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法律不仅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
那么,青少年应该掌握哪些法律基本知识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
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最常接触到的法律之一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这部法律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它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是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
它规定了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青少年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自身行为规范的法律知识。
比如,不能盗窃、抢劫他人财物。
盗窃和抢劫是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即使是未成年人,如果犯罪情节严重,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比如,不能故意伤人。
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因一时冲动而犯下大错。
同时,网络世界也不是法外之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在网络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要知道,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侮辱他人或者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也是违法的。
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学习和遵守法律呢?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制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同时,老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青少年普法 宪法 知识点
青少年普法宪法知识点青少年普法宪法知识点的相关参考内容包括宪法基本概念、宪法的功能和宪法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宪法基本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形式、权力机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依据。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有助于青少年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二、宪法的功能1. 约束和规范国家行为:宪法是限制国家行为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权力的范围和限度,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宪法是国家法律和制度的基石,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3. 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言论自由等。
4. 规范和指导国家建设和发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发展目标、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对国家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宪法的内容宪法的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组织机构和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义务等。
1.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治国等。
人民主权是我国宪法的核心原则,它体现了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国家的组织机构和权力分配: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机构和权力分配,包括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划分,以及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制衡和协调。
3. 公民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公民义务包括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等。
宪法还规定了宪法的修改程序和宪法的保护机制,确保宪法的稳定和有效实施。
总之,青少年普法宪法是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对宪法的认同感和法治信仰。
青少年法律知识手册
青少年法律知识手册简介在我们的生活中,少年人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需要了解并遵守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权益,并成为最好的公民。
本文档就是为青少年提供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法律常识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一系列规范,规定一个社会中人们之间应当做些什么,不应当做些什么。
而这些规范的执行和维护权利就归于国家的法庭和执法部门。
青少年能否受到法律制裁?在中国法律中,12岁以下的儿童不能被认定为行为人,在法律理解和行为能力方面,未满12周岁的儿童无法被追究刑事责任。
12周岁以上,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能力为自己的过失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未满16周岁,除非充分证明其已达到完全行为能力,否则不能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青少年涉法行为后果如果青少年犯罪或者违反了法律规定,一般会有几种后果。
对于刑事犯罪而言,被判定有罪,就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后果:•代价高昂的金钱惩罚;•强制性的自我反省和改正行为;•社区服务和公共工作,包括清洁服务、对他人的服务、志愿服务;•被劝阻离开学校和社区;•拘留或监禁。
对于民事案件,青少年如果违反了合同、侵权或造成了损害,就可能需要赔偿损失。
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有些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而且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损害。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吸毒;•酗酒;•抽烟;•赌博;•色情;•暴力行为;•淫秽和恶俗言论和行为等。
青少年权利教育权根据中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在国家的推动和保障下,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也有权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公正的评价。
知情权和隐私权在法律上,青少年有权知道有关自己的信息、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包括身体、家庭、信件、日记和其他隐私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家长、教师或法院也无权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健康权青少年有权得到适当的健康保护,这包括基本的医疗服务、饮食和健康方面的建议。
这个权利同时也需要青少年自己的努力和责任。
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资料1. 为什么青少年需要了解法律知识?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需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和法律素养能力。
青少年法律知识将对他们的成长道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他们避免违法行为,增加社会责任感。
通过了解法律,青少年还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积极参与并贡献于社会。
2. 青少年常见的法律知识梳理(1) 刑法知识刑法是规范和约束青少年行为的法律法规,了解刑法知识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
常见的刑法知识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年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青少年累犯问题:青少年如屡犯罪行,可能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未成年人感化教育:针对未成年犯罪分子,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感化教育措施,以帮助他们改造自己。
(2) 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法是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领域之一,他们经常在出行中与交通法规接触。
了解交通安全法的重要性如下:•交通信号规则:学习和遵守交通信号规则是保障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
•驾驶执照问题:对于16周岁以上的人来说,合法驾驶机动车辆需要持有驾驶执照,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
•酒驾问题:了解酒驾对人身安全的危害,避免酒后驾驶行为。
(3) 心理健康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了解心理健康法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心理咨询与辅导: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
•预防校园欺凌:了解相关法规,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帮助他人,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防止自残与自杀行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资源,寻找适当的帮助渠道。
(4) 知识产权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识产权的种类与保护:了解作品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基本概念,增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
•互联网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了解在互联网上分享和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避免侵权行为。
青少年未成年普法宣传手册
青少年未成年普法宣传手册第一章:宪法法律基础知识1.1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办公期间的最高法律准则。
宪法确立了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
1.2宪法的作用是什么?宪法的作用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宪法对国家的行政、经济、教育以及司法等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3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行为准则,是国家正式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
1.4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法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调控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2.1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旨在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2.2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包括哪些?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
国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享有这些权益,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3未成年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一般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但在法定范围内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法律行为,如取得劳动报酬、购买必需品等。
第三章: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3.1什么是违法犯罪?违法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人身权益、侵犯财产权益等不法行为。
3.2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会受到什么处罚?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情节轻微的,将依法进行教育矫治、社区服务以及家庭教育等措施;情节较重的,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3.3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方法有哪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监护、学校的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环境的改善等。
第四章:网络安全法律4.1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和数据免受非法侵入、破坏、窃取等威胁,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
中学生普法知识大全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逐渐增多,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且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加强中学生的普法强度,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中学生普法知识资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生普法知识资料一、中学生应了解什么是违法与犯罪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危害程度不同,处罚方法不同,但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没有不可超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导致犯罪。
二、青少年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人重伤或者死、强奸、抢、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行政责任: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但是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青少年普法宣传内容
青少年普法宣传内容
青少年普法宣传内容
一、法律就是社会的温度,青少年要学会尊重法律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它赋予社会制度以合法性,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是一种社会安全、秩序和稳定的保障。
法律让人们能够享受公平的待遇、实现自由发展的权利,也强制人们形成一定的行为标准和行为规范,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青少年要学会尊重法律,在学习的时候,要关注法律法规,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锻炼推理分析能力。
实践中,要遵守社会法制,受到法律的保护,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认清法律,守法行良,尊重法律才能拥有自由
尊重法律是尊重人权、尊重社会公平的表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尊重法律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可以使人们得到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目标奠定基础。
青少年要学会守法,要学会认清法律,尊重每一条的法律,不会因为自己的作法而抵触,应该积极参与到宣传法律的工作之中,从自身做起,共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最终让大家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三、理念主义要进行宣传,让青少年更加了解法律
青少年要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认清法律的原则,更加全面的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贯彻执行法律,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因此,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青少年的法
制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法律教育,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强化法治观念,让青少年懂得法律的真谛,并将之付诸实践。
这样,才能真正让法律的力量发挥作用,以实现社会的发展与文明。
青少年法治宣传知识
青少年法治宣传知识
青少年法治宣传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基本知识:了解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如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以及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 权利与义务:了解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参与权等,以及应履行的义务,如遵守法律、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等。
3. 法律责任:了解青少年在违法犯罪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以及如何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 法律途径:了解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报警、诉讼、申诉等,以及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5.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6. 法律素养:提高法律素养,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 法律案例:通过学习具体的法律案例,了解案件的发生、审理和判决过程,深刻领会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8. 法律宣传活动:参加各类法律宣传活动,如法治知识竞赛、法治讲座、法治进校园等,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
9. 网络安全与法律:了解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学会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防范网络犯罪。
10. 知识产权与法律: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如《著作权法》、《专利法》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青少年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青少年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引言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青少年的权益和安全,社会对于青少年的法律法规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管理。
了解青少年的法律法规常识,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自我保护,也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青少年常见的法律法规常识,以提升广大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
青少年行为规范1.儿童禁止从事危险活动:未满十四周岁的儿童禁止从事劳动,以及参与容易危及生命安全的体育、竞赛等活动。
2.尊重他人:青少年应当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不得侮辱、诽谤他人。
3.远离暴力:青少年应当远离暴力行为,包括打架斗殴、欺凌他人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
4.禁止吸食烟酒:未成年人严禁吸烟、饮酒,对供给烟酒给未成年人的行为也是违法的。
青少年违法行为和责任1.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我国规定,十四周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负刑事责任,尚未成年的青少年在十八周岁之前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青少年犯罪的后果和教育:青少年犯罪后,将受到教育、改造和帮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教育与救助工作,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3.违法成人协助实施:成年人利用青少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追责。
4.保护被害人权益:青少年如果对他人造成损害,应依法承担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青少年权益保护1.民事权益保护: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青少年也有享受父母关爱、受到合理保护的权利。
2.教育权利保护:青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部门及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确保他们平等接受教育。
3.健康权益保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保护,同时也需要青少年自身加强健康教育和保健意识。
4.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也拥有知识产权,他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的知识成果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青少年普法内容
青少年普法内容青少年普法是指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
青少年普法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法律观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法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犯罪行为开始出现的时期。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普法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基础知识:青少年应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掌握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 法律权益保护:青少年应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们需要了解消费者权益、劳动权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保护,避免成为侵权的受害者。
3. 预防犯罪:青少年应了解各种犯罪行为的危害,学会预防犯罪。
他们需要了解盗窃、抢劫、诈骗等常见犯罪行为,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法律意识教育:青少年应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尊重法律。
他们需要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5. 法律实践能力培养:青少年应具备一定的法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学会阅读法律文书、合同等,了解法律程序和方法。
6. 法治观念培养: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学会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他们需要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青少年普法内容的传递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活动、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法律教育。
青少年普法的实施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和保护工作;学校应加强法律课程的设置,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法律教育和引导;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普法的宣传和支持。
通过青少年普法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法律意识强、遵纪守法的青少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法律常识
青春之火,为祖国而燃烧;青年之路,因奋斗而精彩。
作为新一代青年的你,了解与自身相关的法律知识吗?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常识吧!一、青少年的年龄如何界定?首先,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条上,还没有“少年”和“青年”的称谓,而只有未成年人之说。
少年是未成年人,这是很明显的。
共青团章程第一条对团员的年龄作出了明确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的,应该办理离团手续。
这意味着共青团规定青年的年龄为14—28岁。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
2008年4月,经国务院法制办统一,“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
而在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将青年的年龄范围定义为14至35周岁,但如涉及婚姻、就业、未成人保护等领域时,年龄界限仍具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因此,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对“青年”的年龄界限作具体的规定,建议企业仍可沿用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的意见,按照14至28周岁的年龄限制来安排青年节的放假。
当然,企业也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将适用人群的年龄放宽到35周岁。
二、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有哪些?(一)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二)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三、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如何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青少年应该了解的法律常识
青少年应该了解的法律常识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青少年而言,了解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他们维护合法权益,还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为青少年介绍一些应该了解的法律常识,提醒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合法合规,维护自身权益。
1. 法律适用年龄在了解法律常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法律适用的年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享受特殊的法律保护。
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未成年人可能无法承担与成年人相同的法律责任,同时也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
2. 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法律纠纷。
例如,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避免与陌生人随意交往、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等。
此外,青少年还应了解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避免上当受骗、泄露个人隐私等。
3. 违法和犯罪行为青少年要清楚某些行为违法或犯罪,并且要时刻谨记不可轻易触犯法律。
例如,盗窃、打架斗殴、散布谣言等行为都是违法的。
此外,青少年也要了解酒驾、毒品滥用、赌博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危害,并且远离这些违法活动。
4. 知识产权保护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随意侵犯他人的版权、专利、商标等权益。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为自己的创造或发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了解相关的申请程序和法律保护措施。
5. 网络言论和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要谨慎使用网络,并且了解相关的网络言论和隐私保护法律。
青少年在网络上发布言论时,应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恶意中伤他人、散布谣言等。
同时,青少年也要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谨防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
6. 纠纷解决途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纠纷或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纠纷解决的途径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可以通过沟通、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一些小的纠纷,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者向相关部门求助。
7. 法律教育与参与青少年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开展的法律教育活动,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青少年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00题
青少年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00题1.为什么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答:因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答:因为《宪法》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最基本问题,是制定一切法律的根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4.《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哪个?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哪个?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多长时间?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7.《宪法》规定哪些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8. 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五种以上)答:(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5)宗教信仰自由;(6)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权;(7)住宅不受侵犯;(8)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9)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10)社会经济权利;(11)社会文化权利;(12)妇女保护权;(13)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14)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9. 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五种以上)答:(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公民有遵纪守法的义务。
(3)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公民有保卫国家的义务。
(5)公民有纳税的义务。
(6)公民有抚养、赡养及计划生育义务。
(7)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
青少年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第一篇青少年法律法规基本常识1、什么是宪法?宪法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3、什么是公民?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在我国,哪些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6、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涵义是什么?《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它的涵义是:(一)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三)任何公民在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8、《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青少年法律基本学习知识
青少年法律基本学习知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成长的道路上,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法律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法律就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它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就像在马路上有交通规则,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停车,什么时候该前进;在学校里有校规,告诉我们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
法律也是一样,它是整个社会的规则,保障着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对于青少年来说,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与自己年龄相关的法律规定。
比如,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意味着在进行一些民事活动,如买卖东西、签订合同等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有着不同的权利和限制。
再比如,在刑事责任方面,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就提醒青少年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因为年纪小就随意违法犯罪。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
比如,在学校里,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能欺负同学,不能抄袭作业,不能考试作弊。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的规定,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也可能侵犯了他人的权利。
在网络世界中,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不能在网上散布谣言,不能传播不良信息,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现在很多青少年都喜欢玩网络游戏,要注意不能沉迷其中,更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游戏装备或者进行网络诈骗。
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学习法律知识呢?学校是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方式,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法律条文,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学校和家庭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伤害的最好方法。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打架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以上第一条、第三条),可以怎样解决?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
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5、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教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
如果是社会青年无端殴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脱身,然后及时打110报警,不应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于对方的原因引起互殴,而在互殴中将对方打伤,为什么只追究我的责任,不追究对方的责任呢?这类问题,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经常遇到,许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只是还手反击,将对方打伤,而只追究自己的责任,对方却没事。
青少年普法常识
青少年普法常识1.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具体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在法定继承中依法对未成年人的继承份额予以特殊照顾,因为未成年人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不具有成年人一样的劳动能力,为了维持其生活和保障其健康成长,一般在分配遗产的份额时,都要予以适当照顾。
根据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之间分割遗产时,如果继承人情况基本相同,一般可以平均分配。
但对未成年继承人,应当照顾”。
适当照顾的标准,应以未成年人的实际需要和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来决定。
(二)在遗嘱继承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被继承人生前以遗嘱方式处分财产的,应对未成年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对于以遗嘱剥夺未成年法定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应当宣告遗嘱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保证未成年继承人相应的遗产继承份额。
(三) 以强制力确保成年人的合法继承权。
对于侵犯未成年人继承权的行为,涉及未成年人继承权的纠纷案件,受诉法院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依法作出判决,在其他当事人不履行判决内容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依申请依法强制执行,确保未成年人合法继承权的享有和实现。
(四)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仍然依法享有对父、母双方的遗产继承权,且该继承权的实现受到法律的保障。
怎样行使未成年人的继承权?继承法第六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行使。
”行为能力,指权利主体凭自己的意思表示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后的资格。
各国法律规定已达法定成年年龄的自然人为有行为能力人,在一定年龄以下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以及被依法宣告为禁治的人为无行为能力人。
限制行为能力,指行为能力受限制的自然人,只有不完全的行为能力的资格,也就是仅有部分行为能力的人。
司法实践中对于16岁以上未满18岁人,从保障他们合法的权益出发,承认他们有部分行为能力,即限制行为能力人。
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试题一、选择题1.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法律保护?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集会、结社自由D. 所有上述权利3. 在我国法律中,未成年人的定义是怎样的?A. 未满14周岁B. 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C. 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D. 满60周岁以上4.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哪些权益?A. 受教育权B. 人身安全权C. 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D. A和B5.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预防措施?A. 加强家庭教育B. 严格学校管理C. 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D. 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言论自由二、判断题1. 未成年人只要犯罪就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错)2. 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与成年人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错)3. 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欺凌时,可以向学校或者有关部门求助。
(对)4. 未成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错)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三、简答题1. 请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2. 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相关规定。
3. 阐述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分析题小明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他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涉及他人隐私的信息,并因此受到了学校的处分。
请问小明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果违法,依据的是哪一条法律?如果你是小明的法律顾问,你会给他哪些建议?五、论述题论述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措施及其意义。
青少年法律知识大全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1、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有哪些?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内容中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婚姻法、收养法。
2、法律对青少年的重要性(1)学习法律知识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学习法律可以对未成年人起到保护作用,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合法权益。
(3)学习法律当自身遇到不法侵害或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提起法律诉讼,追回损失。
3、青少年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1)不要轻信陌生人,与陌生人交流要时刻保持警惕。
(2)要学会分辨真伪,对新鲜事物不能一昧的盲从,首先要做的是分辨其利弊。
(3)避免误入困境并学会摆脱困境。
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应保持镇静,并积极想办法寻求帮助。
4、青少年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法律?(1)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
(2)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武装自己。
(3)要具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具有挫折意识。
(4)要有勤奋的精神和执著的追求。
(5)要具有坚强的自制力,具有健康的情感。
5、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打官司;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
还有就是可以找当地居委会,妇联,公安局等等。
6、为什么要研究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现出了低龄化、团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趋势,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水平低下。
由此可见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7、为什么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造成青少年普法意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学校不重视,学校在高中才将具体的法律知识。
再者法律和政治一样枯燥无味不生动。
双面造成法律意识的淡薄。
8、怎么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二)建立机构,健全网络,构建普法教育服务体系(三)抓防范,推进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计划(四)抓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9、青少年的法律概念是什么?途径,让侵害者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第一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作为一名青少年,了解法制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一、法律是什么?法律是指国家规定的一切行为规范,是制定、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正,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的种类法律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宪法、民法、刑法等等。
在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这些法律的性质和作用,使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处理。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青少年能够树立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依法行事。
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需要家长、老师、社会各界和青少年自己的共同努力。
四、学会依法维权在社会实践中,青少年往往会遇到不公正的对待和不公正的待遇,这就需要他们学会依法维权。
依法维权不仅能够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他们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法律素质。
五、遵守法律规定法律是国家对社会的规定,是引导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利益的法定制度。
青少年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违法乱纪,不得从事任何非法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够和平、安全地生活,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合理运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依法维权,还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比如,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社交等方面,都需要合理运用法律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依法处理。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积极参与法制教育,做一个合法、守法、信法的好公民。
第二篇: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注意事项青少年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掌握法律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法律基本知识学校和家庭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或受犯罪分子伤害的最好方法。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打架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任何人不得、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以上第一条、第三条),可以怎样解决?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
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5、在别人打我时,我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同学之间发生轻微的摩擦,要尽量冷静处理,决不能采取极端的方法去报复,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可以向学校教师反映情况,由校方进行处理。
如果是社会青年无端殴打你,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安全,及早脱身,然后及时打110报警,不应盲目的抗打硬拼。
6、由于对方的原因引起互殴,而在互殴中将对方打伤,为什么只追究我的责任,不追究对方的责任呢?这类问题,司法机关在办案中经常遇到,许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只是还手反击,将对方打伤,而只追究自己的责任,对方却没事。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只有达到轻伤时,才构成犯罪。
即便对方也将你打伤,但你经过法医鉴定,结果为轻微伤,而你将对方打成轻伤,那么对方不够成犯罪,而你却构成犯罪。
因为故意伤害罪是以结果论,看所受伤害的结果:达到轻伤才构成犯罪,达不到轻伤不构成犯罪。
7、怎样拒绝别人的要求一起去犯罪呢?一是要明辨是非,极力劝阻。
二是劝阻无效,自己坚决拒绝。
三是如被迫,应及时报案。
四是积极向家长、学校、警方报告情况。
8、在校女生如何保护自己?一是平时尽量少和社会不良青年及校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接触。
二是注意端正自己的行为举止。
三是外出时尽量结伴而行。
四是遇到情况要巧妙周旋,会自我保护。
五是拒绝陌生人的好意。
9、自然人犯罪与年龄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中华人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0、在遇到社会青年或者高年级学生向我们要钱如何处理?首先,如果是社会青年向在校学生要钱,应当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反映或者向公安民警报案,以便尽快处理。
既不能自己拿刀来解决,也绝不能逆来顺受,从而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气焰。
其次,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要钱,可以向老师举报这种行为,不能几个同学结伙来抵抗或者报复要钱者,否则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犯罪。
11、在遇到同学欺负自己时该怎么办?在遇到同学欺负或者发生小摩擦时,要冷静并正确地处理矛盾,可以向教师及时反映情况,而不是自己去冒然解决。
12、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3、违反学校纪律,对造成其他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4、未成年人对犯罪如何进行自我防?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可能性,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未成年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②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③增强辨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④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青少年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什么是未成年人?答: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答: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4、未成年人的哪些权益受国家保护?答: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人有哪些?答: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6、学校能否开除未成年学生?答:能,但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7、学校为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应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答: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8、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在对犯错误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进行批评教育时,不得有什么行为?答: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9、未成年人能否进入营业性舞厅?答: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10、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能否吸烟?答: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吸烟。
11、哪些公共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答: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
12、国家对提供给未成年人阅读或观看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在容上有什么禁止性规定?答: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13、企事业单位能否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答: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14、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哪些劳动或作业?答: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15、未成年人有没有个人隐私权?答: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16、父母能否拆阅未成年人的信件?答:除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可以由其父母代为开拆外,其他未成年人的信件,其父母不得开拆。
17、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是否由其父母享有?答:由其自己享有。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18、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处理方针和原则是什么?答: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19、依法对未成年人羁押或关押,是否可以将他们与成年人羁押或关押在一起?答:不能。
应当与成年人分别羁押或关押。
20、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是否可以公开审理?答: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1、未成年人有没有继承权?答:有。
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22、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如何处理?答: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3、《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何时生效的?答:1992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是什么?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3、什么是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实行的综合治理?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犯罪的意识。
5、谁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答: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6、经营场所能否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答: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7、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能否被应许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答:不能。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8、能否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答:不能。
9、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答: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
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10、学校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能否取消其学籍?答: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何时生效的?答:1999年11月1日。
青少年法制教育资料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