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堂名录

合集下载

上海十大教堂介绍

上海十大教堂介绍

上海十大教堂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上海那十大教堂。

先来说说徐家汇天主教堂,那可是相当气派啊!它就像一个庄严的大佬,稳稳地站在那里。

走进去,哇,那高高的穹顶,感觉自己都变得渺小了呢。

还有佘山天主教堂,在山上呢!爬上去看它还真有点费劲,但一看到它,就觉得这累也值了。

它就像一个安静的守护者,守着那片山。

圣三一堂也很有意思,那建筑风格独特得很,让人过目难忘。

每次路过,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国际礼拜堂呢,给人一种很包容的感觉,就好像在说:“嘿,大家都来吧!”
沐恩堂也不错呀,名字听起来就很温馨。

走进去就感觉被温暖包围了。

还有董家渡天主堂,它有着自己的故事呢,静静地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鸿德堂也挺特别的,特别在哪呢?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啦,哈哈。

诸圣堂也有它的魅力,那独特的氛围让人印象深刻。

景灵堂呢,也是上海教堂里的一道风景。

这些教堂啊,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故事。

它们就像上海这座城市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

每次走进这些教堂,都好像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让我们能暂时忘掉外面的喧嚣。

哎呀呀,上海的这十大教堂,真的是太有意思啦!
好啦,今天就先说到这啦,等你们自己去慢慢体验这些教堂的美妙吧!相信你们也会被它们吸引,被它们感动的。

下次再和你们聊别的好玩的哦!拜拜啦!。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复习:基督教教堂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复习:基督教教堂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复习:基督教教堂基督教国内教堂1.天主教堂中国天主教堂建筑沿袭了欧洲天主教堂的风格,建筑风格大多为哥特式。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市徐家汇,始建于1906年,1910年竣工。

是一幢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双尖顶建筑,钟楼高约60米,堂内可容纳3000余人。

现为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

上海佘山圣母教堂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初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1924年将原堂拆除重建,1935年竣工,新建教堂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风格。

教堂内有紫铜圣母像一座,高4.8米,重1200千克。

是中国天主教徒在东南沿海的主要朝圣地之一。

北京西什库天主教堂又名“北京北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什库大街,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西什库天主教堂是一座典型的西欧哥特式建筑,系仿造巴黎圣母院的式样而设计的,是北京地区的天主教堂。

教堂的顶端有许多高耸挺秀的尖塔,青石墙基,墙身全用城砖砌成。

因为该教堂采用中国材料,由中国匠人施工,所以其木雕、石刻等均富有中国气韵。

广州圣心大教堂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全为石块砌成,故又称“石室”。

教堂系法国哥特式建筑,建筑雄伟,雕工精细,可与巴黎圣母院媲美。

教堂由法国人设计,中国工匠建造。

2.新教教堂基督教新教的神学理论注重内心直接与上帝沟通,而不倚求于外在的形象媒介,故建筑不像天主教堂和东正教堂那样注重造型工艺。

上海沐恩堂沐恩堂又名“慕尔堂”,位于上海人民广场东侧西藏路上,建于1929年。

现存建筑面积尚有4000余平方米,为一座红砖凹凸墙面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原建筑除圣殿大堂与其他为传教服务的附属设施外,还辟有阅览室、女校、琴室及幼儿园等。

福建莆田大教堂建于1915年,内设3000余座位,是当时亚洲的教堂。

教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宏伟坚固而著称。

南京圣保罗教堂位于南京市太平路,始建于1922年。

教堂的建筑用材料十分考究,所有的窗座、门扇、钟楼顶屋、城堡式的垛堞和封盖以及堂内柱脚、拱座等全部采用高资山的白石。

盘点老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盘点老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盘点老上海的地标性建筑1、弄堂。

上海的弄堂因为晾衣架上遮天蔽日的衣服,好像总也不见阳光,加上上海本身潮湿的环境,让弄堂里更显阴冷。

七十二家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斤斤计较。

北京的四合院到了上海就转变成了弄堂里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上海洋场风情的现代生活使庭院式的大家庭传统生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适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文化。

上海恐怕是中国最开始现代的三口之家生活的城市。

中共一大的会址就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

2、百乐门。

百乐门是上海三四十年代最洋气、最风光的地方,莺莺燕燕得好不快活。

“夜上海,夜上海------”曼妙的歌声勾人心魄。

阮玲玉、周璇、蝴蝶、赵丹------那些三四十年代红遍上海滩的大明星都是这里的座上宾。

这里也同样流传着许许多多为百姓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和血雨腥风。

3、上海大光明影院。

上海大光明影院是当年最时髦的地标之一。

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影院剪彩开业。

4、王开照相馆。

王开照相馆将百年间的风云变幻都定格在了一张张照片中,南京路378号就是王开照相馆,这是上海最著名的老字号之一。

5、城隍庙。

去上海旅游,城隍庙去必去的地方之一。

如今它道教宫观的建筑风格,六百多年的历史文化都已被人淡忘,现在人们去城隍庙是为了吃地道的上海小吃。

那里有著名的南翔小笼包,每天慕名而来的旅客都排起长龙。

6、十里洋场。

十里洋场不是一条具体的街道而是就旧上海市区的统称。

旧时上海租界区域因为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

《同光梨园记略》:“沪北十里洋场,中外巨商,荟萃于此。

”“十里洋场”这四个字饱含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历史变迁之后,这四个字留下就只剩“洋”这个字了。

7、李鸿章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最闪亮的一笔。

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

江南制造总局大部分建筑被保留,世博会期间将成为企业馆所在地。

上海优秀近代建筑类一览表

上海优秀近代建筑类一览表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徐汇区淮海中路1517号
汾阳路79号住宅
工艺美术研究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徐汇区汾阳路79号
汇中饭店
和平饭店南楼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9号
徐家汇天主堂
清宣统二年(1910年)
徐汇区蒲西路158号
东方汇理银行
光大银行
清宣统三年(1911年)
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9号
上海优秀近代建筑类一览表
名称
现名
时期
地点
公布日期
董家渡天主堂
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成
南市区董家渡路175号
1993年7月14日
圣三-基督堂
黄浦区政府礼堂
清同治八年(1869年)
黄浦区九江路江西中路口
1989年9月25日
杨树浦水厂
清光绪七年(1881年)
杨浦区杨树浦路许昌路口
盛宣怀住宅
日本驻沪领事馆
1930年
卢湾区陕西南路387弄
慕尔堂(沐恩堂)
1930年
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
1993年7月14日
虹桥路2310号住宅
上海置地集团
40年代初
长宁区虹桥路2310号
西侨青年会
体育俱乐部市体委
1932年
黄浦区南京西路150号
沙逊别墅
龙柏饭店1号楼
1932年
长宁区虹桥路2409号
1989年9月25日
汾阳路45号住宅
静安区延安西路64号
尚贤坊
1924年
卢湾区淮海中路350弄
国际礼拜堂
1924年
徐汇区衡山路58号
多伦路250号住宅

上海的教堂大全

上海的教堂大全

上海的教堂大全受了电影的影响才会想去教堂结婚吧,不过也无可厚非,宏大的建筑空间,以及成排的唱诗班所营造出来的不仅只有庄严的气氛,谁都会觉得自己是被上帝祝福的。

下面我们就来罗列一下上海的一些教堂。

1、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母为天主之母之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

徐家汇天主教堂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可容纳3000多名教徒进行活动。

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

交通概况:位于徐家汇商圈边上,地铁一号线徐家汇站下。

2、松江佘山天主教堂佘山天主教堂建于佘山山顶,系法国传教士所建。

由于佘山天主教堂的宏伟壮观,1942年罗马教皇将其敕封为“圣殿”。

信徒到佘山朝圣,沿苦路拾级而上,领略耶稣代人受难的经历,获得宗教感情上的升华。

每年5月的朝圣日,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上山朝圣。

3、上海怀恩堂位于陕西北路375号。

基督教堂。

创建于1920年。

原址在溧阳路四川北路,后屡次迁移,1942年迁今址。

现有一座二层红砖楼房,礼堂有1700个座位,楼东南侧有钟楼。

1947年,与中华浸会合作创办怀思业余神学院。

1955年该院并入中国灵修神学院。

4、上海天主大教堂西佘山顶上,浓荫托起一幢气势非凡的赭红色建筑,这便是名闻中外的天主教大教堂,它与法国的罗德圣母大殿一起享有殊荣,并称为世界二大圣堂。

5、上海沐恩堂位于西藏中路九江路口,面对人民公园,是一座建有高大钟楼的基督教堂。

“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

曾举办夜校及补习学校等社会文化事业。

现教堂宗教活动正常,每逢复活节、圣诞节都举行宗教仪式。

华东神学院设在堂内。

6、上海圣母大堂东正教在上海最盛时为1931年日军侵略我国东北后,那时外籍东正教徒从全国集中的上海,曾有七个教堂---新乐路教堂,皋兰路分堂,衡山路俄国学校传道所,惠民路教堂,绍兴路修道院,茂名路圣母堂,衡山路提唤堂等。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宗教文化的瑰宝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宗教文化的瑰宝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宗教文化的瑰宝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作为上海市著名的宗教建筑,被誉为宗教文化的瑰宝。

该堂始建于1904年,是上海早期天主教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承载着近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和变迁。

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定西路,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和拜占庭式的特点,是一座宏伟壮观的教堂。

教堂的尖顶屋顶和尖拱门构造充满了欧洲中世纪教堂的氛围,给人一种庄重而庄严的感觉。

整座教堂面积达1600平方米,内部可容纳近千人同时举行仪式。

天主教堂是徐家汇地区信仰天主教的教徒们聚集地,也是他们寻求心灵慰藉的地方。

教堂内部装饰简洁而庄重,高高的圆顶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尽显宗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

壁画中的主题涵盖了宗教故事和圣经中的经典场景,让人们在宁静的氛围中感受到宗教的神秘与奇妙。

除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徐家汇天主教堂也是上海传统文化的见证者。

每年的圣诞节和复活节,教堂会举办庄重而盛大的弥撒仪式,吸引了许多礼仪与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参与。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与融合,既有传统的教堂仪式,又有中国元素的融入,展现了上海多元文化的特点。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进行,上海徐家汇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拥挤的车流和喧嚣的人声填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在这喧嚣和繁忙的都市中,徐家汇天主教堂却静静地屹立着,成为一个人们寻求宁静和祥和的精神家园。

作为上海市的重要历史遗迹,徐家汇天主教堂对于保护宗教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身处何地,保护和传承宗教文化都是一项重要的使命。

徐家汇天主教堂作为城市的精神符号,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也将继续连接着未来。

在徐家汇天主教堂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除了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的关注外,更需要教堂当局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徐家汇天主教堂这一宗教文化瑰宝得以永久保存下去,成为后代子孙们了解和学习上海历史和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源。

总之,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作为宗教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上海教堂景点

上海教堂景点

上海教堂景点
上海有许多教堂景点,以下是其中一些:
徐家汇天主堂:位于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是上海著名的天主教教堂,也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教堂建于1905年,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是上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筑之一。

圣三一堂:位于黄浦区九江路219号,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也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教堂建于1847年,是上海早期礼拜堂建筑的典型,也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圣母大堂:位于东正教圣母大堂位于徐汇区新乐路55号(襄阳北路口),是上海东正教的主教堂,也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之一。

这座教堂建于1931年,建筑风格独特,是上海东正教信徒的重要活动场所。

沐恩堂:原名“慕尔堂”,前身之一为“三一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20世纪20年代末,筹款重建新堂,并请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

后改名“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

诸圣堂:位于复兴中路425号,砖木结构,1925年竣工。

罗马风风格。

红瓦坡顶,清水红砖外墙。

西山墙饰有大玫瑰窗,檐口券齿装饰。

方型钟塔与主楼分离,顶部四面均设三联拱券窗。

钱堂圣诺瑟堂:位于张江镇钱堂村。

该堂于1911年由沈良神父始建。

1956年停止宗教活动。

2001年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教区,遂进行大修,2002年竣工。

2008年3月15日开堂。

但是由于这一地块整体拆迁,它的周边陆续变成工地和荒地,教会也在一年多前撤离弃用。

这些教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了解上海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中国最具特色十大教堂排行榜

中国最具特色十大教堂排行榜

中国最具特色十大教堂排行榜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内,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始建于1907年3月,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

后被重新修建为一座全木结构教堂。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东堂:位于王府井大街74号,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

旧时,北京天主教共有东、西、南、北四堂,东堂一名来源于此。

东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堂体占地面积约2387平方米,这是一座罗马建筑风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筑风格共融的典范。

这座教堂始建于1655年,是继“南堂”之后的北京第二座天主教堂。

济南洪家楼教堂:教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区东部,东邻山东大学老校,始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顾立爵神甫在济南东郊的洪家楼购地兴建教堂。

1905年至1908年扩建,建筑面积约为1625平方米,教堂为双塔哥特式建筑。

济南洪楼教堂全称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是济南市也是华北和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三大天主教堂之一。

天主教西开总堂:位于天津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始称圣味增爵堂和法国教堂。

建于1913年~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主持修建。

占地面积2940平米,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墙体用红黄两色缸砖砌筑,三个穹窿顶塔楼圆顶呈“品”字型。

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古罗曼式建筑,同时也是天津市最大的罗马式天主教,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

沈阳南关天主教堂亦称沈阳南关教堂: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40号。

教堂原建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是法国传教土方若望所建。

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现存建筑为1912年重建。

建筑面积为1100余平方米,砖混结构,青砖素面,正面顶部突出有两个方锥形尖顶,东西并列,上部装饰有“十”字架,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堂建筑。

该教堂建于1906年,为法国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修建,是上海市内第一座独立石制教堂。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建造始于1903年,由法国天主教巴黎外方传教会修建。

这座教堂以石制建筑为主体,整体风格融合了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元素,同时融入了法国巴洛克艺术的影响。

教堂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拥有一个宽敞的祈祷大厅和一座高耸的钟楼。

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天主教堂有所不同,它采用了独特的巴黎式尖顶,使教堂在周围的建筑中独树一帜。

教堂外墙采用灰色石材,墙面镶嵌着精美的雕刻和彩绘玻璃,展现了哥特式建筑的奇特和细腻之美。

教堂内部设有镶木地板和高大的拱形天花板,营造出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徐家汇天主教堂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在上海的历史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堂所在的斜土路一带是徐家汇市区的重要交通要道,而徐家汇本身也是上海市的商业中心之一。

教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宗教信仰的场所,同时也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

在上海的长期租界历史中,教堂承载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与外界接触的窗口。

从20世纪初到现在,徐家汇天主教堂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

上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曾被用作仓库和工厂,建筑遭到了严重的损坏。

而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对徐家汇地区的改造,教堂得到了修复,并重新对外开放。

教堂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宗教信仰、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所。

如今,徐家汇天主教堂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吸引了许多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圣。

教堂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精心的景观整治,形成了一处宜人的游览胜地。

每年的圣诞节和复活节期间,教堂举办各类宗教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成为上海市内一处独具魅力的旅游景点。

徐家汇天主教堂:西方建筑与宗教文化的见证

徐家汇天主教堂:西方建筑与宗教文化的见证

徐家汇天主教堂:西方建筑与宗教文化的见证徐家汇天主教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枫林路33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

它不仅是中国当地天主教教徒的信仰之地,也是一座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文化遗产。

徐家汇天主教堂建于1915年,由当时的天主教法国传教士主持修建,以弘扬天主教信仰和西方文化。

这座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外观而闻名,是上海一座重要的西方建筑遗迹。

从外部来看,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巴洛克式建筑为主,它的外墙由红砖砌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教堂的中央部分是一座高大的钟楼,楼顶有一个铁十字架,象征着基督教的十字架。

钟楼两侧是两个尖顶的塔楼,塔楼上有钟铃和巨大的十字架,增添了教堂的庄严气息。

整个教堂建筑精美细腻,展现了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华丽和复杂。

走进徐家汇天主教堂,可以看到它的内部同样令人赞叹。

教堂的内部布置简约大气,以典雅的白色为主基调,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内部的拱形天花板和大理石地面都展示了教堂建筑的精致工艺和精美细节。

众多彩绘玻璃窗上描绘了圣经故事和宗教图像,让人仿佛置身于宗教的世界之中。

徐家汇天主教堂不仅是建筑的见证,也是宗教文化的见证。

这座教堂承载着上海天主教徒的信仰历程,见证了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承。

当地居民和信徒每天会在这里进行礼拜和祷告,与上帝沟通和寻求慰藉。

教堂还会定期举办宗教仪式、音乐会和展览等活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除了宗教活动,徐家汇天主教堂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文化和艺术的场所。

教堂内的壁画、彩绘玻璃窗以及艺术品展览都能让人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

此外,教堂还有一个附属的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有关基督教历史和艺术的展品,对于研究宗教和文化的人来说是一座宝库。

徐家汇天主教堂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的见证者。

它的存在不仅提醒着人们宗教的力量和意义,也为人们展示了西方建筑和文化的魅力。

这座教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上海教堂一览表

上海教堂一览表

黄埔区:闵行区: 金山区:沐恩堂西藏中路316号莘庄教堂莘庄镇莘浜路河南,气象局东首。

临恩堂石化地区临桂路2510号清心堂大昌街30号T:64981646 张堰耶稣堂张堰镇安东路1号闵行福音堂马桥镇友好村华宁路245号东朱泾耶稣堂朱泾镇西林街238号(罪魁在此侍奉)虹口区:北桥耶稣堂北桥镇北吴路1500号景灵堂昆山路135号吴泾福音堂吴泾龙吴路5330号南汇区:鸿德堂多伦路59号鲁汇耶稣堂鲁汇镇老街(浦江镇鲁汇光继15队)惠南洁心堂惠南镇荡湾桥南侧(惠东村1500号)召楼福音堂杜行镇竹园路亭子村新场耶稣堂新场镇向阳路37号闸北区:陈行耶稣堂浦江镇陈恒路周浦洗心堂周浦镇周南公路八一车站西首闸北堂宝通路340号灵泉堂临汾路1555号宝山区:吴淞堂宝杨路74号奉贤区:静安区:杨行堂杨行镇杨泰路510弄5号南桥耶稣堂南桥镇曙光村新汽车站东面5组怀恩堂陕西北路375号月浦堂月浦镇月罗路165号(临时)西渡永生堂西渡镇沪杭公路895号新恩堂乌鲁木齐北路25号罗店耶稣堂罗店镇西界泾村63号(罗溪村)奉城耶稣堂奉城镇南街村451号大场堂大场镇少年村路1号杨浦区:泗塘施恩堂泗塘一村7号崇明县:沪东礼拜堂国和路350号丰恩堂长兴乡丰产村丰福路177号崇主堂城桥镇小港村内周家弄安图聚会点延吉东路143号城东堂城桥镇侯南村嘉定区:堡镇堂堡镇镇营房村9组卢湾区:善牧堂嘉定镇清河路432号诸圣堂复兴中路425号南翔真理堂南翔镇翔乐路58号徐汇区:惠中堂徐家汇路38号江桥生命堂江桥镇江桥二村南首国际礼拜堂衡山路53号漕河泾聚会点龙漕路200弄23号长宁区:青浦区: (华光钢家具厂内)沪西礼拜堂长宁路1465号青浦堂青浦镇青松路蒲汇塘桥南新泾堂北翟路74号朱家角颂恩堂朱家角镇西井街178号浦东新区:商榻圣恩堂商榻镇许七村114号浦东福音堂浦电路449号普陀区:金桥鸿恩堂红枫路455号普安堂镇坪路152号松江区: (明月路口)桃浦堂桃浦镇绿杨路259号松江永恩堂松江镇永丰路建材市场西侧主恩堂东陆路552号小昆山耶稣堂小昆山镇鹤溪街129号灵恩堂高桥石家街69弄4号泗泾福音堂泗泾镇开江东路48号天恩堂川沙三灶浜路134号邓镇耶稣堂机场镇邓镇二村6组(北街90号)救恩堂耀华路439号三一堂三林镇西南浦星路290号张江聚会点张江龙东大道2500号内。

连载:天主教著名朝圣地大全共42处之一,上海篇(总第1-3处)

连载:天主教著名朝圣地大全共42处之一,上海篇(总第1-3处)

连载:天主教著名朝圣地大全共42处之一,上海篇(总第1-3处)朝圣是一项具有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或探寻。

通常,它是去一个人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点的旅程。

连载:天主教著名朝圣地大全共42处之一,上海篇(总第1-3处)1 上海佘山朝圣地2 上海唐墓桥露德圣母堂3 上海傅家玫瑰圣母堂1 上海佘山朝圣地佘山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进教之佑圣母大殿是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顶的大型天主教堂,是中国天主教著名的圣母朝圣地。

佘山大教堂由耶稣会的马历耀辅理修士负责建筑设计,1871年5月24日(圣母进教之佑瞻礼日)举行奠基典礼,郎怀仁代牧主教举行了有6000名教徒参加的露天大礼弥撒。

当年5月1日和24日,郎怀仁又前往佘山,主持朝圣仪式。

当时约有一万到一万五千人前来朝圣。

从此佘山圣母成为江南代牧区的特别主保,当年五月被称为佘山历史上第一个圣母月。

这座罗马过渡风格的教堂,有“四无”之称,即无钉无木无钢无梁,堪称不对称的建筑典范。

五彩花玻璃大小不一,神像各异。

建筑造型南长北短,东宽西狭,内圆外尖,内石外砖。

大殿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其拱形、甬道为罗马式,廊柱为希腊式,尖顶为哥特式,橄榄形钟楼为以色列式,东端小圆顶为西班牙式,清水壁和斗角地砖为中国民族式,硫璃瓦则为中国宫廷式。

殿内冬暖夏凉,采光极好。

廊柱和斗拱之间的壁槽具有良好的吸潮功能和清洁功能。

1942年9月12日,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册封佘山教堂为乙级宗座圣殿(minor Basilica),这是远东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圣殿。

佘山中山圣母堂佘山中山圣母堂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西佘山山腰。

佘山中山圣母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1844年,法籍耶稣会会长南格禄来到佘山勘测地形。

看到这里九峰起伏,佘山环境幽静别致,就设想要在这里为年老体弱的传教士建造一座祈祷所。

随着参与弥撒的教友人数不断增加教堂的建筑和宗教设施也逐渐扩大。

到1873年佘山山顶的希腊式大教堂落成后每年五月的朝圣人数激增。

魔都必看的15座百年教堂,每一栋都是建筑瑰宝!

魔都必看的15座百年教堂,每一栋都是建筑瑰宝!

魔都必看的15座百年教堂,每⼀栋都是建筑瑰宝!如果要⽤建筑来描述上海,除了弄堂明屯、洋房⽼宅、摩天⼤楼,⼀定还少不了那⼀座座充满异域风情的教堂。

上海第⼀座教会领军⼈物的墓地教堂、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上海唯⼀国风宫殿式教堂.....魔都15⼤经典教堂,颜值爆表、风格各异,⼀砖⼀⽡都美呆了!WOW SELECT ,交易担保,放⼼买, WOW SELECT精品酒店推荐⼩程序圣三⼀堂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圣三⼀堂曾是⼀座专为英国侨民中的圣公会教徒服务的教堂,是早期上海最⼤、也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教堂整体为新哥特式风,建筑平⾯为拉丁⼗字式。

因为整个教堂室内外均为清⽔红砖墙⾯,因此圣三⼀堂⼜被称为“红礼拜堂”。

教堂建筑⾯积约2240㎡,当年光修建就耗费⽩银7万辆,相当于现在的2100万元!内外两侧皆为尖券排柱长廊,后部的⾄圣所是古安⽴⽢式半穹顶结构。

左侧⾼耸的钟楼曾是上海的制⾼点!只可惜,钟楼的尖顶后来遭到毁坏,如今虽然得以修复,但⾼度受到了限制。

听说教堂建成以后,每隔⼀两年便会新换⼏扇彩⾊玻璃,每⼀次更换都有独特的纪念意义!地址:黄浦区九江路219号荷兰风情教堂⼀秒穿越到阿姆斯特丹很多⼈对外⾼桥的印象还停留在“保税区”,殊不知,这⾥还藏着⼀座以风车王国荷兰为主题的荷兰风情⼩镇!⼩镇空间⾮常开阔,开车过来远远就能看见那个超⼤的荷兰标志性风车,沿河两侧是⾊彩缤纷造型别致的欧式建筑,仿佛来到荷兰⾸都阿姆斯特丹!教堂为典型的欧式风,⾼耸的塔尖、拱形门窗,屋顶还有凸起的三⾓窗,与不远处的河流、绿树融为⼀体,随⼿⼀拍就是⼀张美照!整个荷兰风情⼩镇游客很少,很适合平时闲逛打卡,如果运⽓好碰到教堂开放就更好了!地址:浦东新区⾼桥新镇莱阳路4288号徐家汇天主教堂曾经的远东第⼀⼤教堂3000余⼈。

建筑主体外部结构采⽤红砖、花岗⽯镶边,堂⾝正中⾃带盘型浮雕,墙上有巨⼤的圆形玫瑰花窗,⼗分繁复华丽。

⼤堂顶部两侧南北对峙的哥特式钟楼为双尖顶砖⽯结构,尖顶⼗字架⾼达56.6⽶。

上海的教堂(附图

上海的教堂(附图

上海的教堂(附图上海的教堂(附图-6幅)西方宗教我不很熟悉,名称很多,如最常见的有天主教,基督教,耶稣教,犹太教,东正教(北欧及俄罗斯信奉者较多)及圣母教等。

“天主教”是最早的叫法,亦称“公教”“罗马公教”,后来被称作“旧教”,圣经也称作“旧约圣经”(成书于耶酥诞生前,即公元前)。

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先在中东犹太人中传播,逐渐传到罗马及欧洲。

约在公元千年以后,分裂出一个“东正教”,约在公元一千五百年后,又分裂出一个“基督新教”(中国的“耶酥教”,或就叫“基督教”),圣经也称作“新约圣经”(成书于耶酥诞生后,公元初世纪)。

从此基督教下面有了三大派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中国另类,往往基督教仅指“新教”)。

但它们的信仰还是一致的,都是“耶酥基督”。

教义也没变,主张人类平等,博爱,众人如“兄弟姐妹”等等。

当然,天主教的历史最久,信徒最多,全球约有十多忆信徒。

我曾看到过一份材料,上海最早的一座天主教堂叫“敬一堂”,是一座中国庙宇式建筑,距今已360余年(明崇祯13年,即1640年),由一名意大利传教士在明代“世春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旧址上建起来的,遗址尚在,即今老城厢(南市)梧桐路137号(豫园旁,安仁街进,现为派出所)。

我曾按图索骥,走访了此处,拍下了几幅相片,以供网友观赏。

敬一堂——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距今已360余年,前为明之“世春堂”,区文物保护单位各教堂的建筑都很有特色,所见较多的为“哥特”式建筑,还有俗称“洋葱头”的东正教建筑,上海现有一座唯一的中国建筑特色的教堂“鸿德堂”。

教堂建筑对“朝向”不很讲究,几乎“东南西北”均有。

东正教圣母大堂上海主要的著名教堂,及有特色的优秀建筑约二十座左右,这里几乎全部罗列。

主要集中在徐汇区,卢湾区,静安区,黄浦区,南市区,虹口区等中心城区,我于近期实地走访考查,共拍摄了百余张相片,已选用80余张,贴上我的“163旅游相册”(),再抽时间贴上“163博客”(/ch66627)。

上海教堂一览表

上海教堂一览表

上海教堂一览表黄埔区:闵行区: 金山区:沐恩堂西藏中路316号莘庄教堂莘庄镇莘浜路河南,气象局东首。

临恩堂石化地区临桂路2510号清心堂大昌街30号T:64981646 张堰耶稣堂张堰镇安东路1号闵行福音堂马桥镇友好村华宁路245号东朱泾耶稣堂朱泾镇西林街238号(罪魁在此侍奉)虹口区:北桥耶稣堂北桥镇北吴路1500号景灵堂昆山路135号吴泾福音堂吴泾龙吴路5330号南汇区:鸿德堂多伦路59号鲁汇耶稣堂鲁汇镇老街(浦江镇鲁汇光继15队)惠南洁心堂惠南镇荡湾桥南侧(惠东村1500号)召楼福音堂杜行镇竹园路亭子村新场耶稣堂新场镇向阳路37号闸北区:陈行耶稣堂浦江镇陈恒路周浦洗心堂周浦镇周南公路八一车站西首闸北堂宝通路340号灵泉堂临汾路1555号宝山区:吴淞堂宝杨路74号奉贤区:静安区:杨行堂杨行镇杨泰路510弄5号南桥耶稣堂南桥镇曙光村新汽车站东面5组怀恩堂陕西北路375号月浦堂月浦镇月罗路165号(临时)西渡永生堂西渡镇沪杭公路895号新恩堂乌鲁木齐北路25号罗店耶稣堂罗店镇西界泾村63号(罗溪村)奉城耶稣堂奉城镇南街村451号大场堂大场镇少年村路1号杨浦区:泗塘施恩堂泗塘一村7号崇明县:沪东礼拜堂国和路350号丰恩堂长兴乡丰产村丰福路177号崇主堂城桥镇小港村内周家弄安图聚会点延吉东路143号城东堂城桥镇侯南村嘉定区: 堡镇堂堡镇镇营房村9组卢湾区:善牧堂嘉定镇清河路432号诸圣堂复兴中路425号南翔真理堂南翔镇翔乐路58号徐汇区:惠中堂徐家汇路38号江桥生命堂江桥镇江桥二村南首国际礼拜堂衡山路53号漕河泾聚会点龙漕路200弄23号长宁区:青浦区: (华光钢家具厂内)沪西礼拜堂长宁路1465号青浦堂青浦镇青松路蒲汇塘桥南新泾堂北翟路74号朱家角颂恩堂朱家角镇西井街178号浦东新区: 商榻圣恩堂商榻镇许七村114号浦东福音堂浦电路449号普陀区:金桥鸿恩堂红枫路455号普安堂镇坪路152号松江区: (明月路口)桃浦堂桃浦镇绿杨路259号松江永恩堂松江镇永丰路建材市场西侧主恩堂东陆路552号小昆山耶稣堂小昆山镇鹤溪街129号灵恩堂高桥石家街69弄4号泗泾福音堂泗泾镇开江东路48号天恩堂川沙三灶浜路134号邓镇耶稣堂机场镇邓镇二村6组(北街90号)救恩堂耀华路439号三一堂三林镇西南浦星路290号张江聚会点张江龙东大道2500号内。

流光逝影:老上海的教堂(壹)

流光逝影:老上海的教堂(壹)

流光逝影:老上海的教堂(壹)怀恩堂怀恩堂,西摩路(陕西北路)375号,注意右侧近爱文义路的建筑。

怀恩堂北侧小礼拜堂,设有上海怀恩广播电台。

老北门第一浸会堂老北门第一浸会堂,民国路(人民路)706号,郑家木桥路(福建南路)口,已拆。

图一为最早教堂。

和平之后圣母堂和平之后圣母堂,倍开尔路694号(今惠民路692号)圣女小德肋撒堂圣女小德肋撒堂,大通路35号,老门牌号(今大田路370号)圣三一堂圣三一堂(俗称红礼拜堂),九江路江西路白头礼拜堂白头礼拜堂,四马路539号(原大鸿运酒楼对面),今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处。

圣母升天堂圣母升天堂(息焉公墓内),原罗别根路(哈密路),今可乐路1号。

礼拜堂和钟楼留存。

傅家玫瑰圣母堂傅家玫瑰圣母堂,浦东大道1115号徐家汇旧天主堂徐家汇旧堂,后在其右侧建成圣依纳爵堂(徐家汇天主堂),旧堂改为徐汇公学小堂,又称无原罪始胎堂,堂址原在蒲西路,已拆。

富吉堂富吉堂,又称岭南堂,北四川路1802弄1号。

圣约翰大学座堂圣约翰大学座堂,圣约翰大学内,已拆。

浙江路回教堂浙江路清真寺,又称浙江路回教堂,外国寺,浙江中路70号(近广东路)。

东正圣母大堂东正圣母大堂,亨利路(新乐路)55号德国路德会教堂德国路德会教堂,海格路(华山路)310号,已拆。

今希尔顿酒店位置。

虹口救主堂虹口救主堂,狄思威路、天同路(今溧阳路、天水路),附设有昌世中学(上图可见校牌),八一三事变救主堂被毁。

阿哈龙堂阿哈龙堂,博物院路(虎丘路)20号,已拆。

图三为拆除前的场景圣方济各沙·勿略堂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85号佘山圣母大堂佘山圣母大堂全景和内景佘山圣母亭佘山圣心亭佘山若瑟亭圣母亭,圣心亭,若瑟亭合称三圣亭佘山圣母大堂顶部园穹上立一铜铸圣母托小耶稣像,远望呈十字架形。

老上海教堂,下集再会 ....。

黄浦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教堂

黄浦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教堂

黄浦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教堂1.圣三一堂位于九江路江西中路西南角,现归宗教机构,曾为黄浦区政府大礼堂。

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同治五年(1866年)拆去老堂,新堂奠基,至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新堂因以红砖为墙,俗称红礼拜堂。

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大堂高17米,2层,由当时国际著名建筑师司考特爵士仿照西欧13世纪哥特式的礼拜堂设计。

结构采用砖木结构,并将建筑结构重量及伸引力集中在石柱及拱壁上。

营造者为番汉公司。

该堂是上海最老的基督教礼拜堂,也是闻名远东的基督大教堂,平面呈长方形,长约47米,宽约18米,大堂中央尽端设祭坛,背后是半圆龛,窗顶发圈用哥特式的尖拱,堂内采用剪刀形木屋架,并运用高敞的尖拱顶,用石柱、石板屋面,教堂花窗镶嵌带有彩色圣母像的玻璃,教堂内的设备如讲经台、读经台、洗礼池的刻工精致,檐部用密排小圈处理。

光绪十九年(1893年),于堂北侧增建一座哥特式锥顶建筑的钟塔,钟塔四角有4个小尖顶,中间1个大尖顶,造型挺拔秀丽,显示着教堂建筑式样的特征,塔内装有八音大钟,能按圣诗的音韵打钟。

据称钟楼基础用4.75米长的木桩625根,桩上铺一层很厚的花岗石,钟楼于1966年被拆除。

该堂为英国圣公会在沪设的第一个教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堂内又装设电鼓风大型管风琴,在沪西方人举行瞻礼和婚礼者较多。

民国30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该堂一度作为外侨临时集中营,致使年久失修。

1955年大修,始恢复原状。

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后,仍以圣公会仪式举行礼拜,至1966年止。

现堂东首草地改建为街心花园。

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慕尔堂又名沐恩堂,在西藏中路316号,南靠汉口路,正面对人民公园。

民国18年(1929年)重建,占地1347.2平方米,建筑面积3138平方米。

建筑为三层混合结构,由邬达克建筑师设计。

沐恩堂的前身为基督教监理公会慕尔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沪东堂面积400余平方米;一次仅可容纳400余人聚会。因信徒逐年增多,已不能满足本区现今五千多信徒聚会的需要。在杨浦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五角场的国和路政立路口,拨地3亩,易地重建。新堂于1996年IO月25日奠基开工,1997年12月22日举行献堂感恩礼拜暨落成典礼。
沪东新堂一次可容纳1800信徒聚会,总建筑面积237O平方米。主堂高24米,钟珠八层,高42米,气势挺拔庄严。
普安堂
中山北路1907号
021-62146562
日7:00 9:30
普安堂在旧堂拆除后,历经5年新堂终于建成使用,于7月21日举行了献堂典礼,普安堂新堂是上海市第一座设施现代化的教堂,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外观寓意挪亚方舟,内部装修富有现代气息,配置有中央空调和闭路电视转播设备,2楼为大堂,1楼和3楼通过直播投影收看现场,每个座位后面配有公用圣经和赞美诗。
沪东新堂建成,为目前上海解放以来新建的最大教堂,建堂资金全由信徒捐献,是坚持按自治、自养、自传原则,独立自主、自办教北路375号
021-62539394 62585598
日9:00 19:00 六9:00
灵泉堂 临汾路1555号
静安区:
怀恩堂 陕西北路375号
新恩堂 乌鲁木齐北路25号
杨浦区:
沪东堂 国和路350号
卢湾区:
诸圣堂 复兴中路425号
国际礼拜堂
衡山路53号
021-64376576
礼拜时间:7:30 10:30 19:00
国际礼拜堂占地7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3平方米,堂高16米,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平面为L形,砖木结构。大堂可容700人。教堂与左面一幢三层楼房相连。大堂屋面两坡陡峭,铺盖石板瓦。外墙红砖砌就,券形双联花玻璃窗,带有歌德式风格。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大堂旁为假三层建筑,底层为办公室、二层幼儿室、三层有小礼拜堂,供少儿或少数做礼拜之用。各处走道均为磨石子地坪。此堂设备齐全,有暖气,全部造价为3.3万美元
闸北堂百余年的历程伴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
沪西礼拜堂
长宁路1465号
电话:021-62597389 62736323
礼拜时间:周日7:30 9:30 19:00
1921年(民国10年)倪桂珍(宋庆龄之母)等在北新泾成立沪西布道所。民国16年,迁往周家桥三角场,取名沪西神召会耶稣堂。民国29年,在白利南路(今长宁路1465号)建堂,1982年12月改名沪西礼拜堂。
日7:30 9:30 14:00 19:00 六9:00 四9:30
监理会于1929年在中西女塾原址上动工兴建新堂,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占地面积1347平方米,建筑面积3138.5平方米,于1931年落成。教堂为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B8形。主体是大堂,面朝西,大门临西藏中路。四角各有三层楼房,西南角有塔楼—座。大党两边及前部有回廊,回廊上有楼,供唱诗班用。大堂内顶部及四周门窗皆呈尖拱形,堂柱为长方形,栏杆都是錾假石。大堂有嵌铅条的彩绘玻璃窗,内容为《圣经》中的人物故事,以黄色调为主,天阴时看去似有淡淡的阳光透过,增加了堂内的神秘气氛。门厅较大,上层是个小堂,门厅地坪铺马赛克。外观为美国学院复兴哥特式,墙面为红砖砌就,墙角有隅石。
普安堂旧堂建于1948年,是上海设施最差的教堂,1999年中山北路贫民村改造中被拆除,后改为临时聚会点,由于种种原因,新堂一直未能开工,先后5次更换聚会地点,2003年7月21日,新堂正式开工,历经1年建设正式竣工。
圣三一堂
黄浦区九江路江西中路(未开放)
1869年
1924年林走后,由江牧师主持。宋庆龄之父宋耀如曾在此处任牧师。1966年“文革”教会停止活动,教堂内部遭破坏。1979年宗教界恢复活动,先是沪北会堂作为虹口区基督教联合礼拜堂,因地方太挤,于1980年改在此进行;1981年更名为景灵堂。
鸿德堂
虹口区多伦路59号
1928年
沪东堂
宁国路486弄51号
021-65433326
日7:00 9:30 19:00 六7:00
基督教沪东堂建于 1912年。 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文革中被迫停止聚会。1982年圣诞节重新开放,恢复礼拜。
新中国诞生后,闸北堂基督教信徒参加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教会自立。1958年,闸北区基督教不同宗派的教会实施联合,境内16处教堂合并于闸北堂,实现中国教会的合一。十年动乱,教会活动被迫停止,闸北堂被工厂占用。1981年下半年教会收回闸北堂,经过整修于1982年7月复堂。1987年10月又新修建了小礼堂及办公楼。1996年,为满足彭浦地区基督教信徒的宗教需求,又在临汾路1555号建造了闸北堂分堂"灵泉堂"。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闸北堂信徒与其他职工一起参加起义,青年信徒陈安芳在抢救伤员中,不幸牺牲,留下仅出生六个月的女儿。
1932年闸北堂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1936年重建,1937年8月13日,闸北堂再次毁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中,直至1947年重新建造。
1923年起,一些爱好唱诗礼拜的美国侨民募捐购得贝当路美童公学(今衡山路53号)土地11亩建造教堂,1925年落成。因教徒来自不同教派,故名为国际礼拜堂。
诸圣堂
复兴中路425号
021-63850906
日7:00 9:30
惠中堂 徐家汇路38号
长宁区:
沪西堂 长宁路1465号
新泾堂 北翟路74号
普陀区:
普安堂 中山北路1907号
桃浦堂 桃浦镇绿杨路6村176号
位于复兴中路425号。民国14年(1925年)建成。诸圣堂建筑采用17世纪圣公会高派教堂格式,红砖,三角形屋顶,门柱为混凝土雕刻艺术,门廊上设有圆形玫瑰窗,西北角附方形塔楼,有63个台级。教堂占地1326平方米,大堂可容500人,小堂加附屋共可容1000人。
1985年起该堂每月第四个星期日下午专门有盲人礼拜,全市盲人基督徒由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坐落于乌鲁木齐北路25号的新恩堂,是怀恩堂的分堂,占地2.71亩,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955平方米。该堂建于公元1939年(民国28年),系内地会英国传教士所建,该堂每个礼拜天下午特设粤语礼拜,欢迎广东籍信徒前往。
沐恩堂
西藏中路316号
021-63225069
位于多伦路59号。始建于1928年。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主楼坐南朝北,3层楼房,第四层为明钟楼,整幢建筑极具中国庙宇风格。在基督教堂的建筑中实属罕见。
教堂属基督教长老会。其建筑经费主要由中国教友捐献,还有部分经费是美国传教士费启鸿支持的,为纪念费启鸿,故以“鸿德堂”三字为教堂之名。
“红墙隐隐云中见,琉璃作栋金为殿,生伯断人肠,鲸钟历寅上乱撞。风吹花片片,绣院盈芳甸,礼拜是今朝,纷然各见招。”
这首调寄菩萨蛮一词,是清末著名画家吴友如为自己所画的《红礼拜堂》而作的。词中所称诵的这座教堂本名圣三一堂.是上海早期最大最华丽的基督教教堂。
上海开埠后,英国人纷纷来到上海,其中约有百余基督教信徒。每周做礼拜,都要到英国领事馆里去,他们感到很不方便。1847年有个英国商人贝尔,以公司的名义在江西路汉口路买了一块地皮,并资助6000元建造教堂,但建筑质量较差,同时第—任牧师路德溺水死,继任郝博逊从屋顶上翻下来,第三年又遭暴风袭击,虽花了5000元大修,大家仍认为此教堂不安全、又不吉利,于是1862年拆去重建,由哥特式教堂建筑专家斯科特设计,原设计十分讲究,但因为经费木足,又请在上海开业的设计师凯德纳进行修改。
闸北堂
宝通路340号
电话:021-56629409
礼拜时间:周日7:30 9:30 19:00
上海基督教闸北堂前身为为"虹口长老会",始建于1888年,距今已有115年。该堂原为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及长老陈芷谷主持。1894年,俞国桢牧师起任牧职,主持圣工达卅年之久。俞牧师力主中国教会独立自主,摆脱外国教会的控制。1904年,发动信徒捐款在海宁路建造堂舍,定名为"沪北海宁路自立长老会堂"。1914年,出售海宁路房屋,在闸北区宝通路商务印书馆附近另建新堂,改名"闸北自立长老会堂"。1927年起闸北堂更名为"中华基督教会闸北堂"。
中心市区
黄埔区:
沐恩堂 西藏中路316号
清心堂 大昌街30号
虹口区:
景灵堂 昆山路135号
鸿德堂 多伦路59号
闸北区:
闸北堂 宝通路340号
位于陕西北路北京路口。创建于1910年,1955年怀恩堂业余神学院归并于中国灵修神学院。系区基督教联合礼拜场所。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由美国南浸会派宣教士乐灵生创建于清宣统二年。该堂经装修焕然一新,大堂由1幢中3层楼房、2层的楼房组成,东南角有一高耸的钟楼,另设小教堂,大堂的礼拜实况用闭路电话传播到各小礼堂。礼拜时可容纳2000人以上,是上海各基督教会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
清心堂
大昌街30号
电话:021-63770874
礼拜时间:周日7:30 9:30 19:00
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地旧称上海长老会第一会堂,创建地址在陆家浜娄牧师家。1919年由信徒捐资在大昌街购地建造新堂,历四年建成。该堂的大堂建筑十分别致,外形如折扇,大堂中间为正门,两旁有露天扶梯,可自东、北两侧拾级而上至正门厅上的平台而进入两侧厢楼。大堂楼下自正门至圣台的前后距离较短,而两翼呈直角向左右伸展较长,楼上楼下无一根柱子,宽敞明亮,整堂上下可容千人。大堂如此格局,据说是为当年清心男中、女中学生参加礼拜时各坐一厢,中间为成年信徒所坐,使男、女中学生分开,相望亦难之故。
红礼拜堂是由基督教安定甘会(在上海又称规矩会)建造并专供英国人做礼拜用的。其外形入英国哥特式,1866年5月24日奠基,由番汉公司承造。是日英国驻沪领事文极斯特、规矩会长派克、董事司库和两个设计师等都参加了奠基仪式,英国义勇队海员组成的乐队以及水兵等也来助兴,场面十分热闹。1875年红礼拜堂升格为安立甘会北华教区主教座堂,1893年在教堂的大堂左侧,又增建尖塔式钟楼,使整座教堂气势更加雄伟,曾闻名于整个远东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