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
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3㎝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3㎝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受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
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方法:对本院2009年01月至2017年1月,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易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6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均≥25kg/m?根据切口脂肪液化程度给予换药、充分引流、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等治疗;从基础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
2016年起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入手,对脂肪液化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后,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共开展1400台经腹部切口手术,尚未发生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结论:落实个体化治疗原则,积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细致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加强术后护理,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83-02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切口脂肪液化为大量脂肪细胞破裂后,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的现象。
对于腹部切口,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已降到较低的水平。
但因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它不仅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1]。
对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产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共55例,年龄20~58岁。
腹部手术中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
腹部手术中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
腹部手术中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
一、简介
腹部手术虽然可以产生明��的治疗效果,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切口都会出血,术后腹腔内有脂肪液化等不良反应是常见的,如何有效控制这些状况,改善术后恢复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探讨点。
二、预防脂肪液化
1、加强术前准备:手术前应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强调术前体位的改善,用适当的蜂窝枕和椎间盘位置,对脂肪软组织进行支撑,防止手术遭受到长时间静水压力。
2、减少手术时间: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加快探查和手术结束,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3、术中观察:手术中可以用加强营养支持,积极防止出血,并观察手术过程中切口腹腔内脂肪液化的情况。
4、术后护理:术后及时给予应急护理,积极的抢救和处理出血,尽快
开展积极的体位改变,注重切口护理清洁,科学缝线,穿刺管护理和空肠腔内输液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腹腔内脂肪液化。
三、护士及医师应该做什么
1、护士及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规程操作,落实无菌技术,严格操作术前准备;
2、手术过程中应及时给予输液,以减少脂肪液化的几率;
3、术后常规拆线1~2天,每至少护理1次,准备好抗生素及其他护理用品;
4、术后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体位改变和换药服务,科学管理患者的疼痛;
5、密切关注患者,帮助他们恢复和康复,观察手术切口液化状况时机并及时处理。
四、总结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是常见的,要有效预防和控制,应该加强术前准备,加快术中手术的步骤,重视术中和术后护理,护士及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规程操作,积极防治、及时应对和及时处理。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措施
提高诊断水平与防治意识
诊断水平
医生应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当发现患者有类似症 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防治意识
医院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切口脂肪 液化的防治意识。同时,医生应在日常工作 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脂肪液化
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腹部切口出现黄色或淡红色渗液,以及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结 合涂片检查结果,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渗液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
VS
意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脂肪液化的诊断 ,并排除感染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术前准备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肥胖症、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 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降 低手术风险。
改善营养状态
对于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 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改 善营养状态,提高手术耐 受能力。
告知风险
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充分 告知手术风险,特别是脂 肪液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预防措施
减少电刀使用
警惕脂肪液化的发生。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脂肪液化,应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如引流、换药、 加压包扎等,防止病情恶化。
04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特点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患者、高龄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此外,手术中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设备时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2 结 果
6 腹 部 手 术 切 口发 生 脂肪 液化 患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脂 肪 液 5例 总
化 发 生原 因、 治疗 经 验 及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造 成 手 术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主 要 原 因为 肥 胖 、 尿 病 、 蛋 白血 症 、 频 电 刀使 用 及 糖 低 高
不 良易诱发脂肪 液化 ;③高频 电切和 电凝 时 ,局部温度 可达
20 1 0 0 ~ 0℃, 0 高频 电刀长 时间、 反复 、 大功率灼烧 , 可灼烧皮下
脂 肪 , 成 脂 肪 细胞 因 热 损 伤 发 生 变 性 , 致 无 菌 性 坏 死 , 成 造 导 形
液 化科 ④术 中操作不 当 , 度牵拉 、 口暴露 时间过长及 缝合 ; 过 切 时对 位不 良或缝扎血 管等 , 均可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坏 死 , 发生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因 : ①肥胖患者 由于腹部脂肪组织 血供较差 , 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 是脂肪液化 的主要原因。 本组
约 占全部发 病原 因的 5 . ②合并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病 、 蛋 白血症 的老 23 %; 低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T h e c a u s e s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f a t l i q u e f a c t i o n o f i n c i s i o n o f a b d o mi n a l wa l l ( W a n g H u g o , W a n Z h i — h e g, n L i R u i b i n . T h e in t t h o s p i t a l o f B a o t o u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B a o t o u 0 1 4 0 1 0, C h i r  ̄ )
பைடு நூலகம்
【 K e y w o r d s 】 i n c i s i o n , F a t l i q u e f a c t i o n , T h e r e a s o n ,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 H i 【 g h f r e q u e n c y e l e c t r i c k n i f e
刀 的广 泛 应 用 , 腹 壁 切 口 的脂 肪 液 化 越 来 越 常 见 , 从 而 延 迟 了
1 . 2 . 3 局 部形成高 渗状态 : 脂 肪细胞破 坏后 , 形成 小分 子物质 , 使切 口处于高渗状 态 , 促 进皮下 积液 的形 成 , 而 导致
《中国老 年 保 健 医学 》 杂志 2 0 1 3年 第 1 1卷 第 5期
・
综
述 ・
腹 壁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原 因及 防治 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及防治办法
口干燥 , 减少渗液形成 , 促进渗液 的吸收。
( 2 ) 根据 腹部 切 口渗液 情况 区别 采用 不 同 的治疗 方法。① 切 口渗液量较少 , 液化范 围小 、 浅者 , 一般不拆除缝线 , 每天挤压切
口l ~ 2次 , 每次尽量将液 化的液体挤净 ,
化诊 断、 治 疗 方 法 及 预 防措 施 。 方 法 : 近 5年 来 收 治 腹 部 手 术 术 后 切 口 脂 肪 液 化 患者 5 0例 , 对 诊 治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觉症状 , 切 口出现 黄色渗 液 , 并可见 漂 浮 的脂 肪滴 ; ② 切 口无 红肿 、 硬结 , 无压 痛 , 切 口边缘及 皮下组织无坏死 现象 ; ③渗 出 液镜检可见 大量脂肪滴 , 连续 3次培养无
致 病 菌生 长 。 脂 肪 液 化 的处 理 方 法 : 应 根 据 切 口愈
并发 症 , 延 长 了愈合 时间 , 给 患 者 及 家 属
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肉芽组织 、 新鲜 后 , 再进 行 Ⅱ期缝 合 或用蝶 形 胶 布对 合 创 口, 用 腹带 加 压 包
扎。
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 预 防措 施 : ①合理应
增加 了精 神 I 的 痛苦 和 经 济上 的负 担 。
GHt NEs E c0M M UN{ TY D0 c T0 Rs
沦著 ・ 临床论坛
腹部 手术切 口脂肪液 化的诊治分析及 防治办法
吕雪 松
褐色渗液 , 内混有 脂肪 滴 、 积 血 和 坏 死 组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诊 断 : 一 般 认 为具 有
1 2 1 0 0 0辽 宁 锦 州 市 太 和 区 医院 普 外 科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原因和防治体会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原因和防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发生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在本院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33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肥胖、妊娠水肿、贫血、滞产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
结论:重视孕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对于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者应积极治疗。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资料与方法2000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剖宫产术1803例(181例纵切口,1622例横切口),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产妇33例,发生率1.76%,纵切口9例,其中2例为二次剖宫产;横切口24例,其中3例为二次剖宫产。
27例部分脂肪层裂开,6例脂肪层全部裂开。
33例腹直肌前鞘均完整。
切口出现液化的时间分别是术后3天15例、术后5天13例、术后7天3例,2例出院时切口无异常,出院后平均3天发现切口粉红色油状渗出液。
诊断标准: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的脂肪滴。
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
属于非细菌性炎症,渗出液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渗出液涂片没有脓细胞。
结果辅助化验:①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计数均未超过正常范围。
②渗出液涂片镜检33例均可见大量脂肪细胞。
③切口细菌培养结果33例均无细菌生长。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体型肥胖脂肪层厚超过5cm者有10例,妊娠水肿11例,滞产6例,术中出血致贫血者8例,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延长50~120分钟者4例。
咳嗽者2例。
用上述方法治疗,33例患者全部痊愈,无1例发生感染。
讨论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无感染症状。
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但公认原因有:糖尿病病人、电刀使用、肥胖、贫血、妊娠期水肿、营养不良等[1]。
有报道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防治体会
[ 李 衡 , 英 泽.动 力髋 关 节 螺 钉 [ ] 2] 张 J .中 国修 复 重 建 外 科 杂 志 ,
2 0 1 (1 0 5, 9 0):3 89
[ 吴 海 英 , 源.用 D S治 疗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的体 会 [ ] 3] 李 H J .医药
论 坛 杂 志 ,0 8 2 ( ) 7 2 0 , 9 2 :3
方 3 m处 , e 一般 可 使 导 针 正 位像 位 于 头 颈 的 中下 13 也 就 是 /,
张 力 骨 小梁 和 压 力 骨 小梁 交 叉 的下 方 。勿 放 在 头 颈 的 上 1 3 / 部 , 部 位 为负 重 区 , 易 从 头 的外 上 方 穿 出 , 骨 头切 割 , 该 钉 股 造 成 内 固定 失 效 、 内翻 畸 形 。股 骨 粗 隆 骨 折 大 部 分 为 高 龄 患 髋 者 , 质一 般 较 疏 松 , 在 绞 刀 开 孔 时 不 能 动 作 过 大 及 摇 摆 , 骨 故
能 锻炼 , 避免 了 因长 期 卧 床所 引起 的并 发 症 , 目前 治疗 股 骨 是
粗 隆 间骨 折 既 经 济 又 理想 的方 法 。 [ 参 考 文 献 】
[ ] 宋 金 辉 , 坤 正 , 正 伟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手 术 治 疗 的 选 择 1 王 许 [] J .国外 医 学 骨科 学 分 册 ,04,5 4 :1 23 20 2 ( ) 22— 1
牢 靠 。如 遇松 动或 者 较 严 重 骨 质 疏 松 患 者 , 者 采 用 取 同侧 笔
[ ] 王满 宜 , 庆 铭 , 5 杨 曾炳 芳 , .骨折 治疗 的 A 原 则 [ .北 京 : 等 O M]
华 夏 出版 社 ,0 3 4 2 2 0 :2 【 稿 日期 ] 2 1 0 收 0 0— 5—1 0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处理
[ 盛卓人. 2 J 实用临床麻醉学[ I 3版. M. 第 沈阳 : 辽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 ,9 6 3 5 19 : 1-
36 1.
头端一会 儿以增 强其柔 韧性 ; ③置管前先以 2 d 速率注 入 0 %N n/ s . S 9
编辑, 兰 雅
腹 部 手术 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原 因和 处理
刘 存 途
( 南 省 怒 江 州福 贡 县人 民 医 院 , 南 云 云 怒江 6 3O ) 7 1 0 摘 要 : 着 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 . 胖 手 术 病 人 的 增 多, 随 肥 腹部 切 口脂 肪 液化 在 临床 上 也越 来 越 多 见 , 发 生 主要 原 因 与脂 肪 厚 、 其 血供 差 、 织受 损 坏 组 死 、 液 引 流 不畅 等 有 关 提 高 手 术技 能 、 畅 引流 可 以 有 效预 防脂 肪 液 化 。 脂肪 液 化 发 生后 , 根 据情 况采 取 针 对 性 处理 措 施 。 渗 通 应
医学信息 2 1 年 2 01 月第 2 卷第 2 M d a I o a o. e . 0 1V 12 . o 4 期 e i ln r t n F b 2 1. o 4 N . c fm i . 2 特点 。我们通过调节硬膜外导管的 留置深度 , 在约相 当于穿刺 点上
两 个 椎 间 隙 的位 置 ; 入 起 低 深 度在 O2 5 注 .3 %。甲磺 酸罗 哌 卡 因 4 l m,
次利用其感觉一 运动神经分离特性 ,在阻滞感觉神经时尽量减 少或 不 阻滞运 动神 经 , 减少对 胸部呼 吸肌 的影响 , 减弱对直径最 细的 对 交感 神经 的阻滞程度 , 降低心脏交感神经阻滞对呼吸、 循环的影响。 硬脊膜外腔是 一 环绕硬脊膜囊的潜在间隙 ,内有疏松结缔组织 和脂肪组织 , 并有极为丰 富丽较粗的静 脉丛 纵行排列 在两侧 , 在其 中间有较细 的静脉丛连接 。因静脉丛血管壁薄 , 穿刺和置入硬膜外 导管有可能损伤静脉丛 而出血 , 论.增 加硬膜外导管 的置入深度 理 I : 会增加损伤静脉丛而出血的机率。为减少其风险 , 我们归纳 以下几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
譬 | l一 f| 一 j _ 。簟 | 1 I l
|. 床 探 讨 。 |、 .
可缺 少的原料 , 别是 维生 素 c疗效 肯定 。( ) 肪液化 属 无 特 3脂
菌性炎症反应 , 般不需 使用抗 生素 ; 对 脂 肪液化 发现 晚 , 一 但 渗 液 较 多 , 部 引 流 时 间 长 的 切 口 . 本 培 养 有 细 菌 q 长 者 , 张 局 标 二 主
ls e tiiy k f f l t ik s utr sn tt oc o e,la i ode d s a e,i ls i ot e p ncp eo d r t n,h rma y d s a e e selcrc t nie,ul— hc ne s s u e o o ls e vng n a p c teea t t h r il fmo e ai t e p i r- ie s c i o a d a g e s v ra me twih die s e ry itr e in, d qu t r i a e,h ai n l s fdr g uti e An n r rd rdito a r a — n g r s ie te t n t s a e, a ne v nt l o a e ae d a n g te r to a u e o u so sd d ifae a ai n, nd te t
3 1 腹部手术切 口脂 肪液化 的原 因 ( ) 口脂肪 液化 与体 . 1切 形肥胖 、 中是否使 用高频 电刀切 开腹壁 有一定 的关 系。由于 术 电切所产生 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 的浅表性烧伤 及部分脂肪
细 胞 因热 损 伤 发 生变 性 , 时 脂 肪 组 织 内毛 细 血 管 由于 热 凝 吲 同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
易 一
设计优势如能充分发挥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角度瞄准 ,手 术操作等器械不及 D HS或 DC S的手术器械严谨 ,因此髁钢板 内固定对术者 的操作 技术和经 验要求 更高 ,但 只要掌握 适应 证,理解设计原理 ,规范操作 ,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使各 种早晚期并发症 发生率降到最低水平,髁钢板 内固定仍然是一 个治疗下肢骨折较好 的且非常实用 的内固定方法 。
参 考 文 献
[】荣 国威, 桂华 , 沂, 译 . 科 内固定 ・版 [ .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 1 翟 刘 等 骨 3 M】 北 人
1 9 . 8 - 91 9 51 21 .
【]戴 力扬 , 文, 岩 , . 板 内 固定治 疗股 骨粗 隆 间骨折 [] 国矫形 外 2 袁 刘 等 角钢 J. 中
依赖 钢板 来负重。下地 负重一定要以骨性 愈合 为前提 。 总之 ,上述并发症并不是孤立的 ,有些 是互 为因果 ,相辅 相成 的。钢板 内固定失效可 引起迟缓愈合,反之亦然 ,更可引 起关节僵硬 ;骨 折复位不佳既可引起 内固定失败 ,又可引起各 种 畸形。但都具有共性 :适应证 掌握不好 ,手术操作不规范 , 术后指导不力 。 髁钢板为 9 。钉板 结构 ,适合股骨近 、远端 的解剖结构 , 5 符合 生物力学原理 ;其 整体性 的钉板角度 结构 ,使内置物 的承 受载荷能力大大加强 ;刃板呈槽式结构,能防止旋转移位;与 长 拉 力 螺 钉 组 合 呈 三 角 形 固 定 ,异 常稳 固 ,髁 钢 板 的这 些 力 学
科 杂志 , 9,:4.4 . 1 6 2 526 9 3 []权 日, 3 尹庆 水, 惠 民. 板 内 固定治 疗股 骨 转子 部不 稳 定骨折 【] 民 张 髁钢 J_ 人
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术后出现渗液,大部分患者无其他自觉症状,少数有切口处疼痛。
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的脂肪滴;③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④渗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切口液化的机制尚未明了,其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腹部脂肪厚,凡皮下脂肪超过2cm以上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明显增高;2、高频电刀加大功率甚至使用电凝导致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浅表烧伤以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而发生变性、坏死,术后形成较多渗液。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供应障碍进一步加重;3、切口暴露时间长,在挤压、钳夹、机械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及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自溶或破裂,脂肪组织发生液化;4、缝合脂肪层时骑跨组织过多,缝线密集,结扎线过紧造成脂肪组织缺血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液化;5、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脂肪液化的危险性。
切口液化的预防高频电刀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
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体质弱,切口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
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可以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1) 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
妇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
"
"! 结果 ! ! 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病人 ’( 例, 年龄 "( / ’( 岁, 平均 0%- ( 岁, 合并糖尿病者 $( 例。肥胖、 手术范围 大小及高频电刀使用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情况见下表。 表 $! 肥胖与切口脂肪液化的关系
发生液化 项目 肥胖病人 非肥胖病人 例数 例数 #$# "&#& ## $" 率 (1 ) $%- ’ %- & G %- %$ 8C2 H>2 I>;JCKL! "#$% ".! &#% $! "%%’ $
! 经验交流 ! 妇 科 手 术 腹 部 切 口 脂 肪 液 化 的 原因 和 防 治
刘! 萍 , 满淑红, 李! 红
(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 山东 潍坊 ! "#$%&$ ) ! ! [摘 ! 要] ! 目的! 研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 对我科 ’( 例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 化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 例病人中, 发生液化者为恶性肿瘤手术 &% 例 (卵巢癌细胞减灭术 $( 例, 宫颈 癌子宫内膜癌手术 "" 例) , 使用电刀者 #% 例, 肥胖病人 ## 例。结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病人体型肥胖、 手 术范围及手术大小、 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 ! [关键词] ! 切口脂肪液化; 肥胖; 高频电刀 ! !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 近年来, 随着妇女肥胖人群增加及高凝电刀的广 泛应用, 妇科手术病人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加趋 势, 成为延长病人住院时间、 影响术后康复的因素之 一。本文回顾性分析 ’( 例妇科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病 人的诊治体会, 并提出防治措施。 $! 资料与方法 $- $! 一般资料 ! $..( 年 $ 月 / "%%& 年 $ 月我院妇 科各种手术共计 *%(% 例, 子宫及卵巢良性肿瘤手术 "#.( 例 ( (’- 01 ) ; 恶性 肿瘤 手 术共 计 *(" 例 ( $"01 ) , 其中卵巢癌细胞减灭术 $.0 例 ( #- *1 ) , 子宫 内膜癌、 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 $(’ 例 ( 内膜癌 $*& 例, 宫颈癌 #* 例) , 占 #- $1 $- "! 临床特点 ! ’( 例病人于术后 0 / ’2 出现较多 黄色或褐色渗液, 内混有脂肪油滴及坏死组织, 切口 愈合不良, 多数病人切口周围无明显 红、 肿、 热、 痛。 *’ 例病人术后发 热持续至 0 / ’2 , 体温 波动在 *’*3 / *(- 03 , 血常规检查多数病人白细胞无明显增 高, 少数病人略有升高, 一般不超过 $" 4 $% . 5 6, 中性 粒细胞计数均不高, 渗出液镜检见较多脂肪滴, 渗出 液细菌培养均无菌生长。 $- *! 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 将研究对象按手术范围大 小、 肥胖与否、 高频电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组, 对病人 进行脂肪液化相关因素分析, 并提出防治措施。肥胖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术后 1 内出现 , 周 其可造成切 口愈合 困难 , 影响患者的康 复 , 同 时严重情况下对患者 的整体治疗效果也有一定 的影响【 l 1 。本研 究对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临床形成原 因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旨在 提 出临床护理 当中的注意事项 , 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1 临 床 资 料
以通 过 T P照 射 、 D 引流 及 Ⅱ期 缝合 治疗 。 在腹 部手 术后 的护 理 中要 加 强 对切 口脂肪 液 化 的 关注 , 少其 发 生 概 率 。 减
清理, 之后 敞开引流 , 给予 患者一定量 的抗生 素使用 , 并使用
T P照射 , D 在患者的切 口肉芽长 出后进行缝合包扎圆 。
纷 的隐患 。 因此 , 要求护理必须规范操作 , 充分认识非计划性 拔 管的相关因素 , 采取 有效 的护理对策 , 降低非计划 性拔管 的发 生, 保证患者 的安全 。
参 考 文 献 【】 C e Z Fcos rdcig e tbt nae nln e x bt n们. l h nC . at ei n i u ai tr pandet ai rp t rn o f u u o
■ 汐固臼墒国
士切实有效地认识到拔管所带来的危害和隐患。 并通过护士安 全教育分析会 、 现场演示 、 经验传授 , 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 良事 件, 讨论事件经过 , 分析原因 , 出有效控制措施 。注意细节处 找 理, 杜绝依赖 陪护现象 , 强各级各类 护理人员尤其 是年轻护 加
士 的风 险意 识 。
3 加强绩效考核
通过 与绩效 考核挂钩 ,可有效地规
JFr o d soiin 2 0 ,0 ( )5 2 5 6 om s Me A sca o ,0 2 1 1 8 :4 — 4 . t
脂肪液化
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姚谦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姚谦摘要: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仍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人数比例的增加及高频手术电刀的普遍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多。
切口脂肪液化,使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
甚至合并二次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常需多次手术。
本组回顾性分析过去五年中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16例患者中14例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
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关键词脂肪液化腹部手术切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3年8月~2008年8月,在我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16例。
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5~68岁。
上腹部手术12例(包括胆囊切除术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1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胃癌根治术1例、)。
下腹部手术4例(阑尾切除术3例,肠梗阻1例)体形较肥胖,皮下脂肪厚度5~10cm。
本组病人于手术后3~8d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出液,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平整,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切口愈合不良。
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送标本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
A组9例,切口发生渗液,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内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3次,直至伤口愈合。
其中有1例,切口换药至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无黄色渗出液后行Ⅱ期缝合。
治疗过程中口服抗生素。
B组:7例,切口发生渗液,部分愈合不良,不拆除缝线,挤压伤口排除渗液,外用碘伏纱条覆盖切口,每日换药1次;同时每日用红外线灯照射伤口1~2次,每次20min。
切口脂肪液化28例诊疗体会
步发 生障碍 , 也易诱发脂肪液化。 3 切 口脂肪液化 的预 防 术前详查 患者 ,评估肥胖程 . 2
愈合 时间, 减轻 患者痛苦 , 降低 医疗 费用 , 值得临床推 广应 用。 【 关键词 】腹部 手术 脂肪液化 预防 处理
度, 有无切 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 。 ①术中应操作精细轻柔 , 止血 彻底 , 保护切 口, 缝合不 留死腔 。②肥胖患者合理使用电刀 , 或
基层医学论坛 21 年 1 02 月第 1 卷第 1 6 期
切 口脂肪 液 化 2 8例 诊疗 体 会
吴朝辉 韩 国峰 顾 志益
( 常州 市武进 区雪堰镇卫生院 , 江苏 常州 2 3 6 ) 1 1 9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原 因及 防治。方
A组术后
关: ①皮下 脂肪厚 , 肪组织本 身血运差 , 中对 脂肪 反复切 脂 术 割、 钳夹 、 挤压等 , 使脂肪组织血运进一步破坏 、 变性坏死。 ②不 注意保护切 口, 露时间长 , 暴 过度牵拉 损伤在机械作 用刺激下 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 致液化 ; 导 ③高频 电刀的广泛使 用, 可能使脂肪组织浅表性烧伤 、 变性 , 还可使脂肪组织 内的毛 细血管 因热凝固作用而栓塞 , 进一步影响血供 ; 止血不彻 底 , ④ 渗血、 血肿形成或缝合不严造成死腔 , 致脂肪液化坏死 ; 围术 ⑤ 期 血糖控制不佳 , 使本身血运较差 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
者采用皮下液化腔放置负压硅管引流 的方法 , 脂肪液化的治疗 过程 明显缩短 , 平均约 3d原因可能在 于通过持 续负压 吸引 , .
A组 : 后 2d d愈合 , 需 Ⅱ期缝合 ; 术 无 B组 : 般换药 一
使得坏死的脂肪 液化组织及 时被 吸走 ,保持 了切 口的干燥 , 避 免 了坏死脂肪组织引起周 围脂肪组织 的进一步液化坏死。 皮下 置管引流虽然患者活动受 到一定 限制 , 但免除 了过去常规撑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7-08-22T16:22:01.9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9期作者:王进
[导读] 液化的患者应及早发现,根据个体化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方法:对本院2009年01月至2017年1月,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易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6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均≥25kg/m?根据切口脂肪液化程度给予换药、充分引流、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等治疗;从基础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
2016年起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入手,对脂肪液化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后,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共开展1400台经腹部切口手术,尚未发生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结论:落实个体化治疗原则,积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细致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加强术后护理,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83-02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切口脂肪液化为大量脂肪细胞破裂后,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的现象。
对于腹部切口,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已降到较低的水平。
但因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它不仅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1]。
对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产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共55例,年龄20~58岁。
妇科手术12例,产科剖宫产手术43例。
大多数为肥胖人群,皮下脂肪厚度为4~12cm。
1.2 合并症
55例患者均为腹部纵切口,其中妇科12例均为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年龄40~58岁,合并肥胖8例,糖尿病4例,术后咳嗽8例;43例剖宫产患者,年龄20~31岁,合并肥胖33例,妊娠水肿12例,滞产10例,术后咳嗽4例,糖尿病6例。
1.3 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55例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43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30min,12例子宫切除患者手术时间延长约30~60min。
5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200ml之间,无1例术中大出血情况发生。
1.4 临床表现
5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术后伤口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伤口外观红肿不明显,细菌培养阴性,渗出物出现时间分别为:34例术后第2d开始出现,18例术后第5d发现渗出物,3例于术后第7d拆线后发现渗出物(其中1例为浆液性血性渗出物。
55例患者中仅18例体温升高,但均未超过38.5℃,其余37例体温正常。
14例患者术后咳嗽,6例全子宫切除患者系术中全麻气管插管致气管粘膜擦伤所致,其余6例系术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血象检查51例患者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
55例患者术后复查血红蛋白与术前相比下降不足O.5g,l。
2.方法
2.1 脂肪液化的诊断
(1)发现时间为术后4~7天,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常规查体发现切口敷料有黄色渗液,按压时皮下渗液增多;(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和游离坏死组织;(3)切口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为阴性[2]。
2.2 治疗方法
根据切口渗液情况,将病人分为两组。
A组 34例,切口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缝线,内置盐水纱条引流,每天换药1次,直至切口愈合。
B组:21例,切口有大量渗出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拆除全部缝线,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每天一次,至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Ⅱ期缝合。
两组病人均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2.3 治疗效果
A组病人切口均于术后10~14天愈合,无需Ⅱ期缝合。
B组一般换药3~5天后行II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1天。
两组病人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
2.4 预防措施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作者认为作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
①慎用电刀。
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图快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
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和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
②积极治疗合并症:糖尿病患者术前应积极调整血糖水平,待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时再手术,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全麻患者术后第1天常规予甘草合剂口服,预防术后咳嗽;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积极对症治疗,若已出现咳嗽,则嘱其于咳嗽前将两手平放于伤口两侧稍加压力,使伤口压力减低。
提高手术技术,加强术后管理:切开时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止血要彻底,缝合时要使切口对齐,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
对肥胖患者、妊娠水肿患者尤其要注意,可根据情况,必要时予减张缝合,术后48h后予周林频谱仪照射伤口30础l,l d2次,可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3.讨论
造成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1)脂肪层比较厚的肥胖患者,血运比较差;(2)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
织,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热损伤,使脂肪组织发热而变性。
此外,脂肪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3]。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3)术中过度牵拉切口,挤压皮下脂肪且时间较长,使之缺血、坏死。
手术中切口暴露时间长,机械刺激、大块钳夹、结扎或挤压脂肪组织造成脂肪组织无菌性坏死,液化[4];(4)患者的慢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也是造成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
总之,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是可以防治的。
对于肥胖患者手术应更加重视微创化的原则,尽可能避免电刀、钳夹等手术操作对脂肪组织的损伤%术后应加强护理,对发生了切口脂肪
液化的患者应及早发现,根据个体化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戴维,秦勇,陈念平,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加微波治疗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J].广东医学,2010,31(11):1460-1463.
[2]周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6ZH例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95-996.
[3]邢海燕.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45-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