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孔雀舞的特征与传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傣族孔雀舞的特征与传承

【摘要】“孔雀舞”是傣族舞蹈中的重要分支,象征着傣族民间舞蹈的最高艺术境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成为艺术价值较高的一种表演艺术。发挥傣族孔雀舞的艺术价值,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孔雀舞的发展历程及优秀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传承展开思考。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艺术价值;传承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

04-0150-02

傣族是我国云南省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孔雀舞也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研究傣族孔雀舞的优秀特质,在传承傣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得到全面保护与发扬。

一、传统傣族孔雀舞概述

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傣族的民俗文化就已经处于相当高的层面。主要体现在汉代以后,民族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达到高峰,东汉时期洛阳开始出现魔术、杂技与乐舞等献艺现象。

(一)傣族孔雀舞起源分析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孔雀舞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傣族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长期居住于亚热带山林内部,气候温和且物产丰富,孔雀在这一优美环境中长期居住。早在明朝初期就已经出现“孔雀穿行鹦鹉树”的着名诗句,不难发现,傣族与孔雀之间的渊源较深。随着古代文明的进步

发展,孔雀造型在青铜器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其中,舞者头部插有羽翎,衣服的后摆向两边散开,形似孔雀开屏,属于傣族孔雀舞蹈早期的意识形态。

自明朝以来,人首孔雀身舞蹈图在傣族佛寺的壁画中出现。人首鸟身的孔雀存在于古老的傣族图腾神话中,傣族先民一致认为这一孔雀与傣族古老部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古老民俗可以在戴面具的孔雀舞蹈中获得启示。随着佛教文化的引入,孔雀在佛教中的高尚形象开始出现在佛教故事中,如小乘佛教中就有在佛祖释迦牟尼的寿宴上,孔雀翩翩起舞的美好故事。

(二)孔雀在傣族文化中的意象分析

在民族文化中将鸟视为艺术灵感的来源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例如:美印第安人的“雷鸟舞”、哈尼族的“木雀舞”、白族的“白鹤舞”,但是,

傣族中的“孔雀舞”却和傣族自身的民族文化紧紧相依。傣族人民大都以孔雀羽毛作为装饰品,同时佛寺中的装饰壁画也都以孔雀为主题展开创作。由于孔雀自身所具备的某些品格符合傣族人民对美好品质的希冀,所以,孔雀在傣族文化的传承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傣族文化中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第一,美的象征。孔雀的外形漂亮优美,孔雀开屏时,其矫健、典雅的身姿格外吸引人,在诸多民歌、长诗中都将孔雀视为当之无愧的美的象征。

第二,威仪的象征。在古老的傣族文化中有着关于孔雀舞起源的传说,在佛祖释迦牟尼举办盛大佛事时,无论人、鬼、神都前来朝贺,其中有对

人面金脚的动物在佛事中跳起贺舞,众人皆跟着跳了起来,遂形成了孔雀舞。由于孔雀舞常存在于盛大佛事中,所以具备一定的威严性和神圣性。

第三,和平的象征。傣族人民认为孔雀是善良、智慧、可以带来和平的动物,因而对其尊敬之情溢于言表,将孔雀象征为傣族本体。“傣”的内在涵义是和平,因此,傣族希望自身同孔雀一样美丽善良,对和平产生美好希冀。在傣族古老的民间传说以及长诗、民歌中,塑造了诸多美好的孔雀形象,优美动听的舞蹈与赞歌全面表达了傣族人民自身纯洁、善良的美好品格,表达了其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第四,吉祥的象征。傣族人民认为孔雀开屏是一种吉兆,在左思的《蜀都赋》中记载有:“金马骋光之绝影,碧鸡倏忽而耀仪。”傣族人民认为文中所提及的“碧鸡”是孔雀,因为孔雀属于吉祥之物,在诸多动物中灵性较强。

第五,民族优越感的象征。傣族舞蹈中最为常见的舞蹈姿态,就是对孔雀体态三道弯舞姿的模仿,格外注重下巴微翘和挺胸的姿态,洋溢着骄傲自信的神态,属于孔雀自身具备的习性。孔雀认为自身在百鸟中最为美丽、典雅,一旦周围人群的衣服过于亮丽,孔雀会打开自己的尾巴,在人群中昂首挺胸地漫步,以强调自己的魅力。同其他民族相比较,傣族的历史较为悠久,同时其经济、文化、政治都处于较高地位;傣族对孔雀的喜爱与赞颂,无一不是传达着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尊崇,是傣族感情的重要寄托,有着鲜明的傣族民族文化特色。

二、傣族孔雀舞的舞蹈特征

傣族孔雀舞在舞蹈历史的发展变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有的一套舞

蹈体系,推动着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孔雀舞的表演形式

传统孔雀舞的表演形式远远不同于现代舞台的孔雀形象,传统的孔雀舞往往由男子完成,主要利用象脚鼓、锣等进行打击乐伴奏,丰富了舞蹈内容;在表演过程中需要佩戴相应的孔雀羽毛作为装饰,肩膀则披戴莲花瓣,脸上则戴有尖塔状的菩萨面具,模仿孔雀日常生活中的习性与骄傲神态,突出了孔雀的高贵性,寓意着平安吉祥。然而,现代化的孔雀舞蹈却对这些形式进行了简化。

(二)孔雀舞的动作特征

傣族舞蹈风格中对孔雀舞的动作习性进行了整体呈现,孔雀舞蹈动作风格整体表现了含蓄又浓烈的感情,其舞姿典雅,增加了自身的风格魅力。舞蹈主要以上下肢以及头部的运动为主要形似,旨在突出腰部的韵律。由于传统傣族舞蹈多以男性为主,双腿处于张开状态,模仿孔雀的三道弯造型,进一步展现了孔雀舞的独特韵律,丰富了孔雀舞的造型美感。

孔雀舞蹈的静态造型以传统三道弯为基础,结合佛教文化领域的舞蹈风格,赋予了傣族孔雀舞鲜明的宗教色彩。此外,印度文化以及缅甸文化中丰富的艺术题材、多元化的舞台表演形式、优美的舞姿造型等都对孔雀舞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不断传承、吸收的过程中,傣族孔雀舞逐渐具备自身的风格特色。

尽管孔雀舞的表演形式较为统一化,但是,由于傣族自身存在诸多分支,并且关于孔雀的民间传说多不胜数,且表演者的动作技巧不同,所以不同地域的孔雀舞蹈具备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傣族孔雀舞自成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推动了现代孔雀舞舞台表演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