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标题: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对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信息系统涉及到各种数据、信息和资源的处理、存储和传输,因此必须有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系统,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一、定义和范围本管理办法旨在定义和规范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操作。

所涉及的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相关应用程序。

二、安全管理要求1、系统访问控制:必须对系统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

同时,应实施适当的访问级别控制,以根据用户的职责和需求限制其访问权限。

2、数据安全:必须保护系统中存储和处理的数据。

这包括数据的加密、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泄露和数据完整性。

3、网络安全:确保网络系统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实施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措施。

4、物理安全:确保信息系统硬件和设施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三、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培训:定期为所有员工提供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最新安全威胁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如何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2、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响应小组,负责监控系统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3、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系统安全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四、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故障、黑客攻击和其他紧急情况。

确保有足够的备份系统和恢复计划,以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营。

五、责任与监督明确每个员工的网络安全责任,实施安全奖惩制度。

同时,设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监督机构,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全面监督。

六、持续改进根据安全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定期收集用户反馈,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

总结: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关注新的安全威胁、发展新的安全技术和改进现有的安全措施。

只有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才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数据的安全,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满足用户的需求。

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3号),结合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线路、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网管系统等软硬件系统安全,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安全,终端设备及用户安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及各县(市、区)**单位。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四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领导工作。

(一)按照**单位上级对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统一管理**单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工作;(二)指导各县(市、区)**单位开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工作;(三)审批**单位安全保护等级二级以上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规划;(四)负责审批**单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重大事件的处置意见。

第五条**单位信息中心是**单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职能部门,按照领导小组要求,承担相应组织和执行职责。

(一)制定**单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规划,审核**单位各**单位和市县**单位安全保护等级二级以上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规划,并将安全保护等级三级以上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规划报**单位上级审批;(二)信息系统网络软硬件采购的相关工作;(三)组织信息系统网络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等级测评及风险评估等工作;(四)信息系统网络终端用户和用户终端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开通和注销相关用户账号;(五)对信息系统网络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和责任追究,提出处置意见并向领导小组汇报;(六)完成其他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工作。

第六条各县(市、区)**单位工作职责。

(一)按照领导小组工作要求,负责本单位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工作。

1.安全保护等级一级信息系统网络的定级,提出安全保护等级二级以上信息系统网络的定级建议,并上报**单位信息中心审核;2.本单位信息系统网络软硬件采购的相关工作;3.配合**单位信息系统网络建设过程中的本地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等级测评及风险评估等工作;4.信息系统网络本地用户的变更、停用及废止的申请;5.协助**单位信息中心开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重大事件的处理和查处工作;6.本单位终端用户和用户终端的安全管理;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网络安全方面工作。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经典版)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经典版)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文件类别:程序制度文件编号:YM-QP-SC-001-A版次:A生效日期:201X0601机密等级: ■机密□一般归口管理部门:合计页数:含封面和目录共页撰写:XX---网赢项目组审核:审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3)第三章网络设备与设施管理 (4)第四章安全防范措施 (5)第五章事故与案件处理 (6)第六章附则 (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保证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设备及通信线路等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权属公司和相关单位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由公司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二)检查和通报信息系统安全状况,提供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服务;(三)负责向公司网络的使用人员宣传和培训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四)负责处理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协助司法机构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信息违法案件。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范围内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由本部门负责,具体履行以下职责:(一)执行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二)协助公司信息管理部门做好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三)配合做好各级入网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第六条权属公司和相关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并接受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门的业务监督和指导。

第三章网络设备与设施管理第七条公司信息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接入公司的光纤、内部网络防火墙、交换机以及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与设施。

第八条网络设备与设施有具体使用部门的,由相应部门负责日常使用管理,公司信息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通用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通用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通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安全威胁的增加,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各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本文将介绍通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以帮助企事业单位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一、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1.1 信息系统安全意识培养要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首先需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企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1.2 安全目标和政策制定企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明确的信息系统安全目标和政策。

安全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的,并且明确的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安全政策则是为了实现安全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通过制定安全目标和政策,可以为信息系统安全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二、加强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和控制2.1 风险评估企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威胁和漏洞。

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2.2 风险控制和减轻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减轻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加强访问控制,完善安全防护措施,设立安全审计机制等。

通过控制和减轻安全风险,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对外部威胁的应对能力3.1 安全漏洞修复信息系统中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黑客和病毒往往正是通过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漏洞修复机制,及时更新软件和补丁,修复已知的漏洞,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威胁。

3.2 安全事件响应面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企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响应机制。

及时发现、分析安全事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并进行事后的安全事件溯源和整改。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改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改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规范信息系统管理,合理利用信息系统资源,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促进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的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第三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应当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硬件管理第四条本管理办法适用的硬件或设备包括:●所有的传输语音、电子信息的电线电缆。

●所有控制语音传输、电子信息传输的设备(包括路由器、电话交换机、网络交换机、硬件防火墙、HUB、XDSL设备)。

●所有办公电脑及其部件(包括办公用台式机、办公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机箱、存储设备、内存、键盘、鼠标、连接电缆等)。

●所有办公电脑软件。

●所有办公电脑外设(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数码相机等)。

●制作部IT组所管辖的机房及服务器等相关设备。

第五条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人,负责保管所用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完好。

两人以上的用户,必须明确一人负责。

第六条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维护由各业务部门、子公司、分支机构负责。

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由公司网管统一进行处理。

第七条公司配备的电脑及其相关外围设备系公司财产,员工只有使用权,并统一纳入公司固定资产登记与跟踪管理。

第八条公司配备的电脑及其相关外围设备,主要用于公司相关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日常公务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得用于其他个人目的。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的规范管理,对可能影响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系统、网络设备以及其他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从系统层安全角度建立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章主机安全策略第三条系统硬件采购必须符合公司的信息安全策略和其他技术策略,并符合公司的长期商业需求。

第四条系统硬件采购必须考虑:新设备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应有优秀的性能和足够的容量,以避免影响数据处理;数据必须有适当的保护策略,以避免丢失或意外或不可预测的破坏;系统必须有较大的冗余(电源、CPU以及其他组件)来避免出现突然的意外事件。

第五条系统硬件采购时,必须通过结构评估,应尽量获得最好的价格,性能,可靠性,容错性和售后技术支持,包括相应的技术文档或IT使用文档,以降低购买硬件设备的风险。

第六条所有主机设备应由专职人员负责定点存放和管理,定期检查存放处的物理环境,并按照物理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维护;应对所有主机设备进行资产登记,登记记录上应该标明硬件型号,厂家,操作系统版本,已安装的补丁程序号,安装和升级的时间、系统配置信息等内容;第七条应对日常运维,监控、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在职责上进行分离,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在用户权限的设置时应遵循最小授权和权限分割的原则,只给系统用户、数据库系统用户或其它应用系统用户授予业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应禁止为所管理主机系统无关的人员提供主机系统用户账号,并且关闭一切不需要的系统账号;对两个月以上不使用的用户账号进行锁定;应对主机设备中所有用户账号进行登记备案。

第八条各个业务系统应对其口令的选取、组成、长度、保存、修改周期做出明确规定;组成口令的字符应包含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标点、控制字符等,口令长度要求在8位以上;对于重要的主机系统,要求至少每个月修改一次口令,或者使用一次性口令设备;对于管理用的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要求至少每三个月修改一次口令;若掌握口令的管理人员调离本职工作时,必须立即更改所有相关口令;应定期利用口令破解软件进行口令模拟破解测试,在发现脆弱性口令后及时采取强制性的补救修改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中信息系统安全具体是指:公司的通信、网络、公共应用系统(以下统称信息系统)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公司的信息系统连续可靠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第三条(方针原则)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做到统筹安排、科学合理管理与业务相适应。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明确管理部门)机电动力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的考核管理工作。

第五条(执行部门职责)信息中心是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执行部门。

负责信息系统方案设计的安全技术审核。

负责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日常维护工作。

第六条(其他部门职责)各单位、各部门对信息系统使用负有安全管理职责。

第三章通信、网络系统及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第八条信息中心要建立、健全公司通信、网络系统及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各项规章制度。

第九条信息中心负责定期对通信、网络设备及应用系统进行巡检维护,并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形成巡检报告。

第十条对应用系统进行系统升级、模块修改、数据变更等重要操作时应执行操作审批制度。

操作前,应做好系统备份。

第十条信息中心负责建立通信、网络及应用系统应急预案。

第四章系统数据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数据安全要求)信息中心负责制定数据备份管理办法,建立数据备份系统,定期对相关服务器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第十九条各业务部门要对自己所管理的系统建立备份管理制度,并制定专人对系统进行定期备份。

第六章系统权限管理第二十条(AB角管理)公司应设立信息系统管理员,管理员由相关领导批准设立,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对所管理系统的安全负责。

第二十一条(角色权限分配)信息系统的角色权限划分,需经过流程审批后方可操作。

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的大规模传播,信息系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

然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不断浮现,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就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办法需要采取综合的、全面的措施,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首先,建立一套完备的安全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政策应呈现出明确的目标,如保护信息资产、减少风险和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等。

同时,政策还应规定用户和系统运维人员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密码使用、文件保密、网络使用和风险意识等。

此外,安全政策还需要确保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增加违规行为的威慑力。

其次,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维中,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安全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防范举措。

风险评估不仅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还可以为后续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逻辑控制和组织控制等,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此外,培训和教育也是重要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手段。

员工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合规行为对于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组织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密码安全、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和安全事件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安全威胁。

同时,通过制定明确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员工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监管和管理。

此外,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

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明确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确保安全管理的层级和权限清晰可控。

同时,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漏洞管理机制,以及完善的安全监测和审计手段,以及时发现和阻止安全事件的发生。

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办法

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办法

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保障国家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使用、管理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应当遵循“突出重点、积极防范、确保安全、便利工作”的原则,实行分级保护,强化管理措施,落实责任制度。

二、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确定与分类第四条本单位根据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将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第五条确定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密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本单位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定。

第六条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密级一经确定,应当在其显著位置标明相应的密级标识。

三、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第七条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和标准,具备相应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第八条建设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应当选用国产设备和软件,并进行安全保密检测和评估。

第九条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应当由本单位内部专门人员负责,严禁外部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第十条对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进行设备更新、软件升级、系统改造等,应当事先进行安全保密评估和审批。

四、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的使用第十一条使用者应当经过保密培训,并签订保密承诺书,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条涉密计算机应当设定开机密码、登录密码等,密码应当定期更换,且复杂度符合保密要求。

第十三条严禁在涉密计算机上使用非涉密存储介质,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涉密存储介质。

第十四条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应当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严禁连接无线网络。

第十五条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应当按照相应密级进行存储、处理和传输,不得擅自降低密级。

第十六条打印、复印涉密文件资料应当在专门的涉密设备上进行,并严格控制知悉范围。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一、概述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是一项重要的规章制度,旨在确保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安全并保护客户和企业的利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相关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二、信息安全政策1. 信息安全目标为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管理层应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目标。

这些目标需要包括但不限于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

2. 法律法规遵守组织需严格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

同时,还应遵守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以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符合各项要求。

3. 内部控制措施为保护信息安全,组织应建立和落实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控制、密码策略、审计机制等。

员工需经过专业的培训,了解并遵守这些措施,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三、信息分类和保护1. 信息分类组织应根据信息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但不限于机密信息、内部信息和公开信息。

不同类别的信息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权限控制。

2. 信息存储和传输组织在存储和传输信息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例如加密和安全通信。

特别对于敏感信息,应确保其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容易被非授权人员获取或篡改。

3. 信息备份和恢复组织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备份和恢复机制,以保障信息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定期的备份活动和完整的备份记录是确保信息免受损失的重要手段。

四、网络和设备安全1. 网络安全组织应建立和维护网络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网关等,以及及时更新和修补系统漏洞,避免网络受到恶意攻击。

2. 设备安全组织应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包括但不限于安装和更新防病毒软件、设置强密码、限制物理访问等措施。

五、事件管理和应急响应1. 事件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的事件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非法访问、病毒感染和数据泄露等。

事件管理流程应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步骤。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是指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旨在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威胁和风险,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资源的安全。

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安全性优先原则:安全性是信息系统运行的首要目标,所有管理和控制措施都应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为前提。

2. 风险管理原则: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应基于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威胁和风险,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3. 合规性原则: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标准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合规性。

4. 综合治理原则: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要全面、综合地治理各个环节和方面,包括技术、人员、制度、物理环境等。

5. 持续改进原则: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安全策略和政策制定: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政策,明确安全目标、安全要求和安全责任,为信息系统安全提供指导和保障。

2. 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类安全威胁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对方案。

3. 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4. 安全技术措施:采取各类安全技术措施,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5. 安全事件监测和应对:建立安全事件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减少安全事件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6. 安全审计和评估: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和评估,检查和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发现和纠正安全问题。

7. 应急响应和恢复:制定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响应和恢复预案,应对各类安全事件和事故,减少损失和影响。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计算机网络失密、泄密时间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与管理,由公司信息中心负责。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第四条第二章信息中心安全职责第五条信息中心负责公司信息系统及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

明确信息中心主要安全职责如下:(一)负责业务软件系统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与业务软件软件的安全运行;(二)负责公司收银机(POS)系统及收银网络的安全运行与维护;(三)负责银行卡刷卡系统服务器的安全运行与终端刷卡器的正常使用;(四)保证业务软件进销调存数据的准确获取与运用;(五)负责公司办公网络与通信的正常运行与安全维护;(六)负责公司上网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与上网行为的安全管理;(七)负责公司杀毒软件的安装与应用维护;(八)负责公司财务软件与协同办公系统的维护。

第六条及时向分管领导和股份公司总部信息中心汇报信息安全事件、事故。

第三章信息中心安全管理内容第七条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公司各服务器管理员用户名与密码,不得外泄。

第八条定期监测检查各服务器运行情况,如业务软件系统数据库出现异常情况,首先做好系统日志,并及时向主管领导与总部信息中心汇报,提出应急解决方案。

如其他业务服务器出现异常,及时与合作方联系,协助处理。

第九条数据库是公司信息数据的核心部位,非经信息中心经理同意,不得擅自进入数据库访问或者查询数据,否则按严重违纪处理,造成数据破坏的,给予除名处理。

第十条信息中心在做系统需求更新测试时,需先进入备份数据库中测试成功后,方可对正式系统进行更新操作。

第十一条业务软件系统服务器是公司数据信息的核心部位,也是各项数据的最原始存储位置,信息中心必须做好设备的监测与记录工作,如遇异常及时汇报。

第十二条信息中心每天监测检查数据库备份系统,并认真做好日志记录,如遇异常及时向信息中心主管领导汇报。

第十三条机房重地,严禁入内。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保护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网络安全责任第二条网络信息系统的责任主体应对其使用的网络信息系统承担安全保障责任。

第三条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安全目标,制定安全应对措施。

第四条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应按照管理者要求使用系统,采取安全措施,维护系统安全。

第五条网络信息系统服务提供者应依法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确保服务的安全可靠。

第三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第六条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应定期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七条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应建立漏洞管理制度,对系统中发现的漏洞进行记录、评估和修复。

第八条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应建立网络攻击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第四章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第九条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使用安全技术措施,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程序入侵。

第十条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应对网络通信进行加密和安全传输,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第十一条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应备份和保护重要数据,避免数据丢失或泄露。

第十二条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应采取用户名和密码等身份认证措施,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义务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如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涉及犯罪行为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有关机构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执法机关的网络信息安全调查和取证工作。

附件:附件1: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样本附件3: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网络信息系统: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依靠通信设备及网络技术,用于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一种系统。

2、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者:指网络信息系统的所有者、运营者或者管理者,具有安全责任和管理权限。

3、网络信息系统使用者:指具有使用网络信息系统权限的个人或者单位,承担一定的安全保障责任。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信息系统建设运行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信息系统指为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或业务管理信息化而购置和开发(含合作开发与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

第四条公司信息管理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第五条公司信息管理部设系统管理员岗位,负责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日常落实,主要职责有:1、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实施、变更、验收、上线、维护、升级等阶段的组织与协调工作;2、负责信息系统后台的日常维护,包括服务器参数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性维护等;3、负责配合业务部门针对信息系统的培训推广和用户管理等工作;4、负责配合安全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员开展其他网络信息安全有关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负责整理和确定本业务系统所辖业务的管理需求、信息系统使用与运维保障的安全需求等,并对本业务系统信息的安全性负责。

第二章系统开发管理第七条系统开发之前应分析确定详细的业务管理需求、技术需求(如数据库选择与数据结构设计、技术平台的选择与搭建、开发语言与网络协议的选择等)以及信息安全使用需求等,为系统开发创造条件。

第八条系统开发阶段应完成代码设计、系统测试和安全评估工作。

第九条在信息系统的代码设计阶段,应根据安全需求设计实施安全技术,对信息系统技术实现过程进行质量管理,防止技术人员故意保留“后门”,保证系统最终产品的安全性质量。

第十条软件开发设计人员与操作人员必须实行岗位分离。

软件设计方案、数据结构加密算法、源代码等技术资料严禁散失和外泄。

第十一条对开发完成的系统原型,必须经过局部功能测试、整体功能测试、压力测试,以及与安全需求目标一致的系统安全性能、操作流程、应急方案等重要安全性测试和安全评估,并试运行三个月,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测试的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有限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规范信息系统管理,合理利用系统资源,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促进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务。

依据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规定以及自律机构的自律指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打印机、电子邮件、办公应用系统、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访问等,及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第三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含义是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及实习生及其使用的信息系统。

第二章计算机使用管理第六条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人,负责保管所用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的完好。

做到谁使用谁领用,且由部门经理进行确认。

第七条公司员工应服从公司对计算机分配,不得私自调换计算机及外围设备。

第八条计算机领用人严禁使用公司计算机玩游戏、看影碟及进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操作。

第九条计算机领用人应对外来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及其他便携式存储设备进行严格的病毒监测,方可使用。

第十条计算机领用人不得擅自修改计算机设置,杜绝一切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行为发生。

第十一条计算机产生异常情况,计算机领用人应暂停计算机的使用,并将计算机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公司网络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计算机领用人对于计算机的系统登陆必须设置帐号密码,且不得将密码告诉其他人员,严格控制非使用人员使用计算机。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高公司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有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指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和八大业务应用。

“一体化平台”包含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和企业门户;“业务应用”包含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业务应用。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遵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其配套文件《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执行。

第三条信息系统安全主要任务是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公司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

第四条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坚持“分区、分级、分域”总体防护策略,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管理信息网络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实现“双机双网”,信息内网定位为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业务应用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

信息内、外网之间实施强逻辑隔离的措施。

电力二次系统实行“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安全防护策略。

第五条在规划和建设信息系统时,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应按照“三同步”原则,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各区域电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职责第七条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公司网络与信息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公司网络与信息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公司网络与信息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网络与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网络和信息应用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等。

第三条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公司应设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监督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第五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监控、检测网络和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状况;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及时报告和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第六条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并配合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

第三章安全保障措施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物理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八条公司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第九条公司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

第十条公司应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公司的网络和信息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制度,记录和分析网络活动,为安全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五条本管理办法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的规范管理,对可能影响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系统、网络设备以及其他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从系统层安全角度建立公司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第二章主机安全策略第三条系统硬件采购必须符合公司的信息安全策略和其他技术策略,并符合公司的长期商业需求。

第四条系统硬件采购必须考虑:新设备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应有优秀的性能和足够的容量,以避免影响数据处理;数据必须有适当的保护策略,以避免丢失或意外或不可预测的破坏;系统必须有较大的冗余(电源、CPU以及其他组件)来避免出现突然的意外事件。

第五条系统硬件采购时,必须通过结构评估,应尽量获得最好的价格,性能,可靠性,容错性和售后技术支持,包括相应的技术文档或IT使用文档,以降低购买硬件设备的风险。

第六条所有主机设备应由专职人员负责定点存放和管理,定期检查存放处的物理环境,并按照物理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维护;应对所有主机设备进行资产登记,登记记录上应该标明硬件型号,厂家,操作系统版本,已安装的补丁程序号,安装和升级的时间、系统配置信息等内容;第七条应对日常运维,监控、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在职责上进行分离,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在用户权限的设置时应遵循最小授权和权限分割的原则,只给系统用户、数据库系统用户或其它应用系统用户授予业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应禁止为所管理主机系统无关的人员提供主机系统用户账号,并且关闭一切不需要的系统账号;对两个月以上不使用的用户账号进行锁定;应对主机设备中所有用户账号进行登记备案。

第八条各个业务系统应对其口令的选取、组成、长度、保存、修改周期做出明确规定;组成口令的字符应包含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标点、控制字符等,口令长度要求在8位以上;对于重要的主机系统,要求至少每个月修改一次口令,或者使用一次性口令设备;对于管理用的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要求至少每三个月修改一次口令;若掌握口令的管理人员调离本职工作时,必须立即更改所有相关口令;应定期利用口令破解软件进行口令模拟破解测试,在发现脆弱性口令后及时采取强制性的补救修改措施。

第九条严格禁止非本系统管理人员直接进入主机设备进行操作,若在特殊情况下(如系统维修、升级等)需要外部人员(主要是指厂家技术工程师、非本系统技术工程师、安全管理员等)进入主机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由本系统管理员登录,并对操作全过程进行记录备案;禁止将系统用户账号及口令直接交给外部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为外部人员开放临时账号时,必须向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关领导申请,在申请中写明开放临时账号的原因、时间、期限、对外部人员操作的监控方法、负责开放和注销临时账号的人员等内容,并严格根据安全管理机构的批复进行临时账号的开放、注销、监控,并记录备案。

第十条应尽可能减少主机设备的远程管理方式,例如Telnet等,如果的确需要进行远程管理,应使用SSH代替Telnet,并且限定远程登录的超时时间,远程管理的用户数量,远程管理的终端IP地址,并在配置完后立刻关闭此类远程管理功能;应尽可能避免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如果的确需要,应使用V3版本替代V1、V2版本,并启用MD5等校验功能;进行远程管理时,应设置控制口和远程登录口的idle timeout 时间,让控制口和远程登录口在空闲一定时间后自动断开。

第十一条严禁随意安装、卸载系统组件和驱动程序,如确实需要,应及时评测可能由此带来的影响,在获得信息安全管理员的批准下,将整个过程记录备案;禁止随意下载、安装和使用来历不明,没有版权的软件,严禁安装本地或网络游戏以及即时通讯程序(ICQ,MSN,QQ等),在服务器系统上禁止安装与该服务器所提供服务和应用无关的其它软件;禁止在重要的主机系统上浏览外部网站网页、接收电子邮件、编辑文档以及进行与主机系统维护无关的其它操作。

如果需要安装补丁程序,补丁程序必须通过日常维护管理用的工作站或PC机进行下载,然后再移到相应的主机系统安装。

第十二条系统维护人员应在主机设备接入、系统配置变更、废弃等变更操作前进行数据备份,为一些关键的主机设备准备备件,保证一些常用主机设备的库存,以便在不成功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恢复。

第十三条新的主机设备的接入应确定最佳接入方案,才可以进行实施,如果接入后对系统有影响,则由应急响应小组进行响应解决接入带来的故障。

禁止私自安装或移动网络设备;业务系统人员如果需要使用主机设备,要求主机系统配置变更,应首先向系统维护人员提出申请,并由信息安全员进行安全确认签字后由系统维护人员负责安排实施,禁止私自变更主机系统配置;主机系统的废弃应首先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由该部门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审核,确定最佳废弃方案,禁止私自废弃或移动主机设备。

第十四条应对所有新接入的主机系统进行资产登记,登记记录上应该标明硬件型号,厂家,操作系统版本,已安装的补丁程序号,安装和升级的时间等内容。

第十五条任何新的主机系统的接入都应进行记录备案,记录内容应包括:接入人,接入时间,接入原因等;任何主机系统的配置变更情况都应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变更人,变更时间,变更原因,变更内容等,以便后期问题的查询分析;任何主机系统的废弃都应进行记录备案,记录内容应包括:废弃人,废弃时间,废弃原因。

第十六条任何新的主机系统接入、配置变更、废弃前,都应做好详细的应急预案,以备紧急情况时的应用,这些重大变更必须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监督的管理。

第十七条新的主机系统在正式上架运行前应由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功能测试,由信息安全员进行安全测试并确认签字后方能正式运行使用。

严禁在不测试或测试不成功的情况下接入网络。

信息安全员需要测试的内容如下:查看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稳定。

查看OS版本和补丁是否最新。

OS是否存在已知的系统漏洞或者其他安全缺陷。

第十八条新的主机系统在正式上架运行前,应严格按照相关系统安全配置管理规定中的内容进行配置,并记录备案。

第十九条新的主机系统在正式上架运行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应严密监控其运行情况;当发现网络运行不稳定或者出现明显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试运行阶段后,应按照相关日常运维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任何主机系统的配置变更前,应严格按照相关系统安全管理规定中的内容进行配置检查,主机系统的软件变更或配置变更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同时还应严密监控其运行情况;当发现网络运行不稳定或者出现明显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试运行阶段后,应按照相关日常运维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当主机系统的硬件存在变更情况时,应遵循“先废弃,再接入”的策略。

第二十二条主机系统废弃的安全考虑应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防止废弃影响到其他系统。

任何主机系统废弃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应严密监控网络中其他系统的运行情况;当发现网络运行不稳定或者出现明显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试运行阶段后,应对废弃的主机系统进行妥善保管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对系统内的内容进行销毁。

第三章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第二十三条在新系统安装之前应有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进度计划,人力资源分配计划,应急响应计划;应充分考虑新系统接入网络时对原网络中系统的影响,并制定详细的应急计划,避免因新系统的接入出现意外情况造成原网络中系统的损失。

第二十四条在新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并对每一步实施,都进行详细记录,最终形成实施报告。

第二十五条在新系统安装完成,投入使用前,应对所有组件包括设备、服务或应用进行连通性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并做详细记录,最终形成测试报告。

第二十六条在新系统安装完成,测试通过,投入使用前,应删除测试用户和口令,最小化合法用户的权限,最优化配置。

第二十七条新系统安装后,应及时对系统软件、文件和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第二十八条新系统安装后,应立即更改操作系统以及应用服务默认的配置和策略,并进行备份。

第二十九条禁止主机系统上开放具有“写”权限的共享目录,如果确实必要,可临时开放,但要设置强共享口令,并在使用完之后立刻取消共享。

第三十条应严格并且合理的分配服务安装分区或者目录的权限,如果可能的话,给每项服务安装在独立分区;取消或者修改服务的banner信息;避免让应用服务运行在root权限下。

第三十一条应严格控制重要文件的许可权和拥有权,重要的数据应当加密存放在主机上,取消匿名FTP访问,并合理使用信任关系。

第三十二条关闭不必要的用户账号,对于在系统中默认创建的用户账号,应该将其关闭。

并且经常检查系统的账户,删除已经不再使用的账户。

第三十三条应对日志功能的启用、日志记录的内容、日志的管理形式、日志的审查分析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重要主机系统,应建立集中的日志管理服务器,实现对重要主机系统日志的统一管理,以利于对主机系统日志的审查分析;应保证各设备的系统日志处于运行状态,并每两周对日志做一次全面的分析,对登录的用户、登录时间、所做的配置和操作做检查,在发现有异常的现象时应及时向信息安全工作组报告。

第三十四条原则上应用系统经过测试上线后操作系统不进行后续补丁更新。

但当应用系统故障是由操作系统漏洞引起的则需要为操作系统打补丁,补丁需经过测试机严格测试稳定后才能打到生产机上。

第三十五条应至少每天1次,对所有主机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应通过各种手段监控主机系统的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和启动脚本等的使用状况,在发现异常系统进程或者系统进程数量异常变化时,或者CPU利用率,内存占用量等突然异常时,应立即上报信息安全工作组,并同时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并记录备案。

第三十六条当主机系统出现以下现象之一时,必须进行安全问题的报告和诊断:(一)系统中出现异常系统进程或者系统进程数量有异常变化。

(二)系统突然不明原因的性能下降。

(三)系统不明原因的重新启动。

(四)系统崩溃,不能正常启动。

(五)系统中出现异常的系统账号(六)系统账号口令突然失控。

(七)系统账号权限发生不明变化。

(八)系统出现来源不明的文件。

(九)系统中文件出现不明原因的改动。

(十)系统时钟出现不明原因的改变。

(十一)系统日志中出现非正常时间系统登录,或有不明IP地址的系统登录。

(十二)发现系统不明原因的在扫描网络上其它主机。

第三十七条应及时报告任何已知的或可疑的信息安全问题、违规行为或紧急安全事件,并在采取适当措施的同时,应向信息技术部报告细节;并不得试图干扰、防止、阻碍或劝阻其他员工报告此类事件;同时禁止以任何形式报复报告或调查此类事件的个人;应定期提交安全事件和相关问题的管理报告,以备管理层检查。

第三十八条系统软件安装之后,应立即进行备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在系统软件的变更以及配置的修改之前和之后,也应立即进行备份工作;应至少每年1次对重要的主机系统进行灾难影响分析,并进行灾难恢复演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