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磁铁科学课教学案例知识分享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优质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有趣磁铁》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有趣磁铁》,该内容出自教材第五章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磁铁性质、分类、磁极间相互作用,以及磁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磁铁性质和分类,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生活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性质、分类和磁极间相互作用。
难点:磁铁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回形针、铜线、电池、指南针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磁铁、铁钉、回形针、铜线、电池、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拿出一个神秘盒子,让学生猜测里面是什。
打开盒子后,展示出一块磁铁,引发学生好奇心。
2. 讲解磁铁性质(10分钟)介绍磁铁性质,如吸铁性、指向性等,并通过实例演示。
3. 分类磁铁(5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磁铁,如条形磁铁、环形磁铁、U形磁铁等,让学生进行分类。
4. 磁极间相互作用(10分钟)讲解磁极间相互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现象。
5.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5分钟)讲解磁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冰箱贴等。
6.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磁铁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铁性质2. 磁铁分类3. 磁极间相互作用4.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铁性质和分类。
(2)解释磁极间相互作用。
(3)举例说明磁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 答案:(1)磁铁性质:吸铁性、指向性等。
分类:条形磁铁、环形磁铁、U形磁铁等。
(2)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磁性挂钩、磁性冰箱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铁性质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对磁极间相互作用理解还需加强。
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

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1教学目标:1、通过看、摸、说等活动,能够识别磁铁的形状,大胆猜想磁铁的名称。
2、通过游戏,探究磁铁的特性。
3、能举例说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性质,运用磁铁性质进行磁铁游戏。
难点:在游戏中运用磁铁性质分析解决磁铁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磁铁、课件、蝴蝶模型、花丛图、学具塑料包等。
2、学具准备:活动记录表、各种各样的磁铁;细绳、铁钉、大头针、曲别针、木块、泡沫塑料、两片大小不一的纸、新版的1角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具:一只花蝴蝶问: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学生回答后问:老师能让这只蝴蝶在花丛中自由的飞翔,你们信不信?然后出示花丛的教具,让蝴蝶在花丛中移动。
师问:老师是怎么让这只蝴蝶在花丛中飞翔的,你们想知道吗?秘密就在这里。
(拿着带有磁铁的蝴蝶让同学们看)师问:那么为什么带有磁铁的蝴蝶不会掉下来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有趣的磁铁游戏来发现秘密所在吧。
板书课题:二、认识磁铁,讨论命名师:一提到磁铁,相信大家都玩过,你们平时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呢?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可真善于观察呀,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不少磁铁,想看吗?(课件出示)师:磁铁的种类可真多呀!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常见的.磁铁,你能根据它们的形状给这些磁铁起一个名字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的图片: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磁针、磁棒)师:上面所出示的磁铁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着相同之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说说看。
学生答:颜色不同,上边标的有不同的字母等。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大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磁铁》。
本节课主要讲述磁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磁铁的极性、磁铁的吸附能力、磁铁的传递性以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知道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具有吸附能力和传递性。
2. 培养学生使用磁铁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极性、吸附能力和传递性。
难点:磁铁吸附能力和传递性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铁片、塑料片、木块等。
学具:每个学生一套磁铁、铁钉、铁片、塑料片、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磁铁的极性、吸附能力和传递性,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磁铁的性质。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磁铁去吸引不同的物品,观察磁铁的吸附能力和传递性。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磁铁的性质:1. 极性:南极、北极2. 吸附能力:能吸引铁、镍、钴等磁性物质3. 传递性:磁力可以传递七、作业设计1. 请用磁铁去吸引不同的物品,观察磁铁的吸附能力和传递性,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结果,记录下磁铁吸附不同物品的现象和传递性的表现。
2. 思考: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学生可以思考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磁性存储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磁铁的性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延伸,如介绍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磁铁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极性、吸附能力和传递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附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附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主题《有趣的磁铁》1.2 教学目标•了解磁性和磁铁的基本概念•探索磁铁的特性和用途•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1.3 教学对象大班学生1.4 教学时间2个课时二、教学内容2.1 导入与激发兴趣2.1.1 磁铁的引入老师拿着一个磁铁进入教室,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磁铁产生兴趣。
2.1.2 感知磁性老师用磁铁吸附不同材料,比如纸片、铁块、橡皮等,让学生用手触摸感受不同材料的磁性。
2.2 实验与探索2.2.1 磁铁的吸引力•老师将一张纸放在桌上,并放置一个磁铁的北极朝上。
•学生们用一根细绳,悬挂一个小磁铁,调节绳子的高度,让小磁铁悬浮在桌面上。
•学生们逐渐调整小磁铁与大磁铁的距离,观察小磁铁是否会受到磁力的吸引。
•学生们记录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
2.2.2 磁铁的极性•老师准备两个磁铁,一个北极朝上,一个南极朝上。
•学生们将两个磁铁相互靠近,观察是否会发生吸引或排斥。
•学生们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2.3 总结与归纳2.3.1 基本概念老师对磁性和磁铁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
2.3.2 磁铁的用途学生们利用发散思维,探讨磁铁的日常应用场景,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三、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主要通过实验与探索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特性和用途,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磁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了实验与探索环节。
实验设计合理,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磁铁的理解和记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实验与探索环节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理解实验的意义,并能够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最后,在总结与归纳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总结。
总体来说,本次科学教案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精品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以《有趣的磁铁》为主题,依据教材第五章“磁铁的秘密”展开,详细内容包括磁铁的性质、分类、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性质、分类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理解磁铁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回形针、铁钉、硬币、电池、导线、指南针等。
学具:每组一份磁铁、回形针、铁钉、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磁铁,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磁铁有什么作用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磁铁的性质、分类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如何用磁铁找出混在铁钉中的回形针?”4.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发放一份练习材料,包括铁钉、回形针、硬币等。
学生用磁铁进行实践操作,找出隐藏的回形针。
提问:“你们还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哪些应用吗?”学生分享,教师补充。
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性质与分类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磁铁找出混在沙子中的铁钉。
答案:将磁铁靠近沙子,铁钉会被磁铁吸引,从而找出铁钉。
2.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指南针能指示方向。
答案:指南针的指针是磁铁,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总是指向南北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对磁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磁铁性质、分类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附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章《有趣的磁铁》一节。
教学内容包括:磁铁的认识,磁铁的极性,磁铁的吸铁性,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有南极和北极,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认识,磁铁的极性,磁铁的吸铁性。
难点:磁铁的极性判断,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铁片、钴片、镍片、地球仪、小铁船等。
学具:磁铁、铁钉、铁片、钴片、镍片、小铁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小铁船在水中飘浮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铁船能飘浮在水面上?2. 磁铁的认识:让学生观察磁铁,引导学生发现磁铁的两极,南极和北极。
3. 磁铁的极性: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钴片,镍片,引导学生发现磁铁的极性。
4. 磁铁的吸铁性: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钴片,镍片,引导学生发现磁铁的吸铁性。
5.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发现地球仪上的指南针就是利用磁铁的性质制成的。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磁铁的认识南极北极磁铁的极性南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北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吸铁性南极吸引铁北极吸引铁七、作业设计1. 描述磁铁的两极,南极和北极。
答案:南极和北极是磁铁的两极,南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北极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2. 解释磁铁的吸铁性。
答案:磁铁的吸铁性是指磁铁的两极,南极和北极,都能吸引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磁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掌握了磁铁的极性和吸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答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磁铁的性质: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等物质,具有磁极性和磁性方向。
2. 磁铁的运用: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
3. 磁铁的实验: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证精神。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性质和运用,磁铁实验的操作方法。
难点: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镍片、钴片、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枚磁铁、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磁性挂钩,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性质和运用。
2. 讲解磁铁的性质:介绍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等物质,具有磁极性和磁性方向。
3. 演示磁铁实验:用磁铁进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磁铁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讲解磁铁的运用:介绍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磁铁找出教室里的铁质物品,并尝试用磁铁进行组合。
六、板书设计磁铁的性质:吸引铁、镍、钴等物质,具有磁极性和磁性方向。
磁铁的运用: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
磁铁实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磁铁找出家里的铁质物品,并尝试用磁铁进行组合。
答案:可以用磁铁找出铁钉、铁片等物品,进行组合创造有趣的造型。
2. 请思考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交通等。
答案:磁铁在医疗领域可以用于磁共振成像(MRI),在交通领域可以用于磁悬浮列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磁铁的实验和运用,让学生了解了磁铁的性质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继续探索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能源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2023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磁铁(精选3篇)

2023年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趣的磁铁(精选3篇)教案一:探索磁铁的吸引力教学目标:1. 了解磁铁的特性及其吸引力。
2. 观察和实验,探索磁铁对不同材料的吸引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 物品:磁铁、纸夹、硬币、铝箔、铁钉、木块等。
2. 实验用品:实验板、夹子、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磁铁,让他们讨论磁铁的特性,如吸引物体等。
2. 实验1:选择一些常见的物体,如纸夹、硬币、铝箔等,用磁铁测试它们的吸引力。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2:选择一些金属物体,如铁钉、铝箔等,分别用磁铁测试它们的吸引力。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3:选择一些非金属物体,如木块、纸夹等,用磁铁测试它们的吸引力。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磁铁对哪些物体有吸引力,为什么会有这种吸引力。
6.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案二:探索磁铁的磁场教学目标:1. 了解磁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 运用实验,观察和研究磁铁的磁场。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用品:磁铁、小针、实验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磁铁的特性,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个特殊的区域。
2. 实验1:把磁铁放在一张纸上,用小针轻轻地撒在纸上,观察小针的排列情况。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2:在实验板上放置磁铁,用铁屑或小针撒在实验板上,观察其排列情况。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磁场表现形式,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5.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案三:制作磁链教学目标:1. 了解磁链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运用实验,制作磁链并计算其数值。
3.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用品:磁铁、铁屑、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磁铁的磁场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制作一个磁链。
2024年《有趣的磁铁》幼儿园教案

《有趣的磁铁》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铁的特性,知道磁铁能吸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力和探究精神。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磁铁的特性和用途。
2.利用磁铁进行简单实验,观察磁铁的吸铁现象。
三、教学难点1.磁铁的南北极概念。
2.实验中磁铁吸铁的现象解释。
四、教学准备1.磁铁若干个。
2.铁钉、铁片、铜币、铝币等物品。
3.实验记录表。
4.磁铁南北极标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邀请幼儿上台摸一摸、玩一玩磁铁,感受磁铁的特性。
(二)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磁铁的定义、特性和用途。
2.引导幼儿了解磁铁的南北极,并用标识进行区分。
(三)实验观察1.教师演示磁铁吸铁的实验,让幼儿观察磁铁如何吸引铁钉、铁片等物品。
2.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放磁铁和铁钉、铁片等物品,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磁铁的吸铁现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四)记录与分析1.教师发放实验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磁铁吸铁的原因。
(五)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磁铁制作的玩具,如磁铁鱼、磁铁车等,让幼儿观察并尝试操作。
2.邀请幼儿发挥想象力,利用磁铁制作自己的创意作品。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和发现。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检查幼儿对磁铁知识的掌握程度。
3.评价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七、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磁铁工厂,了解磁铁的生产过程。
2.开展磁铁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家园共育,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磁铁的奥秘,增进亲子关系。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磁铁,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叫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什么特别的吗?幼:磁铁可以吸东西!2.邀请幼儿上台摸一摸、玩一玩磁铁。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

《有趣的磁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铁的特性,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等金属。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磁铁的特性,学会使用磁铁进行实验。
2.教学难点:磁铁的南北极概念及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磁铁、铁钉、铜钥匙、铝箔、塑料尺、小磁针等。
2.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铜钥匙、铝箔、塑料尺、小磁针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磁铁,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邀请学生上台摸一摸磁铁,感受磁铁的重量和质地。
(二)探究磁铁的特性1.教师分发磁铁和铁钉,引导学生尝试用磁铁吸引铁钉。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铁钉。
3.教师提问: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钉?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特性。
(三)探究磁铁间的相互作用1.教师分发小磁针,引导学生观察磁针的南北极。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两个磁针的南极和北极相互靠近时的现象。
3.教师提问:为什么两个磁针的南极和北极不能靠近?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四)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铜钥匙、铝箔、塑料尺等物品,引导学生尝试用磁铁吸引这些物品。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这些物品。
3.教师提问:为什么磁铁不能吸引这些物品?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特性。
2.学生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可以吸引磁铁的物品。
2.家长协助孩子记录实验结果,下周分享给全班同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磁铁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磁铁的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展示机会。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掌握磁铁的特性: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磁铁能吸引铁钉,这是因为它有磁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附反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2. 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操作,培养观察、比较、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磁铁:磁铁的形状、磁铁的两极(N极、S极)、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 磁铁游戏:用磁铁进行拼图、解谜等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操作。
2. 难点:让幼儿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并能运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铁片、镍币、钴磁等物质;磁铁拼图、磁铁解谜卡片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磁铁、铁钉、铁片等物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激发幼儿对磁铁的兴趣。
2. 基本性质:教师演示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
3. 实践操作:幼儿用磁铁尝试吸引不同的物质,观察并交流实验现象。
4. 游戏环节:幼儿分组进行磁铁拼图、解谜等游戏,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磁铁的特点,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
6. 课后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探索磁铁的更多性质和用途。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磁铁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比较、探究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课后延伸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 运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4.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八、安全注意:1. 确保幼儿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远离眼睛,以免磁铁碎片进入眼睛。
2. 提醒幼儿不要将磁铁放入口中,以防误吞。
3. 教师应在场监督,确保幼儿正确使用磁铁,避免意外伤害。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附反思

1. 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2. 能够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磁铁的吸铁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吸铁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磁铁的吸铁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铁片、钴钢片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磁铁、一张铁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磁铁,引导幼儿说出磁铁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基本概念:介绍磁铁的基本特性,即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3. 实验操作:(1)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铁片、钴钢片等,观察磁铁的吸铁现象。
(2)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吸引力的不同,即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
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幼儿在实验操作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正确使用磁铁?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4.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5. 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6. 针对本次教学活动,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进一步探究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及其相互作用。
2. 能够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磁铁在不同情况下吸引或排斥物体的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深入理解磁铁的两极性质和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磁铁在不同情况下吸引或排斥物体的现象。
八、教学准备:1. 教具:多个磁铁(包含不同形状、大小)、铁钉、铁片、钴钢片、彩色小球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磁铁、一张铁片和一个小球。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复习磁铁的两极和吸铁现象。
2024年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磁铁

2024年中班科学精彩教案:有趣的磁铁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金属物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磁铁的基本特性和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准备1.磁铁若干个2.铁块、铜块、铝块等金属物质3.小纸片、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4.实验记录表5.PPT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磁铁吗?谁知道磁铁有什么特点?2.基本概念师:磁铁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有两极,分别是N极和S极。
磁铁能吸引铁、镍等金属物质。
3.实验一:磁铁吸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磁铁能不能吸引铁块。
请小朋友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磁铁和一个铁块。
(1)各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铁块。
4.实验二:磁铁吸其他金属师:除了铁,磁铁还能吸引其他金属物质吗?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磁铁能不能吸引铜块和铝块。
(1)各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铜块和铝块。
5.制作磁铁画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磁铁的基本特性,下面我们来用磁铁制作一幅画吧!请小朋友们发挥创意,用磁铁在纸上作画。
(1)教师示范制作磁铁画的方法。
(2)各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评价优秀作品。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磁铁的基本特性和应用,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镍等金属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磁铁还有很多有趣的应用,比如指南针、磁性挂钩等。
希望大家能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磁铁的奥秘。
五、作业1.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中的磁铁制品,观察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磁铁的趣味实验,请大家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1.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幼儿安全,避免误伤。
2.在制作磁铁画环节,要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很有趣的东西,那就是磁铁。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通用11篇)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通用11篇)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篇1活动目标:1、感知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对磁铁的特性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自制环形磁铁玩具人手一套,PPT课件,红、蓝两色自粘纸活动过程:一、观察讨论,发现磁铁的外部特征1、磁铁你们认识吗?你见过的磁铁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磁铁有什么本领吗?2、老师也带来了磁铁,看看这个磁铁长什么样?小结:这个磁铁宝宝是圆形的,里面有洞洞,一面红色,一面蓝色二、实践操作,感知磁铁相吸相斥的特性第一次操作:发现磁铁会相吸或相斥1、师:瞧,又有一块磁铁来了,把这两块磁铁慢慢靠近,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2、操作3、分享交流:磁铁会吸住、磁铁会分开。
4、出示记录图磁铁上红色和蓝色面对面就会吸起来。
磁铁的红色/蓝色和红色/蓝色面对面就会分开来。
第二次操作:总结磁铁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性1、师:想不想再试一试?等会儿你还可以在试的过程中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2、操作3、分享交流。
师:你们都试过了吗?你用的什么方法?有没有新发现?噢,蓝色/红色和蓝色/红色面对面也会跳舞呀。
小结:原来这两块磁铁,相同颜色面慢慢靠近会分开来,不同颜色面会抱在一起。
三、层层递进,提升对感知磁铁特性的经验1、师:你们都很厉害,发现了磁铁的这么多秘密。
现在多一块磁铁,三块磁铁让他们跳起舞来,可以怎么玩呢?2、操作3、分享交流师:你是怎么让三块磁铁宝宝跳起舞来的?你用的什么方法?小结:你们真厉害,用了这么多方法让磁铁宝宝跳舞,下次我们还能试试用更多的磁铁宝宝让他们跳舞好吗?四、模仿磁铁,体验磁铁的乐趣。
师:你们想不想做回磁铁呢?小磁铁们聚会啦,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玩游戏吧。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篇2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磁铁的基本特性。
2.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
3.体验相互合作、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废旧t恤粉刷的红、蓝背心(等同孩子数),教师红、蓝双色t恤一件,u 形磁铁两块,音乐。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磁铁的秘密”,涉及章节为第2节“有趣的磁铁”。
具体内容包括磁铁的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如吸引铁、镍等磁性物质,区分磁铁的两极,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的两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区分磁铁的两极,理解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回形针、铜钥匙、纸片、塑料棒、指南针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磁铁、铁钉、回形针、铜钥匙、纸片、塑料棒、指南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尝试用磁铁吸起身边的物品,观察哪些物品可以被吸起。
2. 例题讲解:(1)讲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如吸引铁、镍等磁性物质。
(2)通过实验,让幼儿区分磁铁的两极。
(3)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性挂钩、冰箱门吸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磁铁吸起桌上的铁钉、回形针等物品。
(2)分组讨论:如何区分磁铁的两极?(3)分享磁铁在生活中有趣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基本性质:(1)吸引铁、镍等磁性物质。
(2)磁铁有两极:N极和S极。
2. 磁铁的应用:(1)磁性挂钩(2)冰箱门吸(3)指南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磁铁吸起身边的磁性物质,记录下来。
(2)区分磁铁的两极,并说明方法。
(3)举例说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磁铁可以吸起铁钉、回形针等物品。
(2)区分磁铁的两极:用一根线将磁铁悬吊起来,自由旋转,静止时指向北方的一端为N极,指向南方的一端为S极。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附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磁铁》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大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磁铁》一章。
具体内容包括: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磁铁的吸附能力,以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知道磁铁的两极和吸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性质和特点,磁铁的两极,磁铁的吸附能力。
难点: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磁铁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铁片、磁铁检测器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磁铁,一组铁钉和铁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磁铁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介绍磁铁的两极和吸附能力。
3. 演示: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特点。
4. 实践:让学生自己用磁铁去吸附铁钉和铁片,体验磁铁的吸附能力。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磁铁解决问题。
7. 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用磁铁去寻找隐藏的铁钉等。
六、板书设计磁铁的性质和特点两极:N极、S极吸附能力:强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1. 磁铁导航2. 磁铁吸附3. 磁铁电机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知道的磁铁应用,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磁铁导航、磁铁吸附、磁铁电机等。
2.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磁铁的吸附能力。
答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用磁铁去吸附不同大小的铁钉和铁片,记录吸附的数量,从而验证磁铁的吸附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讨论磁铁应用的部分,有些学生对于磁铁电机等高级应用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优质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磁铁的力量》,详细内容涉及磁铁的性质、分类、应用等。
主要包括磁铁的两极、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两极,掌握磁铁的吸引与排斥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探索磁铁的兴趣。
3. 使学生认识到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铁的吸引与排斥规律。
教学重点:磁铁的两极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回形针、铁钉、铜钥匙、磁铁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磁铁、回形针、铁钉、铜钥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磁铁玩具,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与实验(15分钟)(1)教师讲解磁铁的两极,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磁铁的吸引与排斥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两极:N极、S极2. 磁铁的吸引与排斥规律3.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磁铁的三个应用实例。
(2)用磁铁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答案:(1)磁铁应用实例:磁铁挂钩、磁铁门吸、磁铁玩具等。
(2)实验现象: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等金属,磁铁的两极相互排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磁铁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引导学生探讨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

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通用12篇)大班科学《有趣的磁铁》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
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
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
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
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
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好玩儿的磁铁科学教案

好玩儿的磁铁科学教案引言。
磁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不仅可以吸引铁制物体,还可以产生磁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磁铁科学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铁的性质和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好玩儿的磁铁科学教案,帮助老师和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习磁铁科学。
一、磁铁的基本性质。
1. 磁铁的吸引力实验。
材料,磁铁、铁屑、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夹、塑料片、木片等)。
步骤,将磁铁放在桌子上,将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然后用不同材质的物体靠近磁铁,观察磁铁对不同材质物体的吸引力。
实验结果,铁屑会被磁铁吸引并排列成一条线,而磁铁对铁制物体有吸引力,对非铁制物体没有吸引力。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磁铁的吸引力,并且了解到磁铁只对铁制物体有吸引力,对非铁制物体没有吸引力。
2. 磁铁的极性实验。
材料,磁铁、小纸片、水盆。
步骤,将磁铁放在桌子上,将小纸片放在磁铁上,观察小纸片的位置。
然后将水盆里注满水,将磁铁放在小纸片上,观察小纸片的位置。
实验结果,小纸片会被磁铁吸引并固定在磁铁上,而在水中,小纸片会漂浮并固定在磁铁的一侧。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磁铁有两个极性,分别是北极和南极,而小纸片在水中会被磁铁的磁场影响而漂浮并固定在磁铁的一侧。
二、磁铁的应用实验。
1. 制作简易指南针。
材料,磁铁、小磁针、塑料瓶盖、水、小碗。
步骤,将小磁针放在塑料瓶盖上,再将塑料瓶盖放在小碗里,注入适量的水。
然后将磁铁放在小磁针的附近,观察小磁针的指向。
实验结果,小磁针会指向磁铁的南极。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制作出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并且了解到指南针是利用磁铁的性质制作而成的。
2. 利用磁铁制作磁力车。
材料,磁铁、纸板、塑料瓶盖、小磁针、胶水。
步骤,将纸板剪成车的形状,再将塑料瓶盖固定在车的一端,将小磁针粘贴在车的另一端。
然后在车的底部固定一个磁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扩展生活――《有趣的磁铁》科学课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及设想:《有趣的磁铁》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
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
活动准备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主题——磁铁有什么性质?利用文字及图示方式提出了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建议: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曲别针、小螺丝、剪刀等。
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是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部分。
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玩磁铁找发现;第二个活动,磁铁的应用;第三个活动,制作磁铁玩具。
自由活动是玩自制的磁铁玩具及自我评价。
拓展活动安排了“调查了解磁铁还有哪些应用,写一份调查报告”的课后活动指向,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教科书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着让学生经历“准备材料——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学科学、做科学。
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本套教科书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借鉴了《自然》教科书中一册《磁铁游戏》和六册《磁铁的性质》两课内容,但不是两课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使其具有了综合化、创新性的特点。
《磁铁游戏》主要通过玩磁铁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的性质》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其他性质(指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两端磁性大、中间磁性小等)。
从内容安排上来看,原《自然》教科书有明显的“知识条块”现象,将一个整体性的探究内容截然分开,不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趣的磁铁》融合了以上两课的内容,将有关磁铁性质的知识点融合到一个统整的活动中——我们玩磁铁,看有什么发现?充分体现了《科学》教科书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从探究空间的开放性上看,教科书只是展示了一组学生活动情景图,并没有明确展示实验的方法,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
例如《磁铁游戏》、《磁铁的性质》两课中的指向性语言“试一试磁铁能吸什么?”、“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用铁做的”、“磁铁能隔着东西吸铁吗?”、“把两块磁铁的任意两个极相互接近,看到什么现象?”及实验过程的提示性文字明确地指示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学生的探究过程是被课本“牵”着走的,学生没有自主探究的空间。
《有趣的磁铁》只是给学生一个“玩磁铁,找发现”的活动指向,将细化的文字提示融入到开放的情景图中,学生探究的领域是开放式的。
另外,在结论的呈现方式上,《科学》教科书一改《自然》教科书“填空式”的呈现模式,更多的以“我们的发现”、“我发现……”等形式提示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并用自己擅长或喜欢的方式(文字或图表)进行记录,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体现着结论的开放性。
基于以上考虑,本课主要采用了“单向喇叭口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探究活动从“玩磁铁,找发现”这一活动指向展开,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统整的、逐渐开放的过程。
本课主体活动基本遵循“探究——发现——再探究——再发现”的活动进程展开,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受活动阶段的限制,教师在活动中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自控者。
本课活动按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内容,第二课时完成活动三和自由活动内容。
本教学案例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描述及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学(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学生自由汇报)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
作为老师,也非常关注同学们的玩。
如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课前谈话的设计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1.课前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以“平时最喜欢做什么?”为切入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玩”的话题为谈话内容,在课未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为课的开始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围。
2.孩子的工作就是玩。
要是让孩子自己选择,那他会选择“玩一节课”,这是学生的真实想法。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一开始不敢这样说?因为我们的课堂还受多少年来形成的“学习课堂”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玩是违规的,能玩上十分钟已经是很大的“出格”了,那敢奢望能玩一节课!这样设计的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从教师的充分肯定中获得认同感,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轻松拉进师生的距离,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
] 一、观察交流,直奔主题。
(可以结合课前谈话引入新课)通过刚才的交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你可别小看玩,因为很多的科学道理就是在我们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玩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位老朋友。
(出示条形磁铁)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师:你们玩过磁铁吗?你是怎么玩的?(学生交流自己的玩法)师:看来大家对磁铁都不生疏,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给它们取个名字吧!(学生交流自己玩过的磁铁,教师将学生描述的磁铁的形状或名字板书到黑板上)[磁铁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它们形状的描述也是不确定的,应该没有固定的名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给磁铁形状命名的权利放给了学生,按照学生的理解给磁铁命名,这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教师将一条形磁铁放到实物展台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磁铁上有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板书:S N。
如学生不能说到“磁极”,教师可直接讲解给学生)[科学课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并不是说什么都需要学生进行探究。
本环节教师在处理“磁铁”名称及“磁极”时,如学生不能说出,就可采用“讲授”的方式,直截了当的“传授”给学生,做到“该讲的就讲”。
]二、开放空间,自由探究。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磁铁。
(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表示出来。
(学生自由探究2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发现,摒弃了模式化的记录方式,为研究结果的呈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用“☆”标注自己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重大发现”由学生自己确定,自己评价研究发现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实验取证,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充足的实验证据,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研究,切忌走马观花,华而不实。
本环节教师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尽情地“玩”20分钟,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时空中,每组学生至少能充分地参与到一个探究磁铁特性的活动中,找到磁铁的两个特性,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重大发现的快感,较好的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把材料放回实验盘,并提示学生把没记完的记录抓紧时间填完,记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
(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详细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充裕,就是没有组织整理的时间,在热火朝天的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
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一旦给了他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它就会自然的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
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思一思”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另外,这一策略,也为学生从“玩”磁铁的探究活动环节过渡到表达与交流环节创设了一个“缓冲区”,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激动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然后再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掀起下一个活动高潮,使课堂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体现了课堂学习的节奏感。
]师: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重大发现?交流的时候,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的发现,其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
[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互认同、相互接纳。
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下面是一段学生交流的课堂实录。
)生:我们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
不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这是我们的重大发现。
师:“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生:是指两块磁铁不同颜色的两端。
师:颜色不同,说明什么不同?生:说明磁极不同。
师:颜色相同呢?生:说明磁极相同。
师:磁极相同,我们可以说“同极”(板书),磁极不同我们可以说“异极”(板书)。
能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再说一遍吗?生: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
不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
(教师随即板书“推”、“吸”)师:“推”也就是“排斥”,我们可以简写成“斥”(师完善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教师的疑问“‘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指出了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疏漏。
这一简单的质疑,却有三层意义:一是为学生学会倾听树立了一个榜样,暗示学生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二是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三是为学生间的质疑问难提供了一个“激发点”。
另外,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课探究发现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选择了“引导”,因为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将结论归结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上来的。
学生已经知道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只是不能科学、规范的加以描述,教师巧妙地“拉”一把,这是明智之举。
]生:用磁铁吸铁屑的时候,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这说明两端的力量大,中间的力量小。
生:是磁力大,不是力量!师:真棒,你听得很认真!(师板书: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及时地鼓励、渲染,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观点,轻松地将课堂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