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标准的分级

合集下载

5.3 ZSL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5.3 ZSL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5.3 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主要内容:一、GB50218-94 分级标准的制定二、工程岩体分级的基本方法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的应用四、工程岩体分级举例重点:GB50218-94 分级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级指标的确定。

1、前面主要内容回顾分类目的、原则、指标(考虑的因素)代表性分类:岩块工程分类①迪尔和米勒的双指标分类②岩块强度分类,R c 、I s (50)③岩块质量系数S 分类岩体工程分类①岩体质量指标RQD 分类②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 分类(和差模型)③Barton 隧道围岩分类—Q 分类(积商模型)2、我国岩体分级分类的概况、存在的问题70年代以来,各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分类标准,这些分类原则、标准、测试方法等不尽相同,无可比性。

一、GB 50218-94 分级标准的制定21s cs tw cw E σE σS ⎪⎪⎭⎫ ⎝⎛=3、分级标准(BQ标准)制定的原则、目的、方法BQ标准在总结现有各行业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统一分级标准。

分级的目的为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

分类与分级的差别。

分类无序,分级则有序。

BQ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级过程中,定性与定量同时进行对比检验最后综合评定级别。

定性与定量的优劣。

定性体现经验,定量反映试验。

工程岩体—是指与岩石工程有关的岩体。

岩石工程就是岩体工程,即对岩体利用、治理、改造的工程。

它是工程建筑的一部分。

GB50218-94分级标准属于综合性分类。

4、BQ标准的分级因素各类工程岩体受力状态不同,破坏形式多样,稳定标准不同,如何兼顾各类工程的特点?BQ标准,分析研究众多分类方法及大量工程实践和岩石力学试验研究成果,按照共性提升的原则,将决定各类工程岩体质量和稳定性的基本共性抽出来,即考虑:①岩石作为材料存在的属性—岩石坚硬程度②岩石作为地质存在的属性—岩体完整程度为衡量各类工程岩体稳定性高低的基本尺度,作为分级的基本因素,进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按我国标准分级

按我国标准分级

按我国标准分级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1.国家标准:是对全国技术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而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主体,是四级标准中最基本的一级。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2.行业标准:是指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规定的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3.地方标准:是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

4.企业标准:是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作为要求的工作标准,由企业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是四级标准体系的基础。

我国牛肉的分级标准

我国牛肉的分级标准

我国牛肉分级标准一、肉质色泽我国牛肉分级标准中,肉质色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新鲜牛肉的色泽应该呈现出均匀的红色或深红色,表面有光泽。

如果肉质色泽出现暗淡、发黑或有其他异常颜色,则说明肉质不新鲜,质量较差。

二、脂肪色及脂肪质量脂肪色应该呈现出白色或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

如果脂肪色发黄、发灰或出现斑点,则说明脂肪质量不好。

同时,要求脂肪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不能过于柔软或粘腻。

三、肌肉大理石纹状肌肉的大理石纹状是指肌肉中脂肪分布的情况,呈现出像大理石一样的纹理。

这种纹理能够增加牛肉的口感和风味,是优质牛肉的特征之一。

要求肌肉大理石纹状分布均匀,不能有过多的或过少的脂肪。

四、眼肌切面眼肌切面是指从牛的肩部到背部的肌肉切面。

这个切面应该呈现出有光泽的红色,脂肪层应该呈现出白色或乳白色,肌肉纤维应该清晰可见。

如果切面出现斑点、出血点或肌肉纤维断裂等情况,则说明肉质不好。

五、肉质弹性肉质弹性是衡量牛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牛肉的肉质应该有弹性,手指按压后能够迅速恢复原状。

如果肉质失去弹性,手指按压后留下明显的压痕,则说明肉质不新鲜。

六、气味优质牛肉应该具有浓郁的肉香味,没有异味或怪味。

如果闻到酸味、氨味或其他异味,则说明肉质不新鲜。

七、寄生虫及感病烂斑在牛肉中不得出现寄生虫和感病烂斑。

如果发现这些情况,则说明肉质不安全,不能食用。

八、老母牛肉及病牛肉老母牛肉和病牛肉的质量一般都比较差,因此在分级标准中需要注意避免。

老母牛肉是指年龄较大的母牛,其肉质一般比较粗糙;病牛肉是指患有疾病的牛,其肉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这两种牛肉都不得出现在优质牛肉中。

九、牛年龄牛年龄也是影响牛肉质量的一个因素。

不同年龄的牛所产出的肉质也有所不同。

在分级标准中,通常会根据牛的年龄对牛肉进行分类,以保证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牛肉产品。

劳动分级标准

劳动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3869—83标准)前言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

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

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

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M)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te(T)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2.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

标准的分级

标准的分级

标准的分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一)国家标准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的代号有2个:GB和GB/T。

另外,“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也有代号,其代号为GB/Z。

它不属于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的两个代号“GB”和“GB/T”也就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代号。

“GB”就是国家要求强制性执行的标准,“GB/T”就是国家鼓励采用的标准。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即发布的年份)构成。

其结构见图。

GB xxxx-xxxx年号标准顺序号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GB/T xxxx-xxxx年号标准顺序号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二)行业标准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其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及年代号组成。

其结构见图。

XX/T xxxx-xxxx年号标准顺序号行业标准代号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即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业标准的立项、组织起草、审查、编号、批准发布等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国务院部门都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国务院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具体领域、行业标准的代号均需经过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目前我国有六十七个行业标准代号,分别由四十二个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例如AQ(安全生产)、DL(电力)、公共安全(GA)、机械(JB)、林业(L Y)、轻工(QB)、检验检疫(SN)、有色金属(YS)、通信(YD)等。

商品学复习题目含答案

商品学复习题目含答案

1、怎样确保商品分类的科学性?(1)明确目的(2)确定范围(3)统一名称(4)选准标志2、什么是线分类法、面分类法?简述其基本的原则并举例。

(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类目,并编排成一个有层级地,逐次展开的分类体系。

(2)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它是把拟分类地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分类标志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

(3)举例看ppt。

3、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有哪些?试分析比较它们的适用范围。

(1)生产部门。

(2)用途。

适用于商品大类的划分和对商品类别、品种的进一步详细划分。

(3)原材料。

适用于原料性商品和原料对成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商品。

(4)加工方法。

对可以选用多种加工方法生产且性能和品种特征受其影响较大的商品适用。

(5)化学成分。

对化学成分已知且对商品特性影响较大的商品适用。

(6)外观形态。

4、厂家条码与商店条码有何区别?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区别:ppt表格三项(编码场所、代码内容、编码对象)。

注意问题:(1)厂家条码不包含商品的价格信息,用于定量消费单元。

商品条码则用于变量消费单元。

(2)规定商店应使用商品上的原印生产条码,即厂家条码。

只有在无条码或者商品条码不能识读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商店条码。

5、中国EAN-13厂家条码的代码结构,并说明各代码所表示的意义。

6、试分析影响有形商品质量的因素。

(1)人的因素。

人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最重要。

还包括责任感、事业心、文化修养等。

(2)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包括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和成品检验和包装。

(3)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有运输装卸、仓库储存和销售服务。

(4)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有使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以及废弃处理。

7、如何理解商品质量是客观的,人们对商品好坏的评价是主观的?(1)商品质量是客观的,是受到社会生产和经济水平制约的。

焊接技术标准1

焊接技术标准1

地方标准代号,由“DB”加上省、自治区、直 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顺序 号和年号四部分组成。 强制性:DB+*/ 推荐性: DB+*/T
(4)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 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 的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 标准时,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国家鼓励企业在不违反相应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制 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在企业内部适用。
GB/T 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 分级》 GB/T 7233—87《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2)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指中国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 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对没有国 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 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GBl0854--90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
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
焊接材料标准
焊条
GB/T5117--1995 碳钢焊条
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
GB984--85
堆焊焊条
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由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在世界范
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目前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 (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 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2)国外先进标准

(完整word版)《食品标准与法规》复习题

(完整word版)《食品标准与法规》复习题

一、填空:1、标准的编制一般含五个阶段:、2、食品行政执法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四个要件是。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四级。

这四级标准主要是适用范围不同,而不是标准技术水平高低的分级。

4、ISO的中文全称是,QS的中文全称是。

5、法律的适应范围由、、三部分组成。

6、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和组成。

7、食品行政执法产生法律效力四个要件是。

8、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包含。

二、选择题1、法的基本特征是()。

A、文件B、命令C、特殊的社会规范D、法院2、法律体系是下列三个层次()。

A、法律条文、通知、命令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C、宪法、刑法、民法D、中央、省市、乡镇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是( )A合法、合理、合情 B. 科学、真实、有效 C.科学证据、风险评估和适当保护、国际协调4.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十九条___ __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A.食品安全B.食品营养C.商品定价D.食品认证5.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_ __。

A.食品卫生许可B.食品生产许可C.食品流通许可D.餐饮服务许可6.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_ ___。

A.可降价销售B.不能销售C.可作处理食品销售D.可作赠送食品销售7.《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不适用于_ ___。

A.小吃店B.餐馆C.食品摊贩D.食堂8.可以不用设置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单位是_ ___。

A.特大型餐馆B.连锁经营餐饮服务单位的门店C.集体用餐配送单位D.中央厨房三、判断题()1、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2、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均是独立的法律责任,可以相互代替或免除。

()3、印(贴)有“QS”标志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销售者可不承担法律责任,只由生产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是5年,过了年限后,应被修订或重新制定。

()5、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技术水平应相当于国外先进水平或国际一般水平。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三章.标准分级、分类和标准体系

食品标准与法规 第三章.标准分级、分类和标准体系
地方标准代码: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 政区划代码。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表
食品地方标准
若没有食品国家、行业标准,但因 独特气候和地域需要,需在本地区范 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4、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 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向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 部门的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标准分级、分类和标准体系
第一节 标准的分级
世界范围:国际标准、 区域性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我国:按标准发生作用的有效范围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1.国家标准
是由国家标准团体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ISO/IEC 指南2)。
主要国家标准代号
基础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
通用的检验检测方法标准; 通用的管理技术标准;
标签标准;
重要产品标准;
其他标准等。
2、行业标准(专业、部标准)
我国行业标准是指我国全国性行业范围内 统一的标准。
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 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已正式公布的部分行业代号
农业 林业 烟草 水利 水产 气象 环保 土管 NY LY YC SL SC QX HJ TD
2.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取代94版的3个质量保证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 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 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 养成分要求;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级详解安全生产是企业运行的基石,是确保员工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我国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制度。

这一制度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三级是最高级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分级及相关要求。

一、一级评审一级评审属于基础级别,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最低级别,企业需达到以下要求:1.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等。

2.在岗位安全、设备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

3.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有较为完善的预案和措施。

4.开展安全培训、演练,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合格的一级评审企业证明其基本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是安全生产的起点和基础。

二、二级评审二级评审是在一级评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企业需满足以下要求:1.设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岗位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职责。

2.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加强对规程的培训和传达。

3.定期对岗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档案和事故报告系统,能够及时记录和上报事故隐患等情况。

二级评审要求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培训等方面更加严格和完善,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三级评审三级评审是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最高级别,企业需达到以下要求:1.设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并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安全监测、安全评估、事故调查等细节措施。

3.定期对全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应急处置能力。

4.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监测和隐患排查机制,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和处置。

5.拥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质量规范标准有哪些?

建筑工程质量规范标准有哪些?

建筑工程质量规范标准有哪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那么在城市中也会开展各种建筑工程,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会影响到每一位使用公民的生命安全,所以在进行工程质量检验时有相应的要求,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哪些?按照规定,会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分为技术、管理以及工作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那么在城市中也会开展各种建筑工程,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会影响到每一位使用公民的生命安全,所以在进行工程质量检验时有相应的要求,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哪些?按照规定,会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分为技术、管理以及工作标准。

一、根据标准的约束性划分: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强制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性法规规定强制性执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是强制性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对工程建设业来说,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包括安装)及验收等通用的综合标准和重要的通用的质量标准;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工程建设重要的术语、符号、代号、计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标准;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试验、检验和评定等标准; 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信息技术标准; 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通用的标准。

(2)推荐性标准其他非强制性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二、根据内容划分:设计标准、施工及验收标准、建设定额。

(1)设计标准:是指从事工程设计所依据的技术文件。

(2)施工及验收标准:施工标准是指施工操作程序及其技术要求的标准;验收标准是指检验、接收竣工工程项目的规程、办法与标准。

(3)建设定额:是指国家规定的消耗在单位建筑产品上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数量标准,以及用货币表现的某些必要费用的额度。

三、按属性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我国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及时、科学、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一级响应。

一级响应是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最高级别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级响应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紧急救援和灾害处置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二级响应。

二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的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在二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影响,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三级响应。

三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在三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灾害损失,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四级响应。

四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较小威胁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在四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灾害影响,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五、五级响应。

五级响应适用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本无威胁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在五级响应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灾害影响,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之,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迅速、科学、有效地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也提醒广大民众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要保持镇定,听从相关部门的指挥和安排,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挑战。

我国的标准为分( )级

我国的标准为分( )级

我国的标准为分( )级
我国的标准为分级
我国的标准为分级,是指以某一特定标准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划分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该标准中常见的分级:
一级:
一级是最高级别,一般只用于描述最高水平、最严格标准的场合,比如国家标准、世界级标准等。

二级:
二级通常用于描述行业内的高水平标准,一般包括专业领域内的基本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

三级:
三级主要用于一般性标准,比如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基本要求和规定等,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认证。

四级:
四级通常用于描述较为细节的标准,比如制造企业的生产标准、产品配件的使用要求等。

这些标准不仅要求生产要求高,更要求实施、检验和管理环节同步。

五级:
五级标准主要用于描述某一具体、局部的标准,比如某一矿区的矿石质量、某一地区的饮水标准等。

这些标准本身虽然规模较小,但关系到某一局部地区或行业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级,既能评价出不同领域的标准质量和严谨度,也能清晰明确具体的标准操作要求。

因此,对于行业规范的制定、人员技能的评估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把标准分为四级

我国把标准分为四级

我国把标准分为四级我国标准体系是一个逐级递进的体系,根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象,我国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这一分级体系有利于统一标准制定的程序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促进标准的实施和执行。

首先是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对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强制性标准。

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各行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

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都经过严格的程序和审核。

其次是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由各行业协会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是对某个特定行业产品或者服务的规范要求。

行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行业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行业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级别是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或者地方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是针对地方特定需求的标准。

地方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特点,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提高地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地方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地方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为了自身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而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是企业内部自律的标准。

企业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我国将标准分为四级,有利于统一标准制定的程序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促进标准的实施和执行。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完善的标准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国家标准⽣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颁布⽇期:1986-01-21执⾏⽇期:1986-01-2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本标准适⽤于区分⼯⼈接触⽣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不适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危害性粉尘。

1 基本定义1.1 ⽣产性粉尘在⽣产过程中产⽣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中的固体微粒。

1.2 接触⽣产性粉尘的作业⼯⼈在有⽣产性粉尘的⼯作地点,从事⽣产运动的作业。

1.3 ⼯作地点⼯⼈为观察、操作和管理⽣产过程⽽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

1.4 ⽣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氧化硅的质量百分⽐。

1.5 接尘时间在⼀个⼯作⽇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1.6 ⼯⼈接尘时间肺总通⽓量系指⼯⼈在⼀个⼯作⽇的接尘时间内吸⼊含有⽣产性粉尘的空⽓总体积。

1.7 ⽣产性粉尘最⾼容许浓度系指TJ36―79《⼯业企业设计卫⽣标准》中表4车间空⽓中有害物质的最⾼容许浓度值。

1.8 ⽣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在⼯作地点测定空⽓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产性粉尘的最⾼容许浓度的倍数。

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均值表⽰。

2 接触⽣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2.1 接触⽣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Ⅲ级危害Ⅰ级危害Ⅵ级危害Ⅱ级危害2.2 本标准将⽯棉尘属于具有⼈体致癌性粉尘,列⼊本标准中游离⼆氧化硅70%类。

2.3 根据⽣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接尘时间肺总通⽓量以及⽣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产粉尘中游离⼆|⼯⼈接尘时间肺总通|⽣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氧附录A⽣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补充件)A.1 测定⽣产性粉尘中游离⼆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法应采集⼯⼈经常⼯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

标准的种类和分级

标准的种类和分级

☆ 标准化基础知识讲座标准的种类和分级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谭福有为了直观地反映标准化活动概况,我们以专业和技术为对象,引入“标准化三维空间”这一概念来说明标准化的活动领域和丰富内容。

标准化三维空间,是指用X轴代表标准化的专业领域,Y轴代表标准化的内容,Z轴代表标准的级别而绘制的图形。

由于专业、内容和级别反映标准化的三个主要属性,所以三维空间的概念能反映标准化的领域和内容。

图1是以电子行业为例的一个具体三维空间图形。

XY1 标准级别国际标准:指由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

目前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

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进行贸易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

区域标准:指由一个地理区域的国家代表组成的区域标准组织制定并在本区域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

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ASAC)、泛美技术标准委员会(COPANT)所制定的标准。

区域标准是该区域国家集团间进行贸易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

国家标准:指由国家的官方标准机构或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发布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

如日本工业标准(JIS)、德国标准(DIN)、英国标准(BS)、美国标准(ANSI)等。

行业标准:指由一个国家内一个行业的标准机构制定并在一个行业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

如我国电子行业标准(SJ)、通信行业标准(YD)等。

团体标准:指由一个国家内一个团体制定的标准。

如: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挪威电气设备检验与认证委员会(NEMKO)、日本电气学会电气标准调查会(JEC)等制定的标准。

地方标准:指由一个国家内的某行政区域标准机构制定并在本行政区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

企业标准:指由一个企业(包括企业集团、公司)的标准机构制定并在本企业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

低视力分级标准

低视力分级标准

低视力分级标准
低视力分级标准通常按照视力的好坏程度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我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共分五级:
一级:低视力,双眼较好那只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1~0.3。

二级:低视力,双眼较好那只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05(2.5米)~0.1。

三级:盲,双眼较好那只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02(1米)~0.05。

四级:盲,双眼较好那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02。

五级:盲,双眼无光感。

如果中心视力好而视野缩小,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小于10度,大于5度者为三级盲,如半径小于5度者为四级。

出现低视力之后,最好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后积极治疗,不要耽误最佳治疗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标准的分级
我国标准的分级,是指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级、归类和组织,便于标准的管理和使用。

标准的分级可以提高标准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同时也有利于标准文献的编制和维护。

我国标准的分级主要依据标准的适用领域、应用范围和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具体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一级标准
一级标准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起主导地位、对整个标准体系起到关键作用的核心标准。

它是研制该领域其他标准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也是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化的依据。

一级标准的编制一般由国家规划管理部门或相关技术机构牵头,经过多个部门专家的讨论和评审,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后,最终批准发布。

一级标准的修订过程较长、程序较复杂,通常需要两年或以上的时间。

二级标准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具有较高的标准化水平,可以用来引导和规范该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的中心性标准。

它是建立该领域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级标准的编制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部门负责,经过技术评审后,最终报送有关部门审批。

它的修订较容易,需要的时间较短。

三级标准的制定可以委托一些专业机构进行,并经过专家的评审和审批,最终由主管部门发布并保持其有效性。

三级标准的修订周期较短,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总体来说,我国标准的分级可以使各级标准之间互为补充、互相协调,同时也便于标准的管理和使用。

标准的分级标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使得标准化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