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98_[李氏族谱]1册(13页)1986[印度尼西亚#]

合集下载

李氏世系考(1至99代)(李仁贵珍藏版)

李氏世系考(1至99代)(李仁贵珍藏版)

李氏世系考(1至99代)(李仁贵珍藏版)《李氏世系考》第一代,黄帝公孙轩辕,生子二十有五,长子玄嚣,次子昌意,其母皆为元妃嫘祖西陵氏。

第二代,玄嚣,少昊氏,己姓。

东夷部落首领。

第三代,娇极,少昊氏,己姓。

东夷部落首领,第四代,帝喾,高辛氏,姬姓。

东夷部落首领,五帝之一。

第五代,皋陶父亲,非嫡子,未知,娶颛顼高阳氏女,女修,生皋陶。

第六代,皋陶,偃姓,又称大业,庭坚。

娶少典氏女华,生伯益。

东夷部落首领。

第七代,伯益,赢姓,佐大禹治水,娶舜女。

大廉,若木,恩成(伯益少子,世袭理官,其后世为理氏)第八代,理恩成,任夏大理之职,生理仲岷,理季安。

第九代,理季安,生理江惠,次子理仲秋。

第十代,理仲秋,娶黄氏,生理父。

第十一代,理父,娶有虞氏,生理公。

第十二代,理公,生理安,第十三代,理安,娶刘氏,生理终。

第十四代,理终,娶吕氏,生理寿。

第十五代,理寿,生理方。

第十六代,理方,娶姜氏,生理睬。

第十七代,理睬,娶曾氏,生理由。

第十八代,理由,娶高氏,生理顺。

第十九代,理顺,娶张氏,生理信。

第二十代,理信,生理庸。

第二十一代,理庸,娶江氏,生理商。

第二十二代,理商,娶修鱼氏,生理珑。

第二十三代,理珑,娶谢氏,生理侯。

第二是四代,理侯,娶商氏,生理叔。

第二十五代,理叔,娶姒氏,生理相。

第二十六代,理相,娶虞氏,生理极。

第二十七代,理极,娶苏氏,生理阳。

第二十八代,理阳,娶连氏,生理敬。

第二十九代,理敬,娶伊氏,生理宜。

第三十代,理宜,娶舒氏,生理庸。

第三十一代,理庸,娶高氏,生理穆。

第三十二代,理穆,娶江氏,生理蓭第三十三代,理蓭,娶方氏,生理途。

第三十四代,理途,娶张氏,生理梁。

第三十五代,理梁,娶阮氏,生理健。

第三十六代,李建,娶柏氏,生理旺。

第三十七代,理旺,娶姒氏,生理修。

第三十八代,理修,娶姚氏,生理幂。

第三十九代,理幂,生理徵,为冀隶中吴伯。

第四十代,理徵,娶妻契和氏,由于得罪商纣王,理氏被灭族,独契合氏带其子理利贞逃脱。

李氏字辈大全

李氏字辈大全

李氏字辈大全李氏字辈是中国传统的家族排行称谓,是指在家族中按辈分所取的名字。

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因此李氏字辈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李氏字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李氏家族文化。

一、李氏字辈的起源。

李氏字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当时人们为了区分辈分和尊卑,便开始使用字辈来命名。

李氏字辈通常是按照辈分来取名,如长子的字辈为长,次子的字辈为次,依次类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显示家族的尊卑,也能够体现出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二、常见的李氏字辈。

1. 李氏字辈的排行通常有,长、次、季、仲、元、孟、庶、伯、仕、守等,这些字辈都是按照辈分来取名的。

比如长子的字辈为长,次子的字辈为次,以此类推。

2. 在李氏字辈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比如李氏家族中的长子可以称为“李大”,次子可以称为“李二”,依此类推。

这些称谓在家族中非常常见,也是体现了家族中的辈分关系。

三、李氏字辈的意义。

李氏字辈在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称谓,更是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李氏字辈代代相传,体现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也是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

四、李氏字辈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李氏字辈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比如有的家族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殊情况来取字辈,有的家族则会沿袭传统的字辈命名方式。

这种变化既体现了个性化的追求,也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结语。

李氏字辈作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李氏字辈的起源、常见称谓、意义和变化,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家族文化,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和传承好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李 氏

李  氏

李氏陇西郡,源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系少皋氏后裔。

少皋裔孙皋陶,字廷坚,帝尧时任理官(掌管刑狱诉讼),后代子孙以官名为氏,始姓理,奉皋陶为远祖。

殷朝末年,皋陶第四世后裔理徵,生于利贞。

为避纣王之害,利贞与母逃难于伊侯之墟的李树之下,饥食李果(一说食木子),得全性命,后遂改理姓为李,称一世。

(1)中沙、泉上、方田、横锁<李氏族谱》:茂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以武功著绩,职受参军,初镇守广昌,复调守建州卫。

后宦游邵武建宁桂杨乡。

转迁黄连武昌乡(今宁化中沙乡境),为汀宁之一世祖。

唐末,裔孙德馨迁居福清县。

至茂郎第十世孙念久,名信甫,字周源,籍居南剑,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举进士,淳熙元年(1174年)试吏汀州郡后,迁宁之东北里温泉团(今泉上镇)。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裔孙万端徙居江西兴国。

继而分衍长汀、上杭、清流、永定、瑞金、建昌、虔州、广东、长安等地.(2)据上杭、五华、河婆、梅县等地谱牒资料:得姓之前的远古世系,最早起源于神农氏(少典)。

一世:少典,神农氏,称炎帝。

公元前2750年建都于黄河上游,姓公孙,生子轩辕。

二世:轩辕,曰有熊氏。

由原姓公孙改姓姬,称黄帝。

生子昌意。

三世:昌意,居帝丘(河南濮阳),转徙若水。

生子颛顼。

四世:颛顼,高阳氏,娶邹屠氏与胜渎氏二夫人,共生十二子(第七子庭坚)。

五世:(有谱记为始祖)庭坚,原名皋陶,历任理官,并以职官命族为姓"理"。

生子二:重、大业。

六世:大业,原名菱,生子伯益。

七世:伯益,又名崇佰,继为理官职务。

八世:恩成,字怀邦,继为理官。

九世至三十四世:历夏商二十六代,均袭理官之职,俱以官命族为理氏。

三十五世:理徵,字德灵,仕纣王。

以直言谏纣遭罪,其妻带子(利贞)逃出京城,避难于苦县伊侯之墟(河南安阳),食木子得全性命。

得姓始祖(一世):利贞,为纪念与母避难食木子得以生存之故,改原姓理为李,为李氏得姓之始祖。

生子昌祖。

李祖佩:李氏族谱

李祖佩:李氏族谱

李祖佩:李氏族谱一对于瓦房村李氏来说,2009年的一件大事是有了成册的族谱,书名为《李氏族谱:二支·友德》。

始祖子信公迁居瓦房至今已有六百年余年,人口繁衍众多,各支脉若仍续于一部则难度极大且不便寻阅。

本次族谱重建是按照老谱中四支而分支续修,每支一部,四部族谱合在一起即为李氏全谱。

瓦房村李氏族谱即为其中一支(二世祖士贤子四,友才、友德、友文、友德,由此李氏分为四支,长支迁居李将军村,二支友德留居瓦房村,三支友文徙居后李庄和姜庄,四支迁居三十里堡),二支自三世祖友德,故而族谱名为《李氏族谱:二支·友德》。

全谱共分五部分:序言、历史(包括碑文、县志摘录和为人据事立传)、世系命名说、正文、坟茔图。

由于老谱存世极少,所以前四部分将老谱全部内容收录,同时由于年代久远,地势地貌已变,坟多被平,本次只将始祖坟茔图列于后。

族谱与乾隆年间和民国时期先后续修两次,相较于前两次续修,此次族谱创新之处有三:第一,整理成册,改变了以往的挂历形式,每位外出工作、学习的族人人手一册,便于携带和翻阅;第二份简谱和详谱,简谱中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在谱人错综复杂的支脉关系,而在谱人的详细情况可以在详谱中查询;第三族谱是血脉相传的记载,女孩也是本族血脉,经族人商议规定奉祀女孩可入谱,此乃开女孩入谱之先河,也是本次族谱续修的一大创举。

族谱主修人里书堂(伯父)介绍了本次族谱编写的详细过程,“我先通读老谱,并抄写一部,把繁体字翻成简体,并查字典扫清生字,字典里没有且考证不出的字一律原样照写。

第二步,从老谱中扒出四支简谱表,但是最后一代的名字大都过世,将逝去的先辈与后人衔接起来就成为问题”,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注意到春节拜年、初五上坟,人们都是大群小伙,说明他们是近支,于是就从每一群中找出一位明白人,分批逐一请来,让他们看着简朴表认祖归宗,并为其开出该群的小简朴表,要求他们按照小简朴表中的人数逐一上统计表,统计个人资料”,“隔代相认难免有困难,多方考证就会将误差缩小到最小范围”。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
太祖考文良烈祖考国祯天祖考春福高祖考秀松曾祖考枝元大祖考长青(久)祖考正验显考大(寿喜富贵炳)
合龙堂礼奉太原堂上李氏门中历代先祖男女老幼姑嫜姐妹左邻右穆房廊叔伯一脉宗祠香位
太祖妣罗氏烈祖妣郑氏天祖妣罗氏高祖妣罗(张)氏曾祖妣侯氏大祖妣吊(张)氏祖妣谢氏显妣黄氏
供奉七典文梓憧帝君大力牛王菩萨马王尊神护国佑民北方真武主天上帝香位
李昌树生于丙子年五月二十二时亥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芳群生于戊戌年七月二十日丑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元生于乙酉年正月初九寅时建生,干湾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超群生于丙午年后三月十六未时建生,五甲地名尖风庙金竹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建英生于丙午年冬月初九卯时建生,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富香生于辛酉年十月初六戌时赋生,铜马沟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荣金生于乙丑年四月二十九日丑时建生,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桂云民国庚午年七月初九寅时赋生,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夏氏生于光绪戌申年六月初十未时赋生,四川仁邑东五甲地名干田坳金盆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发生于民国庚午年五月初九未时赋生,东五甲地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清生于民国庚辰年十月初八未时建生,东五甲地铜马沟柏树坳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铬生于民国壬午年全月初九戌时建生,东五甲地名板梨湾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谢氏生于民国癸亥年七月初五子时赋生,东五甲地名
李昌荣生于民国丁亥年六月初五已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李昌玉生于公元一九五零年七月二十辰时建生,东五甲地名尖风庙老屋基生长人氏
(出家)
德卿
字郤取氏生一了生春
生春
字茂先取贺氏生二子长正坤次正纲
正坤

全国地方李氏族谱收录

全国地方李氏族谱收录

全国地方李氏族谱收录李姓历史来源:「李姓」源出有四。

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

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

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李姓号称“天下第一大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四位。

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李姓另一来源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在台湾、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约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19%。

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译音分别有Li、Lee及Lay三个,而澳门则有Lee、Li及Lei等。

Li为汉语拼音,Lee及Lay为粤语拼音,而Lei则为葡萄牙语译音。

回族李姓李回族中的李姓,主要源自赐姓。

李氏树德堂族谱

李氏树德堂族谱

李氏树德堂族谱:传承与荣耀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李氏树德堂族谱作为一部记录家族繁衍、传承与荣耀的珍贵文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部族谱不仅见证了李氏家族的辉煌历程,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奋进精神。

李氏树德堂族谱起始于唐朝,自始祖李树德公起,历经千年传承,枝繁叶茂。

族谱详细记载了李氏家族的历代先祖、族人功绩、家族大事记等内容,为后人了解家族历史、弘扬家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族谱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氏家族历代英才辈出,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如唐朝时期的李靖、李白等名将、文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代以来,李氏族人更是在科技、教育、商业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家族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李氏树德堂族谱强调家族的团结与互助精神。

在族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感人至深的家族故事,如历代族人互相扶持、共同度过艰难岁月的事迹。

这些故事激励着后人秉承家族传统,团结一心,共同为家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此外,李氏树德堂族谱还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李氏族人始终坚守家国大义,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国家危难之时,李氏族人更是挺身而出,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这种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李氏族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总之,李氏树德堂族谱是一部珍贵的家族传承文献,它不仅见证了李氏家族的辉煌历程,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通过研究和学习这部族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激发我们为家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拼搏的信念和动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族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李氏字辈对照表通州【树德堂】李氏溯源据《通州李氏宗谱》记载,通州[树德堂] 李氏一世为守中,二世子美、子威,三世秉昭/省四、秉方(子美--秉昭/省四,子威—秉方),四世富四、富五、富七、富八(秉昭—富四/富七;秉方—富五/富八),五世康五,六世嵩寿,七世台斗,八世钧直,九世少溪,十世爱溪,十一世良,十二世文科(郁如)/文斗/文魁……吾家先世自颍州忠孝一门。

李氏各地家谱字辈(分支较多仅供参考)

李氏各地家谱字辈(分支较多仅供参考)

李氏各地家谱字辈(分支较多仅供参考)李氏家谱字派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啟,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

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林、傅、均。

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勝、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

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啓、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

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

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

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7、锦潇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啟、开、新。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李氏家谱2007-02-20 03:141〖李氏来源和演变〗汉族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赢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

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出自嬴姓。

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

到了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嬴。

治水成功,颛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

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

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

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

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

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

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楯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

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

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频繁更迭、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

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入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

发生外族流入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西域各国等族,以及犹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鲜人等外国人。

之后这种融入从未间断过,北宋西夏国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明清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纷纷改汉族姓,尤以李姓为首选。

李氏家谱文献(四)

李氏家谱文献(四)

李氏家谱文献(四)本帖最后由盐城李氏于 2013-4-18 16:27 编辑湖北武昌寿昌李氏宗谱十一卷,(清)李和卿等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笃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黄陂李氏宗谱,(民国)李瀛等纂,民国时期李氏育莲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一~二册,第一卷。

现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民国)李春溪续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第十九卷。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前进乡李村。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五卷,(民国)李富厚、李荣校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贺桥乡松林村。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两卷,首两卷,(民国)李保亨、李保光续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坨坑村。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二十六卷,(民国)李美钧续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新集乡三河口村。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四十八卷,首六卷,(民国)李孝钧、李发木等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孔埠乡孔埠村。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七卷,首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幸福乡扬桥村。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三十卷,首六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李集镇大游村。

湖北新洲李氐宗谱三十卷,(民国)李亮炯、李凤山等四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白洋乡白洋村。

湖北新洲李氏宗谱十五卷,首三卷,(民国)李立明续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方扬乡前塆村。

湖北黄冈李氏宗谱四十二卷,(民国)李登明续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南极乡井山村。

湖北麻城李氏下分宗谱三卷,首两卷,(民国)李恒贵、李昌国编,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宋植荣等石印本,今仅存卷首一册。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201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李姓为中国第一大姓。

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在台湾、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约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19%。

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古陇西,既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

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译音分别有Li、Lee及Lay等,而澳门则有Lee、Li及Lei等。

Li为汉语拼音,Lee及Lay为粤语拼音,而Lei则为葡萄牙语译音。

历代名人极其众多,如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李氏家谱起始年代: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李氏族原籍:丰城县湖茫里家训: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等家谱来源:“家乘”一词,最早出现于北京,是从《乘》衍生出来的。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

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著有《宜州乙酉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日记性质的作品。

此后,有人撰写家谱时,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

“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因魏、晋、南北朝时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所以古代的谱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家乘谱牒”,指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有关事迹的书或图表,即族谱或家谱、宗谱,里面有各种字辈。

家谱编修:李姓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

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

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

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李氏祖训: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

李氏族谱目录1、中华古今大姓——李姓的来历二——三2、族谱源流叙四——六3、李氏辈序谱七——九4、李氏宗族简章十5、取名艺术十一——十三6、关于五行方位、相生、相克、属相时辰的规定十四——十六7、编辑说明十八——二二8、李氏族谱整理编辑筹备组成员名单二三9、李氏家族坟墓所在地(一)(二)(三)二四10、李氏宗族繁衍图(一)(二)(三)(四)二七——三三11、宪彦家修庆各辈所生之女图(一)(二)三四——三七12、从尚修到已故的宪字辈的生死时地三八——七四13、彦勋彦奎彦辉彦才彦光彦桂彦翼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七五——九一14、彦彰彦华彦美彦均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九二——九八15、彦鼎彦德彦友彦霖彦福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九九——一一三16、彦梁彦荣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一四——一一五17、宪忠宪伦宪洲宪泽宪贵宪超宪德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一六——一二六18、彦奎彦龙彦魁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二七——一三五19、彦祥彦刚彦常彦恩彦昌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三六——一五四20、彦海彦镕彦铠彦铸各房人员生庚处所一三五——一七十中华古今大姓——李姓的来历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在全国汉族姓氏中李姓人口约占十分之一在世界上李姓人口中已超过一亿人。

李姓的来历上古时有个叫皋陶的人,在帝尧时期任大理,即司法长官,他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历虞夏至商代后以官命族,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纣王改焉错误,为纣王所不容而被杀害。

理征的儿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伊侯之墟,即今河南西部,饥饿不堪靠采食木子即李子保全性命,为感激李子的保命之功及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自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

李利贞的儿子李昌祖,其十四孙李耳,即老子。

李耳的裔孙李昙有四子,长子李崇为陇西(甘肃临洮县)房始宜,四子李玑之子李牧为赵郡(河北邯郸市西南)房始祖,后来陇西房又分为三十九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三组,有许多支都发展成名门望族,唐代是李姓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王室子孙众多繁衍昌盛,加之赐给许多有功的文臣武将以李姓,因而极大地扩充了李姓人口,历唐代的大发展后李姓支庶蕃盛播迁频繁,流向广泛,至宋明时期已基本上遍布全国大陆各省,从明代起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同时有人移居海外。

李氏家谱3360例

李氏家谱3360例

李⽒家谱3360例1、连云港李:爱国家宜,世德怀忠,作善兴宗。

2、某地李⽒:安帮定国尊⽂武,永佐朝廷世代兴。

3、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4、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某地李⽒:安、邦、定、太、平。

6、⼭东东营:安、长、道、德、传、先、进。

7、湖南桃源:安凤应之⽂,世学⼤登元;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宗;⾃任开丕显,含芳继景明。

8、某地李⽒:安、芳、君、贵、宝。

9、四川绵阳:定、国、安、邦、遵、⽂、武。

10、重庆李⽒:安吉星,⼴华永,远出达。

11、某地李⽒:安、居、端、详、传。

12、湖北钟祥:安居乐业,⽟合同情;炳忠执正,开国盛家;后世称明,得必有邻;龙光燕喜,康祥云集。

13、⼭东济宁:安、庆、祥(洪)、云、兴、秀。

14、嵩浦李⽒:安然定⽴,发达明尚;世从卿良,⼠民⽂崇;帮家丕治,允伯叔宗;圣君有庆,万国时雍。

15、江苏李⽒:安、永、怀、瑞、兴、启。

16、某地李⽒:保长朝承存,定东福公冠;⼴国翰弘华,嘉建锦康钟;明兴强青全,江瑞润尚韶;⾸天维⽂祥,贺学周彦应。

17、某地李⽒:保、公、同、维。

18、江苏泗洪:保开培长怀,青修光祖德,⾃如永定⽟。

19、⼭东蓬莱:宝、树、世、业。

20、缙云李⽒:保义廉千万少迁,仁次连洪⼊云边;英芳茂盛荣华显,⼴⼤安康福寿昌;道德崇⾼元敬让,慈祥敦厚本温良;贤明忠肃宽和裕,信义贞诚俊哲光。

21、吉林长春:保兆长⼦景⽟。

22、某地李⽒:宝、⽟、凤、振。

23、某地李⽒:宝元世⼤,庭基效尤,宏毅四海,---⽅正。

24、湖南桃源: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中。

25、某地李⽒:帮国振⾹树,东风⾬润芳。

26、湖北李⽒:帮、国、之、贞。

27、某地李⽒:邦、国、永、宗、传。

28、重庆万州:邦家必达,龙诚飞将。

29、湖南浏阳:邦家延炳运,经业式培基,锡晋昭芳泽,荣因兆代期。

30、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在勤。

31、湘潭⾼塘:邦家之光,⼤宗维翰;克⼴德⼼,介尔景福;皇恩多⼠,⽂武是宪;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李氏家谱

李氏家谱

一、李氏族谱序:家谱之修,乃之大事,且夫家有谱,犹国之有史,郡之有志。

若不知吾族源流来由,祖宗代系,且不知先辈创业之艰辛,也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忘祖忘恩,被世人耻笑、指责为不孝之徒。

修之族谱,子孙后代需倍加重视,世代珍藏,相传记载。

达到千秋万代,有序有谱之目的。

本谱修于共和国62年辛卯岁(2011)年2月,编写:李明祥;校正:李明庆、李明华。

共印五册。

二、吾房修谱导言:民国35年(1946年),吾父亲李昌益和二叔李昌银租了现在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人民村石子湾官家的田地耕种。

当年腊月底由瓦店子搬家到了石子湾。

石子湾原有二姑罗家三兄弟和罗永文两家人,我们家搬去后三家人。

那里是简陋的土墙四合院茅草房,中间是晒坝。

上房正中为堂屋,坐东南向西北。

罗二姑一家住堂屋左侧两间和下屋中间,我们家住堂屋右侧两间,罗永文家住下屋两间,堂屋共用。

各家香火都供在堂屋里,罗二姑家香火有神台桌,供在正中间,我们家香火供在右边。

没有神台桌,用三脚架(鸡爬腿)固定在土墙上,每年家里有人过生日或有吉事,父亲都要烧香敬老人。

那时,我们家的家谱放在香火上。

父亲曾对我们说:“放在香火上的是记载我们李家世代相传的家谱,不能动它”。

因此我们从未动过。

直到1966年破四旧时,放在香火上的家谱已被虫蛀坏,认为不敢留下而烧掉,而后再无法找到我房世代传序依据。

但是,当年父亲讲的李氏祖辈之事,我们一直记得非常清楚。

父亲说:“我们是火德公的后代”。

他说:“火德公六十多岁还无子,后有人提亲,火德公去相亲,路上踢破了脚小趾甲,鲜血直流,火德公当时封赠说:我相亲成了生的后代个个都像我的脚趾甲是破的。

”火德公相亲如愿,取了陈太婆生三子二女,果然个个左脚的小趾甲都是破的,由此而相传于火德公的后代。

我房是火德公的后代是无疑问的。

父亲还说过:“我们李家在历史上出了不少大人物。

唐朝时,李家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家族”……。

“火德公由福建迁广东,在湖广填四川时,李家当时有十几人迁到四川,其中有两兄弟在四川石子岭安居以后,回广东把前三代的坟迁四川安葬。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

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李氏家谱字辈1888例(第801-1200例) 2008年04月10日星期四下午 05:21 1201?¢四川仁寿:天潢蕃派衍,水本溯源渊。

慈利李氏:天简孟达新,蓝勋仲纪道,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后,运祚宏启昌,元善吉祯祥。

1202?¢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蓝勋仲纪道,文添兴守之,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3?¢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友良显会伯,泰荣朝堂臣,世代兆文明,少庭开盛德,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有喜庆,元善吉祯祥,崇昭家学业,炳焕邦国光,宗人嗣士续,尚佩前成章。

1204?¢江西临川:天将下月色,清?照柔心。

1205?¢赢鳞李氏:天开才学长,克建必为良;永作知闻广,化成万国光。

1206?¢四川开江:天开沛春明,志能上朝廷;三元光先代,德泽显宗荣。

1207?¢四川成都:天开守奉文,思余支有成;时恒先本现,万子永长春;重振家之光,龙荣国际昌。

1208?¢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春、月。

1209?¢某地李氏:天开文运昌,亿年遵主训,世代得安康。

1210?¢湖北武昌:天开作则,定国安邦。

1211?¢开封杞县:天开志文明,洪(宏)德传万世。

1212?¢河南通许:天、培、玉、树(素)、传。

1213?¢攀枝花李:天、启、登、安、国、永。

1214?¢河南焦作:天清振中国,永生兆庆祥;三春长发茂,荣光万世昌。

1215?¢四川李氏:天、如、崇、廷、荣、万、光、文、朝、忠、开。

1216?¢四川资阳:天生一上果,春前玉质杨;良材成利用,永世有奇观。

1217?¢湖北黄梅:天时开泰运,成象景自新。

1218?¢重庆铜梁:天顺成宗寿,荣华百世有;万盛年兴朝,永代得昌佑。

1219?¢贵州遵义:天文智彭先,玉开春庭明。

1220?¢香港李氏:天文維木國,草龍九?守。

1221?¢河南南阳:天、祥、万、世、用、兴。

李氏家族起源与分布(三)

李氏家族起源与分布(三)

李氏家族起源与分布(三)陇西李氏第69世,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哀帝李祝,公元908年,哀帝被朱全忠杀害,葬于温陵。

此时,哀帝幼子熙照才岁余。

当时朱全忠对唐朝后裔斩草除根,把昭宗的八个儿子全都杀光了,熙照也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李熙照的堂叔李开来把熙照救了出来。

李开来,字瑞采,生于公元831年。

唐室遭难时,他任浙东尉。

公元908年,他已77岁,他把李熙照从危难之中救出后,从河南洛阳弯山绕道,日隐夜行,沿途躲避搜查,终于逃回李开来的原籍--福建邵武。

李熙照随堂叔来到福建邵武,于是认开来为义父,这个唐室苗裔就这样被保存下来了。

李开来自己生有一子,名熙临,后夭折,李开来便以熙照为嗣。

李开来之祖系也属陇西李氏,一世同样起于李利贞,属61世冕郎公之子莘郎公之裔。

由上可知,属陇西李氏的宗族支系迁居人闽,在李熙照时有明确记载。

自唐末迄今,陇西李氏入闽历史计有一千三百多年之久。

李纲在宋朝是著名的主战派代表人物,曾为观文殿大学士。

他在宋钦宗时期,官至丞相。

时金入侵扰中原,国家蒙难,人民遭殃,李纲视国家安危重于一切,不畏丢官失职,甚至不顾身家性命,多次力主抗金,并亲自指挥了像汴京保卫战这样有影响的战争,从金人手中收复了宋朝的大好河山。

然而,他为投降派所不容,被排挤去职。

南宋建立初年,李纲被高宗用为丞相,仍积极抗金,主张用二河义军收复失地,因违背了高宗的投降路线,仅做相75天,就被罢职。

不久再度出相,仍受主和派排挤。

后任湖广宣抚使等职。

李纲一生忠诚为国,被世代誉为“忠贯金石之良将”。

宋绍兴十年庚申岁(公元1140)逝世于福州仓前山椤来精合寓所,葬怀安县桐口大嘉山南麓(今属闽候县中房乡湖里村),享年58岁。

李纲生有七子,其中一子为李贵(原名复,又名信甫、显(王番)),生于公元1106年,历任左修职郎、建安府建阳县主簿、山东令尹、河南归德州令尹,公元1135年30岁时,因岳飞破水寨,招降杨钦兵乱,携妻带子到河南归德州居住。

李贵卒于公元1181,年享年76岁,葬于归德州。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

李⽒家谱字辈⼤全中华百家姓⽒中都会有各⾃的族谱,其中包括了家谱字辈的排⾏及分布。

那么您知道有关李⽒家谱字辈分别有哪些吗,跟我⼀起去看看吧。

顺便找找看⾃⼰属于哪⼀⽀哦。

1、湖北省(部分)⾦⽔⽊⽕⼟,谦良本性同,中和承祖德,豫顺必兴隆。

有美循先绪,绍闻⼴太昌,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2、河南省(部分)⾦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

河绍在永⽂继,三元⾦江长。

忠孝性⽣,灵明学成。

3、湖南省(部分)崇志奉正宗,祖⽅应兆龙。

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祯祥国祚雍。

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

4、⽢肃省(部分)国正添必茂,⾼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

5、陕西省(部分)治定来全,忠孝贤良,承前育后,兴宗耀祖,聪明睿智,⽟彩⾦颜,本⽀百世,⽤从先进,翰章忠政,克⼴德新,⾼雅俊秀,仁义谦真。

6、安徽省(部分)宗仁道春初,光长世⾼尚。

⽴显承宏先,德⼴扬昌远。

⽀蕃启吉良,根本植伦常。

祖志培经学,家声积善芳。

材华传国代,恩义达邦乡。

7、福建省(部分)世开国运,⽂⼠宏兴,正⼼诚意,盛德⽇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贵。

8、⼭东省(部分)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进伦新桂宗,宝克国功升,连建⾦照⽉若德昌盛,道在正钦,万世永庆,福禄长林。

9、重庆市(部分)正⼤光明昌,成(承)先维忠孝。

益元⽂常凤,明 (民)德祖宗兴,仁义安邦国(顺),世界发祥祯。

10、四川省(部分)登春程之国,国正天兴顺。

⽂光定绍勋,思维继永德。

明永李朝天,⽂中绍丕先,兴⼴长成德,定向嘉法全。

国政乾坤定,英雄世代昌。

11、贵州省(部分)廷明章汝枝,荣华乃如斯。

龙门传道德,燕翼继修为。

忠孝持⾝本,诗书治国基。

嘉祥由和顺,良善实吾师。

12、⼴东省(部分)志应国朝泰,祚同运会长,荣宗复显祖,奕世衍书⾹。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世界李氏族谱全书全书简介《世界李氏族谱全书》[1](总谱),也称《世界李氏通天总谱全书》,它由李氏网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编著,总编为李正老师,是目前为止众多李氏宗谱中最浩大、最广泛、最详实、最完整、最权威、最科学和参与编撰人员最多的一部分母子谱的旷世巨典,它的完成将创下多项吉尼斯记录,为全球李氏家族和全人类留下从宗族血缘传承、播迁发展、文化艺术、习俗习惯、族规礼教、崇祖祭祀、俊贤人物、祠堂碑记、族居村史、祖居坟陵、字辈世系、像赞序文、功德芳名等一个煌煌家族上至达官显贵、下至翁妮婿幼人人入典的家族平民历史,且图文并茂。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经过十余年收集海内外大量资料经过艰辛地整理考定,已由华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ISBN:780178357)。

该书大十六开,全部彩版印刷。

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上著名李氏谱序、祖像、祖地影像、李姓源流考辩、人口分布、迁徙、血缘文化;通天世系图(1)、始祖先贤像(1)、世系附录等,是一本集珍贵历史资料和族谱资料及调查资料自古至今不可多得的家谱通书。

第二部首卷主要记述史前新石器时代(尧、舜、禹)至民国时期的正史李氏人物传略。

上下四千多年,历百余代,时间之长,空间之广,人物之多,达一千六百余人,为当今族谱中见之于正史人物传记之最。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共分十二部,计九百九十九卷,现第一部已编纂完成,第一部分为六卷,第一卷巳出版、发行全球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据有关专家和有关档馆和海内外名人名家的评判,一致认为,第一卷不论从史料价值和族史资料价值都是—本前所未有、图文并茂、史料科学祥实不仅仅是李氏家族的宝典,也是一本全球独一无二的家族史料宝典。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第一、二部获得国学大师和谱学泰斗与历史学家的极高赞誉,被国内外十余家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后十一部的编纂大纲草案巳撰写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

有意参与的李氏文化爱好者请来信来函索取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