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翻译大全
【郑人买履】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幼时记趣】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三峡】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苏教版九年级文言文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了,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
墨子先生听到这件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先生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善良坚持道义,本来不杀人的。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
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将要用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上有剩余但在民众上不足,牺牲不足的百姓而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的;宋国没有罪却要攻打它,不可以称为亲善友爱的;知道这(道理)却不向楚王谏诤,不能说是忠诚的;争论了却没有达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的;道义上不杀少数人却杀众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的。
”公输盘屈服了。
墨子先生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向楚王说这件事了。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家有破车却想要偷窃;舍弃自己的锦绣衣服,邻居有粗布短衣却想去偷窃;舍弃自家的好饭好菜,邻居有剩饭剩菜却想去偷窃。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的疾病啊。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
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同破车相比。
楚国有云梦大泽,犀牛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
这好像好饭好菜同剩饭剩菜相比。
楚国有松树、梓树、黄楩木、楠木、樟树,宋国没有多余的木材。
这好像华丽的衣服同粗布短衣相比。
我认为大王所派攻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舍文轩窃敝舆的人的行为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
墨子先生解下衣带当作城墙,把木片当作守城的器械。
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挡住他。
苏教版语文1-6册文言文翻译(中考必备)
七—九年级文言文翻译注:带﹡的是苏教版的篇目,其他的是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的共同篇目。
【七年级上册】4、三 峡◇ 郦道元自[从,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几乎,完全]无阙[同“缺”,中断,断开]处。
重岩叠嶂,隐[遮住]天蔽[挡]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本指阳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到了那]夏水襄[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从……出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御[驾]风,不以[认为,觉得]疾[快速]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色]湍[急速流动的水]绿潭,回清到影,绝[极,最高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冲刷]其间,清[水清澈]荣[树茂密]峻[山高耸]茂[草丰盛],良[实在,的确]多趣味。
每[常常到]至晴初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旦,林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涧[山谷,夹在两山间的水沟]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 ǔ,连续]引[延长]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停止,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文中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
3.文中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由此可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八种景物,这八种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诗文言文翻译
次①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③,风正一帆悬④。
海日生残夜⑤,江春入旧年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⑦。
[注释]①次:停靠。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
②客路:旅途。
③两岸阔:江水很大,看不到两岸。
“失”又作“阔”。
④风正:顺风。
悬:悬挂。
⑤海日:江面上升起红日。
残夜:一夜将尽。
⑥入旧年:春天来得早,赶上前一年的末尾。
⑦洛阳:今属河南。
作者家乡在洛阳附近。
[解说]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
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
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有情有致。
《十五夜望月》【中唐】王建【出处】《全唐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七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专题⑺《狼》⑻《论语》八则七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诵读欣赏:⒀《两小儿辩日》专题⒁《爱莲说》八年级上册:讲读课文: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讲读课文: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诵读欣赏:(26)《山市》九年级上册:讲读课文:(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诵读欣赏:(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讲读课文:(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⑶《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苏教版语文1-6册文言文翻译(中考必备)
七—九年级文言文翻译注:带﹡的是苏教版的篇目,其他的是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的共同篇目。
【七年级上册】4、三 峡◇ 郦道元自[从,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几乎,完全]无阙[同“缺”,中断,断开]处。
重岩叠嶂,隐[遮住]天蔽[挡]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本指阳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到了那]夏水襄[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从……出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御[驾]风,不以[认为,觉得]疾[快速]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色]湍[急速流动的水]绿潭,回清到影,绝[极,最高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冲刷]其间,清[水清澈]荣[树茂密]峻[山高耸]茂[草丰盛],良[实在,的确]多趣味。
每[常常到]至晴初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旦,林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涧[山谷,夹在两山间的水沟]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 ǔ,连续]引[延长]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停止,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文中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
3.文中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由此可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八种景物,这八种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初三语文 上文言文翻译(苏教版)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由于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帮助他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就罢了,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2 陈涉世家译文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
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
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佣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陈涉深深地叹息,说:“唉,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朝廷派遣九百名贫苦百姓去驻守渔阳,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戍边的队伍里,并担任领队。
正巧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继位做皇帝,应当继位做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把他杀死了。
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原文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苏教版语文16册文言文翻译(中考必备)
七—九年级文言文翻译注:带﹡的是苏教版的篇目,其他的是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的共同篇目。
【七年级上册】 4、三 峡 ◇ 郦道元 自[从,由]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几乎,完全]无阙[同“缺”,中断, 断开]处。
重岩叠嶂,隐[遮住]天蔽[挡]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本指 阳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到了那]夏水襄[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
或[有时]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从……出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动 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御[驾]风,不以[认为,觉得]疾[快速]也。
春冬之时,则素[白 色]湍[急速流动的水]绿潭,回清到影,绝[极,最高处][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冲刷]其间,清[水清澈]荣[树茂密]峻[山高耸]茂[草丰盛],良[实在,的确] 多趣味。
每[常常到]至晴初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旦,林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涧[山 谷,夹在两山间的水沟]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 ǔ,连续]引[延 长]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断,停止,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本文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文中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
3.文中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由此可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怪柏、悬泉、瀑布八种景物,这八种景物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初中苏教版全册文言文翻译
《幼时记趣》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见到细小的东西,必然要认真观看它的花纹。
(因此我时常有观看物体本身之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感觉它们是鹤了。
)(我抬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快乐得连声叫好。
)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做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址看做山丘,低洼的地址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愉快,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爱好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专门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地闯了过来,原先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由“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可怕;心神安宁下来,抓住哈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址。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蓝天和太阳。
(若是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航线都阻隔间了。
)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转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动身,黄昏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到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凉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持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伤婉转,很长时刻才消失。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_绝对完整_精心编辑)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原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原文一: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一)、《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ò)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óng hú)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shuò jiàn)故,上使外将(jiàng)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bó)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cí)中,夜篝(gōu)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fèn)恙(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chī)广。
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下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郑国有个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他事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他在市集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
于是说:我忘记带已经量好的尺码了。
”便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 ^契(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
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幼时记趣【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8《狼》七年级下册69《赵普》10《黄鹤楼》11《于园》12《黔之驴》13《爱莲说》14《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18《记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亲》八年级下册7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九年级上册7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九年级下册8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1《田忌赛马》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4《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5《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6《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问题),不也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有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4.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赐给他“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6.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学习所得的东西,学习了而不知道满足,教导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7.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在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自己也有的就改正。
”8.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
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8《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他)看到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了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夫)正要走,转身看见堆积的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狼。
(屠夫)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