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5-11T16:46:21.3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作者:钟华[导读] 内江市市中区白马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应该综合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切口皮下脂肪层液化现象。
(内江市市中区白马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针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有20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均予以庆大霉素或利凡偌(乳酸乳酸依沙Y啶)引流或敷切口换药,TDP照射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手术操作人员缝合技术水平的高低、羊水污染、滞产、妊娠水肿、术后咳嗽、二次手术切口、术前合并症等诸多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手术之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该综合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切口皮下脂肪层液化现象。【关键词】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08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肥胖者人数日渐增多,剖宫产人数快速上升。其切口的脂肪液化率也随之上升。切口脂肪液化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为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有20例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本院发生的20例患者中(二次手术患者4例),年龄均在21~42岁之间其中2人为纵切口,18人为横切口。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术后5~7天均出现淡黄色血性分泌物或混有脂肪滴,切口表面无红肿,但部分稍感硬,挤压切口挤出渗液,无异味,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无坏死征象,患者无发热,体温正常范围;实验室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涂片有大量脂肪滴,渗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2.结果
2.1发生因素有羊水粪染的6例,均为轻中度粪染,合并有肥胖(标准[1]:腹部皮下脂肪厚度>5cm)6例,妊娠贫血(Hb<90g/l )2例;试产失败改为剖宫产2例;二次剖宫产4例。
2.2处理均予以碘伏或利凡若(乳酸乳酸依沙Y啶)纱布条引流(24~48小时拔出纱布引流条)或外敷于切口处同时给予TDP照射切口20分钟。术后换药时避免酒精渗入切口,引起脂肪再次液化。仔细查看切口,如有渗液要积极处理,增加换药次数。本院2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于15~20天痊愈出院,无复发。出院后42天随访调查,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异常。
3.讨论
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脂肪液化原因: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由于组织血供不良,加上手术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脂肪组织无菌性坏死[2],产生渗液,而影响伤口愈合。(1)肥胖病人切口脂肪层太厚,反复多次切开皮下脂肪易引发。(2)贫血。体质虚弱病人等同样易引发。由于贫血的人群体内胶原蛋白组织无法充分融合,手术后就会造成切口出现愈合不佳。(3)缝合时留有死腔或缝线过松或过紧都可导致脂肪坏死。横切口的发生率要明显的低于纵切口,这可能与纵切口张大力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有报道下腹部切口裂开纵切口横切发生20倍[3]。
3.2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1)积极治疗原发病:平血者注意纠正贫血,有风寒咳嗽者予以止咳化痰治疗。(2)术后注意抗感染,加强支持治疗。(3)术后及时发现切口发生的变化,尽早处理,当有少许渗液时,尽早换药,换药时挤压切口,挤出渗液必要时放置引流条,并予以TDP照射20分钟,每日两次,保持切口干燥;当大量渗液时,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拆除缝线,用生理盐水或过氧化氢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清创,吸尽渗液,将a糜蛋白酶2mg均匀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3~5天后换药。开始时辅以TDP照射,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直至切口愈合。
3.3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预防措施:(1)对肥胖病人,在对患者的腹膜开展缝合之后,可以应用甲硝唑或者是生理盐水对其切口实施冲洗,以便于将其游离的坏死脂肪组织或者是缺血的脂肪组织予以清除,这对于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2)开展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精细性,一定要避免在切口进行反复的切割、挤压等机械操作,在对伤口进行止血、缝合等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对皮下组织开展全层的缝合,开展打结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手法的轻柔性,防止由于对脂肪组织的切割,导致出现死腔;(3)在保证手术操作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4)对于皮下脂肪组织较厚,存在脂肪液化可能性的患者,可放置引流橡皮条24~28小时拔除或术后48小时后进行TDP照射时间为30分钟,每日两次。保持切口干燥。
4.结论
积极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对患者的恢复和痊愈有积极的作用。术后进行辅助的TDP照射能增加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渗出物的吸收,使水肿消退,从而起到加速切口愈合的作用。总之,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关注和有效的处理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建明.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98例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4,20(3):225.
[2]何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5(1);66-67.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35