仍 是用知识 分子忧患 、 判的眼 光来 、落 , 批 审视生活和人生世事的。在方方的代表作《 风景》 作者通 中,
池莉 与 方方 小说 创 作 之 比较 姜 泳
( 黑龙江鹤 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黑龙江 鹤岗 14 0 ) 5 10
[ 摘
要]
池莉与方方是 当代文坛新 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 , 她们的创作有着许 多的相似之 处。例如 ; 选材及 关注的生 活层
面、 写实手法、 描写对象、 汉味” 言等。但是两位作家在相似的大的层 面上又呈现 出许 多相异之 处, 文 着重论述 两个方面 “ 语 本

黑色生存风景背后的底蕴——评方方的新写实小说

黑色生存风景背后的底蕴——评方方的新写实小说

现现实。 在这个庞大的权利社会中 , 小人物如何去抗争? 方描绘的凡俗生活背后 ,在她叙述的凡人故事之中 , 总 除了像阿 Q那样 臼甘沉沦 ,也只能像 L 哥那样不择手 是蕴涵着丰厚的底蕴 ,使人们能透过凡俗人生 , “ 咀嚼到 段去获得世俗成功 了。因此 , 的怒其不争固然令我 某种 更深层的或历史 、 鲁迅 或社会 、 或文化 、 或人性 ……的意
学青年成为一个具有 了真正知识分子资历的作家。 这样 说的这样 , 是建立在她对生活的体验 之上的 , 这使得她 独特的人生经历 , 她对武汉下层市民尤其是工人的生 的作品拥有了一定的深度。 使 存境况和知识分子 的悲剧人生深有体验 , 从而写 出了一 一
系歹 知识分子和市 民题材的作品。前者如《 I J 祖父在父亲 心 中 》 《 云流 水 》 《 处逃遁 》 《 泥湖年谱 》 《 、行 、无 、乌 、金
黑格尔指 出 , 术家 “ 须发 出过 很 多的行 动 , 艺 必 得 到过 很 多的经历 , 丰富 的生活 , 有 然后才有能力用具体 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 在这里 , ①。 黑 格尔强调了作家具 备丰富 人生阅历的重要性。 新时 期以 来, 方方能在 当代诸 多小说 家中脱颖而出 , 这与她 的人 的悲剧 ( 知识分子题材 系歹 ) 0。 方方将芸芸众生的形形色色的悲剧描 写得真真 切 切, 感人肺腑 , 引起 了读者的强烈 共鸣。探其原因 , 就是 方方“ 把沉重的生活感觉化 、 心灵化 、 艺术化了 。对生存 窘况 的情感体验—— 那不尽的烦恼成为艺术化的情绪 ,
武汉 当了四年的搬运 工人 , 但这四年的工作经历 , 恰使 实毫无联 系的作品以及这类作品 全属虚构的情节 , 多半
生活习惯和生存状况 。17 年 ,她考入武汉大学 中文 看到的生活中的图画 , 98 根据从生活中得 出来的结论写的

论方方《风景》的叙事魅力

论方方《风景》的叙事魅力

论方方《风景》的叙事魅力《风景》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部新写实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新时期写实类小说的创作。

本文主要谈《风景》的叙述魅力,如何以一个客观角度(也就是被大多数人称赞的死亡视角)描写现实主义。

标签:《风景》;描述方式;客观角度方方在《风景》中给读者展示岀人生风景,作者从生活的最底层切入,去描写生活、描写人生,展现人生经历。

方方认为,我的小说主要反映了生存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塑造。

在着力表现人生风景的同时,也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在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探讨《风景》在叙事方面的成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方方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

一、特别的叙述视角……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淵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这是《风景》开篇映入眼帘之后的第一句话。

在没看小说之前,看到这句话心里感觉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肯定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

当我读完这本小说之后,对整部小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到她的时代创作背景,渐渐地对这一主旨句有了深刻的理解。

这一标题,是贯穿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与传统文学划分的标志,是开辟新写实主义的开端。

《风景》和以往的小说不同,描写的是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描述的一个家庭也是社会最底层人生活的代表;小说对人物的描述、对事件的叙述陈列都不在依赖于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直白的叙述方式表达生活;小说不在是构造一些虚幻的事件,而是描述生活中种种琐事,通过这些琐事进一步表达人物性格特点。

(一)客观事实《风景》是以客观事实叙述生活最底层的贫民生活,通过贫民生活的种种描述,揭示文章的主题——生存的意义。

贫民的生活只是为了生存,不像我们以往读到的关于生活的描写,是为了更高的生活标准而叙事的。

《风景》对生活的描述很奇特,只是描述生活的生存,所有的文字都只是在描述生存,没有传统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是她有她独特的节奏,使得存在一种独特的魅力,以至于你开始就无法停止阅读。

新写实:一种新的文学精神的实现——以方方小说为例,析新写实小说的叙事

新写实:一种新的文学精神的实现——以方方小说为例,析新写实小说的叙事

新写实:一种新的文学精神的实现——以方方小说为例,析新写实小说的叙事贺汪波【期刊名称】《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6)006【摘要】As a kind of literature phenomenon, the new realistic novel direct will focus on real life original ecology and to the daily life of ordinary people's attention as a kind of artistic pursuit of goals, the literary center of gravity moved to the " narrative ", in narrative language, narrative perspective, narrative structure, showing a spirit of literature transformation.%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新写实小说直接将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和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关注作为一种艺术追求目标,把文学的重心移向“叙事”,在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一种文学精神的转变。

【总页数】3页(P82-84)【作者】贺汪波【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相关文献】1.新写实小说放"异"彩——池莉与方方小说创作之比较 [J], 姜泳2."新写实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叙事方式——以池莉和方方的小说为例 [J], 郑新安3.从新生代诗歌到新写实小说--反观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 [J], 丁亚玲4.新写实:企盼超越的小说艺术——关于新写实小说及其评论的反思 [J], 王科5.新写实小说的文化精神分析——兼谈对新写实小说某些批评的看法 [J], 郭春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新写实角度赏析方方《风景》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写实小说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作品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及生存中感性和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其中强烈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少有的生存意识。

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如果小说是一扇窗,能使读者欣赏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意风景,那么这扇窗子本身也应该是精致而美丽的。

在我的阅读体验里,新写实主义的作品有点像凸透镜,黑字白纸透射出那些常常为我们忽略的细节与片段,生活的本真状态被一一还原,一一放大。

这里没有英雄主义的悲壮感,也不存在唯美主义的伤感格调,有的只是庸俗大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作家似乎是有意识地触及生活中最琐碎的细节,以及凡夫俗子们看似上不得台面的个人心绪。

然而平凡之中,烦恼与困厄会无可抗拒地渗入人的生活,让他们被逼得进行思考,竭力挣扎,亦或是黯然妥协。

而当我们发现他
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时候,读者便和小说中每一个微渺无华的小人物一起,更接近了哲学意义上的人类生存的悲剧。

又是悲剧。

悲剧不可避免地给人沉郁苍凉的印象。

方方的《风景》亦如此。

在《风景》中,作者取消了自己的情感介入,以一种“零度情感”来放映现实。

《风景》的开篇就给人一种深奥得不可企及的感觉,好像读者必须肃穆地仰视才能瞻仰到作者思想的一丝星光。

方方究竟要表达什么呢?我困惑着。

要想,要说,要形容,却总也凑不出合适的思路,它们一半因为拥挤而堵塞,另一半融化在心底的某种情绪里,无法成形。

可是小说随之而来的却是从天到地、从抽象哲理到具体生活的彻底转变。

方方的笔触一阵阵急转直下,于是这山下逼真得令人惊愕的“风景”就全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一切故事从亡婴“小八子”平缓冷静的语调中拉开帷幕。

某个黑暗的世界里,旁观者的目光可以一滴不漏地落到每一个人身上,他能不动声色地讲述一户十一口人家如何被压缩在十三平方米的棚屋中,几十年的重复地吃喝拉撒,斗殴谩骂,慵慵碌碌,凄凄惶惶的生存状态。

他也能在每一个成员的人生境遇中感悟世道人心与世态炎凉。

也正是由于这样特定的视角,“小八子”与父母兄长的距离不仅仅是叙述者与被叙述者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死与生,温馨与冷酷,安宁与喧嚣,幸福与痛苦之间的距离也被无形地拉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缝。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残酷?有时候仅仅是
一线之隔。

作品以亡者看生者的独特视角,描摹了建国后汉口下层平民最真实的生存图景,从某种程度上再次提出了“生存还是死亡”这一亘古不变的人生命题,自然地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风景”,真实、黑暗而残酷,却是中国当代文坛难得一见的一抹亮色。

虽然,《风景》里的世界太多黑暗,但那些纯洁,或者曾经纯洁的生命,始终像一个亮点,牵引着我们前进。

所以我想,作者也不全是要表现一个丑陋的世界给我们看吧,她也表现美,只是这种美藏得比较深,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也正是因为在那无数丑陋面目的包围下,这些美丽的风景才显得更加的迷人,更加让人无法忘记……
在一定意义上,《风景》开拓出了一种写作的新空间,即处于社会底层的都市民间的生存世界。

在《风景》中,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缠绵缱绻,都是挣扎于原生态的日常琐事之中。

平常人、平常事成为新写实文学的主角,适应了大众的文学口味。

正是有由于《风景》中这种直面人生的态度,为后来的新写实小说奠定了基础。

这种开拓性的写作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导致主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调整。

《风景》是新写实小说中最贴近自然主义方式的作品。

《风景》在小说艺术上成功地增添了某种新质,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得到了新的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