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温度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热处理温度对3cr13钢组织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热处理温度对3cr13钢组织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第三,3Crl3钢每个温度区间的平均线膨胀系 数都会随热处理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结果分析
(1)3Crl3属马氏体一碳化物型不锈钢,其正 常淬火温度为1050℃。此类钢一般淬火加热采用 高温盐浴炉,以目视光学高温计测温,光学高温计 以人眼为接受元件进行光亮平衡,灵敏度低、速度 慢,稍一疏忽很容易在短时间(约lOmin)窜温。
(2)当窜温使淬火温度超过1 100"(2,组织中 碳化物开始溶解,出现残留奥氏体,阻碍奥氏体长 大的碳化物溶解越多,晶粒越大,残留奥氏体也越 多。造成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下降。
(3)残留奥氏体是亚稳定组织,虽然随时间 延长越趋稳定,但若在700"(2左右高温状态使用, 残留奥氏体会发生转变,致使零件尺寸不稳定。
争露"热皿…·黼㈧篇茹怒|227
曰差燃
量残留奥氏)硬度不随残留奥氏体增加而下降的原因 是淬火温度升高,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增多,提 高了马氏体本身的硬度,而残留奥氏体分布在针状 马氏体之间,测定硬度所加载荷大部分由马氏体承 担,故总体表现为硬度并不下降。
B煮燃
13.5
弋13·o
参12.5
莳12.0
11.5
图4经I100"C处理的显微组织400×
图5经1150"C处理的显微组织400 x
图6经1200"C处理的显微组织400×
图7经1250"C处理的显微组织400× 上述试样均经硫酸铜盐酸水溶液腐蚀。
(3)平均线膨胀系数测试结果见图8。 从以上试验观察结果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规律: 第一,随3Crl3钢的淬火温度升高,其抗拉强
4.结语 (1)对于3Crl 3钢套筒薄壁零件,应采取严格
的淬火温度,防止出现残留奥氏体,造成抗拉强度 和冲击韧度下降。
(2)现场操作时,目视光学高温计测温时应 进行校准归零,并以人眼为接受元件进行光亮平衡

淬火临界温度

淬火临界温度

淬火临界温度淬火临界温度是指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达到一定温度后开始发生相变或产生明显的组织结构变化的临界温度。

淬火临界温度是材料淬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材料的淬火性能和组织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淬火临界温度的确定是基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相图等因素。

一般来说,当材料的温度超过淬火临界温度时,其组织结构会发生相变或显著改变,从而使材料具备良好的淬火性能。

淬火临界温度的高低决定了材料的淬火性能和硬度。

对于钢材来说,淬火临界温度是指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发生奥氏体相变的温度。

奥氏体是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组织结构,可以使钢材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当钢材的温度超过淬火临界温度时,奥氏体开始形成,然后通过快速冷却的淬火过程来固定奥氏体结构,从而获得高硬度的钢材。

不同种类的钢具有不同的淬火临界温度,这是因为钢中的合金元素和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其相变温度也不同。

一般来说,碳钢的淬火临界温度较低,通常在800~900摄氏度之间;而合金钢的淬火临界温度较高,通常在900~1100摄氏度之间。

此外,淬火临界温度还受到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介质等因素的影响。

淬火临界温度的测定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差热分析法,通过测量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来确定淬火临界温度。

另一种方法是金相显微镜观察法,通过观察材料组织结构的变化来确定淬火临界温度。

淬火临界温度对于材料的淬火性能和组织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淬火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材料的淬火效果下降,从而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确定合适的淬火温度对于获得理想的材料性能非常重要。

淬火临界温度是材料淬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材料的淬火性能和组织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淬火临界温度的确定需要考虑材料的化学成分、相图、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冷却介质等因素。

准确确定合适的淬火温度可以使材料获得理想的硬度和强度,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淬火温度对45#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淬火温度对45#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淬火温度对45#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概述:45号钢心部韧性虽好,却存在表面硬度低的问题,不耐磨。

45号钢的奥氏体稳定性差,加热后需快速淬火冷却,才能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

本次实验探索淬火温度对45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45号钢最佳淬火温度范围以及热处理工艺。

一、实验目的主要研究淬火温度对45#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二、实验用材及仪器设备直径10mm45钢试10个,加热炉,金相预磨机,HRC硬度计,24ml酒精,1ml硝酸,砂纸烧杯若干三、实验方法淬火工艺:取10个试样,2个保持原状,另外8个分别即温加热到840、860、880、900,加热时间25min,保温30min,取出水冷淬火。

进行磨样,硝酸酒精腐蚀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过程1.加热试样,完成45钢的加热过程。

工艺曲线如下图,炉子升温到设定温度,即放入2个试样,加热5min,保温25min。

然后拿出来快速水浴淬火并贴好标签。

如此完成10个试样的热处理工作。

淬火工艺曲线2.磨样和腐蚀磨样用实验室砂纸磨,机械磨样。

从磨样工序,400—1000—1500—2000—2500—抛光。

试样呈现晶面效果。

接着以体积比酒精:硝酸=24:1配制腐蚀液,对磨样后的试样进行腐蚀。

3.拿腐蚀好的试样到显微镜下观测并摄影。

在显微镜下可明显观测到板条状的马氏体组织,并且可以看到晶界。

4.硬度HRC测试结果温度硬度840未淬火840 860 880 9001 8.8 93.4 27 9.2 17.72 10.3 91.5 23 9.3 203 13.5 90 20.3 10 21五、分析与思考马氏体硬度不足,猜测淬火试样组织可能是珠光体+铁素体。

推测有以下几种可能:1.硬度机有问题3.加热时脱碳3.未达到奥氏体化便淬火4.保温时间过长,钢过热5.从炉子拿出到淬火过程中,速度慢,试样迅速降温A 原样B 淬火温度840度C 淬火温度860度45#钢水浴淬火后的显微摄影D 淬火温度880度F 淬火温度900 度。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2.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碳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3.观察和研究碳素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4.了解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

二、实验概述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热处理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

正确合理选择这三者的工艺规范,是热处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选择(1)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化体组织,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同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2)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m+(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退火和正火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1。

图1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图2 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3)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则加热至A C1+(30~50)℃,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2。

淬火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种:加热温度高于A C3时的淬火为完全淬火;加热温度在A C1和A C3(亚共析钢)或A C1和A CCm(过共析钢)之间是不完全淬火。

在完全淬火时,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由马氏体组成;在不完全淬火时亚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的组织,过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渗碳体的组织。

亚共析钢用不完全淬火是不正常的,因为这样不能达到最高硬度。

而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则是正常的,这样可使钢获得最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适宜的加热温度下,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呈细小的针状;若加热温度过高,其形成粗针状马氏体,使材料变脆甚至可能在钢中出现裂纹。

淬火工艺对27SiM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淬火工艺对27SiM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 1 实验材料 实验用 27SM i n 钢的化学成分及该钢种的国家标 准见表 1 。
表 1 27 S M i n钢的化学 成分 (质量分数 ) /%
项目 C Si Mn S 0 . 035 0 . 030 P Fe
GB 3077- 1988 0 . 24~ 0 . 32 实验样品 0 . 30
第 27卷第 4 期 2007 年 08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IN I NG AND M ETAL LURG ICAL ENG INEER I NG
V o.l 27 4 A ugust 2007
淬火工艺对 27SM i n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李安铭, 王向杰, 黄丽娟, 李小飞, 陈 昊
( 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河南 焦作 454000 )
L I An m in g , WANG X iang jie , HUANG L i juan , L I X iao fe,i CHEN H ao ( Institute of M a terials Science and E ng ineering, H enan P oly technic University, J ia ozuo 454000 , H enan, Ch ina) Abstract : T he effect of quench ing techno logy on the m ic rostructure and m echan ical propert ies o f 27SM i n stee lw as stud ied . Experi m ent turns ou t that the streng th and hardness o f 27SM i n steel w hich w as quenched in 830~ 930 ho ld ing ti m e , in crease w ith quench ing te m perature go ing up , and then beg in to fa ll dow n above 930 m artensite w as obtained in the 27SM i n stee l a fter w ith zero ho ld in g ti m e ( 910 10) w ith zero . T he fine lath

45钢在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的原因

45钢在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的原因

一、简介45#钢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材料,在淬火处理过程中常出现屈氏体组织。

本文将从材料成分、淬火工艺、淬火介质等方面探讨45#钢在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的原因。

二、材料成分1.碳含量过高:碳是淬火过程中主要影响组织形成的元素,当45#钢的碳含量过高时,淬火后容易形成屈氏体组织。

2.合金元素含量:除了碳以外,钢材中的合金元素含量也会对淬火后的组织产生影响,特别是铬、镍、钼等元素的存在会使得屈氏体的形成速度加快。

三、淬火工艺1.淬火温度:淬火温度是影响屈氏体组织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淬火温度都会导致屈氏体组织的出现。

2.淬火速度:快速冷却是淬火工艺的核心要素,如果淬火速度不够快,会导致组织中的奥氏体没有足够的时间转变为马氏体,从而形成屈氏体。

四、淬火介质1.淬火介质的选择对淬火过程中的组织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淬火介质会对钢材的组织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2.淬火介质的温度和稳定性也会对淬火后的组织形成产生影响。

五、其他因素1.材料的预处理过程中,如退火、正火等工艺的影响。

2.钢材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对淬火后的组织形成也会有影响。

六、结论45#钢在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包括材料成分、淬火工艺、淬火介质等多个方面。

为了避免屈氏体组织的出现,需要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以确保淬火后获得理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七、展望当前,随着材料科学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淬火过程的理解和控制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解决45#钢淬火后出现屈氏体组织的问题,为工业生产提供更高质量的材料和零部件。

确保45#钢淬火后获得理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控制屈氏体组织的形成,需深入了解材料成分、淬火工艺和淬火介质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精细调控。

下面将继续探讨淬火工艺对屈氏体组织形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淬火温度对20Cr13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淬火温度对20Cr13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求。
1 . 2试验 设备 、 试 验 方法 : 1 5 0 K W 井式 淬火 炉 , 1 2 0 K W井 式
回火 炉 、 室 温拉 伸依 据标 准 G B / T 2 2 8 . 1 - 2 0 1 0  ̄ 金 属材 料 室温 拉 是一个 受扩 散控制 的发生在 晶界 的可逆过 程 , 即溶 质原子在 晶 伸试验 方 法 , 在R S A 2 5 0 拉伸 试验 机上 进行 室温 拉 伸试验 ( 结 界偏聚 与消失或 脆性相沿 晶届析 出或 回溶 。那 么 引起偏聚 的 果取3 个试验 的平均值 ) ; 采用夏 比 u型标 准 ( G B / T 2 2 9 " 2 0 0 7 ( ( 金 现象 必然是 有害杂 质元素 , 下 面从 晶粒 学和 力学 角度看看其 脆 属材料 一 夏 比摆 锤冲 击试验 方法 ) 试样, 在J WB 一 3 0 0型冲 击试 性本 质 :
A 、 是一种 晶界脆化 , 导致沿 晶界脆断 。
B、 脆化发生在一 定的温度范 围之 内。 C、 脆化程 度随脆化 时 间延长 而增加 , 脆 化速 度随 回火温 度 D、 脆化 过程具有可 逆性 。 从 以上 四个主要 现象看 , 第 二类 回火脆性 的脆化 过程必 然
GB / T 2 0 8 7 8 - 2 0 0 7 不 锈钢 和耐 热钢 牌号 及化 学成分 国家 标准 要 下 降而减 慢 。最大 脆化程度 则因温度下 降而升 高 。
第二类 回火脆性 的产生 , 从 而保 证 了2 0 Cr 1 3 组 织与性 能的综合 6 8 0 %x 4 . 5 h空冷所 得 的金相组 织 晶粒 度更 细小 , 沿晶界 析 出的 改善 。 关键词 : 杂质偏 聚; 低 温回 火脆性 ; 冲击韧 性
碳化物及夹 渣更少 。

1095高碳钢淬火回火温度_解释说明

1095高碳钢淬火回火温度_解释说明

1095高碳钢淬火回火温度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1095高碳钢淬火回火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高碳钢,1095钢具有许多卓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被广泛用于制造刀具、弹簧和机械零件等领域。

淬火回火过程是1095高碳钢加工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它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阐述1095高碳钢淬火回火温度的解释和说明。

第一部分是引言,将对文章的背景和目标进行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将提供关于高碳钢的基本定义、分类以及其特点和应用领域的介绍。

第三部分将重点讨论温度对高碳钢淬火回火过程以及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解析。

第四部分将介绍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方法论,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与解读。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解释和说明1095高碳钢淬火回火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选择与控制要点的分析,希望能够揭示温度变化对高碳钢强度、硬度以及其他关键性能参数的影响机理。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理论推导,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理解1095高碳钢淬火回火温度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并为材料工程师和相关行业提供指导建议。

2. 高碳钢简介2.1 定义和分类高碳钢是一种含有较高碳含量的钢铁材料,其碳含量通常在0.6%-1.5%之间。

根据碳含量和用途的不同,高碳钢可以进一步分为几个子类别。

其中最常见的是刀具钢、机械弹簧钢、轴承钢和冷冲模具钢等。

2.2 特性和应用由于高碳钢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首先,高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因此它常被用于制造刀具、锤头和其他需要具备优秀耐磨性能的零件。

其次,高碳钢还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和韧性,使得它成为制造弹簧和机械零件的理想材料。

新版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对碳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报告)

新版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对碳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报告)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然后以适当速度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提高强度硬度,以便在随后不同温度回火后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1、淬火加热温度淬火温度主要是根据Fe—Fe3C相图中钢的临界点确定。

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AC3以上30℃~50℃,使钢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

共析钢、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得到奥氏体和部分二次渗碳体,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共析钢)或马氏体加渗碳体(过共析钢)组织。

2、淬火冷却淬火冷却时,要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必须使奥氏体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冷却,而快速冷却会产生很大淬火应力,导致钢件的变形与开裂。

因此,淬火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既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又要减小变形、防止开裂。

常用冷却介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和油。

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冷却介质较多,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介质,能完全符合理想淬火冷却速度的要求。

水具有较强烈的冷却能力,用作奥氏体稳定性较小的碳钢的淬火,水冷却介质最为合适。

油的冷却能力比水小,因此,生产中用油作冷却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较大的合金钢淬火。

常用淬火方法:主要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

选择适当的淬火方法可以保证在获得所要求的淬火组织和性能条件下,尽量减小淬火应力,减少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淬火冷却方法(1)单介质淬火是采用一种淬火介质中一直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

这种淬火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适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

形状简单、尺寸较大的碳钢工件多采用水淬,小尺寸碳钢件和合金钢件一般用油淬。

缺点对大尺寸和或形状复杂的工件,采用水淬变形开裂倾向大,而油淬冷却速度小,淬不硬。

(2)双介质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先浸入冷却能力强的介质,在组织即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时,立即转入冷却能力弱的介质中冷却。

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

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

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一、实验目的1.论述T10钢球化退火和780℃淬火后的组织和硬度。

2.探索了改变原始组织和热处理工艺(淬火温度)对其的影响。

二、概述T10钢是一种最常用的工模具钢,热处理后要求有高的硬度59—65HRC、强度、耐磨性及适当的韧性等;T10钢ACm为800℃,通常采用球化退火、Ac1+(30~50)℃淬火及170℃~200℃回火的传统热处理工艺。

通常认为这可使钢获得具有最佳配合的强度和韧性。

一些工厂的生产实践表明,T10钢制冷变形模具使用寿命较低,易出现壁裂、崩刃和折断等,以致过早报废。

为此,我们探索改进T10钢的热处理工艺。

三、实验步骤二实验过程1.试验方法试验用T10钢的成分见表1。

选用粒状珠光体及片状珠光体两种原始组织,前者试样仅用780℃传统工艺淬火,而后者试样则用740、780、840、900℃四种淬火温度,随后进行机械性能检测试验。

表1 T10钢的化学成分2.试样的热处理2.1预备热处理2.2.1正火T10钢的ACm 为800℃,正火温度约为ACm+30~50℃,故取840℃。

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加热时间:aKDT公式中T——加热时间,min;a——加热时间系数,min/mm,(碳钢取0.8~1.2 min·mm-1);K——装炉修正系数;D——工件有效厚度,mm。

正火工艺参数见表2,工艺曲线见图1。

表2 正火工艺参数温度T/℃图1 正火工艺曲线正火后组织图见图2 时间t/min840℃550℃图2 正火后组织(×400) 2.1.2球化退火T10钢锻坯经10kw 箱式电炉等温球化退火,在770 ℃保温2 h ,再冷到680℃,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

机械加工后的机械性能、淬透性及金相试样,一部分按传统工艺热处理,以作对比。

球化退火工艺参数见表2。

球化退火工艺曲线见图3。

图3球化退火工艺曲线 球化退火后组织如图4所示时间t/min770℃温度T/℃ 680℃图4 等温球化退火后组织(×400)2.2最终热处理所有试样在箱式炉内进行最后热处理,等温球化退火试样淬火加热780℃,正火试样淬火加热分别为740、780、840、900℃保温,用水淬火,200℃回火,然后磨加工到规定尺寸。

回火温度对45钢淬火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回火温度对45钢淬火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回火温度对45钢淬火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回火是淬火工艺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对已经淬火的材料进行加热处理,在合适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使组织发生相应的变化。

回火温度对45钢的淬火显微组织及硬度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在1200字以上对回火温度对45钢淬火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解读。

淬火是通过将钢件从高温迅速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以获得高硬度和强度。

淬火后,钢件的组织通常为马氏体,这是一种具有硬脆性的组织。

为了改善钢件的韧性和降低硬脆性,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温,然后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回火温度是回火工艺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的回火温度对组织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回火温度越高,回火效果越明显。

当回火温度低于一定范围时,回火效果差,组织仍然保持马氏体。

当回火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时,马氏体开始分解成残余奥氏体和回火渗碳体。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颗粒变粗,回火渗碳体沉淀增多,这将导致硬度的下降。

在45钢的回火处理中,回火温度通常在300℃-700℃之间选择。

低温回火可改善45钢的强度和硬度,但韧性较差。

温度在350℃-450℃之间时,钢件的硬度开始下降,但韧性开始明显改善。

在450℃-550℃之间,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45钢的硬度进一步下降,但仍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当回火温度超过550℃时,45钢的硬度迅速降低,韧性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回火时间也对45钢的淬火组织和硬度有影响。

一般来说,回火时间越长,回火效果越好。

在回火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延长回火时间可以降低45钢的硬度,提高钢件的韧性。

综上所述,回火温度对45钢的淬火显微组织及硬度具有显著影响。

适当的回火温度可以提高45钢的韧性,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硬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45钢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回火温度,以达到较好的机械性能。

45#钢亚温淬火后的组织及性能

45#钢亚温淬火后的组织及性能

45#钢亚温淬⽕后的组织及性能1 绪论⾦属热处理是将⾦属⼯件放在⼀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定时间后,⼜以不同速度冷却的⼀种⼯艺。

⾦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艺之⼀,与其他加⼯⼯艺相⽐,热处理⼀般不改变⼯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是通过改变⼯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件表⾯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件的使⽤性能。

其特点是改善⼯件的内在质量。

为使⾦属⼯件具有所需要的⼒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材料和各种成形⼯艺外,热处理⼯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钢铁是机械⼯业中应⽤最⼴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性能。

在从⽯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逐渐为⼈们所认识。

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在⽣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变化。

⽩⼝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为了提⾼钢的硬度,淬⽕⼯艺遂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的两把剑和⼀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的。

1863年,英国⾦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组织改变,钢中⾼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种较硬的相。

法国⼈奥斯蒙德确⽴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们还研究了在⾦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属的保护⽅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世纪以来,⾦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应⽤,使⾦属热处理⼯艺得到更⼤发展。

⼀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业⽣产中应⽤转筒炉进⾏⽓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研究出⽤⼆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步控制炉内⽓氛碳势的⽅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了等离⼦场的作⽤,发展了离⼦渗氮、渗碳⼯艺;激光、电⼦束技术的应⽤,⼜使⾦属获得了新的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法。

20钢淬火温度

20钢淬火温度

20钢淬火温度淬火是钢材热处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工艺,通过迅速冷却钢材可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同时改善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淬火温度是淬火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它会影响钢材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以下是对20钢淬火温度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淬火温度的作用淬火温度会影响钢材在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进而影响到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一般来说,淬火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相变过程越充分,钢材的硬度和强度越低,但韧性和延展性越高。

相反,淬火温度越低,冷却速度越快,相变过程越不充分,钢材的硬度和强度越高,但韧性和延展性越差。

二、20钢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0钢,也称为20号钢,是一种低碳钢,主要由碳、锰、硅等元素组成。

其特点是强度和塑性都比较好,韧性较高,适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工程结构部件等。

20钢的淬火温度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要求和使用条件来确定。

三、影响20钢淬火温度的因素1. 碳含量:钢材的碳含量会影响其固溶体的稳定性和相变行为,从而影响淬火温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碳含量越高,淬火温度越低。

2. 材料的初次处理: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等。

不同的处理条件会使钢材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淬火温度的选择。

3. 钢材的尺寸和形状:大尺寸的钢材由于散热面积较大,冷却速度相对较慢,因此需要选择较高的淬火温度。

而小尺寸的钢材冷却速度较快,可以选择较低的淬火温度。

4. 淬火介质:淬火介质的选择也会影响20钢的淬火温度。

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油和气体等,它们的冷却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和温度。

四、20钢的典型淬火温度根据钢材的具体要求和使用条件,20钢的淬火温度可以在以下范围内选择:1. 淬火温度在780-820℃之间,适合制造机械零件、工具和刀具等需要较好韧性和高耐磨性的应用。

2. 淬火温度在830-880℃之间,适合制造需要高硬度和高强度的工程结构部件。

3. 碳含量较高的20钢,可以选择较低的淬火温度,以提高韧性和延展性。

热处理工艺对SWRH82B钢的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SWRH82B钢的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15I ndustry development行业发展热处理工艺对SWRH82B 钢的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张 栋(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中厚板材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600)摘 要:本文通过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的变化,研究了SWRH82B 钢的组织及硬度,并作出了相应的分析。

通过对金相组织的观察发现,淬火温度和淬火保温时间对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尺寸和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影响显著。

高温有利于奥氏体的均匀化,但是对原奥氏体晶粒的尺寸控制不利,过长的保温时间导致碳化物过多的溶解入奥氏体,对碳化物的形态控制不利。

关键词:SWRH82B 钢;奥氏体;马氏体;硬度中图分类号:TG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4-0015-2 收稿日期:2020-12作者简介:张栋,男生于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汉族,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冶金类。

SWRH82B 钢是金属行业使用的重要材料之一(后文简称82B)。

因此,82B 钢的质量优劣倍受人们关注,但随着高碳硬线的使用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变大,硬线盘条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原来的生产的82B 硬线盘条的性能已不能满足需求[1]。

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分析热处理工艺对82B 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出一种性能好,能源利用率高的热处理工艺。

从而在一定层度上改良生产工艺,生产出性能更好的钢铁产品,并且在一定层度上降低能耗,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1 实验材料与工艺1.1 实验材料82B 钢是一种典型的高碳钢,也是一种含碳量接近共析钢过共析钢。

国内生产的82B 钢中除C、Si、Mn、P、S 等元素之外有些生产厂家还会加入Cr、V、Al、Cu 等元素]。

Cr 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钢的淬透性,还会提高82B 钢的索氏体化率。

V 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Al 起到脱氧和提高硬度的作用,Cu 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以阻碍晶粒长大[2]。

1.2 热处理工艺本实验分别采用1000℃保温10min、30min、60min 淬火和900℃保温10min、30min、60min 淬火,以及900℃保温60min 淬火后600℃、400℃、200℃保温120min回火。

20钢淬火后的组织

20钢淬火后的组织

20钢淬火后的组织1.引言1.1 概述钢淬火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工艺,通过迅速冷却加热至适宜温度的钢材,可以使其达到更优异的材料性能。

钢在经过淬火过程后,其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赋予钢材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钢淬火后的组织特点对于钢材的机械性能及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钢淬火的过程中,钢材会经历相变过程。

当钢材加热至适宜的温度时,其中的晶粒会发生再结晶,从而消除了原有的晶界和位错。

然而,当钢材被迅速冷却时,晶界和位错会重新形成,导致了钢材的显微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

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包括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

其中,马氏体是一种具有高硬度和脆性的组织,具有细小的晶粒尺寸和排列紧密的排列方式。

而残余奥氏体则是在淬火过程中无法完全转变为马氏体的氧化铁。

贝氏体是一种发生在钢材中的双相组织,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

钢淬火后的组织特点使得经过淬火的钢材具有了更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这使得淬火后的钢材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高强度的钢材可以增加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工具制造领域,淬火后的钢材能够提供更好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

此外,钢淬火还在冶金学、航空航天和能源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钢淬火后的组织特点对钢材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淬火后的钢材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钢淬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升钢材性能、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方式组织和呈现钢淬火后的组织相关的内容:1.2.1 介绍钢淬火的定义和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钢淬火进行定义和解释,明确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钢淬火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淬火方法和实施步骤等。

1.2.2 钢淬火后的组织变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钢淬火后的组织变化情况。

首先,我们将介绍钢材在淬火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包括奥氏体形成、马氏体转变等。

淬火介质温度对GCr1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淬火介质温度对GCr1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一般来说 , 试样的硬度与马氏体的数量以及残留 奥氏体数量有密切关系 。 不同温度 G35 介质中淬火 后试样硬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2(a)所示 。 可以看出 , 随 着所用介质温度的升高 , 试样的硬度随之减低 。 20 ℃ 时 G35介质中淬火后试样获得较多的 马氏体致使其 硬度增加 ;另外 , 足够大的过冷度致使马氏体及其亚结 构的超 细 化以 及晶 体 缺陷 和 点阵 畸 变的 大 幅度 增 加 [ 5] , 细小的晶粒边界和分布密集的碳化物阻碍了测 定硬度变形时位错线的滑移 , 硬度也会增大 。 G35介 质温度升高至 50 ℃后 , 试样淬火后其硬度较 20 ℃时 稍有下降 。 但是 , 当在 80 ℃时的 G35中淬火 , 试样的 硬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 可能归因于试样组织中马氏 体量的减少和残留奥氏体量的增加使其硬度降低 。 2.2 力学性能
2.ZhengzhouDayiQuenchingMediumLimitedLiabilityCompany, ZhengzhouHenan450000, China) Abstract:AdoptingnewdevelopedinorganiccompoundsolublequenchantJEF-G35,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bendingpropertyandimpact toughnessofGCr15 steelwereanalyzedbyaseriesofopticalmicroscope, impact-toughnesstesterandmicrocomputercontrolelectronic universaltestingmachine.EffectofquenchingmediumtemperatureonGCr15 steelwasdiscussedtodeterminethebestservicetemperature. Theresultsshow thatGCr15 steelatalowermedium temperaturecanobtainhigherhardness, andthemicrostructureisfinerandmore uniform.However, thebendingpropertyandimpacttoughnessofthesamplearepreferablewhenthequenchingmedium temperatureisat 50 ℃.InordertomakecomprehensivemechanicalpropertiesofGCr15 steelmuchbetter, quenchingmedium temperatureisataround 50 ℃. Keywords:GCr15 steel;water-solubilityquenchingmedium;microstructure;mechanicalproperties

淬火温度对20CrMnTi渗碳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淬火温度对20CrMnTi渗碳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摄 是 在 Oy u lp s—B 1 大 型 金 相 显 微 镜 上 进 行 的 。 X5 M
1 试 验 材 料 及 检 测 方 法
本 试 验 所 用 材 料 为 2 C Mn i ,其 化 学 成 分 0 r T 钢
如 表 1所 示 。
表 1 2 C Mn i 元 素 含 量 0r T钢 %
碳层 的这 些 数 值 的 大文 通 过 工 艺 试 验 , 究 不 同淬 火 工 艺 参 数 对 渗 碳 钢 研 表 面 组 织 、 度 及 残 余 应 力 的影 响 。 硬
I1 / i } 日 mn 寸 J
图 1 渗 碳 处 理 工 艺 曲线
火 , 在 水 中 冷 却 4 S 放 入 油 中 继 续 冷 却 。 淬 火 即 后 后 回火 温 度 为 1 0C , 温 时 间 2 h 同 时 用 2次 回 8 ̄ 保 。 火 方 式 研 究 了 回火 次 数 对 材 料 表 层 残 余 应 力 及 残 余 奥 氏 体 的影 响 规 律 。 淬 火 和 回火 处理 在 S 一 X 4—9型 箱 式 电 阻 炉 中 进 行 。所 有 表 层 及 心 部 金 相 组 织 的 观 察 及 照 片 的拍
( . 连 交 通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宁 大连 16 2 ; 1大 辽 0 8 1 2 北 车 大连机 车 车辆 有 限公 司, 宁 大连 162 ; . 辽 1 0 8
3 青 岛 四方机 车 车辆铸 钢 有 限公 司, 东 青 岛 2 6 3 ) . 山 6 2 4
性 能下降 , 在磨 削 过 程 中易 出 现磨 削裂 纹 的现 象 。
有 资 料 介 绍 , 为 渗 碳 层 , 利 于 磨 削 的 条 件 是 含 碳 作 有

亚温淬火温度对40Cr钢淬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亚温淬火温度对40Cr钢淬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百科论坛

亚温淬火温度对 4 0 C r钢淬火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洪霞 盐城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a . 8 3 0℃ 退火 +7 7 0℃ 淬火 +2 0 0℃ 回火 b. 8 3 0℃ 退火 +7 8 0℃ 淬火 +2 0 0℃ 回火 4 2 6
[ ] ] , ( ): 张志波 . 一重技术 [ 4 4 0 C r钢在水中淬火的研究 . J 2 0 0 4, 0 2 2 5-2 7
热处理工艺 8 3 0℃ 退 火 +7 7 0℃ 油 淬 +2 0 0℃ 回 火 8 3 0℃ 退 火 +7 8 0℃ 油 淬 +2 0 0℃ 回 火 8 3 0℃ 退 火 +7 9 0℃ 油 淬 +2 0 0℃ 回 火 洛 氏 硬 度 HR C 3 8. 9 3 9. 4 4 1. 0 4 2. 1 / 冲击韧性值J 2 c m 2 4. 4 2 9. 5 3 5. 9 淬火温度对 4 1. 0 C r钢显微组 织 的 影 响 。 图 1-1 是 原 始 组 织 为退火态的 4 0 C r钢淬回火后的金 相 照 片 。 从 图 中 可 看 出 4 0 C r钢 经 过 淬火处理的显微组织为 马 氏 体 和 铁 素 体 , 而且随着亚温淬火温度的升 高, 组织中的马氏体量 增 多 , 而 铁 素 体 量 相 对 减 少。 因 为 4 0 C r钢 在 两 奥氏体化后 的 得 到 的 组 织 为 奥 氏 体 和 铁 素 体 。 随 亚 温 淬 火 相区加热 , 温度的升高 , 奥氏体量增加 , 而铁素 体 量 减 少 。 使 得 淬 火 后 奥 氏 体 转 变 为马氏体的量增加 。 从图中 可 看 出 亚 温 淬 火 温 度 在 7 9 0℃ 时 得 到 的 铁 素体就比较均匀和细小 。 这 种 形 态 的 铁 素 体 一 定 有 助 于 提 高 4 0 C r钢 的韧性 。

二次淬火对钢的影响

二次淬火对钢的影响

二次淬火对钢的影响二次淬火是对金属材料进行两次淬火处理的工艺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连续处理来调节和改善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对钢进行二次淬火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1.提高硬度和强度:二次淬火可以增加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第一次淬火会使钢材表面形成马氏体组织,而第二次淬火则有助于更深层次地形成马氏体,并使其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2.改善韧性:适当的二次淬火可以在提高硬度的同时,保持钢材的一定韧性。

通过控制淬火温度和速度,可以避免过度脆化,保持材料的韧性。

3.调节残余应力:二次淬火也有助于调节和减少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连续淬火能更好地消除内部应力,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微观组织和晶粒细化:二次淬火过程中,通过连续的淬火和回火处理,可以改善钢材的晶粒细化和微观组织,使其更加均匀和致密。

5.提高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二次淬火可以改善钢材的表面硬度,从而提高其耐磨性。

此外,对于特定合金钢材料,适当的淬火处理也可能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淬火可能导致钢材过于脆化或产生裂纹,因此淬火工艺需要仔细控制。

此外,不同种类的钢材需要针对性的淬火工艺来达到最佳性能。

二次淬火对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硬度和强度:经过二次淬火处理的钢材,硬度和强度都有显著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二次淬火过程的温度比一次淬火高,可以改善钢材中的组织结构,使得钢材更加致密,从而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2.改变奥氏体状态:在高合金钢中,例如高速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高达25%~30%。

在二次淬火过程中,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含量降低,并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温度提到室温以上,因此冷却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了钢的硬度。

3.增加红硬性:对于要求红硬性的模具零件,通过二次淬火法进行加热处理,可以使钢获得二次硬化效果。

硬度可升至HRC59~64,但缺点是冲击韧性较差,影响多冲寿命,所以对冷作模具并不适用。

结构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结构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 目 的:对于低、中碳钢(≤0.6C%),目的与退火的
相同;对于过共析钢,用于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普通件最终热处理。
湘潭大学
三、淬 火
•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Vk速度 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是应用最广的热处理工艺之一。 淬火目的是为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性能Biblioteka 湘潭大学4、回火种类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回火温度 150-250℃ 350-500℃
500-650℃
回火组织 回火目的
应用
M回
T回
在高耐保磨留性高的硬同度时、,提 同时高使e工及件s具, 降低内应力。 有一定韧性 。
适用于各种高碳 钢、渗碳件及表
适用于
面淬火件。
弹簧热处理
S回
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湘潭大学
1、淬火温度-碳钢
亚共析钢
淬火温度为Ac3+30-50℃ 预备热处理组织为退火或 正火组织
湘潭大学
• 亚共析钢淬火组织: • 0.5%C时为M • 0.5%C时为M+A’。
45钢(含0.45%C)正常淬火组织
65MnV钢(0.65%C) 淬火组织
湘潭大学
共析钢
• 淬火温度为Ac1+30-50℃;淬火组织为M+A’
湘潭大学
热处理
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 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到 室温的一种热加工工艺。其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 织结构,以改善其性能。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为以下 几种: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淬火温度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分析
一般机械所采用的零件大部分为钢制品,但钢组织在制成成品之前要经过高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在这一过程当中钢组织的组织性能会发生改变。

为探索高温淬火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文章以25MnV钢组织为例,对钢组织进行了分析,在不断的实践中可知,淬火温度对钢组织的刚度与硬度有着较大的影响,钢组织在进行淬火后会得到马氏体与碳化物。

在淬火温度达到910℃时,钢组织的刚度与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温度再度上升钢组织性能会下降。

标签:淬火温度;钢组织;性能变化
钢组织在机械零部件中运用广泛,是当下众多机械元件的原材料,在钢制成机械零件之前,需要进行加工。

当下钢链、齿轮等都是常见的机械零部件,其普遍能够承受较高的重量,且使用环境较为广泛,具有耐高温、耐磨损等特点。

文章主要以25MnV钢为例对其组织特征进行分析,25MnV钢是圆环链中常用的钢材料,圆环链在煤矿的机械的使用中较广泛,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应力。

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为强化钢组织的性能会进行淬火处理,但淬火温度会对钢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淬火温度及钢材料选取
为研究淬火温度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将25MnV钢作为钢材料,对其采用热轧+空冷的预处理工艺,25MnV钢硬度为16.6HRC,抗拉强度约为672MPao。

在对25MnV钢进行淬火时,淬火时间、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均为不变量,只设淬火温度为变量,以此更好的对刚组织性能的变化进行分析,其中淬火温度可分别设定为870℃、890℃、910℃、930℃、950℃,为精确的对钢材料组织的性能进行分析,选取质量相同、硬度相同、拉应力相同的钢组织进行淬火。

二、淬火温度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文章选用25MnV钢为研究材料,并对其进行热轧+空冷的预处理措施,在常温下显微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刚度大约为17.SHRC,变形强度大约为743MPao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淬火和回火的溫度以及保温时间设置为固定值,采用的不同淬火温度有870℃、890℃、910℃、930℃、950℃,并对该钢材做热处理。

采用直径18mmx22mm的尺寸样品以及直径D=10mm且长度L=50mm的拉伸样品。

为了避免外界因素对试验的干扰以及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每个淬火温度点进行3次强度试验和拉伸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取平均值作为其力学性能实验的最终结果。

2.1淬火温度对25Mn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将淬火温度分别设定为870℃、890℃、910℃、930℃、950℃,回火温度550℃,经过30min的淬火保温时间和回火保温时间,并在箱式电阻炉中进行钢材的淬火
加热处理,进行水淬;同时回火处理也在箱式电阻炉中进行回火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进行空气冷却,热处理后布洛维光学刚度计上测量钢材的刚度,并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钢材进行轴向拉伸强度试验。

根据试验的相关数据可知,淬火温度对25MnV钢的强度和刚度的影响规律与实验温度范围相似,首先当淬火温度的升高时,钢材的强度和刚度都升高;当淬火温度达到最大值910℃之后,强度和刚度将不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反而呈现降趋势。

2.2淬火温度对25MnV钢晶粒度的影响
当淬火温度的升高时,25MnV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缓慢增大。

根据相关理论可知,奥氏体晶粒的增大速率与加热温度之间遵循如下的物理关系:
V∝Dexp(-Q/RT)
式中V表示奥氏体晶粒的增大速率
D表示不为零的正数
Q表示材料活化能
R代表玻尔兹曼常数
T表示材料的加热温度
因此,当淬火温度升高时,晶粒原子扩散的活化能Q降低,并且晶粒的增大速率V会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2.3淬火温度对25MnV钢组织的影响
当淬火温度为870℃时,钢材的组织以马氏体为主,同时还会有一部分的铁素体存在;当淬火温度为910℃时,钢材组织都为马氏体;之后由于淬火温度的逐渐升高,在950℃时钢组织的变化异常明显。

从具体实验可以了解到,经过910℃淬火后的25MnV钢可以具备最优的强度和刚度。

这主要是由于当加热温度不断升高时,钢材中的铁素体会全部地溶解在奥氏体中,使得经过淬火的钢组织变为马氏体;且钢材中的合金碳化物得到了分解,其中的碳、锰等元素加快在马氏体中的溶解速度,从而增强了钢材的固溶强化效果,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得到了改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淬火温度的逐渐升高,奥氏体晶粒迅速增大,形成了更加粗大的马氏体,这导致了钢材的强度和刚度发生降低。

三、总结分析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25MnV钢的强度、硬度先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达到910℃时,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5MnV钢淬火后其组织为马氏体,当淬火温度较低时,含有少量铁素体;25MnV钢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
升高而变大。

热处理对钢的抗疲劳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采用一定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钢组织的显微组织从而提高其抗热疲劳性能,并且采用热处理可以使钢组织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降低材料的不均匀性及局部应力,从而提高钢组织的抗疲劳性能。

使钢组织具有良好的显微组织和细小的晶粒是选择淬火温度的基本准则。

特备是当钢组织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时,会对钢组织的力学性能和抗热疲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淬火温度太低,则钢组织淬火后的硬度低,达不到要求。

当淬火温度升高时,研分钢组织的硬度增加。

参考文献
[1]陈润农,李昭东,张明亚,王慧敏,杨忠民,雍岐龙.铌微合金化极低屈服点钢的组织与性能[J].钢铁.2019(01)
[2]关志强,黄维刚,王松,李晨,李龙彬.碳含量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2(08)
[3]潘毅,叶贵清,曹静雯,王晨悦,冒海荣.分段淬火工艺对提高高速钢刀具性能的研究[J].铸造技术.2016(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