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给学生和家长们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高考前给学生和家长们的建议
马上要到考试季,关于中国的书面考试(包括高考)我有几句话想和孩子们以及家长们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
当然,可能你既不参加考试,孩子也不需要参加高考,如果你没有时间,可以跳过这两篇。如果你好奇我是如何读书考试的,不妨读一读,我会尽可能把它写得生动些,希望你从中也能获得一些启发。今天先谈高考,明天谈一般的考试。
首先要讲,我不是最会考试的那个人,不过我比99%的人还是强一些。我在高考时,有一门考试发挥得非常不好(等会儿再谈教训),但是还是比我第一志愿的录取分数高出一大截,那个分数在当时是可以上中国任何大学的任何专业的。
在大学期间,我在上课读书上花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在清华的成绩还算不错。在美国除了有一门课的考试我迟到了一个小时,最后得了A-,剩下的课程全部是A和A+。因此,我认为自己的考试技巧还说得过去吧。
我周围有两个比我会考试的人,一个是我的弟弟,他是北京市高考第二名(那一年的第一名是从四川专门来北京参加高考的),到了清华后,他是电子系的第一名(平均分),以及斯坦福电子工程系200多个博士生资格考试的第一名。另外一个是我的女儿,她的SAT成绩是满分2400分。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我有五点建议:
首先,是“认命”。有人问我这个词是否比较消极,我说不是消极,是客观,现在最怕的是给考生打鸡血,让他们拼搏,那样适得其反。目前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如果你高中三年都没有学会的东西,不要指望这一周能学会了,做不出来的题也不要指望靠这一周就学会做了,背不下来的东西,恐怕就背不下来了。最后这一周,不是你复习功课的时间。
我记得我高考前大约两个月,没有做什么太多的事情,倒是读了些杂书。而我弟弟在高考前,好像还时不时偷偷和几个同学躲起来打扑克。一些人在想,明明还有一周的时间,也明明还有一些不会的内容,为什么不抓紧时间把它们搞懂呢?
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错的。或许他们能够把个别问题搞懂,但其实是于事无补,而真正糟糕的是,这时候的贪欲会让自己产生不切实际的希望,以至于本来该得到的反而得不到了。大部分人如果水平是80分,高考时能发挥出80分就很不错了,虽然在历史上你可能偶尔发挥到85分,但是千万不要对此抱希望。80分的人,非要想发挥到85分,就如同能够挑100斤担子的人非要挑120斤的担子一样,除了把自己的身体压垮,没有半点好处。
就我自己而言,如果是90分的水平,考试大概只能发挥出其中80%-85%,因此到了考试的时候我就认命,能考多少是多少。虽然很多学校依然希望每一个学生的水平都能有所提高,都能很好地发挥,但那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从我在过去几十年见到的高考情况,除了极少的特例,大部分人都是原来什么水平,最后还是什么水平,不会好到哪里,也不会差到哪里。遗憾的是我直到大学才懂得这件事。当然一旦懂得了,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考试对我就变得特别轻松,只是我觉悟得晚了。
第二,保住“西瓜”。任何考试都有很多送分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送分的题目数量会有差别。这部分是任何人都能够得到的西瓜,必须要100%地保住,保住95%,甚至99%都是不够的。
很多人送分的题目丢了分,然后简单地讲是自己粗心。其实将原因归结到粗心上是一种极不负责任,又非常蠢笨的想法。粗心的背后有很深层次的原因,不理解这一点的话,不仅一辈子考试考不好,工作也做不好。具体到中国高中和大学本科的考试,造成粗心的原因包括这样几个:
1. 基本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根本没有掌握好。当然就现在的时间点来说,高考的同学再复习已经没有必要了,只能到了考试的时候弥补,弥补的方式我在下面第一条的对策中会提到。
2. 做题的习惯不好。很多看似容易的题做错了,就是因为习惯不好。比如最常见的坏习惯是省略不该省的步骤,还有个常见的坏习惯是想当然——题目有时甚至没有理解,就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了。
3. 做题方式不对,总觉得第一遍做完了可以回来检查,其实第一遍如果做错了,检查时能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人会有先入之见。
粗心的原因还能找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付它的方法有2个:
1. 多花点时间在这些必得分的题目上,看清题目,理解对含义,争取一次做对。多花点时间,才可以保证自己不在那些简单的,但是可能理解上略有不足的题目上犯错误。
2. 自己写下一个做这种题目需要遵守的习惯和规范,写在一张名片大小的纸上(写多了也记不住),然后做题时有意地训练自己按照这个规范来做,直到习惯成自然。
当然一些人可能会说,花时间在那些简单的问题上,难题不就没有时间做了么?其实,如果你承认了我说的第一条“认命”二字,相信不是你的东西你得不到,那么就不要对那些可能得不到的东西浪费太多时间了。95%以上的人考不好,不是最后那些难题没做好,而是不该错的题做错了。很多人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一两分,最后反而丢掉10分。
另外,不仅仅在考试中很多人该得到的得不到,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以后会专门写信讲,这个话题本身和今天的主题有点偏,就不浪费更多的篇幅了。
第三,不要恋战。虽然大部分的考试卷子是从易到难,但是每个人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的熟练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中间卡壳是常有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要坚决跳过去。
很多人,特别是好学生,总希望自己做题一帆风顺,中间每一个问题都能够经过思考而解决,一口气做到最后。但是再好的学生也难免有遇到麻烦的时候。我自己高考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那次数学考得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考得不好的科目。
那一年北京高考状元是我的两个朋友,因为之前一同参加数学比赛彼此熟悉了,最后的结果是,我和他们相比总分的差距正好等于数学分数的差距,也就是说其它课程成绩的总和一样。虽然那次考试题目有些难,但战略上的失误是真正导致我考得不如预期的原因。
在高考之前,我在每次数学比赛中的成绩比我的那两个状元朋友都不差,而且就在高考几个月前我参加美国的数学比赛时(相当于今天的美国数学奥林匹克比赛(USAMO)),是北京赛区的第三名,因此我觉得高考数学题不可能出我做不出来的。但是这件事偏偏发生了,而我又花了非常多的时间试图解决一道卡壳的题目。
最终的结果是让我没有时间完成后面比较容易的题目,最后发挥特别失常。从此以后我考试就没有再恋战过。因此,也就没有再出现发挥特别失常的时候。
很多时候,一个正确的目标设定很重要,而好的战略则是围绕这个合理的目标制定的。这又归结回认命。
第四,对于文科类的答卷,如果答不上来,讲一大堆废话也没有用。高考阅卷时,从来不给那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人所谓的辛苦分,我虽然没有考过文科高考,但是我当时有政治考试,那完全是一个文科考试。当时学校请了一个高考阅卷组的负责人给我们辅导,那位老师讲,文科的问答题,完全根据要点给分,要点丢掉了,回答得再长也没有用。
后来高考时我的政治考试分数非常高,而考卷上并没有密密麻麻的像写论文一般。两年前我和北京四中一些教高中文科的老师探讨这个问题,他们给了我很明确的回答,今天的阅卷依然如此。
关于如何找要点,其实北京四中很有名的历史老师石国鹏老师在网络上有很多讲解,文科的考生都应该看看他的辅导课视频或者听听音频。另外,如果有三条要点,只能答出两个,或者只想起来两个千万不要恋战,不要试图把那两点展开发挥,因为那样不会多得半分。有这时间不如把那些该捡的“西瓜”捡到手。
第五,要保持热度。虽然说最后一周对考试成绩的提高已经没有帮助了,应该放松放松,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