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的真实故事
以虫治虫的真实故事
在某个小区的公园中,常常都能看到一种叫做树蝉的虫子。
这些树蝉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昼夜不休地发出尖锐的鸣叫声,给小区居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
某天,一位园林工人提出了一个另类的想法:让“蚂蚁兵团”来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在公园里放了一些蚂蚁。
这些蚂蚁很快就开始了它们的朝夕漫长的工作,搜寻树蝉并将其全部捕食掉。
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蚂蚁还有一个特殊的技能——它们为了防止树蝉的尸体滑落地面,会将它们黏在树干上。
这件事情最终防止了树蝉虫的尸体污染公园和湖泊。
通过使用“蚂蚁兵团”这种方法,公园中的树蝉问题得以有效控制,同时还养护了环境和生态平衡。
《梦溪笔谈》二则课文重难点分析
《梦溪笔谈》二则课文重难点分析学习重点:1.《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全文共70字,可分为三层。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元丰: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78—1085)。
庆州:宋代州名,在今甘肃庆阳一带。
界:地域,范围。
子方虫:今称粘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
方:正当,正在。
为:成为。
秋田:秋天田地里的庄稼。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害:危害。
文章首先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
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狗蝎: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
其:它的。
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
钳: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
蔽地:遍地。
蔽,遮盖。
则:连词,相当于“就”。
以钳搏之:用钳跟子方虫搏斗。
之,指子方虫。
悉为两段: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悉,都,全。
为,成为。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旬日:十天。
皆尽:指子方虫全部被消灭。
岁:年成。
以:因。
“以”后省略“之”,之,指消灭子方虫。
大穰:庄稼大丰收。
这一层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
“忽”字表明事出意外。
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
以虫治虫注音解释翻译
21.以虫治虫班级:姓名: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一、给下列字注音。
蝎()喙()钳()蔽()悉()旬()穰()傍()二、解释下列字词。
1.界:2.方:3.为:4.之:5.害:6.其:7.喙:8.钳:9.蔽地:10.蔽:11.以:12.悉:13.旬日:14.皆尽:15.岁:16.以:17.大穰:18.其:19.旧:20.之:21.土人:22.谓:三、翻译句子。
1.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3.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一、给下列字注音。
梵()患()喻()皓()钗()讫()弥()遂()胠()箧()履()伏()二、解释下列字词。
1.据:2.于:3.方:4.级:5.之:6.患:7.云:8.布:9.故如此:10.故:11.如此:12.乃:13.以:14.而:15.初:16.无可奈何:17.密:18.使:19.其:20.之:21.贻:22.以:23.之:24.因:25.此:26.易:27.耳:28.但:29.讫:30.实:31.钉之:32.钉:33.之:34.如:35.其:36.言:37.遂:38.盖:39.弥束:40.六幕:41.相:42.联:43.如:44.胠箧:45.履:46.其:47.持:48.自:49.伏:50.其:三、翻译句子。
《以虫治虫》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以虫治虫》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元丰①中,庆州②界③生子方虫④,方⑤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⑥,其喙⑦有钳,千万蔽地。
遇子方虫,则⑧以钳搏之,悉为两段⑨。
旬日⑩子方皆尽,岁以大穰(11)。
其虫旧(12)曾有之。
土人(13)谓之“傍不肯”。
[注释]①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1078-1085。
②庆州:宋庆阳府,相当今甘肃庆阳、合水、华池三县。
③界:地区。
④子方虫:今称黏虫。
⑤方:正。
⑥狗蝎:今称土狗,即蝼蛄。
⑦喙(huì):鸟兽的嘴,这里借指虫子的嘴。
⑧则:就。
⑨悉为两段:即“虫悉为两段”,省略主语“子方虫”。
悉,全,都。
⑩旬日:十天。
(11)岁以大穰(ráng):“岁以之大穰”的省略。
岁,年景,收成。
以之,因此。
穰,丰收。
(12)旧:过去,从前。
(13)土人:当地人。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灾害。
忽然有一种虫子出现了,样子像地下的“狗蝎”,它们嘴上长着钳子,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它们)见到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都被杀灭,当年因此获得了丰收。
这种虫过去就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不肯”。
[鉴赏]《以虫治虫》通过记叙“傍不肯”捕杀为害秋田的子方虫,“岁以大穰”的经过,说明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效果。
作为科技说明文,首先要求言之有据,要求有关事实的准确无误。
这篇文章不论是时间、地点还是人物、过程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无可置疑。
为了让人看得明白,说明文自然也要求做到言之有序。
如《以虫治虫》先叙子方虫的危害,再介绍“傍不肯”的形貌特征及好搏子方虫的习性及其灭虫效果,之后,再介绍此虫在当地的名称。
[作者及作品简介]短文摘选自《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宋仁宗嘉祜进士,提举司天监,累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是当时著名的学者。
晚年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筑梦溪园,撰《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
《以虫治虫》解读与设计
文 《 以虫治虫》 为例 ,谈谈其 易被 忽视的价值 :思想深 刻 ,哲学上传承创新 了
“ 道法 自然 ”的思 想 ;描写生 动 ,文学上追 求着 “ 意韵萧然 ,得 于声外 ”的境
界 。.
一日 ,为道 日损。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 为而无不 为。 益 ”道家提 倡的 “ 为道 ”就是借用 世界的要素 ,减少主体力量 的使 用 ,直至不用 自己的力
量 ,也就达到 “ 无为” “ 。 无为而治”的绝佳妙境就是借用无穷的力量。那无穷 的力量来 源于何处呢?我们把视野投入到生态 系统 中 ,自然界 中每 一个生命都
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 ,它们相互依赖 、彼此制约 、协同进化、相克 相生。 “ 无为而治 ”需要借用 的无穷力量 , 就是需要运用相克相生的生态规律 。
原 了完整 生动 的故 事情 节 即把握 了
感悟意象 的丰富生动。
学法指导 :
履》 ( 1 动词, 到)
( 3 )用现代汉语说出句意
朗读 为主线 ,对照 注 释疏 通课 文 , 论作 品价值 。 讨
教 学过程 :
一 .
岁 以大穰 :年 成 因此获 得 大丰 收。 ( 省略句要补充成分) ( 设计意图:学生 掌握文 言词解
地” ,承载着人们对其寄予 的厚 望。 “ 子方虫 , 以钳搏之 ,悉 为两段” 遇 则 ,将
其力挽 狂澜扭转 乾坤 的万丈豪情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将 “ 傍不肯 ”的果断利索 , 横 扫一切的气势 , “ 子方虫 ”惨遭腰斩 的情 景惟 妙惟 肖地刻 画了出来。 “ 日 旬 子方皆尽 , 以大穰 。 岁 ”一个 “ 皆”字 , 个 “ ”字 ,完全从程度上呈现 了灾 一 大
节。
《以虫治虫》ppt课件(13页)
喙 钳 傍不肯
huì
ráng
qián
xún
páng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要求:
1、先对照文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有
疑难的作记号)。
2、小组讨论,解决疑难的字、词、句。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班内解决。
自学检测二
(一)、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以虫治虫 2、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其喙有钳
4、岁以大穰 5、土人谓之“傍不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方为秋田之害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三、研读课文,领悟技巧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自学检测三
用原文回答 1、写旁不肯外貌特征的句子是:
2、写其数量众多的句子是:
3、写剿灭害虫威力无比的句子是:
4、突出“以虫治虫”功效的句子是:
四、思读课文,想象创作
要求: 1、从文中任选一处,进行大胆的想
一、初读课文,读通文句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生/子方虫,方
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
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 /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
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自学检测一 给下列划线字加拼音 狗蝎 大穰 旬日
梦 溪 沈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 笔 谈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 人物——沈括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岁”“悉”、
“穰”、“之”、“以”“其”等。 二、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写法。 三、能抓住文中简洁的语言进行想象创作, 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四、了解古代生态治虫的优越性,领会这种 防治方法的现实意义。
《以虫治虫》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以虫治虫”的生态农业理念,认识到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以虫治虫”的生态农业理念,掌握生物防治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害虫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害虫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存在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等问题。
因此,生物防治成为了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以虫治虫”的生态农业理念,让学生了解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
2. 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性信息素、微生物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防治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1. 教师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害虫,进行观察和调查。
2. 学生讨论并总结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3. 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法,制定防治方案。
4.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引导学生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3. 教师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以虫治虫”的作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生物防治方法,为今后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活动和总结反思,使学生了解了“以虫治虫”的生态农业理念,掌握了生物防治方法。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察不仔细、操作不规范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虫治虫作用机制
以虫治虫作用机制
以虫治虫是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
具体作用机制如下:
1.天敌昆虫按取食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
其中,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食量较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2.近年来,随着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以虫治虫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即利用自然界中一些有益的昆虫来控制害虫的危害。
这些天敌昆虫可以捕食或寄生于害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3.在实践中,人们常通过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昆虫来增加其数量,使其在田间形成一定的种群,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
例如,赤眼蜂、瓢虫、草蛉等都是常见的天敌昆虫。
总之,以虫治虫作用机制主要是利用了自然界中天敌昆虫和害虫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通过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以虫治虫的例子
以虫治虫的例子
“以虫治虫”是一种生物防治方式,使用一种或多种天敌控制另一种有害物种的数量,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农业、园艺、森林和自然保护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中,一些天敌可以被用来控制一些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例如,可以使用
寄生蜂控制柿子虫和地钩虫。
柿子虫是一种对柿子和其他果树产生严重威胁的害虫,但它
的天敌——一种名叫盲小蜂的寄生蜂可以杀死该虫及其幼虫。
地钩虫会危害花生、花菜、
茄子等农作物,使用一种名为卵蜂的寄生蜂可以在幼虫体内卵化,从而控制地钩虫的数
量。
在森林保护方面,也可以使用寄生蜂控制松毛虫及其它鳞翅目害虫。
这些虫危害森林
生态系统和生态产业,可以通过利用寄的蜂和其他寄生物来达到有效的控制。
另外,在园艺领域,可以使用一些昆虫对付其他昆虫的害虫。
例如,天牛可以对付危
害水仙、君子兰等植物的捕梨虫;菜粉蝶可以对付危害蔬菜和花卉的小菜蛾。
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也可以使用“以虫治虫”的方法。
例如,在新西兰,为了减少
山区寄主果蝇的数量,人们用野生蜜蜂来控制它。
野蜜蜂会在寄主果蝇的蛹上产卵,然后
吃掉蛹。
通过这种方法,人们不仅避免了使用化学农药等有害杀虫剂,还能够避免破坏生态平
衡和产生的环境问题。
同时,“以虫治虫”也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可持续
发展的生产方式。
以虫治虫案例
以虫治虫案例
在某个果园里,有大量的蚜虫威胁着果树的生长。
果农使用了大量的农药来控制蚜虫,但由于过度使用,不仅没有控制蚜虫,反而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果农们寻求了一种更环保的方法来控制蚜虫。
他们找到了一个名叫“瓢虫”的天敌,这种瓢虫是蚜虫的天然捕食者。
一般来说,瓢虫吃掉的蚜虫数量要比农药效果好,而且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而且,这种方法可以长期使用,因为瓢虫可以在果园中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果农们开始引入瓢虫来控制蚜虫,并且在果园中种植了一些适合瓢虫生存的植物。
这些植物可以提供瓢虫需要的食物和栖息地。
果农们还注意保持果园的生态平衡,避免破坏瓢虫的生存环境。
几个月后,果农们发现果园中的蚜虫数量已经明显减少了,而且果树的生长状况也比之前更好。
他们还发现瓢虫数量也逐渐增加,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果农们对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非常满意,因为不仅环保而且经济效益也很好。
- 1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以虫治虫》教案
《以虫治虫》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贻”、“胠箧”等。
2、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词义,如:“岁”、“穰”、“患”、“贻”等。
3、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其”、“以”、“悉”等。
4、对生物防治说说自己的见解学习重点:1、2学习难点:3、4学习内容:学习《以虫治虫》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参考导语:我们已经享受了“想像艺术大师”沈复的《幼时记趣》,刚刚尝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我们又看到了那“千古不灭的科技巨星”沈括正在向我们招手……当我们打开那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奇,光辉夺目,粲然辉煌。
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灿烂地眨起眼睛。
让我们走进它的迷人世界——《梦溪笔谈》二则中的《以虫治虫》好吗?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查阅资料情况1、你读了《以虫治虫》之后感受如何?随意谈谈。
2、你查阅资料了吗?你眼中的《梦溪笔谈》和作者沈括如何?3、你有识记了那些字词,请讲给我们听听。
三、读知课文,感悟课文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正确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力求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学习活动,互相质疑问难。
提示: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课文,熟悉他的大概意思,从中找出自己的不明之处,为活动提供讨论依据。
3、讨论读法。
如:“庆州界生子方虫”的朗读节奏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把这一句读成这样的节奏?提示:因为这是按意义划分的节奏。
4、把读法确定后,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让学生把握文章的语言节奏,方便理解课文5、读、猜文意。
提示:同学们读完之后静想,这个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句子明白了,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让同学们勾画出来,准备好讨论突破。
学法提示: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进行解答。
如果解答不出,可以猜,如果再猜不中,老师点拨解答。
如“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就可以弄懂。
提示:“旬日”,十天。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例子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例子
1. 哎呀呀,你知道吗,七星瓢虫可是蚜虫的大克星啊!就好像警察抓小偷一样,七星瓢虫一见到蚜虫就会冲上去大口大口地吃呢!在那片菜地里,七星瓢虫可厉害啦,把蚜虫吃得一干二净,保护了蔬菜的健康成长。
2. 嘿,赤眼蜂对付玉米螟那可是一绝呀!这就好比是专门派去的特种兵,能精准地找到玉米螟的卵,然后在里面产卵,让自己的宝宝把玉米螟的卵给消灭掉。
农民们可喜欢赤眼蜂啦,有了它就不用担心玉米螟来捣乱啦。
3. 哇塞,草蛉对付红蜘蛛可牛了呢!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侠客,悄悄地潜入红蜘蛛的地盘,然后把它们一个一个地解决掉。
在果园里,草蛉可是大功臣呀,让果树不再受红蜘蛛的侵害,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子来。
4. 你看那螳螂,捉起害虫来那叫一个厉害呀!简直就是农田里的勇士。
它就像一个冷面杀手,悄悄地靠近害虫,然后“咔嚓”一下就把害虫给解决了。
那些害虫见到螳螂都吓得直哆嗦,哈哈。
5. 还有那食蚜蝇呢,可千万别小瞧了它哟!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卫士,整天在花丛中穿梭,寻找着蚜虫。
一旦发现蚜虫的踪迹,立马就扑上去。
就好像我们看到好吃的食物一样兴奋呢!
6. 哇哦,丽蚜小蜂也是很厉害的角色呢!它对付温室白粉虱可有一套了。
就如同一个聪明的谋士,用巧妙的方法把白粉虱给搞定了。
在温室里,丽蚜小蜂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呀,让那些可恶的白粉虱无处可逃。
总之,生物防治以虫治虫的办法真的太棒啦!既环保又有效,真应该多多推广呢!。
《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
《以虫治虫》原文及翻译《以虫治虫》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以虫治虫》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以虫治虫》注释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庆州界:庆州地域生:生长出了(动词)子方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方:正当为:成为之:的害:危害一虫:一种昆虫狗蝎(xiē):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
其:它的喙(huì):本是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蔽(bì):遮盖则:连词表顺接,相当于“就”。
以:用钳(qián):指长在昆虫嘴上的钳状物。
之:代指子方虫悉:全,都,例如,《出师表》中“悉以咨之”为:成为皆:都旬日:十天尽:完岁:年成,收成以:因为【“以”只有“因为”的意思,没有“因此”的意思,其实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其为“岁以(之)大穰”,“以之”译为“因为这样”,就相当于“因此”。
】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其:这旧:过去曾:曾经之:助词,无义谓:叫,称作之:代指那种昆虫(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虫名。
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
傍:即“旁”,旁边。
注:子方即为子方虫。
文言文以虫治虫翻译
古之有虫,种类繁多,各有其性。
然其中有一种,名曰“治虫”,其性尤为奇特。
治虫者,能以虫制虫,以虫治虫,实为自然界一大奇观。
昔者,有一农夫,居于山野之间,其所耕之地,虫害颇多。
农人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一日,农夫见其田间有虫相斗,一为害虫,一为治虫。
害虫蜷缩于地,似将垂死,而治虫则张牙舞爪,意欲吞噬之。
农夫见状,心中一动,遂捉治虫而归。
农夫养治虫于盆中,每日以食饵诱之。
治虫食后,农夫以害虫置于其旁,治虫见之,即刻扑食。
农夫日日观察,见治虫所食之害虫,渐少,而农田之害虫亦随之减少。
农夫大喜,乃知治虫之妙用。
自此,农夫不再忧虑虫害,而治虫亦成为其农田之宝。
农人乃作歌曰:“治虫神通大,农田无忧患。
虫虫相残杀,自食其果报。
”然治虫之性,亦非无过。
一日,治虫于盆中,忽见一虫飞入,乃为同类。
治虫见之,顿起杀心,欲吞噬之。
农夫见状,知其性贪,恐日后生变,遂将其放生。
放生之后,治虫于野外徘徊,忽见一大虫,乃为害虫之尊。
治虫欲试其能力,遂与之斗。
然治虫非其敌手,被大虫所擒。
大虫欲食之,治虫哀求道:“我乃治虫也,能以虫治虫,愿大王放我,我必报恩。
”大虫闻言,心生怜悯,遂放治虫。
治虫感激涕零,发誓必报大虫之恩。
自此,治虫专食害虫,不再残害同类。
世人闻之,皆称治虫为“仁虫”。
有诗赞曰:“治虫仁义在,虫虫不敢侵。
世间多恶虫,赖有仁虫存。
”治虫者,非但能以虫治虫,更能以仁义之心,感化同类。
此乃虫界之奇观,亦为世间之佳话。
夫虫虫相斗,亦如人间百态,治虫之能,实为世间一大奇观也。
夫虫之性,虽微,然亦各有其道。
治虫者,以其独特之性,立于虫界,实为虫中之君子。
世人当以此为鉴,以虫之性,观人之行,可知仁义之重,道德之尊。
故曰:虫治虫,非独虫界之奇观,亦为世间之教育。
治虫者,以其独特之能,启迪世人,使之明白,仁义道德,乃为人之本。
是故,虫治虫,实为世间一大奇观也。
沈括-以虫治虫-课件
以虫治虫
(北宋 沈括)
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 读得通顺流畅, 读得通顺流畅, 富有感情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广南可耕之地少,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 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 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 树多蚁,则虫不能生, 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 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 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 膀胱)盛脂其中, 羊脬(pāo ,膀胱)盛脂其中,张 口置蚁穴旁, 等待)蚁入中, 口置蚁穴旁,俟(sì,等待)蚁入中, 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其喙有钳( ) 其虫旧曾有之( )
“以”的用法
介词: (1)用、拿 (2)把 (3)如 (4)因、因为
则以钳搏之( ) 岁以大穰( )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 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 \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 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 肯”。
以虫治虫
(北宋 沈括)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和科 学家,曾积极参加王安石的 变法革新运动,历任中央和 地方官职,掌管和主持过天 文研究、盐政改革、水利兴 修和军事制造,在天文、历 史、数学、物理、地质、医 药、音乐、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他 非常关心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凡 有见闻,无不详为记录。晚年,居润州(今江 苏镇江),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前人 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 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 笔谈》 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
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 要求: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 读得通顺流畅, 读得通顺流畅, 富有感情
害虫的生物防治
害虫的生物防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09级生物科学汉班学号:20091103649姓名:范丽红指导老师:吕秀华害虫生物防治一、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广义:利用生物机体或者其天然无害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害的方法。
传统:通过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病原菌的引入增殖和散放来压制另一种害虫。
二、生物防治的方法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1.1以虫治虫的来源《梦溪笔谈》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在成为秋天田野里的庄稼的危害。
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千千万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砍成(成为)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都死了,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子过去曾经有过,当地人称它为“傍(旁)不肯”。
视频1:以虫治虫,北京放飞200亿头赤眼蜂视频简介:7月29日,由200名植保人员组成的9支专业放蜂队,29日分赴北京郊区田间地头统一放飞赤眼蜂等害虫天敌200亿头,其中用于玉米作物防治玉米螟100亿头、用于板栗防治桃蛀螟100亿头。
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天敌,体长只有0.5毫米。
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由人工向田间释放赤眼蜂,其雌性成蜂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并孵化变为幼虫,以害虫卵液为营养,破坏害虫的胚胎发育。
赤眼蜂幼虫发育成蜂后,咬破害虫卵壳羽化,再去寻找新的害虫卵寄生。
如此循环不断,将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目的。
1.2以虫治虫的事例2005年兰州市引进的150万头管氏肿腿蜂,主要针对近几年南北两山林区柏树双条杉天牛和杨树青杨天牛严重危害树木,且有蔓延之势所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天敌昆虫消灭林木害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梦溪笔谈二则翻译苏教版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梦溪笔谈二则》翻译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
喻皓的高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解释加点字。
其喙有钳(嘴)岁以大穰(年成)(因此)
悉为两段(都,全)旬日子方皆尽(十天)
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C)(E)。
A.方为秋田之害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人皆伏其精练
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用“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
最后用“岁以大穰”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