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模型整理
北京市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重要模型解析
北京市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重要模型解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
在考研经济学的备考过程中,国际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而在国际经济学中,熟悉和理解各种重要的经济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国际经济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模型,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考研经济学。
一、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H–O 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模型之一。
该模型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的产业分工。
该模型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不同,而不同产品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不同。
根据这些假设,模型推导出了国际贸易模式和贸易量的变化。
二、里卡多模型里卡多模型是另一个经典的国际贸易模型。
该模型关注的是比较优势,即不同国家的生产者在某种产品上的相对效率差异。
模型中引入了机会成本的概念,说明了当两个国家都专注于其相对优势的产业时,国际贸易将带来更多的收益。
三、普加切夫模型 (PPF 模型)普加切夫模型是研究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选择的模型。
该模型假设一个国家必须在两种产品之间做出选择,因为资源有限。
模型说明了当一个国家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时,它可以在贸易中实现更高的效益。
该模型还可以用来解释贸易的福利效应。
四、哈比尔模型哈比尔模型是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个简化模型。
该模型假设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并且不考虑生产要素的流动。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了解到贸易的原因、贸易的效果以及贸易政策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影响。
五、亚当·斯密模型 (GEM 模型)亚当·斯密模型是基于边际成本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型。
该模型认为国际贸易利益来自于边际成本的差异。
亚当·斯密模型说明了各种贸易阻碍是对欠发展国家的一种剥削。
这些模型只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是备考考研经济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模型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机制,为未来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问题做好准备。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等价值线
同一条等价值线的市场产出价值相等且不变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生产, QF 图5-1 :产品相对价格决定社会产出
等价值线 Q
TT 棉布生产, QC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产量, QF 图5-2: 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如何影响相对供给
Q1 VV1(PC/PF)1
Q2
TT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社会某个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 一国某一生产要素的供给增加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产量, QF 粮食产量, QF 图5-6: 偏向型经济增长
TT1
TT2
TT1
TT2
棉布产量, QC (a)偏向棉布的经济增长
棉布产量, QC (b)偏向粮食的经济增长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出口偏向型增长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 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 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
进口偏向型增长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图5-7: 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RS1 RS2 (PC/PF)1 (PC/PF)2 1 (PC/PF)2 2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RS2 RS1
本章简介
上述模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 示 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了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 曲线 世界相对需求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 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的均衡点
国际经济学模型整理
国经梨梨冰导论1.国际经济行为与国内经济行为的区别2.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本学期所学(1)贸易所得:对国家总体而言,贸易总能带来收益;但会影响国内的收入分配(2)贸易模式:劳动生产率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随机因素(规模经济)(3)贸易政策:该进行多少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贸易?讨论贸易政策的效应3.国际经济学倡导自由贸易,批评保护主义。
4.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预测贸易政策的影响,成本——收益分析,确立对经济有利的标准,揭示政府贸易政策行为中的受损者与受益者。
国内利益冲突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大。
CHAP1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批判重商主义。
认为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的扩大最根本的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其提高又取决于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
(绝对优势亦称“绝对利益”。
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所产生的在该产品生产上的优势。
)二、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衡量绝对优势。
)CHAP2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一、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国产品的劳动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差异,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以机会成本衡量。
二、机会成本。
是指增加一单位的某产品的产量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量。
三、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生产点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边际转换率(MRT),总是等于x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在生产均衡点上边际转换率等于产品的相对价格。
因此,在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商品的价格应等于其边际成本。
四、模型一种要素(劳动,所以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贸易的原因)、两种商品、两个国家分析:劳动生产率差异——机会成本不同——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各自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满足对产品的消费——贸易所得:间接生产;增加消费五、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和比较优势(1)封闭经济的一般必须满足条件。
国际经济学垄断竞争模型汇总
新贸易理论—基于垄断竞争模型1 引言 (1)2 垄断竞争模型 (2)2.1 Krugman的方法 (2)2.2基本模型 (3)2.2.1模型假定 (3)2.2.2模型设定 (3)2.3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4)2.3.1 边际成本 (4)2.3.2 需求弹性 (4)2.3.3 边际收益 (4)2.4 均衡 (5)2.4.1 均衡状态 (5)2.4.2均衡产出与消费 (6)2.5 劳动增加、贸易和要素流动的效应分析 (6)2.5.1劳动增加 (6)2.5.2 贸易效应 (7)2.5.3 要素流动效应 (8)3 克鲁格曼扩展贸易模型 (8)3.1 扩展模型假设 (8)3.2 假设含义 (8)3.3 贸易的福利效应 (9)3.4 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 (9)3.5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11)附录 (13)附录1:D-S 模型 (13)附录2:Lancaster模型 (17)附录3:Ethier模型 (23)参考文献 (28)1 引言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经济特征,各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进行贸易。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约一半甚至更多的国际贸易属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或水平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产业间贸易或垂直贸易的比重在下降。
传统贸易理论似乎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出现的这种贸易现象。
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已跃居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
特别是在区域内、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常规的比较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规模经济因素被抽象出来作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在理论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标志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当代新贸易理论的转变。
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
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得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成本曲线呈下降趋势。
规模经济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上的规模递增,即当要素投入等比例增加时,整个行业的产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二是边际社会成本递减,即在固定要素投入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
吉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重要模型回顾
吉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重要模型回顾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影响。
在吉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国际经济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模型进行回顾和讨论。
一、绝对优势模型绝对优势模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经典地提出的。
他认为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其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这种模型强调了贸易的分工和效率。
二、比较优势模型比较优势模型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
他认为即使某个国家在所有商品上都拥有绝对优势,也应该通过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商品来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比较优势模型强调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互利贸易。
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消费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经济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收入效应指的是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减少,导致对一些商品的需求减少;替代效应指的是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价格较低的替代商品。
这些效应对于理解国际贸易和汇率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产品贸易和要素贸易。
该模型将各国划分为两个要素(劳动和资本)和两个部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并分析了贸易对各国利益的影响。
五、国际投资的理论国际投资理论主要涉及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的是企业在海外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参股外国企业,间接投资则是通过购买外国资产、股票或债券来获得海外收益。
这些理论对于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六、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衡量不同国家货币汇率的一个重要工具。
该理论认为,当两个国家的商品篮子在不同货币下的价格相等时,货币汇率就是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孟德尔森定律孟德尔森定律是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定理。
江苏省考研经济学专业国际经济学重要模型梳理
江苏省考研经济学专业国际经济学重要模型梳理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各种经济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等重要问题。
这些模型的出现和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政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梳理江苏省考研经济学专业中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模型,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H-O(Heckscher-Ohlin)模型H-O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重要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解释贸易模式和贸易影响。
该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不同国家因生产资源禀赋的不同,会倾向于出口其相对比较丰富的资源所生产的商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相对比较稀缺的资源所生产的商品。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产出与出口情况,可以评估国际贸易的效益和影响。
二、Ricardo-Viner模型Ricardo-Viner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模型,主要用于分析贸易对国内产业和就业的影响。
该模型认为,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国内某些产业的压力增加,而其他产业则会获益。
通过研究相关产业的因素禀赋和竞争力,可以预测贸易对不同产业和就业的影响程度,为国家的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Krugman模型Krugman模型是新贸易理论的经典模型,用于解释产业集聚和区域差异的形成。
该模型认为,由于外部经济规模效应的存在,某些产业会在特定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同时,这种产业集聚也会导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扩大。
了解Krugman模型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中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
四、IS-LM模型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经典模型,也常被运用在国际经济学的分析中。
该模型用于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国内产出、利率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熟悉IS-LM模型的应用,有助于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的调控作用,以及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
五、Dornbusch模型Dornbusch模型是国际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模型,用于分析国际汇率的决定与波动。
国际经济学第6章,标准贸易模型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1、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 2、当一国经济增长时,参与国际贸易是否能提 高增长的利益?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1、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QC
平衡性增长 balanced growth
QC
QC
QC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外国对本国进口的产品进行补贴对本国有利,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进行补贴对本国不利;外国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对本国不利,对本 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对本国有利。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贸易条件的收入分配效应
↑ PM/PX ↓
相关问题
1989年间,政治变动席卷东欧。这场变动的一个 结果是西欧贷款的方向发生了变动。西欧国家尤 其是德国,80年代曾向美国大量贷款,如今开始 将钱借给邻近的东欧国家。利用收入转移问题的 分析考虑:上述情况会怎样影响西欧产品对美国 和日本产品的相对价格?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 – 福利恶化型增长(悲惨的增长) immiserizing growth
经济增长(福利↑)+ 贸易条件恶化(福利↓)= 福利↓
相关问题
A国和B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 生产两种产品X和Y。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 是资本密集产品,A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分析 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 a. 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b. 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c. B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d. B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收入转入(福利↑)+ 贸易条件恶化(福利↓)= 福利↓
国际经济学: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本章框架结构前言标准贸易模型国际收入转移: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关税和出口补贴: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同时移动小结附录:用提供曲线描述国际均衡前言先前的贸易理论强调了贸易的起因——比较优势先前的贸易论强调了贸易的起因的特定来源:•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模型)•-资源禀赋的差异(特定要素模型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前言上述模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了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曲线•世界相对需求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界相对需求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间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的均衡点标准贸易模型是一个一般性的模型,而上述模标准贸易模型是个般性的模型,而上述模型是标准贸易模型的特例标准贸易模型基于以下四个重要关系:标准贸易模型基以四个重要关系•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模型假设:–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粮食(F)和棉布(C)–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平滑曲线(TT)•各国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实际产出的产品组合取决于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P/P。
C F •等价值线同条等价值线上产出的产出价值是相等的。
–同一条等价值线上产出的产出价值是相等的图5-1: 相对价格决定社会产出粮食产量, QF等价值线QTT棉布产量, QC图52: 棉布相对价格的提高如何影响相对供给5-2:粮食产量, QFQ1VV1(P C/P F)1Q2VV2(P C/P F)2TT棉布产量, QC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P C Q C+ P F Q F P C D C+ P F D F V+F=P+P=V•一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消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图示出来。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资源和贸易:H-O模型
第四章资源和贸易:H-O模型第一节两要素经济模型一、模型假设最简单的要素比例模型在很多方面类似第3章讨论的特定要素模型。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我们假定每个国家能生产两种产品,每种产品的生产需要两种要素。
在本章的模型中,我们不再假设每个产业部门所需的要素中有一种是本部门的特定要素,而假设每个部门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是相同的。
这样一来,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变复杂了,但也因此得出了一些新的重要理论。
我们所要分析的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棉布(以码为单位)和粮食(以卡路里为单位)。
生产这些产品需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以小时计)和土地(以英亩计)。
这两种要素的供给都是有限的。
我们定义以下表达式:atc: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alc: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atf: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alf: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请注意,当我们谈及这些定义时,是指生产给定数量的粮食或棉布所使用的土地或劳动的数量,而不是指生产这些粮食或棉布所要求的要素数量。
这一点与李嘉图模型不同。
作此变化的原因是,在两要素经济中,对投入的使用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例如,如果一个农场主乐意投入更多的劳动来准备肥料、种子等,则他或她也许可以在每英亩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
这样;该农场主就能够选择对每单位产出投入更少的土地和更多的劳动。
于是,在每一个部门里,生产者面临的不是李嘉图模型里那种固定的投入要求,而是像图4-1中那种要素组合的权衡选择。
图4-1中曲线II展示了用来生产1卡路里粮食可以选择的投入组合。
实际上,生产者会作出何种投入选择?这取决于土地和劳动的相对成本。
如果土地的租金高而劳动的工资低,则农场主们会选择相对少的土地和相对多的劳动来生产;如果租金低而工资高,则他们会节省劳动而使用大量的土地。
若用W来表示每小时劳动的工资率,r 表示每英亩土地的成本,于是对投入组合的选择将取决于这两种要素价格的比率W/r。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Figure 5-1: Relative Prices Determine the Economy’s Output
Isovalue lines
Figure 5-2: How an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Price of Cloth Affects Relative Supply
VV2(PC/PF)2
TT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PCQC + PFQF = PCDC + PFDF = V同一条等价值线上的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可以用一系列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表示。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每条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消费水平上棉布(C) 和粮食(F) 消费组合的轨迹。无差异曲线有三个特点:向下倾斜离原点越远,所对应的福利水平越高越往右越平坦
引言
前面的贸易理论强调引起国际贸易的特殊因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Ricardian model)资源差异 (specific factors model and Heckscher-Ohlin model)标准贸易模型更具一般性。
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Figure 5-3: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in the Standard Model
Indifference curves
如果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 )上涨,消费选择从 D1 移动到D2 。这一移动反映了两个效应: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收入效应可能非常大,以致于当PC/PF 上升时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加,而棉布相对于粮食的消费会下降。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
它通过构建各种模型和理论,解释和预测国际经济现象,为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和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
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其他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贸易的原因和益处,为贸易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赫克歇尔-奥林格模型赫克歇尔-奥林格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里希·赫克歇尔和贝尔纳德·奥林格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该模型通过假设两国、两个商品、两个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来分析贸易的模式。
它推导出了特定条件下的贸易模式,揭示了贸易的动因和效果。
三、政府干预理论政府干预是国际经济中常见的现象,因此政府干预理论成为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关税、配额、补贴、贸易壁垒等政策手段。
政府干预理论解释了政府为什么会干预经济,并分析了政府干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汇率理论汇率是国际经济中的关键变量,影响了贸易、投资和资金流动。
汇率理论研究货币之间的汇率确定和汇率波动的原因。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资金流动理论等,汇率理论提供了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和预测。
五、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理论研究了企业和个人在跨国界进行投资的行为和动因。
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资本流动理论等是国际投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解释了国际投资的动因、效果和贡献,为国际金融和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经济一体化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了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经济关系的过程和效果。
由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到经济和货币联盟,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了各种一体化形式的模式、影响和挑战。
结论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与理论为我们解释和理解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湖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核心模型解析
湖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经济学核心模型解析一、介绍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关系。
核心模型是国际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框架,对于理解和解释国际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湖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中的国际经济学核心模型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
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上由于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不同,会存在差异化的特点,从而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
通过资源配置的不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三、赫克歇尔-俄林核心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核心模型是国际经济学中的分析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贝尔·赫克歇尔和西班牙经济学家哈维尔·俄林共同提出的。
该模型主要分析了两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并通过比较两国的机会成本来确定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四、扩大型赫克歇尔-俄林核心模型扩大型赫克歇尔-俄林核心模型是对原始赫克歇尔-俄林核心模型的扩展和改进。
该模型将原始模型中的两国、两种商品扩展到多国、多种商品的情况下,更符合实际的国际贸易环境。
通过该模型可以分析多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利益的分配,进一步深化对国际贸易的理解。
五、高度依赖模型高度依赖模型是国际经济学中研究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之一,该模型主要关注特定产业的国际贸易。
在全球化时代,许多国家在特定产业上产能较强,形成了互相依赖的贸易关系。
高度依赖模型通过研究特定产业的国际贸易关系,分析国际合作的利益和风险,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六、国际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政策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体制的背景下,国际经济政策对于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经济学第五章___标准贸易模型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第一节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一、对以前模型的概述前面已经分析介绍了三个不同的模型。
每一个模型对生产可能性的决定因素都作了不同的假设。
为了突出重点,每一个模型都略去了其他模型强调的现实中的一些方面。
这些模型有:1.李嘉图模型。
生产可能性由单一要素(劳动)在两个部门的分配情况所决定。
该模型阐述的实质观点是比较优势,但无法让我们对收入的分配进行讨论。
2.特定要素模型。
当劳动可以在不同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时,其他的要素对于具体的产业而言都是特定的。
对于理解收入分配来说,这是个理想的模型,但难以用来讨论贸易模式。
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生产中的多种要素可以在部门之间自由移动。
该模型比前两个模型都难以掌握,但对于资源是如何决定贸易模式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将结论建立在所有模型综合的基础上。
例如;20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的主要变动是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出口迅猛增长。
这些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劳动生产率的迅速发展。
要讨论劳动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应用第2章的李嘉图模型。
贸易模式的变动对美国的不同集团有不同的影响。
要理解环太平洋贸易的增长对美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我们需要应用第3章的特定要素模型。
最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资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由于它们积聚资本,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从而使非技术工人变成了稀缺要素。
为了理解这一变动产生的影响,我们要转向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
尽管这些模型有许多具体区别,但都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特点:l.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不同导致了贸易的产生。
2.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对供给曲线。
3.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均衡点。
由于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可以将已经研究过的模型看成是一个更具一般性的世界贸易模型的特例。
这个一般性模型可用于分析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课题。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
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
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3.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特区经济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
国际经济学 李嘉图模型
PPF Quantity of cloth, QC
Factor Input of Unit Product
Input possibilities in food production:
Land input Input combinations per unit of food
Summary 1:
布的相对价格增长会导致工人相对收入的增加。 布的相对价格的增长会导致两种商品衡量的实 际工资的上涨,同时降低实际租金,即增加了 工人的购买力而降低了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 为什么? 要素所得等于该要素边际产出的支付。
Resources and Output
Know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ommodity prices, factor supply and goods’ output, we can build up a two-factor economic model: 生产粮食的劳动量
SS
Relative price of goods,PC/PF
Wage-rental ratio,w/r
Goods Prices and Factor Input
Still a one-to-one relationship:(WHY?)
Wage-rental ratio,w/r
CC
SS
FF
Land-labor ratio,T/L Relative price of goods,PC/PF
Labor input
How to Choose the Input?
国际经济学汇总
赫-俄定理(H-O定理):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家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再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
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论点: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悲惨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总的福利效果为负,此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称为“悲惨增长”。
或开放条件下,如果一国要素积累导致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那么经济增长对增长国的福利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效果。
一方面,经济增长意味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国民福利的改善;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可能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对本国福利产生不利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净福利取决于上述两种影响效应的力量对比。
如果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出了增长利益,即后者影响效果高于前者,那么该国净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这种情形被称为“悲惨的增长”。
悲惨增长条件: a: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
b:国外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或无弹性。
c:该国在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
d.增长过的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
里昂惕夫之谜:按照H-O理论模型,资本丰裕的国家应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经里昂惕夫研究美国1947年进出口情况得出结论,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故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经济学第2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汇总
2018/10/13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3-26
封闭经济的均衡
先简单介绍所需要的分析工具 等产量线 比较有代表性的等产量线有以下三种:
K K K
X2 X1 L
(a)新古典 (b)里昂惕夫
图2-2-1
X2 X1 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2 X1 L
(c)两种生产途径
2018/10/13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4-26
2018/10/13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11-26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理论假设
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
生产函数一次齐次(即线性齐次)的; 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生产中可互相替代; 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况; 调整是瞬时的,即经济总处于均衡状态。
有关贸易条件的假设
没有运输费;自由贸易;完全竞争
2018/10/13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13-26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M
贸易条件
C
进口
E
P
O
出口 图2-3-1
X
比较开放经济下的均衡点与封闭经济下的均衡 点,开放经济下的均衡点具有以下性质:
2018/10/13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14-26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X商品价格相对上升, M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这正 是U国比较利益得以实现的机制; X商品的产量增加,而M商品的产量减少,这意 味着U国想要获得比较利益就必须调整其产业结 构。 以自由贸易价格来衡量,尽管U国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其实际收入明显提高 了。 M商品的消费量增加,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产 生了为正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X商品消费量 的增减则取决于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动所产生的收 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何者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经梨梨冰
导论
1.国际经济行为与国内经济行为的区别
2.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本学期所学
(1)贸易所得:对国家总体而言,贸易总能带来收益;但会影响国内的收入分配
(2)贸易模式:劳动生产率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随机因素(规模经济)
(3)贸易政策:该进行多少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贸易?讨论贸易政策的效应
3.国际经济学倡导自由贸易,批评保护主义。
4.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预测贸易政策的影响,成本——收益分析,确立对经济有利的标准,揭示政府贸易政策行为中的受损者与受益者。
国内利益冲突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大。
CHAP1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
一、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批判重商主义。
认为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的扩大最根本的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其提高又取决于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
(绝对优势亦称“绝对利益”。
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所产生的在该产品生产上的优势。
)
二、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衡量绝对优势。
)
CHAP2 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
一、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国产品的劳动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差异,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以机会成本衡量。
二、机会成本。
是指增加一单位的某产品的产量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量。
三、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生产点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边际转换率(MRT),总是等于x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在生产均衡点上边际转换率等于产品的相对价格。
因此,在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商品的价格应等于其边际成本。
四、模型
一种要素(劳动,所以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贸易的原因)、两种商品、两个国家
分析:劳动生产率差异——机会成本不同——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各自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贸易满足对产品的消费——贸易所得:间接生产;增加消费
五、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和比较优势
(1)封闭经济的一般必须满足条件。
①生产达到均衡②消费达到均衡③市场出清
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P34图
(2)两国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或根本原因。
六、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P36图
国民供给与国民需求只取决于商品的相对价格,与其绝对价格水平无关。
七、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收入效应)。
P37
八、国际均衡价格的确定。
P40
充分考虑收入效应的情况下,体现了李嘉图所强调的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来增加各国财富的思想精髓。
九、贸易利益
放弃一单位Y生产的劳动去生产X,再与他国交换Y,可获得多于一单位的Y。
这表明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要比自己两种产品都生产更合算。
因此,国际贸易可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各国福利水平。
六、李嘉图模型的缺陷:①没有结实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
②按比较优势专业化分工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
③家里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而已。
CHAP4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一、假设:以国家间的资源差异解释贸易原因(资本、劳动)。
模型:两种要素,两种产品。
两种要素皆可流动,可互相替代,但不同产品的生产函不同,体现了要素密集度(T/L)的区别。
分析:要素密集度——资源配置点——要素的相对价格w/r——产品的相对价格Pc/P F—— 生产点(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二、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三、封闭经济均衡与比较优势
四、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五、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
六、国际均衡价格
七、定理:①罗伯津斯基定理②H-O定理③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④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里昂惕夫之谜
CHAP5 标准贸易模型
一、目的:综合前三章,将模型标准化,即从特殊到一般。
考察经济增长、贸易政策等对各国福利的影响。
二、四组重要关系,尤其是前三组
1.国内:生产和消费决定生产点。
(分析工具:生产可能性边界——等价值线——预算约束线——无差异曲线:生产=消费,由相对价格联系。
)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即为贸易条件,其变化影响一国福利。
2.世界:RS与RD决定相对价格,从而影响一国的贸易条件和福利。
(1)经济增长:影响RS曲线。
本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外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外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原理:本国出口偏向增长,增加相对供给,RS 曲线下移,使相对价格下降。
P102)
(2)国际收入转移:影响RD曲线。
取决于两国对转移的这部分支出在两种产品间的分配比例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不影响相对价格。
如果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倾向高于转入国,则转移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反之则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俄林和凯恩斯的争论)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国倾向于消费本国生产的产品,所以一般来说,转移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凯恩斯从实践上是正确的。
)
(3)关税和出口补贴:同时影响RS和RD曲线。
对进口品征收关税减少本国出口品的
相对供给,增加相对需求,相对价格上升,改善贸易条件。
但这取决于制订关税的国家对世界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力。
贸易大国征收关税才能改善贸易条件,贸易小国不影响。
出口国对本国出口商的出口补贴使得本国的出口商品相对供给增加,相对需求减少,相对价格下跌,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梅茨勒悖论
CHAP6: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一、目的: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尤其是行业内贸易。
二、证明:反证法。
国际贸易能实现规模经济。
三、模型:当行业销售量,消费量扩大时对价格及厂商数量的影响
垄断:克鲁格曼模型和双寡头古诺模型
四、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特征
1.贸易:行业内贸易(由规模经济决定)和行业间贸易(由比较优势决定)
2.贸易模式:行业内贸易模式: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不可预测;
行业间贸易:模式可预测。
五、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的原因:
外部经济可能鼓励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
CHAP8:贸易政策工具
1.目的:分析各种贸易政策工具的经济效应。
2.主要工具:进口需求曲线,出口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
3.关税对国内外价格的影响机制。
4.有效保护率计算
5.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和自愿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效应。
CHAP9: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
1.目的:主要说明为什么贸易政策不以经济分析为目标,
如何通过国际谈判实现贸易自由化。
2.支持自由贸易和反对自由贸易的主要论据。
3.试证明最优关税为正值。
4.WTO与GATT有何不同?
复习要点:理解模型。
模型的假设:规模报酬的假定,市场结构的假定,要素的种类和性质
模型分析的关键点:如产品成本比较(分析两国的贸易模式)、各行业流动要素工资相同(分析一国的要素如何配置,最终生产出什么)、相对价格高低(生产要素配置)等
模型的目的:贸易模式、贸易所得,贸易对要素所有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