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周边零散古建筑保护——以香积寺保护为例
探究西安市明清古建筑保护之道——以西安市古民居为例
![探究西安市明清古建筑保护之道——以西安市古民居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55f5e1770bf78a65295489.png)
2016年3月号上圆园探究西安市明清古建筑保护之道——以西安市古民居为例安 瑞 孟兆鑫西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十三朝古都,这里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从半坡、姜寨的石器时代文明,再到周秦汉唐的泱泱盛世,以及唐以后的西北重镇时期,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
1981年,西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名城”,1982年,西安名列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规划与保护得到相当重视。
在这些丰饶的历史遗迹中,古建筑尤为令人瞩目,作为历史的化石,中国古建筑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都使得这些传统建筑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建筑大致可分为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庙坛建筑、宗教建筑、园林、民居六大类。
作为民众日常居住场所,民居集中反映了群体的习俗与观念,它蕴含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民众对于生活的理解,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西安市明清民居现存状况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古民居的保护开发之道,为西安市一、西安市明清民居遗存状况根据《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统计,西安市现存明清民居共有196处,通过对这些民居的重点走访,笔者发现,这些古民居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分布广泛,成片分布。
城内古民居主要集中在西大街回坊、东木头市两片区域内,保存较为完整。
而所属区县民居则以村镇为单位呈集群分布的形势,拆建与改造较为严重。
二是居住环境恶劣。
由于城内古建筑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设施落后的老街区,建筑的供水照明系统落后,卫生设施不健全,导致民居所处环境恶劣,污水横流。
此外,周边任意搭建的板、棚也给古建筑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三是居住者混杂,权属不明。
这些古建筑往往几经转卖,由原来几跨院大宅被拆分为几个零落的宅院,原居住者恶于此地恶劣的居住环境往往将房屋外租而自家常年搬出,造成一院民居十几户共居的局面。
即使是拥有者自居的民居,鉴于古宅巨大的增值潜力,也是早早分家,造成一院古建筑分数不同所有者的局面。
西安老城民居建筑保护现状札记
![西安老城民居建筑保护现状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3c23a10ac8d376eeafaa3108.png)
2019 年 8 月起,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启动,而东木头市的李家宅院
老住户介绍,过去这三进院子很气派,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房子还保存得相当好,曾被 评为“西安十大古宅”。然而相关部门在城市建设中无暇顾及这几百年文化传承的宅院,评选可以,认定 也可以,就是没有保护的举措。隐藏在大学习巷的年羹尧故居,曾经的“西安十大古宅”现在只剩“沧桑”
140
WENHUAXINLV 文化心旅
2019 年安远门至尚武门沿线改造,征收范围东起北大街,西至西北三路,南起糖坊街、药王洞,北 至北顺城巷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房屋。
2020 年开通巷沿街给卧龙寺“让位”改造建设即将开始…… 在几十年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的日新月异,却很难找回历史与文化的痕迹与印象。一批 批具有很高历史、文化及美学价值的民居建筑被无情拆毁,没有了传统民居的街道,没有了历史的建制, 无法让人感知历史的气息。街巷,是老城的脉络 ;民居,是老城的细胞。没有个体聚集的城市场域下, 这种建设性破坏,导致今日西安老城只剩一围四方城的“外衣”。 西安民间人士表示,西安许多老宅面临三种命运 :一种像北院门高家大院受保护 ;一种像都督大院 被无情拆迁,第三种像高培支旧居、年羹尧故居为代表性的建筑,虽未拆迁,但保护工作困难重重。
毁,但气势还在。
20图182年20西18安年城 西安墙城西墙西北北角角楼楼看看城城墙墙 里 里
进到院子的正门处,可以看见门上有精美的 雕花细纹,楼上的瓦和墙壁上都有雕刻纹饰,这是
一处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齐全的老民宅。
2006 年 7 月 18 日,东木头市 88 号被列为第一批西安市保护传统民居。名录登记年代为“清代”,保
(二)年羹尧故居(大学习巷 93 号) 年羹尧时任川陕总督时,曾在西安修建宫院,现如今这座宫院 的遗迹已成为普通民居,就隐藏于大热景点回民街附近的大学习巷 93 号,如果不是专门寻找,人们很难 发现这里还有一处清代建筑。
名胜古迹解说词
![名胜古迹解说词](https://img.taocdn.com/s3/m/3ee12b0f04a1b0717fd5ddfa.png)
名胜古迹解说词【鼎湖延寿宫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焦岱镇焦岱村。
鼎湖延寿宫是汉武帝时修建在上林苑最东部的一处离宫。
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有成排的排水管道和散水等,宫城城墙基地断续可见有大量建筑材料堆积,其中瓦当以云纹为主,文字瓦当有鼎、鼎湖延寿宫、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
? 杜陵【杜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三兆村南。
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
汉元康元年(前65)开始营建。
陵园面积18.49万平方米,正中为封冢,形如覆斗,顶部平整,四角斜线分明,高29米,每边长约175米,顶边长50米。
其南有清代祭祀碑石数十通,今仅存5通。
陵园四周有墙,并有寝殿、便殿等遗址。
杜陵东575米处为王皇后陵,形制与杜陵同,高24米。
杜陵南6.5公里处有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平君的陵墓,高22米,比杜陵小,故称小陵。
古代小少通假,俗称少陵,因此后人把之间的原称为少陵原或杜陵原。
? 蔡文姬墓【蔡文姬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
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
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
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
卒后葬此。
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大兴善寺【大兴善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安市区南部兴善寺西街。
中国佛教密宗祖庭,隋唐时代著名的佛经译场。
始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90)。
初名遵善寺。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修大兴城,又因寺址在靖善坊内,所以取名为大兴善寺。
隋初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那崛多、达摩笈多在此传播密宗法旨。
唐玄宗时印度善无畏、金刚智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不空在此译经500余部,是当时长安三大佛经译场之一。
后遭火灾,明永乐及清康熙年间又重修,现存规模在此时形成。
近代辟为公园。
寺内所藏宋代木雕千手观音像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的唐代石雕龙头、元明时期绘制的佛像、西藏喇嘛绘制的《二十一度母像》等,均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浅析宗教建筑在城市历史街区中的保护与利用--以西安大清真寺周边
![浅析宗教建筑在城市历史街区中的保护与利用--以西安大清真寺周边](https://img.taocdn.com/s3/m/1ca8d5730b1c59eef8c7b490.png)
单一性及其附属 的精神信仰的特殊性 ,使得它在城市历史街 区
规划 中需要更受关注 ,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成为 了城市历
史 文化 街 区 的规 划 中所 面 临 的重 要 问 题 之 一 。
一
、
宗教建筑 的定义和分类
伯文套雕组成 , 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完美结合 ,
令人观止 ,因而它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 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
五、 宗教 建筑保 护和利 用的意义
宗教建筑的保 护和利用不可偏颇 ,应该找 到一个合 理的结 合点 , 既要保护好 , 又要利用好 。首先 , 要 保护好宗教建筑本身 ,
避免建筑及其构筑 物被破坏 。很多 的宗教建筑都是百年 甚至千
年 的古建筑 , 具有很强的文化和历史性 , 破 坏宗 教建筑有悖文物
音乐 、 装饰 、 绘 画、 雕塑 、 制作工艺等。 “ 建筑 +院落” ——宗教建筑一般组成不会只是一个单体建
筑, 而会有若 干甚 至是很多的建 筑或 者院落作为辅助 。 大清真寺
占地 面积 一 万 三 千 多 平 方 米 , 建 筑 面 积六 千 多 平 方 米 。 全 寺 院 沿
二、 城市历史街区的概念
征服着 每一个前往其 中的人们 。 它特有的气氛 能够控制 观望者 , 甚至达到吸引其人教 的终极 目标 。 宗教建筑 的类型有寺 、 庙、 祠、 观、 庵等 。 在 我国 , 宗教建筑常 见的形式有佛教建筑 、 道教建筑和伊斯 兰教建筑 。
物建筑相 同的实体性保护手段 ,而应 பைடு நூலகம்把宗教建筑和与其相关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 同进行保护和利用 ,如宗教建筑 中使用 的
保护政策。其 次 , 要利用好宗教建筑的文化性 , 给城 市历史街 区
西安市现存唐代寺院状况调查及保护开发研究
![西安市现存唐代寺院状况调查及保护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d5cb2452d380eb62946df3.png)
西安市现存唐代寺院状况调查及保护开发研究作者:梁雨昕来源:《卷宗》2016年第05期1 唐代长安佛教传播情况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上蒙统治阶层大力推崇、下受百姓虔诚信奉。
唐长安城作为帝国的首都,更是佛寺众多、香火旺盛、大师云集。
据文献记载,唐长安城设僧寺86所、尼寺30所,佛寺几乎遍布里坊。
杨坚称帝初年,为了大崇释教,以收人望,利用宗教进行统治。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即“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
”“文帝初移都,便出寺额一百二十枚于朝堂下,制云:‘有能修造,便任取之”。
在朝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仅用了不足四十年的时间,隋都大兴城(唐长安城)内建置寺院一百二十所之多,几乎遍布大兴城的各个坊里。
唐代、唐高祖李渊“取三藏为法宝,为诸法之门”之意,取名为“法门寺”。
此后唐太宗、中宗、代宗、懿宗、昭宗等多次对寺塔进行修茸,对地宫进行修补,增设殿堂楼阁,终于形成二十四院的格局。
唐代迎佛骨之风大兴,有唐一代先后九次迎佛骨,其活动规模之大,耗资之巨,无不今人叹为观之。
大量文物、史实证明,终唐一代,佛教更是盛极之时。
唐长安城之寺院,有隋代保留下来的,有唐代所改置新建的;有官置、有私立;有皇帝、皇后、太子、公主所设;有密戚宠臣、达官显贵所建、有富商豪民所立,亦有坊人所修,故使长安城中之寺院的规制亦大不相同,风格各异。
大兴善寺是唐代密宗的发源地,是长安三大译场之一。
据记载:“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初曰遵善寺,隋文承周武之后,大崇释氏以收人望,移都先置此寺,以其本封名焉……神龙中,韦庶人追赐父贞为酆王,改此寺为酆国寺。
景云元年复旧。
《酉阳杂俎》曰:寺取大兴城两字,坊名一字为名。
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
总章二年火焚之,更营建,又广前居十二畆之地。
”占据晋昌坊东半部的大慈恩寺,该寺计有十余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房屋,寺内重楼复殿、云阁洞房颇具风格。
“大荐福寺,寺院半以东隋炀帝在藩旧宅……髙宗崩后百日,立为大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
古建筑保护类型分类
![古建筑保护类型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4d101c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e.png)
古建筑保护类型分类古建筑保护类型分类在古建筑保护工作中,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各类古建筑,通常会根据其特点和功能进行分类。
下面是古建筑保护的常见类型分类。
1. 宗教建筑•寺庙:寺庙是佛教寺院的代表,它们通常有殿堂、塔庙、经堂、禅堂等建筑。
•教堂:教堂是基督教的礼拜场所,常见的有教堂、教堂礼拜堂、修道院、神学院等建筑。
•清真寺: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具有穆斯林礼拜和教育功能的场所。
2. 宫殿建筑•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宫殿建筑,既具有居住功能,又是皇家政务活动的场所,包括前殿、后宫等建筑。
•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宫殿建筑,集政治、艺术和庆典活动于一体。
•白宫: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地点,同时也是美国政府的象征。
3. 园林建筑•古典园林: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以山水、石亭、廊桥、花木等元素打造出独特的景观空间。
•日本庭园:日本庭园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常见的有枯山水、涉水池塘、种植盆景等特点。
•西方花园:西方花园以花草、灌木、喷泉、雕塑等元素为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花园景观。
4. 民居建筑•传统民居:传统民居是一个地域性强的建筑类型,具有居住和生产功能,如中国的四合院、日本的庭院房屋等。
•民族特色民居: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如藏族的土木结构房屋、蒙古族的蒙古包等。
•农村民居:农村民居是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房屋,包括农家院、农舍等。
5. 防御建筑•城墙: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用于保护城市免受外敌的攻击,如中国的城楼、城门等。
•堡垒:堡垒是边防地区的防御建筑,通常由城墙、防御设施和兵营等组成。
•城堡:城堡是中世纪欧洲贵族的居所,由高墙、堡垒和宫殿等建筑组成,具有军事和居住功能。
6. 工业遗产建筑•工厂建筑:工业遗产建筑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遗产,如矿井、纺织厂、钢铁厂等。
•矿井建筑:矿井是矿山开采的设施,矿井建筑通常包括井筒、提升机、通风装置等。
•纺织厂建筑:纺织厂是纺织工业的场所,由工房和机器设备等组成,具有重要的工业历史价值。
西安周边零散古建筑保护——以香积寺保护为例
![西安周边零散古建筑保护——以香积寺保护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789f34ce45c3b3567ec8be9.png)
为数众多的古建筑遗址或遗迹:
古都西安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对周边零散古建筑保护建议总结:
古都西安
1.对零散古建筑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完善地方保护法律 法规。(重要) 2.针对各散落个体进行适用的保护。 2.尊重历史建筑遗址和遗迹的原真性。
前
言
3.保护和改善保护建筑周边自然环境。(重要) 4.明确保护建筑用地界线和土地权限。(重要)
香
谈 西 安 周 边 零 散 古 建 筑 遗 址 保 护
积 寺
西安交通大学 建筑学 刘玉玉 311103100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指导老师:李红艳
目录
前
言
看 香 积 寺 谈 香 积 寺 放 眼 古 都 结 语
凤 龙 吐 流 苏 带 晚
前 言
话说长安
衔 宝 盖 承 霞 朝 侯 日 , 。 家 向 绎 鞭 络
现有保护适当之处总结:
现有保护
1.古塔部分保持了良好的原真性。 2.现有建筑具有可读性,可直接读出“历史年轮”。 3.保护具有永续性,从明朝开始,至今一直在进行维护。 4.在文化内涵层次上,保持了整体性,即保留了原汁原 味的宗教氛围,保留了原有使用者的生活习性。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现有保护不当之处总结:
现有保护
1.小型古塔没有得到应有保护(土地权属原因) 2.没有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主要指自然环境)。周边 建筑与寺院建筑反差过大。 3.保护管理不到位,古遗存建筑受游客破坏严重(游客 签名、划损)。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现有保护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寺庙古建筑保护方案
![寺庙古建筑保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7c53c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d.png)
寺庙古建筑保护方案寺庙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宗教场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寺庙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改建的威胁。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寺庙古建筑,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加强寺庙古建筑的意识唤起和文化价值的宣传。
寺庙作为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应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向社会大众传播寺庙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及其价值,唤起公众对寺庙古建筑的重视和关注。
同时,应通过媒体宣传,加深公众对寺庙古建筑保护的认识,形成社会共识。
其次,要建立健全寺庙古建筑的保护制度。
制定相关法规,明确责任部门及其职责,确保相关部门对寺庙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人主导。
同时,加强对相关部门的培训,提高其对寺庙古建筑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有效开展保护工作。
第三,要加大对寺庙古建筑的勘测和研究力度。
通过对寺庙古建筑的勘测,了解其历史沿革、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等相关情况,为制定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加强对寺庙古建筑的研究,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四,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
根据寺庙古建筑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对于有破损的建筑部分,要及时进行修缮,修复古建筑的原貌。
对于不能修缮的古建筑,要进行合理的复原和重建工作,保证其整体风貌的完整性。
同时,要加强对古建筑工程的监督,确保施工工艺和材料的质量。
第五,要加强对寺庙古建筑保护的资金支持。
寺庙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而目前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
因此,应加大政府对寺庙古建筑保护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对寺庙古建筑保护进行捐赠和资助。
最后,要加强对寺庙古建筑保护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同时,定期对寺庙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保护工作的可持续进行。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为例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cb6c252f60ddccda38a0a5.png)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街区保护——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为例摘要: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规划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了解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初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相关措施。
关键词:地域文化;传统历史街区;城市规划设计;保护策略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城市的魅力在于其个性与特色,探索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历史遗留下的建筑空间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们以物质的形态进行展示,是城市传统与特色的继承,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来说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的突出,导致在许多城市一些传统院落在迅速消失,因此保护这一街区迫不及缓。
历史文化保护问题成了旧城改造中备受争议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
在《史记》中西安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
使西安拥有一批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诸多著名旅游景观以及独特的市俗风情、民间艺术、街巷民居等现实文化资源。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如何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挥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展古都风貌、促经济发展,是摆在西安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文物建筑及周边环境保护视角下的西安大雁塔广场
![文物建筑及周边环境保护视角下的西安大雁塔广场](https://img.taocdn.com/s3/m/323e6dc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3.png)
文物建筑及周边环境保护视角下的西安大雁塔广场目的通过分析西安大雁塔广场及周边区域的过去和今天,进而从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探讨西安大雁塔广场及周边区域改造规划与设计的问题,从而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
方法采用网上资料、逻辑分析和因果分析等方法。
结论通过对西安大雁塔广场及周边区域规划设计的探析,以及相关国际宪章的解读,我们应该从中看到政府、开发商在借助“文化”发展旅游,抬高地价,从而取得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对于我们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标签:文物建筑周边环境保护;西安大雁塔广场1.西安大雁塔广场规划设计概况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
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并于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80年以来,地处西安市东南部的大雁塔周边相继建成了唐华宾馆、唐艺术博物馆、唐歌舞餐厅等三唐工程以及春晓园、蔷薇园和盆景园等三园工程,初步形成了城市南郊区域以大雁塔为核心的旅游项目板块。
然而,大雁塔周边的环境建设与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整个区域交通混乱、环境嘈杂、严重缺少城市服务功能,建筑风貌参差不齐等。
改造前的大雁塔周边地块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全部要经北面唯一道路沿慈恩寺西侧围墙狭窄的通道绕至慈恩寺南门,交通运转不畅。
改造后的大雁塔周边以大雁塔为主体建筑。
在南侧有南广场,北侧中间作为整个广场的中心。
与大雁塔在同一轴线上,东西两侧用植物作为轴线,以密林为主,在西部靠近大雁塔建筑群设计微地形。
东、西布置主要出入口,两侧的绿地呈规则式布局。
同时,在慈恩寺南面及南广场以南,设计了一条长约1.6km,宽80m的“大唐不夜城”休闲式步行商业街。
而将西侧翠华路由北向南贯通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以南,直接通向南三环路的城市主干道。
东面亦是新开辟有规划干线,与西侧大致相同,使大雁塔广场两翼与城市交通干线通畅衔接。
探访香积寺
![探访香积寺](https://img.taocdn.com/s3/m/90d13dd02cc58bd63186bdc8.png)
大凡名刹古寺,都与唐诗密不可分。
那日读王维的诗选,看到里面有一首《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恰好我也对寺庙感兴趣,看上面注释香积寺在长安境内神禾原西端,滈河和潏河交汇环绕之处,为樊川八大寺之一。
我心生好奇,究竟是怎样一座寺院能让诗佛王摩诘对它赞叹,决定一探究竟周末无事,恰好朋友王琦感情受挫从外地来西安散心,便相约一起去探访香积寺。
由于不知路线,不断打听,颇费了番波折才找到地方,却只看到路边的一个村庄,有点懵圈,村口几位妇女正抱着孩子晒太阳,便上前询问。
其中一个指向村里,说往前走。
王琦看上去心情不怎么好,一路无语。
我以为古刹都在深山幽谷之中,可这香积寺却建在村庄里,更引起我的兴趣,那到底是怎样一座寺庙?走到村子尽头,一个台子上立着座五层砖塔被栏杆围着,看上去已有年月,上面都有荒草。
往前走,就看到一堵墙上写“阿弥陀佛”,听到声声佛号。
转弯走约五十米,就到山门前,门楣上挂着赵朴老所题香积寺的匾额。
入内,两个大的石头花瓶立于两边,上面的花纹雕刻的甚为精细。
以前只见过瓷花瓶、玻璃花瓶、塑料花瓶,这还是第一次见石头做的,因此印象深刻。
宽阔的院子里,盖有天王殿和祖德殿,善男信女们虔诚的烧香磕头。
我也请了香,递给王琦三根,他悄声问我为什么要人云亦云跟着那些人学,我反问:“你到谁家做客不送点东西觉得礼貌吗”说得俩人噗嗤一笑,旋即严肃的点香礼拜。
拜完,旁边有香积寺的介绍便驻足观看,明白为何王维会对它盛赞。
原来,香积寺为净土祖庭,它修建的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唐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一说唐神龙二年(706年),不知孰是。
善导恰为净土二祖,他圆寂后,弟子怀恽,为祭祀恩师修建了此寺和供养塔。
香积一名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一句,大概是把善导比作香积佛。
香积寺自建寺以来,千百年间,几度风霜,几经劫难,几多沧桑。
唐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曾到此礼佛,并分别赐与寺院舍利千余粒百宝幡花作供养。
历史古镇中古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以官渡古镇中的金刚塔为例
![历史古镇中古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以官渡古镇中的金刚塔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6bbcdc9c281e53a5902ffba.png)
历史古镇中古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以官渡古镇中的金刚塔为例发表时间:2019-10-31T14:12:42.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雷国平孟凡涛指导老师[导读] 摘要:本篇文章对古镇中古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从而认识了解历史古镇内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的重要性,以官渡古镇内的金刚塔佛塔为例,提出了古镇内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摘要:本篇文章对古镇中古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从而认识了解历史古镇内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的重要性,以官渡古镇内的金刚塔佛塔为例,提出了古镇内佛塔的保护与微更新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佛塔的保护;微更新1.论述1.1研究背景金刚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的官渡镇内,是唯一一座用砂石砌成的石塔,据可靠文献记载,官渡古镇中的古楼庙宇竟有“六寺七阁八庙”之多,由此可见古镇寺庙繁多的事实。
立足古镇,举目四望,古塔、庙宇、楼阁各类古建筑群记录着官渡的政治兴亡、宗教融合、人文走向、岁月变迁。
1.1.2官渡古镇金刚塔价值金刚塔到现在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金刚宝塔属于佛教密宗一种形式,一开始是始于印度,在中国保存下来的金刚塔总共才有五座,官渡古镇的金刚塔是中国到今存在最早的,也是如今在中国唯一一座用砂石砌成的石塔,所以官渡古镇内的金刚塔对于中国的价值和意义非常重要。
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古建筑中的佛塔作为古建筑,它记录着佛塔的历史,展示佛教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这是古佛塔真正意义和价值。
1.2.2现实意义中国的古佛塔发展历史悠久,佛教对中国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文化长河中文化遗产丰硕。
在东汉末年佛教和佛塔随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以云南省境内的官渡古镇内的古佛塔作为研究对象,希望使研究能够对古镇中的佛塔的保护和微更新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云南省古镇中古佛塔的保护发展和微更新提供少许策略与思路。
元代建筑价值与保护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韩城市普照寺景区的思考
![元代建筑价值与保护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韩城市普照寺景区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4974c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b.png)
元代建筑价值与保护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韩城市普照寺景区的思考陕西古建筑是中国建筑史的重要篇章。
这不仅得益于陕西是古代中国十四个王朝的建都地,还缘于陕西在地理纬度上,南倚大秦岭、北接毛乌素沙漠,是中国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共同怀抱中的多民族文化交汇地,见证了华夏几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在全国范围内,韩城的元代建筑最为密集,总计13处。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普照寺。
普照寺是在1992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普照寺文管所,并与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92年建所以来,得到陕西省文物局和韩城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历年陆续拨款对景区进行规划扩建,截至目前普照寺景区占地面积达到三万多平房米普照寺本身就是一组气势恢宏的元代建筑群,加上近年搬迁到寺院内的多座元代木构建筑,这里就成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馆”。
一、粗放不羁的元代建筑公元1280年,元朝统一中国,结束了宋、金、西夏三方对峙的分裂局面,战争逐渐停息,社会相对安定下来。
这个国祚短暂到不足百年的朝代,在建筑上开创了粗放不羁的风格[1]。
元代建筑既有传统构架做法,也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额式构架。
传统构架上承宋金做法,仍以横向梁栿系统承重,其梁柱铺作等细部都与宋制相近;而大额式构架则采用纵向粗大的梁栿承担其上荷载。
大额依所在檐柱、内柱之上又可分大檐额及大内额。
采用粗大檐额在临近建筑之前,便有着震撼的视觉冲击。
而大额承担梁架结构之后,大额之下的柱子则有可能移动或取消,形成这一时期独特风格的移柱和减柱造。
近几年,为了保护好元代建筑,经省文物部门批准,韩城拟将急需维修的元代建筑约十多处逐步搬迁到规模较大的元代建筑之地普照寺。
现已搬迁了两处四座建筑,连同普照寺原有的古建筑及配列建筑共12座,占地8000余平主米,最终建成约二十多座的元代古建群,成为全省最大的元代建筑博物馆。
元代建筑博物馆,建在普照寺内,寺庙建在十余米高的古寨堡南端,寺门向南,拾级面上,居高临下,有虎踞高山之势。
最新西安周边自助游景点大全(按市、县区排列归纳好,有交通路线指导哟)
![最新西安周边自助游景点大全(按市、县区排列归纳好,有交通路线指导哟)](https://img.taocdn.com/s3/m/f636ce6f31b765ce05081438.png)
秦二世陵遗址 公园 曲江寒窑遗址 公园 陕西历史博物 馆 西安曲江海洋 世界
黑河森林公园
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景观
百花珍兽园 人文景观
楼观台
古寺庙
仙游寺
古寺庙
褒斜栈道
南沙河风景名 胜区
张骞墓
大熊猫自然保 护区
拜将坛
古建筑
山水
古陵墓 自然保护 区 古建筑
汉中博物馆 博物馆
张良庙-紫柏山 风景名胜
司马迁祠
古建筑 园林 古关隘 名人祠庙 名人祠庙
韩城文庙
古建筑
华山
山水
西岳庙
古寺庙
玉泉院
古寺庙
苍颉庙
洽川风景名胜 区 杨虎城将军纪 念馆
寇准墓
名人祠庙 山水 博物馆 古陵墓
陕北明长城 古建筑
无 靖边县境内。
无
米脂县城北1公里的无定河畔悬 崖上
无 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
无
神木县西北部的神府腹地与毛乌 素沙漠交界处。
丹凤花庙
金丝大峡谷国 家森林公园 陕西省老君山 自然风光旅游
柞水溶洞
山水 自然保护 区 古陵墓
古建筑
自然景观
山水
山水
云盖寺
牛背梁国家森 林公园
黄帝陵
轩辕庙(黄帝 陵景区内) 洛川会议革命 旧址
万花山
古寺庙 自然景观 名人祠庙 古寺庙 革命旧址 山水
花木兰陵园 古陵墓
宝塔山
凤凰山革命旧 址
南泥湾
革命旧址 革命旧址 革命旧址
4A
宝鸡市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 门镇,距西安约120公里。
无 宝鸡市区陵原北坡
无
宝鸡市区东北金陵河西岸龙泉中 学后院
西安市遗址保护的基本做法
![西安市遗址保护的基本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730732d15abe23492f4ddb.png)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明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定位,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和“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奋斗目标,对古迹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更为科学的调整,努力将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大遗址的保护与改善遗址周边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质量相结合,实现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和谐共生。
一、西安大遗址保护的主要成就和基本做法。
1、科学规划、完善法规、依法保护大遗址西安市我国大遗址集中分布的主要城市之一,其中遗址类国保单位14处,省保单位24处,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姜寨遗址和汉杜陵等五处大遗址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文物局确定的200处大遗址保护计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的历次城市规划都妥善地处理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明遗产的保护关系,重大建设避开了古迹遗址。
我们近期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突出了大区域、大系统的保护理念,划分出四个重点保护带,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古遗址、古陵墓保护带,强调要加强周沣镐京、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四大遗址及古帝王陵墓的保护,形成全市统一的古遗址保护体系。
西安从整体上保护大遗址的措施之一,就是不断加大保护工作力度,把对古迹遗址的保护纳入法律法规的范畴。
市政府先后颁布了《四大遗址保护条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编制并公布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汉杜陵保护规划已上报国家文物局;汉长安城保护规划已完成,准备上报国家文物局;秦阿房宫保护规划已开始编制;划定了文物保护单位“紫线”。
这些重要举措使西安地区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2、完善管理机构,构建广泛的群众保护体系。
根据西安大遗址分布的特点和保护需要,1994年以来,西安市先后有重点地为四大地址设立专门文物管理机构,并征用部分土地进行保护管理;在遗址区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巡查联保网络,联合公安机关有效地遏制了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的犯罪活动。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空间设计与研究以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文化大观园设计为例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空间设计与研究以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文化大观园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338e2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1.png)
谢谢观看
其次,设计者在大观园内设立了多个展示和体验空间。这些空间不仅展示了 城隍庙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非遗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到这些非遗 项目,从而加深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和认识。
此外,设计者还引入了一些创新元素。例如,他们将现代科技与非遗项目相 结合,创造了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这些项目既吸引了年轻人的参与,也使非遗项 目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推广。
总之,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全社会的 共同参与和支持,才能实现历史街区和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参考内容
城隍庙,这一传统中国宗教建筑,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反 映出社会民俗信仰和地域特色的变化。本次演示以西安都城隍庙民俗大观园的设 计实践为例,探讨城隍庙及其周边空间形态的演进。
一、城隍庙的历史沿革
城隍庙起源于古代对城隍神的祭祀,城隍神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中的守护 神,主管城市的安宁与繁荣。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朝,位于今西安市西大街, 是明清两代西安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的城隍庙。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西安 都城隍庙也历经了多次修缮和重建。
二、西安都城隍庙民俗大都城隍庙民俗大观园的设计实践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城隍庙及其周边 空间形态的演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历史 文化传承、现代审美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
我们不仅可以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也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的城隍庙及其周边空间形态的演进将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历史保护与 现代发展的融合。
二、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 性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不仅包括建筑、街道等物质文化 遗产,也包括民俗、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是历史街区文 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然而,随着 城市化的进程,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历程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09269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7.png)
。
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
实施修缮工程
针对存在不同程度损坏的传统 民居,实施了修缮工程,包括 加固、修复、防水等措施,恢
复了民居原有风貌。
建立档案记录
为了更好地保存历史信息,对传 统民居建立了档案记录,包括文 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后 续研究和利用。
加强日常管理
通过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防 止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对传统民居 的影响。
要点三
保护成果
经过保护性修缮和维护,南大街历史 街区的传统风貌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和 保护。街区内的传统民居建筑得到了 有效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得到 了维护和传承。同时,特色商业的发 展也带动了街区的经济活力提升。
西羊市历史街区保护案例
保护价值
西羊市历史街区是西安市明城区最具 代表性的回民街区之一,拥有独特的 伊斯兰文化和建筑风格。街区内的传 统民居建筑是研究明代地方回族文化 、宗教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历 程
2023-11-07
目录
•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概述 •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现状 •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历程回顾 •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案例分析
01
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概述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展览、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传统民居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居民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支 持,促进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企业合作
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 互利共赢。
陕西祠庙古建保护
![陕西祠庙古建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7374073c31126edb6f1a108f.png)
三、古建筑(138-25=113处)242.大学习巷清真寺明、清西安市1956年8月 6日243.大兴善寺清西安市1956年8月 6日244.东岳庙明西安市1956年8月 6日245.八仙庵明、清西安市1956年8月 6日246.宝庆寺塔明西安市195 7年5月31日247.小皮院清真寺明西安市1992年4月20日248.关中书院明、清西安市1992年4月20日249.杜公祠清长安1956年8月 6日250.香积寺唐长安1956年8月 6日251.圣寿寺塔唐长安1992年4月20日252.草堂寺明户县1956年8月 6日253.户县文庙明户县1992年4月20日254.太史桥明户县1992年4月20日255.户县钟楼明户县1992年4月20日256.敬德塔宋户县1957年5月31日257.仙游寺隋唐至明清周至1956年8月 6日259.钓鱼台清宝鸡1992年4月20日260.龙门洞明、清陇县1992年4月20日261.张载祠清眉县1992年4月20日262.五丈原诸葛亮庙清岐山1992年4月20日263.凤凰台明咸阳1957年5月31日264.千佛铁塔明咸阳市渭城区1956年8月 6日265.兴平北塔唐兴平1957年5月31日266.文庙大成殿明兴平1992年4月20日267.中王堡木塔明三原1957年5月31日268.古龙桥明三原1992年4月20日269.孟店民宅清三原1992年4月20日270.东里花园明、清三原1992年4月20日271.唐家民宅明、清旬邑1992年4月20日272.香积寺塔宋礼泉1992年4月20日273.金龟寺普通塔清礼泉1992年4月20日274.报本寺塔宋武功1992年4月20日276.泾阳文庙清泾阳1992年4月20日277.铜川塔宋铜川市1956年8月 6日278.孙思邈故里明耀县1992年4月20日279.星明楼明榆林市1992年4月20日280.定边鼓楼明定边1992年4月20日281.响铃塔元横山1992年4月20日282.波罗堡古建群明横山1992年4月20日283.七星庙明府谷1992年4月20日284.琉璃塔明延安市1992年4月20日285.万凤塔宋洛川1992年4月20日286.普同塔明子长1992年4月20日287.盘龙寺石塔明志丹1992年4月20日288.砖塔群宋至明志丹1992年4月20日289.开元寺塔唐富县1992年4月20日290.柏山寺塔宋富县1992年4月20日291.福严院塔292.岱祠岑楼,金龙寺塔明大荔1992年4月20日293.北寺塔北宋蒲城1957年5月31日294.蒲城南寺塔唐蒲城1957年5月31日295.考院清蒲城1992年4月20日296.蒲城文庙明蒲城1992年4月20日297.罗山寺塔唐合阳1992年4月20日298.合阳县文庙明合阳1992年4月20日299.法源寺塔宋富平1992年4月20日300.玉泉院清至民国华阴1992年4月20日301.桥上桥清华县1992年4月20日302.禅修寺大殿元华县1992年4月20日303.关帝庙正殿元韩城1957年5月31日304.三清殿元韩城1957年5月31日305.汉中东塔宋汉中市1957年5月31日306.圣水寺明南郑1992年4月20日307.江神庙明、清略阳1992年4月20日1992年4月20日309.良马寺觉皇殿元洋县1992年4月20日310.武侯祠清勉县1956年8月 6日311.白云寺明、清安康市1992年4月20日312.旬阳县文庙明、清旬阳1992年4月20日313.洛南文庙明洛南1992年4月20日314.骡帮会馆清山阳1992年4月20日315.二郎庙金、清丹凤1992年4月20日316.船帮会馆清丹凤1992年4月20日317.大云寺明、清商州1992年4月20日318.雷神庙万阁楼明、清西安市2003年9月24日319.二龙塔唐代西安市2003年9月24日320.遇仙桥及石造像元、明户县2003年9月24日321.玄帝祠玉皇楼明代周至县2003年9月24日322.铜川文庙大成殿清代铜川市2003年9月24日323.金台观明~清宝鸡市2003年9月24日324.净光寺塔北宋眉县2003年9月24日326.太壸寺大殿明代泾阳县2003年9月24日327.渭南文庙大成殿明~清渭南市2003年9月24日328.东营庙明代韩城市2003年9月24日329.韩城九郎庙元~清韩城市2003年9月24日330.庆善寺大佛殿清代韩城市2003年9月24日331.毓秀桥清代韩城市2003年9月24日332.弥陀寺元~清韩城市2003年9月24日333.大象寺塔宋代合阳县2003年9月24日334.福山寺清代合阳县2003年9月24日335.万斛寺塔唐代富平县2003年9月24日336.二郎山庙明~清神木县2003年9月24日337.凯歌楼清代神木县2003年9月24日368.香炉寺明~清佳县2003年9月24日339.八卦寺塔林金~明富县2003年9月24日340.龙泉寺塔林明代志丹县2003年9月24日341.午子观明~清西乡县2003年9月24日343.紫云宫清代略阳县2003年9月24日344.安康文庙大成殿元~清安康市2003年9月24日345.黄州会馆清代旬阳县2003年9月24日346.周氏武学清代岚皋县2003年9月24日347.高桥镇廊桥清代紫阳县2003年9月24日348.北五省会馆清代紫阳县2003年9月24日349.菩萨泉观音殿清代汉阴县2003年9月24日350.汉阴城墙明代汉阴县2003年9月24日351.石泉城门及禹王宫明~清石泉县2003年9月24日352.宁陕城隍庙清代宁陕县2003年9月24日353.商州城隍庙明~清商洛市2003年9月24日354.山阳禹王宫清代山阳县2003年9月24日355.塔云山寺清代镇安县2003年9月24日四、石窟寺(23-2=21处) 356.马家河石窟寺五代旬邑1992年4月20日357.红石峡明榆林市1992年4月20日1957年5月31日359.佛堂寺石窟宋佳县1992年4月20日360.阁子头石窟宋富县1992年4月20日361.小寺庄石窟宋黄龙1992年4月20日362.清凉山万佛寺宋延安市1956年8月 6日363.旬阳县千佛洞石窟宋、元旬阳1992年4月20日364.清华山石窟唐代西安市2003年9月24日365.太子寺石窟宋~明铜川市2003年9月24日366.花石崖石窟北魏宜君县2003年9月24日367.秦家河摩崖造像北魏、唐宜君县2003年9月24日368.麟溪桥石窟唐、明麟游县2003年9月24日369.千佛院摩崖造像唐、宋麟游县2003年9月24日370.蔡家河摩崖造像宋、明麟游县2003年9月24日371.金川湾石窟唐、宋淳化县2003年9月24日372.玉泉寺石窟隋代佳县2003年9月24日373.石寺洼石窟北朝~唐横山县2003年9月24日374.安塞大佛寺石窟唐代安塞县北宋、明甘泉县2003年9月24日五、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3-6=27处) 377.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泾阳1992年4月20日378.照金革命旧址耀县1992年4月20日379.红25军司令部旧址洋县1992年4月20日380.红三军军部旧址丹凤1992年4月20日381.高培支旧居西安市2003年9月24日382.中山图书馆旧址西安市2003年9月24日383.革命公园西安市2003年9月24日384.马栏革命旧址旬邑县2003年9月24日385.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暨八路军总部旧址泾阳县2003年9月24日386.宏道书院旧址三原县2003年9月24日387.杨虎城旧居蒲城县2003年9月24日388.龙首坝澄城县2003年9月24日389.哈镇抗日活动旧址府谷县2003年9月24日390.神泉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佳县2003年9月24日391.李鼎铭陵园与故居靖边县2003年9月24日394.南丰寨会议旧址子洲县2003年9月24日395.太相寺会议旧址延川县2003年9月24日396.二战区长官部旧址宜川县2003年9月24日397.东村会议旧址富县2003年9月24日398.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城固县2003年9月24日399.长安郭氏民宅清-民国2003年9月24日400.万佛楼民国2003年9月24日401. 卡子黄氏民宅清代2003年9月24日402.界岭张氏民宅清代2003年9月24日403.凤凰街民居清-民国2003年9月24日六、石刻(10-1=9处) 404.卧龙寺石刻和铁钟宋、元西安市1957年5月31日405.牛郎织女石刻汉长安1956年8月 6日406.李晟碑唐高陵1956年8月 6日407.磻溪宫碑刻元宝鸡1992年4月20日408.九成宫醴泉铭碑409.陀罗尼经幢唐铜川市1957年5月31日410.云麾将军碑唐蒲城1956年8月 6日411.蒙汉合文碑元合阳1957年5月31日412.李元谅碑唐华县1957年5月31日七、其他(3处) 413.富平铁佛金富平1992年4月20日41 4.卢舍那铁佛金麟游1992年4月20日415.西塬化石出土地更新世旬邑县2003年9月24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现有保护
古塔现有保护分析:
古塔尽可能地保留原貌, 基本遵循了原真性原则。 塔楼一层仍做为佛堂使 用,保留了佛塔的现今使用 价值。
前
言
看香积寺
塔楼禁止游客攀登,对 于延长建筑物寿命起到了很 好的效果。 塔身采取了避雷措施, 防止再度受到自然灾害的破 坏。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平面布局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寺院近景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寺院近景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关于古塔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寺内现存唐代建造的善导塔,是公元680年修建的。塔 系青砖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顶因 年久残毁,现存十一级,高三十三米(据载原为十三级)。 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实为珍 品。塔基层四面有门,南门楣额上嵌有砖刻的“涅盘盛事 (时)”横额,是公元1768年修补时所作。塔身四面并刻有 楷书,内容为《金刚经》,字迹雅秀,笔力遒劲,颇引人注 目。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历史背景
唐朝时的寺院规模宏大,有“骑马闯山门”的传说,当 时,武则天和唐高宗都曾来此礼佛,并“倾海国之名珍”、 “舍河宫致密宝”,赐给香积寺。因善导在长安拥有众多信 徒,这里又供奉着皇帝赐给的法器、舍利子,故前来瞻仰、 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盛。 唐“安史之乱”和唐武宗灭佛事件中,香积寺遭到严重 破坏。直到宋朝时,净土宗流行,香积寺又得到修复。宋太 平兴国三年(978年),香积寺又改名为“开立寺”,不久 又恢复了原名。宋、元期间,长安衰落,寺院年久失修,到 清朝时,香积寺仍保持明朝的规模,并进行了修葺。明嘉靖 年间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直到清末,寺内还保存有许多 金石文物,仅历代雕刻就有119件。 建国后又曾大规模整修, 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善导大师圆寂1300周年,日本净土宗派遣2000余 名高僧赴香积寺举行法会,向寺院赠送善导大师像等礼物。 如今,香积寺已成为中日宗教文化友好交流的见证。
金 鞭 络 绎 向 侯 家 。
玉 辇 纵 横 过 主 第 ,
青 牛 白 马 七 香 车 。
长 安 大 道 连 狭 斜 ,
话说长安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 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 西安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久(1200多年),建都朝 代最多的城市。西安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从奴隶制社会 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 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西安书写了中国历 史最华彩的篇章。
古都西安
为数众多的古建筑遗址或遗迹: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古都西安
对周边零散古建筑保护建议总结:
1.对零散古建筑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完善地方保护法律 法规。(重要) 2.针对各散落个体进行适用的保护。 2.尊重历史建筑遗址和遗迹的原真性。
前
言
3.保护和改善保护建筑周边自然环境。(重要) 4.明确保护建筑用地界线和土地权限。(重要) 5.加强古建筑保护管理机制。
现有保护
现有保护适当之处总结:
1.古塔部分保持了良好的原真性。 2.现有建筑具有可读性,可直接读出“历史年轮”。 3.保护具有永续性,从明朝开始,至今一直在进行维护。 4.在文化内涵层次上,保持了整体性,即保留了原汁原 味的宗教氛围,保留了原有使用者的生活习性。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谢
谈 西 安 周 边 零 散 古 建 筑 遗 址 保 护
谢
西安交通大学 建筑学 刘玉玉 311103100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指导老师:李红艳
现有保护
现有保护不当之处总结:
1.小型古塔没有得到应有保护(土地权属原因) 2.没有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主要指自然环境)。周边 建筑与寺院建筑反差过大。 3.保护管理不到位,古遗存建筑受游客破坏严重(游客 签名、划损)。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现有保护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香
西 安 古 建 筑 遗 址 保 护
积 寺
建筑学 马丹迪 1003160220 《古建筑遗产保护》指导老师:汤颖凡
目录
前
言
看 香 积 寺 谈 香 积 寺 放 眼 古 都 结 语
话说长安
——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 长 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古 意 》 卢 照 邻
凤 吐 流 苏 带 晚 霞 。
龙 衔 宝 盖 承 朝 日 ,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6.对保护建筑用地周边村落进行合理规划整治,尽量营 造与保护建筑适宜的周边环境。(重要)
结
语
通过本阶段调研学习总结个人所得:
1.更加深入理解了《西安宣言》所强调的保护遗产周边 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对古建筑“原真性”和“整体性”在具体实例中的体 现有了深切的认识。 3.实地体验了古建筑保护中保留“人文环境要素”对古 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 4.在相关文献查阅中,充实了古建筑保护方面的知识。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沧海桑田,历经上千年发展,西安周边文物古迹数量众 多,然而,这些古遗址并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散布在以古 城区为中心的周边地区。 数量众多,而分布较散,增加了保护难度。 散布的众多古遗址保护存在着众多问题。
话说长安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寺院简介
香积寺在西安城南约17.5公里的长安区郭杜乡香积寺村, 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中国 净土宗祖庭。 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 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 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 个道场。
人文现景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现有保护
总平面规划分析:
现存建筑物遗迹中,只 有古塔是唐朝保留下来的, 其他部分均为后来在原址上 新建。 新建建筑均为仿古建筑, 满足宗教需求,也为古遗迹 营造了和谐的周边环境。 总平面规划中,将古塔 单独设在别院中,既不影响 佛教信徒平时的宗教活动和 僧侣的日常起居,同时也尽 可能地减少了古塔的人流量, 是对古塔的保护。当然,这 样的规划,形成了丰富的院 落景观。
前
言
看香积寺
谈香积寺
放眼古都 结 语
历史背景
香积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唐代寺旁有香积堰水 流入长安城内,另一说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 香积”。 唐高宗李治曾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供养, 取名香积寺。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是山东临淄人,他依据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及《往生论》 等佛教净土宗经典,倡导任何众生愿生极乐世界只要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乘佛愿力,必定往生。后在终南山 修行,著作现存有《观经四帖疏》四卷、《观念法门》一卷、 《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 唐朝的香积寺位于古都西安城南约35华里处,终南山子 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这里南临镐(gao)河,北接风景秀丽 的樊川,镐河与潏(yu)河汇流萦绕于其西,整个寺院幽而不 僻,静而不寂。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著名的诗篇《过香积寺》中描绘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 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