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基础形考册答案

农业经济基础形考册答案

农业经济基础形考册国家开放大学农林医药教学部2019年形考作业一(第一章至第四章)一、单项选择(20题,每题3分,共60分)1.农业是一个( A )部门。

A. 生产B. 生活C. 消费D. 分配2.农业的最根本特征是( A )。

A. 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B.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C. 农业生产时间和农业劳动时间不一致D. 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3.下面选项中,( D )不是农业的劳动对象。

A. 动物B. 植物C. 微生物D. 土地4.( A )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A. 土地B. 资金C. 科技D. 劳动力5.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 C )。

A. 工业B. 服务业C. 农业D. 加工业6.按照土地用途进行分类,错误的是( D )。

A.农用地B.非农用地C.未利用土地D.滩涂地7.关于土地的自然特征中,表述错误的是( C )。

A.土地面积有限性B.土地固定性C.土地报酬递增可能性D.土地质量异质性8.关于土地的经济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C )。

A.土地供给稀缺性B.土地利用区位性C.土地功能的永续性D.土地利用社会公共性9.中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土地面积位居世界( C ),土地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10.中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 C ),耕地分布()。

A.少;均衡B.多;均衡C.少;不均衡D.少;均衡11.我国劳动力的标准是( C )。

A.男性是十八到六十岁,女性是十六到五十五岁B.男性是十到六十岁,女性是十八到五十五岁C.男性是十六到六十岁,女性是十六到五十五岁D.男性是十六到六十岁,女性是十六到六十岁12.不属于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数据构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D )。

A.农业人口自然增长B.农业劳动力的自然减员C.经济部门部门之间劳动力转移D.国际移民13.不属于农业劳动力质量指标的有( A )。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简介:系统阐述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反映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介绍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全书共计十五章,主要内容有:导论、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公司组织与管理、农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农业企业产品决策与投资决策、农业企业要素管理、农业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食品安全与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农业企业环境管理、农业企业营销管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以及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简介等。

使用教材:王钊主编:《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课时安排:总共42学时第一章导论(课堂教学/3学时)第二章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课堂教学/4学时)第三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课堂教学/3学时)第四章农业产业化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3学时)第五章农业公司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3学时)第六章农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课堂教学/3学时)第七章农业企业产品决策与投资决策(课堂教学/3学时)第八章农业企业要素管理(实践调查/3学时)第九章农业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实践教学/4学时)第十章食品安全与农业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一章农业企业环境管理(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二章农业企业营销管理(课堂教学/2学时)第十三章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调查/3学时)第十四章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讨论/2学时)第十五章发达国家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简介(课堂教学/2学时)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的属性和特征;明确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把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农业的属性和特征;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的属性第二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与方法思考题:1.农业产业的属性与特征?2.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3.什么是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参考书目:1. 李成贵.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 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朱道华.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第二章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组织教学目标:理解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经营组织的内涵;了解农业经营制度、农业经营组织的变迁历程;掌握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以下简称“合作社”):合作社名称:________________注册地址: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乙方(以下简称“成员”):成员名称:________________住所地址: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总则1.1 为了规范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1.2 合作社是依法设立,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1.3 合作社宗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

1.4 合作社业务范围: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组织机构2.1 合作社设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

2.2 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合作社的重大事项。

2.3 理事会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成员大会的决议,领导合作社的日常工作。

2.4 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理事会的工作,保护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成员3.1 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民,承认本章程,自愿申请加入合作社。

3.2 成员加入合作社,应当填写入社申请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理事会审核通过后,成为合作社成员。

3.3 成员享有以下权利:参加成员大会,行使表决权;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获得分红收益等。

3.4 成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遵守合作社章程,执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按照合作社业务范围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合作社的合法权益等。

第四章资产与财务4.1 合作社的资产包括:成员出资、捐赠资产、经营收益等。

4.2 合作社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

农业经济学 -- 钟甫宁

农业经济学 -- 钟甫宁

农村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并
惠及广大农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但是,
持十
一 、 续农

发与 农

展可
11.1农业与农村可持续 发展理论
11.2可持续发展与人口 理论
11.3可持续发展与资源、 环境问题
11.4中国农业与农村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模式
作经济组织范式的经验借鉴
农业合作及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自愿入 股联合,实行民主管理,获得服务和利益的一种合作成员 个人所有与合作成员共同所有相结合的农业经济形式,在 我国以农业合作社为农业合作经济关系的典型组织形式。
农业合作经济范式对我国的借鉴: 1.遵循国际通行的合作社原则 2.政府支持对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重点支持、发展流通和服务领域的农业合作社 4.以发展完善基层合作社为重点,逐步建立合作经济组织
的流动 ①资本、投入与农业增长②农业资 本投入的决策③农村金融市场与农
业投资、融资
①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内涵与重 要作用②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选择
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农业经济活动的实质就是 以最小的生产要素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农业中生产要素一般包括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科学技术。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要素 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揭示了只有农业生产要素协同 作用才能形成高效的生产力。
1.2农业土地 1.3农业劳动力
1.4农业资本
1.5农业技术进步
第一篇 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①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② 边际产 品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
律③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与分类
①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特点 ②土地区位利用③土地集约经营④ 农业土地规模利用⑤地价与地租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章程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章程

村集体经济经济合作社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村经济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维护和保障村集体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叶县叶邑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试行)的精神,结合本社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社名称:同心村经济合作社。

本社住所:同心村党群服务中心。

第三条村经济合作社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集体经济组织。

依法属于本社集体所有的各项资产,均属于全体股东共同所有,股权仅作为股东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依据,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仍属经济合作社集体所有。

第四条本社依法代表全体股东对集体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承担资源开发和利用、资产经营与管理、生产发展与服务、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等职能。

第五条本社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并接受叶邑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资产折股第六条本村无经营性资产,先设置股份待集体经济发展后,形成经营性资产,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进行折股量化。

资源性资产(含尚有的集体土地)、非经营性资产暂不列入折股量化范围。

第七条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因土地被征用由集体经济组织所得的土地补偿费(扣除青苗补偿费、劳力安置费等相关费用)和集体资产置换增值等收益,应及时足额追加到总股本中。

第八条经清产核资并调整核准后,确认集体总资产(原值)为45.591841万元,实际用于折股量化的净经营性资产(总股本)为0元。

第三章股份量化第九条本社依据《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8 年9月17日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规定折股量化到人,符合股东资格的人员,均可享受量化股份。

第十条成员界定基准日为2018年7月1日零时,基准日前死亡的和基准日后出生的人员不享受股东资格。

第十一条本社本次暂无经营性资产,进行虚拟股份量化,虚拟量化后股份总计为1538股(以核实总人数为准)。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导论一、简答1、请比较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你为什么要学习《现代农业经济学》?4、《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经济学科的研究方法相比,有何独特之处?第二章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名词解释农业农村农村经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二、简答1、简述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正确解决“三农”问题有何重要性?4、如何理解“三农”问题的实质?5、简述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三、论述题1、论述中国“三农”问题产生、形成的原因。

2、论述促进农民增收的举措。

第三章农业现代化一、名词解释:农业现代化有机农业技术无机农业技术二、简答及论述题1、如何正确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2、把握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3、简述国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4、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5、论述如何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四章农业生产要素一、名词解释农业生产要素规模报酬农业科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进步二、判断题1、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双重威胁,不可能保护农产品稳定增长。

2、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科技成果的推广成效很差。

3、农业科技进步就是指硬技术的应用。

4、农业科学技术是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5、农业科技推广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三、简述及论述题1、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是什么?2、在现代农业中,各生产要素的功能是什么?3、从技术层面看,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有何特征?4、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5、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是什么?6、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7、科技成果推广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8、结合实际,论述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第五章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一、名词解释题农业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经济结构二、判断题1、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层次。

【最新整理】农业综合知识四

【最新整理】农业综合知识四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农村与区域发展和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各50分。

四、参考书1、《发展经济学》,毕世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2、《农业经济学》,李秉龙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管理学原理》,杨文士、张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五版)第二部分考试要点《发展经济学》部分:1、发展经济学导论发展经济学的广义论与狭义论;发展中国家及其特征;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与特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起源,发展经济学在西方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学的演进;新型发展经济学的建立;发展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2、发展的目标与度量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配第-克拉克定律”,霍夫曼定理。

3、经济增长与发展相关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剑桥增长模型,,新增长理论,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二元经济理论,莱宾斯坦“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平衡增长理论与不平衡增长理论,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偑鲁“发展极理论”,普雷维什“中心——外围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增长与分配理论。

4、市场、政府与制度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职能,寻租的实质及其治理,提升政府能力的战略与途径。

农村经济合作社章程

农村经济合作社章程

农村经济合作社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经济合作社的组织行为,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础上,由农民自愿组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第二章名称与住所第三条:本合作社名称为[合作社名称],住所地为[具体地址]。

第三章宗旨与原则第四条:本合作社的宗旨是服务社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社员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第五条:本合作社遵循以下原则:自愿、民主、平等、互利;依法合规,诚实守信;服务社员,促进发展;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第四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包括:组织社员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提供农业技术咨询与服务;组织社员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开展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业务。

第五章社员权利与义务第七条:社员享有以下权利:参加社员大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合作社提供的各项服务;享有合作社经营成果的分配权;对合作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他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八条:社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遵守合作社章程和各项制度;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规定缴纳社员出资;维护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六章社员入社与退社第九条:符合本章程规定的农民,可以向本合作社提出申请,经社员大会批准后成为本合作社的社员。

第十条:社员退社应当提前向合作社提出申请,经合作社理事会审核,报社员大会批准后,办理退社手续。

第七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十一条:本合作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具体职责如下:理事会:负责制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组织实施社员大会的决议,管理合作社的日常事务等;监事会:负责对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业务等方面进行监督,向社员大会报告监督情况。

第八章财务与分配第十二条:本合作社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确保财务公开、透明。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

《《农业法》》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自1993年7月2日颁布至今,共进行了1次修订(2002年12月28)和2次修改(2009年8月27日和2012年12月28日)。

现行的《农业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生效,共有13章,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计99条。

下面对各章内容简单解读,重点解读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民权益保护几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1-9条为总则,总则明确了《农业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农业法》立法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即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的统称。

本章第三条明确指出国家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进一步确立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本章包括10-14条,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行了法律规定,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作用、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从本章还可以看出,国家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第十章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十章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 ❖ 按照组织所服务的行业可分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业合作经
济组织和服务业合作经济组组织
(三)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
❖ 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组织最普遍的称法。1995年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 代表大会对合作社做出了最新的最权威的定义: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 组成的自治性的协会,以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其经济、 社会和文化方面共同的需求和渴望。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也 指出,合作社价值观念的基点是: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合 作社成员相信诚实、公开性、社会责任感及关心他人这些信条所具有的 伦理价值。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
1.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合作经济组织的一般特征 包括成员自愿的加入和退出、民主平等管理、互助共赢和利益共享等基本特征。 2.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协作经营
农业作为特殊的行业,即经营模式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从而农业经营的个体经 济就是家庭经营经济,这一特征使得农业合作经经济组织在发展的初期,尤其 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时期更带有社区性和综合性。 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有较大难度 农业经营是一种典型的分散经营,尤其是传统农业,其商品化率很低,农民的 合作欲望和合作意识很低,这说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市场竞争有着密切的 关系。 4.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由于农民的合作意识较差,同时由于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不高,这严重制约了 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和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在教育、培训和 信息方面予以积极的支持。
一、合作经济与合作经济组织
(一)合作经济的存在意义及其本质
1. 个体经济和协作经济是人类社会两种基本的经济组织方式 ❖ ①个体经济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要素和产品交换主要通过市场来完成;协作经济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

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二、问答题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一、概念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1. 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涉农法律法规

涉农法律法规

涉农法律法规涉农法律法规范本第一章:农业生产管理法规1.1 农田管理法规1.2 农作物播种与种植管理法规1.3 农业生产资金管理法规1.4 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法规第二章:农村经济组织管理法规2.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法规2.2 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法规2.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法规第三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规3.1 农业生产标准管理法规3.2 农产品质量监管法规3.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规3.4 农产品流通管理法规第四章:农村土地管理法规4.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法规4.2 农村土地征用与补偿管理法规4.3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法规4.4 农村土地管理有关争议解决法规第五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护法规5.1 农民权益保护法规5.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护法规5.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属性认定与变更法规第六章: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法规6.1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管理法规6.2 农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交易管理法规6.3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管理法规第七章:农业经济政策法规7.1 农业补贴政策法规7.2 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法规7.3 农村扶贫政策法规7.4 农业保险政策法规第八章:农产品市场管理法规8.1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法规8.2 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法规8.3 农产品市场交易行为管理法规8.4 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管理法规第九章:农村环境保护法规9.1 农田环境保护法规9.2 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法规9.3 农作物保护管理法规第十章:农业科技与创新法规10.1 农业科技推广法规10.2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法规10.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法规附件:附件1: 农业投入品管理登记表附件2: 农田承包合同范本附件3: 农业补贴申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农田: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自愿入社的农民自愿组织、公开的农村经济组织。

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民自愿组织、自治的农村经济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2.12.28•【文号】主席令第74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第三章农业生产第四章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第五章粮食安全第六章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第八章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第九章农民权益保护第十章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章执法监督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三条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业合作经济名词解释

农业合作经济名词解释

农业合作经济农业合作经济是指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农业生产者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通过合作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农业合作经济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生产合作农业生产合作是指农业生产者之间自愿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有利于农业生产者的互助和联合。

农业生产合作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协会等组织形式。

二、农业流通合作农业流通合作是指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之间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市场竞争力,并且有利于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

农业流通合作主要包括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农产品流通协会等组织形式。

三、农业金融合作农业金融合作是指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农业生产者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农业融资和保险。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金融合作主要包括农业信用合作社、农业贷款担保机构等组织形式。

四、农业科技合作农业科技合作是指农业生产者与科研机构、高校等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合作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等组织形式。

五、农业信息合作农业信息合作是指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农业生产者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了解市场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提高生产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农业信息合作主要包括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协会等组织形式。

六、农业经营管理合作农业经营管理合作是指农业生产者之间或者农业生产者与其他管理咨询机构之间通过合作方式实现农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和创新。

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十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十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努力提高科研教育机构自身发展与资金积累能力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农业科技的传播与推广
第一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基础 二 . 我 国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三.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经验启示
(三)美、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经验启示
加强政府与各供 给主体间的协作
积极发展以合同制为 主的工商业服务系统
优先发展以农业合作社为 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规模巨大、一体化经营的农工商综合体容易农户 的剥夺和农业资金的外流 美国私人农业服务体系主要是以合同制形式为主 鼓励采取合同制,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 产销关系 可降低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的成本,农户通过合同 的制订,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
服务性质社会化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服务是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
服务供给双重化
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供给体系 公益性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公益性等特点,需要政府承担服 务供给,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 经营性服务:充分导入市场力量,如技术指导、疫病防治
第一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基础 二 . 我 国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三.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经验启示
3 合作性服务组织快速发展
第一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基础 二 . 我 国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三.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经验启示
(二).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传统型服务基本覆盖,新型服务领域将不断拓展
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多层次服务格局基本形成

农业经济基础形考册答案

农业经济基础形考册答案

农业经济基础形考册国家开放大学农林医药教学部2019 年形考作业一(第一章至第四章)、单项选择(20题,每题3 分,共60分)1.农业是一个( A )部门。

A.生产B. 生活C. 消费D. 分配2.农业的最根本特征是( A )。

A. 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B.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C.农业生产时间和农业劳动时间不一致D.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3.下面选项中,( D )不是农业的劳动对象。

A. 动物B. 植物C. 微生物D. 土地4.( A )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A. 土地B. 资金C. 科技D. 劳动力5.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 C )。

A. 工业B. 服务业C. 农业D. 加工业6.按照土地用途进行分类,错误的是( D )。

A. 农用地B. 非农用地C. 未利用土地D. 滩涂地7. 关于土地的自然特征中,表述错误的是( C )。

A. 土地面积有限性B. 土地固定性C. 土地报酬递增可能性D. 土地质量异质性8. 关于土地的经济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C )。

A. 土地供给稀缺性B. 土地利用区位性C. 土地功能的永续性D. 土地利用社会公共性9. 中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土地面积位居世界 ( C 貌较为复杂。

A. 第一B. 第二C. 第三D. 第四10. 中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 布( )。

A. 少;均衡B. 多;均衡C. 少;不均衡D. 少;均衡11. 我国劳动力的标准是 ( C )。

A. 男性是十八到六十岁,女性是十六到五十五岁B. 男性是十到六十岁,女性是十八到五十五岁C. 男性是十六到六十岁,女性是十六到五十五岁D. 男性是十六到六十岁,女性是十六到六十岁12. 不属于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数据构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D )。

C.经济部门部门之间劳动力转移 D. 国际移民 ),土地的地形地C ),耕地分 A.农业人口自然增长 B. 农业劳动力的自然减员13.不属于农业劳动力质量指标的有(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政权对合作社性质的决定作
――合作社产生的条件
――合作社应为公有制
――生产合作是合作制的主要形式
――合作制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合作的基本理论
--对于小农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
――通过合作社改造小农应遵循的原则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基本特征
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类型的比较与存在的问题
6、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7、我国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历程和主要教训
8、我国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农业生产互助组
其次是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
再次是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2.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严重违背了自愿互利的合作原则
(2)否认了农业的家庭经营
(3)农业合作化演变成了农业集体化
3、我国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
我国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中,为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而产生的,农民自愿参加并建立,服务于农民自身的自助组织。其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及股份合作社等,具有以下几中特征:
目前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实力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把供销社等服务组织改造为农民合作组织的目标并没有达到, 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对农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否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三位一体
(2)按劳分配是否是合作社的基本特性
(2)管理原则
――农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
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基本特征
(1)合作目标的双重性,即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性和盈利性
(2)合作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3)合作经济组织的民主性,自愿基础上的有效结合
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有合作领域方面的:生产合作,流通合作和信用合作类型,其组织形式分为:社区性合作(区域性合作),专业性合作,股份合作(包括供销合作、农村信用合作)。
2、西方近代合作经济思想的演进
(1)以蒲鲁东为代表的无政府合作思想
(2)以路易·勃朗和斐迪南·拉萨尔为代表的国家社会主义合作思想
(3)以威廉·金为代表的基督教社会主义的合作思想
(4)以季特为代表的尼姆学派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合作经济的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合作经济的一般理论
(5)合作社的盈利以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分配为主。
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
(1)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需要农业合作制
(2)为了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农业需要合作制
(3)农产品的易腐性和农业资产的专有性使农民需要合作制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规模经营的农户需要合作制
(5)农业合作制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
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类型的比较
(1)产生背景的比较
――建立的原则有所不同
――指导思想有所不同
――形成的环境和条件不同
(2)微观运行机制的比较
――目的不同
――主体不同
――管理形式不同
(3)与国家关系和发展领域的比较
――与国家关系不同
――发展领域不同
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国的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在1860年就提出了合作社会的行为准则和组织要点,主要内容是:社员不论投入多少股份,每人仅有一票投票权;股金不参与分红只得利息,其利率不得超过市场上的通行利率;营业盈余按照社员每年与合作社的交易额分配。
(2)国际合作社联盟提出的合作社原则
在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提出的“行为规则与组织要点”的基础上,1966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合作社六项原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一个一票;限制股息;盈余按惠顾者返还;重视教育;加强社间合作。1986年国际合作社联盟第28届大会再次确认此6条原则。
(1)是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互助合作
(2)是以合作为前提,能者牵头,形式多样
(3)是以维权为目的,协调行动,保障利益
(4)是以利益为纽带,市场运作,民主决策
思考题
1、西方近代合作经济思想有哪些主要派别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合作经济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定性:
成员是具有独立财产所有权的劳动者,自愿组成,负无限或有限责任;成员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关系;是独立财产的经济实体,并实行合作占有;实行合作积累制;盈利分配以成员与合作经济组织的交易额为主。一般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1)合作社成员是具有独立财产所有权的劳动者,并按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对合作社的盈亏负无限或有限责任;
(2)合作社成员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关系,组织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其成员内聘任,也可以聘请非成员担任;
(3)合作社是有独立财产的经济实体,并实行合作占有,其独立的财产包括成员投资入股的财产和经营积累的财产;
(4)合作社实行合作积累制,即有资产积累职能,将经营收入的一部分留作不可分配的属全体成员共有的积累基金,用于扩大和改善合作事业,不断增加全体成员的利益;
(3)19世纪初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昂利圣西门(Henri Saint—Simon)于1821年出版了《论实业制度》一书,把设想的未来社会叫做“实业制度”。沙尔傅立叶(Charles Fourier)于19世纪初发表了《论家务农业协作社》和《新世界》等著作,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和谐社会制度——“法郎吉”的设想。 英国的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继承并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思想萌芽,提出了建立合作公社的设想,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使空想社会主义合作思想系统化并变成了暂时的现实。
――美国学派 。他们认为,合作是一种市场现象,合作社是独立的经济主体间的不完全联合,合作这种形式仅合并了各个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但企业本身还是完全独立的。因而,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体化与分化、独立与合并间的中介,合作只是业务的联合,而不是人的联合。
西方现代的合作运动是向两个方面演进的,一方面是它越来越脱离其发展的政治目的,变得只注意合作的经济取向。另一方面是合作社的发展重心由生活消费方面转向农业领域。
(3)合作社领导者的激励机制问题
(4)对合作社领导者的特殊要求
四.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以及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
1、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业合作化,是在手工劳动和半自给经济基础上实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它的基础是很不巩固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困难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未能按照自然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急于求成,急于过渡,使我国的农业生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三点:
②合作社适合农民的特点
③使全体居民都加入合作社需要很长时间
④国家要从各个方面帮助合作社发展
⑤完成合作化,要进行文化革命
4、当代西方合作经济思想的流派
(1)改革派
――社会主义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社会主义是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合作仅仅是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或准备阶段。
――合作联邦学派。这一学派认为合作经济应是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体制。第一,它把合作运动的进程视作终结,合作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为达到另一种体制的手段或途径;第二,它把私有财产作为其经济结构的基础 ;第三,主张消费者至上。
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规定性.产生的原因以及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
合作社就其本质意义上来说,是劳动者(包括城市工人、手工业者、农民等小生产者和贫穷阶层)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合作社的原则和规章制度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营企业或经济组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也称农业合作社,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6)农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基本原则
(1)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的“行为规则与组织要点”
合作制的发展在世界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其最典型的案例是产生于英国资本主义初期的圈地运动(欧洲的佛兰得尔地区纺织业的兴起——对养羊业的需求大量增加而引起的),合作经济作为小生产者的一种经济自卫互利手段而产生。其最主要的有:农业流通领域中的供销合作社、农业金融领域中的信用合作社、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2)进化派
――竞争尺度学派。这一学派以美国的艾德温?诺斯(E.G.Nourse)等人为代表。他们以合作为尺度来衡量资本主义体系的功效,把合作运动视为抑制资本主义阴暗面的手段。他们认为,合作经济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机制,只能起辅助作用。
――萨皮罗学派 。①合作社应按商品种类而不是按地域关系组织起来 ②合作社成员应只限于农场主 ③民主管理 ④与合作社签署长期的、带强制性条款合同的入社农户应达到相当的比例 ⑤使用专家从事经营管理活动 ⑥高度集中的管理结构
――引导中农、大农入社,逐步消除雇工剥削
――剥夺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所有权
(3)列宁关于合作制的理论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合作社思想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合作社思想
①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