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财政政策.doc

合集下载

年财政部年终总结坚持稳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年财政部年终总结坚持稳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年财政部年终总结坚持稳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随着2019年即将结束,我作为财政部的一员,我将深入总结本年度的工作,并回顾我们所制定和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总结回顾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经济形势,财政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稳增长为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

在总结这一年的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评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此处可适当增加字数来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延伸讨论)二、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稳健的前提下,适度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领域的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此处可逐一分述各方面具体举措,并进行详细阐述)2.稳定的财政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为财政支出提供有力的保障。

3.均衡的财政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坚持合理的收支平衡,防止出现财政赤字和债务过大的风险。

4.积极的财政监管和调控:通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财政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和细化)三、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稳健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稳定经济增长:通过适度加大财政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促进经济内外需求的稳增长,为经济提供持续、稳定的增长动力。

2.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3.增强创新能力: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改善民生福祉: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引言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政府借助财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一种经济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管理财政事务时,坚持谨慎、审慎和稳健的原则,以平衡预算、控制债务和保持经济稳定为目标。

立法则是指国家制定法律、规章来约束和规范经济行为和财政政策的活动。

本文将探讨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主体1. 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定义和原则稳健的财政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谨慎原则:政府在进行财政决策时应谨慎行事,避免过度投资和浪费资源。

•审慎原则:政府在预测和规划财政预算时应基于充分的数据和研究,以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稳定原则:政府的财政政策应具有稳定性,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稳定。

2. 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的关系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立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立法是国家对财政政策进行规范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政府可以为财政政策设立明确的目标和限制,并规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责任。

立法的存在可以提高财政决策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效率,并对政府的财政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

稳健的财政政策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和规章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国家可以通过法律规定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的程序、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债务的规范和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法律的存在可以维护财政决策的合法性和稳定性,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立法也可以为财政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和方向。

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通过修改财政法律和规章来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

同时,立法也可以为政府的财政政策提供更大程度的自主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需要。

3. 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的重要性和影响稳健的财政政策与立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稳定: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立法能够维持经济运行的稳定。

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和债务控制,政府可以平衡财政收支,避免过度依赖债务和过度扩张的风险,从而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积极稳健财政措施

我国积极稳健财政措施

我国积极稳健财政措施引言在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国内发展压力的情况下,我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稳健的财政措施来应对挑战。

这些措施旨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

本文将对我国积极稳健财政措施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增加财政支出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采取了适度扩大财政支出的措施。

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

例如,加大了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了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

另一方面,增加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二、稳定税收政策为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来支持经济发展。

一方面,通过减税降费来缓解市场主体的负担。

例如,减少了企业的税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加大了税收征收和监管力度,提高了税收的合规性和公平性。

通过稳定税收政策,既能够支持企业发展,又能够增加财政收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资源。

三、推动改革创新为适应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积极推动改革创新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一方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促进企业发展活力释放。

例如,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改革和创新,既能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又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加强财政监管为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我国加强了财政监管力度。

一方面,加大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

通过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防止财政风险的扩散。

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

通过加强审计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结论我国积极稳健的财政措施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稳定税收政策、推动改革创新和加强财政监管,我国不仅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也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下地方经济发展策略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下地方经济发展策略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下地方经济发展策略1. 引言1.1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财政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能够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不仅可以提升地方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还能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环境。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地方政府可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经济增长速度。

财政政策的稳健性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地方经济领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方政府应加强财政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切实加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和引导,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只有通过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地方经济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财政政策的松紧程度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进而影响到地方经济的活力和稳定性。

如果财政政策过于紧缩,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困难;而如果财政政策过于宽松,可能会导致资金过度投放,引发地方经济过热,产生各种问题。

财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也会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结构和布局。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促进特定产业或区域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财政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也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帮助解决资金短缺和困难。

财政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

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财政政策的要求和要求,调整和优化地方的经济结构,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财政政策汇总资料(DOC)

财政政策汇总资料(DOC)

财政政策资料汇总2015-10-31孙华绪一、财政政策基本知识: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的调控手段和方式由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调控转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

财政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

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采用了“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分期:1979—1981: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1982—(1988?):宽松的财政政策1988年9月—1990:紧缩的财政政策1991—1993上半年:宽松的财政政策1993年7月—1997: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2004:积极有限度扩张(积极的财政政策)2005—2008年10月:稳健的财政政策2008年11月—2015:积极的财政政策三、历年财政政策:1979—1981: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背景: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外贸逆差增加等问题。

主要内容:“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

一是改革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促进各级财政实现收支平衡。

1980年起,除北京、天津、上海继续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定”的体制外,各省、自治区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新财政体制,打破了统收统支的局面,调动了中央和地方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事权和财权的统一、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促使地方合理地安排财政收支和自求平衡。

这种体制对减少财政赤字,加强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是压缩基建规模,控制投资需求。

中国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中国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中国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政府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政府当前的稳健财政政策,并分析其效果。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概念稳健财政政策是指在维护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运用财政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优化财政支出和收入的结构,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财政政策。

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1.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采取了大幅增加财政支出的措施。

2019年全国财政赤字率拟定为2.8%,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

同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的投入力度。

2.降低税费负担为应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多项减税降费的措施。

例如,新增受益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至每月5000元。

3.加大债券发行为保障政府财政收支平衡,政府今年也加大了债务融资的力度。

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发行1.03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以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和项目建设。

三、稳健财政政策效果分析1.提高了政府部门支出效率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提高了支出力度,但却没有造成大规模通胀或货币超发。

这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各部门的支出更多地体现了实用性和必要性。

2.促进了经济增长政府大幅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全国性公益设施的投入力度,这些投资可以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入,都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3.促进了消费需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这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

例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提高,将促进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

同时,企业通过抵扣税费得到更大的商业空间,同样也能促进消费需求。

4.提高了财政稳定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平衡问题也逐渐成为了政府重视的问题。

通过债券发行等方式,政府可以保障财政收支平衡,提高财政稳定性。

稳健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

三、具体措施与成效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 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1、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量。具体发行量的制定要考虑在建国债项目的 资金需求以及对农业、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经常性投入。 2、规范政府收入,调节税制结构,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要清理整顿各种 收费项目,用规范的税收制度取代各种收费;同时,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税 制改革,逐步完善我国的税制结构。 3、财政支出的具体安排要体现“结构导向”,重点支出以下几个方面:加 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 条件;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公检法司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 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支持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中 部地区崛起,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境国防安全、能 源安全、反恐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国债资金支持的青藏铁路、南水 北调、治淮工程等在建重大项目。
2005——2008年 ——李伟
一、政策背景 二、稳健型财政政策的内涵
三、具体措施与成效
一、政策背景
1.中央在改革与发展观上出现了理论创新
2.宏观经济增长条件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3.结构失衡型的财政政策是保障政策平稳 转型的重要探索
2014-5-9
成效: 1.强化预算管理,财政赤字得到控制并呈下降态势。 2.调整支出结构,增加农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 领域的投入。
3.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着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大力支持各项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 善。 5.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谢谢
2014-5-9
二、稳健型财政政策的内涵 1.金人庆: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提出双防双控双 调 2.贾康为:动态分析稳健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运 行态势变化之后,现阶段采取的保稳措施。 3. 陈共:从财政原理上分析,有松有紧。 综上所述,稳健财政政策的内涵体现在 4个方面: (1)基本维持现有规模水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和稳定性。 (2)合理调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3)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4)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刍议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

刍议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

刍议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摘要: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类型之一。

在总量上,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在结构上则是“有松有紧,有保有控”,其实质是协调发展政策。

本文主要通过对稳健财政政策内涵的分析进而说明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及成就,最后对完善稳健财政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稳健财政政策;基本内涵;措施探讨财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调控手段,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1998年我国面对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过热的形势,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主要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以扩大内需来拉动总需求。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有低迷逐渐走向高涨,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经济偏热、投资过旺。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又实行了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型。

从理论上讲,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而言的,因此又称中性的财政政策。

这种政策通常是在社会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实施的。

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通过适当控制和减少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优化国债支出方向、适当增加社会公共开支,达到有效地规避财政风险,减少国债资金安排使用中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促进财政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建设资金运用效果,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立,最终达到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涵稳健的财政政策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

1、控制赤字。

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量。

前几年我的赤字规模突破了三千亿元,但自从实施了控制赤字措施以来我国赤字规模在逐渐减少,如2006年财政赤字2950亿元,2007年的赤字规模2450亿元,2008年财政赤字1110.13亿元。

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出我国在控制赤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调整结构。

就是财政支出的具体安排要体现“结构导向性”,并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并且资金的安排不能统一定位要区别对待,要做到有保有压、有控有促。

顺时应势 实行稳健财政政策

顺时应势 实行稳健财政政策

顺时应势实行稳健财政政策顺时应势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金人庆:顺时应势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内容提要●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时期,由于物价相对稳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应当实行中性财政政策,凸显稳健特征,注重解决结构优化问题,减弱政府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2005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这是顺时应势、及时果断、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

●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财政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将发挥得更为积极。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客观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在宏观调控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必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正确运用财政政策是实现科学调控的基本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主要依靠两大工具或“两只手”来调节:一是市场机制,即所谓“无形的手”;二是政府宏观调控,亦称“有形的手”。

政府宏观调控应该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并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当前,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不仅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更是不断健全财政职能的重要内容。

特定的财政政策与具体的宏观经济状态紧密相联。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三种基本状态:第一种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等问题;第二种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过度膨胀,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等问题;第三种是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应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

面对这三种不同的宏观经济状态,应分别实行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

否则,财政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发生错位,形成逆向调节,加剧经济波动,甚至导致经济大起大落。

稳健财政政策: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目标模式

稳健财政政策: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目标模式

稳健财政政策: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目标模式引言稳健财政政策是中国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财政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从保守到积极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财政政策转型的目标模式,并重点介绍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和关键措施。

1.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背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相对保守的财政政策,以控制通胀和保持经济稳定为主要目标。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保守的财政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逐渐转变了财政政策的思路,从保守转向积极。

这一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积极财政政策强调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负担和提供财务支持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在中国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过程中,稳健财政政策被确定为实施的重要原则。

稳健财政政策注重平衡经济增长和风险防范,旨在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原则:2.1 经济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平衡稳健财政政策强调经济增长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

它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和投资,带动就业,又要防范经济风险,避免过度依赖财政刺激和不合理的债务增长。

2.2 财政收支平衡稳健财政政策追求财政收支平衡,即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平衡。

它强调适度扩大财政支出,但也要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可持续,避免财政赤字过高和债务风险的累积。

2.3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健财政政策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它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创新、科技、教育和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引导经济朝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3. 稳健财政政策的关键措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稳健财政政策的关键措施:3.1 政府财政支出的调控政府财政支出是稳健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

稳健财政政策_适应宏观调控需要的变化与选择

稳健财政政策_适应宏观调控需要的变化与选择

稳健财政政策:适应宏观调控需要的变化与选择□ 倪红日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适应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由两年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换为稳健财政政策的宏观背景是什么?这一政策在2007年如何运作?稳健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如何体现?品零售总额增长9.1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增长率0.3个百分点。

在宏观经济明显好转的背景下,有些经济学家和财政专家提出并热烈地讨论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

200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局部过热的情况。

2004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趋于过热,投资增长高达47.8%;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7%,GDP 增长9.7%;货币投放量快速增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一路攀升。

这表明,宏观调控必须采取抑制经济出现的局部过热政策。

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已经要求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放弃适度扩张,并在一定程度上转为适度收缩。

事实上,在2003年下半年,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微调性的政策措施,如提高银行储备金率,控制财政支出规模等等,以防止经济局部过热的升温。

但是,这些微调的措施未能抑制住经济局部过热的势头,2004年二季度后,政府不得不采取更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将经济运行控制在适度高增长的合理范围内,这些宏观调控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稳健的财政政策正是适应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调控需要而出台的。

微观经济和整个社会一个更为明显、公开和清晰的宏观政策信号,政府将结束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宏观总量政策,将宏观经济政策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通过有保有压、有抑有扬的结构调整,着重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体现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引导地方政府和微观企业放弃盲目扩张、追求经济速度的理念和做法,向追求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方面转换。

通过政策的具体措施,适度控制经济总量的扩张速度,防止经济出现过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2023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政策的制定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的参考内容。

一、稳健的财政政策取向202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坚持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保持财政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通过就业扩大内需和提高民生福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的财政支出方向2023年我国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

增加教育经费,提升教育质量,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性。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覆盖范围,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的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

三、优化的财政支出结构2023年将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创新、科技、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四、改革创新的财政举措2023年我国将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地方税制改革。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五、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2023年我国将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审核和监督,严格预算约束,防止财政资金滥用和浪费。

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度,推动绩效管理的实施。

综上所述,2023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取向,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提升财税立法

论稳健的财政政策与提升财税立法

稳健的财政政策与提升财税立法引言稳健的财政政策和提升财税立法是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调控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而财税立法则是为了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提升财税立法两个方面探讨其重要性和作用。

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预算、税收和支出等手段,调控经济运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稳健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帮助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

通过适当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和新增债务的风险,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的出现。

同时,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刺激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的增长。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和优化税制等措施,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扩大社会保障和福利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扩大社会保障和福利。

通过合理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政府可以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水平,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权益。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提升财税立法财税立法是指国家制定和完善财税法律法规的过程。

提升财税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以下是提升财税立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财税立法可以确保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

通过制定和完善财税法律法规,明确财政政策执行的程序和标准,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同时,财税立法还可以明确纳税人的义务和权益,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

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启动后,政府财政支出就应相应减少。

实践证明,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特定任务适时相应地调整财政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内涵稳健财政政策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而是在服务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适当削减赤字和公共投资,积极增收节支,调整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改革,它不仅是财政政策名称和赤字规模的调整变化,更是财政政策性质和导向的根本转化。

(一)财政政策干预经济要适度。

一方面指财政政策力度不大也不小,政府财政支出在保证对经济增长有效刺激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在保证微观主体消费、投资需求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将财政赤字缩减到合理边界。

另一方面指财政政策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明确目标,小步微调,将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化为最小。

(二)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应增强市场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市场是基础,政府是补充,重在弥补市场失灵。

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财政应由直接投资转向间接调控,启动社会投资,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

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对属于公共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不仅要保护,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

(三)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应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包括规避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两方面的风险。

财政政策应从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方面着手,缩减国债规模,改革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税收体制,加强税收征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控制过热行业的发展,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以及促进瓶颈、短缺部门的发展,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卫生、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努力压缩财政预算赤字。

稳健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

意义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七年来,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宏观经 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宏观财政运行所客观存在的隐忧,需要相应地调整财政政策,为此,积极财政政策的 “淡出”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是顺时应势之举。
实质
关于什么是稳健性财政政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金人庆主要是从宏观调控方面来谈论稳健性财政政策的。他认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经济学上讲的中性 财政政策,主要是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 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趋势的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 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 体来说,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方针。
若干对策措施
注重投资政策导向调整
由于当前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增长仍然偏快,投资增长的“软着陆”目标还未达到,国家对投资的控制 应当严格些。出现这种状况,部分是由于政策时滞因素的作用未充分显现,还有,房地产和城建投资增长仍然存 在相当的盲目性和严重的结构性投资失衡问题。因此,要继续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完善对 投资增长的宏观调控。
内容与地位
中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1.控制财政赤字;2.推进改革;3.调整结构;4.增收节支。 总之既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基本的财政政策,不是保守的或停滞的财政政策。所谓保 守的财政政策它是重在温室保养与保重,维持旧的状态,不求改革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规模与效益、 速度与质量相统一的财政政策,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不是同“发展是硬道理”、 “发 展是第一要务”相悖的财政政策,而是在坚持“硬道理”,坚持“第一要务”的方向和前提下,解决如何发展和 怎样发展的财政政策。

浅析稳健财政政策

浅析稳健财政政策

控制赤字 , 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 适当减少长期建 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 财政赤字所占比 .%%% 亿元左右。随着 &’( 的不断扩 大 , 重会不断下降, 预计明年将降至 +/左右。 (二) 调整结构 调整 结 构 , 就 是 要 进 一 步 按 照 科 学 发 展 观 和 公 共 财 政的要求, 着力调 整 财 政 支 出 结 构 和 国 债 资 金 投 向 结 构 。 资金安排上要区别 对 待 , 有保有压, 有促有控。对与经济 过热有关的、 直接用于 一 般 竞 争 性 领 域 的 “越 位 ” 投入, 要 退出来、 压下来; 对属 于 公 共 财 政 范 畴 的 , 涉及到财政 “缺 位或不到位” 的, 如需 要 加 强 的 农 业 、 就业和社会保障、 环 境和生态建设、 公共卫生、 教育、 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 薄弱环节, 不仅要保, 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 努力 促进 “五个统筹” 和全面协调发展。 (三) 推进改革 推进 改 革 , 就 是 转 变 主 要 依 靠 国 债 项 目 投 资 拉 动 经 济增长的方式, 按照既立足当前, 又着眼长远的原则, 在 继续安排部分国债 项 目 投 资 , 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 保证一定规模 中 央 财 政 投 资 的 基 础 上 , 适 当 调 减 国 债 项 目投资规模, 腾出 一 部 分 财 力 , 用于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 改革创新,为 市 场 主 体 和 经 济 发 展 创 造 一 个 相 对 宽 松 的 财税环境, 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首先, 从财政自身讲, 要在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较 快增长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自 +%%, 年 月 ! 日起,国 家 已 在 东 北 地 区 装 备 制 造 业 等 行 业 率 先 进 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第二, 要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所 得税合并, 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上述两 项改革最好能 同 步 推 进 , 同 时 内 外 资 企 业 所 得 税 合 并 改 革要给一个过 渡 期 , 以 使 外 资 企 业 的 宏 观 税 负 水 平 总 体 不出现大的变化。第三, 要改革和完善农业税费制度。第 四, 要继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其次, 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大力支持推进教育、 社会保 障、 医疗卫生、 收入分配等四项改革, 以进一步鼓励和扩 大消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表明, 消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健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和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抑制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压缩赤字、控制通货膨胀、解决失业、均衡收入、平衡国家收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稳健财政政策的功能
(一)稳健财政政策要配合宏观调控,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影响。

如,针对2003年以来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中央银行采取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一系列手段控制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迄今为止,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并不稳固。

为巩固宏观调控的基础,稳健财政政策,应适当控制和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和财政赤字的规模,避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效应。

同时,曾在通货紧缩背景下充当宏观调控主角的财政政策,将让位于货币政策,在这一轮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宏观调控中甘当配角。

(二)稳健财政政策要突出其结构调整功能。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相比,一般是总量控制不同,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要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因此,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既包括总量控制又包括结构调整。

如,2005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一方面要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既要防止经济总体过热,又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

稳健财政政策这种结构调整功能,一般可通过合理的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实现。

(三)稳健财政政策意味着要抓住财政收入增长加快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

我国政府2008年已经积极酝酿和推行税制改革、完善操作方案以及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比如,在全国停征农业税,并在部分地区加快进度;在保证出口退税正常需要、确保“不欠新账”之外,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历年遗留的出口退税欠款的“老账”问题等。

今后一段时间还要加大增值税转型、农业税减免力度,逐步进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开征消费税等税制改革项目。

三、对稳健财政政策的建议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和现阶段国情,现阶段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财政政策的市场调控作用。

市场失灵是现代政府存在的经济动因和政府经济作用的边界,但它没有要求政府必然进行直接的生产经营管理。

所以,笔者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应正确地认识和
处理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市场调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稳定物价。

当前,我国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形势已十分严峻。

今年2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8.7%,创12年新高——今年1月份严重雪灾导致的商品短缺加剧了物价上涨。

而2007年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为了实现物价稳定的基本目标,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收支的办法来紧缩缺口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

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缺口时,用减少政府支出或者增加税收的方法,可以使通货膨胀缺口得到消除。

(三)以巨额的财政收入做保障,加强对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

2007年中央财政支出364.8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支出323亿元;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安排2,499.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主要用于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国家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6,684.3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61亿元,增长24.2%。

2008年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2.6%,而从以上数据显示,用于民生的每一项增长速度都高于22.6%。

由建设财政,到吃饭财政,再到民生财政,我国推进公共财政的步伐正在加快。

四、结语
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在经济起飞阶段,能保持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需要。

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持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