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化与协议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应用与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应用与优化
DOCS SMART CREATE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应用与优 化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WSN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数据中心
• 传感器节点:包含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无线通信模块 • 汇聚节点:包含数据处理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和有线通信接口 • 数据中心:包含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和用户界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自组织网络
• 传感器节点:负责数据采集和处理和传输 • 汇聚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分析和处理传感器网络收集的数据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05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可扩展性与自适应性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和自适应性问题是指网 络在节点数量增加和环境影响下的性能变化
• 可扩展性:随着传感器节点数量的增 加,网络应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 自适应性:网络应能根据环境参数的 变化自动调整参数和策略,提高网络的 适应性和稳定性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包括MAC协议、路由协议和数据传输协议等 • MAC协议:负责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如CSMA/CA、TDMA和FDMA等 • 路由协议:负责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选择,如Dijkstra、LEACH和PEGASIS等 • 数据传输协议:负责传感器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如HTTP、CoAP和MQTT等
• 数据融合技术包括基于时间、空间和概率的数据融合方法等 • 基于时间的数据融合:通过对同一传感器节点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基于空间的数据融合:通过对不同传感器节点在相同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 基于概率的数据融合:通过对不同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进行概率加权融合,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IEEE 802.15 系列标准_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_[共2页]

IEEE 802.15 系列标准_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_[共2页]

第2章无线个域网与IEEE 802.15.4协议簇17 准。

WPAN标准结构包括两部分:物理层和MAC层由IEEE 802.15标准系列定义;网络层、传输层及应用层等上层协议由各自联盟(如ZigBee、Bluetooth、ISA 100、WIA-PA等)开发。

IEEE 802.15.4标准规范的LR-WPAN网络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无线通信网络,它使低电能和低吞吐量的应用环境中使用无线连接成为可能。

IEEE 802.15.4与WLAN相比,LR-WPAN网络只需很少甚至不需要基础设施。

802.15.4标准吸引了工业与学术界的大量关注,Zigbee直接采用802.15.4标准作为其物理层、MAC层标准。

大量的工业物联网标准如ISA100、WIA-PA、Wireless Huart都以802.15.4标准为基础进行扩展增强。

随着应用及研究的不断发展,IEEE 802.15.4工作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5.4a、802.15.4c、802.15.4d、802.15.4e、802.15.4f、802.15.4g等一系列扩展标准,不断适应工业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的需要。

2.1.2 IEEE 802.15系列标准无线个域网标准结构包括两部分,其中物理层和MAC层由IEEE 802.15标准系列定义,网络层、安全层及应用层等上层协议由各自联盟开发。

为此,IEEE 802.15的系列标准基本上是WPAN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物理层和MAC层的标准。

(1)IEEE 802.15.1IEEE 802.15.1标准是由IEEE与蓝牙特别兴趣小组(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合作共同完成的。

源于蓝牙v1.1版的IEEE 802.15.1标准已于2002年4月15日由IEEE-SA的标准部门批准成为一个正式标淮,它可以同蓝牙v1.1完全兼容。

IEEE 802.15.1是用于无线个人网络的无线媒体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研究与实现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研究与实现
各项服务通过服务 原语 来实现 。
激 活和 休眠射频收发器 、信道能量检测 、空闲信道评估 、数据链 路质量指示 的功
维普资讯
0 ≯鬟i
黪 蠹露
Syst em
能。MAC子层提供两 种服务 :MAC层 数 据服 务和 MA C层管理服 务,主要负 责协 调器产生并发送信标帧 ,普通设备 根据协 调器的信标帧与协 调器同步 、 支
间的数据通信 与协议栈 管理 ,层 与层之 间有两 个服务接入 点 ,一个提供 数据传输服 务 ,另一 个实现 管理 。 种不 同的任 务在不 同的层 次上执行 ,通 过层 的服务完 成所要执行 的任 务。每一层 根据它 的下 层服务要求为上层提供 相应的服务 ;另一种是根据上层 的服务要求对
维普资讯
Sin P ̄ c s g 8 o e s毫 S ¥ 搴 嚣 {
与 系 统

基金项目 :[ 山东省中青年优秀 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 目 :无线网络 实时监控系统 (3 S19 1 ] 0B ) 4 [山 东省中青年优秀科学 家科研奖励基金项 目 :基于无线传感器 网络的环境集成监测 系统 2 ]
摘要 : 首先对 Zg e i e技术规范进 行了概述 ,然后深刻 剖析了基于 Zg e B i e的 无线传 感器网络的体 系结 B
构 ,以微芯公 司开发的 Zg e 协议栈为例 对网络的 具体 实现细 节进行 了研 究 ,最后设计 了一种 基于 iB e Zg e i e协议的嵌入式智 能家居 系统 , B 实验表明此 系统能够实现 远程 用户以浏览 We b页面的方式对 家庭 内部子节点进行监测和 控制 ,并具有较 好的稳定性 、强大 的可 扩展性以及较 高的实用性 。 关键词 :Zg e i e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 ;网状 网络 ;智能家居 ; B 低功 耗 中图分类号 : P 9 T 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10— 8X20 ) - 00 O 6 83 ( 71 03一 6 0 0 0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件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件

能耗问题
总结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 关键因素之一。
详细描述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由电池供 电,而电池寿命有限,因此如何降低能耗, 延长节点寿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在 某些应用场景中,频繁更换电池或充电会给
维护带来困难和成本增加。
标准化问题
总结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化问题涉及到不同厂商和应用 的互操作性问题。
开发工具包括硬件开发工具和软件 开发工具,硬件开发工具用于开发 传感器节点硬件电路板,软件开发 工具用于编写、调试和测试应用程 序代码。
0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MAC协议
信道分配
MAC协议负责无线信道的分配,确保节点 间的通信不会发生冲突。
能量效率
MAC协议应考虑能量效率,避免过多的空 闲监听和数据重传。
动态环境适应性
路由协议应能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和 节点的动态加入/离开。
能量感知协议
能量管理
能量感知协议旨在有效地管理节点的能量,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节能技术
采用诸如功率控制、休眠机制等节能技术来降低能耗。
负载均衡
通过均衡节点的负载来降低能耗,避免某些节点过早耗尽能量。
能量预测
利用历史数据预测节点的剩余能量,优化路由和任务分配。
06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挑战与展望
安全性问题
总结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多种安全威胁,如数据 窃取、恶意攻击、篡改等。
详细描述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常部署在无 人值守的环境中,因此容易受到攻击者的窃 听、干扰和恶意篡改。攻击者可能通过截获 节点间的通信数据,获取敏感信息,或者对 网络进行破坏,导致网络瘫痪或数据传输错 误。

无线传感器网络_ISA100标准v3

无线传感器网络_ISA100标准v3

WSN中确定性调度算法
• 在基于时隙的WSN中,确定性调度算法对于系统的性能具有至关 重要的影响。 • ISA100并未对确定性调度算法进行标准化,而是指出由各家厂商 采用自己的技术进行实现,这是一个技术瓶颈。——标准陷阱。 标准陷阱。 标准陷阱 • 确定性调度算法起源于MAC层,当延伸至全网时,便会扩展到多 跳情形,到达网络层。 • 在实际系统中,还应根据具体应用的特征来对确定性调度算法进 行优化,从而延伸到传输层和网络层。 • 确定性调度算法可进行跨层设计与优化。 • 对于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确定性调度算法的研究,是当前需要 进一步解决的前沿问题。近年来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等期刊上刊 出较多的文章,值得深入研究。
物理层
• 物理层基于IEEE 802.15.4 • 仅使用2.4GHz频段,最多16个信道 • 速率 250Kb/s
DLL层协议结构
• 分为3个子层 • MAC子层用来兼容 802.15.4协议 • MAC扩展层完成传 统的DLL层功能 • DLL上层完成Mesh 子网内的路由功能
DLL层路由
• 支持两种路由方法
• Graph路由 • 源路由
跳信道
• 支持三种方式
• 时隙跳信道 • 慢跳信道 • 混合跳信道
超帧调度
由3个时隙构成的超帧
多超帧
跳信道与超帧相结合
单个路由器 频率—时间图
多个路由器 可以同时收发数据
DLL接入方式
• 非竞争接入方式
• 通过安排超帧时隙,采用频率复用、时间复用等方 式,可以实现在某时刻某频率上只有一个节点接入 信道,各节点按照预定顺序非竞争的使用信道。

无线传感网的相关标准

无线传感网的相关标准

无线传感网的相关标准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自组织、自适应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传感器节点可以感知环境信息,并将所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从而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无线传感网的发展对于环境监测、军事侦察、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无线传感网的相关标准需要对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和技术规范进行明确规定。

这包括传感器节点的功耗管理、通信协议、数据传输速率、传感器节点的尺寸和重量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传感器节点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的工作状态。

其次,对于无线传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的标准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无线传感网的覆盖范围、网络传输效率以及能耗等方面的性能表现,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以指导无线传感网的设计和部署。

同时,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可以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传感器节点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通信,实现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此外,无线传感网的安全标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由于无线传感网通常用于监测敏感信息和环境数据,因此需要对数据的加密传输、节点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进行标准化,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在无线传感网的应用标准方面,需要对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应用标准。

例如,针对环境监测领域,需要规定传感器节点的布设密度、数据采集频率、数据处理算法等方面的标准,以满足不同环境监测需求。

总的来说,无线传感网的相关标准对于推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安全机制和应用需求的标准化,可以推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无线传感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无线传感器网络心得体会

无线传感器网络心得体会

无线传感器网络心得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无线传感网需要标准化我觉得大多数嵌入式工程师可能误解了标准化这个名词,把标准化理解为可怕的"死板"于“僵化”,实际上标准化意味着“开放”和“互操作性”,如果亲看到这句话也就意味着在互联网中那些标准化的协议发挥了作用,例如HTTP,TCP,IP,802、3或者802、11。

有了这些标准化的协议,无数的程序员才可以开发多种多样的应用,也包括博客。

应用需要一个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有标准化组件组成。

如果从项目开始的第一秒就抛弃标准化,那么标准化也抛弃了亲。

其实标准化给工程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并且提供很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2、无线传感网可以IP化先不说无线传感网络,先说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也经历了各自为政的时代,这个时代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专利技术,但是却形成了若干技术孤岛,但最痛苦的还是用户。

到了本世纪出,在商业领域非常成功的以太网技术成为了现场总线新的发展方向,这给工业现场控制带来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方式。

之后,就有诸如Profinet,Ethernet/IP,modbus-tcp/ip,EtherCAT和powerlink这样的工业以太网的出现。

IP化不但意影响着现场总线技术,也势必会影响无线传感网技术,因为无论哪种技术都不想以完全孤岛的形式存在,zigbee IP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孤岛走向IP化的例子。

3、无线传感网可以借鉴现场总线技术该部分是应用层的方面的讨论。

若以上两点都可以实现即标准化和IP 化,无线传感网还是会陷入如何实现应用的问题,如何的获取传感器的结果,如果控制执行器。

很多的嵌入式工程师都热衷于自己定义一套控制协议,并为此不停的打补丁且修改。

但是为什么不借鉴一下现场总线中那些成熟的技术呢,例如modbus或者CANOPEN,是不是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个最简单的工业控制协议初看第一眼总是觉得那么变扭,就如同嵌入式工程师第一次看到TCP状态机一样,复杂的不敢相信,但是深入研究之后会发现完善且可靠,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大都完善可靠,且易于扩展。

传感器 标准化协议

传感器 标准化协议

传感器标准化协议
传感器标准化协议是指用于不同传感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统一规范和协议。

标准化的传感器协议可以确保不同厂商的传感器之间能够互相兼容和交互,使得不同传感器可以被集成到同一系统中使用。

常见的传感器标准化协议包括:
1. Modbus:Modbus是一种用于串行通信和网络通信的开放式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适用于传感器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2.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领域的串行总线标准,用于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3. 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OPC是一种用于数据交换的标准接口技术,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用于不同传感器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4.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是一种轻量级的物联网通信协议,适用于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5. Zigbee:Zigbee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适用于传感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

这些传感器标准化协议的使用可以简化传感器的集成和应用,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第1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第1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输层
洪泛攻击(flooding)
失 步 攻 击 ( desynchronization ) 认证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12.3.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路由是把信息从信息源穿过网络传递到目的地的行为。 路由技术:决定最优路径和传输数据包。 路由器是网络间的连接设备,它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路 径选择。 路由包含两个基本的动作:确定最佳路径和通过网络 传输信息。 路由协议负责将数据分组从源节点通过网络转发到目 的节点,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寻找源节点和 目的节点间的优化路径,将数据分组沿着优化路径正 确转发。
使用短帧策略和非优先级策 略 丢弃和贪婪破坏( neglect and 使用冗余路径、探测机制 greed) 汇聚节点攻击(homing) 使用加密和逐跳认证机制 方向误导攻击(misdirection) 黑洞攻击(black holes) 出口过滤;认证、监视机制 认证、监视、冗余机制 客户端谜题
12.2.2节点定位技术
2)三角测量法 已知A,B,C三个节点的坐 标 ,节点D相对于节点A,B,C 的角度分别为:∠ADB, ∠ADC,∠BDC,假设节点D的 坐标为 (x,y)。 对于节点A,C和角∠ADC, 如果弧段AC在△ABC内,那么 能够惟一确定一个圆,设圆为 O1(XO1,yO2) ,半径为r1,那么 α=∠AO1C=2π-2∠ADC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的特点: (1)大规模网络(2)自组织网络 (3)多跳路由 (4)动态性网络 (5)可靠的网络(6)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7)应用相关的网络
12.1.1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
(1)电 源能量有 限
(3)计算 和存储能 力有限
(2)通 信能力有 限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尤其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概念与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相互连接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种新型无线网络,其节点可以自主感知周围环境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汇聚给远程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分散:节点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不易取得直接连接的方式。

2. 节点能力受限:节点体积小,存储和计算能力有限,传输距离和带宽也受到限制。

3. 自组织:网络是一种自组织的网络,每个节点都具备传输和接收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局部信号协调、大规模协作完成全局任务。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1. 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多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状拓扑、环状拓扑、树状拓扑、网状拓扑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拓扑结构。

2. 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的关键技术,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分层协议、多路径协议等等。

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能够提高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3. 能量管理技术由于节点能力受限,能耗管理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各种能量优化技术来延长节点寿命,包括节能路由协议、能量管理算法、能源回收技术等。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1.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的热点之一,在家中安装各种传感器,能够自动化地调节照明、温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带给人们智慧而高效的生活体验。

2. 工业制造工业制造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监测生产设备的状态、物流系统的实时信息等,实现可追溯性和自动化管理。

3. 城市智能化管理在城市建设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收集海量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如道路交通、环境污染、垃圾管理等,为城市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持。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资料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由大量分散的、具有自主感知、通信和计算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这些传感器节点通常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相互连接,协同工作来获取、处理和传输感知信息。

WSN 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提供相关资料。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的工作原理、通信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

1. 传感器节点的工作原理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它通常由感知模块、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能量模块组成。

感知模块用于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或事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处理模块负责对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信模块用于传输感知数据和接收网络中其他节点的数据;能量模块提供供电功能,常见的供电方式包括电池、太阳能等。

传感器节点通过感知和处理模块的协同工作,将感知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给其他节点或基站。

2. 通信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保证节点之间进行有效通信的基础。

常见的通信协议包括路由协议、传输协议和网络协议等。

路由协议用于确定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常见的路由协议有LEACH、AODV等;传输协议负责传输数据包,常见的传输协议有TCP、UDP等;网络协议定义了节点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常见的网络协议有IPv6、6LoWPAN等。

这些协议的设计旨在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能耗效率。

3. 网络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决定了节点之间通信的方式和效率。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树形、网状等。

星型拓扑结构中,所有的传感器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树形拓扑结构中,节点之间形成父子关系,数据从根节点通过树状结构向下传输;网状拓扑结构中,节点之间可以直接相互通信,数据传输路径更加灵活。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资料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资料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 传感器网络的自主管理和优化。
物联网融合
将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其他 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进 行融合,拓展应用领域。
边缘计算
利用边缘计算技术,提高数据处理速 度和响应能力,降低网络延迟。
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推动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标准 化和互操作性,促进产业发展和生态 建设。
智能农业
总结词
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的实 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详细描述
在智能农业领域,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监测中,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和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这些传感器能够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风速等 参数,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将数据传输到农业管理系统中进行分析处理,帮助农
低速无线个人局域网的无线模块标准,适用于工业无线传感器网 络。
ZigBee
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通信协议,具有低功耗、低成本、 自组网等特点。
Wi-Fi
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虽然不是专为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但 在某些场景下也可用于工业物联网。
数据传输协议
01
TDMA
时分复用协议,将时间划分为多 个时隙,每个节点分配一个时隙 进行数据传输。
趋势
未来,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和人 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 络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具有更 广泛的应用前景。
0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协议
设计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以确保传 感器节点之间的可靠通信。
信号处理
对无线信号进行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处理, 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标准
• MAC子层规范
• MAC子层的信道访问方式 • MAC子层的帧格式 • MAC子层的功能实现
PPT文档演模板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标准
IEEE 802.15.4标准
频段 (MHz)
868–868.6 902–928
扩频参数
片速率 调制方式 (kchip/s)
300
BPSK
600
BPSK
数据参数
比特速率 符号速率 (kb/s) (ksymbol/s)
地址是有协调器分配的,64位地址是全球唯一的扩展地址; • 采用可选的时槽保障(Guaranteed Time Slots,GTS)机制; • 采用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的信道访问机制; • 支持ACK机制以保证可靠传输; • 低功耗机制; • 信道能量检测(Energy Detection,ED); • 链路质量指示(Link quality indication,LQI); • 工作在ISM频段上,其中在2450 MHz 波段上有16个信道,在
•信标帧格式
• 超帧字段:持续时间;活跃部分持续时间;竞争访问时断持续时间 • GTS分配释放信息:将无竞争时断划分为若干个GTS,并把每个GTS
具体分配给某个设备 • 转发数据目标地址:列出了与协调者保存的数据相对应的设备地址 • 信标帧负载数据:为上层协议提供数据传输接口
PPT文档演模板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标准
• 任何两个设备之间都 可以通讯
• 网络协调器负责管理 链路状态信息、认证 设备身份等功能
• 允许多跳路由的方式 传输数据

《物联网导论》第4章-无线传感网络

《物联网导论》第4章-无线传感网络
传感器网络网关是感知数据向网络外 部传递的有效设备,通过网络适配和转 换连接至传输层,再通过传输层连接至 传感器网络服务层。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重庆邮电大学
传感节点、路由节点和传感器网络 网关构成的感知层存在多种拓扑结构, 如星型、树型、网状拓扑等,如图中 (a)、(b)、(c)。也可以根据网络规模 大小定义层次性的拓扑结构,如图中(d) 所示的分层结构。
第五章 无线传感网络
重庆邮电大学
学习要求:
ZigBee 技术
1
2
6LoWPAN 技术
1
2
蓝牙及蓝牙 4.x 技术1来自234
体域网技术
1
2
面向视频通信的无线传感网技术 1 2
掌握 ZigBee 网络的构成 掌握 ZigBee 协议体系
掌握 6LoWPAN 网络拓扑 掌握 6LoWPAN 标准协议栈架构
4.3 中高速无线网络规范概述
重庆邮电大学
4.3.1 IEEE 802.11X系列无线局域网标准
目前,无线局域网已经形成了IEEE802.11系列标准,包 括IEEE 802.11、IEEE 802.11a/b/c/d/e/f/g/h/i/n/ah等标准。 199 0年IEEE802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802.11WLAN标准工作组。
硬件层
……
设备管理
安全管理 跨 层 管 网络管理 理
标识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重庆邮电大学
应用层: 位于整个技术架构的顶层,由应用子集和协同信息处理这两个模块组成。
服务子层: 包含具有共性的服务与管理中间件,典型的如数据管理单元、数据存储
单元、定位服务单元、安全服务单元等共性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化与协议无线网络作为一门面向应用的研究领域,在近几年获得了飞速发展。

在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学术界从网络协议、数据融合、测试测量、操作系统、服务质量、节点定位、时间同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工业界也在环境监测、军事目标跟踪、智能家居、自动抄表、灯光控制、建筑物健康监测、电力线监控等领域进行应用探索。

随着应用的推广,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不同厂商的设备需要实现互联互通,且要避免与现行系统的相互干扰,因此要求不同的芯片厂商、方案提供商、产品提供商及关联设备提供商达成一定的默契,齐心协力实现目标。

这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工作的背景。

实际上,由于标准化工作关系到多方的经济利益甚至社会利益,往往受到相关行业的普遍重视,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达成共识,需要参与各方拥有足够的理解和耐心。

到目前为止,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受到了许多国家及国际标准组织的普遍关注,已经完成了一系列草案甚至标准规范的制定。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IEEE 802.15.4/zigbee规范,它甚至已经被一部分研究及产业界人士视为标准。

IEEE 802.15.4定义了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及链路层规范,zigbee则定义了网络互联、传输和应用规范。

尽管IEEE802.15.4和zigbee协议已经推出多年,但随着应用的推广和产业的发展,其基本协议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需求,加上该协议仅定义了联网通信的内容,没有对传感器部件提出标准的协议接口,所以难以承载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梦想与使命;另外,该标准在落地不同国家时,也必然要受到该国家地区现行标准的约束。

为此,人们开始以IEEE 802.15.4/zigbee协议为基础,推出更多版本以适应不同应用、不同国家和地区。

尽管存在不完善之处,IEEE 802.15.4/zigbee仍然是目前产业界发展无线传感网技术当仁不让的最佳组合。

本文将重点介绍IEEE 802.15.4/zigbee协议规范,并适当顾及传感网技术关注的其他相关标准。

当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首先,无线传感网络毕竟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及应用都还显得相当年轻,产业的需求还不明朗;其次,IEEE 802.15/zigbee并非针对无线传感网量身定制,在无线传感网环境下使用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另外,专门针对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还刚刚开始,国内的标准化工作组也还刚刚成立。

为此,我们要为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

1. PHY/MAC 层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底层标准一般沿用了无线个域网(IEEE 802.15)的相关标准部分。

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的出现比传感器网络要早,通常定义为提供个人及消费类电子设备之间进行互联的无线短距离专用网络。

无线个域网专注于便携式移动设备(如:个人电脑、外围设备、PDA、手机、数码产品等消费类电子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技术问题,其典型覆盖范围一般在10米以内。

IEEE 802.15工作组就是为完成这一使命而专门设置的,且已经完成一系列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就包括了被广泛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底层标准IEEE 802.15.4。

(1) IEEE 802.15.4b规范IEEE 802.15.4标准主要针对低速无线个域网(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LR-WPAN)制定。

该标准把低能量消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重点目标(这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一致),旨在为个人或者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低速互联提供统一接口。

由于IEEE 802.15.4定义的LR-WPAN网络的特性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簇内通信有众多相似之处,很多研究机构把它作为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物理及链路层通信标准。

IEEE 802.15.4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符合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

物理层包括射频收发器和底层控制模块,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为高层提供了访问物理信道的服务接口。

图1给出了IEEE 802.15.4层与层之间的关系以及IEEE 802.15.4/zigbee的协议架构。

IEEE 802.15.4在物理(PHY)层设计中面向低成本和更高层次的集成需求,采用的工作频率分为868MHz、915MHz和2.4GHz三种,各频段可使用的信道分别有1个、10个、16个,各自提供20kb/s、40kb/s和250kb /s的传输速率,其传输范围介于10米~100米之间。

由于规范使用的三个频段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组(ITUT,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定义的用于科研和医疗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开放频段,被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广泛使用。

为减少系统间干扰,协议规定在各个频段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编码技术。

与其他数字编码方式相较,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可使物理层的模拟电路设计变得简单,且具有更高的容错性能,适合低端系统的实现。

IEEE 802.15.4在介质访问控制层方面,定义了两种访问模式。

其一为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式(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

这种方式参考无线局域网(WLAN)中IEEE802.11标准定义的DCF 模式,易于实现与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AN)的信道级共存。

所谓的CSMA/CA是在传输之前,先侦听介质中是否有同信道(co-channel)载波,若不存在,意味着信道空闲,将直接进入数据传输状态;若存在载波,则在随机退避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测信道。

这种介质访问控制层方案简化了实现自组织(Ad Hoc)网络应用的过程,但在大流量传输应用时给提高带宽利用率带来了麻烦;同时,因为没有功耗管理设计,所以要实现基于睡眠机制的低功耗网络应用,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IEEE 802.15.4定义的另外一种通信模式类似于802.11标准定义的PCF 模式,通过使用同步的超帧机制提高信道利用率,并通过在超帧内定义休眠时段,很容易实现低功耗控制。

PCF模式定义了两种器件:全功能器件(Full-Function Device,FFD)和简化功能器件(Reduced-function Device,RFD)。

FFD设备支持所有的49个基本参数,而RFD设备在最小配置时只要求它支持38个基本参数。

在PCF模式下,FFD设备作为协调器控制所有关联的RFD设备的同步、数据收发过程,可以与网络内任何一种设备进行通信。

而RFD设备只能和与其关联的FFD设备互通。

在PCF模式下,一个IEEE 802.15.4网络中至少存在一个FFD设备作为网络协调器(PAN Coordinator),起着网络主控制器的作用,担负簇间和簇内同步、分组转发、网络建立、成员管理等任务。

IEEE 802.15.4标准支持星型和点对点两种网络拓扑结构,有16位和64位两种地址格式。

其中64位地址是全球唯一的扩展地址,16位段地址用于小型网络构建,或者作为簇内设备的识别地址。

IEEE 802.15.4b 标准拥有多个变种,包括了低速超宽带的IEEE 802.15.4a,及最近中国正在着力推进的IEEE 802.15.4c和IEEE 802.15.4e,以及日本主要推动的IEEE 802.15.4d,在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

(2)蓝牙(Bluetooth)技术1998年5月,就在IEEE 802.15无线个域网工作组成立不久,五家世界著名的IT公司:爱立信(Ericsson)、IBM、英特尔(Intel)、诺基亚(Nokia)和东芝(Toshiba)联合宣布了一项叫做“蓝牙(Bluetooth)”的研发计划。

1999年7月蓝牙工作组推出了蓝牙协议1.0版,2001年更新为版本1.1,即我们熟知的IEEE 802.15.1协议。

该协议旨在设计通用的无线空中接口(Radio Air Interface)及其软件的国际标准,使通信和计算机进一步结合,让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具有在没有电缆的情况下实现近距离范围内互通的能力。

计划一经公布,就得到了包括摩托罗拉(Motorola)、朗讯(Lucent)、康柏(Compaq)、西门子(Simens)、3Com、TDK以及微软(Microsoft)等大公司在内的近2000家厂商的广泛支持和采纳。

蓝牙技术也是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采用快速跳频和短包技术减少同频干扰,保证物理层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组网能力,支持64Kbps的实时语音。

蓝牙技术日益普及,市场上的相关产品也在不断增多,但随着超宽带技术、无线局域网及zigbee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其安全性、价格、功耗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其竞争优势开始下降。

2004年蓝牙工作组推出2.0版本,带宽提高三倍,且功耗降低一半,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产业界信心。

由于蓝牙技术与zigbee技术存在一定的共性,所以它们经常被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2.其他无线个域网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要构建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完整的网络,而无线个域网标准为其提前制定了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规范。

除了前面讨论的IEEE 802.15.4及蓝牙技术外,无线个域网技术方案还包括:超宽带(UWB)技术、红外(IrDA)技术、家用射频(HomeRF)技术等,其共同的特点是短距离、低功耗、低成本、个人专用等,它们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被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底层协议方案,简单介绍如下:(1)超宽带(UWB)技术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一项使用从几Hz到几GHz的宽带电波信号的技术,通过发射极短暂的脉冲,并接收和分析反射回来的信号,就可以得到检测对象的信息。

UWB因为使用了极高的带宽,故其功率谱密度非常平坦,表现为在任何频点的输出功率都非常小,甚至低于普通设备放射的噪声,故其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和安全性。

超宽带技术最初主要作为军事技术在雷达探测和定位等应用领域中使用,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于2002年2月准许该技术进入民用领域。

除了低功耗外,超宽带技术的传输速率轻易可达100Mbps以上,其第二代产品可望达到500Mbps以上,仅这一项指标就让其他众多技术望尘莫及。

围绕UWB的标准之争从一开始就非常激烈,Freescale的DS-UWB和由TI倡导的MBOA逐步脱颖而出,近几年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热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