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蚌埠闸水生生态系统二十年的变化分析

合集下载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内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水生态安全和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和污染压力预测分析,研究探讨治理措施,为减轻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水污染压力和保护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压力预测;治理措施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xistence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 of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afety, ecological safety of 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s the goal,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pressure and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淮河是我国最早进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经过多年治理,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淮河流域蚌埠段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部,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辖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区和怀远、五河(部分)县。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淮河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的出水河流,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

淮河干流流域面积广阔,流经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并且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淮河的生态环境遭遇了严重的破坏,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态流量问题。

本文将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淮河干流生态流量存在的问题1.水质差:由于长期以来对淮河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淮河水质严重下降,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2.生态流量不足:在干流上,水库拦河、引水、泄洪等工程建设使得流域中游水位上涨,而下游将出现生态流量不足或断流的状况,对下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3.生态环境退化:由于上述问题加剧了河道流速、水温、水位等变化,导致了淮河干流及支流河段生态环境退化,鱼类数量骤减,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草原干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1.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淮河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结构,减少人类直接干预对河道流量的损害,实现对生态流量资源的合理利用。

2.加强流域管理:建立健全流域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河道开发建设活动,加大对污染源头的治理力度,消除对淮河的污染。

3.完善生态流量释放制度:在淮河干流及支流的水工程中,增设生态流量释放设施,保障下游生态环境及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淮河干流生态流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淮河干流水情、水质及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为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的重要性认识,凝聚社会各界对淮河生态环境改善的共识和力量。

三、总结淮河的生态流量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对淮河生态流量的保障措施的全面实施,才能更好地保护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生存环境。

希望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关注淮河生态流量问题,携手推动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改善,为后代子孙留下美好的家园。

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河势变化趋势分析

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河势变化趋势分析

河宽 与最小 河 宽之 比为 4 9 ;最小 平 滩 过 水 面 积 .6
为 2 8 m2 6 5 ,位 于 霸 王 城 附 近 ( HD2 9 3 + 1 6 , 6 1 0 0 )
亿 n。 多年平均 流量 8 8 1 m。 s吴 家渡 站径 流量 l, 7. 0 /;
的年 际变 化 较 大 , 0 3年实 测 年 径 流量 6 1 4 20 4 . 8亿
纵 剖 面 变 化 较 大 的河 段 。
年 水文资料 , 统计 出吴家渡站来水特征值( 2 。 表 )
表 2 吴 家 渡站 来 水 特 征 值 径 流 量 : r。 流 量 : / 亿 r。 l m s
多 年 大年 最 年平 大 年 小年 年 最 最 多 最 小 年 单 日最 均汛 期 期 汛 期 平 均 汛 流量 流 量 径 大 流 量 径 流 量 径 流量 流 量 流 量 径 径 流量
| 2 0 1 7 0 3 98 / 1 5 2 0 94 0 1 } 15 . 94 &5
统计 年 限 平 均 径
本 河 段 沿 程 平 滩 河 宽 及 平 滩 过 水 面 积 变 化 较
1 5 o~ 2 o 7 . 5 . 8 2 .8 7 . 4 0 .3 3 3 8 8 1 6 0 9 o 7 7 1 41 4 6 7 1 5 1 3 1 . 1 7 .1 1 0 2 3 5
作 者 简 介 :余 彦 群 ( 9 2年 一 ) 17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

19 ・
水 文水资源
水利 规划与设 计
2 1 年 第 1期 01
本河 段 纵 剖 面 变 化 较 大 ,高 程 最 大 值 为 和 尚庵
积 1 1 3 k , 中游 主 要 控 制 站 , 据 1 5 ~ 2 0 2 3 0 m。 是 根 9 0 07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一、引言淮河是中国五大淡水河流之一,流域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水资源支撑之一。

淮河干流发源于安徽省的淮北山脉,流经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最终注入黄海。

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1. 水资源利用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干流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压力不断加大。

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需求都在快速增长,导致淮河干流的水量受到了严重挤压。

据统计,淮河干流自1995年以来,河道流域断流、枯水日数和平均流量持续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也随之下降。

2. 水污染严重淮河干流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致使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长期的污染排放导致淮河水质恶化,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流量。

3. 生态系统恶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也间接导致了流域内的生态系统恶化。

湿地退化、鱼类数量减少、鸟类栖息地受到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4. 生态流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体系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导致淮河干流生态流量的监测和保障工作存在一定困难,使得对流量的管理和调控难以有效实施。

为了保障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生态流量的基本需求。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调度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减轻淮河干流的水污染程度,改善水质,保障生态流量的需求。

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恢复和维护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淮河干流流经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

由于淮河干流流域的经济和人口密集程度高,河流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极大,导致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淮河干流生态环境,生态流量问题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本文将介绍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原因和保障措施。

1. 水利工程建设淮河干流流域水利设施建设配套不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河水的污染和变质等污染问题的严重发生。

此外,过量的水库调度、大规模的堤防加固、河床淘深等工程造成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流量的破坏。

2. 人类活动淮河干流流域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导致生态流量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垃圾堆积、采砂、工业废水排放、农业排放等。

这些人类活动的产生,直接导致了河流的水质变化、水体温度升高等问题,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 完善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加强淮河干流流域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利用的规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保障生态流量的稳定。

应建立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河段和水库调度的综合管理机制,使生态流量的保障得到有效的落实。

2. 强化水环境治理强化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水污染防治,使水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3. 推广科学种植和肥料利用淮河干流土地资源利用需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避免造成水质污染,孕育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4. 加强监测与应急响应加强淮河干流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管理,建立河流水质、生物年度监测报告,健全河流水资源监测与管理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

应加强动植物保护和监管,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以推进淮河干流生态系统的全面发展和保护。

在生态流量问题越来越成为淮河干流流域的重要关注点的情况下,对流域建立科学、完备的生态保护规划并有效实施,是实现淮河干流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

需要在水生态方面加大投入,强化水资源管理,落实生态保护责任,让生态需求成为水资源的优先使用,以改善淮河干流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流量的状态,为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HUANJINGYUFAZHAN173付小峰,景圆,李丽华(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00)摘要:生态流量对维系河流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计算淮河干流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满足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淮河干流生态流量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完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制定生态流量调度方案、严格河道外用水管控、加强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措施,为淮河流域制定生态流量保障对策提供建议。

关键词: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保障措施;淮河干流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173-02DOI:10.16647/15-1369/X.2020.02.099Analysi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ecological flow for Huaihe RiverFu Xiaofeng,Jing Yuan,Li Lihuan(Institute of Huai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Bengbu Anhui 233000,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flow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rivers. Through calculating the ecological flow of the main control sect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ecological flow existing in Huaihe River.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afeguard measures for the ecological flow 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Huaihe River,such as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flow monitoring system, improving ecological flow discharge facilities,formulating ecological flow dispatching schemes, strictly controlling off-stream consumption of water,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etc.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provide further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low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Key words:Ecological flow;Satisfaction level;Safeguard measures;Huaihe River生态流量是维系江河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控制水资源开发强度的重要指标,保障生态流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关河湖健康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事关国家水安全保障。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造成了淮河干流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首先,淮河干流生态系统遭受的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和水污染
问题双重压力造成的。

大量的水资源被开发,其中大部分被用于灌溉,导致淮河干流水量
不足,生态流量无法满足。

与此同时,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工农业污染源,导
致了淮河干流水质恶化。

为保护淮河干流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首先,应当严格控制开发淮
河干流水资源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和配额制度,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

其次,应当加强污染监管,实行污染减排,特别是针对工农业污染源,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推动企业采取减排措施。

最后,应当制定淮河干流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全面提升淮河干流
生态系统的能力,保护和恢复其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需要从水资源和水质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需要社会
各界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保障淮河干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淮河干流是中国第三大河流,流经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对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淮河干流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流量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流域面源污染的加剧,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加强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研究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影响因素、保障措施建议,并提出技术支持需求以及监测与评估方法,旨在为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开展本研究,有助于加强对淮河干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推动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淮河干流是淮河的主要干流段,承载着大量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淮河干流受到了严重的人类活动影响,生态流量问题逐渐凸显。

问题提出: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流量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下,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失衡。

在雨季,经常出现过大的流量,造成河岸冲刷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鱼类、水禽等生物栖息地受到影响。

而在旱季,流量过小导致水质恶化、湿地干涸,影响了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淮河干流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解决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今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淮河干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淮河是我国第六大河流,淮河干流作为主要河道,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愈发突出。

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一、引言淮河是中国的第五大水系,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也是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

淮河干流流经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全长近1000公里,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工业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日益凸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二、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成因分析1. 水资源利用的过度淮河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水资源的利用过度,致使淮河水量减少,进而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对河流水量的消耗,使得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减少。

2.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近年来,为了防洪、灌溉、发电等目的,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日益增加。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减少了淮河干流的水量,还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规律,使得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3. 污染源的增加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淮河流域的各类污染源也在增加。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使得水质恶化,还加剧了生态系统的恶化。

三、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影响1.生态系统受损淮河干流水量减少使得河道干涸,湿地退化,湖泊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态平衡。

2.农业和渔业受损水资源的减少影响了农田的灌溉条件,对当地的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恶化也导致了渔业资源的减少,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计。

3.生活用水受限河流水量减少还会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给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四、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的保障措施1. 建立生态补水制度政府应当建立起淮河干流生态补水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保证在适当时候对淮河进行生态补水,维护河流的生态流量。

2. 优化水资源利用政府应当加强对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推动工业和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减少对淮河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二是水污染依然严重, 水生态安 全受威胁。 高度开发及用水效率低下 没有根本改变, 淮河流域水资源粗放 型使用,并产生高负荷废污水,加重河 湖水体的污染负荷。 流域主要城镇实 测 废 污 水 量 逐 年 增 加 ,2012 年 为 51.36 亿 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 氨氮入河排放量分别为 48.51 万 t 和 4.51 万 t,与淮河流域水功能区限排总 量(COD38.2 万 t/a 和氨氮 2.66 万 t/a) 目标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来自畜 禽养殖、 化肥使用等的农业面源污染 严重。点源、面源等多重影响使水生态
同时, 随着流域地下水长期高强 度地开发,地下水污染也日益加重。调 查显示,约 44%的地下水已遭受不同 程度的污染。 河南商丘、周口,安徽阜 阳、宿州,江苏徐州、淮安,山东菏泽、 济宁等地地下水污染较重。
三、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对策 1.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水 生态安全体系 依照流域生态功能分区, 结合淮 河流域水资源三级分区, 以水系为基 础, 遵循流域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的 原则, 考虑国家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发 展战略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布局, 水土保持区划以及流 域水功能区划, 从严格水资源管理为 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角 度,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流域水 生态安全格局。水质较好的淮河、沂河 上游山丘区以及淮河南岸丘陵区,以 水源保护和涵养作为重点; 地表水水 质较差, 生态用水挤占严重的淮北平 原区,以地表水水质改善、生态用水保 障和地下水的保护为重点; 水网密集 的里下河沿海区以里下河水质改善、 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沿海滩涂湿地保护 为重点; 湖泊的生态保护以面源和内 源治理为重点。 2.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 水生态系统保护
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 加强纳 污红线管理, 建立规范可考核的水环 境保护体系。 五是以水生态保护为核 心,修复水生态功能退化区域,强化滨 水空间的生态修复,加强水土保持,逐 步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建立健全水 生态修复体系。

淮河干流蚌埠闸上近14年水质变化特征

淮河干流蚌埠闸上近14年水质变化特征

淮河干流蚌埠闸上近14年水质变化特征
吴春霞;彭博;滕晓楠
【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根据2000-2013年淮河干流蚌埠闸上的监测资料,对近14年来蚌埠闸上CODMn (高锰酸盐指数)、NH3-N的年内、年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其进行评价。

从年内变化情况来看,CODMn、NH3-
N浓度同时受到闸的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非汛期浓度明显高于汛期;从年际变化来看,2011年是蚌埠闸上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2011年以前水
质逐渐好转,2011年后水质急剧恶化。

最后对水质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水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吴春霞;彭博;滕晓楠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宣城市水利水电
建筑勘测设计院,安徽宣城 242000;宣城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安徽宣城2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63
【相关文献】
1.颍上闸汛前泄流量对淮河干流水质影响
2.淮河干流蚌埠闸上取水累积影响分析
3.2001年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水质性缺水评价
4.应用SPSS研究淮河干流蚌埠闸上2006-2010年水质状况
5.颍上闸调控改善淮河干流水质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1/4,属严重缺水地区。 3.水环境状况 水污染依然严重,2013 年重要江河
湖泊水功能区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和氨 氮)达标率为 54.6%。 污染严重的河流主 要分布在工农业及人口集中的淮河以北 平原地带, 淮河干流及流域内大多数水 库、主要湖泊水质良好。 淮河干流临淮岗 以下接受沙颍河、涡河的大量污水影响, 污染严重;主要支流中,颍河污染严重, 自净功能基本丧失;涡河从付桥闸、东孙
同时, 随着流域地下水长期高强 度地开发,地下水污染也日益加重。调 查显示,约 44%的地下水已遭受不同 程度的污染。 河南商丘、周口,安徽阜 阳、宿州,江苏徐州、淮安,山东菏泽、 济宁等地地下水污染较重。
三、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对策 1.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水 生态安全体系 依照流域生态功能分区, 结合淮 河流域水资源三级分区, 以水系为基 础, 遵循流域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的 原则, 考虑国家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发 展战略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布局, 水土保持区划以及流 域水功能区划, 从严格水资源管理为 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角 度,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流域水 生态安全格局。水质较好的淮河、沂河 上游山丘区以及淮河南岸丘陵区,以 水源保护和涵养作为重点; 地表水水 质较差, 生态用水挤占严重的淮北平 原区,以地表水水质改善、生态用水保 障和地下水的保护为重点; 水网密集 的里下河沿海区以里下河水质改善、 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沿海滩涂湿地保护 为重点; 湖泊的生态保护以面源和内 源治理为重点。 2.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促进 水生态系统保护
二是水污染依然严重, 水生态安 全受威胁。 高度开发及用水效率低下 没有根本改变, 淮河流域水资源粗放 型使用,并产生高负荷废污水,加重河 湖水体的污染负荷。 流域主要城镇实 测 废 污 水 量 逐 年 增 加 ,2012 年 为 51.36 亿 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 氨氮入河排放量分别为 48.51 万 t 和 4.51 万 t,与淮河流域水功能区限排总 量(COD38.2 万 t/a 和氨氮 2.66 万 t/a) 目标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来自畜 禽养殖、 化肥使用等的农业面源污染 严重。点源、面源等多重影响使水生态

淮河情况汇报

淮河情况汇报

淮河情况汇报
近年来,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
问题。

下面将就淮河流域的水质、生态环境和防汛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淮河流域水质改善明显。

经过多年的治理,淮河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加大了对污染源头的治理力度,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淮河主要支流和干流的水质状况逐渐向好。

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存在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支流和支流入河口处水质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其次,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近年来,淮河流域的湿地保护、生态
修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大批湿地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恢复,鸟类、鱼类等生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再次,淮河流域防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防洪区域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加大了对淮河防汛工程的投入,大规模加固了堤防和提升了防洪标准,有效提高了淮河流域的防洪能力。

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防汛工作仍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和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总的来说,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
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水质治理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防汛设施,全面提升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以上就是淮河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淮河流
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建设美丽的淮河流域。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淮河干流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长期以来干流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主要是因为过度开发利用和污染。

其中,流量问题是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淮河干流的流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量常年缺乏。

干流河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山区地表水的补给以及雨水,但该地区雨水不稳定,造成了常年干旱的情况,导致水量较少。

这些水温度通常较高,导致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时常不足以支持各类水生生物的出生、生长,甚至再生等正常过程。

另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频繁地开发水力发电和水资源,导致了干流的流量进一步减少。

二是流量季节性差异大。

淮河干流主要流量呈现夏季大、冬季小的现象,在洪涝灾害时期,干流水位爆涨,导致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的灾害。

而在非灾害时期,水位明显下降,流量急剧减少。

这样的季节性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干流的生态平衡,许多水生生物会无法承受这样的突然变化而死亡。

三是水质污染严重。

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水质逐渐恶化,许多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对水生生物形成了极大威胁,进一步加剧了干流生态系统的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些保障措施来维护淮河干流的生态平衡,包括:一是增加流量供应。

这可以通过水利工程鉴定、搬迁等措施来实现。

在流量稀缺时期引入外源水,车突湖、赛鱼湖、路沙水库等水源或许是一种解决方案。

二是控制水量波动。

可以建设水文观察点,实施流量预报监测,定期发布河道水位、蓄水量预报情况,在有洪涝灾害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另外,要加强河道治理,排除扰流,创造条件降低河水流速,增大河水携带沉积物和有机物的时间和能力,减缓河流水位过度下降,降低来自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保护水生生物,发展生态产业。

三是加强水污染治理。

建设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加强对污水排放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让口罩准时正常开展工作,验证水质达标等情况,防止影响水流纯净度,从而减少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威胁。

淮河水生态环境的改变

淮河水生态环境的改变

淮河水生态环境的改变水生态环境主要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以水为核心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

历史时期,淮河流域①水生态环境因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共同作用而发生过多次重大变迁,每一次重大变迁都深刻地影响着淮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关于淮河流域环境变迁的研究,前此学界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②,但多以某一个时期为主,或过于集中在黄河夺淮对淮域环境变迁的影响,而系统梳理整个历史时期淮域水生态环境变迁的成果则比较少。

鉴于此,笔者以水生态环境为分析对象,试图通过对淮域水生态环境历史变迁的系统研究,以冀对当今淮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正确处理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一、南宋以前淮河独流入海时期流域水生态环境远古时期,淮河干流的洪泽湖以西河段与现代相似。

古无洪泽湖,淮河干流经盱眙后折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江苏涟水云梯关入海。

当时淮河流域有众多湖泊,大多散布于支流沿岸、支流和干流尾闾,以及济、泗二水之间,如荥泽、圃田泽、萑苻泽、孟诸泽、菏泽、大野泽、沛泽、富陵湖和射阳湖。

位于今郑州市东的圃田泽,在当时拥有方圆数百里的广阔湖面①。

在豫东南还有一些湖沼,因水体随季节变化大,无固定名称。

春秋战国时,由于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人工开凿的运河相继出现,徐偃王开陈蔡运河沟通沙水、颍水和汝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辟菏水沟通泗、济水系;魏国开鸿沟沟通江、淮、河、济"四渎";②。

随着淮域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开发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淮北地区人口激增,农垦大为发展,平原可耕地大多辟为农田,甚至一些陂、泽、湖、沼地也被开垦。

入汉后,淮域农业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不仅淮河下游沂、沭、泗流域的农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状态,上游陈、许、颍川等地的农业也因水利的兴修而得到长足发展③。

但此时的黄河却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频繁决溢时期,并开始了较大规模的侵淮,淮域水生态环境因此遭遇一定程度的破坏。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是中国重要的河流,其生态保护已成为许多关于环境问题的热门议题。

本文将分析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并提出保障措施。

1.问题分析
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是指为了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在河道中保持适宜的水量。

当前,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口增长,淮河干流的水资源被大量消耗,使其干旱化程度加剧,水量大幅减少。

这种情况导致生态流量不足,大量河道鱼类和鸟类等水生生物密度降低,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保障措施
(1)加强生态流量管理
应该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确保淮河干流有足够的生态流量,防止过度消耗。

政府可以制定法规和标准,约束各类水资源用户的行为,减少水资源浪费的行为。

同时,应公布淮河干流水的质量和生态流量数据,引导市民节约用水。

(2)提升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
为了加强淮河干流的生态保护,我们还应该从立法和执法方面入手,加强河道整治工作,建设水生态工程,提高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保证水源的清洁和鱼类等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完善保障机制
完善淮河干流生态流量保障机制,提高重要办法的效率,大力推进工程建设,落实政策,并评估效果
3.总结
因此,保护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维持其生态流量,让其行住有度,与地方人民和游客共享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加大环保力度,明确责任,严格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淮河干流的未来将更有希望。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

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分析及保障措施一、问题分析淮河是我国重要的江河之一,其干流流经安徽、江苏两省,是这两省的母亲河。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这一背景下,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备受关注。

1. 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由于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一直较高。

为满足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工业生产等多种用水需求,人们对淮河干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这种情况导致淮河干流的流量受到了严重削减,进而威胁到了江河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2. 生态环境退化加剧淮河干流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恶化状态。

其主要表现在河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方面。

由于流量减少,淮河的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3. 生态流量缺乏保障目前,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中,生态流量保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障,导致淮河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的落实力度不够,进而无法有效地保障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

二、保障措施为了解决淮河干流生态流量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保障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保护淮河的生态环境。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生态流量保护责任政府部门应当对淮河干流的生态流量保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和保障生态流量。

明确相关的生态流量保护责任,加强对生态流量保护工作的监管和督促,推动生态流量保护工作的落实。

2.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要加强对淮河水资源的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尽量减少对淮河干流的水资源开发对生态流量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淮河干流生态流量的影响,进而保障淮河的生态流量。

3. 加强水环境治理,改善淮河水质加强对淮河水环境的治理,改善淮河的水质,是保障淮河的生态流量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干流蚌埠闸水生生态系统二十年的变化分析
孙璞;韩小勇
【摘要】淮河干流蚌埠闸上、下浮游植物中蓝、绿藻占绝对优势,但数量和所占比例低于沙颍河的颍上闸,高于其他断面(佛子岭水库上、下和淠河).浮游动物中,原生
动物和轮虫数量较佛子岭水库上、下以及淠河多,蚌埠闸上、下底栖动物数量和种
类组成相近,寡毛纲数量明显低于颍上闸,但高于佛子岭水库坝上和坝下以及淠河(六安断面).通过监测结果分析蚌埠闸水质优于颍上闸,但劣于佛子岭水库上、下和淠河断面.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1(000)012
【总页数】2页(P30-31)
【关键词】淮河;水质;水生生态;时空变化
【作者】孙璞;韩小勇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文局合肥230001;安徽省水文局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本文通过对淮河干流主要水文站点蚌埠闸1982年和2006年水生态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淮河近20年的水质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种群的影响,为淮河水污染治理、水生态恢复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蚌埠闸位于淮河中游,是淮河干流中游重要控制站,对洪泽湖影响巨大,淮河蚌埠段受闸坝高度控制,加之河床平缓,河水流速慢,河流生态系统脆弱,自净能力差,
水体极易受到污染。

1.2.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蚌埠闸上生物学数据分别源于1982年淮河干流的水生态调查资料和2006年5月的淮河生态调查报告。

1.2.2 数据处理
近年来,国外水质(特别是营养物)评价、水生生物学评价和水健康状况评价多采用箱线图。

1982年5 月蚌埠闸上藻类数量达到26.00万个/L。

各门藻类中,绿藻是优势类群(58.0%),数量为15.72万个/L。

裸藻占19.0%,甲藻和硅藻占15.0%和4.0%。

2006年5月蚌埠闸上藻类数量大大降低,数量仅有1.37万个/L,蓝藻数量微降
至0.91万个/L,绿藻数量不变,两种藻类所占比例高达91.0%,出现了隐藻(0.05万个/L),占3.6%。

裸藻和甲藻消失,硅藻占5.4%,具体见表1。

从藻
类生物学特征上看,2006年,蚌埠闸上耐污能力弱的甲藻消失,适宜较清洁水体的硅藻数量也大大减少,显示出2006年蚌埠闸水体水质较1982年差。

1982年蚌埠闸上浮游动物密度为911个/L,生物量为2.33 mg/L。

以原生动物为主,数量达765个/L,占83.9%,轮虫为30个/L,占3%。

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占6.3%和3.8%,生物量为1.14mg/L和1.05 mg/L。

2006年蚌埠闸上浮游动物数量大大减少,生物密度仅为50个/L。

除无节幼虫外,其他类群数量均大幅减少。

无节幼虫数量为31个/L,是优势类群,占61.0%。

原生动物和轮虫密度分别为
10个/L和9个/L,占20.3%和18.3%。

桡足类和枝角类仅占0.3%和0.04%,具体见表2。

桡足类和枝角类对水环境的要求较高,属于耐污能力弱的种群,1982
年蚌埠闸水体中桡足和枝角类的数量分别为35个/L和57个/L,2006年蚌埠闸
水体中桡足和枝角类数量分别降至0.10个/L和0.02个/L。

可见2006年蚌埠闸水体的质量要劣于25年前(1982年)。

1982年蚌埠闸上底栖动物有5种,其中瓣鳃纲2种,寡毛纲1种,甲壳纲1种,腹足纲1种;2006年蚌埠闸上底栖动物种类增加到8种,其中瓣鳃纲6种,寡毛纲1种,甲壳纲1种,腹足纲消失。

2006年蚌埠闸上底栖动物的密度为145个/m2,远远低于1982年底栖动物密度368个/m2(表3)。

从两年份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群和密度可以看出,1982年蚌
埠闸上底栖动物以水丝蚓为主,占底栖动物总数的67.39%,密度为248个/m2。

淡水壳荚和河蚬(瓣鳃纲)占24.46%,密度为90个/m2,甲壳纲和腹足纲分别
占6.52%和1.63%。

2006年,蚌埠闸上底栖动物中瓣鳃纲数量占绝对优势(75.86%),密度为110个/m2,生物量仅有34.74mg/m2,低于1982年瓣鳃纲的生物量,这是由于瓣鳃纲中出现了比重较轻的园顶珠蚌、舟形无齿蚌等。

水丝蚓占17.93%,密度为26个/m2,含量最少的是甲壳纲(6.21%),腹足纲消失。

1982年5 月蚌埠闸上藻类数量达到26.00万个/L,2006年5月蚌埠闸上藻类数量降至1.37万个/L,1982年蚌埠闸上浮游动物密度为911个/L,生物量为2.33
mg/L。

2006年蚌埠闸上浮游动物数量仅为50个/L,生物量为0.10 mg/L。

2006年蚌埠闸上底栖动物的密度为145个/m2,远远低于1982年底栖动物密度368个/m2。

从生物学特征上看,2006年,蚌埠闸上耐污能力弱的甲藻消失,适宜较清洁水体的硅藻数量也大大减少,蓝、绿藻占绝对优势,显示水质较差。

1982年蚌埠闸上水体中耐污能力弱的桡足和枝角类的数量分别为35个/L和57
个/L,2006年这两类种群数量分别降至0.10个/L和0.02个/L,显示出2006年蚌埠闸上水体水质较1982年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