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3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3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提高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其发生率。
方法:①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剖宫产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②针对原因自2012年1月至12月采取术中生理盐水冲洗及放置皮片引流等预防措施。
结果:2012年1月至12月采取预防措施223例剖宫产未再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二次缝合病例。
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预防剖宫产术后【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57-02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进行剖宫产术465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2例,发生率为6.88%,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是医患双方都很关心的问题,因此及早发现和恰当的处理,做好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探讨发生原因,术中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及放置皮片引流、术后腹部切口红外线理疗等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现对我院32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纵切口25例,横切口7例,合并肥胖1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例,贫血8例,胎膜早破、试产时间较长8例。
1.2临床表现:32例患者均为足月妊娠,年龄17—32岁,多于手术后3~7d腹部切口出现淡黄色或淡褐色渗液,内混有脂肪滴,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患者亦无自觉症状,但可见愈合不良,渗出物细菌培养均阴性。
32例患者中4例术后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12例患者术后3d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7例术后5d出现切口脂肪液化,3例患者术后7天出现切口脂肪液化。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园 地
妇产科 腹部手 术后脂肪液化 的原 因吉林梅河 口 150 ) 0 0 3
【 摘要l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 处理及预防。方法 根据切 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 1 倒脂肪液化病人分为 8
A,B两蛆 , 分别换 药处理 。结果
织, 予1 给 号医学 美容 线全 层 Ⅱ 缝合 , 留死腔 , 药 3 , 期 不 换 次 于术 后 2 d 合拆线 出院 。 5愈 3 讨 论 3 1 切 口脂肪 液化原 因 .
[】 古丽红 .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 1脂肪液化 4 例分析【】中国实用妇 3 6 J. 科与产科杂志 ,0 5 2 ()2 4 2 0 , 14 : 1 .
脂肪液 化的 1例 。 8 年龄 均在 2 ~5 岁 , 5 5 体形 均较 肥胖 , 皮下 脂肪 厚度
外伴发糖尿病、 低蛋白血症等, 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增加脂肪液化的
危 险 陛。 ) ( 有手术瘢痕 , 6 再次手术 。 口脂 肪液化 的处理原则应 根据切 切
8 5m, ~1c 所涉 及手术 类型 有子 宫切除 术 、 卵巢 瘤核 除术 、宫外 孕
死征 象 ; 出液 涂片镜 检可 见大 量脂肪 滴 , 无细 菌生长 “ ③渗 培养 】 。
13 治疗 方法 .
化的关键。1 () 慎用电刀。 对于肥胖患者应用电刀时 , 应将电刀强度调到
恰 好能切割组织为宜 , 勿以高强度 电流切割组织 , 切 同时应尽量缩短 电 刀与脂 肪组织接触的时 间 , 电场及热 损伤降到最低 , 少脂肪组织破 将 减 坏 。 ) 腹壁脂 肪厚应 早期处 理 , 术 中放 皮下 引流条 , (对 2 如 术后2 ~4h 4 8 后拔 除 。 ) 术中严格精 细操作 , 细 止血并 尽量缩 短手术时 间。 (手 3 仔 缝合 腹膜后 用生理盐 水或 甲硝唑 冲洗 切 1 将 已坏死 的脂肪组 织冲洗 掉。 3, () 术后 及时纠 正贫血 、 4术前 低蛋 白血 症 、 糖尿病 等 。5缝合 时应将 皮 () 下组织 全层缝合 , 不留死腔是 关键要 素。 ) 后易发生 咳嗽者 , 加 (术 6 术后 用止咳化 痰药物 。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防治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10年3月间行剖宫产术5384例病人发生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果:肥胖、贫血、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p0.05。
见表l。
3讨论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不是感染伤口,发生机制尚未明了。
有报道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4],本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78%,高于报道的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考虑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肥胖、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贫血等有关。
另外术者手术操作也是较主要的因素[5]。
分析本文中脂肪液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体型肥胖:由于肥胖,皮下组织切开后由于局部血运的破坏,使本身血运就较差的肥厚脂肪层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加之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刺激下脂肪组织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炎性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2)高频电刀。
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的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6]。
(3)切开与缝合技术及动作粗暴也是影响伤口愈合不可忽视的因素,缝合过紧、过密可使血运不佳而致脂肪液化,缝合过松、漏缝容易遗留死腔。
纵形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明显增多,考虑与皮下脂肪厚薄、纵切口张力大有关。
有报道下腹部切口裂开纵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多20倍 [7-8]。
(4)妊娠期合并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特别是中重度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合并这些并发症的患者本身明显影响蛋白及胶原的合成,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易引起切口脂肪液化,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切口容易感染,愈合能力下降,都可造成切口不愈裂开。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标题:恢复中的新妈妈: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挑战第一部分:手术后的新挑战剖宫产手术是许多新妈妈们选择的分娩方式之一,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
然而,与自然分娩相比,剖宫产手术需要更多的术后护理。
除了切口的伤口愈合,一些新妈妈们还面临着一种被称为切口脂肪液化的问题。
第二部分:切口脂肪液化的症状与原因切口脂肪液化是指剖宫产手术后,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因为手术和切口的影响而发生液化的现象。
新妈妈们可能会感觉到切口周围的肌肤变得松弛,触摸时有一定的液体感。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手术创口周围的组织受损,导致脂肪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第三部分:护理措施针对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新妈妈们恢复健康。
1. 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在切口周围使用干净的纱布进行清洁,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切忌用湿毛巾擦拭,以免增加创口的潮湿和感染的风险。
2. 饮食调理:新妈妈们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创口的愈合和组织的修复。
3. 适当的体位:新妈妈们需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尤其是长时间坐着或躺着。
适当的体位转换可以帮助切口周围的液体分散,减轻液化现象。
4. 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来保护切口,避免外力的摩擦和碰撞,减少液化的风险。
5. 注意伤口愈合:密切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第四部分:护理的重要性与挑战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对于新妈妈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创口尽快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妈妈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护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新妈妈们在术后需要休息和恢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不给她们过多的压力和负担。
其次,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护理措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这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五部分:结语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是新妈妈们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措施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科106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06例病人中,肥胖52例,糖尿病14例,贫血12例,咳嗽8例,滞产8例,使用电刀者18例。
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关键词]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明显增加。
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而非细菌感染。
但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分析我院106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106例。
妇科手术50例,其中子宫全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2例,子宫全切除术34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2例,单侧输卵管妊娠切除手术2例。
合并肥胖24例,糖尿病6例,中度或重度贫血8例,术后咳嗽4例,无合并症8例。
使用电刀者18例。
剖宫产手术56例,其中二次剖宫产纵切口10例,一次剖宫产纵切口6例,其余均为横切口。
合并肥胖14例,糖尿病8例,中度或重度贫血4例,滞产8例,妊娠水肿4例,术后咳嗽4例。
106例中手术时间较同类手术延长20~40min的82例,与同类手术时间相当的24例。
术中出血>400ml的6例,其余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8.2±39.8)ml。
1.2临床表现术后切口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液,切口外观无明显红肿,部分切口有硬结,渗出物细菌培养阴性。
106例患者中32例术后体温升高,未超过38.4℃。
72例于术后3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26例术后5天,8例术后7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措施
提高诊断水平与防治意识
诊断水平
医生应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当发现患者有类似症 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防治意识
医院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切口脂肪 液化的防治意识。同时,医生应在日常工作 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脂肪液化
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腹部切口出现黄色或淡红色渗液,以及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结 合涂片检查结果,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渗液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
VS
意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脂肪液化的诊断 ,并排除感染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术前准备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肥胖症、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 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降 低手术风险。
改善营养状态
对于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 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改 善营养状态,提高手术耐 受能力。
告知风险
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充分 告知手术风险,特别是脂 肪液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预防措施
减少电刀使用
警惕脂肪液化的发生。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脂肪液化,应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如引流、换药、 加压包扎等,防止病情恶化。
04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特点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患者、高龄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此外,手术中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设备时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 献标 识码】 A 文
切 I脂 肪液化 是术 后腹部 伤 I愈合 不 良最常 见的 原 因之一 。 为 = 1 = 1 了解术后切 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原因及处理方法 , 本文对 1 例剖 宫产术 6 后腹 部切 I脂肪 液化 的病例 进 行分析 , 将 结果报 道如 下 。 Z l 现
1临床 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2 0 年 3 ~2 0 年 l 月我 院行剖宫产 9 9 , 中发生腹部切 05 月 09 2 0例 其 口脂肪液化共 1 例 , 6 年龄 2 ~3 0 8岁; 发生率 1 7 % ; 中纵 形切 口 l .6 其 2 例, 7 % , 占 5 横形切 口4例 , 2 % ; 占 5 二次剖 宫产 5 , 3 . 5 例 占 1 2 %。 1 2诊 断标准 … . () 1术后切 1有淡黄色水样 渗出液或血 性渗 出液 , 3 或部分病人 于常 规检查切 口时发现敷料上 有黄色渗液 , 按压切 口皮 下有较 多渗液 , 渗液
述原 因。 2 2 处理 .
切 口不愈合者 应及时清除液 化坏死组织 , 予几十林纱 条引流 , 待新鲜 肉
芽组 织长 出后及 时行 二 期缝 合 。
3 3 切 口脂肪 液化 的预 防 . () 肥胖病人 及粪性羊水病 人 , 缝合腹膜后 可用生理盐水 冲洗 1 对 在 切 口, 可清除缺血 和游离坏死 脂肪组织 , 少术后坏死组织残 留及胎粪 减 污 染 , 少脂 肪液化 的发生 。2 精细 操作 , 减 () 忌在切 口反复机械 操作 , 如 挤 压 、脂肪 层多次切 割等 ; 止血 要仔细 , 缝合 时应将 皮下组 织全 层缝 合 , 留死 腔 。打 结 时 , 作应 轻 柔 以免切 割 脂肪 组织 造 成死腔 形 不 动 成 。3 尽量缩短 手术时 间 。4 若 皮下脂肪 组织过 厚 , 计有 脂肪液化 () () 估 可 能者 , 置橡皮 片于皮 下 引流 坏死物 和渗液 , 4~4 h后拔 除 。 应 2 8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2 结 果
6 腹 部 手 术 切 口发 生 脂肪 液化 患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脂 肪 液 5例 总
化 发 生原 因、 治疗 经 验 及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造 成 手 术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主 要 原 因为 肥 胖 、 尿 病 、 蛋 白血 症 、 频 电 刀使 用 及 糖 低 高
不 良易诱发脂肪 液化 ;③高频 电切和 电凝 时 ,局部温度 可达
20 1 0 0 ~ 0℃, 0 高频 电刀长 时间、 反复 、 大功率灼烧 , 可灼烧皮下
脂 肪 , 成 脂 肪 细胞 因 热 损 伤 发 生 变 性 , 致 无 菌 性 坏 死 , 成 造 导 形
液 化科 ④术 中操作不 当 , 度牵拉 、 口暴露 时间过长及 缝合 ; 过 切 时对 位不 良或缝扎血 管等 , 均可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坏 死 , 发生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因 : ①肥胖患者 由于腹部脂肪组织 血供较差 , 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 是脂肪液化 的主要原因。 本组
约 占全部发 病原 因的 5 . ②合并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病 、 蛋 白血症 的老 23 %; 低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 讨
论 Leabharlann 正常阴道分娩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工作 , 需通过
经常性地 培训 , 不断提高 医护人员 防范 风险 的意识和能 力 , 需 建立 和完 善护理管理的长效机制 , 有效地推进质 量管理 的科 学
化、 系统化 、 制度化 , 才能真正为产妇提供安全 、 有序 、 优质 的护
道助产操作多者 , 遵 医嘱应用抗生 素预防感染 。
1 7 8 0.
5 0例正常阴道分娩 中生殖 道损 伤 l 5例 , 产 后 出血 0例 , 新生儿并 发症 1例 , 羊水 栓塞 0例 , 产妇 满意度 4 8例 , 投 诉及
纠纷 0例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6— 0 8 )
剖宫 产术 后 切 口脂 肪液 化 的原 因分析 及 防治措 施
・
1 8 4・
临床合理用药 2 0 1 4年 4月 第 7卷 第 4 A期
C h i n J 0 f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mg U s e , A p r i l 2 0 1 4. V o 1 . 7 N o . 4 A
2 结 果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0年 1 月一 2 0 1 2年 l 2月 我院共实施 剖宫 产手术 1 0 5 2例 , 其 中切 口脂肪液化 2 2例 , 发生率 2 . 0 9 %, 脂 肪 液化患者 中竖切 口 6例 , 横切 口 1 6 例; 肥胖 1 O例 , 妊娠合并 糖
尿病 2 例, 中度贫血 3 例, 低蛋 白血症 2 例, 胎膜早破合并产 程 异常 4 例, 羊水胎粪污染 3 例, 使用 电刀 1 0 例; 2 2 例 患者 中手 术时 间较 同类 手术延 长 2 0~3 0 m i n l 2例 , 与 同类 手术 相 当 1 0 例; 手术切 口部分裂开 1 0例 , 全层裂 开 6例 , 2 2例腹 直肌前 鞘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与防治
白细胞的吞噬能 力 ,降低 了患者抗感 染和愈合的能 力 ,从而形成腹部 切 口的脂肪液化 。③使用 电刀 :手术时高频 电刀使用不 当 ,也可发生 脂肪液化现象 。高频 电刀虽然 可以节省大量的手术 时间 ,减少患者 的 手术 出血量 。但 是使用不 当或者 没有限度的使用 ,就 会加重患者 的脂 肪组织的损伤程 度 ,从而引起 患者腹部切 口并发症 的产 生 ,影响 了患 者切 口的愈合 时间。加外 由于 电刀产 生的温度过高 ,可能引起机体脂 肪细胞组织 的坏死 ,也提高 了切 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 。因为高频的 电 刀可能使脂肪组 织灼伤或者凝 固,从而使脂肪组织 内的毛细血管 因为 凝固而形成栓塞 ,也是引起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的主要 原因。④手术切 口保 护不 当:进 行剖宫产手术 时,切 口暴露的时 问较 长 ,使脂肪组织 发生 了氧化反应 ,或者消毒 的药 物例 如酒精和碘酒 等,也可能引起腹 部切 口脂肪 的液 化。⑤缝合技术 :手术的切 1 3缝合 不好 也能影响伤 口 的愈合 ,切 口的缝 合过紧 、过密 ,缝 合错位或者 留有死 腔 ,容 易引起 脂肪组织血液循环 不佳或者脂肪 的切 割伤 ,都可能导致 脂肪的液化 。 ⑥其他原 因:如 患者患有 贫血症 、肝 脏疾病 、咳嗽 、长期使用免疫抑 制类药物 ,营养 不 良、有术前 的软 组织损伤 ,或者 手术 时脂肪层和肌 鞘层过度的分离 、手术过程 中止血不够彻底 、有渗 血和 血肿现象等都 有可能出现脂肪液化现象 。 1.2脂肪液化的临床表现
【关键 词 】妇 产科 ;腹部 切 口 ;脂 肪液 化
中 图分类 号 R713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671-81 94 (2011)34-0047-02
目前 ,随着人们生 活水平 的提高 ,肥胖 的人群 明显的增加 ,而且 由于各种原 因选择剖宫产 手术的妇女也普遍增加,所 以腹 部手术切 口脂 肪液化 的发生概 率也越来 越高。腹部切 口的脂肪 液化不但加 重了医护 人 员的工作 负担 ,还给患 者带来了一定 的精 神和经济负担 ,尤 其是产 后的妇女精神压力 会格外加重” 】。因此必须对脂肪液化病变进 行科学 的分析 ,然后 采取积极有 效的措施进行预 防和治疗 ,尽量 减少 患者的 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 1脂 肪液 化产 生原 因及 临床 表现 1.1脂肪液化产生的原 因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中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经过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贫血、肥胖、妊高症水肿、滞产以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有4例患者实施的ii期缝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患者的愈合时间在9-15天之间。
结论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几率,同时还有助于切口的愈合,降低患者的痛苦,需要治疗的时间缩短。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55-01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其发生率为1.6%;其中618例为妇科,有8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29%;1996例剖宫产,34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7%。
术后患者未感觉不适,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术后的2-10天内进行换药时多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时渗液可增多,未见明显的切口红肿,但是切口愈合不佳,切口两端的皮肤较易分离,甚至只有表皮相连,进行涂片时发现渗出液内有大量脂肪滴,未见细菌生长。
1.2方法术后病房护士要每天对切口进行检查,如切口处存在少量渗出液,在确定为非感染的情况下,可每日对切口进行1-2次的挤压,每次挤压时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出;之后在伤口表明涂上百多邦,同时进行红外线理疗,距离的长短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有关,以不烫伤患者为最佳,每次持续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1-2次,治疗完毕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持续渗液或者渗液较多者要预防感染,拆除缝线同时联合应用抗生素[1]。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它的发生会导致术后愈合不良,甚至会影响手术效果。
对于这种并发症的防治,医生和护士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分享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切口脂肪液化的定义切口脂肪液化指的是手术后,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出现液化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手术部位旁边的组织中,这些组织通常在手术时需要被移动以便医生完成手术。
脂肪液化通常是由于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组织缺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表现包括:切口周围肿胀,疼痛、渗出物增多等症状。
如果未及时治疗,液化的脂肪会引起切口愈合延迟,术后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甚至会使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1. 术前准备手术前,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减肥手术、重度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切口脂肪液化风险。
同时,术前还应注意加强手术部位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应,缓解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
2. 术中措施手术中,医生应尽量保持手术处的清洁,注意术中污染,必要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在切割脂肪时,医生应该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过度损伤组织,同时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脂肪厚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段。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防治切口脂肪液化最为关键的一环,主要应该从局部清洁消毒、伤口旁血肿的清除、局部冷敷、避免感染等方面入手。
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观察切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保障切口处的良好愈合。
4. 个人护理患者也应该在术后进行适当的个人护理,如保持休息、避免身体过度活动等。
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增加身体锻炼以及定期进行体检等方式,提高免疫力,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结语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防治措施应该从术前、术中、术后和个人护理四个方面入手,特别是术后护理应该重点加强。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相信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少 电刀 的使用 , 同时注意盐水纱布保 护脂肪层 , 缝合 时应对合 良好 , 避免死腔 , 注意打结 时松 紧适度 , 减少伤 口的暴露时 间。
术后早期发现和早 期预防是妇科医师的职责 ,术后换药 时 , 注 意敷料上 沾染 渗液的色和量 , 并观 察切 口的清 洁度 , 观 察切缘 周 围是否有红肿发硬或皮温增高的现象 , 可于切 口两侧适 当加 压观察是否有渗液渗出 。一旦发生脂肪液化 , 应及时在无菌条 件下对切 口进行处理 , 注 意预 防感染 ; 另外 , 对全身情况给予 纠 正 。同时进行 辅助治疗 , 给予微波 治疗 以加强切 口的局部血液 循环 , 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 , 从 而促进切 口愈合。
护不 当: 切 酒
院 ,妇产科 手术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与 患者皮下脂肪含 量过
精、 碘酒等 都可 以导致脂肪 液化 ; ④其 他 因素 : 术 中止血不 彻 底; 血肿形成 ; 缝合过松或过 紧, 导致脂肪组织留有间隙 ; 贫血 , 低蚤白血症 ; 糖尿病 等。
参 考文献
术1 1 例, 其 中全子宫切 除术 8例 , 卵 巢囊肿剔 除术 2例 , 黄体 破裂 1例 ; 产 科手术 1 3例 , 其 中剖宫产 1 1例 , 异 位妊娠 2例。 切 口全 部裂 开者 2例 , 部分 裂开者 2 2例 ; 其 中裂 开 ≥5 c m者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标签: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及防治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趋向、肥胖人群的增加、手术操作不当及电刀的广泛应用,致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笔者对4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4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因和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23岁,平均58岁。
营养不良者(11例)、肥胖者(18例)、术中皮下脂肪层使用电刀者(36例)。
所有病人手术后4~11 d切口出现黄色液体,内混合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切口边缘无明显红肿,有部分切口愈合不良。
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
少量炎性细胞,无脓细胞渗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诊断标准[1]1.2.1 手术切口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大量渗出液内可见漂浮脂肪滴。
1.2.2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外观无坏死征象。
1.2.3 属于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3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同时镜下可见脂肪滴。
另,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5.0 cm即可诊断为肥胖。
1.3 治疗方法1.3.1 局部治疗:将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情况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切口渗液少,且仅限于皮下组织。
此种病人30例,可拆除部分缝合线,切口内置雷夫努尔纱布条或碘伏纱布条,每日一次换药直至切口愈合。
第二种:切口渗液多,且范围深、广者,此种病人18例,可拆除足够长的缝合线,早期仍可用雷夫努尔纱布条或碘伏纱布条置于切口内做充分的引流,初时有定量渗液即换药,以预防细菌感染,视渗出液减少而减少换药次数,至渗出液消失后可于切口内置凡士林纱布条,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形成,直至切口愈合,或蝶形胶布牵拉固定,同时常规辅以红外线照射理疗(30 min/次,2次/d)。
1.3.2 全身治疗:①全身支持治疗:肠外营养——补充蛋白血浆氨基酸等。
肠内营养——鼓励进食。
②应用对症抗生素预防合并细菌性感染。
2 结果第一种病人在8~12 d愈合;第二种病人一般经2~3周换药后愈合。
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临 床确诊 并不 困难 。主要 的治疗 是临 床对症 处理 治疗 。利 巴韦林是
一
种人工 合成 的 鸟苷类衍 生物 ,是光 谱 抗病毒 药 。它可抑 制病毒 核
苷酸 的合成 ,其 由磷 酸转移酶磷酸化而被激 活 ,通过抑制肌酐 单磷酸 脱氢酶 ,组织肌苷酸转变 为鸟苷酸而导致 鸟苷三磷酸盐缺乏 ,抑 制病
是柯萨奇病 毒 ,还包括肠道 病毒 ,埃克病毒 和疱疹病毒等均可 以引起 此病 的发生 。病 毒的传播 主要是通过 粪 1传播 。小 儿 以及婴 幼儿不 3 】 注 意卫生 健康 ,加上 自身免疫 力要 比成人 差 很多 ,故易 发病 。柯萨 奇病 毒进 入血 液可 以大量 的复 制并 且释放 毒 素 ,引起疾病 的 发生 。
安全 性[】 用儿 科临床 杂志 , 0 ,1 4: 3.7 3 J. 实 2 6 ( ) 7213. 0 22 1 [] 赵 素香 . 巴韦林 雾 化 吸入 治疗 疱 疹性 咽峡 咽 7 2 利 5例 [ . 乡医 J新 ]
学 院学报 , 0 , () 9-9 . 2 7 45: 74 8 0 2 4
【 键 词】 剖 宫产 ;切 口 ;脂 肪液 化 ;相关 因素 ;预 防措 施 关
中 图分 类号 :R 1 . 798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7- 14 (02 1 0 3- 2 6 1 8 9 2 1)2— 18 0
与脂肪 液化的相关性。
剖官产术是妇产科常用手术 ,近年来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不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20 年 IJ 0 1 1月我 院妇 产科进行 剖宫产 手术共2 5例 , 0 3 f 至2 1年 2 30 年龄1 ̄0 ,平均年龄(7 5-. ) ;发生切 口脂肪液化 5例 ,发 94岁 2 . 41 岁 44 2 O 生率(.1 0 %,5/30,年龄 2 ̄ 1 ,平均年龄(8 9 . ) ,对 2 025) 04 岁 2 . 土3 7岁 8 9 切 口脂肪液化 常规消毒切 口周围皮肤 ,探针探 查液化范 围,如范围较 大则拆 除缝线 ,暴露液 化切 口 ,每 日换药 2 ,换药 时采用双氧 水 、 次 生理 盐水冲洗 ,清除局部 坏死组 织 ,辅 以红外线照射切 口3ri,再 0 n a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
易 一
设计优势如能充分发挥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角度瞄准 ,手 术操作等器械不及 D HS或 DC S的手术器械严谨 ,因此髁钢板 内固定对术者 的操作 技术和经 验要求 更高 ,但 只要掌握 适应 证,理解设计原理 ,规范操作 ,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使各 种早晚期并发症 发生率降到最低水平,髁钢板 内固定仍然是一 个治疗下肢骨折较好 的且非常实用 的内固定方法 。
参 考 文 献
[】荣 国威, 桂华 , 沂, 译 . 科 内固定 ・版 [ .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 1 翟 刘 等 骨 3 M】 北 人
1 9 . 8 - 91 9 51 21 .
【]戴 力扬 , 文, 岩 , . 板 内 固定治 疗股 骨粗 隆 间骨折 [] 国矫形 外 2 袁 刘 等 角钢 J. 中
依赖 钢板 来负重。下地 负重一定要以骨性 愈合 为前提 。 总之 ,上述并发症并不是孤立的 ,有些 是互 为因果 ,相辅 相成 的。钢板 内固定失效可 引起迟缓愈合,反之亦然 ,更可引 起关节僵硬 ;骨 折复位不佳既可引起 内固定失败 ,又可引起各 种 畸形。但都具有共性 :适应证 掌握不好 ,手术操作不规范 , 术后指导不力 。 髁钢板为 9 。钉板 结构 ,适合股骨近 、远端 的解剖结构 , 5 符合 生物力学原理 ;其 整体性 的钉板角度 结构 ,使内置物 的承 受载荷能力大大加强 ;刃板呈槽式结构,能防止旋转移位;与 长 拉 力 螺 钉 组 合 呈 三 角 形 固 定 ,异 常稳 固 ,髁 钢 板 的这 些 力 学
科 杂志 , 9,:4.4 . 1 6 2 526 9 3 []权 日, 3 尹庆 水, 惠 民. 板 内 固定治 疗股 骨 转子 部不 稳 定骨折 【] 民 张 髁钢 J_ 人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原因及其防治方法作者:王圣红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病历资料。
对患者脂肪液化原因,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法。
结果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于妊娠水肿、滞产、肥胖、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
一旦发生脂肪液化,经拆去皮肤缝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及换药,必要时给予抗生素应用,待切口组织新鲜后,在局麻下行二次缝合,加压,10d拆线,愈合良好。
6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全部愈合,住院时间10~15d,患者没有一人发生切口继发感染。
结论提高对孕妇的关注,做好孕妇的孕期保健工作,合理饮食,治疗妊娠期合并症,提高产科技术质量,降低剖宫率,能够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发生脂肪液化的孕妇应积极的配合治疗。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防治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肥胖人群逐渐增加,加之独生子女较为姣气,妊娠合并症的增加,同时伴随着高频电刀的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现象越来越越多,不仅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同时对剖宫产术后的治疗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增加了产妇痛苦,也增重了产妇的经济负担[1,2]。
现如今,对于如何有效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发生始终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我院通过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发病的原因作了主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防治措施,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年龄38~23岁,平均年龄为(29±3.2)岁,60例患者有的为妊娠水肿的,有妊娠合并症的,有肥胖的。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
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指术后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因为手术创伤或其他原因而液化。
以下是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个案建议:
1. 保持切口清洁: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轻轻清洁切口周围的皮肤,可以采用棉签蘸取温水进行擦拭。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或过于热水清洁切口区域。
2. 干燥保持:保持切口周围的皮肤干燥,可以使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避免用力擦拭或摩擦切口区域,以免引起感染或进一步损伤。
3. 使用敷料: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透气性敷料覆盖在切口上,以保护切口并促进愈合。
及时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是否有渗液、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4. 规范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密切关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5. 注意饮食和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健康。
6. 避免过度活动:术后适当休息和减少活动量,以免切口受到过度张力或摩擦。
避免举重或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切口裂开或伤口感染。
7. 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
医生会检查切口的愈合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 般 资料 :选取 我 院 2 0年 9 ~2 1年 6 收治 的4 例剖 . 1 09 月 0 月 1 5
宫产术后腹部切 口液化产妇的临床资料 ,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4 例 剖宫 产术 未 发生 切 口液 化 产妇 的资 料作 为对 照组 ,观 察组 5 年 龄 2 ~ 0 ,半均 ( 9 ±4 岁 ;对 照组 年龄2 ~ 1 ,平 2 4岁 2. . 5 6) 3 4岁 均 ( 0 ±5 岁 。两组 产妇 在 年龄 、孕周 、孕次 等方 面 比较 , 3. . 4 0)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 0 5 P> . )。 0 两组 产 妇切 口影响 因素 比较 :见 表 1 观察 组患 者肥 胖 、营 。
学 , 0 , 1: 2 4 () 2 . 0 3 21
[】 re Ku b r R,ar c ,t 1 o g tr s l f 3 Wo s gA, z a i T i h G e a. n em Re ut o y L s
if tbema nl a l mmayi lnsJ. P at ug1 9 ,8 1:8 a r a t[] J lsS r ,9 54 ()1 . mp Br [】 a gDW.etrdsra ebe s i lnsi ep e e t no 4 Ch n T xu e ufc rat mpa t nt rv ni f h o
或感 染 ,虽然 同对 照组 比较 无显 著性 差异 ,但 至 少说 明在这 j 种
[ 收稿 日期 :2 1—32 编校 :苏 建东 1 020—0
剖 宫产腹 部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分析 和 防治 措施
赖 青 ( 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妇产科 ,广西 防城港 5 8 2 ) 30 1
【 要】 摘 目的 :探讨 剖宫 产腹 部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并 提 出针 对 性防 治措施 。方 法 :选 取4 例剖 宫产 术后 腹部切 口液化 产妇 的临床 5 资料 ,记为 观察组 ,选取 同期 未发 生切 口液化 产妇 的 资料作 为 对照 组 ,分析 切 口液化 的原 因并提 针 对性 预 防措 施 。结果 :观察 组 患 者肥 胖 、营养 不 良、术 中使用 电刀 、贫血 发生 率 明显 高于 对照 组 ,经对 症 治疗 均痊 愈 出院 。结 论 :落实个 体 化 治疗原 则 ,积 极 改善 患
热 ,通 过 加热 的方 式扩 张乳 腺 血 管平 滑 肌 , 增 强 血 流速 度 ,改
4 参考文献
【] 晓莉 , 星 . 国美 容整 形外 科杂 志 [ . 京 : 中医药 m 1楼 宋建 中 M】 北 中网
版社 , 0 : 8 2 8 6. 0 4
[】 荟 元 . 2李 国外对 假 体 隆 乳术 后 纤 维挛 缩 的 现况 【 . 国美 容 医 J中 J
响伤 口愈合 。在 手 术过 程 中应 用 高频 电 刀 ,电刀 产 生 的高 温造 】 成脂 肪 组织 浅 表性 损伤 ,部分 脂肪 细胞 发 生变 性 ,本身 血运 差 的 脂 肪 组 织形 成较 多 渗液 ,影 响 切 口愈合 ,妊 娠期 水 肿 、贫血 、营 养不 良也是 影 响切 口愈合 的重要 因素 ,导 致切 口愈合 能力下 。
无 自觉 症状 ,常规查 体 可见切 口敷料 黄色 渗液 ,皮 下渗 液增 多 , 切 口无 红肿 热痛 等 炎性表 现 ,切 口愈 合不 良,皮下 组织 游离 ,渗 液 可见 游离 坏死 组织及 漂浮 的脂 肪滴 。 1 统 计 学处理 :应用 S S 30 件进 行统 讣 学处 理 ,计 数 资 . 4 P S1.软 料 以%表 示 ,组 问 比较 采用 ) 检 验 。 f
ifcini infc n r ati ln a s lsJ . a t c n t n e t n sg i a tb e s mp a tcp ue [] s o s o i Pl Re r S r,0 3115:6 5 ug2 0 ,1 ()1 0 .
另 外 ,本 次研 究 中实验 组 中所 有病 例未 出现 假体 移位 、血肿
制 ,以及振 动频率 、强 度 和温度 的选 择还有 待进 步研 究 。
质量 乳房假 体 的选择 、手 术术 中的操作 细节 、术 中及 术后 药 物 的 应 用 以及 术后早 期按 摩 。宋建 星 等认 为隆 乳术后 早期 按摩 可 使纤 维 包膜 囊腔 容积 增大 ,减少 假体 承受 的压力 ,减轻包 膜挛 缩 。 本 次临床 研究 中 ,我们采 用 电热乳腺 按摩 治疗 仪对 隆乳 术后 的乳 房进行 按摩 治疗 ,2 . ,1 mi 次 ,持续 约6 ,取得 了 比  ̄/ 5 r d d 0 d 较 满 意 的效果 。 电热乳腺 按摩 治疗 仪 是物 理治疗 的一 种 方法 。 它 利用 同频 共振 效应 的物 理学 原理 对乳 腺施 以同频共 振及 红外 电加
可 以很好 地解 决如 上 问题 。
a ay i o a d mie o t l dtil[] e s sa e: e r n lss f n o z dc nr l asJ. atDie s sA Y a r oe r Br Bo kQu r r ,0 71 ()12 o at l 2 0 ,8 1:0医学2 1年4 0 2 月第 3卷第 1期 3 2
现 为两 层 :致 密 层和 疏松 层 。根据 成纤 维细 胞和 胶原 纤维 的分 布 特 点 ,致密 层 可进一 步分 为细 胞层 和细 胞纤 维层 。一 旦包 膜 挛缩
并 发症 的致 病 因素 中不包 括 电热乳 腺按 摩 治疗仪 的应 用 。 因此 ,
3 讨 论
较 厚者 ,必 要时 刻减 张缝 合 ,术 后仔 细查 看伤 【 ,有渗 液时 及 时 j 处 理 ,增 加换 药次 数 。 落 实个 体化 治疗 原则 ,积 极改 善患 者全 身状况 ,术 中精 细操
纵 ,能 对腹部 脂肪 液化 的 防治取 得满 意效 果 。
31 切 口液 化 的原 :成 人 皮 下脂 肪 属 于 黄 色脂 肪 组 织 ,血 运 . 差 ,肥胖 者皮 下 脂肪 厚 度增 加 ,加大 了手术难 度 ,同时 手术对 脂 肪 组 织 的损伤 ,脂 肪组织 发 生缺 血 、无 菌性坏 死 ,产生 渗液 ,影
分 析剖 宫产术 后切 口脂 肪液 化 的原 因并提 出防治 措施 。 1 脂 肪液化 诊 断标准 :发 现时 间一般 为术 后4~ ,部分 患者 . 3 7d
液化 发生 率 明显增 加 ,文章 介绍 行剖 宫产 产妇 脂肪 液化 的原 因 , 并提 出针 对性 防治措 施 ,现报告 如下 。
脂肪 细胞 缺 血 并发 生无 菌性 坏 死 ,形成 脂肪 液 化 ,此外 糖 尿病 、
4 参 考 文 献 [] 明宝 , 一平 , 旭 飞 . 口脂肪 液 化2 例体 会 [1 国实用 外 1苏 王 王 切 O J_ 中
科杂 志,091() 4 2 0 , 14 . 9 :
[]苏 应 宽, 2 刘新 民 . 产科 手 术 学 【 . 2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妇 M] 版 北 人 第
养不良、应用电刀 、贫血、妊娠期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两 组产 妇 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 00 )。 P< . 5
吉 林 医学 2 1年4 02 月第 3卷第 l期 3 2
2 7 51
表 1两组产妇切 口影响因素比较【 ( ) 例 % ]
动 ,消除 孕期 肥胖 不利 因素 ,对 合 并糖 尿病 患者 套调 整血糖 ,用 胰 岛素 泵有 效控 制 血糖 ,纠 正贫 血及 营养 不 良,使 血红 蛋 白 i9 >0
Z o g u h n ig i e a h, 0 , () 1 h n h a egX n i 0 8 4 1: . Z Wa K Z Z 2 2 7
[】 ak s D v K,ik r e a.eet no u ciia 6 Pjo e aA V c eyK,t 1 tci f b l c l A, D o s n
者 全身状 况 ,术 中精细操 纵 ,能对 腹部脂 肪 液化 的防治 取得 满意 效果 。
【 词】 关键 削宫产 ;腹 部切 口液化 ;原 因 ;预 防措 施
切 口液化 是大 量脂 肪细胞 破裂 后 ,细胞 内脂 肪颗 粒分 解 、外 溢 ,形 成液 I油脂 ,积聚 于切 口内的现象 。对 于 腹部 切 口 ,一 般 生
发 生于皮 下脂 肪层 ,随着 医疗技 术 的提 高 ,切 口感染 致切 口液 化 的 发生 率 已明 显降 低Ⅲ。但 是 因肥 胖 、 电刀 广泛 使用 致切 口脂肪
1 方 法 :两组 患 者 均行 剖 宫产 手 术 ,分 析 两 组产 妇 体 重 指数 . 2
( MI B )、营养不 良 、术 中应 用 电刀 、贫血 、妊 娠期 水 肿情 况 ,
gL,对 合 并上 呼吸 道感 染 、术 前 术 后均 给 予止 咳化痰 治 疗 ,对 /
于 妊娠 合并 水肿 患 者应 积极治 疗 原发 病 , 水 肿控 制在 轻度 及 以 将 下水 平 ,以 降低脂 肪液 化发 生率 】 于因 手术原 因所 致 的脂 肪 。对 液 化 ,注意 手术 过程 要 轻柔 ,止 血彻底 ,缝 合 时不 留死 腔 ,脂肪
[] LG o 5 Ma , a . a sl nrc r i be s a g na o i S WC C p ua c t t e n rat u me t i w t ro au tn h
txue es ss ohma e trdv ru mo t mmay i lnsas se t e iw[] r mp a t: y tmai rve J. c
c ps lr c ta t e a o g br a ta m e tto te sA e a a u a on r cur m n e s ug n ai n pa int: m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