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

合集下载

海水鱼缸的开缸及暴躁步骤

海水鱼缸的开缸及暴躁步骤

海水鱼缸的开缸及暴躁步骤这个活石开缸步骤,其实我个人为是海水缸最有趣的阶段,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节,天天可以看到活石发生变化,一些以前从来没见过小生物在缸里若隐若现,又伴随着焦急的等待,是不为一个快乐的过程。

方法/步骤1.一、开缸步骤1.再此以我的缸作为范例,缸拉到家安装粘合管件,风干一天,第二天可以下水,平时见到的纯净水大概为18.9升一桶,在这个计算定水数量,多定出两桶刷活石会用到。

2.预备水的当天可以把活石买回来了,挑选活石注意的质量大小造型,在活石篇有介绍。

3.活石拿回来或刷或不刷都可以,如果要刷记住用兑比好的海水进行刷洗。

4.上水,把主缸稍微擦拭一下,底缸设备安装好,蛋分,水泵,把纯净水直接注入缸内,主缸底缸水位合适,底缸水位线为蛋分的最为合适的水位线,每款蛋分都有标注,可留水位给活石。

5.化盐,打开各种设备,造流全开,适度加盐,多次测量达到海水标准比重1.022-1.030(爆藻区间盐度都可以),充分化盐后,活石不需要造景,平铺入缸即可,此时造流对着石头吹,尽量不留死角,同时加入海水用硝化细菌,以后每周陆续添加。

二、爆藻过程2.1.光照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24小时的光照效果最大,如果条件不允许,尽可能满足15个小时以上的光照。

2.爆藻期间注意事项,蛋分、水泵、造流需要24小时开启,爆藻期间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石头变色,有小生物出现,各种藻类出现如红泥藻等等现象属正常现象,不用处理保持爆藻即可。

3.爆藻时间,爆藻时间大概为20天-45天左右不等,时间长短取决于活石质量,光照时间等等,爆藻结束标准为藻类90%变为白色且未腐烂为宜。

4.温度控制,温度尽量控制在26-30之间的恒温为宜,不宜忽高忽低。

三、活石爆藻变化1-10天,可看出活石由一层薄薄的褐色藻覆盖慢慢长出绿色藻丝。

10-20天,可看出绿藻丝生长茂盛,水体也由原来的浑浊变为透明清澈,并伴有正常的腥味。

20-30天时,藻类生长缓慢,颜色逐步由绿色变为黄色或有些已经偏白,期间可刮去正面缸壁的藻类,以便可清楚观察活石藻类颜色变化。

一个海缸的建缸过程、预算及成缸全程图文

一个海缸的建缸过程、预算及成缸全程图文

生物养殖
02
通过自行繁殖海洋生物,不仅可以节省购买成本,还能增加养
殖乐趣。
耗材使用
03
合理控制耗材使用量,避免浪费,同时关注耗材的保质期和使
用效果。
经验教训分享及改进建议
成本控制
在执行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成本变化,及 时调整采购和使用策略,确保不超预算。
预算制定
在制定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 能因素,包括设备价格波动、生物
布置灯具位置,考虑海缸内生物的光 照需求和观赏效果。
定期检查灯具工作状态,更换损坏的 灯泡或灯管。
水质调节与生物适应性培养
配制适合海洋生物生存的人工 海水,调整盐度、温度、PH值
等参数。
逐步加入生物,先进行适应性 培养,观察生物状态及时调整
水质。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 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保持水 质稳定。
无脊椎动物搭配技巧
清洁类生物
海螺、海蛤等可帮助清理 缸内藻类及残饵。
观赏类生物
海星、海葵等具有观赏价 值,同时可丰富海缸生态 多样性。
共生关系利用
了解不同无脊椎动物之间 的共生关系,提高生态稳 定性。
珊瑚礁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珊瑚品种选择
钙质补充
硬珊瑚、软珊瑚等不同品种搭配,营 造多样化的珊瑚礁景观。
尺寸确定
结合放置地点、养殖生物数量和 种类,确定合适的海缸尺寸。
选址及环境评估
选址
选择承重良好、远离阳光直射和噪音干扰的地点放置海缸。
环境评估
评估放置地点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确保符合海缸养 殖要求。
设备与材料采购清单
缸体
选择高强度、高透明度的玻璃或亚克力材质 缸体。
过滤系统
选购适合海缸大小的蛋白质分离器、活性炭过 滤器等设备。

组缸开缸日记,快速开缸、快速困水,操作步骤

组缸开缸日记,快速开缸、快速困水,操作步骤

组缸开缸日记,快速开缸、快速困水,操作步骤《组缸开缸日记:快速开缸、快速困水,操作步骤》一、组缸开缸的概念在水族馆装缸的时候,一般都会使用组缸开缸的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是把水族箱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缸,然后缸与缸之间的水通过一系列的水流操作来调整水位,以此来构建海水生态系统。

二、组缸开缸的准备要求开缸前,必须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

1.定水族箱和各缸材料:首先要确定水族箱的大小,以及各缸的尺寸、材料和分割方式。

2.备水:然后要准备好开缸用的水,一般标准为:配水要有良好的水质保证,水料也要满足水族箱的需求,水温也要经过调节,以最符合水族箱的要求为准;3.查水族箱:再进行检查水族箱,看看它是否有漏水、漏电、漏气等情况,应该立即纠正不足。

三、组缸开缸操作步骤1.水族箱分割成多个缸:首先要确定各个缸的尺寸、材料和分割方式,然后就可以把水族箱分割成多个缸了;2.装水管:然后要在水族箱的内外边缘安装水管,以便控制缸内的水位;3.缸中倒入水:接着就要把准备好的水倒入缸中,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水的流动,这里一般要求一缸装入水的量尽量一致;4.开放水阀:把各缸的水位调整到一个稳定的水平,最后,打开放水阀,把水从一个缸流向另一个缸,这样就可以实现缸与缸之间的水流调节了;5.慢调节水流量:最后,根据各缸的容量,结合放水阀的调节,慢慢调节水流量,保持相邻两个缸之间的水位相等,以实现温度、水质等参数调节,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海水生态系统。

四、组缸开缸的预防措施要开缸之前,务必要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1.保水族箱安全:在装缸之前,应该仔细检查水族箱,确保它没有漏水、漏电、漏气等情况,如果有的话,应该立即纠正;2.意防止油料污染:在装缸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油料等污染物进入水族箱,如果出现污染,应该立即停止装缸,仔细清理污染物后再继续装缸;3. 使用良好的设备:装缸时使用的设备,应该是质量良好的,如水管、放水阀等,以免出现突发的事故。

海水鱼缸的开缸全过程-海水缸入门教程

海水鱼缸的开缸全过程-海水缸入门教程

海水鱼缸的开缸全过程-海水缸入门教程海水水族箱的景色与淡水水族箱的景色完全不同。

淡水水族箱中展现的是绿意浓浓的山水景色,它多以水草和山石为置景材料,海水水族箱中展示的是五光十色的海底珊瑚礁景观,它多以活珊瑚、海葵,管虫等为材料。

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置景,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水族世界。

很多鱼友觉得海水特别贵,要求专业知识,门槛高。

所以就打消了下海的念头。

其实现代意义的海水观赏鱼,已经开始简单化,低标准化了。

您可以选择少养几条鱼,降低密度。

您可以选择廉价的,易活的鱼入手。

等到兴趣高了,再深入。

人推荐下海最低配置:首先,鱼缸不要大于60*60*60。

其次,鱼的数目不要超过8条,单价不要超过80/条。

(这个范围是好养的品种居多)然后设备类:加热棒要用玻璃的。

蛋分的挑选:蛋白质分离器可以分为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可以用不到50块的气动蛋分:也可以用两三百元的鱼缸蛋分:讲究档次和优秀效果的,手头银子充足的可以选择高端的蛋分,发烧友选择:海盐可以用平均5块/斤的,第一次需要购买70块钱左右的海盐。

(8公斤,用半年)沙子建议用菲律宾沙,铺1cm厚的前景就可以了。

(2块7/斤,10~20块就够)石头当然是多多益善。

可以用3块/斤的死石(总价40左右)也可以用14~25块/公斤的活石(总价200左右)活石的优点是,比放死石可以节省时间(氮循环系统完善的时间)如何养海水鱼,先从养海水说起…一:开缸养水篇:养海水一段时间了,体会到很多心得,自己感觉最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水,尤其对一不小心被海水毒倒,准备下海的新鱼友更为重要。

我不是科学家,只以一个普通鱼友的身份把我理解的东西和大家分享。

在这之前,我想问很多新手朋友一个问题:如果只耗费一些时间,但让你花费最少的钱、最少的精力,去养一缸人人羡慕的珊瑚缸,你愿意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让我们一点一点的剖析里面的一些概念,直到我们的美梦成真。

首先,需要理解的一个名词——营养盐。

营养盐是水中的硝酸盐(NO3)磷酸盐(PO4)有机盐等多种物质组成的一个概括词,它就像一个恶魔一样控制这你缸里的一切生物状态,它来源于我们喂的食物、生物的粪便、尸体、生活用水中本身有的含量??.我们的任务就是尽量衰减它的浓度,不要让它在你缸里胡作非为,影响你缸里的生物状态。

海缸造景技巧

海缸造景技巧

海缸造景技巧海缸造景是指通过布置和设计海缸中的景观元素,创造出一个美丽而独特的水下世界。

这不仅可以为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舒适和适宜的生活环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海缸造景的技巧。

选择合适的海缸。

海缸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所选用的鱼类和水草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较大的海缸容纳更多的鱼类和水草,同时也能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海缸的形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但要注意避免过于复杂的形状,以免影响鱼类的游动和观赏效果。

选择合适的底床材料。

底床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所选用的鱼类和水草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细沙或者河床石可以作为底床材料,它们不仅能提供良好的观赏效果,还能为水草的生长提供养分。

然后,选择适合的装饰物。

装饰物是海缸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为海缸增添色彩和层次感。

常见的装饰物包括水草、岩石、树枝等。

在选择装饰物时,要注意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以免过于拥挤或者影响鱼类的游动。

接下来,合理布置装饰物。

在布置装饰物时,要注意它们的位置和数量。

可以根据鱼类的喜好和习性来确定装饰物的位置,以创造出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海底景观。

同时,还要注意装饰物的层次感,可以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装饰物来增加层次感。

合理安置过滤器和灯光。

过滤器是海缸的重要设备,它可以帮助清除废物和维持水质的稳定。

在安置过滤器时,要注意它的位置和功率,以确保它能够正常工作并不对鱼类造成伤害。

灯光是海缸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海缸提供光线和照明效果。

在选择灯光时,要注意它的亮度和色温,以创造出一个逼真而舒适的水下环境。

海缸造景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通过选择合适的海缸、底床材料和装饰物,合理布置装饰物和安置过滤器和灯光,可以创造出一个美丽而独特的水下世界。

希望以上的技巧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海缸造景的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

制作海水底缸的过程作文

制作海水底缸的过程作文

制作海水底缸的过程作文《制作海水底缸的奇妙之旅》一直以来,我对神秘而美丽的海洋世界充满了向往,于是决定亲手制作一个海水底缸,打造属于自己的微型海洋景观。

我开始精心规划底缸的布局。

根据预想的效果和空间大小,我在纸上画出了大致的设计图,确定了各个区域的功能,比如过滤区、蛋白质分离器放置区以及循环水储存区等。

就是准备材料了。

我选购了高强度的玻璃,以确保能够承受海水的压力。

还有各种管件、水泵、过滤器、蛋白质分离器等关键设备。

材料齐全后,开始动手制作底缸。

先用玻璃胶将玻璃片仔细地拼接起来,这可是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每一个接口都要确保密封严实,不能有丝毫的渗漏。

等待玻璃胶完全干燥固化后,底缸的主体结构就完成了。

然后是安装各种设备。

把水泵安装在合适的位置,连接好管件,确保水能够顺畅地循环流动。

蛋白质分离器也不能马虎,按照说明书精确安装,它可是维持水质的重要帮手。

接着是铺设底砂。

我选择了细腻的珊瑚砂,不仅美观,还能为一些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在底砂上,我还放置了一些活石,它们不仅能增加缸内的自然感,还能带来有益的菌群,帮助维持水质的稳定。

完成硬件部分后,就是调配海水了。

按照精确的比例将海盐与纯净水混合,然后用专业的仪器检测盐度、酸碱度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直到达到适合海洋生物生存的标准。

启动所有设备,让整个系统运行起来,观察水流、过滤效果等是否正常。

经过几天的耐心调试和检测,确保一切都完美无缺,我的海水底缸终于制作完成。

看着这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海水底缸,心中满是成就感。

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观,更是我用心打造的海洋小世界。

深海鱼珊瑚养护经验

深海鱼珊瑚养护经验

海鱼珊瑚养护经验养海水鱼和珊瑚的时间并不长,之前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开缸时便放养了不少鱼和珊瑚,期间有过珊瑚死亡,遇到不少问题,买回大批检测剂、添加剂、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去除剂,最后发现多数没用,花了不少冤枉钱,总结出了一大堆经验。

这些经验中有不少都是网上众说纷纭、越看越晕的内容。

一、设备选择下列设备我个人感觉缺一不可,否则水质维护难度和后期维护费用太大。

1、鱼缸:较规范的海缸可以宽大,但深度不超过60公分。

而我用的主缸是1.2米宽、80公分高,50公分厚。

这种很高的缸优点是观赏性好,上口小,水份蒸发慢,缺点是手工清理缸里的石头困难些,因为太深,胳膊不够长,手能摸到缸底时头也钻进水里了。

主缸中应该有尽量多的活石(多孔,长有钙藻和海生物的珊瑚石),最少应该有鱼缸总体积的1/10。

活石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用于海水净化。

主缸下的柜子里必须有过滤底缸,底缸为三格,第一格是下水,放蛋白分离器,在下水管口套一个布袋作为前置过滤(我用的是一次性拖鞋的鞋套,也可用丝袜等)。

第二格填满多孔的过滤磁环,上边铺两三层过滤棉,第三格放上水泵。

2、蛋白分离器:蛋分只要空间许可,越大越好。

太小的迷你蛋分几乎起不到过滤作用。

3、蓝色灯管:多数珊瑚偏爱蓝光,在蓝光照射下会开的比较大。

此外珊瑚的色素中有荧光物质,只有在蓝光照射下才会显现出绚丽色彩。

4、金卤灯:我感觉金卤灯在水质净化和生态循环中起到关键作用,非常重要(后述)。

5、造流泵:养珊瑚的水必须流动,否则珊瑚养不好。

6、清洁底砂的水管、珊瑚夹、鱼缸擦。

7、光学盐度计:换水必备,如用简易比重盐度计最好先用光学盐度计校准,以免发生意外。

8、除了PH值,其它测试剂我看可有可无,我倒是买全了,但掌握之后发现其实用不着(后述)。

二、水的生态循环过程和设备的作用1、鱼粪便和活石中自然死亡的生物、藻类等,在腐烂之前大颗粒靠滤布过滤;2、粪便和死亡生物开始腐烂和液化时,靠蛋白分离器过滤;3、未被过滤掉的蛋白会转换成氨,再转换成亚硝酸盐。

鱼缸假珊瑚礁造景-珊瑚岩礁生态造景缸介绍

鱼缸假珊瑚礁造景-珊瑚岩礁生态造景缸介绍

鱼缸假珊瑚礁造景-珊瑚岩礁生态造景缸介绍珊瑚岩礁生态造景缸介绍珊瑚礁珊瑚礁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而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珊瑚礁是每一个单体只有米粒那样大小的珊瑚虫,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

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

珊瑚岩礁生态造景缸则是有一群适合群集生活的鱼儿,用一些长有活的珊瑚虫,被称之为“活岩石”的珊瑚石来布置景色,营造出一种自然珊瑚礁海中风光的这么一种观赏水族箱。

包含许多的鱼,珊瑚和无脊椎动物,并都是在自然珊瑚礁海域中被发现的品种。

珊瑚岩礁生态造景缸的过滤系统通常是为了控制硝酸盐,或经过过滤蛋白质,撇取浮皮水层的蛋白分离器。

复杂的过滤系统里通常用到了象活性石,树脂等过滤材质。

珊瑚礁鱼类疾病的防治方法珊瑚礁鱼此病主要见于海水鱼,患病鱼可能在硬物体上摩擦,仔细检查,可能发现鱼皮肤上的雾状物。

鳃可能发炎,受侵害的鱼显示出典型的急速的鳃部运动。

病理分析珊瑚礁鱼被感染后可以具体这么描述:该病病原是腰鞭毛虫的单细胞生物体。

对它做仔细检查需要用3000倍显微镜。

它在早期感染时倾向于侵入鳃的上皮而不是鱼的身体。

后期在寄生虫成熟时落到鱼缸底部并形成胞囊。

等待胞囊破裂放出自由游动的腰孢子,腰孢子在水流中浮游,寻找合适的寄主,在贴到合适的寄主鱼身上之前能生活72小时。

温度在20~25度时,这种疾病在热带海水鱼中最容易流行,尤其是珊瑚礁类鱼最为明显。

遗憾的是,因为铜对无脊椎动物有特殊的毒性。

在操作方法上,可以用原缸水对病鱼进行药浴,然后利用腰孢子寻找寄主的72小时,进行隔离,然后换掉部分原缸水,将药浴过的珊瑚礁鱼再放回海水鱼缸。

技术壕!看我从小枝到大森林的蜕变!

技术壕!看我从小枝到大森林的蜕变!

技术壕!看我从小枝到大森林的蜕变!
所谓的壕,可以壕在设备,也可以壕在海鱼的投资,更可以壕在珊瑚,我看着这位鱼友的缸太牛了,壕在养SPS缸的技术上!
到底惊不惊艳,图说了算
2015年1月
2015年4月
2015年6月
2015年9月
2016年3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珊瑚越来越出色了,而且成长速度好快!
底缸设计的想法:
(1)要容易清洁打理
(2)可以放的下断枝缸 24*19
造景的时候,对自己的灯非常不满意的,所以在后续的过程中,换了灯,加了两个Kessil A 350 的灯
看到自己的珊瑚发色越来越好,太开心了
为了将自己的珊瑚拍的完美,我为自己的照相机安置了一个新家
在2016年3月的时候,缸的系统已经非常稳定了,看着自己的珊瑚成长得速度太快,将珊瑚修剪了部分,同时我的钙反是自己DIY的
部分设备
看我的珊瑚得意的笑
维护:
每周换一次滤袋
每月使用一段时间的活性炭
人家这是真的技术壕啊!
注:本文翻译自R2R的DGee's Box O sticks V2 除了这个,大家还阅读了
靓爆你的眼,极品珊瑚展!
这才是大神的姿势,你也可以做到!
真壕!缸堆满了就升级
这是哪里,太美,让人猝不及防!!
真特价,不忽悠,龙巅优选见真章
你购物清单上的东西抢到了吗?
看龙巅CIPS直播,想不拿壕礼都难!。

水陆缸造景教程新手

水陆缸造景教程新手

水陆缸造景教程新手水陆缸造景是一种很有趣的爱好,它可以给水族箱增添生机和美感。

以下是一些适合新手的水陆缸造景教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 准备工具和材料:- 水族箱:选择合适尺寸的水族箱,确保它能容纳你所想要的水陆缸造景。

- 底床物质:使用河沙、河卵石或珍珠岩等底床物质,以模拟水下环境。

- 水草:选择合适的水草种类,有些种类适合水中生长,有些适合水上生长。

- 石头和木材:选择合适的石头和木材,可以用来模拟山峰、洞穴等地貌。

- 水中装饰品:可选择添加一些水中装饰品,如假珊瑚、造景岩等。

- 灯具和滤水设备:确保你有适合的灯具和滤水设备,以提供足够的光照和水质。

2. 清理水族箱:- 用清水清洗水族箱内外,确保没有杂质和污垢。

- 将底床物质均匀地铺满在水族箱底部,厚度一般约为2-3cm。

3. 安放石头和木材:- 先确定你想要的造景效果,再选择合适的石头和木材。

- 将石头倒入水族箱,尽量避免它们倾倒或堆积在一起,以免压垮底部玻璃。

- 将木材插入石头或放置在水族箱底部,确保它们稳固而不会倾斜。

4. 种植水草:- 选择适合的水草种类,注意是否需要光照和底床物质的要求。

- 将水草根部埋在底床物质中,确保它们牢固种植,不会被水流冲走。

- 给水草提供适量的光照和养分,可以使用特制的水草肥料。

5. 添加水中装饰品:-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当的水中装饰品,可以添加些许假珊瑚、造景岩等,以增添水族箱的观赏性。

6. 安装灯具和滤水设备:- 将灯具安装在水族箱上方,确保有适当的光照强度。

- 安装滤水设备,根据水族箱的大小和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水设备。

7. 施工完成后:- 填充水族箱适量的水,并且加入适量的水质调节剂。

- 打开灯具,确保光照正常。

- 启动滤水设备,保持良好的水质循环。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水陆缸造景教程,希望能为你的水族箱增添美感和乐趣。

记得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进行创作,享受造景的过程!。

厉害了哦海缸造景技巧来袭

厉害了哦海缸造景技巧来袭

厉害了哦海缸造景技巧来袭厉害了哦海缸造景技巧来袭新年新气象,造景要慎重,海缸造景技巧大放送,一定要收藏好哦!第一条:少一点活石,多一些留白。

从视觉角度看,富于结构和景深的造景比活石堆更加接近珊瑚礁。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尽量少添加活石,以增加造景之间对比和视觉冲击。

在设计水族箱时,请参考这一点。

这也是一则经验做法。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缸底是空余的,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缸后壁和侧壁可以直接看到。

为了进一步强调这个空间的视觉冲击力,这两个区域都不应该存在能形成视觉干扰的东西。

我的意思是保持后壁和侧壁的干净,不要有钙藻、明显的造流、溢流等,同时保持底沙上没有小石块、甲壳、死珊瑚骨和其他垃圾。

如果满足了以上要求,结果将很明显,造景的基本元素已经实现。

这是摄影和造景中常用的技巧之一,“留白“除了留白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结构还有其他好处,鱼有更多的空间游泳,水流更顺畅,由于减少垃圾堆积营养盐更低。

第二条:避免对称模式。

人类的大脑已经习惯识别各种模式。

在潜意识中,我们总是在追求着对称的模式。

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可以避免搭建一眼就能认出来是人工造景的情况发生。

避免使用对称的造景模式第三条:减少透镜效果。

许多人在造景时还遇到一个问题,光线折射问题。

简单说,折射就是让光线离开鱼缸进入空气再进入眼睛的路径弯曲改变。

如果发生了折射,就好象产生了镜头效果,水族箱里的布景距离会显得更近。

事实上,折射会压缩大约三分之一的景深。

因此,景深2英尺深的缸看起来只有18英寸,景深3英尺的缸看起来只有2英尺,以此类推。

问题是,光线的弯折只是改变了景深,对宽度和高度没有影响。

这意味着你搭建的任何一个斜坡,都会被从前向后压缩。

如果你和其他人一样,在缸外造好景后,放进水族箱,就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入水后,前面的斜坡会被压缩30%。

也就是说一个45度角的向前的斜坡会变成60度角的斜坡。

同样,一个60度角的斜坡可能会变成一堵墙。

了解这个规律后,你的造景设计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

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

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工作内容:确定主缸和底滤缸的布局通常来说,大型的淡海水水族箱都是把溢流槽安装在鱼缸的一个角落,这无疑会在鱼缸内部人为地造成一个不自然的直角凸起。

我以前的鱼缸也是这样制作的,其实自己对此一直觉得非常别扭。

在设计这个海水缸的初期,我就决定使用TUNZE的WA VEBOX造流盒系统,而在鱼缸里如果有突起的溢流槽,无疑会影响水流的强度和造浪的效果,所以我后来推翻了开始的设计,把溢流槽安装在了鱼缸的背面,这样鱼缸的四面玻璃内部就是平滑的整体了。

但这么做也牺牲了鱼缸的近15厘米的厚度,在堆活石造景的时候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失误,应该在确定鱼缸厚度的时候就把这15厘米考虑进去。

我对此一直抱有遗憾,但后来布置完底砂,减少了高度,我无意间发现鱼缸的侧切面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这倒符合现代水族箱对高度和厚度比例的要求,算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意外了。

底缸的设计我尽可能的简单,蛋分和主泵选择的都是外置的型号,把尽可能多的空间让给藻缸,同时设计了配合自动补水器的淡水储水空间,控制盐度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1、主缸设计图纸。

2、底缸设计图纸,因为是自己用的,所以反而不如帮鱼友们画的详细,大家先看个大概。

“小方块”代表在玻璃上打的孔,滤材只使用少量的生化棉和必要的化学吸附剂。

具体的布置请看教程后面章节的照片吧玻璃方面近年的新技术主要集中在“超白玻璃”上,这种玻璃因为高透光率、高透明性的特点,产品晶莹剔透、是玻璃产品中最高档的品种。

透光率决定玻璃的品质,普通浮法玻璃的透光率为86%,而超白玻璃透光率可达92%以上。

通过我的观察,分辨超白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方法就是观察它们的立面,普通玻璃的立面是绿色的,而超白玻璃的立面是浅蓝色的。

以前超白玻璃的生产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手里,造成了价格居高不下,一般只被用在最高档的建筑上。

现在我们国家也建设了生产基地,尽管国产的超白玻璃的质量与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相对于减少的采购费用和大幅提高的视觉效果,还是成为了专业鱼友的不二选择。

海缸开缸教程

海缸开缸教程

开缸是指准备和建立一个海缸的过程,下面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教程:1. 准备材料和设备: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合适的玻璃或者塑料缸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不同尺寸的缸体。

还需要购买一些必要的设备,如过滤器、水泵、加热器、光照设备、水质测试工具等。

2. 选择底床材料:根据海洋生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底床材料。

常见的选择有沙子、珊瑚砂、石头等。

底床要清洁卫生,没有有害物质。

3. 设置过滤系统:过滤系统是海缸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用于清除废物和维持水质。

根据海缸尺寸和鱼类数量选择合适类型和容量的过滤器。

还需要设置好水泵,将水循环起来,确保水体充分氧气和流动。

4. 安装加热器和温度控制:海缸中的水温对于水生生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养殖的物种,调节水温为合适的范围,通常在24°C-28°C之间。

安装加热器并使用温度控制器来维持稳定的水温。

5. 安装光照设备:大部分海洋生物需要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

根据缸体大小和养殖的物种选择适当的光照设备,如荧光灯、LED灯等。

设置光照时间和强度,模拟自然光照的变化。

6. 添加水:将准备好的去离子水或者海水加入缸体。

如果使用海水,需要确保海水的质量和盐度适合养殖的物种。

在添加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添加剂来帮助维持水质的稳定。

7. 水质测试和调节:开缸后,需要进行水质测试,包括pH值、盐度、氨氮、硝酸盐和钙硬度等指标。

根据测试结果调节水质,添加必要的水质调节剂。

8. 循序渐进地加入生物:等待水质稳定后,可以逐渐加入一些较耐久的海洋生物,如硬脊椎类动物和浮游生物。

注意控制数量和种类,避免过多的生物造成水质问题。

9. 监测和维护:定期监测水质和生物的健康状况。

保持适宜的水温、盐度和营养物质供给。

定期清洗过滤器、更换水质材料,确保缸体的清洁和稳定。

总之,开缸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操作的过程,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考虑和实施。

同时,要更多的了解养殖物种的需求和适应范围,为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组缸开缸日记,快速开缸、快速困水,操作步骤

组缸开缸日记,快速开缸、快速困水,操作步骤

组缸开缸日记,快速开缸、快速困水,操作步骤
《组缸开缸日记:快速开缸、快速困水,操作步骤》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恶化,种植水生植物和鱼缸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在缸内种植水生植物和养鱼,能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同时增加家里的美观性。

但要想搭建一个完美的鱼缸,开缸、困水等基本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不容易。

首先,在开缸前,我们必须准备好所有材料,其中包括缸内墙、缸底垫、缸壁隔板、缸口把手、水泵、水管、给水系统等。

如果是大型缸,为了减轻重量,可以使用长管形的护壁板和缸底石板。

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后,可以开始安装缸内墙和底板。

紧接着,就是进行开缸工作了,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木质的螺丝刀或者钻头来将缸壁上的螺栓和螺母轻轻地拧开,以方便后面的操作。

下一步,就是将缸口把手安装在缸口上,这可以防止缸内水过多逸出。

接下来,就要安装水泵了,因为水泵是支撑缸内水循环的关键。

可以选择购买市面上比较知名品牌的水泵,以保证它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安装好水泵后,连接水泵的水管应当采取安装好的给水系统,以防止水泵受损。

最后是困水的过程,给水系统调节好水量和水流后,可以开始把水困入缸中。

建议在将水困入缸中之前,和缸底及缸墙要清洁干净,这样水可以流动自如,同时能够保证水质。

不过,在困水过程中,应注意水位,以免水过多或者不足。

完成以上步骤后,组缸工作就算大功告成了!在组缸过程中,只
要遵守以上的操作步骤,就可以确保组缸的成功,让你的鱼缸美丽多彩,充满生机。

海缸造景技巧讲解及如何快速开缸!

海缸造景技巧讲解及如何快速开缸!

海缸造景技巧讲解及如何快速开缸!本文由幽影水景设计提供仅代表作者观点在海缸造景中,对于风格的分类一直受到很多鱼友的争议,在开始前先总结一下海缸造景的一些分类吧,以过去的一些作品为例;如果鱼友们有更好的分类,欢迎大家多多提议,一起为海缸造景做出更多的贡献。

珊瑚造景珊瑚造景主要是以极少量的基石(活石、死石、人工石等等)搭配大量的珊瑚成景的风格。

在水草造景中,我们称之为荷兰景。

珊瑚造景因为培菌基石较少,所以大多数使用的是ZEO系统(沸石系统)。

当然在底滤中加入大量培菌基石。

也是能实现柏林系统的。

很多老师都有讲过柏林系统的原理,这里就不加讨论。

图一图二为海水造景,图三为淡水中的“荷兰景”礁岩造景礁岩景主要是以40%左右的基石(活石、死石、人工石等等)搭配“适量”的珊瑚成景的风格。

礁岩景因为有较多的培菌基石,所以大多数使用的都是柏林系统。

以我的比赛作品为例:比赛作品|礁岩造景8月18号开的缸,拍照时间是9月15号。

造景完后,开缸到下珊瑚花费7天。

此开缸法纯属我个人玩法。

后期会有少量的藻类生长,利用生物和正常的维护就能控制好,这个方法本人测试过无数,如有侵权的地方,欢迎指出......LPS+SPS 混养缸缸体尺寸:深度450mm、高度500mm设备:灯具:国产品牌 AE200钙反:国产品牌ED80 配控制器蛋分:国产品牌 S200主泵:国产品牌 5000L这个缸的尺寸有点奇葩,不但矮,而且很窄。

反水也比较奇怪:(缸体进出水位置)我们在造景前先了解缸体的进出水的位置在哪里,接着规划一下缸内的水流动向。

(水流动向)当我们了解了缸内的水流动向以后,我们就可以去设计整个造景了;跟以往一样,先画一份草图。

这次的造景是凹型构图,再加入黄金分割线的应用,配合缸内水流的动向造景。

刚好黄金分割点就在反水的位置;有了草图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战斗了...材料准备:这次选择的是死石。

因为缸特别矮和窄,造景的难度比较高,特别是做远景的时候。

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整理版]

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整理版]

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整理版] 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工作内容:确定主缸和底滤缸的布局通常来说,大型的淡海水水族箱都是把溢流槽安装在鱼缸的一个角落,这无疑会在鱼缸内部人为地造成一个不自然的直角凸起。

我以前的鱼缸也是这样制作的,其实自己对此一直觉得非常别扭。

在设计这个海水缸的初期,我就决定使用TUNZE的WAVEBOX造流盒系统,而在鱼缸里如果有突起的溢流槽,无疑会影响水流的强度和造浪的效果,所以我后来推翻了开始的设计,把溢流槽安装在了鱼缸的背面,这样鱼缸的四面玻璃内部就是平滑的整体了。

但这么做也牺牲了鱼缸的近15厘米的厚度,在堆活石造景的时候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失误,应该在确定鱼缸厚度的时候就把这15厘米考虑进去。

我对此一直抱有遗憾,但后来布置完底砂,减少了高度,我无意间发现鱼缸的侧切面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这倒符合现代水族箱对高度和厚度比例的要求,算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意外了。

底缸的设计我尽可能的简单,蛋分和主泵选择的都是外置的型号,把尽可能多的空间让给藻缸,同时设计了配合自动补水器的淡水储水空间,控制盐度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1、主缸设计图纸。

2、底缸设计图纸,因为是自己用的,所以反而不如帮鱼友们画的详细,大家先看个大概。

“小方块”代表在玻璃上打的孔,滤材只使用少量的生化棉和必要的化学吸附剂。

具体的布置请看教程后面章节的照片吧玻璃方面近年的新技术主要集中在“超白玻璃”上,这种玻璃因为高透光率、高透明性的特点,产品晶莹剔透、是玻璃产品中最高档的品种。

透光率决定玻璃的品质,普通浮法玻璃的透光率为86%,而超白玻璃透光率可达92%以上。

通过我的观察,分辨超白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方法就是观察它们的立面,普通玻璃的立面是绿色的,而超白玻璃的立面是浅蓝色的。

以前超白玻璃的生产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手里,造成了价格居高不下,一般只被用在最高档的建筑上。

现在我们国家也建设了生产基地,尽管国产的超白玻璃的质量与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相对于减少的采购费用和大幅提高的视觉效果,还是成为了专业鱼友的不二选择。

独立式溢流系统海缸建缸日记(一)

独立式溢流系统海缸建缸日记(一)

独立式溢流系统海缸建缸日记(一)(编者序:真是高人呀,偶看了后算是彻底没有DIY海缸的勇气了,估计永远都赶不上大师的设计,以后最多买成品缸玩了!!为了保存大师的作品偶费了大半天劲把所有图片都转存到本地了,希望能给想挑战一把的鱼友们一些经验!!)海水缸是水族玩家的梦,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海水饲养始终具有深深的吸引力,不过,海水饲养在知识、器材、劳作等各方面,都不是淡水饲养可以比拟的,曾经有一个老玩家说过,并不是海水饲养太难,而是大部分人养淡水太不厚道,对海水鱼还算人道,对淡水鱼简直是惨无人道,我深以为然,其实不管饲养哪种鱼类,都应该给予十分的关爱,给予最好的条件。

话说远了,今年新设的这个缸,是软体缸,缸体110X50X55高,是找朋友做的开放式无拉筋,进口黑胶,过滤为独立式溢流,原本也是朋友做的,不过我的图纸他看着做了N次还是错,最后我只好自己动手割玻璃粘了个过滤盒,作为海水饲养,我会强烈建议各位采用底缸过滤形式,而且底缸应该是越大越好,不过我的条件限制,因为这个缸是摆在窗台上的,没有地方摆底缸了,只好作成一体式的,受此限制,只好的过滤上动脑筋了。

惯例,先说过滤,这次采用的溢流过滤是我在以往N个溢流系统中改良出来的最终产品,可以说是我的最后一个设计成果,并且被我认为是接近完美的独立式溢流,也将是我教给大家的最后一个独立过滤形式了,在这个缸体中,我选择了中滤形式溢流盒的结构示意,我将出水口调整到滤盒中偏下部,以达到节约扬程和功率的效果,传统的独立溢流,管道由上部进水面走出,管道延长,结构点比较多,损耗的扬程比较大,因此需要更大功率的泵来推动水体循环,这个新的结构,可以使用较小功率的泵就达到理想效果,在我这个缸中,我采用了PH2000(2000L/H,35W)作主泵,已经得到很好的循环效果水体的循环十分重要,良好的循环可以带来氧气和带走垃圾,这个系统的水流示意,下进水由中部进入,上溢流3面进入,水流路线可以顺应进水路线,同时你会发现,如果你有需要隔离的种类,只需要在中间加块隔板,两边依然可以形成各自独立的水循环,对于饲养罗汉等鱼种的玩家,我相信这是一个十分适合的系统制造滤盒必须的零件:螺纹PVC管道接口,这个在普通五金店就可以买到,一个建议是应该选购全PVC不带任何金属零件的,一般五金零件的金属部位用铜或铝制造,可能会带来你想象不到的严重后果,海水生物特别怕铜和铝,淡水虾对铜等金属也十分敏感,少量即可致死PVC中空板,用来包裹滤盒及制造拦鱼梳,可以选用有机玻璃,PVC纤维板等你能找到的材料,或者直接购买成品拦鱼梳PH2000接上出水零件PVC板我并没有用胶粘到滤盒上,只是用两边的螺纹零件固定,完成后的正面效果(上中图),背面效果(上右图)滤盒内侧2边加粘了两小块玻璃,用于安放格子板,格子板在水族用品店一般有卖,看图片应该很清楚了,格子板以上是滤棉(1-2层,不需要多),以下我全部放置了珊瑚骨,做淡水饲养的时候应该放置玻璃环更好滤盒安放于缸中的效果这个缸是8月份做好,养缸N久,9月初调好盐水静置,9月7号购入活石70斤,加上原有的20斤左右死石做基脚,造好景后正式开始养水养水期并没有标准需要多长时间,期间需要的是观察,我的建议是养水一开始就打开化蛋,而且之后再也不会停止,虽然有N多说法认为养水期间不应该开灯,不过我却是赞成加强光照的那个,目的就是为了暴藻,而不赞成开灯的一派就是怕暴藻,暴藻其实是好事情,可以加快营养盐的分解于消耗,让水体和系统更快成熟,活石新入缸,不可避免会死去很多表面和内部的生物,进而腐烂,使水体一度十分恶化,低等的藻类消耗这些有害物质是十分快速的9月19号装上了卤素灯,150W×2,T5HO39W×2,LED月光灯×2,每天光照16小时加速藻类滋生9月20号,可以看到缸中的褐藻已经铺天盖地20号是养水接近2个礼拜,加入几条老鱼试水,一对公子和一条透红,反应良好,虽然褐藻有点吓人9月24号,强光下藻类迅速来袭,也迅速消退,褐藻已经出现消退现象,同时加入几只食苔螺帮助一下,最后的褐藻还在依依不舍,绿丝藻又开始出现大家一直似乎都很在意底部的垃圾,事实上我几乎不去注意这样东西,泥尘带来的危害没有想象中的大,除了不太好看,并没有很多影响,我甚至认为它们是构建生态的一个部分,其中隐藏的细菌和小虫,可以分解没有被吃掉的食物9月27号,十分急噪的加入了一条蓝吊,一块草皮和一块纽扣,当然这也是在我观察水质后才敢进行的行为,并且测过NO3降为20左右似乎为了证明水质可以接受,草皮一下缸就开始冒头了,稀疏的开放9月28号,绿藻在螺的进攻下已经消退,水质健康的标志:钙藻,生长良好并且迅速,要保证钙藻的生长,每个礼拜加2次钙水是必须的,如果是大缸,应该配置钙反试水用的纽扣也开得十分好整缸状态,十分无趣的是,这个时候,褐藻和绿藻消退掉,红泥藻开始出现了,这应该与活石上死去的生物未清理干净有关9月29号,草皮愈发开放强光之下,高等藻开始生长,这是蓝吊的牧场整缸状态9月30号,情况算稳定,红泥有点增多,购入数块珊瑚普通提子,绿榔头和普通红脑红脑红手指,需要弱光强水流,这块小东西我之后调整了数个位置,才给它找到一块适合之地夜晚蓝光之下的荧光效果10月2号,全部珊瑚情况良好,花环海鸡冠榔头继续,这是10月2号晚,其实珊瑚都是下缸就开的,不过市场萧条,今年台风过多,很难买到好的珊瑚10月3号,如果水质过关,珊瑚质量尚可,通常只需要几天就可以恢复到不错的状态火柴头珊瑚强光下榔头继续涨大藻每天都会生长很多出来,成为蓝吊的食物,几乎到了不用喂的地步唯一的问题是几条老鱼由原来弱光的环境转移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竟然被。

海水缸怎么造景?一篇文章教会你!

海水缸怎么造景?一篇文章教会你!

海水缸怎么造景?一篇文章教会你!应部分鱼友的要求,现专门写一个较详细的造景帖子,介绍鱼缸的造景,但不涉及具体结构和堆砌方法,希望对新人有所启迪。

图片均来自网络,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先来借鉴一下摄影和绘画的构图摄影常用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则介绍:把重点放在黄金分割点上。

绘画常用的构图原则黄金分割原则介绍:把重点放在黄金分割点上。

鱼缸是立体的,不能完全照搬摄影或绘画的构图,但还是应该把重点珊瑚放在黄金分割点上。

造景好坏因审美不同,看法也就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以下经验仅供参考和借鉴。

一、鱼缸造景构图的几个基本原则1、要为生物生存和成长留下空间。

活石与水体的比例为1公斤活石对应10升水较合适,而且是少点较好,因为活石只是骨架,不要变成主景。

为了造景方便,柱状和片状的都要有一点。

总体上说:上部不要太高,要留些珊瑚的成长空间。

中部不要太实,要有镂空的感觉。

底部不要太密,要有架空的区域。

两侧不要太边,要有清理缸壁的距离。

长缸不要太连续,要有分割和错落,总体上应该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空间是空白的,就像摄影和绘画中的“留白”。

这样造景除了“好看”以外,珊瑚摆放容易错落有致而互不干扰,鱼有较多的空间游泳和躲藏,水流顺畅可以减少垃圾堆积,容易造就不同的光照区域。

2、要有高光,中光,低光及阴影区堆叠出错综复杂的平台、峰谷、洞穴,造就出不同的光照区域,以便摆放高光,中光,低光生物。

3、要有造流造浪的水流通道。

架构出中部和底部架空区域,方便放置造流造浪,为水流提供流畅的通道,也避免垃圾堆积。

4、要有观赏面的清理空间活石与观赏面缸壁要留5-10公分左右的距离,方便清理。

背部可以用蓝色或深色的背景板,使鱼缸有纵深的感觉。

尽量不要用图案贴纸,看着太假。

活石可直接靠在背板上,增加稳定度。

5、要避免对称和死板一般情况尽量避免一样高、一样平、一样齐、一样大的造景。

避免水泄不通或过于单薄的两极分化。

避免太方、太圆、太三角的模式。

6、要有创新意识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创新造景,成就与众不同的景观,如悬空、上大下小、突兀、层叠、倒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升海水珊瑚造景缸日记教程工作内容:确定主缸和底滤缸的布局通常来说,大型的淡海水水族箱都是把溢流槽安装在鱼缸的一个角落,这无疑会在鱼缸内部人为地造成一个不自然的直角凸起。

我以前的鱼缸也是这样制作的,其实自己对此一直觉得非常别扭。

在设计这个海水缸的初期,我就决定使用TUNZE的WAVEBOX造流盒系统,而在鱼缸里如果有突起的溢流槽,无疑会影响水流的强度和造浪的效果,所以我后来推翻了开始的设计,把溢流槽安装在了鱼缸的背面,这样鱼缸的四面玻璃内部就是平滑的整体了。

但这么做也牺牲了鱼缸的近15厘米的厚度,在堆活石造景的时候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失误,应该在确定鱼缸厚度的时候就把这15厘米考虑进去。

我对此一直抱有遗憾,但后来布置完底砂,减少了高度,我无意间发现鱼缸的侧切面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这倒符合现代水族箱对高度和厚度比例的要求,算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意外了。

底缸的设计我尽可能的简单,蛋分和主泵选择的都是外置的型号,把尽可能多的空间让给藻缸,同时设计了配合自动补水器的淡水储水空间,控制盐度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1、主缸设计图纸。

2、底缸设计图纸,因为是自己用的,所以反而不如帮鱼友们画的详细,大家先看个大概。

“小方块”代表在玻璃上打的孔,滤材只使用少量的生化棉和必要的化学吸附剂。

具体的布置请看教程后面章节的照片吧玻璃方面近年的新技术主要集中在“超白玻璃”上,这种玻璃因为高透光率、高透明性的特点,产品晶莹剔透、是玻璃产品中最高档的品种。

透光率决定玻璃的品质,普通浮法玻璃的透光率为86%,而超白玻璃透光率可达92%以上。

通过我的观察,分辨超白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方法就是观察它们的立面,普通玻璃的立面是绿色的,而超白玻璃的立面是浅蓝色的。

以前超白玻璃的生产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手里,造成了价格居高不下,一般只被用在最高档的建筑上。

现在我们国家也建设了生产基地,尽管国产的超白玻璃的质量与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相对于减少的采购费用和大幅提高的视觉效果,还是成为了专业鱼友的不二选择。

靠墙放置的鱼缸的正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玻璃可以选择超白玻璃;但如果是充当屏风的鱼缸,那么就再加上背面的玻璃。

其他的玻璃,比如鱼缸底面和底滤缸里的玻璃,如果也使用超白玻璃就是无谓的浪费了。

所以“超白玻璃鱼缸”比普通玻璃鱼缸的成本的增加是可以被接受的,一米左右的鱼缸也就增加几百元而已,当然随着面积和厚度的变化,价格的变化也非常大,那就具体情况具体计算吧!主缸的玻璃厚度是15mm,底缸的玻璃厚度是8mm。

虽然现在的鱼缸都用玻璃胶粘,再也不用象二十年前用角铁焊和用腻子粘了,但也千万不要把做鱼缸想得多容易。

把玻璃粘起来简单,但把玻璃做成鱼缸,几十年不坏就难了,特别是结构复杂的海水缸,需要照顾的方方面面非常多,说不定哪儿就漏水了,各种尺寸的鱼缸要用不同厚度的玻璃等等这些事情也需要常年的经验和操作。

我就曾经见过一个鱼市的师傅用8mm厚的玻璃做一米深的鱼缸(鱼缸非常薄是想当屏风用的所以用了薄玻璃)——放了一半水就炸了。

我也见过有的人做鱼缸不懂得在玻璃中间留胶缝而炸缸的。

我自己也吃过这种亏,以为只要料用得足就没问题,曾经自己粘过一个800mm长宽高的大方缸,试水没有问题,然后在里面做了溢流槽,打了孔,再放满水泡缸,第二天一看,水全漏出来了,把地下室都给泡了...我从此就再也不自己做缸了——改画图、纸上谈兵了。

下面照片上这个戴眼镜的小赵师傅是我的好朋友,在北京鱼圈很有名,我们曾经合作过几年,我出图纸和设备,他做鱼缸和安装、维护。

后来我们合作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他做大了,经常接那种一干干好几个月的大型工程,还经常跑外地。

所以大家如果想找他做鱼缸我是可以告诉你他的电话,但能不能做就要看他的时间安排了——真不是装大个儿的,我现在有事都半年逮不着他一次这是小赵师傅出的主意,在鱼缸背面玻璃上粘整块的黑色PVC板,5mm厚,上面用电脑直接切割出溢流槽的入水口的拦鱼梳,还有上中下位置的入水孔,水孔用的圆型拦鱼梳是德国AB的产品溢流槽的结构:分两个隔断,右隔断是从上中下三个位置进水,然后溢流到左隔断。

左隔断从上到下依次放置雨淋板、过滤棉和生物球。

左隔断下部有两个出水口,大的入底缸,小的入蛋分4、连接底缸主泵的上水管为冷水机预留了一个分支水管,用阀门控制流入冷水机的水流,记住:水是天下最不听话的东西,必须人为控制才能想让它流向哪儿才能流向哪儿!全实木底柜的左侧副柜与底柜其他空间是隔绝的,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放置在这里面的设备和仪器。

这个副柜的门是玻璃的,可以清楚观察设备的数据和工作情况。

照片中的外置水泵已经安装好了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传统的海水缸过滤系统会尽可能多地使用下面这些滤材:天然的大粒珊瑚砂(珊瑚骨)、人工的陶瓷环(玻璃环)来培养硝化细菌,净化水质。

但是这些滤材只能为细菌营造一个好氧性环境,而在这种环境里也只有好氧性的硝化细菌品种可以生存。

好氧性硝化细菌的能力只被限制于把巨毒的氨/铵(NH3/NH4)转变成高毒性的亚硝酸盐(NO2),以及把亚硝酸盐转变成低毒辣性的硝酸盐(NO3)。

硝酸盐含量过高,对鱼只和珊瑚(特别是SPS)来讲也是有害的。

但能够将硝酸盐做无害处理的细菌属于厌氧性硝化细菌,必须在低氧含量甚至无氧环境里才能生存。

自从柏林系统出现后,水族专家和爱好者终于找到了可以同时提供好氧性环境和厌氧性环境的滤材——就是活石。

活石内部具有非常复杂、非常深的“孔洞”,这些孔洞就同时具有供好氧性细菌和好氧性细菌生存的条件(“孔洞”的入口部分的数厘米的氧含量高,“孔洞”的深处的氧含量低甚至无氧)。

所以,依据柏林系统建造的新一代海水缸,都尽可能地少使用传统滤材。

但因为活石过滤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也就是经常说的“养水期”),在大量有机物废物产生的时候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化解,所以我们还要使用大型的(能多大就用多大)的蛋白质分离器,将有机物垃圾直接排出水体,以降低活石的过滤压力。

因为蛋分往往被连接臭氧机,所以还要在蛋分的下一级设计一个放置吸咐性化学滤材空间,以阻挡臭氧离子进入主缸,伤害生物。

同时我们还要在底缸设计藻缸来用植物的方法分解硝酸盐,因为硝酸盐是海藻生长的营养源。

为了稳定海水的比重,很多先进的海水缸还设计了自动补水装置,自动补充蒸发的淡水。

所以在一个现代化的海水缸底柜里,至少应该设计有如下的空间:蛋白质分离器单元、化学性滤材单元、藻缸、自动补水器(液位开关)+淡水储水的空间、水泵单元1、主缸流向底缸的两根下水管:细管是连接蛋分的入水管,粗的连接底缸。

细的入水管上安有阀门用来调整进入蛋分的水量。

现在很多鱼缸和几乎所有水族馆,都是让水全部进入巨型蛋分甚至蛋分组,所有的水经过处理后再流向其它的过滤设备。

但我这个缸论底柜空间有限,放不下更大的蛋分了,所以只能预处理部分海水。

2、蛋白质分离器:收集杯上的细管是排污管,可以连接到污水瓶进行收集。

蛋分中下部的红色阀门用来控制其内部水位,配合进水管上的阀门,双保险提高安全性。

3、底缸入水部分:水管上的各个接头,与玻璃的接口都要小心地密封,以免露水。

4、进水单元和化学滤材单元:因为活石并不能马上工作,所以刚开缸的时候,我把照片上这两个单元放上生化棉,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更换成小块的活石(现在想想,其实让它空着就行了,因为生化棉也会产生硝酸盐)。

5、底缸整体:中间最大的空间就是藻缸,后面和侧面我也粘上了黑色PVC板,避免其它空间长满褐藻。

以后在正式使用的时候,底缸会上盖,只有藻缸上方开了个玻璃的“天窗”。

藻缸容积100升。

6、藻缸照明:在这里我选用了70瓦、色温为10000K的金属卤素灯,其实用灯管也可以,但是因为我的藻缸不小,用三四根灯管的消耗也超过这个70W的金卤灯了,所以在这里,用金卤灯反而是最经济的办法。

7、淡水储水缸:这个储水缸容积30升左右,蓝色的部件是自动补水器的浮子固定卡子,卡子是安装在连接水泵的出水单元里,因为那个单元是水位是整个主缸和底缸里唯一变化的地方。

有了自动补水器,除了可以稳定盐度外,也减轻了每天补充蒸发淡水的工作。

夏天的时候,水温低于室温,蒸发量非常小,所以我一两个星期才需要用纯净水灌满一次储水缸。

冬天水温高于室温,空气也干燥,就需要三天灌满一次储水缸了。

8、设备单元:这个空间以后要摆放很多设备,所以在做底柜的时候,这个空间与底滤缸是完全隔离的,只有一根水管穿过厚厚的实木隔板连接底滤缸和水泵。

照片上白色的盒子是藻缸金卤灯的启动器。

底沙系统可能是在海水鱼养殖爱好者里最被争论的话题。

用活石和蛋分为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的柏林系统里并不包含底沙,也就是说柏林系统是完全可以不铺设任何厚度的底沙的。

但在美国的爱好者圈里,厚底沙系统(厚15厘米以上的均匀大小颗粒的底沙)却又是曾经的主流。

充水层是最新的一种底沙系统(那其实自被一法国人发明后也过了十几年了),它的结构如下:1、最下面是用支架支撑起来的不超过3-5厘米高的中空层;2、然后是5厘米厚的粗菲律宾沙,3、最上面一层是厘米厚的细菲律宾沙层。

各层之间要用隔网严格区分,避免不同大小沙粒混合。

充水层的原理是:两种粗细的沙子和最下面的充水层开成一个自然的渗透环境,水慢慢地渗透到底层。

上层沙是好氧层去NO2,下层沙是厌氧层去NO3,所以最下面的充水层里是没有吸水或者吹水的泵的。

这可能是最让大家迷惑和觉得最神奇的地方,但这正是最自然的过滤方式。

但要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是充水层的缸里的水流一定要强,这样方便更新表层沙里的含氧量。

(当然不是让水泵直接冲沙子)因为如果表层沙形成厌氧层了,底层沙就“死”了,充水层也就宣告失败。

充水层有效的降低水中的硝酸盐含量、促进营养盐的自然循环,缸中不会累积过多的营养盐;增加碱度与稳定pH值;使得水缸里的生物可以在最好的状态下活的更久等等。

但充水层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成熟期时间过长,因为具体操作的不同,有的缸需要近一年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新鱼友不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而且有的时候因为小小的失误,也会造成充水层的失败。

所以除非是对此特别感兴趣的老鱼友,我并不推荐每一个爱好者都来尝试这个非常“麻烦”的系统。

2、在缸底用玻璃胶粘住几十个5厘米长的PVC管子做为支架,管子的外径是厘米左右。

使用管子是为了保证充水层内底层水的流畅,同时可以对将来鱼缸里上百斤沙子和几百斤活石提供有力的支撑3、一天后等粘接管子的玻璃胶彻底干透后,在管子上铺满格子板(灯格),装修市场有卖,只是最近几年不太好找了。

4、在鱼缸顶部又粘了一个15厘米宽的拉带。

因为这个缸长1米五,但采用了无四边拉带的设计,为了安全还需要再粘一道宽拉带。

5、在格子板上铺过滤棉。

这道工序国内很少有人搞,但我看过关于充水层的原版译书,上面是有这层过滤棉了,严防沙子进入充水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