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以虫治虫》ppt课件(苏教版七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 2、本文给我们介绍了 自然界的哪种现象?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 什么故事?
利用傍不肯消灭子方虫。
2、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 哪种现象?
自然界的好多生物都存在天敌。 利用生物的天敌可进行农作物害 虫的生物防治。
1、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 (有疑难的作记号)。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忽”字表明事出意外,不但表现出 “傍不肯”出现的突然,也反映出 作者惊奇的心理感受。害虫天敌的 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 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 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虫治虫” 的例子?
2、本文所述的内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 义?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课文: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 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 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 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 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 是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有效 措施。
到图书馆查找“以 虫治虫”的资料,准备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你知道他是谁吗?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沈括 ,字_______ __________ 存中 , 他是______ 北宋 著名的科学家、 政治家。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 瑟称《梦溪笔谈》是“中 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狗蝎 (xiē) 喙 (huì )
大穰 (rá ng) 钳 (qiá n)
傍不肯 旬日 (pá ng) (xú n)
急诊室
本文虽短,但是含意很丰富,正 可谓“言简意赅”。我们先看一 下几个字的妙处。
1、文中“方为秋田之害”中的 “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2、我们再来看看“忽有一虫生” 的“忽”有何妙处?
不能。因为此时子方虫还没有 造成祸害,一个“方”字,正 表现出子方虫即将造成危害的 严峻形势。如果去掉意思就变 了,就和英语中的将来时和完 去时的区别一样。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 蝎”,它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 大丰收。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 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 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 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 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 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 “傍不肯”。
小试牛刀:
一词多义:
趁热打铁:
方为秋田之害 结构助词,的。 则以钳搏之 代词,代子方虫。 其虫旧曾有之 语气助词,无义。 土人谓之“傍不肯” 它,代子方虫的天敌“傍不肯 则以钳搏之 用 其喙有钳 它的。
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 这样,这种。
翻译:
趁热打铁:
1、忽有一虫生,如ຫໍສະໝຸດ Baidu中狗蝎,其喙有钳, 千万蔽地;
现实意义:例如现在我们用农药治害虫,带来了污染。 而采用以虫治虫的办法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由此看 来,这种办法在今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启示:我们要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 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从而降 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
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 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 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 (pāo ,膀胱)盛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 ( sì ,等待)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农作物天敌 《以虫治虫》与上文都是写有关_____________ 的文章,试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在记叙内容上有 哪些不同点? 《以虫治虫》主要是讲自然界自然存在的天敌 现象,天敌把害虫消灭了;而上文是人们利用 天敌进行防治。
科学成就 我 国 古 代 四 大 发 明
开篇
提起中国古代科学,就不能不提到 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而 提到沈括,我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被后 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伟 大著作――《梦溪笔谈》。今天让我 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选自这 部伟大著作的短文。
1、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 “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 “岁”、“穰”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以”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