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__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绪论(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本课程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有关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能够初步掌握解决工程/煤田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宝贵的资源①理想的供水水源②重要的矿水资源③良好的景观资源>>敏感的环境因子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环境因子。

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环境平衡状态,使环境发生变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干扰地下水,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图14-1):①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衰减、沼泽湿地消失、土地沙化、海(咸)水入侵等;②过量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③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粘土压密释水释放有害离子、化肥农药的不适当使用、废弃物的无序排放──地下水恶化、污染;④地下水位的变动会破坏其与周围岩土构成的统一的力学平衡,而产生某种效应──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岩溶塌陷、地下洞室垮塌或突水、滑坡、岩崩、水库诱发地震、渗透变形。

) >>活跃的地质营力地下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应力、传输热量和化学组分、侵蚀(化学溶蚀、机械磨蚀和冲蚀)等。

>>重要的信息载体由于地下水是应力传递者,同时又是在流动,所以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水化学等的变化或异常可以提供埋藏在地下的许多信息,如找矿、地震预报、地质演变。

(3)试分析我国地下水分区的特点,并探讨分区的自然背景。

略。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试比较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是很不相同的自然界水循环:>>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更替较快;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着,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

2024版《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版《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气候等因素控制,不同地区地下水的分布和富集 程度有很大差异。
地下水循环过程及补给排泄关系
地下水的循环过程
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等通过入渗、径流等方式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再通过 蒸发、泉流、人工开采等方式排泄到大气或地表。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关系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凝结水等,排泄方式主要有泉流、蒸 发和人工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研究人类活动(如开采、灌溉、排水等)对地下水运动的影响,通过数
值模拟预测和评价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03
地下水污染运移模拟
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建立污染物运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预测
污染物的扩散范围、速度和浓度变化,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与
06
技术手段
水文地质勘察任务和内容
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 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条 件及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分 布与埋藏条件等地质状况。
改变地下水流场
工程建设可能改变地下水的补给、 径流和排泄条件,导致地下水位 下降或上升,影响地下水动态平 衡。
破坏含水层结构
工程开挖、填筑等活动可能破坏含 水层的连续性,导致地下水渗流路 径改变,影响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引起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或工程降水等行为可能 导致土层压密,引发地面沉降,对 地面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威胁。
开发利用现状
全球范围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 度不断提高,但存在过度开采、污染 等问题。
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意识提高,未来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将更加注重可持 续性,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实 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滴呈球形,影响毛细水 的上升高度。
9
岩石中水运动规律
2024/1/28
达西定律
描述水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速度与水力梯 度成正比的关系。
渗流基本方程
描述非饱和带与饱和带地下水流运动的偏 微分方程。
地下水流系统
由补给区、径流区和排泄区组成的统一整 体,具有层次性。
地下水资源评价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 ,对地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2024/1/28
1
2024/1/28
CONTENTS
• 水文地质学概述 • 岩石中水存在形式与性质 • 地下水流动系统与补给排泄条
件 • 孔隙裂隙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
渗透性影响 • 不同类型含水层特征及其富水
性评价
2
2024/1/28
01
水文地质学概述
3
水文地质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28
评价方法
包括水量评价、水质评价、开采技术条件评价等。水量评价可采用解析法、数值 法等;水质评价可采用单项组分评价、综合评价等;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可考虑含 水层厚度、渗透性、水位降深等因素。
实例分析
以某地区为例,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地下水资 源进行评价。首先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然后采用适当的评价方 法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最后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建议。
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
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 的正相关关系,但并非线性关
系。
16
裂隙发育规律及其对渗透性影响
裂隙类型
根据成因和形态,裂隙可分为构造裂 隙、风化裂隙和溶蚀裂隙等,不同类 型的裂隙对渗透性影响不同。

(完整版)《水文地质学基础》要点-吉林大学

(完整版)《水文地质学基础》要点-吉林大学

1 13

中所含水汽的质量.absolute humidity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14
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气压

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比值.relative humidity
地 下 水 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喀斯特)岩 1 15
2 35

(沉积岩)而产生的裂隙.如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
构 造 裂 指岩石在构造变动中受力而产生的裂隙.其特点是具有
2 36

方向性,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匀. structural fissure
风 化 裂 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破坏而产生的裂隙,主
2 37

要分布于地表附近.weathering fissure
1 29

值.runoff coefficient
2 30 空隙
是指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占据的空间.是岩石中孔 隙,裂隙和溶隙(溶洞)的总称.void space
2 31 孔隙
是指组成松散岩石的物质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其多少可以用孔隙度表示.pore/pore space
孔隙度
2 32
是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porosity
度,以毫米数表示.precipitation
是指水由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
1 18 蒸发
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 而 变 成 气 态 的 过 程 或 现 象 .通 常 用 蒸 发 皿 观
测.evaporation
水面蒸
1 19
发生于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由水面的蒸发.
flow rate/ flux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电子教案-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供水水源的一般要求:
▪ 长期持续性(永续发展的需要)—多年性 ▪ 均衡稳定性(短期考虑)—时时供水
一个含水系统能够长期持续提供的水量是多少?
13.4.1 补给资源的供水意义
原则上相当于: ▪ 含水系统的多年补给资源 = 补给量
不同类型含水系统的补给条件不同,供水意义也不同
不同条件的含水系统
Company Logo
❖ 从技术层面看,利用地下水运动定律: Q = K I W ▪ 减小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头差 ▪ 降低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体之间的渗透性 ▪ 减小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的接触面积
第十四章结束
Company Logo
▪ 空间分布:广而均匀(地表水局限与水文网) ▪ 时间调节性:地下含水系统是天然水库,动态稳定 ▪ 水质:水质优,洁净,水温恒定,不易受到污染,但污染
后很难治理。
▪ 可利用性:一次性利用投资小,运用费用高
❖ 地下水资源:能从某一地下水盆地中连续地、不至于引
起不良结果地抽取的地下水量(柴崎达雄,1982提出)
内部任何一部分的输入(补给或抽水),都会影响(波及)整 个系统
▪ 系统性看:地下水资源量原则上等于含水系统的补给量 ▪ 资源量按系统计算:以系统为单元统筹规划利用,开发与管

▪ 难点:系统边界不易确定;边界有叠置,边界垮行政区域 ▪ 问题:造成重复计算水量,人为夸大水量,开采过渡,难以管
理(不同行政区)
第七讲 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LOGO
本章内容
13.1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13.2 地下水资源的特性 13.3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13.4 地下水资源的供水意义
Company Logo
13 地下水资源
❖ 资源:是自然界存在,可被人类利用的一切 ▪ 分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地下水为可再生资源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课件

3.2.2 概念的相对性
定义中的模糊概念—“相当水量,微不足道,较大水力梯度”等
严格的“是与非”的逻辑思维,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和模糊 的概念相对性的意义: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划分的相对性——相当水量
满足需要就可以了。如在某处一口井出水量80m3/d,作为1万人的
供水,非含水层;作为饮料厂、装瓶生产则为含水层。又如一个小 泉水流量0.11/s≈8.6m3/d,大厂——非,村用——是。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主要分布在城区附近和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地下水污染主要分布在城区附近和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心脑血管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1012020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心脑血管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1012020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心脑血管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1012020第二章岩土中的空隙和水a分选好的高孔隙度沉积b分选差的低孔隙度沉积c分选好的高孔隙度卵石沉积d分选好的矿物充填沉积e岩体溶解空隙f岩体裂隙21岩土中的空隙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心脑血管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1012020心脑血管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讲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预防的1012020裂隙
全国60%的耕地 全部或部分使用地下水灌 溉
全国95%以上的农 村饮用地下水
95%
Company Logo
8
农村饮用地下水 饮用其它水

20年东大网考《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20年东大网考《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5 8.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可将泉分为 上升泉 及 下降泉 两大类。 9.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 侵蚀(下降) 泉、接触泉 与 溢流泉。 10.上升泉按其成因可分为 侵蚀(上升)泉、断层泉 与 接触带泉 。 11.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是 气候、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 及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规模。 12.将补给、排泄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地下水循环划分为 渗入-径流型 和 渗入-蒸发型 两大类。 三、判断题 1.补给、排泄与径流决定着地下水水量水质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 ( √ ) 2.活塞式下渗始终是"老"水先到含水层。 ( √ ) 3.捷径式下渗始终是"老"水先到含水层。 ( × ) 4.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降水强度没有关系,只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 ( × ) 5.河水补给地下水时,补给量的大小与透水河床的长度与浸水周界的乘积、河床透水性成正比。 ( √ ) 6.当河水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时,河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呈反比。( × ) 7.利用天然潜水位变幅确定入渗系数,一般要求研究区地下水水平径流及垂向越流与蒸发都很微弱、不受开采影响。 ( √ ) 8.相邻含水层之间水头差愈大、弱透水层厚度愈小、垂向透水性愈好,则单位面积越流量便愈大。 ( √ ) 9.昼夜温差越大,产生的凝结水量越大。 ( √ ) 10.判断泉是上升泉还是下降泉,只根据泉口的水是否冒涌来判断即可,不必考虑含水层是潜水含水层还是承压含水层。 ( × ) 11.气候俞干燥,相对湿度越小,潜水蒸发便愈强烈。 ( √ ) 12.砂最大毛细上升高度太小,而亚粘土与粘土的毛细上升速度又太低,均不利于潜水蒸发。粉质亚砂土组成的包气带,最有利于潜水蒸发。 ( √ ) 13.地下水的泄流是地下水沿河流呈带状排泄。 ( √ ) 14.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较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得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得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得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

地下水:地下水就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得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得地下水。

4。

自然界得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得地球各个层圈中得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过程、5。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与地壳岩石空隙中得地下水之间得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得相互转化过程。

7.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得水分交换、8.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得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得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与水汽含量之比。

11。

饱与差:某一温度下,饱与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得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得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与状态时,超过饱与限度得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

径流:降落到地表得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得水流。

1 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得全部河流得总体构成得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得流域:一个水系得全部集水区域、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得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得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得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得流量。

2 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得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得平均水层厚度、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得径流深度与降水量得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得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得时空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2)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2)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1. 地下水- 定义:地下水是指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和土壤孔隙中储存的水。

- 特点:地下水具有隐蔽性、循环性、动态性、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 研究内容:地下水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化学成分、运动规律等。

- 分类: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承压水等类型。

2. 岩土- 定义:岩土是指地球表层及其内部的岩石和土壤。

- 特性:岩土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度、渗透性)、化学性质(如酸碱度、氧化还原性)和力学性质(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

- 研究内容:岩土的结构、组成、分布、成因、水文地质特性等。

3. 水资源- 定义: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

- 特点: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可再生性和有限性。

- 研究内容: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

4. 水文地质环境- 定义:水文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层地下水、岩土、气候、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 研究内容:水文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测和调控。

二、地下水的功能1. 供水-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 地下水供水稳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

2. 农业灌溉- 地下水灌溉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 地下水灌溉系统简单,易于管理。

3. 生态保护- 地下水维持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

- 地下水是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补给来源。

4. 灾害防治- 地下水可以调节地表水循环,减轻洪水和干旱灾害。

- 地下水开采可以降低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的风险。

5. 工业生产- 地下水用于冷却、洗涤、制造等多种工业用途。

- 地下水的水质稳定,适合特定工业需求。

6. 科研价值- 地下水研究为地质学、气候学、生态学等领域提供重要信息。

- 地下水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三、水文地质学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早期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主要限于井、泉等自然出露点。

-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已有简单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

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2.3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次是地表水(河、湖、彻等)。

这些水在进人含水层之前,已经含有某些物质,与岩土接触后再进一步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使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发生进一步变化。

使地下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2.3.1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溶滤作用的结果,使岩土土失去一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则补充了新的组分。

实际上,当矿物岩类与水溶液接触时,同时发生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溶解作用与结晶作用。

溶滤作用的强度,即岩土中的组分转入水中的速率,取决于一系列因素。

首先,取决于组成岩土的矿物盐类的溶解度。

显然,含岩盐沉积物中的NaCl将迅速转入地下水中,而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石英岩,是很难溶于水的。

其次,岩土的空隙特征是影响溶滤作用的另一因素。

缺乏裂隙的致密基岩,水难以与矿物盐类接触,溶滤作用也便无从发生。

第三,水的溶解能力决定着溶滤作用的强度。

水对某种盐类的溶解能力随该盐类浓度增加而减弱。

某一盐类的浓度达到其溶解度时,水对此盐类便失去了溶解能力。

因此,总的来说低矿化水溶解能力强而高矿化水溶解能力弱。

第四,水中CO2、O2等气体成分的含量决定着某些盐类的溶解能力。

水中CO2含量愈高,溶解碳酸盐及硅酸盐的能力愈强。

水中O2的含量愈高,溶解硫化物的能力愈强。

最后,水的流动状况是影响其溶解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流动停滞的地下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溶解盐类增多,CO2、O2等气体耗失,最终将失去溶解能力,溶滤作用便告终止。

地下水流动迅速时,含有大量CO2和O2的低矿化度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不断入渗更新含水层中原有的溶解能力降低了的水,地下水便经常保持强的溶解能力,岩土中的组分不断向水中转移,溶滤作用便持续地进行。

由此可知,地下水的径流与交替强度是决定溶滤作用强度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

溶滤作用是一种与一定的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相联系的历史过程。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基础(2024)

水文地质学基础(2024)
水文地质学基础
2024/1/29
1
2024/1/29
CONTENTS
• 水文地质学概述 • 地下水基本知识 • 岩土体水理性质 •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 水文地质调查与评价方法 •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
2
2024/1/29
01
水文地质学概述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分布、运动 、形成、性质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关 系的科学。
运动
地下水的运动遵循达西定律,受水力梯度控制,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流动。
排泄
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泉排泄、向河流泄流、蒸发排泄和人工排泄等。
2024/1/29
10
2024/1/29
03
岩土体水理性质
11
岩土体渗透性
2024/1/29
渗透系数
表示岩土体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反映流 体通过岩土体的难易程度。
20
水文地质试验与观测技术
抽水试验
通过抽水设备从地下含水层中抽取一定量的水,观测水位、水量、 水质等参数的变化,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注水试验
向地下注水以观测水位、水量等参数的变化,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 律和补给来源。
长期观测
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等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掌握地下水 动态变化规律。
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物探
2024/1/29
借助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地下水 的分布、埋藏条件以及含水层的空间
结构。
水文地质钻探
利用钻探设备在地下不同深度获取岩 心、水样等实物资料,揭示地下水的 赋存状态和运动特征。
水文地质化探
通过采集地下水、地表水等样品进行 化学分析,了解水化学特征及其与地 质环境的关系。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和地位《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

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

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

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

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

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三、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1.课程教材《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 1995年6月2.主要参考书《水文地质学》李正根等编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王家鼎惠泱河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水文地质学概论》区永和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水文地质学》,于开宁等,石家庄经济学院,1998.四、课程内容体系绪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I •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 •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II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 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一、水文地质学的定义水文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地下水的性质、分布、运动、质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地下水文、地质学、水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学科。

二、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1. 地下水: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形成条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动态变化等。

- 地下水类型:如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

- 地下水运动:研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速度、流量等。

2. 含水层与隔水层:研究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储水性能等。

- 含水层特性:包括含水层的岩性、厚度、连续性等。

- 隔水层特性:研究隔水层的分布规律和隔水性能。

3. 地下水循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过程。

- 补给:降水、河流、湖泊等对地下水的补给。

- 径流: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 排泄:地下水以泉、井、河流等形式排出地表。

4. 地下水与环境:研究地下水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地下水与土壤、植被、气候等的关系。

- 地下水与生态:研究地下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地下水与污染:研究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转化。

1.2 地下水的功能一、水资源供给1. 生活用水: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其水质和水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 饮用水标准:研究地下水的质量标准,确保饮用水安全。

- 供水系统:探讨地下水开采、输送和分配的技术和设施。

2. 工业用水:地下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冷却、洗涤、工艺用水等。

- 用水要求:不同工业对水质的不同要求。

- 废水处理:研究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处理技术。

3. 农业灌溉:地下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灌溉需求:研究作物对地下水的需求量。

- 土壤盐碱化:探讨地下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二、生态环境调节1. 维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平衡: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 水量平衡:探讨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间的平衡。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就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与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与水汽含量之比。

11.饱与差:某一温度下,饱与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与状态时,超过饱与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湖塘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b.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c. 污染物堆放——对地下水的影响

Company Logo
14.2.3 地下水污染主要途径
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
a. 湖塘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b.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c. 污染物堆放——对不同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思考:有害垃圾堆放何处? A、B、C
工业—— 污水与废渣
农业—— 肥料与农药
全球几乎找不出不受污染的净地
南极企鹅体内已检出滴滴涕 两极冰雪的铅浓度在逐年增加 我国50个城市调查, 45个城市的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 酚、氰、有机磷等的污染,包头市受氰化物污染的面 积达162km2
Company Logo
14.2.2 污染在地下水迁移方式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由对流与弥散构成
对流:污染物与水流速度同步运移 弥散:分子扩散(浓度差产生)、机械弥散(速度差 产生—空隙大小、单孔速度不同)
污染物在水中 ----“污染晕”呈橄榄球状迁移
V1
V2

Com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强调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ompany Logo
14.2 地下水污染
广义
contamination 有危害
pollution 有危害 超过标准
狭义
地下水污染
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发生 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称为—
减小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头差
降低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体之间的渗透性 减小污染物(水体)与地下水的接触面积
第十四章结束
Company Logo
14.1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
14.2 地下水污染简介
14.2.1 主要污染源
14.2.2 水中迁移方式 14.2.3 主要污染途径 14.2.4 污染防治

Company Logo
14.1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 主要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干扰(产生的不利影响)
地下水污染达到一定程度,便不合乎供水水源的要求 (对于不同用途的地下水,污染标准是不同的)
地下水污染意味着可以利用的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在 减少
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防治与预测
Company Logo
14.2.1 地下水污染源 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 生活—— 污水与垃圾
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 过量补充地下水
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主要问题
地下水位下降:开采条件恶化、水源枯竭
地面沉降(或塌陷)
生态环境退化:盐碱化、沼泽化和沙漠化(荒漠化) 地下水污染 海水入侵 其他
Company Logo
我国水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严峻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y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十四章 地下水与环境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
中国地质大学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组 佛鸣一鼎提供,更多地大资料 qq:605734043 内部资料及历年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组 LOGO
本章内容
14.2.3 地下水污染主要途径
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
a. 湖塘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b.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c. 污染物堆放——对地下水的影响
垃圾 污染湖水

Company Logo
14.2.3 地下水污染主要途径
污染物进入含水系统的主要途径
C
B
A

Company Logo
14.2.4 地下水污染防治(与预测)
首先要控制污染源,力求污染物质经处理后再行排放 其次,根据岩性、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污染条件,将可 能发生污染的工矿企业安置在不易污染地下水的部位 从技术层面看,利用地下水运动定律: Q = K I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